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Law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Unde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Mode in Dike Paddy Field 被引量:2
1
作者 GUO Longsheng ZHOU Guangtao GUO Zhongy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31-37,共7页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 integrated site 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precise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repair system in dike area of Taihu basin. 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e integrated site specific nitrogen management precise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repair system in dike area of Taihu basin. During investigation, it had given prominence for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coupling effects of precise irrigation and site 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ion on controlled irrigation, controlled drainage and wetland ecosyste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Then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of paddy field was put forward in Taihu basin where the water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to 1.64 kg. m-3, water saved 37.8%,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raised 15,4%, yield raised 10%, and N, P load decreased 26%-72%.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farmland ecosystems that control and cut down the farm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ame into being, which can be a reference by Taihu basin to control it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ed water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field the integrated mod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果实品质、产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2
作者 胡冬南 廖康平 +5 位作者 王毓曼 谢琳 任可为 刘娟 张令 储双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50,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树体养分分配的动态调控和果实主要品质、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油茶保果促产的栽培措施,为油茶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年生环割油茶为试验材料,共设12月单施复合肥(A1)、3月单施复...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树体养分分配的动态调控和果实主要品质、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合油茶保果促产的栽培措施,为油茶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3年生环割油茶为试验材料,共设12月单施复合肥(A1)、3月单施复合肥(A2)、12月单施有机肥(A3)、12月有机肥和复合肥同施(A4)、12月施有机肥+3月施复合肥(A5)5个处理,定期跟踪测定油茶树体N、P、K含量及果实成熟期经济品质和产量,分析施肥模式对环割油茶果实品质、产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结果】(1)施用复合肥增加了环割油茶果实体积、质量以及出籽率,显著提高了果实产量和产油量;(2)3—5月份坐果率降幅明显高于5—10月份,环割后施用复合肥显著提高了油茶坐果率;(3)施肥模式对叶、果、根中N、P、K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环割后在当年12月和次年3月施用复合肥,对树体养分的影响差异不明显;(4)在果实膨大期,叶中P和根中N含量增加;在果实成熟期,叶中N含量增加;从幼果期至成熟期,果中K不断积累;(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环割油茶果实品质、产量各指标在不同施肥模式下明显分散,果实生物量、经济性状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与果形指数呈负相关。【结论】油茶环割后以施复合肥为最佳,12月施用有利于积累果实产量,次年3月施用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油茶 果实品质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云南芒果园土壤养分及芒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灿 何腾兵 +5 位作者 杨志勇 陈爱容 何忠芹 杨雍康 郭艳红 李春华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2-600,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滇西北芒果园土壤养分及芒果品质的影响,为改进芒果园的肥料管理、提升芒果品质及促进芒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凯特芒果品种8年生果树为研究对象,设常规施肥、复合肥、有机水溶肥和生物菌肥4...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滇西北芒果园土壤养分及芒果品质的影响,为改进芒果园的肥料管理、提升芒果品质及促进芒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凯特芒果品种8年生果树为研究对象,设常规施肥、复合肥、有机水溶肥和生物菌肥4个施肥处理并开展田间试验,芒果成熟期取样测定分析土壤pH和养分指标及芒果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P>0.05);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水溶肥与生物菌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30.05%(P<0.05,下同),有机水溶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34.37%。有机水溶肥和生物菌肥处理的芒果品质也有明显提高,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4.98%和49.76%;此外,生物菌肥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也较常规施肥处理有所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芒果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芒果总酸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糖、维生素C和蔗糖含量是影响芒果品质的关键因子。【结论】综合分析果园土壤肥力及芒果品质,施用生物菌肥是较适宜滇西北地区培肥果园土壤、提高芒果品质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碳培肥对旱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水肥利用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杨钊 祁焕军 +6 位作者 雷金银 王明国 何进勤 尹学红 雷晓婷 金健新 周丽娜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61,共14页
增碳培肥是旱作区广泛应用的农业措施之一,能够改善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增强水肥保持能力。尽管如此,增碳培肥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水肥利... 增碳培肥是旱作区广泛应用的农业措施之一,能够改善土壤水分保蓄能力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养分,还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从而增强水肥保持能力。尽管如此,增碳培肥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水肥利用优势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分析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水分、养分特征及玉米、大豆生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优化旱作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技术提供支持。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不施肥(CK_(0))、常规施肥(CK)、控释肥(CR)、常规施肥+有机肥(CK+M)、控释肥+有机肥(CR+M)5个处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玉米、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条件下,CR、CK+M、CR+M处理下土壤含水率、玉米株高与茎粗和大豆株高,玉米及大豆叶绿素SPAD值和光合特性,氮肥农学利用率(AU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均显著提高。其中,相比CK处理,CR+M处理下土壤含水率、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贡献率分别提高了9.07%、0.53%~28.53%、1.57%~19.35%、19.85%,最终使得玉米和大豆产量分别提高5.51%、20.32%。在旱作区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条件下施用控释肥和配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玉米、大豆生理生长指标和产量,增加作物水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复合种植 增碳培肥 水肥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配施化肥对设施菜地青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5
作者 张思怡 张停林 +7 位作者 杨军峰 吕卫光 李双喜 陈昭良 张翰林 张海韵 张娟琴 白娜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8-2190,共13页
为探究微生物肥配施化肥对设施菜地青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00%复合肥(T1)、80%复合肥+微生物肥(T2)、60%复合肥+微生物肥(T3)、40%复合肥+微生物肥(T4)、100%微生物肥(T5)5个施肥处理,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高通... 为探究微生物肥配施化肥对设施菜地青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00%复合肥(T1)、80%复合肥+微生物肥(T2)、60%复合肥+微生物肥(T3)、40%复合肥+微生物肥(T4)、100%微生物肥(T5)5个施肥处理,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不同处理下青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和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T1,T2~T5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菜产量(增幅为0.35%~13.51%,P>0.05),其中T2处理的青菜产量最高(45.97 t·hm^(-2));微生物肥施加可改善青菜农艺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显著增加了青菜株高和最大叶宽(增幅分别为13.35%和10.91%,P<0.05),T2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37.93%,P<0.05),T2~T5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菜中硝态氮含量(P<0.05)。除土壤全钾、速效氮、电导率外,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未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其他处理相比(T2除外),T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T2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77.13 mg·d^(-1)·g^(-1))显著高于T5处理(P<0.05)。过低化肥施用量(T4、T5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Chao1和Sobs指数);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明显影响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属水平细菌(Tumebacillus)和真菌(Cladosporium、Alternaria、Trichoderma)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显著相关,而速效钾、全钾、铵态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显著相关。产投比分析显示,T2和T3处理较T1处理可分别增收12090元·hm^(-2)和7620元·hm^(-2)。研究表明,微生物肥与化肥合理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酶活,重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青菜增产提质,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施用60%~80%复合肥+微生物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施肥模式 设施菜地 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成都平原冬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效应
6
作者 贺大海 梁振宇 +7 位作者 陈佳博 祝婷婷 李俊积 马宏亮 杨洪坤 黄秀兰 樊高琼 郑亭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为探究适宜成都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稻茬)和小麦-大豆轮作(旱地)下小麦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以蜀麦1963为材料,大田设置150(N_(1))、200 kg·hm^(-2)(N_(2))共2个施氮量,设置底肥∶苗肥∶拔节肥为10∶0∶0(R_(1))、6∶4∶0(R_(2))... 为探究适宜成都平原地区小麦-水稻轮作(稻茬)和小麦-大豆轮作(旱地)下小麦适宜的氮肥运筹模式,以蜀麦1963为材料,大田设置150(N_(1))、200 kg·hm^(-2)(N_(2))共2个施氮量,设置底肥∶苗肥∶拔节肥为10∶0∶0(R_(1))、6∶4∶0(R_(2))、6∶0∶4(R_(3))、6∶2∶2(R_(4))共4个氮肥基追比,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分析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茬麦和旱地麦苗期的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旱地麦相比,稻茬麦苗期和拔节期的株高、顶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有效穗数(11.6%~37.2%)和产量(14.4%~45.5%)均显著降低。相较于N_(1),N_(2)提高了两种轮作模式下小麦苗期和拔节期顶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且稻茬麦比旱地麦提升幅度更大;N_(2)条件下稻茬麦产量显著提高(7.8%),旱地麦产量提高2.5%。R_(2)和R_(4)较R_(3)和R_(1)显著提高了稻茬麦产量,R_(3)和R_(4)较R_(2)、R_(1)显著提高旱地麦产量。相同施氮量下,R_(2)和R_(4)可缩小稻茬麦和旱地麦因渍水导致的拔节期群体质量差距。稻茬条件下,R_(2)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旱地条件下,R_(3)和R_(4)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综合来看,成都平原地区稻茬麦适合在200 kg·hm^(-2)施氮量下采用底肥∶苗肥=6∶4和底肥∶苗期∶拔节期=6∶2∶2的氮肥运筹模式,而旱地麦则更适合在150 kg·hm^(-2)施氮量下采用底肥∶拔节肥=6∶4和底肥∶苗期∶拔节期=6∶2∶2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轮作模式 渍害 群体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产量对施肥措施响应的环境异质性Meta分析
7
作者 牛军凯 魏联军 +7 位作者 常海洋 袁懿璇 王禹慷 宋银 田鹏 孟玉玲 单卫星 张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6-1580,共15页
【目的】施肥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效果受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及肥料类型等多重因素影响。通过整合分析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量化不同施肥措施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子,为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 【目的】施肥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效果受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及肥料类型等多重因素影响。通过整合分析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量化不同施肥措施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及其影响因子,为马铃薯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马铃薯产量”“化肥”“有机肥”为关键词,检索2024年4月前发表的关于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相关文献,共筛选出182篇文献,建立包含1624对观测值的数据库。以不施肥为对照组,以施加不同肥料为试验组,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效应值,采用限制最大似然法(REML)进行分层混合效应Meta分析,以亚组分析的形式,定量分析在不同肥料种类、气候条件(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土壤性质(土壤pH、土壤初始肥力水平)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进而探究马铃薯产量对施肥措施响应的环境异质性。【结果】所有施肥措施均显著(P<0.05)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增产效应最好。有机无机肥配施中,以粪肥配施无机肥的产量增幅最大;单施有机肥情况下,施用粪肥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增幅最大;单施无机肥中,以NPK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增幅最大。对于环境因子,有机无机肥配施在pH<7.5土壤上的产量增幅显著高于pH≥8.5的土壤,在有机质>14 g/kg土壤上的增幅高于其他有机质水平土壤(P<0.05);单施有机肥在年均气温<6℃、年均降水量为200~400 mm的气候条件下效果更好;单施无机肥在年均气温≥10℃、年均降水量≥800 mm条件下,产量增幅更显著。【结论】无论何种环境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增产效应均好于有机肥或化肥单独施用,且以配施粪肥的效果最佳。在年均气温为6℃~10℃且年均降水量200~400 mm的冷凉干旱地区,应注重有机肥的施用,而在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地方,可以单施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产量反应 施肥方式 土壤性状 气候条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综合优化对油菜-水稻复种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张立进 巢思琴 +6 位作者 许彬 董保华 黄国勤 张建标 吴小飞 刘懿枢 朱灵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8-1137,共10页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为探究长江中游油菜-水稻复种田肥料综合优化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选取常规施肥(CK)、减量施肥(KF)和综合优化施肥(BMP)3个处理,采用生态化学计量方法,探究优化施肥对油菜-水稻轮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5.77%~16.81%、1.73%~6.36%(除2019年)和6.84%~19.44%(P<0.05)。不同处理下土壤C∶N为10.12~22.21,C∶P为12.47~22.45,N∶P为1.01~1.39;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土壤C∶N有所提高,N∶P有所降低,KF处理降低了土壤C∶N(除2021年)和N∶P(除2018年和2022年);BMP处理的C∶N最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其与CK处理的差异呈减小趋势。2018—2022年,与CK处理相比,BMP处理的油菜产量增加4.49%~26.78%,且BMP处理油菜产量随还田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CK和KF处理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8—2022年,CK和BMP处理水稻产量呈增加趋势,2020—2021年KF处理水稻产量出现小幅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处理油菜和水稻的氮、磷、钾边际产量均呈增加趋势,且油菜增产效果优于水稻。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和水稻产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土壤养分与化学计量特征大部分呈显著相关,年均气温与土壤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呈显著相关。综上所述,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保肥、供肥和缓冲能力,可以持续供给作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高了作物产量,综合优化施肥是优化油菜-水稻轮作农田养分管理的最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水稻复种 施肥模式 土壤养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明伟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探究河南省引黄灌区夏玉米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本研究于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设置3个水平施氮量和3组追氮时期,分别为120 kg/hm^(2)(N120)、220 kg/hm^(2)(N220)、320 kg/hm^(2)(N320)以及拔节期(P1)、喇叭口期(P2)、... 为探究河南省引黄灌区夏玉米适宜的氮肥管理模式,本研究于河南省夏玉米主产区进行田间定点试验,设置3个水平施氮量和3组追氮时期,分别为120 kg/hm^(2)(N120)、220 kg/hm^(2)(N220)、320 kg/hm^(2)(N320)以及拔节期(P1)、喇叭口期(P2)、开花期(P3),研究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对夏玉米水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与施氮时期下各试验小区的土壤含水率变化基本一致,施加氮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吸水能力从而导致各土层的平均含水率出现变化。不同施氮时期会影响硝态氮峰值出现的时间,增加氮肥施用量能提高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施氮时期一定时,氮肥回收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氮肥回收率在施氮量为120 kg/hm^(2)和220 kg/hm^(2)时相差不大,平均仅差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氮肥管理模式 氮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类型肥力变化及典型黄壤地力培育模式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瑞 雷昊 +3 位作者 韩峰 吴康 朱华清 梁燕菲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85-90,共6页
通过对研究区典型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设置监测地块,调查常规施肥和无肥措施下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在典型黄壤分布区选择代表性监测地块,开展有机培肥、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育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 通过对研究区典型分布的不同土壤类型设置监测地块,调查常规施肥和无肥措施下土壤肥力动态变化情况及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在典型黄壤分布区选择代表性监测地块,开展有机培肥、绿肥还田和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育技术模式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力培育技术模式下影响黄壤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和土壤培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5种不同土壤类型耕地以石灰土耕地的施肥量最高,整体上各地类有机肥投入量较低,化肥投入量较高;耕作层厚度整体呈旱地大于水田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处于高至中等水平;黄棕壤在耕作熟化过程中可能因人为因素出现与自然成土过程中形成的土壤性质不一致情况;常规施肥条件下紫色土耕地增产效果显著。通过实施典型黄壤地力培育技术模式,兼用绿肥区鲜食玉米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最高;土壤养分处在较高或高等水平;地力培育技术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且施用有机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类型 地力培育模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组培苗过渡移栽模式
11
作者 路远 包艳存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雷霆 牛晓雪 牟萌 李霞 《蔬菜》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创新使用可降解无纺布营养钵,可避免二次移栽伤根;第1次过渡移栽后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缓苗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壮苗阶段;二次过渡移栽促主根生长等。与传统移栽模式相比,过渡移栽模式的移栽苗新根萌发时间可提前7~10 d,且移栽成活率提高37%,综合成本降低45%,有效提高了芦笋优质亲本的繁育效率和水平,节约了育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组织培养 炼苗 移栽模式 二次移栽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效益评价与模式优选
12
作者 杨小霈 张春 吴友杰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探明水肥一体化技术不同灌溉模式综合效益的差异,以四川龙门山脉地区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构建了涵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4个方面的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改进CRITIC法确定评价... 为探明水肥一体化技术不同灌溉模式综合效益的差异,以四川龙门山脉地区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构建了涵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效益4个方面的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HP-改进CRITIC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并结合混合型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模型分别计算实例中3种灌溉方案的综合效益。根据综合聚类系数最大原则判定猕猴桃吊挂式微喷灌、固定式地面滴灌和固定式管道喷灌的综合效益依次为良好、优秀、合格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固定式地面滴灌技术的综合效益最高,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水肥一体化 灌溉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枝条还田模式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褚春年 魏礼 +1 位作者 姚雷 王耀凤 《农业工程》 2025年第7期72-76,共5页
为增加枝条有效利用率,快速腐解成为肥料,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改善葡萄果实品质,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紫珍珠葡萄园区为试验地点,上季修剪后葡萄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还田技术模式对土壤养分及植株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确定最佳的... 为增加枝条有效利用率,快速腐解成为肥料,增加土壤的营养成分,改善葡萄果实品质,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紫珍珠葡萄园区为试验地点,上季修剪后葡萄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还田技术模式对土壤养分及植株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确定最佳的葡萄枝条还田技术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不同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酸碱性,显著提高土壤营养物质及果实营养成分,尤其是T4处理(秸秆+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对土壤营养及葡萄品质提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条 还田模式 土壤养分 有机肥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配施有机肥模式下水稻产量和田面水质量变化特征
14
作者 罗禄生 聂梦平 +3 位作者 向宏光 高学成 唐湘文 黄晶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38-43,共6页
为了探讨在稻草还田的基础上紫云英还田配施有机肥模式对红壤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田面水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氮磷钾(NPK)、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M)、有机肥和紫云英配施[NPKM2(紫云英)]、紫云英和化肥配施[N... 为了探讨在稻草还田的基础上紫云英还田配施有机肥模式对红壤双季稻田水稻产量和田面水质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不施肥对照(CK)、常规施化肥氮磷钾(NPK)、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M)、有机肥和紫云英配施[NPKM2(紫云英)]、紫云英和化肥配施[NPK(紫云英)]5个处理,比较了各处理间产量、经济性状、叶片SPAD值以及田面水氮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普遍提高了水稻产量,其中NPKM2(紫云英)处理的效果最佳,年度水稻稻谷产量较其他处理增加了6.0%~43.9%;NPK(紫云英)、NPKM和NPKM2(紫云英)处理晚稻叶片的SPAD值高于CK和NPK处理,紫云英还田和有机肥增强了水稻的光合能力,且晚稻叶片的SPAD值与晚稻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施肥后20~30 d是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时期,此时田面水铵态氮和可溶性磷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在稻草还田的基础上,紫云英还田配施有机肥模式可提升水稻产量和光合能力,但需关注施肥对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为优化施肥策略与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紫云英、稻草还田 水稻产量 田面水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drip irrigation modes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abica coffee under different N levels 被引量:3
15
作者 HAO Kun LIU Xiaogang +4 位作者 HAN Zhihui WU Helin YU Ning LIU Yanwei YANG Qili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2-920,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water-saving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mode of Arabica coffee. The effects of three drip irrigation modes,conventional drip irrigation( CDI),alternate drip irrigation( ADI)...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the water-saving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mode of Arabica coffee. The effects of three drip irrigation modes,conventional drip irrigation( CDI),alternate drip irrigation( ADI) and fixed drip irrigation( FDI) on growth,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Arabica coffee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ree nitrogen levels,high nitrogen( NH),middle nitrogen( NM) and low nitrogen( N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ogistic curve between the plant height,the stem diameter of Arabica coffee and growth days. Compared with CDI,ADI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eaf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instantaneous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above ground of Arabica coffee,while FD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DI and FDI increase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50. 59% and 32. 85%,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NH,with the reduction of N application rate,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biomass accumulation above ground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decreased by 6. 81%-12. 30%,13. 70%-22. 69%,9. 61%-16. 67% and 9. 78%-15. 64%,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DINH,ADINHdecreased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not significantly,other treatments decreased by 9. 16%-19. 22%,14. 49%-32. 91%,and decreased biomass accumulation above ground by 8. 26%-27. 34% except ADINH,and increase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16. 46%-60. 95% except CDINMand CDINL. Therefore,alternate drip irrigation under high N level( ADINH) is the best water and nitrogen coupling mode of young Arabica coffee tree for water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ca coffee drip irrigation modes nitrogen fertilizer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biomass accumulation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田方式对绿肥油菜腐解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贞元 徐志辉 +6 位作者 赵劲飞 韩苏建 张全忠 席琳乔 廖结安 刘新英 苏广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为了明确果园绿肥在不同机械方式还田后腐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南疆果园绿肥短期内高效还田、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南疆香梨园行间种植油菜绿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3种机械还田方式):旋耕机浅旋还田(T1-t1)、正... 为了明确果园绿肥在不同机械方式还田后腐解特征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为南疆果园绿肥短期内高效还田、充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南疆香梨园行间种植油菜绿肥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3种机械还田方式):旋耕机浅旋还田(T1-t1)、正常旋耕还田(T2-t2)、绿肥粉碎旋耕一体机还田(T3-t3)和1个对照(CK),探究不同还田方式下油菜的腐解、养分变化特征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还田处理下油菜的腐解特征和碳氮的释放规律相似,整体都表现为前期快、后期逐渐缓慢的趋势,其中t3处理相较其他处理更有利于油菜的腐解及养分的释放,且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拟合相关规律;3种还田方式下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余指标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各指标相较第0 d增降幅度大小依次为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pH值,T1、T2、T3处理下土壤各指标均与CK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T3处理下土壤各指标增降幅度较为明显,且整个试验期内3个处理下土壤各指标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说明,在短期内T3-t3的还田方式下油菜的腐解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其他两个处理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作为南疆果园绿肥高效还田的主要机械还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油菜 还田方式 腐解特征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佳 王义 +9 位作者 肖蓉 李亮 王悦 张慧 李宗新 钱欣 王良 苏玉晓 高英波 刘开昌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 为明确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本试验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常规灌溉施肥(FP)、喷灌+种肥同播(SN)、喷灌+水肥一体化(SF100%)、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SF80%)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灌溉施肥方式及品种和灌溉施肥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速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SF80%处理下两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与FP、SN和SF100%处理相比,SF80%处理下DH605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4.55%、7.66%和2.26%,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3.73%、12.61%和8.86%,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19%、34.58%和27.82%;ZD95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35.93%、15.24%和7.84%,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0.81%、21.79%和11.13%,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9.91%、44.05%和34.80%。综上所述,喷灌+水肥一体化+减氮20%的灌溉施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夏玉米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灌溉施肥方式 水氮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施肥与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富源 陈军 +6 位作者 陈子平 刘玉军 樊建 谈恩培 黄顺启 王雅婷 陈龙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黄精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滋肾、补脾益气的功效。由于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野生黄精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促使人工栽培黄精规模不断扩大。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促进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中药材产出。基于已有研究,... 黄精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具有润肺滋肾、补脾益气的功效。由于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野生黄精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促使人工栽培黄精规模不断扩大。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促进中药材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中药材产出。基于已有研究,综述黄精施肥及栽培模式,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黄精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施肥 栽培模式 进展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田氮素流失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婷婷 李鹏 +3 位作者 李德萍 姜虹 贺丹 代红喜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为探究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田氮素流失和产量的影响,设置8个处理:常规施肥处理、速效氮肥处理、缓释氮肥低剂量处理、缓释氮肥高剂量处理、水稻侧深专用肥处理、无肥处理、秧盘带肥低剂量处理和秧盘带肥高剂量处理。结果表明... 为探究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氮模式对稻田氮素流失和产量的影响,设置8个处理:常规施肥处理、速效氮肥处理、缓释氮肥低剂量处理、缓释氮肥高剂量处理、水稻侧深专用肥处理、无肥处理、秧盘带肥低剂量处理和秧盘带肥高剂量处理。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渗漏损失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渗漏液中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速效氮肥、缓释氮肥低剂量、缓释氮肥高剂量以及秧盘带肥低剂量、秧盘带肥高剂量处理增产6.2%、18.3%、12.2%、0.6%和9.1%,而侧深专用肥处理和无肥处理对水稻的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影响较小。综合考虑,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采用缓释氮肥减量处理和秧盘带肥低剂量处理是可供选择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模式 淋溶 氮素流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对促早生快发施肥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灿 曾惠宇 +5 位作者 江智敏 文伟康 肖志鹏 胡庆辉 夏冰 邓小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解决湖南稻作烟区烤烟大田前期低温阴雨抑制烤烟生长、导致烟叶原料质量差和烤烟品质下降的问题,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优化基肥(添加微生物菌剂)和提苗肥(配施尿素),即促早生快发施肥模式,通过测定烤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 为解决湖南稻作烟区烤烟大田前期低温阴雨抑制烤烟生长、导致烟叶原料质量差和烤烟品质下降的问题,以云烟87为材料,设计优化基肥(添加微生物菌剂)和提苗肥(配施尿素),即促早生快发施肥模式,通过测定烤烟的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并进行烟叶感官评吸,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综合效果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基肥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和专用提苗肥配施尿素,可以提高株高和最大叶叶长、最大叶叶宽、最大叶叶面积,增加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提高烤烟的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的平衡含水率和叶片厚度、烟叶总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二者互作最终得到产量和质量综合效果较好的烟叶。与传统基肥和提苗肥的处理相比,经过在基肥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并配施尿素作提苗肥的处理后,烤烟经济性状指数、感官质量指数和综合效果指数可分别提高11.27%、20.01%、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早生快发施肥模式 烟叶品质 产量和质量综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