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学视角中的“鸿都门学”——兼论汉末文风的转变 |
张新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
2
|
试论郝经文学创作的渊源与造诣 |
钱志熙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3
|
集群流派与布衣精神——清代前期文章史的一个观察 |
曹虹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
4
|
文人结社在文学流派发展中的作用——以明代为考察中心 |
李玉栓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5
|
试探清季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 |
凌兴珍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
6
|
元代金华学派“理流为文”考 |
袁宗刚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
7
|
外语教育:考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一个视角 |
王伦信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8
|
嘉定文派古文观及其创作述略——从嘉定文派之兴谈起 |
李圣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9
|
元初“江南求贤”及其文坛效应 |
王树林
|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
|
|
|
10
|
繁缛富艳:汉末魏晋易代文学的才情底色 |
王洪军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1
|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思想体系的历史建构 |
张德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12
|
唐代私学教育的文学性特征 |
康震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
13
|
曾燠与清代中期诗坛 |
李瑞豪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
14
|
文学作品中的“国家”镜像——以人教社新版中学《语文》教科书为例 |
王力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09 |
0 |
|
|
15
|
南宋初期诏令与文风的演变 |
彭民权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
16
|
清代地域性文学社群与高密诗派的形成及传衍 |
赵红卫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2 |
0 |
|
|
17
|
民国初年初等学校教育的“文学”纠葛 |
李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8
|
从宋人注宋诗的用典研究看宋诗的创作理论 |
何泽棠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9
|
明代台阁派形成 |
王鼐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
20
|
明代复古派对“自然之音”的回归——兼及乐论对文论的影响 |
韩伟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