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跃变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栋 陈际龙 +1 位作者 黄荣辉 刘永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本文利用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暴雨分布的年代际跃变及其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基于暴雨频数和占比(夏季暴雨占比是指5-8月暴雨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百分比)的分析结果表... 本文利用1960-2011年中国东部地面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JRA-5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夏季暴雨分布的年代际跃变及其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基于暴雨频数和占比(夏季暴雨占比是指5-8月暴雨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百分比)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暴雨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历两次反相的经向"三极子"跃变。中国东部夏季暴雨的年代际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段:1960-1979年为华南和华北暴雨偏多、江淮流域暴雨偏少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80-1991年为南方和华北暴雨偏少、江淮流域暴雨偏多的经向"三极子"分布;1992-2011年为南方暴雨显著偏多、华北暴雨持续偏少,逐渐形成经向"偶极子"分布,并导致近十多年我国夏季"南涝北旱"的整体格局。1970年代末(1990年代初)跃变相关联的大尺度环流异常配置: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增强),西太平洋副高的增强西伸但南撤(北抬),南亚高压的减弱南缩(增强东扩),以及蒙古高原中低层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与此同时,低层局地环流也发生调整:华北和黄淮地区以及华南和江南地区均为反气旋式(气旋式)环流异常,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受控于风场切变式辐合(辐散)异常;涡度场发生相应变化,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负(正)涡度异常不(有)利于低涡的发展,而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的正(负)涡度异常有(不)利于低涡的发展,进而引发江南和华南暴雨减少(增加)、江淮流域和四川盆地暴雨增加(减少)、黄淮和华北暴雨减少(增加)的经向"三极子"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暴雨 年代际跃变 经向“三极子”分布 大尺度环流 东亚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磁场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雷 沈军 +1 位作者 王灵水 闵志先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0,共6页
针对行波磁场的应用评述了其近几年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进展,包括行波磁场原理、行波磁场发生器的设计、行波磁场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效应。论述了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行波磁场引起的子午线流对导电熔体的稳定性、生长界面形貌和溶质分布的影响... 针对行波磁场的应用评述了其近几年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进展,包括行波磁场原理、行波磁场发生器的设计、行波磁场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效应。论述了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行波磁场引起的子午线流对导电熔体的稳定性、生长界面形貌和溶质分布的影响,指出了该领域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磁场 行波磁场发生器 子午线流 稳定性 生长界面形貌 溶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元设计及数值试验轴流泵抗空化性能 被引量:5
3
作者 靳栓宝 王永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3-767,共5页
为了提高轴流泵抗空化性能,采用泵的三元设计理论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汽蚀比转数为1 290的轴流泵抗空化性能.在相同的流量、扬程、转速等设计指标下,采用泵的三元设计理论对具有不同叶片数和过流通道形状的轴流泵模型分别进... 为了提高轴流泵抗空化性能,采用泵的三元设计理论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汽蚀比转数为1 290的轴流泵抗空化性能.在相同的流量、扬程、转速等设计指标下,采用泵的三元设计理论对具有不同叶片数和过流通道形状的轴流泵模型分别进行了设计;并采用数值试验手段对所设计轴流泵模型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适合于该轴流泵的过流通道形状和最佳叶片数.运用相同的方法对不同叶片负载分布规律的轴流泵叶轮分别进行了设计,并采用数值试验手段计算了各水力模型的扬程、功率和效率特性曲线,对比和分析了不同负载分布规律对泵效率和抗空化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轴流泵空化性能提高的负载分布规律.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如何有效提高轴流泵抗空化性能提出了建议:叶轮叶片后部重载光顺无阻塞的过流通道、适当增加叶片数将有利于轴流泵抗空化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空化 三元设计 数值模拟 负载分布 叶片数 过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渤海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祺 李勇 +3 位作者 阎逢旗 贾峰 李思聪 吴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7-123,共7页
本文利用激光气溶胶粒径谱仪随东方红2号科考船现场测量得到的冬季黄渤海上空的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和数密度谱,分析了2011年和2013年黄渤海气溶胶粒子平均数密度谱、黄海气溶胶数密度的经向分布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 本文利用激光气溶胶粒径谱仪随东方红2号科考船现场测量得到的冬季黄渤海上空的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和数密度谱,分析了2011年和2013年黄渤海气溶胶粒子平均数密度谱、黄海气溶胶数密度的经向分布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渤海海域的直径在0.30-0.34μm和2-8μm范围内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明显大于黄海;黄海海域气溶胶粒子数密度的经向分布有明显规律,主要呈现低纬度到高纬度逐级升高;风速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成因之一,风速小于12m/s时,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数密度谱 经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南北不均匀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周平 钱炳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31,共6页
对1958—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102个国家基本站盛夏(6—8月)高温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特征。由EOF分析可以看到第二特征向量呈南北反位相分布,通过对其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它极好地反映了高温日数南北方向不均匀分布... 对1958—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102个国家基本站盛夏(6—8月)高温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特征。由EOF分析可以看到第二特征向量呈南北反位相分布,通过对其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它极好地反映了高温日数南北方向不均匀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利用月平均海温资料(ERSST)和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对高温日数南北分布异常典型年份的海气背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高温区偏南年份500 hPa位势高度场长江以南为正距平,朝鲜半岛、日本为负距平,同时在20°~35°N上空自南而北存在有一个增强的逆时针垂直环流,对于高温区偏北年份情况则基本相反。相关分析发现这种高温日数南北分布变化与前期12月份低纬度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5月份印度洋海温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南北不均匀分布 环流异常 海气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