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核结构SoC的嵌入式软件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蒋云良 缪强 邵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5-67,154,共4页
讨论了基于TMS320VC5471MCU、DSP双核结构SoC的嵌入式软件设计中多处理机体系结构所独有的bootloader设计、IPC(Inter-ProcessorCommunication)机制及其交叉开发和调试环境的建立等问题。
关键词 mcu DSP双核结构soc 嵌入式系统 BOOTLOADER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GNAL的C8051F02x系列高速SOC单片机 被引量:6
2
作者 关学忠 高杉 +1 位作者 赵玉峰 王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3-56,共4页
介绍了CYGNAL公司的C8051F02x系列单片机,总结了80C51系列的发展历史犤1犦,可以看出单片机的3次技术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Philips公司为主力,将以“单片微型计算机”形态的MCS-51系列迅速推进到80C51的MCU时代,形成了可满足各种嵌入式... 介绍了CYGNAL公司的C8051F02x系列单片机,总结了80C51系列的发展历史犤1犦,可以看出单片机的3次技术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Philips公司为主力,将以“单片微型计算机”形态的MCS-51系列迅速推进到80C51的MCU时代,形成了可满足各种嵌入式应用要求的单片机系列产品;第二次飞跃则是ATMEL公司以先进的FLASHROM技术推出AT89CXX系列形成的引领单片机的FLASHROM潮流;而当前CYGNAL公司推出的C8051Fxxx系列则是将80C51系列从MCU推向SOC时代的第三次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GNAL 单片机 独立工作片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SoC片上总线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丽媛 章军 陈新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66-69,共4页
随着以IP核复用为基础的SoC设计技术的发展,工业界及研究组织正积极从事相关IP互联标准方案的制定工作。本文介绍了目前SoC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片上总线标准,即IBM公司的CoreConnect总线、ARM公司的AMBA总线和OCPIP组织的OCP总线,重点分析... 随着以IP核复用为基础的SoC设计技术的发展,工业界及研究组织正积极从事相关IP互联标准方案的制定工作。本文介绍了目前SoC设计中常用的三种片上总线标准,即IBM公司的CoreConnect总线、ARM公司的AMBA总线和OCPIP组织的OCP总线,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它们的特性,并针对它们不同的特点,阐述其合适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system-on-chip) 片上总线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 可复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SoC单片机的新型调容式消弧调谐控制器 被引量:5
4
作者 严干贵 周军 +3 位作者 车晓涛 肖龙章 王磊 张正茂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71,共4页
以C8051F为核心,设计了主、从机结构的配电网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控制器。调容式消弧线圈是采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SwitchedCapacitor)技术,通过改变并联于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电容的大小,等效地实现消弧线圈电感量的调... 以C8051F为核心,设计了主、从机结构的配电网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补偿控制器。调容式消弧线圈是采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ThyristorSwitchedCapacitor)技术,通过改变并联于消弧线圈二次绕组电容的大小,等效地实现消弧线圈电感量的调节。介绍了SoC(SystemonChip)技术,同时对控制器的数据采集监控、出口、通信和人机界面等模块的功能和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调容式消弧线圈装置已经通过调试,运行良好,达到了电容电流智能化补偿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跟踪消弧补偿控制器 soc高速单片机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SOC单片机井下数据采集/存储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金忠 林立 +1 位作者 李英松 张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2,55,共4页
以嵌入式技术应用为背景,介绍了主、从MCU系统的井下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系统工作在数据采集模式下时,主MCU C8051F340主要负责读入双口RAM中的数据,并将其写入电子盘,当系统与PC机相连接时,C8051F340通过USB接口与PC机实现海量存储的... 以嵌入式技术应用为背景,介绍了主、从MCU系统的井下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系统工作在数据采集模式下时,主MCU C8051F340主要负责读入双口RAM中的数据,并将其写入电子盘,当系统与PC机相连接时,C8051F340通过USB接口与PC机实现海量存储的通讯。从MCU C8051F340主要负责与A/D芯片的SPI通信,并将与A/D值写入双口RAM.双口RAM主要是实现数据的缓冲,使得系统工作在高速数据采集存储状态。该系统具有低功耗、尺寸小和高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单片机 电子硬盘 双口RAM U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SC技术的MCU核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涛 应继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7期1323-1327,1341,共6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RISC体系结构的微控制器IP核---8位MCU Core的设计与实现。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级设计思想,利用verilog语言进行寄存器传输级的描述,优化时序控制和结构设计,完成了与主流产品兼容的,具有取指、执行、回写三级流水线,单周... 介绍了一种基于RISC体系结构的微控制器IP核---8位MCU Core的设计与实现。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级设计思想,利用verilog语言进行寄存器传输级的描述,优化时序控制和结构设计,完成了与主流产品兼容的,具有取指、执行、回写三级流水线,单周期单指令(程序转移指令例外),高速、稳定的IP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u soc RISC 流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单片机的农药浓度快速检测装置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冲 陈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274-18275,18289,共3页
阐述了基于SOC单片机的农药浓度快速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结构设计和主要部件制备,并通过与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对比试验得出,该装置对微电流测量的精度达0.01μA,最大误差小于0.19μA;检出时间小于3 min,尺寸小,适合于现场农药... 阐述了基于SOC单片机的农药浓度快速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结构设计和主要部件制备,并通过与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对比试验得出,该装置对微电流测量的精度达0.01μA,最大误差小于0.19μA;检出时间小于3 min,尺寸小,适合于现场农药浓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酶电极 soc单片机 微电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单片机及MODBUS协议的数字模拟传感器 被引量:1
8
作者 乔爱民 顾季 张炜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13,共4页
为适应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传感器的应用要求,同时为兼顾传统应用场合对标准模拟变送信号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数字模拟一体化的力敏传感器,采用精确信号混合型SOC单片机C8051F353为控制核心,利用C8051F353片内资源对力敏传感器的应变电... 为适应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传感器的应用要求,同时为兼顾传统应用场合对标准模拟变送信号的需要,设计了一种数字模拟一体化的力敏传感器,采用精确信号混合型SOC单片机C8051F353为控制核心,利用C8051F353片内资源对力敏传感器的应变电桥输出信号相应的放大、ADC转换等处理,应用MODBUS协议通过RS-485接口将传感器信号以数字方式输出,并设计了4~20mA电流输出电路。传感器目前已经批量应用于油田、港口等测力场合,工作可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单片机 MODBUS协议 RS-485通讯 力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IP的智能传感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项新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163,共3页
提出了基于SOC/IP的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传感器IP功能复用基础上 ,设计了构成智能传感器芯片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人机界面、任务调度等一系列IP核模块。通过在FPGA及ARM7微处理器上的硬件实现仿真 ,验证了设计方... 提出了基于SOC/IP的智能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传感器IP功能复用基础上 ,设计了构成智能传感器芯片的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人机界面、任务调度等一系列IP核模块。通过在FPGA及ARM7微处理器上的硬件实现仿真 ,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利用IP功能复用 ,只需重新设置任务调度IP核 ,就能设计出用于各种传感器的智能化片上系统 ,构成智能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P 智能传感器 知识内核 片上系统 ARM7 微处理器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SOC单片机在水平仪温度补偿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芶志平 刘勇 +1 位作者 刘华 田先宝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在CW系列型水平仪的研制中,采用SOC单片机C8051F023为水平仪作温度曲线补偿。SOC单片机C8051F023具有与MCS-51内核及指令集完全兼容的微控制器,片内还集成了12位高速A/D转换器、12位D/A转换器和温度传感器等模拟部件。利用C8051F023片... 在CW系列型水平仪的研制中,采用SOC单片机C8051F023为水平仪作温度曲线补偿。SOC单片机C8051F023具有与MCS-51内核及指令集完全兼容的微控制器,片内还集成了12位高速A/D转换器、12位D/A转换器和温度传感器等模拟部件。利用C8051F023片内集成的A/D转换器采集水平仪的输出信号,通过FIR数字滤波器滤出噪音和干扰信号,再根据温度传感器数据与标定的水平仪温度逐次漂移进行多点分段线性补偿,从而消除水平仪温度逐次漂移误差。SOC单片机进行温度曲线补偿的方法,在硬件成本增加很少的情况下,提高了水平仪的精度及可靠性,减少了实验成本、实验周期,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仪 soc单片机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调谐系统的SOC设计
11
作者 尹立群 杜波 袁国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24期3952-395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SOC设计的设计流程。此数字调谐系统由于采用了SOC技术,所以较以前由多个芯片拼接而成的DTS系统,在降低了芯片成本的同时,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 系统芯片 数字调谐系统 微控制器 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液晶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低功耗微控制器IP软核设计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国平 周端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介绍了IP核复用技术及微控制器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国内外微控制器芯片设计的现状;提出建立高性能、低功耗微控制器IP核库是我国IC设计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性能低功耗微控制器 IP软核 设计 mcu soc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复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被引量:29
13
作者 宋雪桦 吴和生 +3 位作者 刘锦娟 孙金虎 薛小莉 张育华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787-792,共6页
目前已存在的电池管理系统相对薄弱,对电池实时工作状态和一些故障很难监控。设计了适用混合电动汽车上动态均衡式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硬件系统采用MC9S12XEP100微控制器(MCU),通过分析电池管理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分别进行了上、下位... 目前已存在的电池管理系统相对薄弱,对电池实时工作状态和一些故障很难监控。设计了适用混合电动汽车上动态均衡式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硬件系统采用MC9S12XEP100微控制器(MCU),通过分析电池管理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分别进行了上、下位机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安时法和Kalman两种剩余电量SOC算法的交互应用,优化了SOC估算,满足了系统估算5%以内的误差要求,实验最终结果误差为3.3%。同时解决了系统硬件掉电问题,实现上位机直接对数据的显示。测试实验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管理系统 剩余电量soc 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野外传感器原位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祥超 李艳洁 +2 位作者 赵新华 赵建伟 朱宝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72,共4页
针对地质水文勘测等领域对数据采集系统便携性与时效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传感器原位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软硬件平台架构、各组件实现方案等。系统具有小型化、原位化、低功耗、可移动、通用性强等... 针对地质水文勘测等领域对数据采集系统便携性与时效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野外传感器原位数据采集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软硬件平台架构、各组件实现方案等。系统具有小型化、原位化、低功耗、可移动、通用性强等突出优点,便于操作人员在野外快速开展参数就地测量或者定期巡检。系统可自动保存采样点时间、温湿度、采样点参数、传感器类型以及采样数据等相关信息,并通过运行于计算机上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采集系统的参数配置与采样数据的离线管理。系统可靠便携、人机交互和谐、数据存储量大、性价比高、移动性能好、对不同传感器适应性能优异,可较好满足野外观测学科领域的参数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 离线数据管理系统 便携式系统 soc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传感的农药浓度快速检测装置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志刚 张启甲 +1 位作者 邱白晶 王坤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2-85,共4页
基于酶传感对农药浓度进行检测,设计了以丝网印刷酶电极作为敏感元件、由SOC单片机和微电流测量电路组成的检测装置。通过与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对比实验可知:该装置对微电流测量的精度达0.01uA,最大误差小于0.19uA,检出时间小于3... 基于酶传感对农药浓度进行检测,设计了以丝网印刷酶电极作为敏感元件、由SOC单片机和微电流测量电路组成的检测装置。通过与CHI660B型电化学工作站测量对比实验可知:该装置对微电流测量的精度达0.01uA,最大误差小于0.19uA,检出时间小于3min;装置尺寸小,适合于现场农药浓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浓度 丝网印刷酶电极 soc单片机 微电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高性能单片机C8051F020及其在露点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丽霞 周文超 +1 位作者 虞鹤松 刘昱欣 《现代电子技术》 2003年第12期65-67,共3页
通过单片机应用于露点测试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引入了美国 Cygnal公司新近在国内推出的 C80 51 F0 2 0单片机 ,并对该单片机的功能和特点进行了应用性探讨 ,提出了在露点测试系统中采用 C80 51 F0 2 0单片机的可行性方案 ,通过比较显示
关键词 单片机 C8051F020 露点测试系统 soc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控制器在弹上电源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近善 安德宇 《航空兵器》 2010年第4期21-25,共5页
分析了传统弹上电源控制电路的不足和微控制器在电源电路中的优点,同时介绍了微控制器在弹上电源电路中的应用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导弹 电源系统 微控制器 嵌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核MV12片上系统中断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龙杰 胡越黎 +1 位作者 刘廷尧 虞超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5-759,785,共6页
MV12片上系统采用特许半导体0.35μm、2层多晶硅4层金属(2P4M)混合信号工艺,工作电压3.3 V,包含1个MV11控制器内核和2个MV10控制器内核,采用多核异构系统架构,整个系统由高级微控制器总线架构相连。提出一种采用中断实现片上系统(SoC)... MV12片上系统采用特许半导体0.35μm、2层多晶硅4层金属(2P4M)混合信号工艺,工作电压3.3 V,包含1个MV11控制器内核和2个MV10控制器内核,采用多核异构系统架构,整个系统由高级微控制器总线架构相连。提出一种采用中断实现片上系统(SoC)多核间通信的解决方法,给出了一个挂载在高级外围总线(APB)上的具有控制多核中断功能的中断控制模块,该模块能够接收来自通用输入输出(GPIO)的输入,并产生中断信号,同时也能够接收MV10程序执行完成之后所产生的中断信号。通过中断的方式可以简化异构多核之间的通信,保证了异构多核系统MV12的高效性。所设计的中断控制器,可以作为知识产权(IP)核,挂载在任何采用APB的片上系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12微处理器 中断 中断控制器 通用输入输出 片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8bRISC微处理器的综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鸿 李桂宏 梁齐 《现代电子技术》 2004年第22期88-90,99,共4页
近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处理器以其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微处理器 IP核的设计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综合是进行微处理器 IP核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介绍一种 8b RISC微处理器的综合过程 ,着重论述 ROM,RA... 近年来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处理器以其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微处理器 IP核的设计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综合是进行微处理器 IP核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介绍一种 8b RISC微处理器的综合过程 ,着重论述 ROM,RAM模块的综合方法及与其他模块的接口问题。所使用的软件为 Synopsys的 Design Analyzer以及 Avan-ti!的 Rapidcompiler,综合库是中芯国际 0 .35μm的综合库。综合出的网表已通过门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片上系统 微处理器 精简指令集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ing cost-effective network-on-chip by dual-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20
作者 Shijun Lin Jianghong Shi Huihuang Ch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557-564,共8页
A dual-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 of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for network-on-chip (NoC) is proposed. In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every Internet protocol ... A dual-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 of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for network-on-chip (NoC) is proposed. In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every Internet protocol (IP) has only one chan- nel to access the on-chip network. When the network is relatively idle, the injection rate is too small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network resource. When the network is relatively busy, the ejection rate is so small that the packets in the network cannot leave immediately, and thus the probability of congestion is increased. In the dual-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the injection rate of IP and the ejection rate of the network are increased by using two optional channels in network interface (NI) and local port of routers. Therefore,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access mechanism, the proposed scheme greatly increases the throughput and cuts down the average latency with reasonable area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on-chip (NoC) system-on-chip (soc singlechannel access dual-channel ac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