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AW264.7细胞模型的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协同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冯丹琦 王向红 +4 位作者 吴迪 连运河 程鑫颖 刘卫华 米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4,共9页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 为解析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处理以及联合处理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以脂多糖诱导构建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联合指数法确定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以及槲皮素与叶黄素的最佳复配比例;分析比较槲皮万寿菊素、槲皮素与叶黄素单独及联合处理对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中p65、p50以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槲皮万寿菊素与叶黄素高剂量3∶1(30μg/mL+10μg/mL)复配能够最大程度降低RAW264.7细胞中的NO相对含量。二者单独及联合作用均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调NF-κB p65、p50以及NLRP3表达水平并上调SIRT1、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发挥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且联合处理效果优于单独处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寿菊 槲皮万寿菊素 叶黄素 槲皮素 RAW264.7细胞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NR4A1蛋白在大鼠卵泡发育中的定位及其表达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永宁 刁飞扬 刘嘉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2-35,I001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核受体NR4A1蛋白在正常雌性SD大鼠不同卵巢功能周期和不同发育阶段卵泡及黄体细胞中的表达,推测其在卵泡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阴道涂片的方法,按不同的卵巢功能周期将实验大鼠24只分为四组,采集不同时期卵巢标本... 目的:通过研究核受体NR4A1蛋白在正常雌性SD大鼠不同卵巢功能周期和不同发育阶段卵泡及黄体细胞中的表达,推测其在卵泡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阴道涂片的方法,按不同的卵巢功能周期将实验大鼠24只分为四组,采集不同时期卵巢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卵巢中NR4A1蛋白的定位及其表达情况。结果:NR4A1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卵泡膜细胞和黄体细胞胞质中,且在成熟卵泡卵泡膜细胞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生长卵泡(P<0.01);在新鲜黄体细胞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动情前期和动情期的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以及陈旧黄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核受体NR4A1蛋白表达与卵泡的发育、成熟、闭锁、黄体萎缩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NR4A1 卵巢 卵泡膜细胞 黄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式添加氮源对耐温微藻Desmodesmus sp. F51细胞生长和细胞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友坪 赵旭蕊 +3 位作者 阳需求 卢英华 郑向南 陈剑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64-70,共7页
考察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对耐温微藻Desmodesmus sp.F51细胞生长和细胞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过程中,藻株F51的蛋白质含量由(560±16)mg/g降低至(456±17)mg/g,而碳水化合物和油脂含量则分别由(209±13)... 考察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对耐温微藻Desmodesmus sp.F51细胞生长和细胞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过程中,藻株F51的蛋白质含量由(560±16)mg/g降低至(456±17)mg/g,而碳水化合物和油脂含量则分别由(209±13)mg/g和(98±3)mg/g提高至(310±12)mg/g和(120±4)mg/g。另外,对色素和油脂的具体组成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可增强β-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以及促进α-胡萝卜素生物转化为叶黄素,同时还可发现叶黄素积累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呈正相关性。而在碳水化合物的具体组成分析中,发现碳水化合物为藻株F51主要的储能物质,当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时间为3 d时,其葡萄糖占总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可明显提高至(75.7±1.4)%。采用脉冲式添加氮源培养策略可明显同时促进藻株F51叶黄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流加培养 细胞组成 叶黄素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黄体生成素基因免疫对前列腺增生模型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兴生 沈琪 +3 位作者 孙迎基 廖建民 吴国球 沈子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探讨LH基因免疫对前列腺增生模型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RT-PCR法从雌性大鼠垂体细胞中RNA扩增大鼠的促黄体素基因(LH)cDNA片段约(461bp)并克隆至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LH,限制酶酶切,酶连接,构建PCDNA3.1(-)/HbsAg/LH,经... 目的 探讨LH基因免疫对前列腺增生模型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方法RT-PCR法从雌性大鼠垂体细胞中RNA扩增大鼠的促黄体素基因(LH)cDNA片段约(461bp)并克隆至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T-LH,限制酶酶切,酶连接,构建PCDNA3.1(-)/HbsAg/LH,经脂质体转染纯化的重组质粒至COS细胞中。通过肌肉注射构建的 PCDNA3.1(-)/HbsAg/LH与前列腺增生大鼠,2个月内给药两次。结果 体外培养 COS细胞,发现HBsAg与LH连接物表达较好,肌肉注射前列腺增生模型鼠重组质粒后,模型鼠LH与T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CDNA3.1(-)/HbsAg/LH可参与前列腺增生模型鼠生殖内分泌腺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免疫 生殖内分泌 促黄体生成素 克隆 COS细胞 前列腺增生 动物模型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对人RPE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敏 张倩玉 +3 位作者 黄宏伟 马譞 王娇 马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8期57-61,共5页
目的:外源性给予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构建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究H_2O_2的最佳建模浓度,并探讨叶黄素对H_2O_2诱导人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人RPE细胞为实验对... 目的:外源性给予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构建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究H_2O_2的最佳建模浓度,并探讨叶黄素对H_2O_2诱导人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人RPE细胞为实验对象。不同浓度H_2O_2(0、50、100、200、400、600μmol/L)处理RPE细胞1 h后,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并测定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内ROS浓度进而确定H_2O_2的最佳建模浓度。不同剂量叶黄素(1、2.5、5、7.5、10μg/m L)预处理RPE细胞24h,随后给予100μmol/L H_2O_2作用1h,测定各组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浓度,从而评价叶黄素对RPE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结果:H_2O_2作用后,随H_2O_2浓度的增加,RPE细胞生存率逐步下降;细胞内ROS浓度随H_2O_2的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与损伤对照组相比,各叶黄素处理组RPE细胞生存率显著升高,同时细胞内ROS浓度显著下降。结论:H_2O_2可导致RPE细胞出现氧化应激损伤,细胞ROS含量显著增加。叶黄素干预后可显著减缓H_2O_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提示其可通过提高RPE细胞的生存率、抑制细胞内ROS浓度,保护RPE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部退行性疾病起到预防和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叶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类似物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增殖阻抑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金山 姚兵 +4 位作者 黄威权 黄高升 张远强 补永安 刘都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77-380,390,共5页
目的 :探讨黄体素释放激素 (LHRH)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为阐明LHRH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和大鼠肝癌细胞系FSK 790 2为研究对象 ,用MTT试验检测LHRH类似物对这两种肝... 目的 :探讨黄体素释放激素 (LHRH)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为阐明LHRH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资料。 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hHCC和大鼠肝癌细胞系FSK 790 2为研究对象 ,用MTT试验检测LHRH类似物对这两种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LHRH类似物作用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CNA和Bax蛋白表达以反映LHRH类似物对癌细胞增殖和程序性死亡指标的影响。 结果 :MTT试验表明 ,LHRH类似物可抑制hHCC和FSK 790 2的生长 ,并且这种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LHRH类似物作用后 ,肝癌细胞中G1/G0 期细胞比率上升 ,S期细胞比率下降 ,说明细胞生长停滞。LHRH类似物可使癌细胞中PCNA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比率下降 (P <0 .0 5 ) ;而Bax阳性细胞比率增加 (P <0 .0 5 )。 结论 :LHRH类似物具有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类似物 体外培养 肝癌细胞增殖 阻抑作用 实验研究 黄体素释放激素 MTT实验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蛋白粉中黄体素、玉米黄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震 苏宇杰 姚惠源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8,11,共4页
研究玉米蛋白粉中黄体素、玉米黄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MCF- 7、SHZ细胞,培养时添加不同浓度的黄体素和玉米黄素,利用MTT法、HE染色法、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抗大鼠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黄体素和玉米黄素对MCF- 7细胞... 研究玉米蛋白粉中黄体素、玉米黄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MCF- 7、SHZ细胞,培养时添加不同浓度的黄体素和玉米黄素,利用MTT法、HE染色法、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抗大鼠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黄体素和玉米黄素对MCF- 7细胞增殖的影响不显著,黄体素在体外对大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效果也不明显,玉米黄素则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抑制SHZ细胞增殖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经玉米黄素作用的细胞在HE染色中,可见细胞核碎裂;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微绒毛消失,细胞膜表面呈现大量的凋亡小体。玉米蛋白粉中黄体素、玉米黄素对SHZ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黄体素 玉米黄素 乳腺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消化阶段探究多酚对叶黄素吸收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亚茹 张钟元 +5 位作者 聂梅梅 李大婧 徐亚元 戴竹青 冯蕾 张国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对叶黄素体外消化、细胞吸收、体内吸收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探究多酚对叶黄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消化模拟测定多酚作用下叶黄素的生物可及性和胶束性能;构建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模型并测定多酚作用下细胞吸收叶... 目的:通过对叶黄素体外消化、细胞吸收、体内吸收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探究多酚对叶黄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消化模拟测定多酚作用下叶黄素的生物可及性和胶束性能;构建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模型并测定多酚作用下细胞吸收叶黄素水平和B类I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尼曼-匹克C1型类蛋白(Niemann-Pick C1L1,NPC1L1)、CD36等转运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体内实验检验多酚对小鼠肝脏及血浆中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叶黄素生物可及性提高了3.3~7.0倍,同时,多酚可以通过降低叶黄素胶束溶液的平均粒径和提高ζ-电位绝对值来改变叶黄素胶束性能;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多酚可使细胞吸收叶黄素水平提高3.2%~30.4%,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分析发现多酚可以激活细胞SR-BI、NPC1L1、CD36蛋白通路;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多酚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肝脏和血浆中叶黄素水平。结论:多酚可以在叶黄素胶束化、细胞吸收、体内吸收3个阶段促进叶黄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叶黄素 生物可及性 细胞吸收 蛋白表达 小鼠体内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酰肼对大鼠黄体细胞孕酮合成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会平 程治平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249-251,273,共4页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酪氨酸类似物酪氨酰肼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羟-甾体脱氨酶(3β-HSD)活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对3β-HS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2mmol/L酪氨酰肼明显...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酪氨酸类似物酪氨酰肼对离体培养大鼠黄体细胞3β-羟-甾体脱氨酶(3β-HSD)活性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酪氨酰肼在拮抗hCG诱导孕酮生成作用中对3β-HS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2mmol/L酪氨酰肼明显抑制大鼠黄体细胞3β-HSD活性。(2)底物浓度较低时,酪氨酰肼对3β-HSD活性具有显著增强作用,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它的作用渐弱且转为抑制。(3)酪氨酰肼可明显抑制hCG诱导的3β-HS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酰肼 黄体细胞 卵巢 孕酮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化对Caco-2上皮细胞叶黄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叶 戴竹青 +3 位作者 宋江峰 李大婧 刘春泉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04-309,共6页
本试验为研究胶束化促进叶黄素肠上皮细胞转运的特性,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探究胶束化处理对叶黄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Caco-2细胞模型测定胶束化对叶黄素肠细胞摄取、表观渗透系数和细胞内吞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浓度升高胶束化叶黄素生物... 本试验为研究胶束化促进叶黄素肠上皮细胞转运的特性,采用体外消化模型探究胶束化处理对叶黄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Caco-2细胞模型测定胶束化对叶黄素肠细胞摄取、表观渗透系数和细胞内吞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浓度升高胶束化叶黄素生物可给率先增大后减小,浓度为6×10^-5 mol/L时胶束化叶黄素的生物可给率最高,是叶黄素单体的1.42倍;叶黄素胶束化显著促进了其细胞吸收量,细胞内积累量是单体的2.6倍。表观渗透系数(Papp)测定表明胶束化叶黄素累积转运分数大于1.5%,且被动扩散为其跨膜输送主要途径;胶束化后,Papp(B→A)与Papp(A→B)比值明显降低。进一步通过细胞内吞抑制实验发现制霉菌素(Nystain)、3-羟基-2-萘甲酸[(3,4-二羟基苯基)亚甲基]酰肼(Dynasore)均能抑制胶束化叶黄素的转运(P<0.05),而5-(N-乙基-N-异丙基)阿米洛利(EIPA)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胶束化处理显著促进了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其在肠细胞中的跨膜吸收途径以被动扩散为主,兼具网格蛋白介导和小窝/脂筏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胶束化 肠上皮细胞 吸收 转运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异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陶金良 王霄 +4 位作者 魏媛媛 秦姣姣 钟秀会 包永占 史万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5,共5页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全剂量。然后采用1μmol/mL~200μmol/mL的双酚A干扰TM3细胞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M3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最后先用菟丝子黄酮和TM3细胞共同培养4 h后,再用BPA干扰TM3细胞24 h。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分析菟丝子黄酮对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50μg/mL~4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等差法)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有极显著的增殖效果(P<0.01);80μmol/mL的BPA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81%,可作为最适染毒剂量;菟丝子黄酮保护4 h后,再用BPA干扰12 h、24 h后,不同浓度的菟丝子黄酮可显著升高TM3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P<0.05)。说明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异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黄酮 双酚A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黄体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注射移植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LH和INH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邱娴 佘昊清 +1 位作者 李嘉 尹春艳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6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B(INH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自然衰老进入围绝经期(13~15月龄)的SD大鼠随机为A、B组各15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移植液PBS、hUCMSCs(1×10^6/mL...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围绝经期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B(INH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自然衰老进入围绝经期(13~15月龄)的SD大鼠随机为A、B组各15只,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移植液PBS、hUCMSCs(1×10^6/mL)1 mL,隔日1次,共2次。15只进入青年期(3~6月龄)SD健康雌性大鼠(C组)作为对照,不予以任何处理。在成模时(移植前)及移植后2、3、4周时,分别于各组大鼠眼眶内眦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LH、INHB。结果移植前,A、B组血清LH水平均高于C组、INHB水平均低于C组(P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A、C组血清LH、INHB水平较移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血清LH水平较移植前降低、INHB水平较移植前升高(P均<0.05),血清LH水平低于同时点A组、高于同时点C组,血清INHB水平高于同时点A组、低于同时点C组(P均<0.05)。结论hUCMSCs尾静脉注射移植入围绝经期大鼠后,可降低血清LH、升高INHB水平,改善围绝经期大鼠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 抑制素B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功能 围绝经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卵泡与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月 姚桂东 孙莹璞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04-507,512,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nt并且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一类RNA分子。卵泡及早期胚胎发育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lncRNA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lncRNA可能通过影响女性生殖干细胞的增殖和...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nt并且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一类RNA分子。卵泡及早期胚胎发育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lncRNA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lncRNA可能通过影响女性生殖干细胞的增殖和体外存活能力以及调节卵丘扩张和卵母细胞成熟参与卵泡发育。lncRNA也可通过影响颗粒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在排卵、黄体形成和早期胚胎发育等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对lncRNA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卵泡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评价女性卵巢储备及移植前胚胎质量提供新的诊断标准,同时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lncRNA在卵泡与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卵泡 胚胎发育 粒层细胞 黄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2在牛黄体化颗粒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雅婷 贾凯琪 +5 位作者 郭翔宇 成颖 周正义 王锴 马晓燕 吕丽华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Notch2在牛黄体化颗粒细胞中的调控机制。将免疫荧光鉴定采集到的原代颗粒细胞,通过慢病毒过表达技术感染牛黄体化颗粒细胞,最后应用qRT-PCR技术检测周期基因、抗氧化基因和孕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牛黄体化颗粒... 试验旨在探究Notch2在牛黄体化颗粒细胞中的调控机制。将免疫荧光鉴定采集到的原代颗粒细胞,通过慢病毒过表达技术感染牛黄体化颗粒细胞,最后应用qRT-PCR技术检测周期基因、抗氧化基因和孕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牛黄体化颗粒细胞过表达Notch2胞内功能片段NICD2后,周期基因CyclinD1、CyclinD2、CDK4和PCNA的mRNA表达量上升(P<0.05),而CDK1基因的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抗氧化基因SOD和CAT的mRNA表达量上升(P<0.05);孕酮合成相关基因CYP11A1、STAR和3β-HSD的mRNA表达量上升(P<0.05)。综上所述,推测Notch2在牛卵泡颗粒细胞黄体化过程中促进细胞增殖、抗氧化水平和孕酮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2 黄体化颗粒细胞 增殖 抗氧化 孕酮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叶黄素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FZU60高盐度适应性驯化及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瑞娟 唐珠珍 +2 位作者 赵旭蕊 谢友坪 陈剑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2-38,共7页
提高微藻耐盐性可减少培养过程对淡水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微藻基产品的生产成本。对高产叶黄素的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FZU60进行高盐度适应性驯化,分析了驯化过程藻细胞生长及细胞组成的变化,并对比了耐盐株和原始株的叶黄素... 提高微藻耐盐性可减少培养过程对淡水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微藻基产品的生产成本。对高产叶黄素的小球藻(Chlorella sorokiniana)FZU60进行高盐度适应性驯化,分析了驯化过程藻细胞生长及细胞组成的变化,并对比了耐盐株和原始株的叶黄素生产情况。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的高盐度适应性驯化培养,最终可获得在50 g/L盐度下正常生长的小球藻FZU60耐盐藻株。与原始株相比,耐盐藻株的细胞体积增大、藻体颜色加深,其油脂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均有所提高,色素含量无显著变化,但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在30 g/L盐度下,耐盐株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产率767.89 mg/(L·d)和叶黄素产率5.62 mg/(L·d),分别比原始株提高了20.34%和20.31%。筛选获得的小球藻FZU60耐盐藻株具有更高的叶黄素生产能力,可为利用海水进行微藻叶黄素生产及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合适的藻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叶黄素 高盐度 适应性驯化 细胞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尼孜其对加入顺铂培养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性激素分泌及增殖调控作用观察
16
作者 刘莉 杨银银 夏米西努尔·伊力克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7-11,共5页
目的观察木尼孜其对加入顺铂培养的大鼠颗粒细胞性激素分泌及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①木尼孜其血清制备:60只5~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木尼孜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用木尼孜其合剂7.6、3.8、1.9毫升/只灌胃,早晚各1次,... 目的观察木尼孜其对加入顺铂培养的大鼠颗粒细胞性激素分泌及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①木尼孜其血清制备:60只5~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木尼孜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用木尼孜其合剂7.6、3.8、1.9毫升/只灌胃,早晚各1次,共灌胃7 d。第7天早上将2次剂量一次性灌胃,灌胃结束1~2 h采集三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分离高、中、低剂量木尼孜其血清。②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制备:3周龄雌性SD大鼠10只,皮下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50 IU/只。注射48 h时处死大鼠,分离卵巢组织,鉴定卵巢颗粒细胞。③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组及木尼孜其血清给予方法:取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为3组,其中1、2组加入5μg/mL的CP培养48 h。培养后1组再分为三个亚组,分别加入高、中、低剂量木尼孜其血清培养。2组为顺铂组,3组为正常对照组,均用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④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液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 2,E2)检测:培养48 h时取各组细胞培养液,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FSH、LH和E2。⑤各组大鼠颗粒细胞增殖情况观察:分别于培养24、48、72、96 h时取各组细胞,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P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液FSH和LH水平升高、E2水平下降(P均<0.05);与CP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液FSH和LH水平下降、E2水平升高(P均<0.05);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培养液FSH和LH水平下降、E2水平升高(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培养24、48、72、96 h时CP组卵巢颗粒细胞OD450值均降低(P均<0.05);与CP组比较,培养24、48、72、96 h时高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OD450值均升高(P均<0.05);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培养24、48、72、96 h时高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OD450值均升高(P均<0.05)。结论木尼孜其可抑制顺铂培养的大鼠颗粒细胞FSH、LH表达、促进E2表达。木尼孜其可促进顺铂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并且浓度越高对细胞的促增殖效果越明显。7.6毫升/只灌胃剂量的木尼孜其对顺铂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性激素分泌及增殖调控作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尼孜其 卵巢颗粒细胞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