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f/Zr基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速度下的头形转变规律
1
作者 任杰 章浪 +3 位作者 李继承 邓勇军 陈小伟 杜成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34-143,共10页
目的预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穿甲性能,为优化弹体撞击速度和弹体头部形状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相关侵彻试验,基于细观有限元建模及修正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开展了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 目的预测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撞击速度下的侵彻/穿甲性能,为优化弹体撞击速度和弹体头部形状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结合相关侵彻试验,基于细观有限元建模及修正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开展了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在不同速度下侵彻钢靶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速度下复合材料弹体破坏模式的差异,讨论了撞击速度对复合材料弹体头部形状变化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结果低速撞击条件下,复合材料长杆弹体头部的钨纤维发生剧烈的屈曲弯折变形,弯折钨纤维堆积在头部,形成较厚的“边缘层”,且存在1~2条剪切带,弹体头部表现为“细长尖卵”形状;随着撞击速度逐渐增加,弹体头部钨纤维的弯折变形程度逐渐有所降低,“边缘层”厚度也有所减小,且外侧钨纤维开始发生屈曲回流,头形逐渐转变为“短粗尖卵”形状,且尖锐程度随撞击速度增加而降低;在高速撞击条件下,弹体头部“边缘层”显著变薄,同时最外侧钨纤维发生屈曲回流,弹体头部表现为“扁平”形状。结论撞击速度对复合材料弹体的头部变形及破坏特征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速度增加,复合材料弹体头部形状逐渐从“细长尖卵”转变到“短粗尖卵”,最后变为“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纤维增强金属玻璃复合材料长杆弹 撞击速度 自锐 头形转变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的外场效应 被引量:46
2
作者 朱正和 付依备 +2 位作者 高涛 陈银亮 陈晓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9-172,共4页
本文计算H2 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矩阵元 ( μ) 0n,振子强度f0n,自发辐射系数An0 和吸收系数B0n(n=1- 6 ) ,还计算了在电场 →E =- 72 .0 ,- 36 .0 ,0 .0 ,36 .0和 72 .0V/M下H2 的行为。对进一步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外场效应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H2 氢气分子 外场效应 跃迁矩阵元 振子强度 计算 自发辐射系数 吸收系数 高分子材料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C_6H_6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秋云 徐国亮 +2 位作者 马美仲 谢安东 朱正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1-294,共4页
采用B3P86方法计算了C6H6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系统的能量及分子轨道能级、谐振频率、CH键离解能和极化率等分子特性;通过跃迁矩阵元计算了各激发态的激发能,吸收及自发辐射系数,从而进一步分析了苯分子的外场效应。对于高分子化合物尤其... 采用B3P86方法计算了C6H6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系统的能量及分子轨道能级、谐振频率、CH键离解能和极化率等分子特性;通过跃迁矩阵元计算了各激发态的激发能,吸收及自发辐射系数,从而进一步分析了苯分子的外场效应。对于高分子化合物尤其是具有苯环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外场作用特性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H6 密度泛函方法 跃迁矩阵 外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边的细化算法及其在舱口角隅处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蒲海 单威俊 +2 位作者 李锋 冷文浩 刘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09年第2期163-164,234,共3页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分析结果,在集装箱船舱口角隅应力集中的区域,采用添加过渡单元的方法对原有的粗网格进行细化,然后对局部模型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以此提出一种自动的有限元精细划分的算法。介绍构造过渡单元的方法,并根据计算出的迭...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分析结果,在集装箱船舱口角隅应力集中的区域,采用添加过渡单元的方法对原有的粗网格进行细化,然后对局部模型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以此提出一种自动的有限元精细划分的算法。介绍构造过渡单元的方法,并根据计算出的迭代次数,得到细网格后进行分析。最后的结果表明,细化网格后生成的新单元与母单元属性保持一致,对于应力变化剧烈的区域,分析结果好于整体分析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过渡单元 粗网格 细网格 舱口角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渡单元的有限元细化法在舱口角隅处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培林 李锋 吴成才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6,共3页
针对集装箱船舱口角隅处的应力计算,提出一种针对舱口角隅处网格的自动有限元精细划分算法。在进行完整船有限元分析后,截取出局部舱口角隅模型进行网格细化,将粗网格计算结果作为细网格模型边界条件,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细化... 针对集装箱船舱口角隅处的应力计算,提出一种针对舱口角隅处网格的自动有限元精细划分算法。在进行完整船有限元分析后,截取出局部舱口角隅模型进行网格细化,将粗网格计算结果作为细网格模型边界条件,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细化网格分析能反映出应力梯度比较大的区域的应力变化情况,其分析结果好于整体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单元 粗网格 细网格 刚度矩阵 舱口角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缺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群体决策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细香 方宝红 +1 位作者 雷静 杨保安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2,共5页
对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加性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并利用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加性传递性质来估算残缺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缺失元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残缺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群体决策方法.最后,以一个示例来阐述该方法.
关键词 二元语义判断矩阵 群体决策 加性一致性 加性传递性 缺失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圆管空心双向板的超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朝阳 欧阳珠子 李明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68-73,共6页
针对平行圆管空心双向板采用普通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特别耗时,甚至可能无法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将超级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这种结构的分析中,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采用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八节点平壳单元作为超级单元,以... 针对平行圆管空心双向板采用普通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特别耗时,甚至可能无法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将超级有限元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这种结构的分析中,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采用考虑横向剪切变形影响的八节点平壳单元作为超级单元,以八节点三维实体等参数单元为子单元,给出了各自的位移模式及位移转换矩阵,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不同跨度、边长比和边界条件的空心板进行了超级有限元分析和普通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上述2种方法的挠度计算结果,证明了超级有限元方法的简便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有限元 平行圆管空心双向板 简化分析 转换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EM的5R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车仁炜 陆念力 薛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04-1508,共5页
为分析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将系统划分为含有限刚性构件的刚柔耦合系统,基于等效元素集成法,对构件自身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等效,组建成等效系统。将建模的关键归结为系统中二阶转换张量和相应的三阶转换张量的求解以及系统质量阵的组... 为分析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特性,将系统划分为含有限刚性构件的刚柔耦合系统,基于等效元素集成法,对构件自身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等效,组建成等效系统。将建模的关键归结为系统中二阶转换张量和相应的三阶转换张量的求解以及系统质量阵的组装,然后,按多柔体动力学的方式建立方程。建立了港口起重机5R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动力响应曲线,并与刚性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EFEM方法,动力学方程维数减少,系统质量阵阶数降低,模型建立简单快捷,规范化、程式化,解题效率和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柔耦合 等效元素集成法 转换张量 等效质量阵 5R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多维化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倩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62-164,169,共4页
现有的视觉传达系统中,图形元素融合效果不佳,且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多维化融合方法。设计视觉传达系统框架,对系统中图形元素融合部分做出具体分析。采用SIFT特征描述子提取平面图形元素多维特征;通过计... 现有的视觉传达系统中,图形元素融合效果不佳,且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视觉传达系统平面图形元素多维化融合方法。设计视觉传达系统框架,对系统中图形元素融合部分做出具体分析。采用SIFT特征描述子提取平面图形元素多维特征;通过计算特征点对的转换矩阵,完成图形元素特征配准;配准后,基于窗口的方法,将图形元素划分为不同的能量区域,选取出能量最大的区域,将该区域像素作为待融合图形元素像素值,实现融合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图形元素融合效果,且相较于其他方法,融合耗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元素融合 视觉传达系统 多维特征提取 特征匹配 转换矩阵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CO分子的振转跃迁光谱
10
作者 齐新华 苏铁 +2 位作者 杨富荣 鲍伟义 陈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0-303,共4页
采用近似方法计算了CO分子的总配分函数;利用该分子的偶极矩函数和在Morse近似下的波函数,计算了分子的振转跃迁矩阵元及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吸收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常温(296K)和高温下(3 000K),计算结果与HITRAN数据库和文献值符合的很... 采用近似方法计算了CO分子的总配分函数;利用该分子的偶极矩函数和在Morse近似下的波函数,计算了分子的振转跃迁矩阵元及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吸收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常温(296K)和高温下(3 000K),计算结果与HITRAN数据库和文献值符合的很好,表明对分子总配分函数和振转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是可靠的。并首次计算了CO分子在更高温度(4 000和6 000K)下的吸收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CO 总配分函数 振转跃迁矩元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泵浦量子阱子带共振跃迁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11
作者 曹小龙 车永莉 姚建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8,共7页
设计了组分为Al_(0.5)Ga_(0.5)As/GaAs/Al_(0.2)Ga_(0.8)As阶梯形量子阱结构,其导带子带能级可与中红外双波长CO_2激光器的泵浦光光子能量共振.计算了此量子阱对两束泵浦光的二阶非线性差频系数χ_(DFG)^((2))及三阶非线性系数χ_(ω1)^... 设计了组分为Al_(0.5)Ga_(0.5)As/GaAs/Al_(0.2)Ga_(0.8)As阶梯形量子阱结构,其导带子带能级可与中红外双波长CO_2激光器的泵浦光光子能量共振.计算了此量子阱对两束泵浦光的二阶非线性差频系数χ_(DFG)^((2))及三阶非线性系数χ_(ω1)^((3))和χ_(ω2)^((3))的表达式;在导带分别为抛物线形和非抛物线形两种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三个非线性系数随两束泵浦光波长的变化.χ_(DFG)^((2))、χ_(ω1)^((3))和χ_(ω2)^((3))随两束泵浦光波长λ_(p1)和λ_(p2),都是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应不同泵浦波长,存在一个峰值;相比于导带为抛物线形,在非抛物线条件下三个非线性系数随短波长的泵浦光λ_(p1)的变化出现"红移"现象,而随长波长的泵浦光λ_(p2)的变化峰值位置基本相同;由量子限制效应导致的两种导带情况下子带能级变化,即与泵浦光光子共振条件发生变化,是出现"红移"的原因;而峰值数值上的差异,主要由量子阱子带能级间的跃迁矩阵元和两种导带条件下不同的能级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性质 非对称量子阱 非抛物线形 跃迁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sdIBM - 2下^(188)Os核的研究
12
作者 李英群 杨杰 张战军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59-65,共7页
本文在微观sdIBM - 2框架下 ,计算了1 88Os核的能谱、约化E2跃迁矩阵元、E2跃迁玻色子结构函数 (BSF)以及第一个 2 +态到基态的跃迁电荷密度 (TCD)。理论结果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理论能谱成功地再现了实验能谱 ,低能态间的约化E2跃迁矩... 本文在微观sdIBM - 2框架下 ,计算了1 88Os核的能谱、约化E2跃迁矩阵元、E2跃迁玻色子结构函数 (BSF)以及第一个 2 +态到基态的跃迁电荷密度 (TCD)。理论结果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理论能谱成功地再现了实验能谱 ,低能态间的约化E2跃迁矩阵元以及 2 +1 态到0 +1 态的跃迁电荷密度与相应的实验值符合也较好 ,表明此模型对该核的较低能态描述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sdIBM-2 能谱 约化E2跃迁矩阵元 玻色子结构函数 跃迁电荷密度 锇原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环形库仑势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
13
作者 陈昌远 孙东升 陆法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利用新环形库仑势的归一化的束缚态径向波函数和按“k/2π标度”归一化的散射态径向波函数,本文给出了新环形库仑势的任意幂次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的通项表达式.为了简化高幂次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我们还推导出了不同幂次的束... 利用新环形库仑势的归一化的束缚态径向波函数和按“k/2π标度”归一化的散射态径向波函数,本文给出了新环形库仑势的任意幂次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的通项表达式.为了简化高幂次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我们还推导出了不同幂次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之间所满足的递推关系,并提出了计算径向波函数微商的矩阵元的计算办法.本文结果可广泛的用于原子与分子的散射问题特别是环形分子的散射问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环形库仑势 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 递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e,2e)反应中跃迁矩阵元的解析处理方法
14
作者 梁万珍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8-4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研究原子(e,2e)反应动力学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方案。通过引入因子1/r12和e-λr的付立叶变换及Feynman参数积分技术,将包括三个库仑波、两粒子相互作用项和原子束缚态轨道波函数的被积函数,在两粒子坐... 提出了一种研究原子(e,2e)反应动力学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方案。通过引入因子1/r12和e-λr的付立叶变换及Feynman参数积分技术,将包括三个库仑波、两粒子相互作用项和原子束缚态轨道波函数的被积函数,在两粒子坐标空间下的六重积分解析地约化为实空间下的二重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e 2e)反应 跃迁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模型的整体刚度矩阵集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罗帅 朱佳洋 +1 位作者 梁超锋 刘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7-472,共6页
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定位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元素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对结构分析模型的正确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单元刚度矩阵向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规律,推导了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单元刚度矩阵元素... 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定位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元素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对结构分析模型的正确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单元刚度矩阵向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规律,推导了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单元刚度矩阵元素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位置,依据单元结点号与结构整体坐标系下的结点编号的对应关系建立了统一的关联表,形成基于关联表的整体矩阵集成方法.与目前常用的结点平衡法相比,新建立的整体矩阵集成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建模过程简便快捷,且可靠稳定.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用有限元编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有限元模型 整体刚度矩阵 单元刚度矩阵 关联表 过渡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和不对称分子谐波辐射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
16
作者 于术娟 刘竹琴 +2 位作者 曹冬梅 刘艳峰 李雁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通过数值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对称和不对称分子谐波辐射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首先应用虚实演化法得到了对称分子H^(+)_(2)和不对称分子HeH^(2+)的基态波函数的数值表达式,从基态波函数出发,计算了束缚-连续态跃迁偶极矩,并与纯解... 通过数值和解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对称和不对称分子谐波辐射与其结构的内在关系。首先应用虚实演化法得到了对称分子H^(+)_(2)和不对称分子HeH^(2+)的基态波函数的数值表达式,从基态波函数出发,计算了束缚-连续态跃迁偶极矩,并与纯解析方法得到的跃迁偶极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对称分子H^(+)_(2),用虚实演化方法计算得到的基态波函数显著改善了奇次偶极矩和奇次谐波谱的一致性;对于不对称分子HeH^(2+),得到的基态波函数显著改善了奇偶偶极矩最小值和奇偶谐波极化最大值之间的一致性;结果验证了高次谐波谱与跃迁偶极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跃迁偶极矩可重构分子轨道,从而深入了解对称分子高次谐波与对称分子轨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对称分子奇偶高次谐波与不对称分子轨道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谐波 跃迁矩阵元 数值法 解析法 对称分子 不对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元件温-湿关联影响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动态可靠性分析
17
作者 高清振 时培成 潘道远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160,共9页
为了研究元件关联作用对氢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以集流板、扩散层和催化层的性能状态与质子膜温度失效和湿度失效的关联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尔科夫方法建立元件多状态退化模型。通过转移系数描述元件状态转移率与关联特性的动态... 为了研究元件关联作用对氢燃料电池系统可靠性的影响,以集流板、扩散层和催化层的性能状态与质子膜温度失效和湿度失效的关联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马尔科夫方法建立元件多状态退化模型。通过转移系数描述元件状态转移率与关联特性的动态关系,构建新的状态转移矩阵;基于通用发生函数导出关联系统多态可靠性分析模型,并讨论了多元件关联情形的模型特点;结合Kolmogorov方程求得多态元件各状态下的概率,分别研究了单一关联组和多关联组温-湿复合影响两种情况下的系统可靠性趋势。结果表明:质子膜的状态转移率会随着集流板、扩散层和催化层性能的退化而改变;当上述元件处于高性能状态时,质子膜的关联特性使系统的可靠度更高,而这些元件在低性能状态时,关联特性使系统的可靠度更低;冷却元件的状态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比增湿元件状态的影响大。研究结果可为电池系统可靠性设计和寿命周期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元件 温-湿关联影响 马尔科夫方法 状态转移矩阵 通用发生函数 可靠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原子经验赝势法模拟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玲丽 詹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62-2469,共8页
为了研究InAs/InAs1-xSbxⅡ类超晶格结构的物理特性,首次采用全原子的经验赝势方法对InAs/InAs1-xSbx结构进行模拟,并对体系的近带边能级、单粒子波函数和带边跃迁矩阵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量子限制效应造成超晶格带隙的宽化;超晶格... 为了研究InAs/InAs1-xSbxⅡ类超晶格结构的物理特性,首次采用全原子的经验赝势方法对InAs/InAs1-xSbx结构进行模拟,并对体系的近带边能级、单粒子波函数和带边跃迁矩阵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量子限制效应造成超晶格带隙的宽化;超晶格中基态电子主要局域在InAs层,基态空穴主要局域在合金层,与相关体材料及I型超晶格所做的对比结果表明,电子、空穴的物理分离效应是造成体系载流子寿命较长的重要原因;将带边跃迁矩阵元作为衡量载流子寿命的重要元素,针对固定波段的超晶格系统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带边跃迁矩阵元更小的体系(163?) InAs/(82?) InAs0. 72Sb0. 28结构,其跃迁矩阵元是0. 010 684 3 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超晶格 全原子经验赝势 跃迁矩阵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