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铝对高掺量流化床粉煤灰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董必钦 张枭 +2 位作者 刘源涛 何晓伟 王琰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4-181,共8页
随着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的发展,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FA)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时保温隔热材料需求量大的现状,采用高掺量CFBFA制备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泡沫混凝土。针对泡沫混凝土存在的凝结时间长以及早期强... 随着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的发展,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FA)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时保温隔热材料需求量大的现状,采用高掺量CFBFA制备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泡沫混凝土。针对泡沫混凝土存在的凝结时间长以及早期强度低等问题,本工作掺入硫酸铝进行改性,研究并分析了硫酸铝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密度、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硫酸铝作用下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此外,还利用3D轮廓仪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硫酸铝促进了本体系早期AFt的生成,与基准组(硫酸铝掺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相比,15%硫酸铝掺量的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了470 min,10%硫酸铝掺量的泡沫混凝土3 d强度可达到10.43 MPa,导热系数为0.31 W·m^(-1)·K^(-1)。这种泡沫混凝土具有较快批量化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流化床粉煤灰(CFBFA) 隔热 无碱液体速凝剂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2
作者 朱楼 宋杨凡 +5 位作者 王猛 施睿鹏 厉彦民 陈鸿伟 刘卓 魏翔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1-3001,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化学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CPCFB-MFC),通过设计多组实验工况研究了脉冲液流频率和幅值、颗粒循环速率及气体流量对CPCFB-MFC产电及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化学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CPCFB-MFC),通过设计多组实验工况研究了脉冲液流频率和幅值、颗粒循环速率及气体流量对CPCFB-MFC产电及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在中心液流脉冲频率为0.25 Hz、脉冲幅值为0.08 m/s、颗粒循环速率为3.3 kg/(m^(2)·s)、气体流量为2 L/min条件下,CPCFB-MFC的输出电压达到最高(为649.2 mV),此时污水处理时间最短(为77 h)。通过对比不同工况的污水处理效率和综合能耗,证明了在反应器内采用脉冲液流和气-液-固循环运行方式能进一步提升MFC的综合性能。这项工作对推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循环流化床 脉冲液流 产电 污水处理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固体颗粒分布 被引量:24
3
作者 姜峰 贾丽云 +1 位作者 刘明言 李修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2,共6页
利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对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下管箱中的分布板结构对固体粒子的体积分数分布、固体粒子的速度分布,以及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进口... 利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对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下管箱中的分布板结构对固体粒子的体积分数分布、固体粒子的速度分布,以及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进口段安装适当结构的多孔板分布器,即多孔板的面积小于床层截面积,且床中心处的遮挡面积大于边缘处的遮挡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固相速度的均匀程度,在较高流速下,能较好地改善固体颗粒在管束中的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循环流化床 换热器 固体颗粒分布 粒子分布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轴向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欢 王铁峰 +1 位作者 王金福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利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实验测量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不同径向位置处颗粒瞬态轴向速度,研究了其概率密度分布特征。采用瞬态速度的标准偏差衡量瞬态速度的波动程度,考察了不同操作形式下的颗粒时均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以及表观液速和颗粒循... 利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实验测量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不同径向位置处颗粒瞬态轴向速度,研究了其概率密度分布特征。采用瞬态速度的标准偏差衡量瞬态速度的波动程度,考察了不同操作形式下的颗粒时均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以及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等操作条件对速度波动程度和速度均值径向分布的影响。利用相间作用力对两种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对液固和气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速度 实验研究 超声多普勒测速仪 液固循环流化床 颗粒速度 速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流化床中液速分布与颗粒循环流动 被引量:7
5
作者 郝晓刚 张忠林 +1 位作者 郭金霞 孙彦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302,共6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考察了液-固平板流化床中颗粒流和液流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将分散的颗粒流连续介质化的假设和基于容积通量的流体力学表达方式,建立了液体流动和颗粒循环流动的数学模型并定义了颗粒流与液流的有效粘度。理论计算表明,液体通量的径向分布为抛物线,液流有效粘度和液含率与表观液速有关;颗粒通量的径向分布也为抛物线且颗粒上流区与回流区的分界点在0.577D,循环流动强度取决于液含率和液体密度,但颗粒循环分界点的位置与颗粒类型和操作液速无关。实验观察支持模型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 模型 液速分布 颗粒循环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化工废液流化床焚烧特性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惠超 赵长遂 +5 位作者 鲁端峰 李永旺 李庆钊 陈晓平 吴新 杨林军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5-759,共5页
在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含盐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考察了废液红水焚烧量、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及二次风率等因素对焚烧试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组织工况下炉膛主要焚烧区温度保持... 在燃煤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含盐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考察了废液红水焚烧量、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及二次风率等因素对焚烧试验炉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组织工况下炉膛主要焚烧区温度保持在850-900℃之间,焚烧效果好,床层没有出现结焦现象,尾部飞灰中析出微量有机盐分.随着红水焚烧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密、稀相区温度均下降;随着红水在密相区喷入比例或二次风率的增加,密相区温度下降,稀相区温度上升,炉温趋于均匀,更利于焚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水废液 循环流化床 焚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有机废液循环流化床焚烧NO_x排放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惠超 赵长遂 +5 位作者 李永旺 鲁端锋 李庆钊 陈晓平 杨林军 吴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7-232,共6页
在一座热态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对焚烧过程烟气成分进行了在线检测,重点考察红水焚烧量、二次风率、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等因素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x排放浓度随着... 在一座热态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装置上对化工有毒废液红水进行焚烧试验,对焚烧过程烟气成分进行了在线检测,重点考察红水焚烧量、二次风率、红水密相区喷入比例、过剩空气系数等因素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Ox排放浓度随着红水焚烧量或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红水在密相区喷入比例或二次风率的增加而减小。由于循环流化床低温和分级燃烧对NOx生成的抑制作用,各试验工况NOx排放浓度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红水废液 焚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固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器中固体颗粒的分布 被引量:11
8
作者 姜峰 王兵兵 +1 位作者 齐国鹏 李修伦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研究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加热管束内固体颗粒的分布规律,设计并构建了汽-液-固透明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系统.利用CCD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种类等参数对于加热管束中固体颗粒分布的影响... 为研究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器加热管束内固体颗粒的分布规律,设计并构建了汽-液-固透明多管循环流化床蒸发系统.利用CCD图像采集和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颗粒加入量及颗种类等参数对于加热管束中固体颗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体循环流量、热通量和颗粒加入量的增加,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降低;而随着颗粒沉降速度的增加,颗粒分布的不均匀度增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决固体颗粒在加热管束中良好分布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固 循环流化床蒸发器 可视化 颗粒分布 强化传热 防、除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流化床的研究(Ⅰ)相含率及颗粒循环速率 被引量:6
9
作者 梁五更 张书良 +2 位作者 俞芷青 金涌 吴群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66-671,共6页
在内径为140mm、高为3m的有机玻璃设备中对液固并流向上的循环流化床中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相含率的研究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全床相含率轴向均匀分布;而径向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表现为中心区液相含率高,在r/R=0.7处液合率最低... 在内径为140mm、高为3m的有机玻璃设备中对液固并流向上的循环流化床中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相含率的研究表明,在循环流态化条件下,全床相含率轴向均匀分布;而径向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表现为中心区液相含率高,在r/R=0.7处液合率最低.颗粒循环速率的研究表明,在循环流态化区域,在一定的二次水流速下,颗粒循环速率不随总液速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在循环流态化下存在床层径向参数的不均匀性,因此床层的相合率与颗粒循环速率的关系与广义流态化方法预测的结果间存在差异,即在操作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床层内真实液合率比由广义流态化预测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循环 流动特性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nics静态混合器在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中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少峰 王江涛 刘燕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6,共4页
为了解决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分布不均匀问题,在内径29 mm、长4 m的水平有机玻璃管流化床内放入Kenics静态混合器,采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考察静态混合器的结构、个数、安装位置对液固二相流中颗粒分布的影响;同时,利用U型... 为了解决水平液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分布不均匀问题,在内径29 mm、长4 m的水平有机玻璃管流化床内放入Kenics静态混合器,采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考察静态混合器的结构、个数、安装位置对液固二相流中颗粒分布的影响;同时,利用U型管压差计考察不同条件下静态混合器的压降。实验结果表明:Kenics静态混合器能明显地改善管内颗粒分布情况;单个扭率Y=3.5的Kenics静态混合器压降最小;2个扭率Y=3.5的Kenics静态混合器间距为40 mm时对颗粒分布影响长度是最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循环流化床 水平管 颗粒分布 Kenics 分布不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循环流化床颗粒分布板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少峰 孙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3,共4页
设计了用于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固体颗粒分布板。采用功能强大的CCD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获得颗粒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考察了安装高度、运行参数等对分布板颗粒分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布板的安装高度、液体和气体流量、颗粒体... 设计了用于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固体颗粒分布板。采用功能强大的CCD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获得颗粒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考察了安装高度、运行参数等对分布板颗粒分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布板的安装高度、液体和气体流量、颗粒体积分数等对颗粒的速度和固含率分布有较大影响,得到了使固体颗粒在管束中分布效果较好的设计参数,以指导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颗粒分布 分布板 分布不均匀度 气液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预分布器结构的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一平 刘俊杰 +1 位作者 吴晨曦 朱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In this study, two types of pre-distributors (nonuniform-pores and dual-baffle)for the combined solids-liquid distributor in gas-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eat exchanger, were designed and the characteris... In this study, two types of pre-distributors (nonuniform-pores and dual-baffle)for the combined solids-liquid distributor in gas-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eat exchanger, were design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distribution was compar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local solids flux and a U shape pipe was used to measure static pressure drop in the lower pipe box.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perficial liquid velocities and liquid viscosities on the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were investigated.The degree of distribution of local solids flux in exchanger pipe was evaluated by the non-uniformity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types of pre-distributors were both suitable for gas-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eat exchanger at a lower static pressure drop in the lower pipe box.Compared with the nonuniform-pores pre-distributor, the dual-baffle pre-distributor showed bett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循环流化床 换热器 固液预分布器 颗粒质量循环速率 下管箱静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流化床两相流动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丽云 李修伦 +2 位作者 刘姝红 林瑞泰 马红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1-534,共4页
A hydrodynamic model of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slip velocity between fluid and solid particles and bed voidage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wo-phase flow.The slip velocity can ... A hydrodynamic model of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slip velocity between fluid and solid particles and bed voidage by applying the theory of two-phase flow.The slip velocity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equation.u s =u-v=(1-ε)(ρ p -ρ f )g+F p -(1-ε)F f /εβ/ε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water and ceramic spheres,1.43 and 3.06 mm in mean diameter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of 31 mm diameter and 1700 mm height.The voidage was from 0.96 to 1,and the ratio between superficial liquid velocity and particle terminal velocity varied from 1.22 to 10.1 in the experiments.The fluid-particle interphase drag coefficient in the model was correlated from experimental data as followsd p βρ f =0.1881(1-ε) 1.0089 UU t -0.8043 d p D t -0.3228 The predicted values by the model proposed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ll.In the meantime,the variation of slip velocity with superficial liquid velocity,bed voidage and particle diameter wa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in the paper can well predict the hydrodynamics of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in circuiating fluidized bed.The model is suitable for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under high flow rate and low concentration and can be also used on each tube in liquid-solid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heat excha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动模型 循环流化床 液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液固分布器中预分布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一平 刘俊杰 +1 位作者 吴晨曦 朱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7-1171,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组合式固液分布器。利用体积容积法、U形管压差计和刻度尺研究了固液预分布器的结构形式在不同表观液速和液体黏度下对各管束中的固含率、下管箱静压降及床层高度的影响。采用标准差函数进一步... 介绍了一种用于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组合式固液分布器。利用体积容积法、U形管压差计和刻度尺研究了固液预分布器的结构形式在不同表观液速和液体黏度下对各管束中的固含率、下管箱静压降及床层高度的影响。采用标准差函数进一步衡量了管束间固含率的均匀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双层挡板式预分布器在较低的下管箱静压降和床层高度下能将固体颗粒均匀地分布到各换热管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换热器 固液预分布器 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分布器中主分布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一平 刘俊杰 +1 位作者 吴晨曦 朱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6-1400,共5页
在不同结构形式的主分布器条件下,研究了表观液速对换热管中固含率、下管箱内床层高度、静压降及平均固含率的影响。利用体积容积法测量了换热管束中的固含率、刻度尺测量了下管箱中的床层高度、U形管测量了下管箱的静压降,并运用差压... 在不同结构形式的主分布器条件下,研究了表观液速对换热管中固含率、下管箱内床层高度、静压降及平均固含率的影响。利用体积容积法测量了换热管束中的固含率、刻度尺测量了下管箱中的床层高度、U形管测量了下管箱的静压降,并运用差压法测量了下管箱中平均固含率。采用不均匀度函数衡量了不同结构条件下管束间固含率的不均匀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换热管下方增加优化后的主分布器可以均匀分布固液两相;主分布器直径变化时对下管箱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大于主分布器轴向位置改变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流化床换热器 固液分布器 主分布器 固含率 静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隙设置挡板内循环流化床水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韦朝海 李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80-2484,共5页
针对流化床反应器中多相流体混合碰撞的复杂性、突变性的问题,以底隙设置十字形挡板反应器的水力特性改变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导法测定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速度和混合时间等动力学数据及其变化,分析新型内构件的强化作用原理。研究结果发现,... 针对流化床反应器中多相流体混合碰撞的复杂性、突变性的问题,以底隙设置十字形挡板反应器的水力特性改变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导法测定反应器内液体循环速度和混合时间等动力学数据及其变化,分析新型内构件的强化作用原理。研究结果发现,两相条件下,十字形挡板的设置使反应器的升流区及降流区的液体循环速度分别提高9.5%±1.0%和11.8%±1.0%;低流速时,液相混合时间变长,高流速时,混合时间反而短缩,变化范围在±5%;计算的摩擦阻力系数由4.13降低为2.75,证明了流体在反应器底部碰撞能量消耗的下降。通过全环路能量衡算得到液体循环速度模型计算参数的实验关联式,应用于三相条件,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在8%以内。表明在急剧湍流内循环流化床底部设置挡板所实现的流态有序、矢量归一的目标能有效改善反应器中流体的水力特性而使流体稳定,并进一步实现稳态运行条件下的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形挡板 流化床 液体循环速度 摩擦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气液传质行为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卫国 王金福 +1 位作者 周黎明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0-704,共5页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在石油化工、湿法冶金、环境工程和煤的液化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气液传质 传质系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液固二相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齐国鹏 张金利 姜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34,共5页
在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流体中加入固体粒子,可以对边界层有扰动作用,加快换热器中的传质与传热。对流化床换热器中的液固二相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固体粒子对液体动量方程、k-ε方程及能量方程的影响,在单液相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在循环流化床换热器的流体中加入固体粒子,可以对边界层有扰动作用,加快换热器中的传质与传热。对流化床换热器中的液固二相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讨论了固体粒子对液体动量方程、k-ε方程及能量方程的影响,在单液相方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建立了相应的液固二相流控制方程,确定了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进行数值计算,分别讨论了固体颗粒加入量对液相流场、湍流动能、液相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 循环流化床 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过程的颗粒形成与运动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梁坤峰 高春艳 袁竹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8,共9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取流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动态制冰方法,在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针对制冰过程的关键问题——颗粒(液滴、冰颗粒)形成及其运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快速摄像与图...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取流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动态制冰方法,在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针对制冰过程的关键问题——颗粒(液滴、冰颗粒)形成及其运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颗粒形成及其沿程运动过程的图像以及循环流化床不同高度上颗粒的粒径信息。研究发现射流形状、射流长度及其波动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形成液滴的粒径大小与均匀性;颗粒的沿程粒径分布具有向粒径增大方向倾斜与移动特征,并随射流液体流量的增大,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与倾斜程度增大;颗粒在流化床内沿程运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颗粒聚团、聚并与分散现象,且颗粒的聚并现象不可避免,主要出现在流化床0.50 m高度以上,并随射流液体流量增大出现颗粒聚并现象的高度在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动态制冰 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液雾化 粒径分布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燃煤机组SNCR脱硝过程气液传质和反应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媛媛 曲江源 +2 位作者 苏欣欣 杨静 张锴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04-2415,共12页
采用CFD模拟方法预测了30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SNCR脱硝过程中的还原剂液滴蒸发、烟气混合和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烟气在旋风分离器内贴壁旋转流动并形成外旋流为准自由涡和内旋流为刚性涡的双涡结构,使液滴与烟气接触约0.01 s后开始恒温蒸... 采用CFD模拟方法预测了300 MW循环流化床机组SNCR脱硝过程中的还原剂液滴蒸发、烟气混合和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烟气在旋风分离器内贴壁旋转流动并形成外旋流为准自由涡和内旋流为刚性涡的双涡结构,使液滴与烟气接触约0.01 s后开始恒温蒸发,并强化了烟气与气态还原剂的混合效果。氨水为还原剂时,NH_3主要分布于旋风分离器锥体上方;尿素为还原剂时,蒸发后快速分解的HNCO消耗速率高于NH_3,其中NH_3浓度分布与氨水为还原剂相似,相同烟气温度和氨氮摩尔比时氨水和尿素溶液对应脱硝效率分别约为79.5%和76.5%。温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温度由1023 K提高至1173 K时NH_3与NO反应速率提高,脱硝效率由19.7%提高至81.0%;而当温度由1173 K进一步提高至1323 K时,NH_3由于自身氧化速率显著提高而导致脱硝效率降低至17.4%。脱硝效率随氨氮摩尔比(NSR)增大而升高,但还原剂利用率的降低致使氨逃逸率增大,综合考虑本台CFB锅炉SNCR脱硝效率和氨逃逸率,NSR选取1.25~1.50可以满足NO_(x)排放低于50 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机组 SNCR脱硝 蒸发 气液传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