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协同发展策略--基于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经验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文娟 梅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全国49个长护险试点城市的经验分析发现,长护险的实施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而社会养老服务则为长护险...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的有效路径。通过对全国49个长护险试点城市的经验分析发现,长护险的实施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资金来源,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而社会养老服务则为长护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将长护险资金顺利转化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是实现长护险制度设计目标的关键,唯此才能推动两者协同发展。建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重构长期照护服务政策体系,并以需求引导供给,实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社会养老服务 待遇给付 长期照护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路径-目标”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9
2
作者 薛惠元 张永高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9,共13页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但其逻辑机理、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并未得到充分揭示。基于路径-目标理论,将共同富裕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目标相结合,从“共同”和“富裕”两个维度分析长期...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但其逻辑机理、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并未得到充分揭示。基于路径-目标理论,将共同富裕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目标相结合,从“共同”和“富裕”两个维度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面临如下困境:部分群体未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范围,对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不足,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尚不统一,监督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不健全,护理费用报销差异大,筹资渠道单一,基金规模整体不大,护理服务人数较少且服务设计缺乏人文关怀,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参与力度不足。鉴于此,应从“共同”和“富裕”两个维度进一步优化,提升长期护理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共同富裕 “路径-目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有效性研究--基于49个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巴曙松 曾好 +1 位作者 孙维嘉 李成林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发布的57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手段分析政策内容,并参考PMC模型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空间视角对各试点城市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对比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演进过程,选择了典型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政策文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整体评级合格,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供需错配问题,一是政策有效性与人口老龄化水平之间存在错配,二是在“参保范围”和“支付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空间区域的角度看,我国长护险试点政策的有效性与一致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从政策延续性方面则发现同一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筹资方面改善不大。文章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细致研究,为我国建设更为完善和适应性强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深入了解政策的强项和薄弱点,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筹资政策 PMC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研究——基于生成-内化逻辑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岱衡 张宝莹 +4 位作者 谭清立 游慧 王洁琪 翁樱倍 毛俊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的需求机制及影响要素,提出优化策略。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广州市社区居民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基于扎根理论,对119份调查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共提取出5个核心编码、13个主轴编码、216个初... 目的: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的需求机制及影响要素,提出优化策略。方法:以随机抽样的形式对广州市社区居民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基于扎根理论,对119份调查的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共提取出5个核心编码、13个主轴编码、216个初始范畴,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生成-内化模型。结论:自理水平冲突、客观供给水平是影响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生成的关键范畴;首优选择适配是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内化的核心过程,深受患者经济条件与社会服务质量影响;基层印象和政策宣传彼此影响,两者耦合成为串联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卫生需求-内化大循环的外部保障。建议:大力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客观供给能力;基于“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服务模式”,适配首优选择;加强政策宣传,缩小信息差,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对社区服务需求的保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社区服务 扎根理论 生成-内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福利效应与挑战——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证据
5
作者 王兆萍 余乐山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5,共15页
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对地区居民福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主要通过减少向下代际支持和促进家庭消费来减轻试点城市的家... 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对地区居民福利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主要通过减少向下代际支持和促进家庭消费来减轻试点城市的家庭医疗负担,进而提升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暂未带来整体性福利效应,这源于城乡差异、保险覆盖模式、年龄结构、政策时长等因素。同时,采用宏观数据检验了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整个社会层面产生的正外部性,具体体现在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等方面。因此,应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步伐;促进非正式照料向正式照料的转化;注重打造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差异化实施长护险政策以最大化福利效应;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覆盖面,确保政策公平性和有效性;加强各领域协同配合,发挥长期护理保险在社会层面的正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 福利 健康 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6
作者 薛惠元 张永高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0,共11页
长期护理保险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过往研究对长期护理保险健康效应的路径机制解释不足以及研究数据的滞后,文章采用2011—2020年五期CHARLS最新数据实证分析... 长期护理保险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区别于过往研究对长期护理保险健康效应的路径机制解释不足以及研究数据的滞后,文章采用2011—2020年五期CHARLS最新数据实证分析了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多维健康的影响,并运用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模型检验了其背后的传导机理。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地提升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机制分析表明长期护理保险通过增加家庭消费和减轻子女照料负担,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增加健康投资,进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期护理保险更有利于提升高龄、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较低等弱势地位老年人群体的健康水平,具有倾向弱势群体的健康促进效应。基于此,建议完善顶层设计,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参保对象覆盖范围,建立护理救助精准识别机制,提升困难群体补贴力度,加强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老年人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琪 段佳伟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5,62,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对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方法:使用四期CHARLS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护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照料支持、精神支持的影响。结果:长护险挤出了子代对老年人48.5%的经济支持、13.2%的照料支持...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对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方法:使用四期CHARLS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分析长护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照料支持、精神支持的影响。结果:长护险挤出了子代对老年人48.5%的经济支持、13.2%的照料支持,并挤入了16.4%的精神支持,且三个维度呈替代效应;长护险对老年人代际支持的影响在不同代际支持水平、不同子女劳动率情况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进一步完善长护险政策,发挥对老年人家庭代际支持的积极作用;同时,重视家庭照护、机构照护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共同为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老年人 家庭代际支持 老龄化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健康中个人自主与公共责任的伦理张力
8
作者 陈旻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1,共6页
首先,讨论个人自主权与公共健康责任的伦理博弈,包括医学伦理四原则在健康责任分配中的体现,以及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理念的冲突。其次,考察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如何导致弱势群体在健康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探讨片面强调个人责任可能加剧的... 首先,讨论个人自主权与公共健康责任的伦理博弈,包括医学伦理四原则在健康责任分配中的体现,以及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理念的冲突。其次,考察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如何导致弱势群体在健康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探讨片面强调个人责任可能加剧的健康不平等问题。再次,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为例,分析该政策如何在实践中平衡个人自主与社会支持。最后,提出可能的伦理路径修正与政策建议,倡导从“问责个体”转向“系统赋能”,以实现更加公正和包容的“健康中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个人自主 公共责任 伦理张力 长期护理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碎片化、老年福祉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整合——基于四期CHARLS数据和试点城市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周明 王若莹 叶宇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21,共14页
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四期CHARLS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分析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政策差异对失能老年人福祉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改善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减... 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基于四期CHARLS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分析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政策差异对失能老年人福祉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改善了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减少了家庭照护时间,降低了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改善了其福祉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服务给付模式对重度失能老人的福祉提升尤为显著。长期护理保险的区域差异根植于政策试点阶段对基本医保体系的制度性依附与路径依赖,叠加地方分权导向下异质化政策试验的碎片化效应以及央地政府间福利公平目标与财政风险管控逻辑的持续性博弈。为破解制度整合困境,应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独立资金池体系,重构政策执行机制,弱化对基本医保体系的依赖,增进区域共济和央地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福祉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地区差异 三重差分法 制度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子女照护分工与收入增长
10
作者 杨红燕 邓智宇 李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4,共8页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探讨其增收效应的内在机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2013—2020年四期CHARLS数据和多期DID,实证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家庭子女收入的影...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决策部署,探讨其增收效应的内在机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家庭生产理论,利用2013—2020年四期CHARLS数据和多期DID,实证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对失能家庭子女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通过现金补贴促进照护分工专门化,显著提升了失能家庭子女的收入水平。分工专门化具体表现为,同住子女工作概率降低、照护时长增加,趋向照护专门化;非同住子女照护时长减少,趋向工作专门化。因此,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提升了非同住子女收入水平,并促进其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期护理保险对不同子女规模家庭、不同性别子女存在差异影响。建议加强基础性长时照护服务供给,构建多维度的给付标准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子女分工 收入增长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护险能否成为老年人福利改善的新支柱
11
作者 刘妍 盛洁 +1 位作者 王顺 徐杰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5,共8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已成为社会领域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及中国长护险试点政策数据库(CLIP),探讨长护险对老年人福利的影响。发现长护险通过发展社会照护体系改善老年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如何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已成为社会领域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及中国长护险试点政策数据库(CLIP),探讨长护险对老年人福利的影响。发现长护险通过发展社会照护体系改善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且对参加职工医疗保险、重度失能老人的影响尤为明显。但医疗支出较高和依赖家庭照护可能会减弱长护险的福利改善效果。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长护险福利效应的认识,对政策制定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护险 老年人口 福利状况 多期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宇芯 田侃 喻小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福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3、2015和2018年的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进行实证...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和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福祉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3、2015和2018年的中国健康和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相比未参保长护险的老年人,参保长护险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强度平均提高0.216个单位。机制分析显示,自评健康在长护险与社会参与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长护险政策的实施通过改善健康状况,进而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对社会参与的正向影响在女性、农村户口和低龄老年人群体中尤为显著。结论:提出拓展长护险受益群体,结合健康管理服务,实施差异化护理服务和探索“护理+社会参与”创新服务模式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老年人 社会参与 PSM-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服务支付:长护险与医保的政策边界与协同路径——基于上海市的实践样本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岩 杨翠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共9页
医养结合是一项跨领域的政策实践,其服务的有效获取离不开相关支付政策的协同支持。长护险和医保是医养结合服务支付体系中两项重要的政策,但二者在医养结合支付实践中存在内容交叠、待遇差距大、衔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是一项跨领域的政策实践,其服务的有效获取离不开相关支付政策的协同支持。长护险和医保是医养结合服务支付体系中两项重要的政策,但二者在医养结合支付实践中存在内容交叠、待遇差距大、衔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医养结合服务的高质量供给。鉴于此,基于政策协同理论,从政策协同目标、协同层次、协同内容,以及信息协同等方面提出促进二者在医养结合支付中有效衔接的路径及建议,包括确立以老年人获取高质量、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为共同目标,厘清二者的支付边界,建立统一的医养结合支付体系,建立多方信息共享机制等,以此实现政策协同效应的最大化,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的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医养结合 支付体系 政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勇 刘俊霞 杨雪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长期护理保险旨在解决失能家庭的照护问题,但还需深入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因此,研究基于家庭生产最大化理论模型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利用CHARLS 2011—2018年四期... 长期护理保险旨在解决失能家庭的照护问题,但还需深入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因此,研究基于家庭生产最大化理论模型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影响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利用CHARLS 2011—2018年四期数据,建立交错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受访者父辈居住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后对受访者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使家庭市场劳动参与率提高5.5个百分点,市场劳动时间延长6.6%,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此外,长期护理保险主要通过机构照护替代家庭照护,减少家庭照护时间,从而促进家庭劳动力市场供给。政策效果在性别、教育及城乡间具有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关于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为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和促进中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劳动力市场供给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玉姝 潘其扬 +3 位作者 王欣宁 邵业 王颖 苏忠鑫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分析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针对性地开展照护服务,改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基本信息、36条... 目的:分析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针对性地开展照护服务,改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基本信息、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来评估人群生活质量。结果:生活照料满足与否对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家庭收入不同生活质量得分也不同(P=0.004),三个调研地间的参保人生活质量也存在差异(P<0.001),整体来看,各类型参保人心理层面优于生理层面,居家机构心理健康优于住养机构(P=0.041)。结论:嘉兴市调研地区长护险参保人生活质量较低,但心理健康良好,地区、月收入、生活照料、职业类型是其影响因素。较居家护理,住养机构参保人心理健康较差。建议关注长护险参保人生活质量,做好针对性护理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服务对策,优化机构护理服务,提升老人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3个试点省市的长期护理保险非基本生活照护类服务项目的问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诗悦 储静 +2 位作者 裴艳 杨婕 庹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9-1415,共7页
目的:总结我国23个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试点省市非基本生活照护类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比较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政策和文献回顾,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描述性分析提炼试点省市非基本生活照护类服务项目清单,并... 目的:总结我国23个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试点省市非基本生活照护类服务项目的实施现状,比较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政策和文献回顾,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描述性分析提炼试点省市非基本生活照护类服务项目清单,并对照护服务项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3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省市中,非基本生活照护类服务项目共计398项,经合并整理后共析出54个项目,其中7个项目的省市覆盖率为50%以上。全国23个省市对于各个项目的命名有所差异。结论:国内23个试点省市对于非基本生活照护类项目存在名称界定不统一、覆盖不均衡且健康促进类及中医类服务涉及较少的问题。建议建立标准化的非基本生活照护类项目清单,明确相关的服务内涵,同时整合国内非基本生活照护类项目,动态调整服务项目清单,并且注重长期护理保险的长期发展,增加健康促进类及中医类服务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生活照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人口老龄化 失能 老年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与待遇给付现状及优化策略
17
作者 井玉荣 王欣宁 +3 位作者 朱鸿飞 苏忠鑫 王颖 罗力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嘉兴市是浙江省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政策的试点城市,通过研究嘉兴市长护险筹资(筹资对象、渠道、方式及标准)及待遇给付(给付形式、内容、标准及水平)政策实施现状,总结嘉兴市长护险政策的试点经验及问题。目前嘉兴市长护险筹... 嘉兴市是浙江省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政策的试点城市,通过研究嘉兴市长护险筹资(筹资对象、渠道、方式及标准)及待遇给付(给付形式、内容、标准及水平)政策实施现状,总结嘉兴市长护险政策的试点经验及问题。目前嘉兴市长护险筹资与待遇给付政策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完善,筹资对象覆盖城乡居民,保障范围已由重度失能扩展至重度失智人员,给付内容不断完善,出台了服务项目目录,细化了服务单价。未来建议在考虑基金承受能力及可持续性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至中度失能人群,差异化制定不同失能等级人群的待遇给付标准;强化用人单位及个人的责任,拓宽筹资渠道,逐步探索独立的长护险筹资机制;考虑定额及比例筹资方式相结合,综合考虑代际公平、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因素,建立科学的费率动态调整筹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筹资 待遇给付 失能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情况及发展建议
18
作者 王欣宁 井玉荣 +3 位作者 白慧莹 苏忠鑫 王颖 罗力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在试点实施中不乏亮点,但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借鉴青岛、上海、广州及北京的长护险试点做法,对嘉兴市长护险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逐渐剥离医保基金筹资来源,制定公平的筹资标准;建立预防和延缓失智的保障机... 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在试点实施中不乏亮点,但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借鉴青岛、上海、广州及北京的长护险试点做法,对嘉兴市长护险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逐渐剥离医保基金筹资来源,制定公平的筹资标准;建立预防和延缓失智的保障机制;充分发动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护理体系;丰富长护险服务内容,满足各类照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试点 失能照护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现状、国际经验借鉴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文佩 周宇轩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养老产业金融作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随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的多样化转变,发展养老产业金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时代以来,我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仍面临... 养老产业金融作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随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的多样化转变,发展养老产业金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新时代以来,我国养老产业金融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但仍面临专项支持政策空缺、中小养老企业融资难、支持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创新型金融工具缺乏等困境。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优化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环境、创新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工具、鼓励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养老服务消费能力提升的物质基础这五方面提出我国养老产业金融未来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金融 养老产业 产业金融 养老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 金融科技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的影响——基于CHARL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
作者 倪子菡 朱秀媛 +1 位作者 宋宝香 田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17948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长护险制度对中老年群体所在家庭照料孙...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17948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长护险制度对中老年群体所在家庭照料孙辈的影响。结果: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长护险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时间平均增加了1.372%。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护险制度对老年群体的家庭隔代照料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1),而该影响在中年群体的家庭中不显著(P>0.05)。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向上经济支持在长护险影响中老年群体参与家庭隔代照料时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结论:中老年群体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不仅会对个人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对其家庭成员产生溢出效应并进一步优化家庭资源分配。因此未来应从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完善制度设计和提高保障水平、强化政策宣传以及增加家庭代际间支持等方面扩大长护险制度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中老年 隔代照料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