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酚氧化酶的酶学特征及有机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燕 曹露凡 +4 位作者 刘奎伟 刘慧慧 崔晶晶 周成刚 罗万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6,共6页
经35%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淀,将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酚氧化酶部分纯化。测定该酶最适pH值为6.5,pH在6.5~7.5范围内酶保持稳定的活力。最适温度为35℃,当温度低于25℃时,酶具有稳定的活力。以L-多巴、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 经35%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淀,将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酚氧化酶部分纯化。测定该酶最适pH值为6.5,pH在6.5~7.5范围内酶保持稳定的活力。最适温度为35℃,当温度低于25℃时,酶具有稳定的活力。以L-多巴、邻苯二酚和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测定酚氧化酶对底物的专一性,结果表明其Km值分别为3.19、10.74和19.26 mmol.L-1。本实验还研究了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丙酮和二甲苯对舞毒蛾酚氧化酶都有持续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450、.430、.41和0.13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酚氧化酶 酶学特征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化学感受蛋白基因LdCSPs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问荣荣 刘玉梅 +3 位作者 马玲 居传秀 徐梅珠 王步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153,共10页
【目的】克隆舞毒蛾化学感受蛋白LdCSP1、LdCSP2基因,研究LdCSPs基因特性、龄期表达及耐药胁迫表达特性,为揭示舞毒蛾化学感受蛋白LdCSP1、LdCSP2基因特性及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具体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寻找潜在药物靶标基因和防治舞毒蛾提... 【目的】克隆舞毒蛾化学感受蛋白LdCSP1、LdCSP2基因,研究LdCSPs基因特性、龄期表达及耐药胁迫表达特性,为揭示舞毒蛾化学感受蛋白LdCSP1、LdCSP2基因特性及在药物代谢方面的具体功能奠定基础,也为寻找潜在药物靶标基因和防治舞毒蛾提供新思路。【方法】基于亚洲型舞毒蛾转录组文库数据,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2条舞毒蛾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并利用ORF Finder、ExPASy、SignalP 4.1、NCBI CDD等在线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LdCSPs基因在舞毒蛾不同虫态的表达情况及在鱼藤酮药剂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舞毒蛾LdCSP1基因ORF全长360 bp,编码119个氨基酸;LdCSP2基因ORF全长375 bp,编码12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舞毒蛾2条Ld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都具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并且符合CSPs基因结构模式“C1-X6-C2-X18-C3-X2-C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个LdCSP聚类到其他鳞翅目CSPs的2个分支上,每个LdCSP序列与其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聚为一小分枝。发育期表达结果显示,LdCSPs基因在舞毒蛾各虫期均表达,其中LdCSP1和LdCSP2基因在3龄发育期(I3D1)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卵期相对表达量均最低。组织表达结果显示,LdCSPs在舞毒蛾3龄幼虫期的不同组织均表达,且在胸部表达量最高,2条LdCSP基因组织表达具有差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鱼藤酮药剂胁迫下,LdCSPs基因在舞毒蛾3龄幼虫期表达量呈先降低后上调趋势。【结论】从亚洲型舞毒蛾中克隆得到2条化学感受蛋白基因LdCSP1、LdCPS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LdCSPs基因表达对鱼藤酮胁迫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说明其在舞毒蛾解毒耐药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类药靶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为未来舞毒蛾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化学感受蛋白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Methuselah-like分子模拟及靶向小分子抑制剂研究
3
作者 吴元旺 谢佳铭 +2 位作者 丛培娟 曹传旺 孙丽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3,共12页
[目的]旨在通过虚拟筛选技术筛选Methuselah-like(Ldmthl1)蛋白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MM-PBSA及生物测定,探究潜在化合物对Ldmthl1蛋白的抑制能力,为针对舞毒蛾Ldmthl1研发新型靶向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舞... [目的]旨在通过虚拟筛选技术筛选Methuselah-like(Ldmthl1)蛋白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MM-PBSA及生物测定,探究潜在化合物对Ldmthl1蛋白的抑制能力,为针对舞毒蛾Ldmthl1研发新型靶向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舞毒蛾为研究对象,构建Ldmthl1同源模型,虚拟筛选Ldmthl1受体小分子抑制剂,并采用分子动力学和MM-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分析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Ldmthl1受体的结合强度;通过生物测定分析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的毒力,同时将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溴氰菊酯进行联合使用,探究6种潜在化合物的增效作用。[结果]Ldmthl1含7个跨膜结构,符合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特点,评估后符合蛋白模型评估标准;分子对接获得20个候选化合物,根据结合方式及结合能确定6种小分子化合物为潜在的抑制剂;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力与Ldmthl1受体稳定结合;MM-PBSA计算结合自由能发现6种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Ldmthl1受体结合紧密;致死浓度LC30溴氰菊酯与6种抑制剂按照1:1、1:2和2:1的比例联合使用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6种抑制剂与溴氰菊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当混合比例为1:2时,增效作用最显著,但溴氰菊酯浓度过高时,导致抑制剂无增效作用。[结论]虚拟筛选得到6种可与Ldmthl1受体稳定结合且具有杀虫活性潜在小分子抑制剂,与溴氰菊酯联用后呈现增效作用,本研究可为研发Ldmthl1靶向新型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Methuselah-like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LdOA1基因克隆分析及对3种杀虫剂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曹传旺 孙丽丽 +2 位作者 问荣荣 豆晓洁 王志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107,共6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生物体内重要膜受体,通过激活三聚体G蛋白参与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舞毒蛾无参照全转录本文库中鉴定获得GPCR家族中眼白化I型全长基因(命名为LdOA1),该基因全长453 bp,编码150个氨...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生物体内重要膜受体,通过激活三聚体G蛋白参与各种细胞内信号转导,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舞毒蛾无参照全转录本文库中鉴定获得GPCR家族中眼白化I型全长基因(命名为LdOA1),该基因全长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7.54 kDa,理论等电点(pI)为9.76。进化树分析表明LdOA1蛋白与帝王蝶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舞毒蛾3龄幼虫在溴氰菊酯、甲萘威和氧化乐果胁迫下LdOA1的表达均表现为显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ldOA1 基因 杀虫剂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酸可增强LdNPV对舞毒蛾致死及亚致死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波波 邵东华 +2 位作者 冯淑军 策仁尼玛 段立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8-1353,共6页
【目的】研究丁香酸(syringic acid,SY)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致死及亚致死作用的影响,为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LdNPV及SY与LdNPV共同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 【目的】研究丁香酸(syringic acid,SY)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致死及亚致死作用的影响,为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LdNPV及SY与LdNPV共同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结果】取食添加丁香酸人工饲料和正常人工饲料的舞毒蛾幼虫LdNPV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1.1 OBs/μL和194.8 OBs/μL。当LdNPV浓度为2 400 OBs/μL,取食添加SY的饲料及正常人工饲料的舞毒蛾幼虫LdNPV致死中时间(LT_(50))分别为9.3 d和10.1 d,当LdNPV浓度为24 000 OBs/μL时,其LT_(50)分别为7.8 d和8.1 d,LdNPV的浓度越高致死中时间越短。丁香酸增加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降低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缩短了致死中时间。LdNPV对取食正常饲料的雌、雄幼虫历期和蛹期及雌蛾寿命影响不显著,但显著缩短了雄虫寿命,降低了平均每雌产卵量。LdNPV对取食添加丁香酸饲料的幼虫产生明显的亚致死效应,并且LdNPV浓度高于240OBs/μL时雌、雄幼虫历期延长、雄蛾寿命缩短,雄性羽化率降低,雌成虫产卵量降低,产卵量较对照减少一半左右。【结论】结果提示,丁香酸可提高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增加LdNPV对舞毒蛾的亚致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ldNPV 丁香酸 致病力 亚致死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在舞毒蛾幼虫体内的跨膜转导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洲 李永丽 +1 位作者 源春彦 曲良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61-1367,共7页
【目的】为了探究滞育激素经昆虫取食的生物效应,需设计一种能够加速跨膜运输的融合蛋白,克服经昆虫消化道的降解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滞育激素基因Cloan-DH和TAT穿膜肽编码序列为基础,构建TAT-Cloan-D... 【目的】为了探究滞育激素经昆虫取食的生物效应,需设计一种能够加速跨膜运输的融合蛋白,克服经昆虫消化道的降解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滞育激素基因Cloan-DH和TAT穿膜肽编码序列为基础,构建TAT-Cloan-DH融合基因;然后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标签,构建在p ET-22b载体中。在0.2 mmol/L IPTG诱导下,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Rosetta(DE3)中表达出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再分别将表达有TAT-Cloan-DH-EGFP和EGFP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BL21菌体拌入人工饲料,经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持续取食0,8,24,48,72和90 h后,随机挑选试虫进行组织固定并制作石蜡切片,选取中肠所在体段切片进行组织荧光分析。【结果】37℃0.2 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表达的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61 k D,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融合蛋白约占细胞总蛋白含量的18.1%;随着试虫取食含TAT-Cloan-DHEGFP融合蛋白饲料的增加,虫体组织的绿色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取食72 h后,组织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结论】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蛋白TAT-Cloan-DH-EGFP可以通过消化道横向跨膜运输,到达虫体其他组织,且该过程与蛋白的摄入量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滞育激素 TAT穿膜肽 蛋白转导域 融合蛋白 跨膜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行磨对舞毒蛾飞行能力的研究
7
作者 窦烽瑞 季文拽 +3 位作者 曹逸霞 朱秀娥 张春华 石娟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1,共7页
为研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飞行能力,利用飞行磨系统测定贵州、云南、四川、内蒙古、山西5个地理种群1~4日龄舞毒蛾雌雄成虫飞行能力,并通过测量其形态指标,明确飞行能力与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舞毒蛾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显... 为研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飞行能力,利用飞行磨系统测定贵州、云南、四川、内蒙古、山西5个地理种群1~4日龄舞毒蛾雌雄成虫飞行能力,并通过测量其形态指标,明确飞行能力与形态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舞毒蛾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显著强于雌成虫;不同日龄雌雄成虫飞行能力差异显著,1,2日龄的雄成虫飞行能力显著高于3,4日龄,雌成虫飞行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弱;云南种群雄成虫表现出较强的飞行能力,四川种群较弱,在聚类分析中单独聚为一支,雌成虫中内蒙古种群表现出较强的飞行能力,云南种群较弱单独聚为一支,南北方种群也各自聚为一类;翅载荷与舞毒蛾雌成虫的飞行能力呈负相关,胸节最宽处长度与舞毒蛾雌成虫飞行能力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阐明舞毒蛾的飞行生物学和扩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昆虫飞行信息系统 飞行能力 翅载荷 胸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对舞毒蛾生物活性研究
8
作者 李永丽 闫作炳 +2 位作者 周洲 张永安 曲良建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4期18-21,共4页
以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 zea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和穿膜肽TAT为基础合成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并测试3种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注射活性;探究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和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经取食途径进入虫体后对... 以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 zea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和穿膜肽TAT为基础合成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并测试3种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注射活性;探究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和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经取食途径进入虫体后对舞毒蛾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AT-Helicokinin I和Helicokinin I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注射毒性,且TAT-Helicokinin I比Helicokinin I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60,600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显著致死性,6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生长无影响;Helicokinin I饲喂舞毒蛾幼虫未显现出毒性,而饲喂TAT-Helicokinin I对试虫生长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该研究证实TAT与Helicokinin I融合后能够降低昆虫消化道酶对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TAT蛋白转导域 利尿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地区舞毒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9
作者 李燕利 邢昭然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舞毒蛾在黑河地区常见,其幼虫以取食嫩叶为害,短时间内能将树叶食光,对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系统研究舞毒蛾在黑河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并提出4种综合防治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舞毒蛾的防治工... 舞毒蛾在黑河地区常见,其幼虫以取食嫩叶为害,短时间内能将树叶食光,对树木的健康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系统研究舞毒蛾在黑河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史,并提出4种综合防治技术。这些研究成果为今后舞毒蛾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为有效应对该害虫带来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技术 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草果主要虫害及防控对策
10
作者 阿普前 李世岚 +3 位作者 李诚忠 范正宽 波碧芳 余学花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怒江州是全国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产区,舞毒蛾、木毒蛾是危害草果的主要害虫。通过介绍了草果的主要虫害,摸清了舞毒蛾和木毒蛾的危害规律,总结了虫害防控的主要措施,包括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提出了怒江州草... 怒江州是全国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产区,舞毒蛾、木毒蛾是危害草果的主要害虫。通过介绍了草果的主要虫害,摸清了舞毒蛾和木毒蛾的危害规律,总结了虫害防控的主要措施,包括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提出了怒江州草果虫害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后续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草果 舞毒蛾 木毒蛾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提高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的致病力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海晶 段立清 +2 位作者 李海平 冯淑军 张波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明确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ecleopolyhydrovirus(Ld NPV)致病力的影响,为舞毒蛾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测定舞毒蛾2龄幼虫对单独Ld NPV... 【目的】明确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对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ecleopolyhydrovirus(Ld NPV)致病力的影响,为舞毒蛾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食料给毒法进行生物测定,测定舞毒蛾2龄幼虫对单独Ld NPV及添加绿原酸的Ld NPV(CA+Ld NPV)的剂量及致死时间响应。【结果】CA+Ld NPV与单独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剂量及时间响应间有显著差异,二者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8 OBs/μL(95%的置信区间为105.6~235.3 OBs/μL)和264.4 OBs/μL(95%的置信区间为178.6~384.0 OBs/μL),前者对舞毒蛾的致病力较后者强。CA+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_(50))较Ld NPV的短,当Ld NPV浓度为590 OBs/μL,CA+Ld NPV及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LT_(50)分别为9.9 d和12.3 d;当Ld NPV浓度为5 900 OBs/μL时,则LT_(50)分别为6.9 d和8.0 d。绿原酸降低了Ld 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缩短了致死中时间。【结论】绿原酸可提高Ld NPV对舞毒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绿原酸 致病力 致死中浓度 致死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昆虫控诱灯在怒江草果虫害防治中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吴莲张 黄梅 +8 位作者 廖方平 高鹏慧 和卫东 张映萍 和秀丽 元超 郭建伟 友胜军 杨毅 《植物医学》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亚坪村的高空昆虫控诱灯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每日杀虫量、定期鉴定害虫种类,调查防控区内外农药使用情况、草果产量等指标,系统评价高空昆虫控诱灯在草果虫害防治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日均杀虫量达到1.4... 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亚坪村的高空昆虫控诱灯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每日杀虫量、定期鉴定害虫种类,调查防控区内外农药使用情况、草果产量等指标,系统评价高空昆虫控诱灯在草果虫害防治中的效果。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日均杀虫量达到1.49 kg,单日最大杀虫量为6.4 kg。草果主要虫害木毒蛾、舞毒蛾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所占比例最高达19%、18%。与群众自防区相比,示范区草果每667 m^(2)增产值增加534.25元,增幅达59.89%;高空昆虫控诱灯有效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每667 m^(2)防治成本较群众自防区减少24.25元,降低63.82%。由此可见,高空昆虫控诱灯杀虫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压制成虫数量及产卵数量,同时灯光诱捕木毒蛾及舞毒蛾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6月及7月。研究结果可为草果生产中应用高空昆虫控诱灯防治害虫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高空昆虫控诱灯 木毒蛾 舞毒蛾 云南怒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舞毒蛾LdCYP6AN15v1基因果蝇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胁迫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党英侨 殷晶晶 +3 位作者 陈传佳 孙丽丽 刘鹏 曹传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104,共11页
【目的】舞毒蛾是林业重要害虫,细胞色素P450是昆虫体内广泛分布的参与外源化合物代谢关键酶系,探讨P450家族基因CYP6AN15v1对杀虫剂代谢解毒功能,为舞毒蛾有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RT-PCR法获得Ld CYP6AN15v1基因c DNA全长,采用... 【目的】舞毒蛾是林业重要害虫,细胞色素P450是昆虫体内广泛分布的参与外源化合物代谢关键酶系,探讨P450家族基因CYP6AN15v1对杀虫剂代谢解毒功能,为舞毒蛾有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RT-PCR法获得Ld CYP6AN15v1基因c DNA全长,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转CYP6AN15v1基因果蝇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表达Ld CYP6AN15v1果蝇品系(命名为att P40>CYP6AN15v1)。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7.17mg·L^(-1))处理对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果蝇品系细胞色素P450活性的影响,并采用qRT-PCR法测定其对CYP6AN15v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从舞毒蛾无参照转录本文库中克隆获得CYP6AN15v1全长基因,编码51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9.02 k Da;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CYP6AN15v1与甜菜夜蛾和棉铃虫关系较近。以DNA和c DNA为模板,att P40>CYP6AN15v1果蝇品系均检测到1 539 bp目的基因,表明Ld CYP6AN15v1基因成功整合到果蝇基因组。与非转基因att P40果蝇品系相比,转基因att P40>CYP6AN15v1果蝇品系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显著降低,致死中浓度LC50为非转基因果蝇的2.92倍;低剂量(7.17 mg·L^(-1))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舞毒蛾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和CYP6AN15v1基因的诱导作用呈现时间效应,att P40>CYP6AN15v1果蝇品系P450活性为非转基因果蝇的1.09~1.93倍,主要表现为诱导效应;att P40>CYP6AN15v1果蝇品系的CYP6AN15v1基因mRNA表达量呈诱导激活,其表达量为非转基因的44.54~137.80倍。【结论】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构建了转Ld CYP6AN15v1果蝇品系att P40>CYP6AN15v1;氯虫苯甲酰胺可能通过诱导Ld CYP6AN15v1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而增强黑腹果蝇P450酶活性,从而参与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转基因果蝇 氯虫苯甲酰胺 CYP6AN15v1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和LdNPV混用对舞毒蛾幼虫毒杀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立坤 张永安 +3 位作者 王玉珠 曲良建 张志林 严善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9,35,共5页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LdNPV)混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毒杀效果,室内联合作用时Bt稀释16 000倍对LdNPV仍具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LdNPV)混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毒杀效果,室内联合作用时Bt稀释16 000倍对LdNPV仍具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107,2.5×106,2.5×105OBs/mL均对Bt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104,2.5×103OBs/mL对Bt则分别表现为相加和拮抗作用。林间套笼试验结果表明,Bt与LdNPV混用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8天,死亡率为11.57%,混合处理14d的累计死亡率为69.65%,均高于单剂。灌木喷洒试验结果表明,Bt和LdNPV混用的死亡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第5天和第16天,而Bt和LdNPV单剂的高峰分别出现在第6天和第18天。平均虫口密度降低率以混合处理最高,为38.67%。本试验证明Bt与LdNPV混用对舞毒蛾具有增效作用,并能弥补单剂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苏云金杆菌 舞毒蛾 混用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LdOR2基因克隆及对CO_(2)胁迫下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国 王建军 +1 位作者 曹传旺 孙丽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110,共10页
【目的】本文克隆了舞毒蛾的气味受体基因LdOR2,并阐明该基因在舞毒蛾各发育期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CO_(2)浓度胁迫下的行为响应,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舞毒蛾的嗅觉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文库筛选克隆出LdOR2... 【目的】本文克隆了舞毒蛾的气味受体基因LdOR2,并阐明该基因在舞毒蛾各发育期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CO_(2)浓度胁迫下的行为响应,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化下舞毒蛾的嗅觉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文库筛选克隆出LdOR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特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LdOR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以及不同CO_(2)浓度(397、550和750μL/L)下的表达水平,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不同CO_(2)浓度下LdOR2基因沉默后舞毒蛾的行为学反应。【结果】舞毒蛾LdOR2基因开放阅读框(ORF)为1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45.76 kDa,理论等电点为8.22;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舞毒蛾LdOR2与黏虫MsepOR24和双委夜蛾AdisOR21亲缘关系较近,并聚为一类;RT-qPCR结果显示,LdOR2在舞毒蛾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雌蛹中表达量最高,雄成虫中表达量最低;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雌、雄触角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但雌、雄虫触角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明显。高CO_(2)浓度下LdOR2基因表达量降低,其中,550μL/L和750μL/L条件下雌虫触角中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21%和29%(P<0.05),雄虫触角中其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43%和7%(P<0.05)。LdOR2基因沉默后,舞毒蛾雌、雄成虫对丁香酚和顺-3-己烯-1-醇的趋向性减弱,而在高浓度CO_(2)处理条件下,舞毒蛾沉默体对7种挥发物的反应率均有所下降。【结论】舞毒蛾LdOR2在其气味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O_(2)浓度变化通过调节舞毒蛾LdOR2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其对气味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ldOR2 克隆表达 CO_(2)浓度 气味受体 RNA干扰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LdGSTe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问荣荣 王步勇 马玲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2,共7页
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Ld GSTe1。该基因全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d GSTe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GST_C_Delta_Epsilon与GST_N_Delta_Epsil... 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转录组文库中鉴定获得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Ld GSTe1。该基因全长651 bp,编码2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Ld GSTe1蛋白氨基酸序列含有GST_C_Delta_Epsilon与GST_N_Delta_Epsilon 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类硫氧还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2个超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舞毒蛾Ld GST蛋白属于GST Epsilon家族。蛋白结构显示,Ld GSTe1蛋白包含一个N端和一个C端结构,α–螺旋与β–折叠为主要结构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4.0、10.0 mg/L鱼藤酮药剂处理下,舞毒蛾3龄幼虫Ld GSTe1基因表达先下降后上升,推测该基因参与舞毒蛾解毒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NPV对CO2胁迫下舞毒蛾生长发育及生化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欣悦 王振越 曹传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146,共8页
【目的】以森林害虫舞毒蛾为对象,研究CO2介导下LdNPV病毒对舞毒蛾生长发育、解毒酶和保护酶的影响。【方法】利用密闭式CO2人工气候箱研究了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LdNPV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并采... 【目的】以森林害虫舞毒蛾为对象,研究CO2介导下LdNPV病毒对舞毒蛾生长发育、解毒酶和保护酶的影响。【方法】利用密闭式CO2人工气候箱研究了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LdNPV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结果】高CO2含量胁迫下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降低。LdNPV胁迫导致不同CO2含量(397、550和750μL/L)条件下饲养的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1.27%、71.63%和68.41%;随着CO2含量升高幼虫感染LdNPV死亡率增加,750μL/L高含量处理组死亡率为27.09%。高CO2含量胁迫下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解毒酶CarE和AChE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而诱导增加,ALP活性随CO2含量增加抑制下降;保护酶CAT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诱导增加,而SOD活性随着CO2含量升高抑制减少。高CO2含量条件下生长的舞毒蛾3龄幼虫接种LdNPV后,随着CO2含量升高体内CarE、ALP、AChE和CAT活性被抑制,而SOD活性表现为诱导增加。【结论】不同CO2含量下舞毒蛾饲养至3龄幼虫接种LdNPV,随着CO2含量增加,幼虫体重累计增长率减少、死亡率增加。舞毒蛾幼虫CarE、AChE、ALP和CAT活性随着LdNPV处理时间和CO2含量增加而主要表现为抑制减少;SOD活性则主要表现为诱导增加。CO2含量升高可能通过影响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增加LdNPV对舞毒蛾幼虫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CO2含量 ldNPV 生长发育 解毒酶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植物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生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聂佳佳 张爱莲 张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0-206,共7页
以垂柳、白桦、雪松、水杉、华山松、元宝枫饲喂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食料植物对幼虫生长发育和6种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雪松的2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为55.32%,发育历期最短为5.41 d;取食垂柳和白桦的存活率分别为4... 以垂柳、白桦、雪松、水杉、华山松、元宝枫饲喂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食料植物对幼虫生长发育和6种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雪松的2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为55.32%,发育历期最短为5.41 d;取食垂柳和白桦的存活率分别为41.34%和35.71%,发育历期分别为6.40 d和6.66 d;取食元宝枫、华山松、水杉的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取食其他3种植物的,且不能完成整个生命史。幼虫取食不同植物后,体内的6种酶活性差异显著,幼虫取食垂柳后的CarE、AChE、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取食雪松的,取食雪松个体的GSTs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垂柳的个体。GST、SOD活性与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呈正相关;CarE、AChE、POD、CAT活性与幼虫的体质量、头宽和体长呈正相关。取食垂柳个体的LdAChE、LdCAT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取食雪松的个体,LdPO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雪松的个体,取食雪松个体的LdS-OD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取食垂柳的个体。舞毒蛾幼虫能够随着取食植物种类的不同调整其体内的生化酶活性及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食源植物 生长发育 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定殖青山杨后对舞毒蛾的抗性研究
19
作者 赵佳齐 方静 +4 位作者 谭明涛 武帅 任英杰 孟昭军 严善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青山杨抗虫性的影响以及舞毒蛾对AMF定殖青山杨的适应能力,为AMF定殖青山杨后抗虫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对照(CK,无AMF定殖)、根内根孢囊霉(GI)或摩西管柄囊霉(GM)定殖的青山杨叶片饲喂...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青山杨抗虫性的影响以及舞毒蛾对AMF定殖青山杨的适应能力,为AMF定殖青山杨后抗虫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对照(CK,无AMF定殖)、根内根孢囊霉(GI)或摩西管柄囊霉(GM)定殖的青山杨叶片饲喂舞毒蛾幼虫,统计3、4、5龄幼虫的体重、体长、头壳宽和食物利用率,测定4、5龄幼虫解毒酶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KP)的活性。【结果】GI组3、4龄幼虫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GM组5龄幼虫的体长、体重、头壳宽、食物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GI组3龄幼虫取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5龄显著低于对照组,GM组5龄显著高于对照组,3、4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GI组A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在4龄显著高于对照组,5龄AK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GM组两种解毒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I定殖的青山杨能促进舞毒蛾低龄幼虫的生长,对舞毒蛾老熟幼虫的生长影响不显著。GM定殖青山杨叶片促进了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食物的利用效率,激发了幼虫体内磷酸酯酶活性,表明舞毒蛾对GM定植的青山杨有更好的适应性。AMF对树木及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具有种类特异性,GI定殖对青山杨的抗虫性的影响呈中性,GM定殖对青山杨的抗舞毒蛾产生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青山杨 舞毒蛾 生长发育 解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毒蛾林间大面积防治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国财 胡春祥 +6 位作者 岳书奎 王志英 林同 郝玉山 张连杰 张金华 白忠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报道了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舞毒蛾猖獗的重灾区以烟剂防治为急救.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开展舞 毒蛾人工采卵防治;舞毒蛾性引诱剂的林间防治;B.t.MP-342菌剂地面喷雾的微生物防治措施以及植物性杀 虫剂的林间防治试验。防治... 报道了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舞毒蛾猖獗的重灾区以烟剂防治为急救.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开展舞 毒蛾人工采卵防治;舞毒蛾性引诱剂的林间防治;B.t.MP-342菌剂地面喷雾的微生物防治措施以及植物性杀 虫剂的林间防治试验。防治措施均取得了满意效果.为舞毒蛾的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经4年的综合防治、终将 舞毒蛾种群密度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性引诱剂 烟剂 B.t.-342菌剂 植物性杀虫剂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