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5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子范数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差分共阵角度估计方法
1
作者 陈金立 张金璨 +2 位作者 姚昌华 涂刚毅 李家强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阵元故障会导致三阶观测张量中出现缺失切片数据,严重影响目标角度估计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差分共阵角度估计方法。首先,对MIMO雷达三阶... 双基地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阵元故障会导致三阶观测张量中出现缺失切片数据,严重影响目标角度估计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原子范数的阵元故障MIMO雷达差分共阵角度估计方法。首先,对MIMO雷达三阶观测张量进行PARAFAC分解得到收发阵列的不完整因子矩阵;然后,利用收发阵列的因子矩阵分别获得发射和接收差分共阵的导向矩阵,并利用差分共阵的冗余度对故障阵元缺失数据进行填充,从而得到等效虚拟收发阵列的虚拟因子矩阵;最后,为了填补等效虚拟阵列中的空洞,分别对等效虚拟收发阵列的虚拟因子矩阵建立原子范数约束下的低秩矩阵重构模型,并将其表述为半正定规划(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SDP)问题,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 ADMM)求解该矩阵重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重构出不完整因子矩阵中的缺失数据,从而改善MIMO雷达阵元故障下的角度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mimo雷达 阵元故障 差分共阵 原子范数 角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混合解耦结构的超宽带MIMO天线
2
作者 郑学梅 吴翰 赵紫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九边形超宽带天线,由两个九边形的辐射单元和中间的T形接地面构成,并通过蚀刻H形槽线进一步改善了中高频的阻抗匹配.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设计了由一种矩形开口谐振环和矩形互补开口谐振环构成的混合解耦... 提出了一种基于超材料的九边形超宽带天线,由两个九边形的辐射单元和中间的T形接地面构成,并通过蚀刻H形槽线进一步改善了中高频的阻抗匹配.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设计了由一种矩形开口谐振环和矩形互补开口谐振环构成的混合解耦结构,加载到MIMO天线中.整个天线的工作频段为3.2~11.2 GHz,经过HFSS仿真分析,相比未加载混合解耦结构的天线,提出的天线在绝大部分频段的隔离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整个工作频段的隔离度大于20 dB.并对天线的表面电流,远场性能,分集性能通过HFSS仿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非常适合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的场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超宽带 解耦 开口谐振环 mi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知辅助和原子选择门限机制下的MIMO-OTFS系统信道估计
3
作者 彭艺 陈志翔 杨青青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3,共9页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MIMO-OTFS)系统由最大时延、多普勒扩展、天线数量增加带来信道估计计算开销大、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辅助和原子选择... 针对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MIMO-OTFS)系统由最大时延、多普勒扩展、天线数量增加带来信道估计计算开销大、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辅助和原子选择门限的广义正交匹配追踪(sensing aided generaliz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algorithm based on atomic threshold,SA-TGOMP)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将雷达探测的用户和周围环境信息转化为OTFS信道的初始索引集,然后引入以固定值选取相关性原子进行迭代的策略和原子选择门限进行支撑集更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的同时减少导频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时频空间(mimo-OTFS) 压缩感知 感知辅助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O雷达成像图序列的切向人体姿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传威 刘芷麟 +4 位作者 张力 赵恒 周庆 洪弘 朱晓华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7,共17页
现有的基于雷达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主要聚焦于相对雷达径向运动产生的微多普勒特征。当面对非径向,特别是静态姿势或者运动方向与雷达波束中心垂直的切向动作(切向人体姿态)时,传统基于微多普勒的方法无法对径向运动微弱的切向人... 现有的基于雷达传感器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主要聚焦于相对雷达径向运动产生的微多普勒特征。当面对非径向,特别是静态姿势或者运动方向与雷达波束中心垂直的切向动作(切向人体姿态)时,传统基于微多普勒的方法无法对径向运动微弱的切向人体姿态进行有效表征,导致识别性能大幅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发多收(MIMO)雷达成像图序列的切向人体姿态识别方法,以高质量成像图序列的形式来表征切向姿态的人体轮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通过提取图像内的空间特征和图序列间的时序特征,实现对切向人体姿态的准确识别。首先,通过恒虚警检测算法(CFAR)定位人体目标所在距离门,接着,利用慢时滑窗将目标动作划分为帧序列,对每帧数据用傅里叶变换和二维Capon算法估计出切向姿态的距离、俯仰角度和方位角度,得到切向姿态的成像图,将各帧成像图按照时序串联起来,构成切向人体姿态成像图序列;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域联合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抑制环境杂波,增强人体轮廓和结构特征,改善成像质量;最后,采用了一种基于空时注意力模块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ST-ConvLSTM),利用ConvLSTM单元来学习切向人体姿态成像图序列中的多维特征,并结合空时注意力模块来强调成像图内的空间特征和图序列间的时序特征。对比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在8种典型的切向人体姿态的识别中取得了96.9%的准确率,验证了该方法在切向人体姿态识别上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切向人体姿态识别 成像图序列 图像去噪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MIMO技术原理及应用
5
作者 李俊利 毕文通 《中国高新科技》 2025年第1期105-107,共3页
无源MIMO技术凭借其独特的原理和设计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变频电路实现双流MIMO,并重点介绍无源MIMO系统的组成以及在室内系统中的应用,为读者提供深入理解和成功应用该技术的有益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 有源mimo 无源mimo技术 变频 移频 无源移频单元 滤波器 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通信场景无网格超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特征识别
6
作者 王茜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5年第1期48-51,共4页
5G通信场景下,超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呈现出极高的维度特性。传统处理方法通常直接对这种高维数据进行采样和处理,但由于未能有效识别并剔除其中的冗余信息,导致难以准确提取出真正反映信道状态主要特征的关键信息,进而影响了分类识... 5G通信场景下,超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信息呈现出极高的维度特性。传统处理方法通常直接对这种高维数据进行采样和处理,但由于未能有效识别并剔除其中的冗余信息,导致难以准确提取出真正反映信道状态主要特征的关键信息,进而影响了分类识别的准确性。为此,文章提出一种高效的信道状态特征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压缩感知的信道估计技术,从压缩测量结果中恢复出信道状态信息,以此来降低采样和处理的复杂度。针对压缩感知后依然可能存在的较高维度问题,引入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其进行特征降维。PCA通过正交变换将信道状态信息映射至新的特征空间,并选取贡献度最大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主成分,构建出降维后的信道状态特征向量。这一过程有效去除了冗余信息,保留了信道状态的主要特征。将经过PCA降维处理后的信道状态特征向量样本集作为SVM的训练数据。SVM通过寻找一个最优超平面来最大化不同类别样本之间的间隔,从而实现对超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特征的准确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升超大规模MIMO信道状态特征识别准确性与全面性的同时,也确保了识别的时效性,为5G通信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场景 无网格 超大规模mimo mimo信道 信道状态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MIMO系统非正交动态时隙分配能耗优化研究
7
作者 费恒海 葛文萍 +1 位作者 陈娟 陈紫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认知MIMO系统中同时存在多类用户时,不同类型用户受不同约束条件限制,对时隙会有不同需求。该文旨在解决多类用户并存的认知MIMO系统能耗优化问题,提出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的非正交时隙分配方法,满足... 认知MIMO系统中同时存在多类用户时,不同类型用户受不同约束条件限制,对时隙会有不同需求。该文旨在解决多类用户并存的认知MIMO系统能耗优化问题,提出基于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的非正交时隙分配方法,满足更多类型用户的通信需求。在分配时隙时,提出动态时隙分配算法,通过设计虚拟用户进行时隙分配,保证不同类型用户不会占用同一个时隙。仿真结果和分析表明,系统中多类用户同时存在于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和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两种场景中时,基于SCMA的非正交动态时隙分配与传统正交分配方式相比能够降低能耗,与固定时隙的非正交时隙分配相比,动态时隙分配算法降低系统能耗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mimo 动态时隙分配 能耗优化 SC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相干分布源角度参数估计方法
8
作者 刘亚鹏 高洪元 +1 位作者 张志伟 马静雅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存在的高成本、高功耗问题以及在多径密集场景中基于点目标模型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性能恶化的难题,提出一种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相干分布源角度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反正弦定律恢复归一化无量化协方差矩阵;其... 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存在的高成本、高功耗问题以及在多径密集场景中基于点目标模型的波达方向估计方法性能恶化的难题,提出一种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的非相干分布源角度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利用反正弦定律恢复归一化无量化协方差矩阵;其次,构建核范数最小化目标函数以恢复低秩的空间谱矩阵,从而实现二维DOA的准确估计;然后,通过一阶泰勒展开重构无噪信号协方差矩阵,实现对角度扩展的精确估计;最后,还推导了单比特ID源角度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为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10dB、快拍数为100、阵元数为36的条件下,该方法的DOA和角度扩展估计精度分别达到0.91°和1.12°。与已有单比特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同时计算时间适中,在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单比特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比特大规模mimo 非相干分布源 核范数最小化 角度参数估计 克拉美罗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与容量优化评估
9
作者 郑一 王承祥 +1 位作者 冯瑞 黄杰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5,123,共8页
为了研究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性能,本文进行了5.3GHz频段的单用户和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实验,分析了超大规模MIMO单用户和多用户信道容量。在发送端配置单用户和多用户天线,接收端... 为了研究6G超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性能,本文进行了5.3GHz频段的单用户和多用户超大规模MIMO信道测量实验,分析了超大规模MIMO单用户和多用户信道容量。在发送端配置单用户和多用户天线,接收端配置128×8的超大规模MIMO天线阵列,进行城市环境上行链路的信道测量实验。通过系统校准和测量数据处理,得到真实的信道冲激响应。根据上下行链路互易性,通过上行链路的信道矩阵得到下行链路的信道矩阵。采用基于均方误差的最小化方法将信道容量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通过优化预编码矩阵得到下行链路最大的信道容量。通过分析下行链路的单用户信道容量,发现视距环境的信道容量小于非视距环境下的信道容量;通过分析下行链路的多用户信道容量,发现当用户数从单用户增加到4用户时,信道容量也随之增加;此外,根据测量数据指导优化算法设计预编码矩阵,可以带来信道容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超大规模mimo 信道测量 信道特性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练样本不足时天线分置MIMO雷达贝叶斯自适应检测
10
作者 周喆 刘维建 +2 位作者 吴云韬 郑岱堃 巩朋成 《信息对抗技术》 2025年第1期61-71,共11页
在未知杂波环境下,为实现良好的目标检测性能,通常需要大量独立同分布样本,以此精准估计未知杂波的协方差矩阵。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对于配备多通道的雷达系统而言,获取足够数量的独立同分布训练样本颇具挑战。为了解决天线分置多输入... 在未知杂波环境下,为实现良好的目标检测性能,通常需要大量独立同分布样本,以此精准估计未知杂波的协方差矩阵。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对于配备多通道的雷达系统而言,获取足够数量的独立同分布训练样本颇具挑战。为了解决天线分置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雷达在训练数据不足时的目标检测难题,采用贝叶斯理论,将杂波协方差矩阵建模为逆威沙特分布,并采用广义似然比检测(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GLRT)准则、Rao准则和Wald准则设计得到了3种贝叶斯检测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器均能实现在训练样本不足时的目标检测,在3种贝叶斯检测器中,基于GLRT准则得到的检测器的检测性能最优。此外,还得出了影响检测性能的关键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贝叶斯检测器 mimo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运动扩展目标的认知MIMO雷达波形设计
11
作者 沈廷立 张云雷 +1 位作者 卢建斌 余国华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针对杂波背景下提升认知MIMO雷达的多运动目标检测问题,基于双互信息准则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运动目标冲激响应(TIR)线性变化问题,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下一时刻TIR,并采用注水算法求解最优频域波形,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合成认知MIM... 针对杂波背景下提升认知MIMO雷达的多运动目标检测问题,基于双互信息准则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运动目标冲激响应(TIR)线性变化问题,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下一时刻TIR,并采用注水算法求解最优频域波形,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合成认知MIMO雷达的时域波形。经仿真验证,所用算法能满足认知MIMO雷达观测多个目标发射波形设计的需要,实现了对运动目标冲激响应的有效估计,相比于传统的固定信号,能够提升多运动目标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mimo雷达 互信息 多目标检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5G应用的超宽带MIMO天线设计
12
作者 王致远 杨福慧 +1 位作者 杜成珠 魏书荣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5G中频段的宽带覆盖问题以及面向未来6G系统在Sub-7 GHz频段的应用,设计了一款可覆盖5G频段的共面波导(CPW)馈电超宽带高隔离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单元天线以单个椭圆贴片为基础,通过添加三叉戟结构和切角操作实现了天... 针对目前国内5G中频段的宽带覆盖问题以及面向未来6G系统在Sub-7 GHz频段的应用,设计了一款可覆盖5G频段的共面波导(CPW)馈电超宽带高隔离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单元天线以单个椭圆贴片为基础,通过添加三叉戟结构和切角操作实现了天线的超宽带特性。天线含有2个单元槽天线,可用于2×2的MIMO天线阵列,天线尺寸为118 mm×66 mm×0.8 mm。两个单元天线采用平行放置模式,且两个单元天线的地板互联,同时采用在天线单元间加载“H”形栏栅结构的方法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实测结果表明,天线的工作带宽为1.15~7.80 GHz,频段内的隔离度均大于20 dB,天线的包络相关系数小于0.03,分集增益大于9.98 dB。该MIMO天线具有高隔离度和超宽带覆盖的特点,同时天线采用了CPW馈电形式,更易应用于集成电路和各种超宽带系统。该天线在5G及未来6G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超宽带 槽天线 多输入多输出(mimo) 高隔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5G的三频MIMO天线设计
13
作者 周籽怡 杨志鹏 杜成珠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商用和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及技术创新,设计了一种使用“X”型隔离结构的三频二元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天线由两个倒置且平行放置的单元辐射贴片组成,并通过在其正面、背面加载隔离枝节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同时在天...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商用和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及技术创新,设计了一种使用“X”型隔离结构的三频二元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天线由两个倒置且平行放置的单元辐射贴片组成,并通过在其正面、背面加载隔离枝节来提高天线的隔离度,同时在天线背面采用开槽技术来改善天线的带宽。天线整体尺寸仅有37 mm×25 mm×0.8 mm,实测工作频段为4.3~5.8 GHz、8.02~9.3 GHz和12.2~14.8 GHz,在工作范围内端口隔离度均优于23 dB,全频段包络相关系数(ECC)<0.03,分集增益(DG)>9.99 dB,分集性能良好,满足MIMO天线传输性能的要求。研究表明,该天线适用于5G和卫星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卫星通信 多频天线 多输入多输出(mimo) 高隔离度 “X”型隔离枝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码长域下针对多用户大规模MIMO系统速率优化的高效功率分配算法
14
作者 胡钰林 肖志成 徐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7,共13页
第六代(6G)移动通信网络需要为大规模节点提供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服务。为此,该文针对多用户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辅助的URLLC下行通信场景,基于有限码长(FBL)域理论表征系统性能,以用户速率公平性为目标,提出一种高效的... 第六代(6G)移动通信网络需要为大规模节点提供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服务。为此,该文针对多用户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辅助的URLLC下行通信场景,基于有限码长(FBL)域理论表征系统性能,以用户速率公平性为目标,提出一种高效的功率分配算法。具体而言,该文首先针对传统MIMO中基于全局奇异值分解(SVD)的线性预编码方案复杂度高、不能兼顾用户公平性等问题,设计基于局部SVD的预编码方案,以相对较低的复杂度实现对MIMO用户间干扰和用户内干扰的有效抑制。其次,该文以功率分配因子为优化变量、以最大化最小用户速率(MMR)为目标构建优化问题。为解决所构建的高维变量耦合非凸问题,该文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分段McCormick包络将目标函数中香农容量相关项凸松弛处理,实现MMR问题重构。进而该文提出基于连续凸近似(SCA)的优化算法有效求解MMR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优化算法的收敛性与准确性,同时也表明所提优化方案相比于现有方案在系统MMR性能和鲁棒性上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 多用户mimo 有限码长(FBL) 连续凸近似(S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分量变换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优化研究
15
作者 沙学军 彭睿 +1 位作者 倪嘉昊 王茹 《无线电工程》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两分量变换的通信系统,并探讨了其在提升抗衰落能力和降低误码率方面的应用。传统信号传输方式中,符号调制与物理资源紧密相关,容易受到信道衰落的影响。两分量变换通过将信号的不同部分调制在独立的物理资源上,能够有效... 介绍了一种基于两分量变换的通信系统,并探讨了其在提升抗衰落能力和降低误码率方面的应用。传统信号传输方式中,符号调制与物理资源紧密相关,容易受到信道衰落的影响。两分量变换通过将信号的不同部分调制在独立的物理资源上,能够有效地平均化信号畸变,减少误码率。详细分析了两分量变换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中,提出了一种优化两分量变换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变换参数下,该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系统的通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分量变换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畸变平均化 信道衰落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的TDM-MIMO毫米波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算法及实现
16
作者 刘东东 张远辉 +1 位作者 刘康 王书楠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重构理论的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FMCW)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雷达三维高分辨成像方法。对于时分多址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得到的阵列信号,采用基于... 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重构理论的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 FMCW)集中式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雷达三维高分辨成像方法。对于时分多址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得到的阵列信号,采用基于天线空间布局的分块压缩感知(Block Compressed Sensing, BCS)方法。此外,设计了三维恒虚警滤波器来降低杂波信号对重构信号质量的影响,并设计了相关平滑方法来消除不同块之间的重构误差。所提算法能够在低采样比下实现复杂目标的高分辨成像,避免了传统压缩感知重构中算法复杂和占用硬件资源的问题,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与其他成像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的高分辨成像效果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相当。仿真结果表明,当压缩采样比为0.6时,目标成像的信杂波比达到了原始目标水平,目标结构相似度指标达到80%,实现了理想的成像效果。该算法在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实用性,有望广泛应用于毫米波雷达的目标检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CW毫米波雷达 压缩感知 分块压缩感知重构 TDM-mimo 3D-CFAR 高分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预变换极化码的MIMO传输研究
17
作者 陈伯笙 吴泳澎 沈力 《移动通信》 2025年第2期31-35,共5页
面对未来海量延迟敏感类业务的需求,SPP(Sparsely Pre-transformed Polar)码通过两类预变换降低了极化码在短码长和较小列表大小下SCL译码的错误率。为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研究了SPP码在MIMO信道中的传输。通过归并预变换矩阵的行和列,... 面对未来海量延迟敏感类业务的需求,SPP(Sparsely Pre-transformed Polar)码通过两类预变换降低了极化码在短码长和较小列表大小下SCL译码的错误率。为进一步提升传输效率,研究了SPP码在MIMO信道中的传输。通过归并预变换矩阵的行和列,可以在不损失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编译码复杂度。同时,利用SPP码的SCL译码输出提取比特级的后验概率,使能SPP码的迭代检测与译码,能明显提升其纠错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MIMO迭代系统中,码长为128的SPP码相比于5G极化码实现了约0.8 dB的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预变换 mimo信道 迭代检测与译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典型场景中的超高密度网络下大规模MIMO的干扰管理技术
18
作者 傅磊 《通信电源技术》 2025年第1期153-155,共3页
深入分析6G中超高密度网络下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干扰情况,详细介绍预编码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干扰协调技术以及智能干扰管理技术等传统干扰管理技术,并探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干扰管理以及量... 深入分析6G中超高密度网络下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干扰情况,详细介绍预编码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干扰协调技术以及智能干扰管理技术等传统干扰管理技术,并探讨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中的干扰管理以及量子通信与计算在干扰管理中的潜在应用等新型干扰管理技术。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研究和分析,为6G超高密度网络下大规模MIMO的干扰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超高密度网络 大规模多输入输出(mimo) 干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icient Spatio-Temporal Predictive Learning for Massive MIMO CSI Prediction
19
作者 CHENG Jiaming CHEN Wei +1 位作者 LI Lun AI Bo 《ZTE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Accura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is crucial for 6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accommodate the growing demands of mobile broadband services.In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traditiona... Accurat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is crucial for 6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o accommodate the growing demands of mobile broadband services.In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systems,traditional CSI feedback approaches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due to feedback delay and channel aging caused by user mobility.To address these issues,we propose a novel spatio-temporal predictive network(STPNet)that jointly integrates CSI feedback and prediction modules.STPNet employs stacked Inception modules to lear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CSI,which captures both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spatiotemporal features.In addition,the signal-to-noise ratio(SNR)adaptive module is designed to adapt flexibly to diverse feedback channel conditions.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PNet outperforms existing channel prediction methods under various channe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ive mimo deep learning CSI prediction CSI feedba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ice Activity Detect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 in Massive MIMO
20
作者 TANG Chenyue LI Zeshen +1 位作者 CHEN Zihan Howard H.YANG 《ZTE Communications》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The growing deman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has mad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a cornerston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s.To optimiz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an efficient and ... The growing demand for wireless connectivity has mad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a cornerstone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systems.To optimiz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resource allocation,an efficient and robust approach is joint device activity detection and channel estimation.In this paper,we present an approach utilizing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s to address the underdetermined nature of channel estimation,which is data-driven and well-suited for the complex and dynamic environment of massive MIMO systems.Our experimental results,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generated through Monte-Carlo sampling,demonstrate the high precision of our channel estimation approach,with errors reduced to as low as-45 d B,and exceptional accuracy in detecting activ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ity detection channel estimation inverse problem score-based generative model massive mi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