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周斌 王宏 +1 位作者 李坦 兰钦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在下肢运动想象发生之前获取想象意图是为下肢神经康复系统提供精准控制策略的关键.为此,研究利用运动想象前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启停想象意图及其类型的可行性.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运动... 在下肢运动想象发生之前获取想象意图是为下肢神经康复系统提供精准控制策略的关键.为此,研究利用运动想象前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完全预测下肢步行运动启停想象意图及其类型的可行性.对EEG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运动相关皮质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MRCP).基于MRCP挑选出具有明显可辨别性的15个通道.利用时间卷积网络模型从被选取的MRCP通道特征中解码出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和意图类型.结果表明,通过MRCP形态选取的EEG通道信号在启停意图和类别上均具有明显可分离差异,验证了只使用运动想象前EEG信号能够完全预测人类下肢运动启停意图和意图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运动相关皮质电位 时间卷积网络 下肢步行运动想象意图 完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区运动相关电位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51,57,共11页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受试者上肢指屈肌次最大随意等长收缩诱发运动性疲劳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区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s)的变化。方法:对疲劳组(n=15)和非疲劳组(n=13)受试者在进行200次的30%MVC的...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受试者上肢指屈肌次最大随意等长收缩诱发运动性疲劳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区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ovement-related cortical potentials,MRCPs)的变化。方法:对疲劳组(n=15)和非疲劳组(n=13)受试者在进行200次的30%MVC的间断性等长握力收缩过程中的肌力、肌电以及脑电进行同步测量。将200次收缩分为4个模块,观察最大握力以及肌电均方根振幅(RMS)的变化。将200次收缩分为前、后2个大模块,分析在脑电信号中提取出的MRCPs电位。结果:研究表明,疲劳组受试者在指屈肌渐进性疲劳过程中最大握力(P<0.001)及其对应的肌电幅值(P<0.001)显著性下降,在4个运动模块中指深屈肌肌电的RMS幅值逐渐增加(P<0.01);运动皮质区的运动执行电位(motor potential,MP)和运动准备电位(readiness potential,RP)幅值随着疲劳发生发展显著增加。非疲劳组受试者以上指标没有显著性变化。与非疲劳组受试者相比,疲劳组受试者运动头皮运动区MRCPs有向头部前方和运动同侧移动的趋势。结论:在指屈肌次最大随意收缩诱发的渐进性疲劳过程中大脑运动皮质区运动相关皮层电位激活水平增高,激活面积弥散,且有向头部前方和运动同侧移动的特点,这可能是中枢为了弥补肌肉力量下降动员更多肌纤维而采用的中枢策略。另外,运动执行电位与肌肉疲劳密切相关,而运动前准备电位受肌肉疲劳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肌肉疲劳 握力 运动皮质区 事件相关电位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域和时域脑电特征解码自然抓握动作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大林 徐宝国 宋爱国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0,74,共5页
基于脑电(EEG)解码了与日常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3种自然抓握动作,分别是推拉、旋转和插拔抓握。设计了自然手部抓握运动的EEG诱发实验,并采集了5名受试者的EEG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神经生理学分析表明,3种自然手部抓握动作与不运动条件之... 基于脑电(EEG)解码了与日常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3种自然抓握动作,分别是推拉、旋转和插拔抓握。设计了自然手部抓握运动的EEG诱发实验,并采集了5名受试者的EEG数据进行离线分析。神经生理学分析表明,3种自然手部抓握动作与不运动条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的抓握动作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激活模式。多分类结果表明:仅使用时域EEG特征,4分类获得了46.1%的总体平均峰值分类正确率,而联合时域和频域特征,达到了49.9%。本文的发现有助于实现直观和自然的脑机接口(BCI)控制,也为上肢截肢者和先天性运动障碍患者的功能康复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运动相关皮质电位 脑电 手部自然抓握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和大脑的积极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7,共9页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以及无训练的对照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5个单元/周)。在训练前、后对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右肘屈曲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运动相关的皮质电位(MRCP)、脑电频率谱都进行了测量。训练结束后,CST组的力量出现了最大的增长(17.6%,P<0.001),MIT组的肌肉力量也出现了显著性增加(13.8%,P<0.001),而且2组的力量增长无显著性差异。CTL组的肌肉力量无显著性改变。然而,训练结束后只有MIT组在MRCP数值上出现了显著性增加(28.6%,P<0.001);CST组尽管力量增加最大,但MRCP却无显著性增加(9.9%,P>0.05),CTL组的改变最小(4.9%,P>0.05)。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低强度身体训练对老年人力量增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大脑皮层运动控制中心的训练可以增强到目标肌肉的下行指令,进而引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身体训练 运动表象训练 老年人 中枢神经系统 积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时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6,共5页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组),无训练控制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10 min/天,5天/周)。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参与者右肘屈肌的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以及运动相关的皮层电位(MRCP)。训练结束后,HME组的力量显著性增加(13.8%,P=0.002),而LME组的肌肉力量只增长5.0%(P=0.045),控制组的肌肉力量没有显著性改变;只有HME组的MRCP出现显著性增加(28.6%,P<0.005),但LME组(-2.9%,P=0.803)和CTL组(4.9%,P=0.539)均无显著性改变。因此,研究者认为与肌肉最大自主收缩相关的大脑活动强度在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 肌肉力量 最大自主收缩(MVC)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