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from Functi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1
作者 Zhou Li-qun Ph. D. of Economic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Economics of NANKAI UNIVERSITY. Deputy Dean of College of Economics, NANKAI UNIVERSITY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13-18,共6页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mands the furtherintensific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operating system (MOS)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fficiency in the man-agem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mands the furtherintensific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management operating system (MOS)of the state-owned assets,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efficiency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perating b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from Function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of A Shell Struc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g Wei He Zhengjia Zhang Zhousuo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2-146,共5页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to correctly separate the mixed signals into source components when the source number is not known a priori.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asured vibration signals,and provide the priori inf... It has been challenging to correctly separate the mixed signals into source components when the source number is not known a priori.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measured vibration signals,and provide the priori information for the blind source separation,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 novel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and clustering evaluation analysis,and then carry out experiment studies with typical mechanical vibration signals from a shell structure.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ICA based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performs stably and robustly for the shell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NUMBER estimation SOURCE separation SHELL structure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nd gap modulation of nanostructured WO_(3) nanoplate film by Ti doping for enhanced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被引量:2
3
作者 TANG Ya-qin JIANG Di +8 位作者 WANG Huan ZHENG Hong-ye REN Lu-jun WEI Kui-xian MA Wen-hui DAI Yong-nian LUO Da-jun ZHANG Xue-liang LIU Yi-k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968-2979,共12页
Despite being a promising photoanode material for water splitting,WO_(3) has low conductivity,high onset potential,and sluggish water oxidation kinetics.In this study,we designed Ti-doped WO_(3) nanoplate arrays on fl... Despite being a promising photoanode material for water splitting,WO_(3) has low conductivity,high onset potential,and sluggish water oxidation kinetics.In this study,we designed Ti-doped WO_(3) nanoplate arrays on fluoride-doped tin oxide by a seed-free hydrothermal method,and the effects of doping on the photo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The optimal Ti-doped WO_(3) electrode achieved a photocurrent density of 0.53 mA/cm^(2) at 0.6 V(vs Ag/AgCl),110%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WO_(3) nanoplate arrays.Moreover,a significant cathodic shift in the onset potential was observed after doping.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valence band and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revealed that the band positions of Ti-doped WO_(3) photoanodes moved upward,yielding a lower onset potential.Furthermore,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conductivities of the WO_(3) photoanodes improved after doping,because of the rapid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 carriers.Thus,we report a new design route toward efficient and low-cost photoanod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Ti doping PHOTOANODE b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surface charge sepa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MELLAPAK 350Y CORRUGATED SHEET STRUCTURED PACKING AT ELEVATED PRESSURE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江波 唐忠利 +4 位作者 王广全 刘春江 袁希钢 K.T.Yu 余国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高压 压力差 HETP Mellapak 350Y型波纹规整填料 分离性能 分离塔 传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对油水两相螺旋流场的影响
5
作者 徐保蕊 贾耀崇 +3 位作者 张晓光 赵立新 蒋明虎 赵珊珊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70,76,共8页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 螺旋分离器进液结构具有减缓入口流体冲击流场和增强离散相聚结效果的双重作用。为研究不同进液结构对螺旋分离器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5种进液方式和8种稳流结构下螺旋分离器内的速度场、压降场以及相体积分数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入口管段各进液结构对其速度场影响明显,在螺旋管段之后速度场分布趋于相同,速度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切向和侧向进液结构的压降相对较高,在螺旋管段之后压降趋于稳定;各进液方式分离器的分离效率稳定,变化率在2%之内;随着稳流结构高度的增加,分离器内压降有增大趋势;在稳流结构高度与主直径相等时,分离器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对比分析,在长螺旋流道导流后,入口管段的结构形式对螺旋管段和出口管段的速度场分布、压降、分离效率影响较小,体现出入口结构形式多样化的特点,该特点对螺旋分离器未来实际应用中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和井下等特殊工作空间条件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分离器 进液结构 油水分离 螺旋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优化与性能分析
6
作者 邢雷 刘昶 +4 位作者 蒋明虎 赵立新 高扬 李新亚 关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619,共9页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为适应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工艺,减少井下采油回注设备成本,提出一种单泵抽吸式井下水力旋流器结构。结合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进行显著性分析与参数优化,构建了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间的数学关系模型,获得了结构参数的最佳匹配方案,并分析了操作参数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优化后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由91.2%提升至99.3%。当分流比为40%、含油浓度为1%、入口流量为5 m^(3)·h^(-1)时,达到最佳分离效率99.83%。模拟与实验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研究可为单泵抽吸式同井注采技术的实施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水力旋流器 同井注采 分离性能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结构设计与验证
7
作者 陈燕 王刚 +2 位作者 余晨帆 张欢 张铃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 针对亚太6E卫星结构承载大、布局空间紧凑、主卫星(主星)和推进舱在轨可分离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板杆结合式卫星主结构,以箱板式结构为基础,杆系结构为主承力件,板杆混合式结构既提供了开敞高效便利的布局和安装空间,也解决了卫星承载难题;设计了内置贮箱,外挂两个燃箱的全新推进舱结构,3个贮箱(即一个氧箱和两个燃箱)并联布局承载,能够降低卫星质心,实现高效承载。主星连接界面设计为对接环,推进舱一侧设计为对接框,对接接口为1194A标准接口,发射段通过包带实现连接,在轨包带解锁,实现了两舱分离。模态和静力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和振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平台 结构设计 杆系 在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万m^(3) LNG全容储罐热角保护结构安全性分析
8
作者 陈团海 张超 +1 位作者 肖立 扬帆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针对LNG储罐罐容增大后热角保护(TCP)结构在控制工况下受力和变形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全球最大27万m^(3)LNG储罐的TCP结构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TCP热分析模型计算各泄漏工况下的温度场;随后采用“可分离接触”有限元技术建... 针对LNG储罐罐容增大后热角保护(TCP)结构在控制工况下受力和变形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全球最大27万m^(3)LNG储罐的TCP结构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TCP热分析模型计算各泄漏工况下的温度场;随后采用“可分离接触”有限元技术建立了TCP结构分析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求解;最后采用应力线性化方法进行应力分类与校核,并对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泄漏后由于低温收缩的影响,TCP壁板与背部泡沫玻璃砖发生分离,TCP底板翘起,TCP壁板出现较大应力;TCP母材最大应力出现在壁板根部,焊材最大应力出现在顶盖板与预埋件连接处;储罐罐容增大后,TCP壁板膜应力增大明显,壁板膜应力由结构荷载及温差荷载共同产生,进行应力校核时需要剔除温度产生的二次应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LNG储罐 热角保护 结构安全性 可分离接触 热固耦合 应力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烟叶打叶风分工艺参数优化
9
作者 田斌强 付龙 +5 位作者 唐剑宁 刘辉 夏凡 黄沙 刘莉艳 郭筠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5,共8页
【目的】获得烤烟烟叶在打叶风分中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叶片结构。【方法】选取打叶复烤工艺中的前5级打叶转速和第7、第8风机频率共7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开展正交试验,以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数据样本集构... 【目的】获得烤烟烟叶在打叶风分中的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叶片结构。【方法】选取打叶复烤工艺中的前5级打叶转速和第7、第8风机频率共7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开展正交试验,以正交试验结果确定较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数据样本集构建GA-BP神经网络模型,并结合NSGA-Ⅱ的方法对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结果】正交试验确定较高的大中片率最佳工艺参数为:第1至5级打叶转速分别为493、471、620、798、794 r·min^(-1),第7、第8级风机频率分别为49、45 Hz,较低的碎片率和叶中含梗率的最优工艺参数为:第1至5级打叶转速分别为503、489、621、792、792 r·min^(-1),第7、第8级风机频率分别为50、46 Hz。经GA-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后为第1至5级打叶转速分别为485、474、620、796、794 r·min^(-1),第7、第8级风机频率分别为49、46 Hz,在此条件下,大中片率提升了1.52个百分点,叶中含梗率、碎片率分别降低了0.09和0.08个百分点。【结论】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通过GA-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多工艺参数,叶片结构更为合理,可为提升烟叶叶片加工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结构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打叶风分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10
作者 刘振强 周淑鑫 +9 位作者 周露瑶 林宇轩 刘爽 张倩 孙艳 陈庆山 张丽莉 匡海学 刘艳 杨炳友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防风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糖脂A(1),(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2),(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sachalinoside B(5),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p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6),phenethyl-β-D-glucopyranoside(7),没食子酸乙酯(8),香草酸(9),蚱蜢酮(10),2-乙氧基-2-对羟基苯基乙醇(11),2-methoxy-2-(4′-hydroxyphenyl)ethanol(12),1,2,3,4,6-penta-O-gally-β-D-glucopyranose(13),(-)-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9Z,12Z)-N-(2-hydroxyethyl)octadeca-9,12-dienamide(15)。其中,化合物1-5、7-10首次在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首次从防风属植物中发现。(2)对化合物1-15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4、7、9、12、14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释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分析
11
作者 黄天成 王雨彤 +3 位作者 姚周坤 周思柱 龚俊霖 袁新梅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3个主要结构参数对该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腔长度和二级... 为提高旋流器的分离性能,设计了一种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3个主要结构参数对该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利用正交试验进行试验设计,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级旋流腔长度和二级旋流腔插入深度的增加,复合旋流器的总分离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上锥角的增大,总分离效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分析得到旋流器对应的最佳结构尺寸为:一级旋流腔长度为90 mm,二级旋流腔插入深度为20 mm,上锥角为0°;3个结构参数对旋流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权重排序为二级旋流器腔插入深度>一级旋流腔长度>上锥角大小。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三相旋流分离器 结构尺寸 旋流腔插入深度 旋流腔长度 上锥角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PP修复腐蚀与脱节钢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头力学行为
12
作者 方宏远 初佳军 +3 位作者 李斌 张富鑫 王念念 杜雪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34-850,共17页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 钢筋混凝土管道(RCP)接头问题是引发管道失效的主要诱因.采用原位固化法(CIPP)技术可有效修复接头病害,但修复后复合结构的协载特性尚不明确.为此,开展了CIPP-RCP接头复合结构三边加载试验,分析了内衬壁厚、腐蚀宽度、顶部腐蚀深度和脱节长度对接头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内衬应变的影响规律.基于双线性牵引-分离响应的黏结单元,建立了复合结构三维数值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CIPP内衬von Mises应力的影响,并基于模拟结果推导了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失效过程分为线性增长、屈服强化、波动下降和稳定下降4个阶段,达到屈服荷载后接头顶部和底部内壁率先开裂.内衬壁厚从4 mm增至16 mm时,屈服荷载与极限荷载分别增长31.8%和80.3%.顶部腐蚀深度小于保护层厚度时,腐蚀宽度扩大对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影响可以忽略,极限荷载与腐蚀宽度呈正相关;顶部腐蚀深度大于保护层厚度时,复合结构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骤降.脱节长度小于10 cm时,CIPP可有效恢复原RCP接头的极限荷载;脱节长度大于10 cm时,修复效果减弱.内衬应变发展呈线性缓慢增长和非线性快速增长两个阶段.内衬壁厚与腐蚀宽度越大,内衬越稳定;顶部腐蚀深度与脱节长度越大,内衬越易屈服.推导的内衬最大von Mises应力预测方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固化法 钢筋混凝土管道 腐蚀 脱节 复合结构 三边加载试验 接头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色素提取、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圆锦 奚佳玉 +3 位作者 董树清 邵士俊 梁卿 杨扶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枸杞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色素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枸杞色素的含量和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枸杞色素的提取、分离... 枸杞是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枸杞色素是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视力、保护肝脏等药理活性,不同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方法对枸杞色素的含量和纯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枸杞色素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化学组成及主要药理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枸杞色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色素 提取 分离纯化 结构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
14
作者 原梦瑶 康淑荷 +2 位作者 陆丽娜 李佳 罗兴平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3,77,共8页
红芪(Radix Hedysari)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补气利血、固表止汗、敛疮排毒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红芪多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延缓衰老、降低血糖以及缓解肝损伤等药理活性。文中综述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结构修饰... 红芪(Radix Hedysari)为名贵中药材,具有补气利血、固表止汗、敛疮排毒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红芪多糖,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肿瘤、延缓衰老、降低血糖以及缓解肝损伤等药理活性。文中综述了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结构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红芪植物资源和红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结构修饰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的结构调控对炭分子筛膜微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岳鑫朋 张新儒 王永洪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共5页
分析了聚酰亚胺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对炭分子筛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理想聚酰亚胺结构应具备的特点,并对未来炭分子筛膜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近程结构 远程结构 分子结构设计 炭分子筛膜 气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维素制备及生物活性功能研究进展
16
作者 苏娟 牟代臣 +6 位作者 吴昊 程云辉 许宙 黄庆明 廖娟 胡剑 文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85-397,共13页
谷维素是水稻加工副产物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主要从米糠油等谷物副产物中提取。本文综述谷维素传统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法,在传统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辅以微波、超声或欧姆加热的提取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亚临... 谷维素是水稻加工副产物中含量最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主要从米糠油等谷物副产物中提取。本文综述谷维素传统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碱溶酸沉法,在传统溶剂提取法的基础上辅以微波、超声或欧姆加热的提取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和分离纯化方法(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层析技术、蒸馏与结晶技术)的优缺点。近年对谷维素制备方法的改进主要集中在绿色提取技术和分离技术的优化以提高谷维素的提取效率和产品纯度。其中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亚临界二甲醚法作为新型绿色提取技术,显著提高了谷维素的提取率。半制备色谱法作为最新型谷维素纯化方法,纯化后的谷维素纯度高达99%。谷维素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症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目前对于谷维素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重点是谷维素抗氧化、抗炎症以及神经保护与调节机制的研究,但神经-代谢-免疫网络多靶点协同机制还未明确。最新研究发现,谷维素在食品领域主要应用于添加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多集中于作为其他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但在抗衰老、皮肤修复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不足。除此之外,谷维素在农业和新兴医疗材料领域表现出潜力。根据我国节粮减损、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提议加强我国稻米加工副产物活性组分的分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维素来源及结构 提取 分离纯化 生物活性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有机硅膜在CO_(2)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顾晟燊 郭猛 +3 位作者 任秀秀 潘阳 靳栋梁 钟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46-2855,共10页
有机硅膜具有可控的微孔结构、优异的稳定性以及丰富的有机官能团,在CO_(2)高效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有机硅膜的前体类型、制备方法和孔径调控机理,归纳了有机硅膜的制备优化策略,梳理了有机硅膜在CO_(2)/N_(2)、CO_(... 有机硅膜具有可控的微孔结构、优异的稳定性以及丰富的有机官能团,在CO_(2)高效分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有机硅膜的前体类型、制备方法和孔径调控机理,归纳了有机硅膜的制备优化策略,梳理了有机硅膜在CO_(2)/N_(2)、CO_(2)/CH_(4)、H_(2)/CO_(2)分离领域中的应用,并对比了不同结构的有机硅膜在上述领域的分离性能,总结了有机硅膜性能提升的可行方法。最后对有机硅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分离 有机硅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18
作者 赵双双 萧晓吉 +4 位作者 古敬锋 刘靖 詹若挺 刘军民 刘子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phynin E、6,12,15-三羟基-5,8,11,13-松香四烯-7-酮、β-胡萝卜苷、熊果酸、蓟黄素、迷迭香酸、咖啡酸、牡荆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长叶香茶菜中分离获得,并且,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首次从香茶菜属[Isodon(Benth.) Kudo]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香茶菜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MoS_(2)的制备及其CO_(2)分离膜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胡芳妮 张新儒 王永洪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6,共6页
从MoS_(2)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构效关系出发,综述了多孔MoS_(2)的微结构调整和制备方法、膜的制备及其CO_(2)分离机理,并介绍了多孔MoS_(2)纳米片用于CO_(2)分离膜的研究进展。结合多孔MoS_(2)的微结构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气体传... 从MoS_(2)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构效关系出发,综述了多孔MoS_(2)的微结构调整和制备方法、膜的制备及其CO_(2)分离机理,并介绍了多孔MoS_(2)纳米片用于CO_(2)分离膜的研究进展。结合多孔MoS_(2)的微结构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气体传递特性,提出了设计和制备多孔MoS_(2)气体分离膜的方法,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MoS_(2) 膜结构调控 CO_(2)分离膜 气体分离 传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
20
作者 鲍伟超 郭晓杰 +5 位作者 辛晓婷 彭湃 王新刚 刘吉轩 张国军 许钫钫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 在保持结构陶瓷高硬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和塑性,可以显著拓展其在极端环境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微结构设计是一项重要策略。本工作研究了在碳化物陶瓷中构筑金属单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可行性。以过渡金属单质、石墨和少量Al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工艺在1900℃和30 MPa压力下制备不同组元数的过渡金属碳化物陶瓷,发现只有高熵(TiZrHfNbTa)C陶瓷形成了Al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该结构不是长程序的单相化合物(如MAX相),而是一种无周期性的碳化物和金属单原子层交叉堆叠的复合物。通过纳米至原子尺度的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表征,揭示了少量Al单原子层无周期性地嵌入高熵碳化物面心立方结构的{111}面。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形成原子层分相共生结构的关键因素不是Al在不同碳化物晶格中的扩散差异,而是高熵带来的热力学稳定性、晶格畸变和迟滞扩散效应等。本研究有助于推动结构陶瓷中原子尺度微结构的设计和调控,从而获得硬度-强度-韧性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结构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陶瓷 高熵碳化物陶瓷 金属原子层分相 共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