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CT与MR mDixon-quant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徐黎 Glen MBlake +3 位作者 过哲 张晨鑫 王晓红 程晓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6-461,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定量CT(QCT)和MR mDixon-quant对健康人群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对21位男性和32位女性健康社区居民进行腹部QCT和MR mDixon-quant扫描,QCT分别采用标准计算公式(测量结果记为Fat%QI)和校正后的计... 目的:比较、分析定量CT(QCT)和MR mDixon-quant对健康人群肝脏脂肪含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对21位男性和32位女性健康社区居民进行腹部QCT和MR mDixon-quant扫描,QCT分别采用标准计算公式(测量结果记为Fat%QI)和校正后的计算公式(测量结果记为Fat%QR)测量肝脏脂肪含量,并采用MR mDixon-quant测量肝脏脂肪分数(测量结果记为Fat%mD)。比较男、女两组之间的肝脏脂肪含量的测量结果有无差异,比较总体样本QCT与MR mDixon-quant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计算相关性系数。结果:QCT及MR mDixon-quant的测量结果均显示,男性与女性的肝脏脂肪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样本的Fat%QI和Fat%QR分别为(-0.09%±4.88%)和(8.66%±4.41%),Fat%QI显著低于Fat%mD(P<0.01),平均差值为(-6.42%±2.44%),而Fat%QR显著高于Fat%mD(P<0.01),平均差值为(2.33%±2.36%)。Fat%QI、Fat%mD的相关程度(r=0.708,P<0.01)与Fat%QR、Fat%mD的相关程度(r=0.707,P<0.01)近似。结论:与MR mDixon-quant的测量结果相比,使用重新校正的计算公式的QCT能够准确测量中国健康人群的肝脏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脂肪含量 定量CT 磁共振成像 mDxion-quan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明龙 李祥林 +4 位作者 刘苗苗 郭蓉 宁洪宇 徐璐梦 刘泉源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3,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中老年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发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手部轻微震颤,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行走、思维、睡眠等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因无法活动而长期卧床,生活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全球中老年常见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发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手部轻微震颤,所以很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行走、思维、睡眠等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最终因无法活动而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对疾病早期准确诊断有助于更好的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定量MRI可以无创地提供PD脑组织内的神经元活动及多种代谢物的改变等丰富的信息,并获得异常的潜在生物学特征。本文将对定量MRI技术在P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上对PD的早期诊断、病变评估以及治疗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定量技术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 神经黑色素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冷玉杰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等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识别高危斑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随着各种新兴加速技术的不断发展,CMRA技术克服了采集时间长、图像质量欠佳等缺陷,逐渐应用于临...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等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识别高危斑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随着各种新兴加速技术的不断发展,CMRA技术克服了采集时间长、图像质量欠佳等缺陷,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MRA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体积渲染技术在腰骶丛神经鞘瘤中的应用价值:一项与最大密度投影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刘晨晨 冉云彩 +5 位作者 陈锐 王梦珠 来阳 张勇 程敬亮 白洁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1,57,共6页
目的对比电影体积渲染技术(cinematic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CVRT)与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腰骶丛神经鞘瘤成像中的可视化表现差异,并基于结果进一步探讨CVRT在术前肿瘤评估、制订治疗方案和减少术中... 目的对比电影体积渲染技术(cinematic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CVRT)与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在腰骶丛神经鞘瘤成像中的可视化表现差异,并基于结果进一步探讨CVRT在术前肿瘤评估、制订治疗方案和减少术中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潜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腰骶丛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后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短时翻转恢复序列成像(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echo short-time flip recovery sequence imaging,3D-STIR-SPACE)检查。以3D-STIR-SPACE图像作为原始图像,分别进行MIP和CVRT处理。两位研究者使用4点李克特量表法来评估的MIP图像和CVRT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overall image quality,OIQ),腰骶丛神经(lumbosacral plexus,LSP)与肿瘤显示清晰度(Sharpness),LSP与肿瘤空间位置分辨率(Resolution)及图像诊断置信度(diagnostic confidence level,DCL)。采用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MIP和CVRT图像的影像表现得分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别评估CVRT和MIP两种方法在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其和LSP的关系方面时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与MIP图像相比,CVRT图像得到了优秀的图像质量、LSP与肿瘤显示清晰度和空间位置分辨率,以及非常高的DCL,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致性分析方面,CVRT图像也展现了高于MIP图像的研究者间ICC值(CVRT:ICC=0.929~0.957;MIP:ICC=0.878~0.922)。基于CVRT图像在肿瘤大小、位置及与LSP关系方面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不低于MIP图像分析所得的结果(CVRT vs.MIP,ICC值:0.988 vs.0.969、1.000 vs.1.000、0.943 vs.0.807)。结论与MIP对比,CVRT可以更清晰地展示肿瘤与腰骶丛神经的解剖关系,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体积渲染技术 腰骶丛神经鞘瘤 最大密度投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东伟 顾莹莹 唐立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5-1041,共7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穿刺活检术可通过直接获取前列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术前确诊或排除前列腺癌。但它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出血、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急性尿潴留等并发症,因此减少不必要的...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穿刺活检术可通过直接获取前列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术前确诊或排除前列腺癌。但它作为一种有创检查方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出血、感染、迷走神经反射、急性尿潴留等并发症,因此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及提高活检技术至关重要。目前随着各种影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指导前列腺穿刺的技术逐渐增多。文章旨在阐明不同方法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技术的优缺点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穿刺技术 超声 多参数磁共振 PSMA PET/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 3D和R波校正技术的无对比剂磁共振冠脉成像:与CTA对照研究
6
作者 陈育锋 陈振涛 胡春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8,142,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Fast 3D及R波校正技术的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ronary angiography,MRCA)的图像质量及形态学评价,并评估其对≥50%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6例冠心病患者,于冠状... 目的探讨基于Fast 3D及R波校正技术的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ronary angiography,MRCA)的图像质量及形态学评价,并评估其对≥50%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6例冠心病患者,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后48~72 h内行3.0 T MRCA扫描,采用R波校正技术(触发间隔±15%)及Fast 3D技术。由2名影像医师独立评估MRCA图像质量(5分法)及冠状动脉狭窄。广义估算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析冠状血管8个分段图像质量。以CCTA为标准,通过Bland-Altman分析血管长度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RCA对≥50%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MRCA检查成功率为89.13%(41/46),图像优良率65.85%。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及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近段图像质量优于远段(P<0.05)。较正常心率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的患者,心率≥70次/min及BMI≥25 kg/m^(2)患者的图像质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A与CCTA血管长度一致性良好(95%一致性界限为-5.94~-0.68,占比<5%),但左回旋支差异率(9.76%)较高。MRCA诊断≥50%狭窄的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95.2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9(95%置信区间:0.819~0.938)。结论基于Fast 3D及R波校正技术的3.0 T MRCA在冠心病患者中展现出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形态学方面,其血管长度评估在RCA和LAD中与CCTA一致性良好。该技术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性冠状动脉筛查的有效工具,尤其适用于对比剂禁忌或需避免辐射暴露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Fast 3D技术 R波校正技术 图像质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类淋巴的影像学技术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昱斐 张道培 +1 位作者 刘冰阳 王伟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3,共6页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类淋巴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类淋巴的影像技术检测有助于提供早期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通过整理类淋巴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病理机制,...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类淋巴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类淋巴的影像技术检测有助于提供早期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通过整理类淋巴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病理机制,总结目前应用于检查类淋巴功能的影像技术,分析现有技术不足之处,为今后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类淋巴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迭代新技术在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中的进展和前景
8
作者 李贤军 董素贞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脑发育与脑损伤研究是认识发育规律并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MRI是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儿科适宜的MR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MRI在儿科人群的适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工智能加速成像、运... 脑发育与脑损伤研究是认识发育规律并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MRI是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儿科适宜的MR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MRI在儿科人群的适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工智能加速成像、运动伪影消除、图像畸变校正、儿科适宜的脑形态与功能量化分析等在内的MRI新技术与图像处理新方法,并简要论述了新技术在揭示脑发育规律与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指出了部分新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期待本文能够为进一步拓展儿科适宜脑MRI技术的应用启发新角度,为儿童脑病早期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希望更多的研究推动儿科适宜MRI新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升儿童脑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成像技术 后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追踪心脏MRI定量评估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房功能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薛迪 吴江 +1 位作者 李璇 梁秀琴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7,共9页
目的:应用特征追踪心脏MRI(FT-cMRI)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患者进行左房应变分析来评估左心房功能,并探究NOHCM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58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NOHCM组)和30例... 目的:应用特征追踪心脏MRI(FT-cMRI)对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患者进行左房应变分析来评估左心房功能,并探究NOHCM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58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NOHC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HC组)的临床和MRI资料。MRI扫描序列主要为单次激发FSE亮血序列,扫描平面包括两腔、四腔和短轴位。应用CVI42软件测量左房容积指数(LAVI)和左房整体功能参数,后者包括心肌储备功能参数[总应变(εs)、峰值正向应变率(SRs)、左房总射血分数(LATEF)]、导管功能参数[主动应变(εe)、峰值早期负向应变率(SRe)、左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升压泵功能参数[被动应变(εa)、峰值晚期负向应变率(SRa)、左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以及左室的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输出量(LVCO)和左室心脏指数(LVCI)]和大小参数[左室最大室壁厚度(LVWT_(max))、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采用两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左房功能参数与左室的结构和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NOHCM组的LVWT_(max)、LVM、LVMI和LAVI值均显著高于HC组(P<0.05),NOHCM组的左房功能参数值(LATEF、LAPEF、LAAEF、εs、εe、εa,SRs、SRe和SRa)均显著低于HC组(P<0.05)。NOHCM组左室心肌不同肥厚部位的LVWT_(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其它的左房、左室结构和功能参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大小正常的NOHCM患者的LATEF、LAPEF、εs、εe、SRs和SRe值均显著低于HC组(P<0.05),而LAAEF、εa和SRa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的LATEF与εs、LAPEF与εe、LAAEF与εa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70)。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OHCM患者各时相左房功能均下降。在左房增大之前,左房的心肌储备和导管功能下降,而升压泵功能正常。各时相左房功能受损与左室的肥厚部位无显著相关性。各时相左房的LAEF与各项应变参数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左房应变 左房功能 特征追踪技术 心脏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心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书田 邓炜 +4 位作者 钱浩 韩彩云 赵韧 余永强 李小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3-1128,共6页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究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双心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利用组织追踪应变分析评估心功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40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和糖尿病的肾...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究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双心室的体积和质量变化,利用组织追踪应变分析评估心功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40例无心血管疾病症状和糖尿病的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的CKD患者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者均接受1.5T心脏磁共振平扫检查,计算心室功能、应变及左心室初始T1和T2值,比较两组间各成像参数的差异。结果 CKD患者的左心室初始T1[(1 109.6±35.9)ms]、T2[(58.1±2.9)ms]较对照组[(1 046.3±15.9)ms、(53.3±2.3)ms]显著升高(t=8.296、6.916,P均<0.001);与对照组相比,CKD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右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升高(t=3.233、3.350、5.751、7.746、5.937、2.363,P均<0.05),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右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右心室整体径向应变均显著降低(t=9.506、9.072、-10.603、10.496、11.574、-4.018,P均<0.001),且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0.636)、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r=0.688)、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0.513)、右心室整体周向应变(r=-0.827)、右心室整体径向应变(r=0.514)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相关(P均<0.001)。结论 心脏磁共振可定量评估CKD患者心肌纤维化及水肿状况,组织追踪应变分析可在心室射血分数发生改变前检测到心肌运动异常,对于早期发现CKD患者心肌受累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T1 mapping T2 mapping 组织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娟 李梁 +2 位作者 余成新 潘君龙 胡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8,共5页
体内器官的脂肪堆积会增加包括肝良性病变在内的多种疾病癌变的风险。近年来,脂肪性肝病越来越被认为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癌已是全球日益增加的医疗负担。肝肿瘤瘤内及瘤周脂肪含量在肿瘤的诊断、鉴... 体内器官的脂肪堆积会增加包括肝良性病变在内的多种疾病癌变的风险。近年来,脂肪性肝病越来越被认为是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的肝细胞癌已是全球日益增加的医疗负担。肝肿瘤瘤内及瘤周脂肪含量在肿瘤的诊断、鉴别、分级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价值。肝移植作为肝肿瘤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肝脏脂肪变性与肝移植术前评估及术后监测密切相关。除此之外,肿瘤治疗过程中所致肝损伤也与肝脏脂肪含量直接相关。因此,肝脏脂肪定量在肝脏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以及多回波Dixon(包括IDEAL-IQ和mDixon-Quant)等MRI脂肪定量技术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旨在提供更精准定量肝脏脂肪的影像标志物,为肿瘤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用以帮助临床对肝脏肿瘤进行无创诊断及治疗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脂肪定量 磁共振成像 多回波Dixon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泽然 黄梦颖 +2 位作者 曾利川 金硕果 尹海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314-3319,共6页
胶质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领域近期发现的解剖结构,具有调节间质液运动、废物清除和潜在的大脑免疫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被应用于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的研... 胶质淋巴系统是神经科学领域近期发现的解剖结构,具有调节间质液运动、废物清除和潜在的大脑免疫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及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被应用于人脑胶质淋巴系统的研究,目前常用的MRI技术有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技术及新型多模态超快速磁共振技术等,本文就这些技术在脑胶质淋巴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汇总综述,以期为胶质淋巴系统的影像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细胞类淋巴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超快速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组织追踪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心肌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江凯 崔晨 +7 位作者 马为 王智 刘佳 李玮 赵凯 奈日乐 徐莎莎 邱建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利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A组)、20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CA(ATTR-CA,B组)患者及20名健康受试者(C组)采集心脏MRI,以CMR... 目的观察利用心脏MR组织追踪(CMR-TT)技术定量评估心肌淀粉样变性(CA)患者心肌应变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A组)、20例转甲状腺素蛋白型CA(ATTR-CA,B组)患者及20名健康受试者(C组)采集心脏MRI,以CMR-TT技术获得心肌应变参数;比较3组间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差异,以及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包括3D纵向应变(LS)、3D径向应变(RS)及3D圆周应变(CS)。结果A、B组左心室心功能参数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A与B组间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心尖段RS(P=0.81)外,A、B组应变参数均低于C组(P均<0.01),而A与B组间应变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MR-TT技术可用于定量评估CA患者左心室心肌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淀粉样变性 磁共振成像 组织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在鉴别段样强化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艳 吴晓燕 +3 位作者 张敏 黄学菁 成建明 郑李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无脓肿型IGM和15例ID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月经状态、年龄、内部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筛选出两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值中的差异项,用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其与IDC的危险系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两组年龄、月经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而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IGM组K^(trans)值[(0.274±0.163)min^(-1)]低于IDC组[(0.451±0.257) min^(-1)],IGM组K_(ep)值[(0.618±0.245)min^(-1)]低于IDC组[(0.856±0.420) min^(-1)],且两组间K^(trans)及K_(e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2)。两组Ve值为IGM组(0.531±0.320)min^(-1)、IDC组(0.629±0.323)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K^(trans)值的优势比(odds ratios,OR)=2.2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52~6.294](P=0.021),绘制ROC曲线显示,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85、73.3%、85.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78 (95%CI:0.623~0.891)(P=0.001)。结论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所得K^(trans)值对以段样强化为表现的IGM、IDC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浸润性导管癌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场5.0T心脏MRI:现状、挑战与未来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琳琪 郭玉博 +4 位作者 王海峰 周谊航 梁栋 郑海荣 朱燕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0,共5页
常规1.5T和3.0T心脏MRI(CMRI)已获广泛应用;超高场MRI分辨率和信噪比更优,5.0T全身超高场MRI能更好地平衡心脏成像场强与质量,有望提升成像质量及效率。本文就5.0T CMRI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关键词 诊断技术 心血管 磁共振成像 电磁场 超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OOM-mDixon的T2^(*)/R2^(*)成像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扶摇 张京刚 +2 位作者 陈杰 杜亚楠 李明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定量T2^(*)/R2^(*)值在术前评价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NM)31例,非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定量T2^(*)/R2^(*)值在术前评价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9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NM)31例,非淋巴结转移(non-lymph node metastases, nLNM)28例。术前均行包括ZOOM-mDixon序列的MRI扫描,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年龄、术前CA19-9水平等)、常规影像学特征(部位、形态等)和T2^(*)/R2^(*)值。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价其可重复性,采用U检验、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相关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 T2^(*)/R2^(*)值的组间和组内ICC值均在0.83~0.97之间。两组间的年龄、肿块形态、肿块短径、肿块部位、术前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125、癌胚抗原(carcinoma embryonic antigen, CEA)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性别、病灶长径和病灶边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48、0.040)。两组间的T2^(*)值和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nLNM组相比,LNM组的R2^(*)值较小[17.63(15.10, 22.50)/s vs. 24.00(20.00, 28.30)/s];T2^(*)值更高[(63.77±13.95)ms vs.(49.71±12.67)ms]。T2^(*)/R2^(*)值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775和0.766。结论 ZOOM-mDixon序列衍生的T2^(*)/R2^(*)成像量化值可术前预测胰腺导管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水脂分离技术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术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椎间盘退变导致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海峰 赵祥博 +1 位作者 杜雯娟 张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4-229,共6页
下腰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MR技术常用于椎间盘退变及其并发症的常规诊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定量技术的发展,基于T2WI的纹理分析以及各种MR定量... 下腰痛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MR技术常用于椎间盘退变及其并发症的常规诊断。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定量技术的发展,基于T2WI的纹理分析以及各种MR定量技术逐渐成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早期诊断、致痛性椎间盘识别以及治疗方案决策、椎间盘再生医学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有望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和治疗、椎间盘新兴治疗的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致痛性椎间盘的高特异性识别序列如CEST、MRS等的应用以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与脑功能结合研究也将带来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本文重点对T2WI、定量MRI等MRI技术在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予以综述,旨在为其早期诊断和椎间盘再生医学疗效评估提供更具潜力的MRI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源性腰痛 磁共振成像 定量技术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联合并行采集技术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在肝脏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子榕 陈秋雁 +2 位作者 叶灵 余波 陈志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 flexible,3D LAVA FLEX)屏气序列在肝脏MR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GE Architect 3.0 T MR仪行结合PAT AF 2以及不同CS AF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的肝脏扫描。扫描序列分为五组,分别为PAT 2组和基于PAT 2的CS 1.2、CS 1.5、CS 2、CS 2.4组。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对肝脏的水相、同相位(in-phase,IP)、反相位(opposed-phase,OP)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取肝门水平的同一层面,放置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于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记录各个ROI的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竖脊肌的噪声强度(standarddeviationg,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fficient,ICC)分析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和测量数据一致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观评分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比不同组间SNR、CNR的差异。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及测量数据均为一致性良好(ICC>0.75)。五组水相、IP和OP图的主观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五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P=0.002,P<0.001),CNR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P=0.979,P=0.772,P=0.910)。当CS AF=2.4时,水相、IP、OP图像的主观评分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1,P<0.001),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P<0.001,P<0.001)。结论随着CS 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基于PAT AF 2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临床推荐CS AF 2作为肝脏动态增强和IP、OP成像的扫描参数,并且比常规PAT AF 2的方案扫描时间下降44%,成像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图像质量 压缩感知 并行采集技术 加速因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快速序列用于微波消融肝癌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聪 孙文静 李成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5-788,共4页
近年MRI引导下微波消融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癌。MR快速成像序列可实时、清晰地显示肿瘤结构和形态变化,用于穿刺引导、术中监控及术后评估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就MR快速序列用于微波消融肝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肝肿瘤 消融技术 磁共振成像 快速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圆孔未闭诊断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佳倩 曹黎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997,共7页
卵圆孔未闭存在于约1/4的成年人群中,是公认的隐源性卒中、偏头痛的危险因素。精准诊断卵圆孔未闭对明确病因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卵圆孔未闭的主要诊断方法与技术,主要涵盖增强TCD、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增强经食管超声心动... 卵圆孔未闭存在于约1/4的成年人群中,是公认的隐源性卒中、偏头痛的危险因素。精准诊断卵圆孔未闭对明确病因及指导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卵圆孔未闭的主要诊断方法与技术,主要涵盖增强TCD、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增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脏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了各检测方法的发展历史、优劣,并指出了发展方向,即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增强TCD同步检查卵圆孔未闭,强调了该同步多模态联合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劣、改进办法及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诊断技术 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 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 增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脏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