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地震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志南 王帅 +4 位作者 陈相兆 卢建旗 孙柏涛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发生M S6.8级地震。文中采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动模拟预测云平台,结合运动学震源模型、区域公共速度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了近场地震波场及仪器烈度场。结果表明: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工程台网站点,模拟与测定仪器地震烈度相当;高烈度区主要分布在断层地表投影所在区域;模拟仪器地震烈度场与调查评定地震烈度场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综合西藏自治区现场调查数据和普查数据,评估了当地典型建筑(以土/石木结构为主)房屋震害以及人员伤亡,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仪器地震烈度 调查评定地震烈度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2025西藏定日m s6.8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力场与InSAR的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形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博 张庆云 +2 位作者 李勇江 徐顺强 杨利普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9,共9页
基于2019—202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使用经典平差获得各测期测点重力值,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使用GAMMA软件对InSAR同震观测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2021年青海玛多M S7.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玛多M S7.4地... 基于2019—2023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使用经典平差获得各测期测点重力值,得到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变化结果;使用GAMMA软件对InSAR同震观测数据进行干涉处理,获取2021年青海玛多M S7.4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玛多M S7.4地震震前研究区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震中附近,以负变化为主;地震前后1年期的重力场变化形成了“四象限”的分布特征;震后研究区重力场发生大范围的反向变化,但随着震后调整,震中区域东部的重力场变化量较西部更大,与双断层滑动模型给出的滑动量分布结果一致。玛多地震在LOS向最大位移约为1.29 m,发震断层为走滑型;通过断层滑动分布反演得到双断层模型的滑动主要集中在20 km深度内,发震主断层最大滑移量约为4.8 m,分支断层最大滑移量约为2 m。联合InSAR形变场与2020—2021期重力场变化开展分析后发现,玛多M S7.4地震的发震构造与重力场变化一致性较好,表明重力资料与InSAR资料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大震发震构造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重力 INsAR 玛多m s7.4地震 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孕震机理分析
3
作者 隗寿春 祝意青 +4 位作者 赵云峰 刘芳 姜永涛 刘金钊 郑兵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2-583,共12页
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grav.img.23.1和全球DEM模型topo_18.1.img研究了川西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重力异常信号进行分离,研究了该地区的深部物质迁移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并基于2017—2022年的区域流动重力观测... 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grav.img.23.1和全球DEM模型topo_18.1.img研究了川西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重力异常信号进行分离,研究了该地区的深部物质迁移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并基于2017—2022年的区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9月5日泸定M S6.8地震前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小波多尺度分解得到的不同深度重力异常特征图像,均在三岔口—石棉一带存在显著的重力异常梯度带和四象限分布特征,表明了该地区深部强烈的物质迁移和密度变化,泸定M S6.8地震震源区处于不同密度地质体的交会区域,具备发生强震的孕震背景;②地震前出现了较好的中期前兆性重力变化图像,前期沿鲜水河断裂及玉龙希断裂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泸定M S6.8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拐弯处附近,临震前重力场出现了反向变化,并在三岔口地区出现重力异常四象限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反向变化过程中;③依据震质源和震质中模型,分析认为震中南侧的九龙、石棉、冕宁一带的正重力变化可能是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诱因,引起该重力变化的深部场源可能是主导此次地震的孕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 s6.8地震 重力场变化 布格重力异常 深部孕震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年丽江M_(S)7.0地震前后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
4
作者 王斌 黄江培 +6 位作者 杨雄 祝意青 隗寿春 李岩 徐佰翔 刘蜀 苏晓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3-630,共8页
利用1989—1996年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采用逐年差分和多年累积的方法,分析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内部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演变特征及其与丽江地震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①1992年以前,研究区内部重力场... 利用1989—1996年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采用逐年差分和多年累积的方法,分析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内部不同时间尺度的重力场演变特征及其与丽江地震在时空上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①1992年以前,研究区内部重力场变化平稳,1993年出现局部变化,1995年变化急剧加大,震后快速反向调整,变化量值基本与震前多年累积相当,重力场演化特征与丽江地震存在高度时空对应关系,表明该时段重力场变化为丽江地震的孕震特征。②研究区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动态演化过程中,在川滇菱形块体与滇西块体边界产生重力变化梯度带,表明这2个块体构造活动剧烈。③沿红河断裂带出现(-60~90)×10-8 m/s 2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走向与红河断裂构造高度一致,反映区域重力场变化受主要活动构造控制,是地下深部壳幔物质运移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 丽江m s7.0地震 重力场 时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队论M/G/s模型的行李分拣AMR系统配置数量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龙毅 徐小波 +3 位作者 李光飞 吝特高 常敏 刘勇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
针对机场行李分拣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提出基于运筹学排队论理论,对行李分拣AMR系统的分拣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简化可行的M/G/s模型。通过借鉴国内外M/G/s近似扩散算法模型,加入了排队机、充放电效率等关键影响参数,根据机... 针对机场行李分拣技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问题,提出基于运筹学排队论理论,对行李分拣AMR系统的分拣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简化可行的M/G/s模型。通过借鉴国内外M/G/s近似扩散算法模型,加入了排队机、充放电效率等关键影响参数,根据机场行李系统的特殊性需求建立了近似求解算法模型,对行李分拣AMR系统的AMR配置数量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与Flexsim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能够作为行李分拣AMR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数量评估方法,对行李分拣AMR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队论 m/G/s AmR 行李分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和M蛋白截短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德龙 周建方 +9 位作者 余远迪 丁鸿飞 肖奇奇 黄庄 李悦林 罗丽娜 黄涵 刘辉鑫 杨婧婧 付利芝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为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和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蛋白结构分析软件对S和M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截取2个基因的相关抗原片段,依据大肠埃希氏菌偏好密码子进行密码子优化、序列合成。将合成的片段克隆至pET-32a(+),转化入大肠埃希氏... 为制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蛋白和M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蛋白结构分析软件对S和M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截取2个基因的相关抗原片段,依据大肠埃希氏菌偏好密码子进行密码子优化、序列合成。将合成的片段克隆至pET-32a(+),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检测。大量表达重组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表达大小约为38ku和32ku的重组蛋白Sm和Mm,免疫小鼠后制备的抗Sm多克隆抗体效价超过1:25600,抗Mm多克隆抗体效价超过1:51200,且Westernblot表明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为建立PEDV检测方法和开发亚单位疫苗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 m蛋白 抗原表位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及对余震的触发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泽尧 万永革 +2 位作者 关兆萱 顾培苑 王润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2-991,共10页
为研究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大震对周边区域应力的影响,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主震破裂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结果发现:体应变在震源西北侧呈现拉张,东南侧呈现挤压;面应变的分布... 为研究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大震对周边区域应力的影响,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主震破裂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结果发现:体应变在震源西北侧呈现拉张,东南侧呈现挤压;面应变的分布与体应变的形态基本相似。为研究该地震对余震的触发情况,首先需要确定接收断层的断层面参数,对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4年1月23日到2024年4月10日的余震震源机制节面聚类分析,得到两簇结果,选择标准差较小的二簇节面进行平均,得到走向为243.91°,倾角为64.97°;将乌什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投影到该发震断层上,得到滑动角为61.02°。将这些参数作为余震接收断层的断层面参数,同样基于USGS给出的主震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研究发现:区内库仑应力均超过0.01 MPa阈值,且库仑破裂应力最大值达0.3 MPa,大多数余震处于库仑应力变化的高值区;表明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促进了余震的发生。为研究该地震发生对周围断层的影响,根据前人给出的周边断层的几何和滑动特性,计算在周边断裂上沿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发现:本次地震对迈丹—沙依拉姆断裂库仑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0.22 MPa,喀拉铁克断裂、衣木干他乌断裂、塔塔埃尔塔格断裂、奥兹格尔他乌断裂、柯坪断裂的库仑应力变化并不明显,迈丹—沙依拉姆断裂库仑应力增加最大,应注意该断层的地震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乌什县m s7.1地震 发震断层面 位移场 应变场 静态库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浛芮 吕鹤群 +2 位作者 曾春利 沈燕 彭拥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6-2725,共10页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 目的从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调控S1PR2/TLR4/NLRP3通路的角度,探讨电针血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方法电针血清的制备:建立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后5 min、再灌注24 h和48 h进行3次电针干预,针刺人中、百会穴,并接电针仪治疗30 min。3次电针干预后取大鼠血清备用。细胞实验:将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共培养的血脑屏障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联合METTL3过表达组与电针联合lncRNA H19过表达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氧糖剥夺2 h后再复氧、复糖24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电针血清、METTL3过表达慢病毒及lncRNA H19过表达慢病毒处理。本实验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和Na-F通透性检测血脑屏障模型的功能;比色法检测总RNA m6A修饰定量;Western blot检测METTL3、ZO-1、S1PR2、TLR4和NLRP3蛋白水平的表达;qPCR检测METTL3、ZO-1、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增高(P<0.01);Na-F值降低(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降低(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水平下调(P<0.01),ZO-1蛋白与mRNA表达上调(P<0.01)。与电针组相比,电针联合METTL3和lncRNA H19过表达组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降低(P<0.05);Na-F值增高(P<0.01);总RNA m6A修饰水平增高(P<0.01),METTL3、S1PR2、TLR4、NLRP3和lncRNA H19表达上调(P<0.05),ZO-1蛋白与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电针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电针通过lncRNA H19的m6A甲基化下调S1PR2/TLR4/NLRP3通路,从而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 血脑屏障 m6A甲基化 s1PR2/TLR4/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DAB型复合模块化直流变换器损耗特性分析
9
作者 刘其辉 梁忠雨 +3 位作者 刘懿欣 田鑫 袁振华 汤海雁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6,共13页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运行损耗计算,是为其下一步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在工程中进行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首先简要介绍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场合的高压直流变压器拓扑,并分析其专用的S/M调制原理。针对基于MMC-DAB模块的复...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运行损耗计算,是为其下一步进行优化设计,降低运行成本,从而在工程中进行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首先简要介绍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直流送出场合的高压直流变压器拓扑,并分析其专用的S/M调制原理。针对基于MMC-DAB模块的复合模块化直流变换器的拓扑和调制策略的特点,建立完整的变换器损耗计算模型,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调制策略的可靠性以及损耗计算模型的正确性。最后依据变换器实际运行的额定工况,基于实际开关器件参数理论计算了变换器的运行效率,为变换器的实际应用和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直流变换器 复合模块化结构 s/m调制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角GaM(M=S/Se/Te)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0
作者 路羽茜 张鑫 李世娜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4-5140,共7页
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层状六角P63/mmc结构的GaM(M=S/Se/Te)进行电子结构与弹性力学特性的模拟研究。优化后的P63/mmc-GaM(M=S/Se/Te)的晶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采用HSE06泛函得到的带隙值比PBE得到的与实验值更接近。应变能-应变(E... 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层状六角P63/mmc结构的GaM(M=S/Se/Te)进行电子结构与弹性力学特性的模拟研究。优化后的P63/mmc-GaM(M=S/Se/Te)的晶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采用HSE06泛函得到的带隙值比PBE得到的与实验值更接近。应变能-应变(E-S)和应力-应变(S-S)两种方法得到的P63/mmc-GaM(M=S/Se/Te)的单晶弹性常数都符合弹性力学稳定性准则。在更接近文献值的应力-应变(S-S)法基础上,对3种材料的多晶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进行了后续分析。泊松比和B/G值表明,P63/mmc-GaM(M=S/Se/Te)显现出脆性。各向异性因子、杨氏模量E、剪切模量G及线性压缩系数β的三维立体图分别展示了材料的弹性各向异性程度。在零温零压下,P63/mmc-GaM(M=S/Se/Te)在[100]方向上的第一横向声速最大,在[001]方向上两个横波TA1和TA2的速度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六角P63/mmc-Gam(m=s/se/Te) 电子结构 力学性质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M、S基因部分片段嵌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与基因免疫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芳琳 徐志凯 +6 位作者 阎岩 罗雯 刘勇 吴兴安 白文涛 赵茜 王海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9-421,共3页
目的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0.7Kb片段嵌合基因基因免疫的研究。方法构建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5′端700bp片段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2S0.7。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 目的在本室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0.7Kb片段嵌合基因基因免疫的研究。方法构建汉滩病毒76-118株M基因G2片段与S基因5′端700bp片段的嵌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2S0.7。用该质粒免疫Balb/c小鼠,并用ELISA法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基因免疫后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鉴定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正确。用pcDNA3.1-G2S0.7直接免疫小鼠,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核蛋白NP及糖蛋白GP特异性的抗体,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及180。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嵌合基因免疫小鼠脾细胞对NP及GP的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汉滩病毒M基因G2片段及S基因0.7kb片段的嵌合基因,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进一步进行汉滩病毒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滩病毒 m基因 s基因 基因疫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M、S基因分型及种系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亮 张红 +6 位作者 高立冬 刘运芝 胡世雄 刘富强 曾舸 刘佳惠 李俊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及宿主动物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鼠肺标本进行粗筛,提取IFA阳性鼠肺组织及HFRS患者血清总RNA,设计汉坦病毒M、S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 目的探讨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及宿主动物黑线姬鼠携带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及序列特征。方法应用免疫荧光试验(IFA)对鼠肺标本进行粗筛,提取IFA阳性鼠肺组织及HFRS患者血清总RNA,设计汉坦病毒M、S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进行扩增,回收阳性扩增产物并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将所测序列与国内外HTNV及SEOV病毒株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5.0.4软件构建M、S基因种系进化树。结果 IFA阳性鼠肺标本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散在的黄绿色针尖大小样颗粒;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M、S基因,HTNV通用引物可见490bp与593bp的阳性条带;阳性产物进一步应用HTNV分型引物进行M、S基因检测,分别扩增出一约242bp与276bp大小的条带;SEO型特异性M、S基因片段内侧引物扩增反应均为阴性;编号为Hunan01、Hunan02、Hunan03的M、S基因序列与HTNV型84FLi株、SN7株的同源性最高,与SEOV型Gou3株的同源性最低;种系进化分析表明,Hunan01、Hunan02、Hu-nan03为汉坦病毒H5亚型。结论湖南省存在HTNV型感染病例与宿主动物,基因分型技术能进一步对病毒亚型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 m基因 s基因 分型 种系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汉坦病毒分离及其S和M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师文 徐刚 +4 位作者 施勇 龚甜 李健雄 刘晓庆 熊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57-1161,1199,共6页
目的对2011年江西省采集的鼠肺标本进行汉坦病毒的分离鉴定,了解分离病毒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Vero-E6细胞对阳性鼠肺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方法对毒株进行鉴定。扩增分离株的S、M片段基因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 目的对2011年江西省采集的鼠肺标本进行汉坦病毒的分离鉴定,了解分离病毒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采用Vero-E6细胞对阳性鼠肺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RT-PCR方法对毒株进行鉴定。扩增分离株的S、M片段基因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软件包和MEGA3.1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从15份标本分离到2株来自褐家鼠的汉城型汉坦病毒。对其中1株病毒的S、M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其中S片段含1 772个核苷酸,编码429个氨基酸;M片段含3 651个核苷酸,编码1 133个氨基酸。经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新分离株与国内外汉城型病毒核苷酸同源性94.8%~98.0%,氨基酸同源性98.2%~99.6%。与汉城型标准株80-39株相比,S片段仅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M片段有9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糖基化位点的数目和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结论从江西省褐家鼠分离到两株汉城型病毒,病毒基因变异较小,型别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病毒分离 m基因 s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铈添加量对 M_(80)S_(20) 激光涂敷层的显微组织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长生 于宗汉 +4 位作者 李全安 于晖 于凯 刘家浚 王铀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24,共8页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以及在无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研究,考察了稀土氧化物CeO2添加量对(Fe,Cr,Ni,W,Mo)80(B,Si,C)20铁基非晶自熔合金粉末喷涂-激光重熔... 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以及在无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对比试验研究,考察了稀土氧化物CeO2添加量对(Fe,Cr,Ni,W,Mo)80(B,Si,C)20铁基非晶自熔合金粉末喷涂-激光重熔涂敷层的显微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稀土氧化物CeO2的添加量(以质量分数计)为8%的改性效果比其添加量分别为4%和12%的改性效果都好,可以明显改善激光涂敷层的显微组织,提高涂敷层的显微硬度,而且此时涂敷层的摩擦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涂敷层 氧化铈 m80s20 显微组织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两个优先权M/M/s排队的通信网交换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根生 朱翼隽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4期91-94,共4页
目前 ,基于不同优先权的通信网交换的研究十分活跃 文中分析了通信网中输入为泊松到达 ,带有两个优先权的M/M/s排队交换系统 通过对状态转移方程和部分状态转移方程的分析 ,得出了到达交换器的两种信元 (分组 )的稳态队长 ,并利用指... 目前 ,基于不同优先权的通信网交换的研究十分活跃 文中分析了通信网中输入为泊松到达 ,带有两个优先权的M/M/s排队交换系统 通过对状态转移方程和部分状态转移方程的分析 ,得出了到达交换器的两种信元 (分组 )的稳态队长 ,并利用指数分布和泊松分布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权 交换性能 通信网 m/m/s排队 稳态分布 概率母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管理系统(DMS)及其应用功能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竟成 张学松 于尔铿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8期45-48,共4页
结合我国地区电网调度管理体制,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以 10 k V 为界分为地区调度和配电控制管理两部分,前者采用部分能量管理系统( E M S)功能,后者采用配电管理系统( D M S)功能;介绍了 D M S的适用范... 结合我国地区电网调度管理体制,将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功能以 10 k V 为界分为地区调度和配电控制管理两部分,前者采用部分能量管理系统( E M S)功能,后者采用配电管理系统( D M S)功能;介绍了 D M S的适用范围、特点、结构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关系;叙述了 D M S应用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讨论在配电系统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 G I S)的必要性以及 G I S与 D M S的结合方式、 G I S与 D M S的动态数据交换、 G I S在线和离线应用功能;最后强调了在 D M S开发与实施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管理系统 GIs 电网 调度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M_S6.2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小娜 叶秀薇 +1 位作者 黄元敏 王力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673-4683,共11页
本文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广东省地震台网和台湾“中央”气象局17个台的宽频带记录,使用CAP方法反演了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M S6.2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节面1走向/倾角/滑动角为89°/82°/-173°,节面2走向/倾角/滑动角为3... 本文利用福建省地震台网、广东省地震台网和台湾“中央”气象局17个台的宽频带记录,使用CAP方法反演了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M S6.2地震震源机制解,得到节面1走向/倾角/滑动角为89°/82°/-173°,节面2走向/倾角/滑动角为358°/84°/-7°,最佳拟合深度14 km,矩震级5.8.使用双差定位获取了94个M L2.0以上地震的精定位结果,结果显示,主震位于北纬23.36°,东经118.62°,震源深度10.43 km.根据小震分布和构造应力场反演得到余震断层面走向和倾角分别为88°和60°.研究认为,台湾海峡6.2级地震发震构造为近EW向的台湾浅滩断裂,受南海板块张裂拉伸发育而成,孕震过程中有东山隆起东缘断裂的参与,推测在菲律宾板块对欧亚板块NW-SE向挤压碰撞背景下,近EW向的台湾浅滩断裂与近NS向的东山隆起东缘断裂交接部位属于强度薄弱区,最终产生高倾角右旋走滑错动而引发地震,余震主要沿台湾浅滩断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m s6.2地震 震源机制解 双差定位 台湾浅滩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药材中去甲乌药碱的LC-MS/MS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明 何思睿 +2 位作者 张丹 孙波 王雅一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5,共5页
该文建立常用药材中去甲乌药碱的LC-MS/MS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C18柱(100mm×2.1mm,3μm)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模式离子化,选择反应监... 该文建立常用药材中去甲乌药碱的LC-MS/MS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C18柱(100mm×2.1mm,3μm)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量为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模式离子化,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扫描。结果表明:去甲乌药碱在3.05~122 n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1 530.85x-153.164,r=0.999 3);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6,3 ng/mL;重复性精密度和中间精密度分别为4.08%和4.7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6.98%;22种常用中药材中仅有4种药材检测出去甲乌药碱,含量(μg/g)分别为细辛(8.66)>黄柏(8.216)>花椒(5.010)>地肤子(4.66)。所建分析方法可快速、灵敏、准确地定量中药材中去甲乌药碱,并提示部分中药材和食材中存在去甲乌药碱,运动员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乌药碱 LC-ms/ms 中药材 兴奋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M=Al,Co)复合掺杂LiMn_2O_4的结构稳定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世玺 闵新民 +2 位作者 刘韩星 李强 欧阳世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3-236,F003,共5页
应用量子化学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研究了S-Al、S-Co复合掺杂增强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计算结果表明,S-Al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和S-Co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中的共价键强度均比未掺杂尖晶石LiMn2O4中的强,... 应用量子化学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研究了S-Al、S-Co复合掺杂增强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稳定性的作用机制.计算结果表明,S-Al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和S-Co复合掺杂锂锰尖晶石中的共价键强度均比未掺杂尖晶石LiMn2O4中的强,且与MnO2中的共价键强度相近;S-Al,S-Co复合掺杂尖晶石中Mn的电荷也与MnO2模型Mn6O2628-中十分接近.Mn原子的电荷密度次序是MnO2≈掺硫铝后锰锂尖晶石≈掺硫钴后的锂锰尖晶石<锰锂尖晶石.即LixMn3Co3O20S6n-和LixMn3Al3O20S6n-中Mn的状态与MnO2中的Mn相似.上述结果揭示了S和非Jahn-Teller效应阳离子(Al3+,Co3+)复合掺杂尖晶石结构锂锰氧化物在电化学过程中不会发生Jahn-Teller畸变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尖晶石结构 硫-铝复合掺杂 硫-钴复合掺杂 结构稳定性 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实践 被引量:19
20
作者 谢霞 李乐之 +3 位作者 李九红 谢娟玉 叶曼 黄伶智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对心血管外科ICU 3 455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于2016年对3 346例手术患者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包括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技能、优化服...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外科ICU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对心血管外科ICU 3 455例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于2016年对3 346例手术患者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包括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技能、优化服务、保障安全4个方面。结果 2016年心血管外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率显著高于2015年,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APACHEⅡ>15分患者压疮发生率、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2015年(P<0.05,P<0.01);2016年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重点监测各指标得分、各层级护士技能考核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2015年(P<0.05,P<0.01)。结论 "1M3S"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ICU护理质量、护士执业技能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ICU 1m3s 护理管理 护理技能 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