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赋权偏差传递网络的6Dof-RUS并联机构随机误差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广宇 杜玉红 杨磊成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8-954,共7页
对于已经完成加工装配高精度并联机构,当出现使用精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产生误差的源头进行追溯,只修复部分构件提高机构精度。以单点激光测距仪检测方法与六条由转动副(R)虎克铰链(U)球面副(S)构成单支链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6Do... 对于已经完成加工装配高精度并联机构,当出现使用精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产生误差的源头进行追溯,只修复部分构件提高机构精度。以单点激光测距仪检测方法与六条由转动副(R)虎克铰链(U)球面副(S)构成单支链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6Dof-RUS)随机误差模型之间的映射为研究内容。首先构建了6Dof-RUS并联机构赋权偏差传递网络,其次建立了相机坐标系中光斑与平面约束之间的映射方程,通过结构误差雅可比矩阵将结构参数误差映射为可观测的动平台位姿误差。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限次测量次数的情况下可快速对随机误差进行溯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其他拓扑构型并联机构精度综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随机误差 误差溯源 6自由度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3-DOF 1T2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尺度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兴瑞 龙有强 姜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6-1815,共10页
移动和转动混合运动的并联机构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基于转移混合输出运动的机构适用范围广,但该类机构的设计比较困难。为了研发和推广转移混合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基于平面五杆机构和一条无约束支链,设计了一种一平移两转动(1T... 移动和转动混合运动的并联机构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基于转移混合输出运动的机构适用范围广,但该类机构的设计比较困难。为了研发和推广转移混合运动的1T2R并联机构,基于平面五杆机构和一条无约束支链,设计了一种一平移两转动(1T2R)的并联机构。首先,根据方位特征(POC)方程对机构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并计算了该机构的自由度;然后,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建模,推导了其位置正反解的解析表达式,并基于雅可比矩阵分析了机构的奇异性,利用三维离散搜索法计算了机构的工作空间,给出了机构在工作空间中的灵巧度分布情况;最后,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机构的工作空间和灵巧度进行了双重优化,同时探讨了无约束支链的布置角φ对机构工作空间和灵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T2R并联机构结构简单,具有位置解析解;优化后的机构的工作空间和灵巧度分别提升了93.47%,203.42%;当无约束支链的驱动方向与平面(2P-3R)机构垂直布置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运动性能。该结果为3-DOF 1T2R机构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杆机构 自由度验算 并联机构 运动学位置分析 奇异性分析 工作空间 灵巧度分析 机构尺度综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DOF混联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3
作者 李岸 杨雪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54,59,共5页
针对现有2R1T并联机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航空航天工业制孔稳定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两转一移并联机构3SPU-PU,并基于此并联机构设计了2-DOF转头,构造了5-DOF混联机器人,可用于某型飞机座舱盖制孔。首先,利用修正的G-K公式计算了3SPU... 针对现有2R1T并联机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航空航天工业制孔稳定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两转一移并联机构3SPU-PU,并基于此并联机构设计了2-DOF转头,构造了5-DOF混联机器人,可用于某型飞机座舱盖制孔。首先,利用修正的G-K公式计算了3SPU-PU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其次,利用子结构综合的方法对所设计的五自由度混联机器人进行了逆运动学分析;运用ADAMS仿真分析与MATLAB理论计算对运动学分析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联机器人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混联机器人刚度大、质量轻,能更好地满足制孔稳定性的需求,研究结果也为混联机器人的样机研制、动力学分析及实时控制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PU-PU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自由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杠杆-复桥式3D压电微定位平台设计与分析
4
作者 金俊杰 王硕 +3 位作者 孙凤 郝岩松 徐方超 张晓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目的】针对目前微定位平台体积大、小行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杠杆-复桥式的新型位移放大机构,设计了可实现大行程运动的三自由度压电微定位平台。【方法】首先,提出压电微定位平台的结构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压电驱动器产生初始位移,... 【目的】针对目前微定位平台体积大、小行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杠杆-复桥式的新型位移放大机构,设计了可实现大行程运动的三自由度压电微定位平台。【方法】首先,提出压电微定位平台的结构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压电驱动器产生初始位移,该位移先被复桥结构放大,再通过杠杆机构进行二次放大,将最终放大的位移输出到动平台。其次,设计并优化杠杆位移放大机构和复桥位移放大机构,根据静力学、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理论建立杠杆位移放大机构和复桥位移放大机构的刚度模型和位移放大比数学模型。根据理论模型对杠杆位移放大器和复桥位移放大器的尺寸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总体放大倍数为20.6。再次,对柔性铰链进行结构优化,针对4种典型的切口形状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在分析4种柔性铰链输出位移与输入力的关系后确定采用直梁型柔性铰链。对整体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压电陶瓷制动器变形放大后的位移输出性能和绕x轴、y轴的转动输出性能。最后,对所设计的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进行输出测试,并对位移放大器的z轴方向位移输出性能和绕x轴、y轴的转动输出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有限元仿真结果显示,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的动平台在z轴方向的输出位移最大约为740μm,仿真放大倍数为15,绕x轴、y轴的最大输出转动角度分别为0.83°和0.86°。压电驱动微定位平台的输出测试结果显示升压曲线与降压曲线不重合,具有迟滞现象,z方向的最大输出位移为706μm,当电压为30 V时,迟滞位移最大为65μm。绕x轴方向最大输出角度为0.8°,绕y轴方向最大输出角度为0.79°。当电压为30 V时,绕x轴方向迟滞角度最大为0.062°;当加载电压为45 V时,绕y轴方向迟滞角度最大为0.047°。与仿真结果对比,沿z轴方向移动以及绕x轴和y轴方向旋转的最大误差分别为34μm、0.03°和0.07°,其对应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6%、3.6%和8.1%。【结论】基于杠杆-复桥式新型位移放大机构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能有效解决压电陶瓷输出位移小的问题,实现了大行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定位平台 小行程 三自由度 柔性铰链 杠杆机构 复桥机构 有限元 最大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心脏泵用磁悬浮轴承拓扑优化及性能仿真分析
5
作者 赵海宁 张傲 +2 位作者 张晓友 孙凤 徐方超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92,共7页
采用接触式轴承的传统人工心脏存在溶血高和血栓发生率高的问题,利用磁悬浮轴承无磨损、无需润滑的优势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能耗低的单自由度可控型磁悬浮轴承。该磁悬浮轴承包括内周和外周布置的排斥型永磁铁对(被动控制)、悬浮控制... 采用接触式轴承的传统人工心脏存在溶血高和血栓发生率高的问题,利用磁悬浮轴承无磨损、无需润滑的优势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能耗低的单自由度可控型磁悬浮轴承。该磁悬浮轴承包括内周和外周布置的排斥型永磁铁对(被动控制)、悬浮控制用线圈(主动控制)和电动机。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径向被动、轴向主动控制部分进行结构参数设计,并通过仿真分析评价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转子的径向位移刚度系数为16.76 N/mm,轴向位移刚度系数为41.42 N/mm,轴向电流刚度系数为0.009 3 N/A,计算得到转子的径向恢复力为16 N左右,轴向恢复力为20 N左右,可以实现径向被动控制和轴向主动控制,满足转子的五自由度稳定悬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人工心脏 单自由度机构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自由度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系统研制
6
作者 宋国荣 赵宇 +4 位作者 吕炎 解东 曹曦 程俊 杨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构件的超声无损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具有6个自由度的喷水式超声C扫描自动成像系统,采用喷水耦合方式对大型平面构件、回转体、复杂曲面工件进行超声检测并实时成像。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作为夹持换能器的运动机构,... 为了解决复杂形貌构件的超声无损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具有6个自由度的喷水式超声C扫描自动成像系统,采用喷水耦合方式对大型平面构件、回转体、复杂曲面工件进行超声检测并实时成像。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械臂作为夹持换能器的运动机构,实现超声换能器的复杂形貌构件的仿形扫查;采用层析成像方法对工件进行实时成像;使用C#语言作为编程环境,开发了具有集成度高、适合多种工况的超声C扫描成像检测系统。经过实验验证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检测精度高,可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 超声C扫描 喷水耦合 机械臂 复杂形貌构件 层析成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棱柱折叠单元的机械手设计及运动特性分析
7
作者 朱立红 谈家忞 +3 位作者 仲佳骏 曹宇 赵亮程 张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2,597,共7页
在制衣行业中存在裁片尺码跨度大、通用机械手设计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制衣过程中抓取不同尺码裁片的要求,文章基于可展结构提出一种4-RRR四棱柱折叠单元,得出其单自由度可展的普适性理论;利用4-RRR四棱柱折叠单元设计相应的机械手机构,... 在制衣行业中存在裁片尺码跨度大、通用机械手设计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制衣过程中抓取不同尺码裁片的要求,文章基于可展结构提出一种4-RRR四棱柱折叠单元,得出其单自由度可展的普适性理论;利用4-RRR四棱柱折叠单元设计相应的机械手机构,并进行运动特性分析,运用D-H参数法建立运动学方程,得出该机构的运动学解;将机械手机构模型导入ADAMS进行仿真,验证理论的可靠性,求解机械手的折展比;最后进行实物折展实验。研究表明,由4-RRR四棱柱折叠单元设计出的机械手可以满足目标需求,并具有较大的折展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展开机构 四棱柱单元 折展机械手 单自由度 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OF平面并联机器人结构参数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立宁 楚中毅 +1 位作者 曲东升 崔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机构:采用高速精密直线电机驱动-2-DOF平面并联杆机构.在杆机构的设计中,以结构紧凑和抑振为目标,分别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有限元动力仿真进行了几何尺寸和截面尺寸的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本模型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机构:采用高速精密直线电机驱动-2-DOF平面并联杆机构.在杆机构的设计中,以结构紧凑和抑振为目标,分别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和有限元动力仿真进行了几何尺寸和截面尺寸的优化,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本模型特点的新解产生机制.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平面并联杆机构刚度大,高速运动下的残余振动<1 μm,直线电机的稳定时间成为决定机器人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并联 机器人 模拟退火法 结构优化 稳定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的6-DOF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 被引量:7
9
作者 裴葆青 韩先国 陈五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1-424,共4页
6 -DOF (DegreesofFreedom)并联机构的位姿正解问题复杂而且多解.讨论了处理正解问题的各种不同方法,其中数值迭代法和使用附加传感器的两种方法可以直接找到正解.重点研究了使用附加传感器获取并联机构正解的方法及传感器的类型,并对... 6 -DOF (DegreesofFreedom)并联机构的位姿正解问题复杂而且多解.讨论了处理正解问题的各种不同方法,其中数值迭代法和使用附加传感器的两种方法可以直接找到正解.重点研究了使用附加传感器获取并联机构正解的方法及传感器的类型,并对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和旋转传感器及其配置方法进行了比较,不同的配置会影响到正解的计算精度与计算过程.讨论了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与旋转传感器联合求解时合理的传感器数量及相应的配置,并针对一种相对通用的配置方法,推导了获得位姿正解的计算过程.根据计算分析,采用4个旋转传感器或者3个直线传感器,经过适当的配置,可以获得并联机构的正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 机构 自由度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矢量调节机构构型设计与验证
10
作者 孙静 张强 +3 位作者 赵靖超 李兴光 李晓辉 文闻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根据全电推进卫星的星体布局约束,文章提出了多自由度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设计,综合考虑整星需要完成的转移轨道变轨、同步轨道南北位保、东西位保、动量卸载等功能,细化出各个指向位置和范围需求,分析出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四自... 根据全电推进卫星的星体布局约束,文章提出了多自由度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设计,综合考虑整星需要完成的转移轨道变轨、同步轨道南北位保、东西位保、动量卸载等功能,细化出各个指向位置和范围需求,分析出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四自由度需求,并根据全电推进指向任务的需求,分析出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各关节布置可达域情况,最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指向范围复核和确认。经亚太6E卫星验证,结果表明:构型设计合理,可以为多功能矢量调节机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多自由度 可展开式 矢量调节机构 布局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自由度并联压电粘滑运动平台
11
作者 孟令伟 杨依领 +2 位作者 吴高华 崔玉国 魏燕定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7,共11页
针对细胞穿刺、显微操作以及微装配任务中对宏行程、高精度、大负载和多自由度的性能要求,利用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了三自由度并联粘滑驱动平台。将压电纤维片粘贴至拱形驱动机构,构成驱动单元并结合粘滑致动,实现并联平台的大范围高精度... 针对细胞穿刺、显微操作以及微装配任务中对宏行程、高精度、大负载和多自由度的性能要求,利用压电柔顺机构设计了三自由度并联粘滑驱动平台。将压电纤维片粘贴至拱形驱动机构,构成驱动单元并结合粘滑致动,实现并联平台的大范围高精度运动。柱形支撑增强了平台承载能力,万向轴承减小了移动平台的非驱动摩擦,提高整体运动性能。通过有限元法建立拱形柔顺驱动单元的静力学模型,并对输出位移和固有频率进行仿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测试系统验证平台性能。实验表明,在步进模式下,压电粘滑平台沿X,Y向平动的最大单步位移可达294.7μm和304.5μm,绕Z轴转动的最大单步转角为9.96 mrad,最大垂直负载为110 N;在扫描模式下,平动和转动的位移分辨率分别为6 nm和0.28μrad。因此,所设计的并联压电粘滑平台满足精密微操作任务所需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柔顺机构 粘滑运动 三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F转动柔索驱动风洞机构的力雅可比矩阵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裕 吴洪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简要概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5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三自由度转动角度机构及测力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应用并联机构基本理论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直接推导出... 简要概述了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5根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三自由度转动角度机构及测力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应用并联机构基本理论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依据空间解析几何理论,直接推导出在各柔索安装单分量力传感器时模型的感、测力变换雅可比矩阵。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验证了该装置应用于风洞测力试验的有效性,为该测力装置应用于风洞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of转动 柔索驱动并联机构 风洞 运动学逆解 力雅可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迫导向转向架径向机构运动学及静强度分析
13
作者 杨成龙 黄志辉 +2 位作者 唐嘉诚 彭越阳 李治桦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某工程车采用单轴迫导向转向架方案,径向机构是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进行运动学和静强度分析。通过自由度分析推导各构件转动角度的理论公式,通过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静强度进行校核。分析... 某工程车采用单轴迫导向转向架方案,径向机构是关键组成部分,需要进行运动学和静强度分析。通过自由度分析推导各构件转动角度的理论公式,通过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静强度进行校核。分析结果表明:径向机构的自由度为10;推导出的理论计算公式可准确计算各构件转动角度;径向机构的运动学仿真结果曲线平滑连续、无断点和突变点,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平稳;径向机构的最大等效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安全系数为1.4,满足结构静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 径向机构 自由度 运动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ALC墙板安装装置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14
作者 张林 姜明阳 +1 位作者 刘洪彬 林明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5,共5页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中ALC墙板安装的工作需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ALC墙板安装装置,解决了传统装配式建筑墙板安装方式弊端,符合墙板安装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墙板安装装置进行构型分析,确定了机构独... 为满足装配式建筑中ALC墙板安装的工作需求,设计出一种新型的ALC墙板安装装置,解决了传统装配式建筑墙板安装方式弊端,符合墙板安装工艺,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墙板安装装置进行构型分析,确定了机构独立运动数目;利用闭环矢量法进行正逆运动学求解,得到了构件之间位姿关系;基于Creo建立三维模型及仿真分析,明确了各构件运动状态,并通过算例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ALC墙板安装装置的分析、建模、仿真,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对ALC墙板安装装置的详细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墙板 墙板安装装置 可控机构 自由度 运动学建模 运动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变载荷平衡机构设计及在多自由度机械臂上应用测试
15
作者 崔可可 王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8,共9页
针对机械装置运行中面临末端载荷不断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载荷效应对装置造成影响的变载荷平衡机构设计。该机构由齿轮组、拉伸弹簧、旋转连杆、曲柄等零件组成,可以在尾端载荷发生变化时保持机构整体平衡状态。通过理论计... 针对机械装置运行中面临末端载荷不断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载荷效应对装置造成影响的变载荷平衡机构设计。该机构由齿轮组、拉伸弹簧、旋转连杆、曲柄等零件组成,可以在尾端载荷发生变化时保持机构整体平衡状态。通过理论计算对机构设计实现平衡原理进行分析;然后通过MSC Adams软件对平衡机构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3D打印技术搭建原型样机,开展实验测试,证明机构设计的可行性与实现功能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机构搭载在一款多自由度机械臂上,通过一系列取放操作,使机械臂末端峰值扭矩降低约90%,在改善机械臂平衡能力的同时,证明了该平衡机构可以有效缓解机械装置末端载荷效应对装置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载荷平衡机构 末端载荷 MSC Adams软件 多自由度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子闭环并联机构的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及尺度优化
16
作者 唐博文 邵华 冯洋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6,共8页
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一类典型并联机构,其构型设计创新及运动学性能提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两点,提出一种由两级组成的3T1R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其中第一级为两个对称竖直放置的P-Pa-RRR两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第二级中每个第一级机... 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一类典型并联机构,其构型设计创新及运动学性能提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两点,提出一种由两级组成的3T1R四自由度并联机构,其中第一级为两个对称竖直放置的P-Pa-RRR两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第二级中每个第一级机构的末端通过一个(SR)2支链与动平台两端相连,从而实现X、Y、Z三维平动以及绕Y轴旋转。利用机构在Y、Z方向解耦的特点,通过几何分析和闭环矢量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到机构的位置解析解。采用力/运动传递指标对机构进行尺度参数优化,针对机构参数较多的问题,提出分级优化的方法,将第一级P-Pa-RRR并联机构作为第一级优化目标,第二级2-(SR)2机构作为第二级优化目标。该方法有效提高了优化过程中的计算效率。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展示与分析。通过与预设的一组机构杆长参数的运动学性能进行对比发现,优化后机构末端的运动性能传递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子闭环 运动/力传递性能 尺度优化 四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对靶喷施机器人绳驱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17
作者 王怡旎 赵栋杰 +2 位作者 石有圣 柳长进 李洪凯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8-265,共8页
为满足中小型塑料温室大棚作物自动对靶施肥施药的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3自由度绳驱并联对靶喷施机器人。首先,描述了其机构特征,建立运动学模型;其次,根据闭环矢量法构建绳索长度的运动学方程,使其能够精准描述绳索在不同位置下的长度变... 为满足中小型塑料温室大棚作物自动对靶施肥施药的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3自由度绳驱并联对靶喷施机器人。首先,描述了其机构特征,建立运动学模型;其次,根据闭环矢量法构建绳索长度的运动学方程,使其能够精准描述绳索在不同位置下的长度变化,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对正运动学进行数值求解,对其进行位置正、逆解分析,确保机器人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精准定位,并通过5组随机生成的具体算例对正、逆解分析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构建了机构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对温室对靶喷施作业中3种作业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位置理论分析结果可信,3自由度绳驱并联机构各绳索可协调运动且运动轨迹稳定。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机器人动力学、工作空间和运动控制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对靶喷施 并联机构 3自由度 绳驱动 差分进化算法 建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外嵌套并联机构的6自由度多姿态3D打印机设计与分析
18
作者 程瑶 许文斌 刘云阳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9,共8页
针对目前熔融沉积(FDM)型3D打印机无法实现多姿态打印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内外嵌套并联机构的6自由度多姿态3D打印机,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该3D打印机以内嵌套(3-PSSSS)和外嵌套(3-PRS)并联机构为主体,末端执行器在内并联机构... 针对目前熔融沉积(FDM)型3D打印机无法实现多姿态打印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内外嵌套并联机构的6自由度多姿态3D打印机,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该3D打印机以内嵌套(3-PSSSS)和外嵌套(3-PRS)并联机构为主体,末端执行器在内并联机构直接控制和外并联机构间接控制下实现多姿态打印。基于螺旋理论,分别分析内外并联机构的自由度,再整合分析内外嵌套并联机构的自由度,验证其具有四平动二转动的6自由度运动特性。利用解析矢量法建立并联机构的逆解运动学模型,并对支链运动进行分析,阐明了驱动移动副对支链连杆和下动平台的作用;利用运动学仿真分析软件进行仿真,通过分析仿真中下动平台标记点的轨迹和运动学数据,验证了该机构应用于3D打印机多姿态打印方案的可行性。内外嵌套并联机构具有多姿态转角和良好运动学特性,解决了3D打印机多姿态打印的问题,为基于嵌套并联机构的3D打印机多姿态打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嵌套并联机构 6自由度 运动学模型 多姿态3D打印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a 6 DOF Input Device in Telerobotics and Virtual Reality
19
作者 Peng Gang, Huang Xinhan, Xiong Chunshan & Wang Min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R. China(Received June 6,2001)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2年第2期36-44,共9页
The pincipl of a 6 DOF (degress of freedom) input device using ultras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employs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time of flight. In addition, some techniques, i... The pincipl of a 6 DOF (degress of freedom) input device using ultras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 employs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time of flight. In addition, some techniques, including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elf-adaptive variable threshold and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are also used to improve precision. Then, the positions and orientation of the input device can be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spatial analytic geometry. Meanwhile, commands from the 3-D input device are detected and carried out. The validity and precision of the input device are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 in a robot system. The proposed device not only can be used for end effector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measurement in telerobotics, but also can be an interactive device in virtual reality systems, such as helmet tracking, viewpoint navigation and object mani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cs) Three dimensional Ultrasonic applications Virtual re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式可重构并联机构的构型及其在酒盒产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磊 李瑞琴 +3 位作者 宁峰平 柴超 崔鑫佳 郭文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7,共7页
目的为实现酒盒生产线上酒盒胶线点胶和酒盒底座清废环节的自动化,提出一种双模式可重构并联机构。方法基于螺旋理论分析该机构在2种模式下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量法和D-H法求得对应模式下的位置逆解,采用数值法求解机构工作空间、灵巧... 目的为实现酒盒生产线上酒盒胶线点胶和酒盒底座清废环节的自动化,提出一种双模式可重构并联机构。方法基于螺旋理论分析该机构在2种模式下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量法和D-H法求得对应模式下的位置逆解,采用数值法求解机构工作空间、灵巧度和转动能力指标,给出该机构的应用实例。结果该机构在2-URU/RRC模式下具有3T自由度,2-URU/URC模式下具有3T1R自由度,工作空间连续且无空洞,获得2-URU/RRC模式下灵巧度指标分布规律和2-URU/URC模式下动平台转动能力。结论该机构在2-URU/RRC模式下可满足胶线点胶作业需求,在2-URU/URC模式下可满足底座清废作业需求,提高了酒盒生产线自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并联机构 点胶 清废 灵巧度 酒盒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