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5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热卷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宇 周顺 +8 位作者 林泳鸿 张劲 吕莹 丁乃红 王洁 田慧娟 王孝峰 曹芸 陈芹芹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 【目的】揭示加热卷烟烟草颗粒吸湿特性规律。【方法】以8种烤烟原料制备的加热卷烟烟草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水分吸附法(DVS)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对其水分吸附特性及水分状态进行动态表征,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明确不同烟草颗粒吸湿特性的差异。【结果】(1)烟草颗粒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均呈典型的“J”型,DLP与GAB模型拟合效果较优,平均R2分别为0.9996和0.9961,单分子层含水率范围为13.00~14.53 g/100 g;(2)在吸湿过程(0~14 d)中,烟草颗粒的水分含量显著增加,其与结合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1,P<0.01),吸湿初期(1 d)及后期(14 d)结合水峰面积增加值分别达到417~655、2384~3221;(3)烤烟产地和部位对烟草颗粒的吸湿特性有一定影响,相同产地的中部烟显著高于上部烟、下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河南三门峡上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遵义、云南昆明上部烟的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云南昆明下部烟显著高于贵州铜仁下部烟烟草颗粒水分吸附量(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颗粒 动态水分吸附 低场核磁共振 结合水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解水锁剂优选及效果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X气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蒲万芬 侯帅 +4 位作者 沈超 杜代军 刘锐 郭健 徐东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为解决低渗透砂岩气藏特别是存在边底水的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水锁现象的问题,利用表面张力测试、接触角实验、气驱液岩心驱替实验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从解水锁剂的优选和解水锁效果评价2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 为解决低渗透砂岩气藏特别是存在边底水的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水锁现象的问题,利用表面张力测试、接触角实验、气驱液岩心驱替实验以及核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方法,从解水锁剂的优选和解水锁效果评价2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约3倍模拟地层水矿化度条件下,以及在渗透率大于等于2.0×10^(-3)µm^(2)的岩心中,优选的0.3%(质量分数)配2+模拟地层水的解水锁剂体系仍表现出良好的降低水锁损害的效果;利用核磁共振T2谱测试实验和核磁成像技术对比单一模拟地层水与加入解水锁剂后的驱替效果,结果显示驱替结束后对应的峰面积相较于未加解水锁剂的峰面积明显减小,充分证实了优选的解水锁剂体系在降低水锁损害方面的良好效果。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有效优选及评价解水锁剂的方法,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优选的解水锁剂体系的解水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边底水气藏 水锁 解水锁剂 效果评价 核磁共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稻谷干燥水分检测及迁移规律分析
3
作者 刘春山 张艳 +4 位作者 陈思羽 陈苏 高晓伟 王安冉 昌克振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87-294,共8页
为研究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该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稻谷不同干燥过程的干燥特性、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测定稻谷各状态水... 为研究稻谷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迁移规律,该研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分析稻谷不同干燥过程的干燥特性、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测定稻谷各状态水分占比和核磁共振成像图像。结果显示:在稻谷干燥过程中,缓苏温度越高,稻谷干燥时间越短,稻谷干燥速率越快。稻谷中结合水的占比最多,为90.5%,自由水和半结合水占比较少,为9.5%。稻谷含水率与低场核磁共振信号幅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随着干燥时间增加,稻谷的水分含量降低,水分结合能升高,结合水与基质结合的更紧密,稻谷的横向弛豫时间T2逐渐向左移动。MRI图像显示,稻谷整体颜色差别很大,在胚芽处成红色,在表层成蓝色,说明稻谷内部含水量分布不均匀,干燥过程中稻谷表面游离状态水分最先失去,胚中的水分逐渐向外扩散。该结果为深入理解稻谷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迁移规律提供了可视化依据。低场核磁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水分的有效方法,为确定最佳稻谷干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低场核磁共振 干燥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建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茴香胺值检测模型
4
作者 彭丹 苏敏 +3 位作者 徐一川 周琪 郑少帅 李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7,共8页
为实现植物油氧化品质的快速检测,以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油脂氧化过程中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植物油p-茴香胺值(p-AV)与弛豫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LF-NMR建立大豆油、葵花籽油及两种油脂总样... 为实现植物油氧化品质的快速检测,以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油脂氧化过程中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植物油p-茴香胺值(p-AV)与弛豫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LF-NMR建立大豆油、葵花籽油及两种油脂总样本的p-AV模型,分别考察建模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建模方法对p-AV模型性能的影响,优化建模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p-AV逐渐增加,弛豫时间则呈下降趋势,其峰面积变化幅度大小顺序均为S23>S22>S21,油脂p-AV与弛豫特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大豆油、葵花籽油以及总样本p-AV模型的最佳建模数据均为1~1 000,预处理方法分别为正交信号校正(OSC)、无、OSC,建模方法均为偏最小二乘法(PLS);最佳建模条件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AV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3.448和2.572,总样本p-AV模型预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AV的RMSEP分别为4.523和4.437。综上,基于LF-NMR检测植物油p-AV是可行的,单一油脂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而两种油脂总样本所建模型的通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植物油 p-茴香胺值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分布和水分状态分布的扇贝柱蛋白质加热变性数值模拟
5
作者 石启龙 刘静 赵亚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247,共9页
蛋白质变性是影响扇贝柱热加工(干燥、真空低温慢煮、高温烹饪等)制品品质的关键点,构建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模型,揭示蛋白质变性及其与水分状态的相关性,对于调控扇贝柱热加工制品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 蛋白质变性是影响扇贝柱热加工(干燥、真空低温慢煮、高温烹饪等)制品品质的关键点,构建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模型,揭示蛋白质变性及其与水分状态的相关性,对于调控扇贝柱热加工制品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获得扇贝柱蛋白质变性动力学参数;基于温度分布与水分状态分布,对扇贝柱蛋白质加热变性进行数值模拟。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探究扇贝柱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扇贝柱肌球蛋白初始变性温度32.50℃,完全变性温度55.00℃;肌动蛋白初始变性温度51.25℃,完全变性温度77.50℃。超声波(ultrasonic,US)预处理导致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温度都提高了3.75℃,进而提高了扇贝柱热稳定性。随着蛋白质变性程度增加,强结合水(T_(2b))和弱结合水(T_(21))弛豫时间在小范围内波动(T_(2b) 0.19~0.25 ms,T_(21)1.38~2.97 ms),不易流动水(T_(22))和自由水(T_(23))弛豫时间减少;T_(22)所占比例显著降低,T_(2b)和T_(21)比例略有增加,而T_(23)比例基本保持恒定状态。相比于对照组,US预处理导致T_(22)弛豫时间及其所占比例降低。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蛋白变性程度与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及其所占比例呈负相关。因此,通过监测扇贝柱水分组成及状态分布,可无损、快速评估扇贝柱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加热变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贝柱 超声波 蛋白质变性 动力学模型 数值模拟 低场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植物油种类判别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向燕 陆佳怡 +2 位作者 何强 邓莎 董怡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197,共7页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植物油种类的可行性。对脂肪酸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可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花生油和混合油、橄榄油。LF-NM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可较好地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和油酸型植物油(橄榄油和花生油)。FTIR结合PCA能进一步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的种类。综上,采用LF-NMR与FTIR鉴别植物油的种类具有可行性,且两种方法联用的效果互补。该研究可为快速鉴别食用油掺伪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无损 种类判别 低场核磁共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三轴渗流核磁共振成像的人工冻结软土水分迁移及压融演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周洁 周华德 石振明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7-111,共5页
利用自行研发设计的低温三轴多相渗流核磁共振(MRI)测试成像分析系统,系统开展了渗流作用下人工冻结黏土及砂质粉土的水分迁移及压融试验。分析了冻结与渗流耦合作用下软土内部渗流通道的发展规律及未冻水含量变化,得到了压融过程中冰... 利用自行研发设计的低温三轴多相渗流核磁共振(MRI)测试成像分析系统,系统开展了渗流作用下人工冻结黏土及砂质粉土的水分迁移及压融试验。分析了冻结与渗流耦合作用下软土内部渗流通道的发展规律及未冻水含量变化,得到了压融过程中冰的演化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渗流作用导致冻结黏土存在不均匀的渗流通道,集中于渗流出口,而砂质粉土形成了较为均匀的渗流通道;在冻结及渗流耦合作用下,土体内部未冻水含量逐渐减少,-30℃时黏土及砂质粉土的未冻水含量相比于室温分别降低了40%,93%;压融作用导致冰逐渐转化为水,黏土内部未冻水含量增加。该测试系统推动了冻土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冻土地区或人工冻结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三轴核磁共振成像 人工冻结 水分迁移 渗流 压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探究机械损伤对蓝莓果实内部水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罗子旋 姜凤利 +2 位作者 吴沛净 宋平 丁柯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1,共8页
本研究采用自制损伤装置制作不同损伤等级样本(DI组(撞击1次)和DII组(撞击不同位置2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4℃和25℃两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采集蓝莓损伤发生0、6、24 h的波谱信息和质子密度图像信息。结果表明,损伤显著改变了蓝莓... 本研究采用自制损伤装置制作不同损伤等级样本(DI组(撞击1次)和DII组(撞击不同位置2次)),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4℃和25℃两种贮存温度条件下,采集蓝莓损伤发生0、6、24 h的波谱信息和质子密度图像信息。结果表明,损伤显著改变了蓝莓内部水分状态与分布。随着时间的延长,受损蓝莓细胞壁水含量A21减少,而细胞质水含量A22在损伤发生后逐渐上升,特别在损伤程度高的DII组,损伤发生24 h后A22增至0 h的1.45倍以上,而液泡水含量A23和总水分含量A2大幅度下降,表明蓝莓损伤后水分重新分配和向外界环境迅速转移。随着损伤程度上升,液泡水主峰整体呈现显著下降和右移的趋势,同时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该变化。在25℃条件下,损伤发生6 h和24 h时,出现了4个弛豫峰,弛豫峰的增加标志着蓝莓品质显著劣变。相比于室温(25℃),4℃低温贮存有利于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并减缓受损蓝莓水分流失速率。实验结果可为实现蓝莓机械损伤的快速检测和损伤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机械损伤 温度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条件对猪里脊品质和杂环胺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欣娅 戴宏杰 +3 位作者 郭婷 周鸿媛 张宇昊 马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1,共11页
猪肉含有丰富的膳食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食用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蛋白食品在高温热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杂环胺类风险因子,国内外对于禽肉及牛肉中杂环胺的产生已有丰富研究,但是关于猪里脊在高... 猪肉含有丰富的膳食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食用历史悠久,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蛋白食品在高温热加工过程中易产生杂环胺类风险因子,国内外对于禽肉及牛肉中杂环胺的产生已有丰富研究,但是关于猪里脊在高温油炸加工条件下杂环胺的变化规律研究较为缺乏。该文研究了不同油炸温度(150、160、170、180和190℃)和油炸时间(1、2、3、4和5 min)对油炸猪里脊的pH、烹饪损失、水分、颜色、质构、水分分布、油炸温度、感官评价以及杂环胺(heterocyclic aromatic amines,HA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的增加,猪里脊中的水分含量、自由水含量、b^(*)和L^(*)显著降低,表面中心温度、烹饪损失、a^(*)、硬度、内聚性、油脂含量和HAA含量增加。在170℃下油炸3 min的熟度、质构品质相对较好,且HAA含量相对较低。在相对较高油炸温度(180~190℃)和较长油炸时间(4~5 min)下,猪里脊中的HAA含量相对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杂环胺生成与油炸温度、时间和猪里脊品质显著相关。综合分析不同油炸参数对猪里脊品质和HAA的含量的影响,在160~170℃下油炸2~3 min是制备油炸猪里脊的最适条件。该文为消费者和餐饮机构提供关于肉类油炸时间和温度的建议,以确保油炸猪里脊产品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猪里脊 杂环胺 低场核磁共振 质构 红外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茭白及其复水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坤霖 刘瑞玲 +6 位作者 房祥军 王冠楠 牛犇 陈慧芝 陈杭君 吴伟杰 郜海燕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919,共11页
为探究茭白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工艺及其对茭白复水后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茭白在不同热泵温度和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下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对干燥茭白进行弛豫特性分析,测定复水率,并利用成像技术研究... 为探究茭白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工艺及其对茭白复水后水分迁移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茭白在不同热泵温度和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下的干燥特性,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对干燥茭白进行弛豫特性分析,测定复水率,并利用成像技术研究干燥后的复水能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热泵温度下,茭白干基含水率随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处理温度越高,干燥速率的最高点越大;热泵温度为60℃时,茭白的复水性好于其他处理温度。在60℃热泵干燥30 min后,启用热泵(60℃)联合不同远红外辐射强度(0、400、800 W)进行后程干燥处理,随着干燥时间延长,自由水的流动性逐渐降低;干燥结束时,60℃、60℃+400 W、60℃+800 W处理组T 23对应的弛豫峰消失,自由水完全去除。复水茭白的主要水分状态是不易流动水,集中在茭白外部。60℃+400 W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制成的干燥茭白其复水水分信号明显强于其他处理组,与60℃单一热泵处理相比,其复水能力更强,并且干燥所需时间更短。总体上,热泵联合远红外后程干燥能显著提升茭白干的复水效率,LF-NMR技术可精准解析干燥过程中水分动态迁移规律,为果蔬联合干燥工艺优化提供无损检测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热泵联合远红外干燥 低场核磁共振 水分分布 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处理对蝴蝶兰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芳 邹诗晴 +2 位作者 彭东辉 胡嘉淼 林少玲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7,共8页
为探讨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处理对蝴蝶兰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蝴蝶兰切花品种“天堂鸟”为试验对象,探究了低压静电场处理对蝴蝶兰切花瓶插期间观赏品质、理化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低场... 为探讨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处理对蝴蝶兰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蝴蝶兰切花品种“天堂鸟”为试验对象,探究了低压静电场处理对蝴蝶兰切花瓶插期间观赏品质、理化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分析蝴蝶兰切花的水分迁移和水分流失情况。结果表明:瓶插第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低压静电场组的蝴蝶兰切花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形态,其鲜质量和花径分别显著(P<0.05)提高4.88%、4.98%,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0.75、4.09 mg/g,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31.53%、21.96 nmol/g,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峰值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9.58、20.77、20.21 U/g,同时,结果表明低压静电场处理延缓了蝴蝶兰切花的水分迁移和水分流失现象。综上,低压静电场处理延缓了蝴蝶兰切花的品质劣变,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切花的保鲜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理化性质 品质控制 蝴蝶兰切花 低压静电场 低场核磁共振 保鲜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神经影像学特征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泽琪 张正楠 +5 位作者 王惠晓 杨海庆 冯平勇 周立霞 杨冀萍 高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MRI观察组间低频振幅(ALFF)、局部一致性(ReHo)存在差异脑区,并对其与预设脑区进行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治疗前ID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贝克忧郁量表(BDI)评分及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D组右侧正中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Mid_R)ALFF值及ReHo均低于对照组(FWE校正P均<0.05),Cingulum_Mid_R与左侧前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Ant_L)、左侧海马(Hippocampus_L)与右侧额中回(Frontal_Mid_R)间FC降低(FWE校正P均<0.05)。rTMS治疗后ID患者PSQI、ISI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均<0.05),但上述神经影像学指标均无显著改变(FWE校正P均>0.05)。结论ID导致Cingulum_Mid_R ALFF值和ReHo同步减低,额叶-扣带回、额叶和边缘系统之间FC减弱。rTMS可改善ID患者睡眠及精神状态,但其对神经影像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性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经颅磁刺激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基胶凝材料的水化动力学过程及其水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雯雯 董晓强 +5 位作者 刘晓勇 赵睿阳 贺高乐 张蒙 周磊 武学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7-880,共14页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混凝土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研究者探索新的替代材料。赤泥等工业副产品被认为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一定潜力。然而这些固废材料在胶凝材料中的水化机制仍不明确。利用低场核磁共振...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混凝土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研究者探索新的替代材料。赤泥等工业副产品被认为在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具有一定潜力。然而这些固废材料在胶凝材料中的水化机制仍不明确。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和等温量热法对含赤泥、钢渣、粉煤灰和磷石膏的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赤泥基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可分为结晶成核、相边界反应和扩散3个阶段,其中结晶成核阶段的反应速率最高。钢渣和磷石膏能加速水化反应,改善材料的孔隙结构,而粉煤灰虽反应较慢,但同样有助于最终促进孔隙结构的改善。统计结果显示,早期水化放热量与7 d抗压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有效预测材料初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化动力学 低场核磁共振 等温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的7T MRI影像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紫豪 袁云 +5 位作者 黄沛钰 王鹤 娄昕 杨旗 卢洁 王伊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2-518,共7页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发生病变导致的常见血管疾病,对微小血管研究是脑卒中学的研究难点。凭借场强提高带来的高信噪比和高对比度,7T MRI能够突破3T MRI的分辨率极限,呈现400μm以下的脑小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并...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小动脉、毛细血管以及小静脉发生病变导致的常见血管疾病,对微小血管研究是脑卒中学的研究难点。凭借场强提高带来的高信噪比和高对比度,7T MRI能够突破3T MRI的分辨率极限,呈现400μm以下的脑小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并可显示微小脑组织病灶。本文综述基于7T MRI时间飞跃血管成像、相位对比度成像、磁敏感对比度成像等多模态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依靠这些技术,7T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豆纹动脉、深髓静脉等脑小血管结构,测量其流速和磁化率等功能指标,并高灵敏度地检测脑微出血和脑皮层微梗死等病灶。这些影像资料为检测脑小血管病的早期特征、评估其病程进展提供了宝贵信息,并为理解其致病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配合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分析方法,7T MRI有望在脑小血管病早期诊断和病程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多模态成像 超高场强 人工智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多指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莉雅 高明璇 +4 位作者 闻俊彦 吴子琪 罗靖雯 靖林林 文戈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 目的通过多种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指标探索年轻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是否与临床指标及认知水平相关。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34名T2DM患者和35名PDM患者以及34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年龄均小于40岁。所有被试者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并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数据经预处理后,分别计算低频振幅指数、局部一致性指数、度中心性指标。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进行控制。并分析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P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4.710,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4.097,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T2DM组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增强,例如左侧额叶下回(t=6.348,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同时也在多个脑区的自发神经活动减弱,例如右侧下顶小叶(t=-5.141,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5,簇水平P<0.05)。此外,部分静息态指标与临床指标及认知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例如在PDM组中,右侧额叶中回的ALFF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0,P=0.014)。结论年轻的PDM、T2DM患者的脑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如血糖特征指标、甘油三酯-血糖指数及认知水平相关。本研究增强了我们对糖尿病性脑损伤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并为其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些潜在的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度中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致密砂岩储层水锁伤害特征:以苏里格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17
作者 王治国 汪雄雄 +4 位作者 常永峰 陈晓丽 梁万银 罗开庆 王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653-10662,共10页
苏里格上古生界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在开发阶段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锁堵塞效应,进而影响单井产能。通过开展压裂液水锁伤害实验,以典型致密砂岩储层的真实岩心样本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定量评价了束缚水微观滞留特征,明... 苏里格上古生界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在开发阶段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水锁堵塞效应,进而影响单井产能。通过开展压裂液水锁伤害实验,以典型致密砂岩储层的真实岩心样本为研究对象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定量评价了束缚水微观滞留特征,明确了微纳米尺度孔喉内的水锁伤害程度和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与水锁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且初始渗透率低、微观孔喉发育程度差的岩心更容易发生水锁堵塞伤害。不同品质储层的岩心水锁伤害特征存在较大差异,Ⅰ类和Ⅱ储层的水锁伤害程度低于Ⅲ类储层,Ⅲ类储层滞留的束缚水更多,水锁伤害程度也更高。微孔内的束缚水滞留率与水锁伤害高度相关。水锁伤害主要发生在小于50 nm孔隙,特别是小于2 nm孔隙内束缚水含量增加会显著影响岩心渗透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了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水锁伤害机理,为降低水锁伤害、实现气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伤害 核磁共振技术 致密砂岩储层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逆问题法的超低场磁共振大鼠脑部成像双通道射频线圈优化设计
18
作者 孟凡钦 郭轶 +1 位作者 何为 徐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63,共12页
目前超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质量较差,为提升图像信噪比,射频线圈需尽可能贴近成像区域从而提升信噪比。该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并从逆问题角度求出线圈流函数分布,再利用线性规划寻找最优线圈结构。为验证超低场MRI诊断颅脑疾病的有效性,... 目前超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质量较差,为提升图像信噪比,射频线圈需尽可能贴近成像区域从而提升信噪比。该文采用间接边界元法并从逆问题角度求出线圈流函数分布,再利用线性规划寻找最优线圈结构。为验证超低场MRI诊断颅脑疾病的有效性,采用上述方法,在54 mT下针对大鼠头-脑几何形状设计了双通道射频接收线圈,并对大鼠脑卒中及脑外伤模型进行成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54mTMRI能够检出水肿和血肿病变,且与病理切片或临床3T MRI图像结果相符。同时,通过脑外伤模型7天的追踪观察,54 mT图像中病变的信号演变规律与高场影像一致。针对特定成像对象和非规则布线曲面,该文利用间接边界元逆问题法设计高信噪比射频接收线圈,大鼠模型试验证明超低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脑卒中与脑外份早期诊断与床旁影像监护潜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低场 射频线圈 边界元逆问题 颅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单侧基底节卒中后抑郁与非抑郁患者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的差异研究
19
作者 许天骄 陆梦馨 +3 位作者 李媛媛 张慕昭 邹忆怀 方继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索单侧基底节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特征,明确rs-fMRI在单侧基底节PSD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4... 目的探索单侧基底节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特征,明确rs-fMRI在单侧基底节PSD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纳入45例卒中患者,根据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结果,将被试分为PSD组23例和卒中后非抑郁(nonpost-strokedepression,NPSD)组22例,通过局部一致性(regionalhomogeneity,ReHo)和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分析方法比较两组被试ReHo、ALFF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结果与PSD组相比,NPSD组在左颞极中回、左中央前回(t=5.4428、3.5079,P<0.05)的ReHo值升高,在左梭状回、左楔前叶(t=-3.5528、-4.1124,P<0.05)的ReHo值降低,在右梭状回、右颞下回、左后扣带回、右扣带回、右缘上回、左中央前回、左旁中央小叶、右中央前回(t=3.5149、3.2775、4.6102、3.7343、4.2189、3.8542、4.3429、3.9644,P<0.05)的ALFF值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WE校正)。结论单侧基底节PSD患者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和社交网络部分脑区出现ReHo和ALFF变化,上述成像特征或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明确了rs-fMRI在单侧基底节PSD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这将为探索PSD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脑功能研究和疾病预后情况提供参考有助于PS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基底节 局部一致性 低频振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应用
20
作者 周鹏辉 刘海彬 +4 位作者 林海 余子铭 许桂晓 何浩强 谢传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4年8—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5.0T MRI进行鼻咽部扫描。患者常规扫描方案包括横轴位T2WI、横轴位T1WI...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技术在鼻咽癌5.0T MRI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4年8—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0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应用5.0T MRI进行鼻咽部扫描。患者常规扫描方案包括横轴位T2WI、横轴位T1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脂肪抑制序列,并在常规扫描方案基础上应用不同挡位(1~5挡)的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共24组图像。使用Likert量表(5分法)对图像中病灶检测、病灶边缘清晰度、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对24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不同组图像定性、定量指标的差异,并评估2名医师主观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对来自2种图像(无DeepRecon重建传统图像与应用DeepRecon重建图像)的4种MRI序列共24组图像进行定性评估发现,除避免产生伪影外,DeepRecon图像(挡位2~4)在所有特征上均显著优于传统图像(Z=-12.11~-6.23,P<0.001)。当DeepRecon重建水平为3挡时,图像综合评分最高,图像质量最佳。与传统图像相比,DeepRecon图像(挡位2~5)在病灶和翼外肌的信噪比显著提高(t=-15.67~-3.44,Z=-6.09~-4.63,P<0.01)。在采用DeepRecon(挡位2~5)的横轴位T2WI、横轴位增强T1WI和冠状面增强T1WI压脂图像中,对比噪声比(病灶/翼外肌)对比度显著改善(t=-12.71~-3.19,Z=-6.08~-4.47,P<0.001)。2位影像诊断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主观评分观察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0.75~0.82,P<0.01)。结论 DeepRecon深度学习重建技术显著增加了鼻咽癌传统磁共振图像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其图像清晰度,为影像诊断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