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standing Substorms in the Magnetotail:Early Development and Recent Progress
1
作者 A.Nishida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93,共25页
This is a concise review of physics of the substorm in the magnetotail.It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space age(1960-1975)when the basic concepts s... This is a concise review of physics of the substorm in the magnetotail.It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space age(1960-1975)when the basic concepts such as magnetotail and reconnection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leading model of the substorm was introduced.The second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1995-2010)when very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understanding the substorm physics by virtue of several major satellites missions that addressed the magnetotail physics intens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SPHERE SUBSTORM magnetotail Convection RECONNECTION Neutral line plasma sheet Auroral breaku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一号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尾向流统计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振兴 张灵倩 +4 位作者 马志为 王继业 濮祖荫 沈超 郭九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5-661,共7页
在磁静和亚暴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包括晨昏两侧和夜侧的尾瓣、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和等离子体片区域都观测到大量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事件.尾向流在赤道面附近最强,在夜侧较晨昏两侧强;尾向流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随距... 在磁静和亚暴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包括晨昏两侧和夜侧的尾瓣、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和等离子体片区域都观测到大量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事件.尾向流在赤道面附近最强,在夜侧较晨昏两侧强;尾向流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随距地球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强.与来自中磁尾的地向流相比,近地磁尾近赤道区域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具有低温高密特性.2004年7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7RE^13RE之间,RE为地球半径)观测到持续时间超过3min的尾向流共516起.对这516起尾向流的统计研究结果显示:(1)尾向流在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向等离子体片的运动过程中流速会逐渐减弱、密度逐渐增高,温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对尾向流平行温度和垂直温度的分析显示不同等离子体区域的尾向流都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3)在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向等离子体片的运动过程中,尾向流逐渐趋向各向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尾向流 等离子体片 等离子体片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磁洞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坤 葛亚松 +2 位作者 张铁龙 王国强 LYU Hao-Yu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3-878,共6页
本文利用THEMIS卫星的磁场数据和等离子体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区域线性磁洞的发生率、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和发生率与地磁AE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磁尾等离子体片区域的磁洞的时间尺度为几秒到几十秒,空间尺度小... 本文利用THEMIS卫星的磁场数据和等离子体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区域线性磁洞的发生率、时空尺度、分布特征、和发生率与地磁AE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磁尾等离子体片区域的磁洞的时间尺度为几秒到几十秒,空间尺度小于当地的质子回旋半径.通过磁洞在空间的位置分布和卫星数据在空间的数据采样分布的对比,我们发现线性磁洞在等离子体片内经常发生,然而在磁尾等离子体片中的发生率要小于太阳风中磁洞的发生率.本文最后统计分析了磁洞发生和A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磁洞可能与地磁活动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洞 磁尾等离子体片 THEMIS卫星 AE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际磁场与磁尾磁通量绳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永存 刘振兴 +2 位作者 沈超 E.Lucek H.Réme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7-101,共5页
收集了Cluster卫星在2001-2005年间观测到的磁尾磁通量绳事件,并对磁通量绳(magnetic flux rope)形成及其内部磁场结构与行星际磁场(IMF)的关系作了统计研究.考虑磁通量绳被观测到时行星际磁场的条件,在所有73个磁通量绳事件中,行星际磁... 收集了Cluster卫星在2001-2005年间观测到的磁尾磁通量绳事件,并对磁通量绳(magnetic flux rope)形成及其内部磁场结构与行星际磁场(IMF)的关系作了统计研究.考虑磁通量绳被观测到时行星际磁场的条件,在所有73个磁通量绳事件中,行星际磁场By分量占有主导地位的事件有80%,且78%的事件具有与行星际磁场By分量相同方向的核心场.行星际磁场通过在磁层顶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改变南北等离子体片内磁场相对方向,形成有利于磁通量绳形成的磁场位形,并且行星际磁场By分量的方向对磁通量绳内部核心场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从统计结果来看,磁通量绳的形成并不会依赖于行星际磁场Bz分量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尾 等离子体片 磁通量绳 行星际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luster Ⅱ数据分析等离子体片区磁结构运动特性
5
作者 任志鹏 路立 +4 位作者 雷建国 李中元 刘振兴 A.Balogh H.Rème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5-320,共6页
利用ClusterⅡ卫星上搭载的磁通门磁强计的观测数据,可以计算磁结构的运动速度.本文在GSM(GeocentricSolarMagnetosphericSystem,地心太阳磁层系)坐标系下处理了磁暴期间(2002年8月1日到2日)和磁场宁静期(2002年8月6日到7日)的等离子体... 利用ClusterⅡ卫星上搭载的磁通门磁强计的观测数据,可以计算磁结构的运动速度.本文在GSM(GeocentricSolarMagnetosphericSystem,地心太阳磁层系)坐标系下处理了磁暴期间(2002年8月1日到2日)和磁场宁静期(2002年8月6日到7日)的等离子体片区的观测数据.通过分析磁结构速度的统计特性和频谱特性,得到以下结论:(1)磁结构运动速度呈现出不规则的摆动结构.(2)Vz的方差与Vy的方差近似相等,而远大于Vx的方差.这可能是由于“风袋效应”.(3)在黎明侧的等离子体片区,Vx和Vz的平均值约为0,但Vy的平均值的量级为-10km s.这可能是在等离子体片区Pc5压缩波造成的.(4)Vx,Vy,Vz的频谱在0.033min-1和0.035min-1之间都有一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尾 等离子体片 磁暴 磁结构 Pc5压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静期间双峰电流片的观测研究
6
作者 汤朝灵 路立 李中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9-985,共7页
2001年8月19日2011~2030UT,AE指数相对较小(40~130nT),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电流片.利用Cluster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宁静期间有双峰电流片存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高速流,没有明显的电流片振荡.同时,进一步分析双峰电流片中的离子特性发现... 2001年8月19日2011~2030UT,AE指数相对较小(40~130nT),Cluster卫星穿越磁尾电流片.利用Cluster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宁静期间有双峰电流片存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高速流,没有明显的电流片振荡.同时,进一步分析双峰电流片中的离子特性发现:质子数密度Np在中性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电流片 Cluster观测 Timing分析 磁尾 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等离子体片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
7
作者 张灵倩 王继业 +1 位作者 刘振兴 史建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6,共7页
在GSM坐标系下,利用TC-1卫星和Cluster/C1卫星上4 s分辨率的磁场和热离子探测数据,对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进行了统计研究(-19R_e<x<-9R_e,|y|<10R_e,|z|<5R_e).统计结果表明,地向对流型高速流会在15R_e以内... 在GSM坐标系下,利用TC-1卫星和Cluster/C1卫星上4 s分辨率的磁场和热离子探测数据,对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进行了统计研究(-19R_e<x<-9R_e,|y|<10R_e,|z|<5R_e).统计结果表明,地向对流型高速流会在15R_e以内出现"刹车",在11.5R_e附近时出现"缺失".进一步对其速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心等离子体片内的高速流,其运动方向主要为地向,晨昏和南北方向的运动明显较弱;在对流型高速流的地向输运过程中,其峰值速度没有明显的下降;在近地13R_e以内,等离子体片内的地向对流型高速流具有较强的垂直磁力线运动速度.这意味着对流型高速流在近地15R_e以内的"刹车"不是由高速流晨昏或南北方向的偏转造成的.高速流在11.5R_e附近时出现的"缺失"可能与在15R_e以内出现"刹车"密切相关.TC-1卫星和Cluster卫星的观测为了解中磁尾重联高速流地向输运过程及亚暴膨胀相触发提供了重要的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对流型高速流 中心等离子体片 亚暴膨胀相触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