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s of Soil Series in Sustainable Land Use of Oasis Farmlands
1
作者 QIShan-zhong XIAOHong-lang LUOFang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The issue of agricultural land sustainability is important to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s well as soil... The issue of agricultural land sustainability is important to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s well as soil classification theory,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applications of soil series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On the one h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layout of rational agricultural of oasis farmlands: (1) two soil series,namely,Lanjiabao (main) and Nijiaxiaying, belong to the moderate and extremely arid region in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ly, the layout of crops is the spring wheat and maize (main) and winter wheat;(2) Nijiaxiaying (main) and Lanjiabao, however, fall into the warm-cold and extremely arid region, where the winter wheat (main) and spring wheat grow; and (3) the Shangfusi is part of the warm chilly-arid region, which is used as seasonal pasturel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application on the soil quality of oasis farmlands, the results indicating that among all soil series, the content of N is very low, however, the content of K is abundant, and the content of P is greatly sca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series SUSTAinABLE LAND use SOIL QUALITY linze sampling area in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退耕还林(草)后水土资源开发的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成义 王玉朝 +2 位作者 李志良 马兴旺 李保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8,共8页
在综合分析以往水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后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 ,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植被变化对地下水影响为主线的数值模型 ,并预测了在水土资源开发的现状模式下 ,流域水... 在综合分析以往水土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退耕还林后西北干旱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 ,建立了以土地利用、植被变化对地下水影响为主线的数值模型 ,并预测了在水土资源开发的现状模式下 ,流域水土资源的变化。所建模型概念明确 ,形式简单 ,所需资料容易获得。以民勤绿洲为例 ,把土地利用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 ,根据土地利用模式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 ,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 ,以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矛盾最小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 ,把植被变化的影响作为源汇项处理 ,根据植被变化对地下水时空变化影响的分析结果 ,提出了兼顾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方面效益 ,以重点调控绿洲内部垂向水分消耗、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为核心目标的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上述研究范例 ,从理论上解决了水利和水文地质部门长期以来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到底如何开发才算合理的争论 ,也证实了上述水土资源开发模式不但在经济上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水土资源 土地利用 西北地区 植被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人工扰动植被类型花粉组合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艳玲 许清海 +4 位作者 黄小忠 周刚 张丽艳 陶士臣 孙惠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2-550,共9页
人类对现代植被的影响已经成为解释过去人类活动及其环境效应的关键问题。对西北干旱区40个农田和荒地表土样品花粉组合的研究表明:农田花粉平均浓度(7227粒/g)明显低于荒地(32,704粒/g);农田中农作物花粉含量高于荒地,但并不占绝对优势... 人类对现代植被的影响已经成为解释过去人类活动及其环境效应的关键问题。对西北干旱区40个农田和荒地表土样品花粉组合的研究表明:农田花粉平均浓度(7227粒/g)明显低于荒地(32,704粒/g);农田中农作物花粉含量高于荒地,但并不占绝对优势,农田花粉组合不仅反映农田本身的植被组成,而且还反映地方或区域植被组成状况;农田中灌木花粉含量低于荒地,杂草花粉类型比荒地丰富;藜科、蒿属、麻黄花粉都占有较高比例,普遍呈超代表性;不同的农作物花粉百分比指示该样品所在地或周围不同的农作物类型。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农田/荒地花粉组合特征的一致性:葡萄花粉在葡萄地的含量均相当高,而在其他植被类型中很少出现,花粉组合特征一致性较好;棉田棉花花粉含量低,其他植物花粉含量高,花粉组合特征与荒地相似,很难与荒地区分开来;如果农田和荒地比较接近,农田农作物花粉含量又比较低,则两种植被类型花粉组合特征就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人类活动 农田与荒地 花粉组合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地区凝结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4
作者 郭占荣 韩双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3-628,共6页
采用称重法 ,分别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 ,对不同土质的土样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 ,分析讨论凝结水发生的条件、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凝结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积雪条件下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数量及其变化以及凝结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研究成果... 采用称重法 ,分别在非冻结期和冻结期 ,对不同土质的土样进行凝结水观测试验 ,分析讨论凝结水发生的条件、凝结水发生的时间、凝结水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积雪条件下的凝结水、凝结水的数量及其变化以及凝结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干旱地区凝结水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干旱地区 凝结水 试验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多级洼地地下水环境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琦 余翔 +2 位作者 周训 陈剑杰 高为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5-1200,共6页
研究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有两级储水洼地,地下水由山区侧向补给一级洼地,一级洼地通过泉水排泄地下水继而补给二级洼地,同时大气降水直接入渗、洪流间接入渗补给各储水洼地。通过氢氧同位素比例公式计算得到一级洼地大气降水占总补给量60%... 研究区位于西北干旱区,有两级储水洼地,地下水由山区侧向补给一级洼地,一级洼地通过泉水排泄地下水继而补给二级洼地,同时大气降水直接入渗、洪流间接入渗补给各储水洼地。通过氢氧同位素比例公式计算得到一级洼地大气降水占总补给量60%,其中直接补给量约占21%,山区洪流补给量约占79%,另外,山前侧向补给占40%;二级洼地降水补给量占38%,上游泉水补给量占62%。通过氚值指示,二级洼地不受现代降水影响;活塞流与全混合模型计算得到一级洼地浅层孔隙水平均年龄为32~6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同位素 氚同位素 干旱地区 中国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寒区冰雪融水氢氧同位素水文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仝晓霞 刘存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3,共7页
该文根据Dansgoard氘盈余理论,对中国西北干寒地区(甘肃祁连山-黑河流域、新疆塔什库尔干河流域、青海阿尼玛卿山和西藏羊八井)4个典型研究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冰雪融水和部分地... 该文根据Dansgoard氘盈余理论,对中国西北干寒地区(甘肃祁连山-黑河流域、新疆塔什库尔干河流域、青海阿尼玛卿山和西藏羊八井)4个典型研究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对比;发现冰雪融水和部分地下水的δ~2H-δ^(18)O信号均位于地方降水线和全球降水线左上方的罕见现象;进一步研究证明了δ^(18)O、δ~2H和d值在干寒、缺水而有现代冰川分布区研究天然水循环过程有奇特的效果,可以识别地下水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还是由大气降水补给的,甚至可以区分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同时分析δ~2H-δ^(18)O信号和氘盈余资料,对判断有冰川、积雪存在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循环演化具有普遍的水文地质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盈余 中国西北干寒地区 冰雪融水 地下水补给和循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典型农业生态区陆面过程研究简述 被引量:4
7
作者 邹旭东 刘海龙 +5 位作者 贾庆宇 王笑影 杨洪斌 张云海 汪宏宇 孙凤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06-4012,4016,共8页
介绍了关于北方地区的陆面过程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从陆面过程观测、陆面过程数值模拟和陆面过程模式中土壤湿度数据同化3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开展陆面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陆面过程... 介绍了关于北方地区的陆面过程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从陆面过程观测、陆面过程数值模拟和陆面过程模式中土壤湿度数据同化3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开展陆面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指出了陆面过程观测、陆面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陆面过程数据同化发展的新途径。分别介绍了在西北干旱区和锦州农田开展的陆面过程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最后总结了陆面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陆气相互作用 西北干旱区 锦州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利用新疆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孟晓军 刘志辉 胡祚均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薄弱,一旦破化则难以恢复,从而研究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机制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诸多方法中,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机制则应更强调的是适应性、可行性原则。以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退牧还... 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薄弱,一旦破化则难以恢复,从而研究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机制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诸多方法中,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恢复机制则应更强调的是适应性、可行性原则。以在西北干旱区实施的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为例,通过合理的政策安排,调整和约束人类行为,优化人地关系,以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生态恢复 退牧还草 退耕还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盛夏降水特征及对初春地表感热异常的响应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蕊 王慧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41-1250,共10页
选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74个气象站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计算资料,及其东部155个常规气象站夏季的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线性回归分析、奇异值分解(SVD)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 选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74个气象站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计算资料,及其东部155个常规气象站夏季的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线性回归分析、奇异值分解(SVD)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盛夏(7-8月)降水的时空异常演变特征及其与西北地区初春(3-4月)地表感热异常的联系及成因。结果表明:(1)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盛夏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体呈年代际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区域为宁夏北部、内蒙古中南部。其空间异常型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的增多(减少)和西北-东南向"-+-"变化。(2)当西北地区初春(3-4月)地表感热通量整体异常偏强(弱)时,盛夏(7-8月),在贝加尔湖以南、中国北方的上空出现高度场异常偏高(低),中国西北地区水汽辐散(辐合)加强,西北地区东部宁夏平原降水出现异常偏少(偏多);而陕西南部有水汽的辐合(辐散)加强,有(不)利于该地区降水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地表感热通量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