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型温敏核不育系皖香22S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德文 张伟 +1 位作者 汪婉琳 台德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5期38-41,114,共5页
皖香2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香型籼稻亲本常香39S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香型温敏核不育系,2023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皖香22S株高85.0 cm,平均每穗总颖花数193.5粒,千粒重24.... 皖香2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香型籼稻亲本常香39S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香型温敏核不育系,2023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皖香22S株高85.0 cm,平均每穗总颖花数193.5粒,千粒重24.0 g,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内卷,有香味,冷水池育性鉴定在14.5 h、23.5℃、6 d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95%,套袋自交结实率0.25%。皖香22S在合肥5月20日播种,播始历期为84 d,比近似品种常香39S短5 d左右,主茎叶龄13.2叶。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米质较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香22S/银月丝苗在2023年的小区优势鉴定中,较丰两优4号增产9.3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必湖 吴厚雄 +3 位作者 徐孟亮 梁满中 张振华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0-936,共7页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 ,其临界不育温度为 2 9 5℃。分别在自然长日 (光长 14 2~ 13 7h)、高温 (日均气温 2 9 0~ 34 1℃ )条件下和短日 (光长 13 0~ 12 4h)、较低气温 (日均气温 2 3 9~ 2 8 1℃ )条件下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 1~ 6d的冷水 (2 1 5℃ 2 0 5℃ )处理 ,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株 1S和陆 18S经 6d低温处理表现为稳定不育 ,对低温反应钝感 ,杂交制种最为安全 ;72 9S、139S、康 2 0 1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5d处理表现为不育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4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钝感 ;培矮 6 4S和 810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4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敏感 ;179S、香 12 5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3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就会出现可染花粉和自交结实 ,对低温反应敏感 ,杂交制种风险大 ;短暂低温和高温都会引起go5 4 3S的育性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 持续低温 持续时间 敏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 Ⅲ.减数分裂期温度对两个籼稻光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6 位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应存山 斯华敏 杨仁崔 梁康迳 王乃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3-87,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在15小时长光照下减数分裂期的不同温度(23.3~30.3℃)对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及处理持续时间长短而异,不同的材料对温度的反应不同。5460S从不育...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在15小时长光照下减数分裂期的不同温度(23.3~30.3℃)对籼稻光敏不育系W6154S和5460S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育性的影响因温度的高低及处理持续时间长短而异,不同的材料对温度的反应不同。5460S从不育转为可育的临界温度在26.4℃左右,而W6154S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均出现自交结实现象,表明供试的W6154S株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可能超过30.3℃。提出了深入研究影响籼稻光敏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敏不育系 育性转换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Ⅱ.人工控制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鉴定 被引量:27
4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3 位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应存山 斯华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6-60,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农垦58S及以此为基因源转育的其他粳型光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在15.0h光长与29.6℃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3.0℃与28.0℃...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时间和温度对农垦58S及以此为基因源转育的其他粳型光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粳型光敏不育系的育性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在15.0h光长与29.6℃平均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度分别为33.0℃与28.0℃)的长光照高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为0或接近于0;在12.0h光长与23.6℃平均温度(27.0/22.0℃)的短光照低温条件下,自交结实率较高;在长光低温(15.0h/23.6℃)和短光高温(12.0h/29.6℃)下,育性出现不同程度的转变。不同材料的育性对光温反应存在着差异,提示遗传背景对育性表达可能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自然条件下光敏不育系夏季制种纯度不高而秋季警种产量又较低的现象在理论上给予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水稻 光温反应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光低温诱导雄性不育水稻种质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万邦惠 陈雄辉 +1 位作者 陆燕鹏 梁克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39,共5页
宜DS在广州观察了两年,结果表明:它具有短光低温诱导不育长光高温诱导可育的特性,农艺性状处于籼粳之间,遗传基础比较复杂,欲转育稳定的不育系可能要较多的世代.在杂交稻华南双季制种区,低温诱导不育可以有效地抑制早晚稻在孕... 宜DS在广州观察了两年,结果表明:它具有短光低温诱导不育长光高温诱导可育的特性,农艺性状处于籼粳之间,遗传基础比较复杂,欲转育稳定的不育系可能要较多的世代.在杂交稻华南双季制种区,低温诱导不育可以有效地抑制早晚稻在孕穗期因冷空气引起不育系的不育性改变,能保证双季制种成功.这一种质的利用,有可能使华南两季杂交稻育种发生较大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光低温不育 种质 两系法 杂交水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培矮64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孟亮 陈良碧 +1 位作者 周广洽 梁满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 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 4 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 :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 1~ 1 2 d平均自然日均温 2 3.0~ 2 3.8℃的低温时 ,...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 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 4 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 :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 1~ 1 2 d平均自然日均温 2 3.0~ 2 3.8℃的低温时 ,96 -5 -2 S表现不育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而培矮 4 6 S可育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1 %~ 4 .5 % ;2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 2 2℃恒温处理 5 d,96 -5 -2 S败育彻底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而培矮 6 4 S可育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1 0 .7% ;用1 7℃恒温处理 6 d,96 -5 -2 S与培矮 6 4 S均可育 ,但 96 -5 -2 S套袋自交结实率 ( 6 .8% )显著高于培矮 6 4 S( 2 .5 % ) ;3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不同温度的冷水串灌 1 5 d,水深维持在 2 0 cm左右 ,当水温为 2 2~ 2 2 .5℃时 ,96 -5 -2 S不育 ,结实率为 0 ,而培矮 6 4 S可育 ,结实率为 1 8.5 % ;当水温为 1 9.5~ 2 1 .5℃时 ,96 -5 -2 S与培矮 6 4 S均可育 ,但 96 -5 -2 S结实率( 2 .5 %~ 4 5 .1 % )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培矮 6 4 S( 5 0 .4 %~ 5 6 .9% )。以上结果说明 :导致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 S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与导致其生理不育的下限温度均低 ,其不育性比培矮 6 4 S更稳定 ,耐寒性比培矮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5-2S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双低 起点温度 育性 冷水串灌 培矮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廖伏明 袁隆平 杨益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 ,通过 1997~ 1999年 3年 2 2 .0~ 2 3.0℃的低温处理 ,对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进行了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 ,采用“株系 (再 )鉴定、(再 )筛选 单株”的方... 在人工气候室的人控光温条件下 ,通过 1997~ 1999年 3年 2 2 .0~ 2 3.0℃的低温处理 ,对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进行了育性稳定化研究。结果表明 :1)在人工气候室的低温条件下 ,采用“株系 (再 )鉴定、(再 )筛选 单株”的方法 ,对稳定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的不育性是可行的 ,并筛选出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不育度两级水平均已稳定的 3个株系 986 2、10 3- 1和 10 3- 2 ,而且其不育起点温度已降至 2 2 .5℃ ,比原始株系降低了近 1℃。2 )现有高世代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 4S仍然存在育性的不稳定性 ,表现在受低温影响后其后代不同株系间花粉不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低温 稳定性 不育性 培矮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育性对温、光的反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厚雄 李必湖 +3 位作者 向阳 梁满中 徐孟亮 陈良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3-470,共8页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 ( PTGMS,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 go5 4 3S为材料 ,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 ,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o5 4 3S育性主要受... 以新型光温敏核不育 ( PTGMS,Photo- thermo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水稻 go5 4 3S为材料 ,通过自然生态条件下和人工温、光处理条件下的育性观察 ,对其育性转换与温度和光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go5 4 3S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 ,表现为低温条件下不育、高温条件下可育 ,育性转换的不育临界温度值为 2 9.5℃ ,对温度敏感的部位是幼穗 ,敏感时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 ,对应的剑叶叶枕距变化范围为 - 1 2 .2~ + 0 .7cm;育性敏感期在人工恒温 2 8.0℃条件下 ,无论长日 ( 1 4~ 1 6h)或短日 ( 1 0~1 2 h)处理均表现不育 ,其不育性不受光周期影响 ,在人工恒温 31 .5℃条件下 ,无论长日还是短日处理均表现可育 ,但短日可明显提高其可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 温度 光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小荣 贺晓鹏 +1 位作者 李云 连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就经典遗传学方法在光温敏不育性研究中的适合性、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对育性表达的影响、育性指标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研究中的选择、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方法等问题... 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着重就经典遗传学方法在光温敏不育性研究中的适合性、遗传背景及环境条件对育性表达的影响、育性指标在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研究中的选择、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定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遗传与定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 基因定位 光温敏核不育基因 育性表达 环境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育性机制转换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汤继华 赫忠友 +4 位作者 谭树义 陈伟程 胡彦民 刘宗华 李永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分期播种和田间跟踪调查叶龄的方法 ,以琼 6Qms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机制 ,结果表明 ,日最高温度是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 ,表现出低温可育 ,高温不育 ,育性转换的温度区间为 2 7~ 31℃ ;同时日照长度对育性转... 利用分期播种和田间跟踪调查叶龄的方法 ,以琼 6Qms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机制 ,结果表明 ,日最高温度是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 ,表现出低温可育 ,高温不育 ,育性转换的温度区间为 2 7~ 31℃ ;同时日照长度对育性转换也有一定的影响 ,表现为长日照不育 ,短日照可育 .琼 6Qms的温光临界期为雄穗的小花分化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型 核雄性不育系 育性转换 玉米 温度 日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Ⅰ.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被引量:12
11
作者 程式华 孙宗修 +3 位作者 闵绍楷 熊振民 应存山 斯华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7-162,共6页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现有主要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育性转换的时间也不一致。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表达与转换... 通过大田分期播种,对现有主要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达及其转换作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因遗传背景不同而异,育性转换的时间也不一致。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表达与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籼型材料甚至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 水稻 光温反应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玲艳 姜大刚 +1 位作者 吴豪 庄楚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47,共3页
选用了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光温敏核不育系籼稻品种培矮64S、粳稻品种农垦58S和7001S作为材料,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籼稻品种而言... 选用了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光温敏核不育系籼稻品种培矮64S、粳稻品种农垦58S和7001S作为材料,对其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外植体状态在愈伤组织诱导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籼稻品种而言,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高于成熟胚;而对粳稻品种而言,幼胚与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明显差异.培养基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大,但对愈伤组织状态有显著影响.培矮64S使用MB培养基较好;农垦58S和7001S使用NB培养基较佳.籼稻品种植株再生率明显低于粳稻品种.愈伤组织断代超过3个月,再生频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组织培养 光温敏核不育系 植株再生 愈伤组织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曾汉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 1 8~ 1 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临界温度值 温度敏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的短日照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宜D1S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陆燕鹏 万邦惠 +2 位作者 陈雄辉 彭海峰 梁克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6-221,共6页
本试验通过在广州对宜 D1S的周年育性观察及人工短日处理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得到 :(1)宜 D1S是一个光敏性较强的材料 ,在广州一年中具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特点。 (2 )宜 D1S的光敏期为幼穗分化 期~ 期。在常温... 本试验通过在广州对宜 D1S的周年育性观察及人工短日处理对其育性转换的影响分析得到 :(1)宜 D1S是一个光敏性较强的材料 ,在广州一年中具有明显的从不育→可育→不育的育性转换特点。 (2 )宜 D1S的光敏期为幼穗分化 期~ 期。在常温下光敏期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使育性趋于完全不育 ,但在高温下光敏期短日不育效应被削弱。作者认为这是高温条件下光温互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非高温单因子作用效应。 (3)一定的营养生长期短日处理可使宜 D1S的育性得以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 光照 育性转换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叶绿素突变体的诱变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夏英武 刘贵付 +2 位作者 舒庆尧 蒋荣花 谢嘉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用60Coγ射线辐照粑型温敏核不育系2177S,获得了一批常见的叶绿素突变体。M2代按苗计,叶绿素总突变频率为0.262%,其中只有4.50%可以存活并遗传,从中筛选出3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温敏核不育叶绿素突变系。... 用60Coγ射线辐照粑型温敏核不育系2177S,获得了一批常见的叶绿素突变体。M2代按苗计,叶绿素总突变频率为0.262%,其中只有4.50%可以存活并遗传,从中筛选出33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籼型温敏核不育叶绿素突变系。经鉴定,这些叶绿素突变受基因控制,比较稳定,有的只在苗期表达并逐渐转为正常,有的则在全生育期表达。与2177S相比,农艺性状都有不同程度变化,但温敏不育特性基本不受影响。遗传分析表明,所有的突变体与亲本正反交时,杂种F1均为绿色植株,杂种F2群体中,正常绿色株与对应叶绿素突变株分离比值符合3:1。证明这类突变是由1对隐性细胞核基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温敏核不育 水稻 叶绿素 突变体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W6154S育性转换感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自国 元生朝 +2 位作者 曾汉来 王本宣 李玉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5,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和光期、暗期中用不同温度处理W6154S,观察其育性转换的感温特性.结果表明:在145小时的长日照条件下,温度对W6154S育性转换有明显作用.温度作用的敏感时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外壁形成期,最敏感时...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和光期、暗期中用不同温度处理W6154S,观察其育性转换的感温特性.结果表明:在145小时的长日照条件下,温度对W6154S育性转换有明显作用.温度作用的敏感时期在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外壁形成期,最敏感时期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光周期中,光期平均湿度起主要作用.暗期温度、日平均温度、日最高与最低温度的直接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育性转换 感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培矮64S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英文) 被引量:12
17
作者 冯九焕 卢永根 刘向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4,共8页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emi thin and thin section, the process of pollen developmen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Peiai 64S, a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PTGMS) and IR36, a fertile cul...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semi thin and thin section, the process of pollen developmen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Peiai 64S, a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 (PTGMS) and IR36, a fertile cultivar in rice. The development of Peiai 64S and IR36 did not differ up to microsporocyte formation stage; but since meiosis stage, male reproductive cells of Peiai 64S underwent sever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 ultimately terminated by early bicellular stage. These abnormal changes mainly occurred at two stages: (1) at meiotic prophase, almost half of Peiai 64S microsporocytes exhibited aberration, with sparse free ribosomes, underdeveloped mitochondria and many swollen endoplasmic reticula. These abnormal cells became dramatically vacuolated and hereafter disintegrated completely at later stage. (2) After the early uninucleate stage, nearly all of Peiai 64S microspores possessed malfunctional exine that was deviod of electron transparent region between sexine and nexine, and no intine was established. But, the development and disintegration of tapetum in Peiai 64S resembled those of IR36. The results proposed that the abnormalities of microsporocytic cytoplasm or pollen exine, rather than the tapetal development caused the pollen abortion of Peiai 6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 雄性不育系 花粉 败育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饶治祥 孙义伟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光温条件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两个基本模式;同时,讨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系 温度 育性转换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温光条件与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宗洪 向关伦 +4 位作者 葛必庆 陈文强 刘远坤 倪克鱼 安金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通过对贵阳温光条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起点温度低的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在贵阳育性表达和转化的时间范围。
关键词 温光条件 起点温度 杂交水稻 两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植株温度的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关系的模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川根 夏士健 +1 位作者 胡凝 姚克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10~15cm水层灌溉处理和无水层对照,对植株温度及其与植株冠层小气候和灌溉水因子的关系作了分析。水稻植株温度与150cm大气温度在数值和相位上均存在一定差异。8:00~20:00植株温度均明显低于...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10~15cm水层灌溉处理和无水层对照,对植株温度及其与植株冠层小气候和灌溉水因子的关系作了分析。水稻植株温度与150cm大气温度在数值和相位上均存在一定差异。8:00~20:00植株温度均明显低于大气温度,21:00~次日7:00植株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日最高植株温度出现在13:00,比最高大气温度提前1h,但日最低植株温度和最低大气温度均出现在6:00;植株温度的平均日较差比气温小。在同一高度上相比,晴天6:00~13:00植株温度比空气温度高,而且提前1h升温,18:00~次日6:00则两者逐渐趋同或植株温度稍低;而在阴天,植株温度则全天一直高于空气温度,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也相同。植株温度白天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天空状况(云量或日照时数)和风速都通过对辐射强度的调节和热量的交换而产生作用。植株温度夜间的变化主要受灌溉水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平均气温(Ta)29.6℃是灌溉水提高或降低植株温度的临界温度值,当Ta〉29.6℃时,灌溉水具有降低植株温度的作用,反之,灌溉水具有提高植株温度的作用。植株温度与水一气温差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植株冠层在白天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夜间则阻挡热量散失,对调节植株温度具有明显的缓冲效应。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拟合,建立了两个可供实用的水稻植株温度的环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株温度 气温 模型 温敏核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