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免疫学视角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新靶点:MΦ-BMSCs串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琰 刘宁 +4 位作者 齐保玉 王旭 孙传睿 章轶立 魏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2-738,共7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以骨量下降、骨结构破坏、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PMOP已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雌激素缺乏引起PMOP相关机制研究取得进展,但仍未得到充分阐明。骨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以骨量下降、骨结构破坏、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PMOP已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雌激素缺乏引起PMOP相关机制研究取得进展,但仍未得到充分阐明。骨免疫学研究显示PMOP病理过程伴随着慢性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参与。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是重要的免疫细胞,被报道在骨稳态和再生中发挥作用。巨噬细胞的耗竭能加重OVX小鼠的骨丢失,减少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数量,降低BMSCs成骨分化能力。巨噬细胞的缺失对骨形成的影响似乎超过了其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MΦ与BMSCs之间的串扰可能在这一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骨免疫学理论对MΦ-BMSCs串扰和PMOP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PMOP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免疫学 巨噬细胞 间质干细胞 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MSCs移植后促转分化为神经元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卓欣 陈鹏典 +8 位作者 于海波 罗文舒 皮敏 吴永刚 彭君华 刘永锋 张少芸 缑燕华 洪媛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63-1666,共4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移植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前沿的思路和诱人的前景。然而,MSCs在体移植时,其神经元分化率较低。寻找促进MSCs转化为神经元的方法对未来其临床应用和疗效意义重大。前期研究表明,针刺任督脉穴位对脑缺血后神经再...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移植为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前沿的思路和诱人的前景。然而,MSCs在体移植时,其神经元分化率较低。寻找促进MSCs转化为神经元的方法对未来其临床应用和疗效意义重大。前期研究表明,针刺任督脉穴位对脑缺血后神经再生具有积极效应,提示针刺任督脉与MSCs移植联用可能起到促进其转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针刺任督脉有可能通过促进MSCs定殖及移植后向神经元分化和宿主细胞分泌功能、上调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细胞凋亡等,从而起到促进其转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上述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缺血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脑缺血 任督脉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鹏典 杨卓欣 +6 位作者 于海波 罗文舒 皮敏 吴永刚 王玲 曹雪梅 刘远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261-1263,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人脐血MSC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段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后7 d和14 d,脐血MSCs移植组和...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提取并培养人脐血MSCs,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间段脑缺血边缘区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后7 d和14 d,脐血MSCs移植组和联合治疗组VEGF阳性表达均高于PBS移植组(P<0.01),缺血后14d和28 d,联合治疗组高于人脐血MSCs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联合人脐血MSCs移植具有协同效应,可上调缺血区半暗带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对改善缺血半暗带血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人脐血mscs 电针 脑缺血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自体血清支持脐血源HSCs和MSCs共培养研究
4
作者 宋克东 刘天庆 +7 位作者 殷轶群 郭文华 方美云 石芳鑫 朱丽丽 吴筱婷 马学虎 崔占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考察使用cytodex-3微载体共培养人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应用于未来临床治疗中的可能性.考虑到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求,尝试采用采集于UCB的人自体血清(HAS)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胎牛血清... 考察使用cytodex-3微载体共培养人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细胞(HSCs)和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应用于未来临床治疗中的可能性.考虑到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要求,尝试采用采集于UCB的人自体血清(HAS)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胎牛血清(FBS),以期在体外共培养后可同时获得UCB-HSCs和UCB-MSCs.由于MSCs贴附的cytodex-3载体与悬浮的HSCs之间的密度差异,在共培养后自由沉降分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将会十分容易.为优化培养条件,评估了用不同含量的HAS(2.8%、5.6%、8.3%和11.1%)对UCB-MSCs和UCB-HSCs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5.6%HAS培养UCB-HSCs最优,扩增倍数达(1.88±0.33)倍,且同时对UCB-MSCs的扩增亦无很大影响.因此,共培养条件下的HAS最佳含量约为5.6%.所研发的共培养体系可为临床应用提供扩增的UCB-HSCs和UC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自体血清 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MSCs的CNN特征映射与活性评价模型研究
5
作者 曹玉珍 张乾昆 +3 位作者 孙敬来 张力新 余辉 庞天翔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6-632,共7页
针对分选富集具有治疗疾病效果的干细胞(MSCs)亚群很难实现质量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以深度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映射的主成分分析-岭回归模型,实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定量评价.通过三维重建细胞计算基于长轴的最大截面作为模型输入... 针对分选富集具有治疗疾病效果的干细胞(MSCs)亚群很难实现质量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以深度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映射的主成分分析-岭回归模型,实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定量评价.通过三维重建细胞计算基于长轴的最大截面作为模型输入;训练4层神经网络将细胞分为正常细胞与病人细胞,提取全连接层输出作为特征映射;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后的前3项主成分向量作为自变量X,样本评分作为因变量Y,使用岭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将特征与细胞活性评分相联系,实现BM-MSCs活性定量评价,为后续分选高质量的活性细胞提供依据.第1阶段通过对176例细胞样本进行数据扩增,采用8折交叉验证输入二分类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第2阶段将其中标有专家评分的68例细胞样本输入到已训练的神经网络中提取全连接层输出作为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岭回归模型实现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神经网络二分类准确率98.75%,敏感度为97.84%,特异度为99.43%,对于定量评价,模型总体样本的R2为0.8736,拟合效果良好,可以实现对BM-MSCs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深度学习 特征映射 主成分分析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s上清可减轻雷公藤甲素对KGN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雪 赵光锋 +1 位作者 陈士雯 侯亚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41-1646,共6页
目的:探讨MSCs上清对雷公藤甲素损害卵巢颗粒细胞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用CCK-8法分析了雷公藤甲素对KGN活力的影响;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脐带来源的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型进行了鉴定;收集MSCs上清,用CCK-8法及PI法检测MSCs上清... 目的:探讨MSCs上清对雷公藤甲素损害卵巢颗粒细胞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用CCK-8法分析了雷公藤甲素对KGN活力的影响;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脐带来源的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表型进行了鉴定;收集MSCs上清,用CCK-8法及PI法检测MSCs上清对雷公藤甲素损伤的KGN活力及周期的影响;用Real-time PCR法对周期调节相关基因CDKN1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雷公藤甲素能够通过抑制KGN活力及阻滞KGN在S期抑制其生长;MSCs上清不影响正常KGN的增殖和周期,但可提高雷公藤甲素损伤的KGN细胞的活力,缓解雷公藤甲素引起的S期阻滞,抑制雷公藤甲素对KGN的CDKN1A表达的异常上调。结论:MSCs上清可能减轻雷公藤甲素对KGN细胞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颗粒细胞 雷公藤甲素 CDKN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a影响MSCs的细胞周期及其对DCs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二玲 刘丹 +2 位作者 苗绘双 黄亚红 侯亚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2-466,471,共6页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干细胞。已经有研究表明,miR-30a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MSCs中的表达发生变化。但对于miR-30a如何调控MSCs影响其免疫调节功能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探究了miR-30a对M...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干细胞。已经有研究表明,miR-30a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MSCs中的表达发生变化。但对于miR-30a如何调控MSCs影响其免疫调节功能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探究了miR-30a对MSCs的表型、活力、凋亡、周期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混合酶法分离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高表达miR-30a对MSCs表型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了miR-30a对MSCs的活力的影响;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了高表达miR-30a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用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了miR-30a对周期蛋白Cyclin E2(CCNE2)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预测软件分析miR-30a与CCNE2的靶向关系,并通过荧光素酶检测试验进行验证;另外通过MSCs与树突状细胞(DCs)共培养探讨了高表达miR-30a的MSCs对DCs的成熟的影响。结果:高表达miR-30a不影响MSCs的表型、活力和凋亡,但能抑制CCNE2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进一步通过检测DCs的CD40和CD86表达发现,与普通MSCs相比,高表达miR-30a的MSCs能明显抑制DCs的成熟。结论:miR-30a可能通过抑制CCNE2表达影响MSCs的细胞周期,且miR-30a能增强MSCs对DCs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a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周期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纤维的刚度对iPS-MSCs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哲泡 袁卉华 +3 位作者 易兵成 王先流 张赵文斌 张彦中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7-816,共10页
采用退火处理方法调控电纺聚左旋乳酸(PLLA)纤维的刚度,研究了纤维刚度变化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PS-MSCs)的形貌、增殖和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对纤维的直径影响不大[退火前(1.26±0.25)μm,退火后(1.24... 采用退火处理方法调控电纺聚左旋乳酸(PLLA)纤维的刚度,研究了纤维刚度变化对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iPS-MSCs)的形貌、增殖和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处理对纤维的直径影响不大[退火前(1.26±0.25)μm,退火后(1.24±0.26)μm],但提高了纤维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导致纤维刚度增加1.73倍.将iPS-MSCs在退火处理的纤维支架上培养24 h后的细胞骨架铺展面积及7 d后的细胞增殖分别是未处理前的1.78和1.18倍.纤维刚度的提高影响iPS-MSCs的迁移并促进迁移相关基因Integrinβ1,Rho A和Rock1的表达上调.通过退火处理提高电纺PLLA纤维刚度可作为仿生支架构建中调控细胞生物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纤维 纤维刚度 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黏附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MSCs来源的外泌体转运miR-26a恢复宿主MSCs功能并缓解骨质疏松 被引量:10
9
作者 叶庆元 邱新毓 +1 位作者 田荣 刘世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的供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通过分泌外泌体缓解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建立12只小鼠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模型,通过siRNA调控MSCs外泌体释放及直接注射外泌体,明确外泌体的分泌在MSCs... 目的:探讨移植的供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通过分泌外泌体缓解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建立12只小鼠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模型,通过siRNA调控MSCs外泌体释放及直接注射外泌体,明确外泌体的分泌在MSCs治疗骨质疏松中的作用;通过体外成骨分化诱导、茜素红染色、qPCR明确供体MSCs来源的外泌体对宿主MSCs功能的影响;通过miR-26a模拟物、抑制物转染、qPCR明确外泌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结果:供体MSCs通过分泌外泌体缓解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并证明外泌体通过恢复骨质疏松宿主MSCs成骨分化功能缓解骨质疏松,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26a恢复骨质疏松宿主MSCs的成骨分化功能。结论:供体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26a恢复宿主MSCs功能并缓解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mscs) 骨质疏松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血清条件下UC-MSCs和BMECs共培养对IGF-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艳坤 邵伟 +1 位作者 雒诚龙 余雄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1-416,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无血清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将UC-MSCs和BMECs按1∶2直接共培养,对比单纯培养的两种细胞,48h时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IGF-Ⅰ浓度... 试验旨在探讨无血清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将UC-MSCs和BMECs按1∶2直接共培养,对比单纯培养的两种细胞,48h时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IGF-Ⅰ浓度水平,再利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IGF-ⅠR、IGF-Ⅰ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共培养中IGF-Ⅰ浓度显著高于UC-MSCs组(P<0.05),极显著高于BMECs组(P<0.01);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mRNA表达值均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0.01),BMECs/UC-MSCs组显著高于UC-MSCs/BMECs组(P<0.05);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R mRNA表达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0.05;P<0.01),BMECs/UC-MSCs组较UCMSCs/BMECs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UC-MSCs和BMECs共培养可显著提高IGF-ⅠR及IGF-ⅠmRNA表达,IGF-Ⅰ浓度水平和IGF-ⅠR m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IGF-Ⅰ主要存在于UCMSCs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无血清 共培养 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中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6
11
作者 钱晖 许文荣 +6 位作者 王文兵 韩崇旭 郝顺祖 朱伟 孙晓春 胡嘉波 黄诒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以分离的人胚胎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种肿瘤细胞株 ,裸鼠肿瘤和转移瘤组织为实验材料 ,以大鼠心肌组织和人胎盘组织为对照 ,探讨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情况 .RT PCR结果显示 ,nucleostemin基因在MSCs、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 以分离的人胚胎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种肿瘤细胞株 ,裸鼠肿瘤和转移瘤组织为实验材料 ,以大鼠心肌组织和人胎盘组织为对照 ,探讨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情况 .RT PCR结果显示 ,nucleostemin基因在MSCs、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而大鼠心肌和人胎盘组织中无表达 .DNA测序结果证明 ,扩增的PCR产物与GenBank提供的DNA序列完全同源 .SCID裸鼠肿瘤动物模型定量PCR结果证实 ,nucleostemin的mRNA在裸鼠肿瘤组织和转移瘤组织中表达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胞中nucleostemin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可能与MSCs、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肿瘤细胞 裸鼠 大鼠 转移瘤 人胎盘组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基因 发生 PCR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通过调节MSC分泌细胞因子影响其对DC成熟与功能的抑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叶琳 赵晓寅 +1 位作者 孙凌云 侯亚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5,50,共6页
目的:本研究试图检测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存在的情况下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这种状态的MSC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功能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胎肺MSC,加入不同浓度E2,在24小时后对MSC进行... 目的:本研究试图检测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存在的情况下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这种状态的MSC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功能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胎肺MSC,加入不同浓度E2,在24小时后对MSC进行细胞计数、测定其增殖和贴壁能力,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MSC表面标志,RT-PCR测定MSC中细胞因子(IL-6、TGF-β和VEGF)mRNA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了E2处理24小时后的MSC对DC成熟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的MSC纯度达到95%以上;E2影响MSC的增殖和贴壁能力,但不影响MSC表面标记的表达;MSC与DC共培养后DC表面CD86、MHCⅡ和CD80的表达均有所降低,而当DC与经E2预处理过的MSC共培后,DC表面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回升;高浓度E2作用MSC24小时后,MSC表达的TGF-β与对照组相比减少,而IL-6和VEGF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结论:E2可能通过调节MS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改变MSC对DC的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间充质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s及其相关microRNAs在MSC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康夏 权毅 董世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是目前组织工程和骨愈合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骨诱导形成蛋白(BMP)在该过程中的作用,随着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发现,其对BMP在MSC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也日益受到...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是目前组织工程和骨愈合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骨诱导形成蛋白(BMP)在该过程中的作用,随着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发现,其对BMP在MSC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归纳总结了BMPs及其相关miRNA在MSC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常用生物材料在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BMP及相关miRNA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MICRORNAS 成骨分化 骨形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涛 乐林芝 +2 位作者 代禹美 杜文雅 吴利先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肺部疾病作为一类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已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由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职业因素的影响,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参与免疫调节、抗菌、抗凋亡的作用,来源... 肺部疾病作为一类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已然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由于环境的污染以及职业因素的影响,肺部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参与免疫调节、抗菌、抗凋亡的作用,来源于MSC的外泌体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物质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不同来源的MSC外泌体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msc) 外泌体 肺部疾病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NADHP氧化酶4抑制氧化应激通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
15
作者 冯淑琪 金国荣 +9 位作者 薛群航 贺敏 王泽航 要嘉欣 陈龙 王玉姣 张安秀 何生 周冰蕊 解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0-740,共11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患者的病理机制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持续高血糖状态通过诱导肾内氧化应激反应,引发足细胞损伤及肾小管间质炎症浸润,进而导致蛋白...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患者的病理机制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持续高血糖状态通过诱导肾内氧化应激反应,引发足细胞损伤及肾小管间质炎症浸润,进而导致蛋白尿、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等不可逆肾损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因其良好的抗氧化应激作用有望为DN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建立了DN小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hUC-MSCs(1×10^(6)/只)来达到治疗DN的目的。空腹血糖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数据显示,hUC-MSCs能显著降低DN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22.5±3.0 vs 14.7±1.1,P<0.01)并提高其血糖调节能力(P<0.05)。同时,DN小鼠经hUC-MSCs治疗后肾功能得到改善并且氧化应激产物水平下降,例如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肌酐(urinary creatinine,Ucr)、尿蛋白(urinary protein,PR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糖原(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对肾组织形态学进行分析,经hUC-MSCs治疗后DN小鼠的肾小球间质增生、肾小球肥大和肾小管炎性间质浸润等病理状态均得到减轻。免疫组化、Real-time RT-PCR和免疫印迹等结果显示,hUC-MSCs治疗可降低氧化应激主要相关蛋白酶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的表达(P<0.05),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同时,在体外实验中选择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 cells)进行验证,使用高糖处理,采用hUC-MSCs的条件培养基(mesenchym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MSC-CM)进行处理,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OX4和TXNIP的表达都得到抑制(P<0.05),ROS表达降低。综上,hUC-MSCs治疗可以降低DN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下降以及病理损伤,其作用可能与下调NOX 4的表达从而抑制TXNIP介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4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间充质干细胞SENP3缺失通过GLI2/COX2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形成
16
作者 李甜甜 刘志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2-870,共9页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通过分泌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rcrophage CSF,M-CSF)等关键细胞因子来诱导多个单核巨噬细胞融...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通过分泌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rcrophage CSF,M-CSF)等关键细胞因子来诱导多个单核巨噬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噬细胞,从而支持破骨细胞生成。SUMO特异性蛋白酶3(SUMO-specific protease 3,SENP3)通过去SUMO化修饰蛋白质,进而影响底物蛋白质的稳定性、定位和活性。在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我们发现在MSC中敲除SENP3的小鼠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01),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利用免疫荧光以及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SENP3敲除激活刺猬因子(Hedgehog, Hh)信号通路提高了转录因子Gli家族锌指2(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2,Gli2)的表达。CHIP-qPCR结果显示,Gli2通过结合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启动子区域-1 235~-1 249和-1 158~-1 172促进COX2转录(P<0.05);同时通过ELISA法检测COX2主要分泌产物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水平,发现敲除SENP3的MSC的培养基上清中PGE2的含量增加(P<0.001)。已知PGE2通过前列腺素E受体2(E-type prostanoid receptor 2,EP2)和前列腺素E受体4(E-type prostanoid receptor 4,EP4)介导细胞迁移和破骨细胞生成,在研究中发现,EP4受体在分化的破骨细胞中表达升高(P<0.01)。使用EP4受体的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activated T cell 1, NFATc1)、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TSK)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基因的表达,减少破骨细胞生成(P<0.001),结果表明,EP4受体在PGE2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总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SENP3缺失通过激活Hh信号通路促进COX2转录和PGE2分泌,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SUMO特异性蛋白酶3 环氧化酶2 Gli家族锌指2 前列腺素E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UC-MSC-Exo来源miRNA表达分析及其cfa-miR-34a/-14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惠娜 罗冬章 +7 位作者 樊全宝 王丙云 詹小舒 陈胜锋 陈志胜 白银山 刘璨颖 计慧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6-685,共10页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UC-MSC-Exo),并研究犬UC-MSC-Exo来源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从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UC-MSC-Exo),并研究犬UC-MSC-Exo来源mi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采用超高速离心法从犬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分离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法(NTA)进行鉴定。通过对犬UC-MSC-Exo中的miRNA进行测序,筛选出2个目标miRNA(cfa-miR-34a和cfa-miR-143)并合成相应的mimic和inhibitor,转染犬VEC;采用荧光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mic和inhibitor转染情况及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mimic和inhibitor对犬VEC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犬UC-MSC-Exo表达特异性的外泌体表面蛋白CD9、CD63和CD81,粒径集中在100~200 nm,电镜检测成典型的杯状。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iRNA mimic和inhibitor均已转染进细胞内,并且聚集于细胞质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染cfa-miR-34a mimic和cfa-miR-143 mimic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升高约400和78倍;而转染cfa-miR-34a inhibitor和cfa-miR-143 inhibitor后,细胞内cfa-miR-34a和cfa-miR-143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7%和83%;CCK-8检测结果表明,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1)。cfa-miR-34a靶基因预测结果发现,共有195个保守靶位点,与miRDB预测结果共有69个交集靶基因;cfa-miR-143则有448个保守靶基因,其与miRDB预测结果有128个交集靶基因。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犬UC-MSC-Exo,且证实目标miRNA cfa-miR-34a和cfa-miR-143在体外可极显著促进VE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 外泌体 MIRNA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
18
作者 朱永朝 李莉 +5 位作者 王拯 谭希鹏 陶金 丁璐 董辉 叶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调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200表达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分离培养获得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D73、CD90、CD105、CD14、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的表达,确定间充质干细胞属性;20 ng/mL IL-1β处理hUC-MSC 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0阳性细胞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D20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佛波酯(PMA)诱导THP-1巨噬细胞活化,并与IL-1β处理感染CD200过表达慢病毒的hUC-MS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和CD206阳性细胞比例;IL-1β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UC-MSC,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与CD200的表达。结果IL-1β显著下调hUC-MSC CD200蛋白表达与CD200阳性细胞率;过表达CD200显著上调hUC-MSC CD200表达,且CD200过表达hUC-MSC提高巨噬细胞CD206阳性细胞比率;IL-1β激活hUC-MSC的ERK1/2信号通路,PD98059上调IL-1β处理后hUC-MSC中CD200的蛋白表达。结论IL-1β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抑制CD200的表达,进而抑制hUC-MSC对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 CD200 巨噬细胞极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春龙 杨力强 +4 位作者 农复香 陈国藩 陈可可 韦善元 韩玉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211,共6页
各类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后再次恢复血流信号导致心肌组织的二次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较强的增殖、免疫、分化及改善心肌... 各类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后再次恢复血流信号导致心肌组织的二次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较强的增殖、免疫、分化及改善心肌功能等能力的干细胞。目前已有研究揭示MSCs对于抑制心肌炎症反应、防治心肌细胞凋亡及促进心肌血管再生等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促进MSCs的增殖,诱导其分化成心肌细胞,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MIRI。而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MSCs具有诱导性,并有增强其功能的作用。结合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得出中医药具有调控MSCs治疗MIRI作用。文章通过对中药单体及复方调控MSCs治疗MIRI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主要梳理了MSCs对MIRI的影响,对中医药调控MSCs治疗MIRI的实验成果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助寻求新的MIRI临床治疗策略和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潜力与应用风险
20
作者 赵陶然 侯文怡 +2 位作者 王梦薇 赵虹 刘志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663,共8页
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已被提出作为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替代来源,在疾病治疗相关研究中也显示出多种优势。但是iMSC更适用于何种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均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高通... 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已被提出作为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替代来源,在疾病治疗相关研究中也显示出多种优势。但是iMSC更适用于何种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均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将iMSC与骨髓源的MSC(BM-MSC)、脂肪源的MSC(AD-MSC)和脐带源的MSC(UC-MSC)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CMap数据库筛选,结果表明,iMSC具有独特的基因转录特征,与3种常用的MSC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神经、肌肉发育和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上;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证实,iMSC在神经相关疾病治疗中表现出潜在优势,同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但也存在较高的成瘤性风险;通过CMap数据库分析,识别了可能抑制iMSC成瘤性的基因靶点和小分子抑制剂,为降低iMSC应用风险提供了可能的策略。综上所述,iMSC作为细胞治疗的潜在来源,在神经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但其安全性需通过更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