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Right to Life -- with Instant Death Being the Object of Research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6-280,共5页
There are two situations when the right to life is encroached: instant death and death after an interval, the compensations for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o we shall research upon them respectively. I... There are two situations when the right to life is encroached: instant death and death after an interval, the compensations for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o we shall research upon them respectively. In the situation of instant death, the people who claims for compensation is neither the dead nor the one who bears the compensation,and it is the near relative of the dead, the foundation of which is not inheritance,but natural damage, and the compensation covers only funeral expense,moral damage and compensation for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损害 生命权 死亡 补偿 即时 时间间隔 赔偿 丧葬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履行的二元规范构造
2
作者 黄忠 郑毓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履行是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的创新机制,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替代履行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替代履行。目前,两类替代履行存在定位不清和适用混乱的困境,亟须从规范定位、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监管机制等方...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替代履行是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的创新机制,包括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替代履行和生态功能损失赔偿替代履行。目前,两类替代履行存在定位不清和适用混乱的困境,亟须从规范定位、适用条件、适用程序、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二元规范建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替代履行应定位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方式,在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可能且侵权人具备生态环境修复能力时具有优先适用性,法院应主动依职权适用并由行政机关主导监管;生态功能损失赔偿替代履行应定位为判决执行的创新方式,遵循公平正义原则,法院不得主动依职权适用但应当主导监管。生态环境法典应当在“法律责任和附则编”中明确区分两类替代履行及其适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生态功能损失赔偿 替代履行 生态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等效的海洋修复补偿核算方法与路径设计
3
作者 李京梅 刘娟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64-5074,共11页
海洋生态修复通过实物修复项目实现公共补偿,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遵循生态等效原则,使修复产生的生态服务收益抵消损害造成的生态服务损失,保持生态功能的基准水平和可持续的供给能力是生态损害修复补偿的核心与关键。... 海洋生态修复通过实物修复项目实现公共补偿,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遵循生态等效原则,使修复产生的生态服务收益抵消损害造成的生态服务损失,保持生态功能的基准水平和可持续的供给能力是生态损害修复补偿的核心与关键。论述了实现生态等效原则的海洋生态修复补偿核算方法、实施路径与政策保障,结论如下:生态等效表征指标分为资源等效、生境等效和服务等效;HEA和REA是核算修复补偿规模的适用方法;海洋生态修复补偿的实施路径可分为以命令⁃控制型特征为主的行政手段和以市场化工具为主的经济激励手段;制定生态等效评估技术导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开展修复工程效果监测与评价等是实现海洋生态修复补偿的政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损害 生态修复补偿 生态等效 核算方法 路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衔接机制入典的学理反思与路径优化
4
作者 梁春艳 杜群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8,共15页
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制度,两者能否有效衔接,直接影响生态文明改革的成效。然而,当前制度衔接面临三重困境:衔接规范效力位阶低,违反法律保留原则;衔接内容参差不齐,阻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化进程... 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制度,两者能否有效衔接,直接影响生态文明改革的成效。然而,当前制度衔接面临三重困境:衔接规范效力位阶低,违反法律保留原则;衔接内容参差不齐,阻碍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化进程;衔接实践矛盾冲突,影响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这些衔接障碍严重制约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亟须通过法律予以系统性解决。以我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为契机,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衔接机制入典不仅具有提升规范效力层级的必要性,而且能够满足衔接规范合法化的迫切需求,契合生态环境法典体系化的内在需求,符合新时代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导向。就衔接机制入典的基本逻辑而言,需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功能定位,确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优先、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补充”的衔接逻辑。在衔接机制入典路径优化方面,建议遵循《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总则编+分则编”的立法模式,在总则编中确立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为基本制度,明确其适用范围;在分则编中针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以及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具体领域,着重细化权力(权利)义务配置、法律责任体系、责任追究程序以及衔接机制等规则,最终建构逻辑自洽、结构完整的制度衔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衔接机制 生态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性健身场馆侵权责任纠纷法律适用类型化研究——基于297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黄丰煜 李智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2,79,共9页
经营性健身场馆侵权责任纠纷主要聚焦于自甘风险与安全保障义务规则的适用问题,本质上是经营性健身场馆与其会员之间风险的分配与承担。在经营性健身场馆所提供的运动项目范畴内,自甘风险规则适用于会员参与具有对抗性或互动性训练过程... 经营性健身场馆侵权责任纠纷主要聚焦于自甘风险与安全保障义务规则的适用问题,本质上是经营性健身场馆与其会员之间风险的分配与承担。在经营性健身场馆所提供的运动项目范畴内,自甘风险规则适用于会员参与具有对抗性或互动性训练过程中因伤受损的情形。司法机关在判断健身场馆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时,应综合考虑客观条件与主观情况,避免采用过于严苛的标准。若健身场馆未完全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其担责比例可从设施场地条件、专业人员配备以及特殊人群保护这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性健身场馆 自甘风险 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 损害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理解与适用的疑难问题探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侵权责任编规范的关系为视角
6
作者 夏江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增设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留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并增加了兜底条款。学理上一般将离婚损害赔偿分为离因损害和离婚损害两种。从理论维度看,离因损害与离婚损害...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增设了关于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保留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并增加了兜底条款。学理上一般将离婚损害赔偿分为离因损害和离婚损害两种。从理论维度看,离因损害与离婚损害都存在难以逾越的理论困境。从比较法维度看,我国以离婚损害的立法例为参照,却制定了离因损害的规定;而在离因损害的立法例中,规定独立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有画蛇添足之嫌。从司法实践维度看,法院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适用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判决大相径庭。基于此,面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理解与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应当注意协调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婚财产分割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通过诉诸一般侵权责任的路径来实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损害赔偿 离因损害 离婚损害 一般侵权责任 离婚财产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与实践探析
7
作者 贺凯 袁金龙 +3 位作者 邱昌茂 刘泽军 齐元峰 高振会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20世纪50至60年代,日本因实施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的政策,企业废水与废气排放缺乏有效监管,引发了包括水俣病在内的“四大公害病”,造成严重的社会与公共健康问题。为更有效地应对公害问题并为受害者提供补偿,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 20世纪50至60年代,日本因实施以经济发展为优先的政策,企业废水与废气排放缺乏有效监管,引发了包括水俣病在内的“四大公害病”,造成严重的社会与公共健康问题。为更有效地应对公害问题并为受害者提供补偿,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具有行政救济性质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经过长期实践与制度优化,该体系已形成一套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成熟制度框架。本文系统梳理了日本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其法律基础与配套政策,旨在为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有益借鉴。同时,本文以水俣病案例为切入点,解析其在赔偿实践中的具体机制与成效,进一步揭示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的特点与启示,为我国环境治理法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司法鉴定 环境损害 损害赔偿制度 公害事件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ss gradient analytic solution and reasonable support prestress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based on unified strength criterion:A case study
8
作者 JING Suo-lin WEN Zhi-jie +2 位作者 ZUO Yu-jun LI Qiu-ju HAO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449-468,共20页
The stress gradient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reasonable prestress of support are the keys to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roadways.The elastic-plastic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urrounding rock was derived based on unified ... The stress gradient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reasonable prestress of support are the keys to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roadways.The elastic-plastic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urrounding rock was derived based on unified strength theory.A model for solving the stress gradien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ith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parameter b was established.The correctness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solution for the stress gradient in the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was verified via multiple methods.Furthermore,the laws of stress,displacement,and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ith different b values and prestresses were revealed.As b increases,the stress gradient in the plastic zone increases,and the displacement and plastic zone radius decrease.As the prestress increases,the peak stress shifts toward the sidewalls,and the stress and stress gradient increments decrease.In addition,the displacement increment and plastic zone increment were propo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upport effect.The balance point of the plastic zone area appears before that of the displacement zon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 gradient compens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prestress is obtained.This study provides a research method and idea for determining the reasonable prestress of support in road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TRESS support compensation surrounding rock damage stress gradient analytic solution unified strength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模态分离的全聚焦加权成像方法
9
作者 蒋盖 胡少鹏 左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5,共8页
针对环形阵列超声导波相控阵全聚焦成像法伪像多、成像质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薄壁结构损伤识别定位的全聚焦加权成像方法。首先,根据Lamb波散射模型和频散先验曲线构造单模态频散字典,构建多模态响应信号与单模态频散字典间的... 针对环形阵列超声导波相控阵全聚焦成像法伪像多、成像质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薄壁结构损伤识别定位的全聚焦加权成像方法。首先,根据Lamb波散射模型和频散先验曲线构造单模态频散字典,构建多模态响应信号与单模态频散字典间的稀疏模型并求解,使得多模态响应信号在单模态频散字典下稀疏表示,实现超声导波模态分离;然后,引入虚拟时间反转技术消除全矩阵数据中单模态响应信号的频散,矫正相位偏差,补偿幅值衰减;最后,将损伤成像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假设每个网格点均有潜在损伤的可能,以此构造损伤散射字典,构建单模态响应信号与潜在损伤原子间的稀疏模型并求解得到权重因子,实现损伤全聚焦加权成像。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的全聚焦加权成像方法能够实现铝板结构单损伤、多损伤高精度定位和高分辨率成像,最大误差为6.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导波 模态分离 频散补偿 损伤识别 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激光超声Lamb波检测改进
10
作者 孙小广 万若楠 余光正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当前激光超声Lamb波在氨燃料发动机表面进行无损检测时,频散较为严重,存在多模态现象,使得信号复杂,不能完全消除频散效应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提出基于激光超声Lamb波的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检测改进方法。激光激励与接收捕获氨燃料发... 当前激光超声Lamb波在氨燃料发动机表面进行无损检测时,频散较为严重,存在多模态现象,使得信号复杂,不能完全消除频散效应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提出基于激光超声Lamb波的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检测改进方法。激光激励与接收捕获氨燃料发动机上的一维激光超声Lamb波信号的同时,引入一种线性映射频散补偿法,对信号中的频散效应实施有效修正;通过短空间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特定中心频率下信号的频率、波数及空间位置信息的幅值-空间-波数谱,判断氨燃料发动机在扫描路径上的腐蚀损伤大概位置;根据信号特征,采用RAPID方法确定发动机腐蚀损伤的精确位置,实现腐蚀损伤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经所提方法补偿后,信号波形显著改善,时域紧凑,频域特征清晰,并且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氨燃料发动机腐蚀损伤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超声Lamb波 线性映射频散补偿 信号特征识别 RAPID 腐蚀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所有矿产资源资产损害赔偿金独立设置的法理阐释与适用重构
11
作者 袁智雨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我国目前尚未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全民所有矿产资源资产损害赔偿金,但功能意义上赔偿金在司法实务、行政执法中已被广泛采用。然而这种实践样态呈现出诸多问题,其症结根源在于独立性的缺失。对此,通过运用规范分析方法,证明全民所有矿产资... 我国目前尚未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全民所有矿产资源资产损害赔偿金,但功能意义上赔偿金在司法实务、行政执法中已被广泛采用。然而这种实践样态呈现出诸多问题,其症结根源在于独立性的缺失。对此,通过运用规范分析方法,证明全民所有矿产资源资产损害赔偿金其独立性的设置具有坚实的理性与实质基础。研究结论:首先设置独立的所有权行使部门,并由其专门负责征缴赔偿金;其次确保赔偿金资金独立性,明晰其赔偿范围,确认其适用顺序,合理使用没收违法所得,界定罚款的必要限度,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并行适用;最后在资金归属上,将赔偿金上缴至财政专门账户,保证“专款专用、跟踪问效、公开透明”,推进矿产资源治理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管理 委托代理机制 资产损害赔偿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私法协动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检视——基于6省“磋商办法”与30份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高伍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100-106,148,共8页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之完善亟须选择系统全面的研究视角,理论界尝试以公、私法协动对其展开研究,具体分为公、私法规范概念协动与公、私法救济机制协动。公、私法规范概念协动存在磋商性质认定困难、研究角度单一之缺陷,选用公、私法...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之完善亟须选择系统全面的研究视角,理论界尝试以公、私法协动对其展开研究,具体分为公、私法规范概念协动与公、私法救济机制协动。公、私法规范概念协动存在磋商性质认定困难、研究角度单一之缺陷,选用公、私法救济机制协动恰能提供解决方案。采用公、私法救济机制协动视角检视6省“磋商办法”与30份典型案例的司法数据,呈现出参与人机制局限、监督保障机制单调、磋商诉讼衔接机制空缺之样态。运用体系化思维,将磋商置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场域进行探讨,一方面促进磋商机制自身的效能,另一方面促进磋商与关联机制协动的效能,“内外联动”由此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 公、私法协动 救济机制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道桑榆晚:短视频观看行为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冬 李武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5,64,共11页
[目的/意义]探讨老年人使用社会媒体实现自身福祉最优化的基础条件并实证检验短视频观看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结合信息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分析框架,从补偿选择性... [目的/意义]探讨老年人使用社会媒体实现自身福祉最优化的基础条件并实证检验短视频观看行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结合信息社会学、传播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分析框架,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切入提出研究假设,使用全国代表性样本检验202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体短视频观看对其抑郁水平和幸福感的影响,探讨融合了老年人健康和社交需求目标补偿性选择最优化的短视频观看行为在减少物理和心理层面社会隔绝中产生的积极中介效应。[结论/发现]短视频观看行为与老年人抑郁水平/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直接关系,但短视频观看行为可以显著影响健康行为和社会联结。两者对降低老年人抑郁程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并在短视频观看和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中起到显著的积极中介作用。如果老人互联网使用时长超过5个小时,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健康行为中介路径将失效。[创新/价值]从补偿选择性优化理论视角分析了理性与非理性新媒体平台使用决策的影响,并检验了减少身心隔离在短视频观看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观看 心理健康 老年人 补偿选择性优化 健康行为 心理隔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之使用利益的损害赔偿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正璋 唐亦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5,共12页
权利人的物因遭受他人侵害毁损、灭失,该物在修理、重置过程中,权利人丧失对物的正常使用,导致使用利益受损。我国《民法典》中并无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一般性规定,司法实践中却存在大量相关案例,因此研究物之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原理与... 权利人的物因遭受他人侵害毁损、灭失,该物在修理、重置过程中,权利人丧失对物的正常使用,导致使用利益受损。我国《民法典》中并无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一般性规定,司法实践中却存在大量相关案例,因此研究物之使用利益损害赔偿的原理与规则有其必要性。侵害物之使用利益能否构成侵权的关键点在于使用利益是否为受侵权法保护的民事权益。而权利人能否请求损害赔偿,还须证明使用利益遭受侵害时确实存在财产上的损害。无损害即无赔偿,但并非所有的损害都必然会得到填补,因此对物之使用利益的损害的具体赔偿仍需区分探讨:将物分为具有经营性目的的物和不具有经营性目的的物,对于不具有经营性目的的物可根据是否支出替代费用细化区分,没有实际支出替代费用的还须再判断其是否为生活必需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利益 民事权益 损害 赔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调整与功能重塑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会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2,共8页
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发挥不彰,表现为预防性功能发挥不充分,恢复性功能被忽视,惩罚性功能受到刑事、行政责任的双重挤压。这一方面与《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限定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有关。随着立法、司法、执法等... 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发挥不彰,表现为预防性功能发挥不充分,恢复性功能被忽视,惩罚性功能受到刑事、行政责任的双重挤压。这一方面与《民事诉讼法》将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限定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有关。随着立法、司法、执法等公共资源向食药领域的集中,该领域的制度机制趋于完善,处于补充性地位的公益诉讼发挥功能的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取消对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限制,有利于释放其制度空间。另一方面则涉及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能否请求损害赔偿,还是仍然固守惩罚性赔偿的问题。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优势在于通过损害赔偿救济,维护由众多消费者个体利益构成的集合性公益,至于交易秩序与安全等抽象公益,则应主要通过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予以维护,公益诉讼的惩罚性赔偿必要时应发挥补充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集合性公益 损害赔偿 预防性功能 恢复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丽梅 姜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1,共7页
非法侵害野生动物资源不仅会造成野生动物资源自身的损害,还会引起野生动物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损害。司法实践中,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往往不能得到全面救济。明晰行政索赔主体的职责,可以避免由于职责不清导致行使赔偿请求权时出... 非法侵害野生动物资源不仅会造成野生动物资源自身的损害,还会引起野生动物生态功能退化等生态损害。司法实践中,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往往不能得到全面救济。明晰行政索赔主体的职责,可以避免由于职责不清导致行使赔偿请求权时出现管辖范围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认定损害赔偿范围综合考虑时间限度、空间限度、注重质量限度及多种主客观因素、区分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用,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非法侵害野生动物资源造成的全部损害,实现野生动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保存基因等多种生态功能丧失的完全赔偿;建立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司法鉴定、社会鉴定并存的多元化鉴定机制,能够统一鉴定标准、保证鉴定质量、维持鉴定秩序,科学合理地确定野生动物资源的生态损害价值;针对能够恢复生态功能的野生动物相关生态环境损害采用生态修复的责任方法,比单纯的金钱赔偿更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生态环境修复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赔偿制度
17
作者 聂莉斌 彭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自然资源各单行法中都有体现,是构成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赔偿的法益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条款中规定国家对自...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自然资源各单行法中都有体现,是构成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赔偿的法益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条款中规定国家对自然资源享有主权,主权当然应包括所有权的内容。因自然资源种类差异,在其国家所有权受损时赔偿救济规范和结果不尽相同。因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传统行政、民事、刑事等救济方面均存在不足,环境公益诉讼又不足以涵盖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救济的范围。需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的角度,对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兼具公私属性予以认识,并进行相关利益衡平考量。对于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已有规定,并出现了一批相关司法案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现和公权和私权的结合,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损害公益诉讼奠定了基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损害可直接适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适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程序时可与环境公益诉讼合并审理,有利于节约立法、执法和司法成本,是最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国家所有权 环境公益诉讼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利益衡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一案双查”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祎恒 俞彬如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8,共6页
为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一步创新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分析了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现状,提出了行政执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一案双查”机制;根据行政执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两者存在的补强... 为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一步创新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体系,分析了人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现状,提出了行政执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一案双查”机制;根据行政执法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两者存在的补强优势与协作优势,指出“一案双查”应遵循权责一致、依法处置、协同共治的理念;通过明晰行政执法与损害赔偿主体、厘清行政执法与损害赔偿适用情景、加强行政执法与损害赔偿协同等措施,优化完善“一案双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水土流失 行政执法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一案双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生态环境损害及其赔偿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段海燕 唐小娟 +6 位作者 段志远 何柏霖 黄理辉 宋俊年 杨巍 林佳宁 高振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直接接触核电站反应堆堆芯,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排海后的核污染水不仅在海洋中迅速扩散,还在洋流、季风等综合作用下伴随海洋风暴、洋流等运动进入全球的水文循环,威胁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损害。探索日... 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直接接触核电站反应堆堆芯,含有大量的放射性核素。排海后的核污染水不仅在海洋中迅速扩散,还在洋流、季风等综合作用下伴随海洋风暴、洋流等运动进入全球的水文循环,威胁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损害。探索日本排海核污染水的生态环境损害机理、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可为运用更严厉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来约束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为提供依据。为此,结合水文循环理论,解析核污染水排海的生态环境损害机理,明确环境要素损害、生物要素损害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原理;借鉴美国自然资源损害制度建设经验,解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关键要素,研究提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研究表明:日本核污染水放射性核素种类多、放射性强、污染效应长、处理难度高,排海后不仅会使海洋生物受到核污染水污染的影响而大量死亡的威胁,还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环境要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损害风险,影响生物圈的能量转化、物质提供和自我调节能力,可能危及全球生态安全,威胁人体健康和人类安全。现有案例经验启示:损害赔偿的求偿,确定法律依据是基础、证明行为有损害是前提、赔偿责任认定是根本、外交加诉讼是相对有效的途径。构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生态环境损害机制,以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为赔偿主体,以受到损害的国家和受损害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人为赔偿对象,赔偿涵盖修护和重建损失的费用、修复期间的价值减少部分、鉴定评估等费用,聘请国际专家、组建律师团队适时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基于研究结果认为:通过建立全球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联盟,建立国际监测网络、开展责任追溯调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等,构建科学完善的核污染水排放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保障机制,可有效救济生态环境权益,维护国际、国家主体合法权益,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相关利益方确定生态环境损害边界及诉讼决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核污染水排海 生态环境损害 赔偿 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损害和管理政策响应:生态生产函数构建与补偿政策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丹丹 李京梅 +1 位作者 李淑琴 刘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062-8071,共10页
识别影响人类福利的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关键因子及其关系,建立紧密联系生态变化和人类福利的海洋环境管理政策并对海洋生态损害行为进行针对性调控,有助于实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可持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标。通... 识别影响人类福利的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关键因子及其关系,建立紧密联系生态变化和人类福利的海洋环境管理政策并对海洋生态损害行为进行针对性调控,有助于实现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可持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目标。通过构建联接生态投入和服务产出的生态生产函数,刻画海洋生态受损和人类福利变化间的关系;筛选海洋生态损害表征要素并进一步解析受损要素特征;分别从货币补偿和生态修复双层面设计海洋生态管理响应方式。研究结论有助于搭建从损害要素到补偿政策的因果链条,从而为海洋生态损害的责任认定、货币补偿与生态修复方案选择提供标准化、业务化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损害 生态生产函数 管理政策响应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