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GIS/GIL内微纳粉尘弥散浓度分布特性及对气隙击穿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媛 杨睿成 +3 位作者 苏宝亮 李玄 薛乃凡 李庆民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1613,共13页
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的制造、运输、服役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并积聚微米级及更小尺寸的金属粉尘,这种微小尺度的粉尘难以检测且其弥散运动特性呈现随机特征,是诱发气隙击穿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的制造、运输、服役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并积聚微米级及更小尺寸的金属粉尘,这种微小尺度的粉尘难以检测且其弥散运动特性呈现随机特征,是诱发气隙击穿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在分析粉尘光散射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微纳粉尘弥散浓度的光探测系统,获得了不同粒径粉尘弥散浓度与仪器输出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与特征函数。实验研究表明,粉尘的弥散浓度随电压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存在极值效应;当光探测区内粉尘浓度达到峰值浓度的80%左右时,发生气隙击穿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粉尘弥散运动的关键因素,获得了粉尘粒径、初始质量、材质等初始条件与粉尘弥散运动特性的关联规律,粒径越小、初始质量越大,粉尘弥散运动越剧烈、击穿电压越低,击穿电压较无粉尘时下降可达36.7%,且不同材质、不同初始位置的粉尘表现出不同的弥散运动特性。该文可为实现GIS/GIL内微纳粉尘弥散浓度的有效探测与危险程度评估提供方法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GIL 微纳粉尘 光散射法 弥散浓度 气隙击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PS点获取方法的矿山工业广场沉降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可明 李婷婷 +3 位作者 马军 李亚星 江克贵 赵项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为保障矿山地面和井下工作人员、工业广场周边居民以及运煤系统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地表变形情况,提出永久散射体(PS)点的优化获取方法,以提升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淮北市郊煤矿工业广场煤... 为保障矿山地面和井下工作人员、工业广场周边居民以及运煤系统运行安全,实时监测地表变形情况,提出永久散射体(PS)点的优化获取方法,以提升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在沉降监测中的适用性。首先,选择淮北市郊煤矿工业广场煤柱Ⅱ513工作面开采沉陷期间2020年10月31日—2022年8月22日共26景SAR卫星影像,运用PS-InSAR技术确定最优的PS点目标选取方法;然后,基于该方法获取该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开采损害保护区地面沉降速率、累计沉降量;最后,基于地面水准点实测数据验证PS-InSAR监测精度并分析研究区地表及建(构)筑物动态沉降情况。结果表明:相干系数和振幅离差指数双阈值法较适应于研究区沉降监测;研究区内可探测到的最大下沉速率为-26.5 mm/a,最大累计下沉值为-53.7 mm;同时,探测到研究区西北部存在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因素;利用水准数据验证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3.8 mm,决定系数达到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PS)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工业广场 沉降监测 相干系数 振幅离差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砖用高稳定性陶瓷喷墨浆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兰俊杰 周馨 +7 位作者 李德发 李华云 谢明锋 王美霞 李跃 杨辉 吴艳芳 夏昌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水性喷墨打印技术是目前构筑瓷砖表面釉层的新型方式,所使用的水性陶瓷浆料的稳定性对其喷墨打印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市购的陶瓷喷墨原浆为原料,采用分散法制备了系列瓷砖表面喷墨打印改性陶瓷喷墨浆料,重点考察了分散剂种类... 水性喷墨打印技术是目前构筑瓷砖表面釉层的新型方式,所使用的水性陶瓷浆料的稳定性对其喷墨打印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市购的陶瓷喷墨原浆为原料,采用分散法制备了系列瓷砖表面喷墨打印改性陶瓷喷墨浆料,重点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含量等因素对陶瓷喷墨浆料长期悬浮稳定性、粘度、表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陶瓷喷墨原浆,添加3 wt%PAAS的陶瓷喷墨浆料具有良好的粘度(52.42 mPa.s)和表面张力(68.3m N/m),满足喷墨打印使用要求。而且,PAAS改性浆料在30天静置沉降过程中未出现硬质沉淀的不良特征,表现出更高的悬浮稳定性,这归因于分散剂PAAS与原浆表面形成双层电荷,同时依靠长分子链,起到静电位阻稳定作用。研究的相关结果对于开发新型的瓷砖表面用的高稳定性陶瓷喷墨浆料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浆料 分散法 稳定性 粘度 表面张力 多重光散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电极下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探测方法与时空演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薛乃凡 魏来 +2 位作者 李庆民 王媛 杨睿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32-2142,共11页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在生产、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微米级粉尘,可能是诱发工程现场不明放电的根本原因。为检测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并研究浓度的时空演化特性,该文分析了10000目、200... 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S/GIL)在生产、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微米级粉尘,可能是诱发工程现场不明放电的根本原因。为检测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并研究浓度的时空演化特性,该文分析了10000目、2000目和1000目粉尘的光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平板电极的粉尘浓度探测平台,实现了粉尘弥散浓度的定量探测。通过实验研究,获得了在升压过程和持续加压下,不同粒径、不同初始质量微米级粉尘的弥散浓度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电压作用时间的增加,粉尘浓度快速出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微米级粉尘弥散浓度在升压过程中会出现峰值现象,当粉尘粒径减小或初始质量增大时,均出现更大的浓度峰值。在粉尘运动过程中,存在团聚启举的特殊现象,造成严重的电场畸变,威胁气隙绝缘安全。该文结果阐释了微米级金属粉尘弥散浓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可为GIS/GIL等电气设备中微米级金属污染物的监测和危险程度评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级粉尘 光散射法 浓度检测 弥散特性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散射法与空气动力学法粒径谱仪在PM_(2.5)切割器评价中的差异研究
5
作者 刘佳琪 张国城 +6 位作者 张景秀 吴丹 田莹 沈上圯 丑佳 屈晓虎 张艳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共7页
环境标准HJ 93—2013采用气溶胶粒径谱仪检测切割器,但是对选用哪种原理的粒径谱仪未明确要求。该文分别利用光散射法和空气动力学法粒径谱仪对同一台旋风式PM_(2.5)切割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使用8个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时,两种仪器... 环境标准HJ 93—2013采用气溶胶粒径谱仪检测切割器,但是对选用哪种原理的粒径谱仪未明确要求。该文分别利用光散射法和空气动力学法粒径谱仪对同一台旋风式PM_(2.5)切割器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使用8个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时,两种仪器都能得到预期的捕集效率曲线,相关参数也都合格。光散射粒径谱仪测量结果受颗粒种类影响显著,相比之下,动力学粒径谱仪测量结果基本不受颗粒物种类影响。结果表明,如果采用8个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检测切割器,光散射或动力学法粒径谱仪都可以,结果差异不大,但是如果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采用混合多分散粒子,则只有动力学法粒径谱仪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法 空气动力学法 粒径谱仪 PM_(2.5)切割器 捕集效率 单分散 多分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胶束粒径及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剑洪 任祥忠 +3 位作者 刘冬 田德余 佟毅 李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7-800,共4页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元醇、扩链剂(extender)通过“二步法”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动态激光光散射对其胶束直径的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的直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扩链剂摩尔比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元醇、扩链剂(extender)通过“二步法”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动态激光光散射对其胶束直径的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的直径与聚氨酯结构中的二元醇/扩链剂摩尔比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依赖于所用二元醇结构的亲水性.当聚氨酯结构中亲水单元与疏水单元的含量比处于某一数值时,胶束直径最小;亲水单元含量太多时,胶束因为水性介质的溶剂化作用而膨胀,直至成为溶液状态;当疏水性单元含量太多时,胶束因为水性介质的排斥而聚集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水分散液 动态光散射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颗粒物散射消光特征及化学组分贡献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古金霞 董海燕 +4 位作者 白志鹏 霍光耀 刘爱霞 吴丽萍 解以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光学特征及不同化学成分贡献水平,对颗粒物散射系数进行了在线观测,同时对全年1,4,7,10 4个典型月份进行PM2.5采样,并分析其化学成分.观测发现,天津市散射消光系数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冬季PM2.5的干散射... 为研究天津大气颗粒物光学特征及不同化学成分贡献水平,对颗粒物散射系数进行了在线观测,同时对全年1,4,7,10 4个典型月份进行PM2.5采样,并分析其化学成分.观测发现,天津市散射消光系数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冬季PM2.5的干散射效率最高,为5.18m2/g.当风速大于3m/s时,对污染物的清除扩散作用较为明显,散射系数较低;相对湿度较高时,其对散射系数的增长作用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细颗粒中有机碳和硫酸盐是影响天津市能见度的主要组分.根据IMPROVE法核算化学组分对散射消光的贡献,得出有机物的贡献最大,为3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系数 PM2.5 相对湿度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光阻法在对小粒径微粒检测时的原理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涛 高玉成 武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6,22,共5页
传统的对于光阻法原理的解释 ,是在对大粒径粒子测量的基础上获得的。它认为微粒对光束的遮挡效应直接导致了传感器信号的变化 ,这是基于几何光学的一种假设。根据 Mie散射理论对处于光束中的微粒对光的作用的描述 ,该假设只有在微粒具... 传统的对于光阻法原理的解释 ,是在对大粒径粒子测量的基础上获得的。它认为微粒对光束的遮挡效应直接导致了传感器信号的变化 ,这是基于几何光学的一种假设。根据 Mie散射理论对处于光束中的微粒对光的作用的描述 ,该假设只有在微粒具有较大的电导率或介电常数 ,或微粒粒径远大于入射光波长的条件下才能被接收 ,而对于较小粒径的粒子并不合理 ,经过推导 ,得出了此时对光阻法原理的另一种解释 ,并依照 Mie散射理论对其进行了修正。经过相关的实验 ,这种解释被证明是对于小微粒光阻法检测的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阻法 微粒 合理 实验 原理分析 作用 粒径 MIE散射理论 粒子测量 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9
作者 隋修武 李瑶 +1 位作者 胡秀兵 李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49-1459,共11页
激光粒度仪采用光散射原理测量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可实现从亚纳米到微米测量范围的全覆盖。针对激光粒度仪的研究与应用热点,对光散射理论、测量技术、分形理论和传感器的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阐述了静态光散射法和动... 激光粒度仪采用光散射原理测量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可实现从亚纳米到微米测量范围的全覆盖。针对激光粒度仪的研究与应用热点,对光散射理论、测量技术、分形理论和传感器的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阐述了静态光散射法和动态光散射法的原理及其适用条件;总结了国内外激光粒度测试技术研究的进展;分析了主要激光粒度仪产品的关键技术和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粒度分析仪设计的关键技术是光学对中技术、激光检测器的优化设计及仪器校准技术、样品分散技术;激光粒度仪的发展趋势是测量准确度的提高、复杂信号的处理能力的增强,仪器设计的智能化和模块化水平的提高;最后指出了我国国产激光粒度检测仪发展的三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粒度仪 光散射法 分形理论 分散技术 仪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加填和加填纸张的光散射系数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松林 孙耀宗 +3 位作者 纪文兰 陈网根 曹玲 李荣年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54-60,共7页
对未加填和加填纸张的光散射系数进行了研究。未加填纸张的光散射系数与纸浆种类、磨浆(或打浆)和湿压的程度、成形条件等有关。加填增加纸张的不透明度和亮度是由于增加了纸张的光散射系数。填料的光散射效能取决于它的折射指数和粒... 对未加填和加填纸张的光散射系数进行了研究。未加填纸张的光散射系数与纸浆种类、磨浆(或打浆)和湿压的程度、成形条件等有关。加填增加纸张的不透明度和亮度是由于增加了纸张的光散射系数。填料的光散射效能取决于它的折射指数和粒度。文中对填料的最佳程度和加填纸光散射系数的表达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BELKA-MUNK理论 光散射系数 漂白化学浆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冲击下SF_6气体放电击穿电压分散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乔根 游浩洋 +3 位作者 郭璨 秦逸帆 马径坦 文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15-3420,共6页
一般应用升降法进行冲击下SF_6气体放电击穿特性实验时,要求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小于3%,以保证测得数据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SF_6气体相对于其他气体而言,击穿电压的分散性普遍偏大,一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5%,而国内外针对SF_6气... 一般应用升降法进行冲击下SF_6气体放电击穿特性实验时,要求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小于3%,以保证测得数据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SF_6气体相对于其他气体而言,击穿电压的分散性普遍偏大,一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5%,而国内外针对SF_6气体放电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在正、负标准雷电冲击(LI)作用下,实验研究了SF_6气体放电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随电极尺寸、气压和间隙距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间隙距离d=33 mm,电极曲率半径r=40、15、8 mm时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随气压增长而均呈现减小趋势;正LI下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随电场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曲线趋势,负LI下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随电场不均匀系数的增大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曲线趋势;当电极曲率半径r=8 mm,间隙距离d=7、15、33 mm时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随着气压的增长而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得结论:正、负LI下SF_6气体放电击穿电压的分散性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加而均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法 标准雷电 分散性 分散系数 电极尺寸 间隙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目标信号特性及其有效衰减系数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竹峰 黄铁侠 +1 位作者 卢益民 杨宗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815-1819,共5页
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MonteCarlo方法对水下目标信号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除单次散射外 ,第二、三次散射对目标信号的作用最大 .而对水下目标时的有效衰减系数Keff进行研究后发现 ,Keff与无水下目标的后向散射包络的有效衰减系数Kb 是... 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MonteCarlo方法对水下目标信号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除单次散射外 ,第二、三次散射对目标信号的作用最大 .而对水下目标时的有效衰减系数Keff进行研究后发现 ,Keff与无水下目标的后向散射包络的有效衰减系数Kb 是不相同的 ,即Keff≠Kb.并由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多个简单线性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目标信号 MONTE CARLO方法 多次散射 有效衰减系数 接收机视场角 F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凝胶中大分子有效扩散系数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明霞 徐建宽 +1 位作者 何志敏 左榘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A new data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of gels with macromolecules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inhomogeneity of polymer gels was taken into account.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measuring... A new data analysis method of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of gels with macromolecules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inhomogeneity of polymer gels was taken into account.The reli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verified by measuring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ysozyme in polyacrylamide gels.The dependence of the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acromolecules 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was also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凝胶 有效扩散系统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雷达永久散射体识别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强 李永树 刘国祥 《遥感信息》 CSCD 2006年第4期20-23,插页1,共5页
基于永久散射体的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克服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应用于区域地表形变探测所面临的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影响。永久散射体的有效识别是干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永久散射体的两种识别方法,即相关系数阈值法和振幅离差指数阈... 基于永久散射体的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克服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应用于区域地表形变探测所面临的时空失相关和大气影响。永久散射体的有效识别是干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永久散射体的两种识别方法,即相关系数阈值法和振幅离差指数阈值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实验上的对比。以上海市局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26幅欧洲空间局的ERS-1/2卫星C波段SAR影像为源数据,使用两种识别方法分别进行了永久散射体的提取,结果表明,振幅离差指数方法具有更为稳健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相关系数 振幅离差指数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于Gouy-Chapman模型的离子有效电荷定量表征离子特异性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晓丹 李航 +2 位作者 田锐 刘新敏 朱华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72-2282,共11页
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固-液界面反应中是普遍存在的.近期研究指出,在较低电解质浓度的某些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可能并非来源于色散力、经典诱导力、离子半径或水合半径的大小等,而是界面附近强电场中的离子极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界面附近... 离子特异性效应在固-液界面反应中是普遍存在的.近期研究指出,在较低电解质浓度的某些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可能并非来源于色散力、经典诱导力、离子半径或水合半径的大小等,而是界面附近强电场中的离子极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界面附近的吸附态反号离子被强烈极化(高达经典极化的104倍).强烈极化的结果将导致离子在界面附近受到的库仑力远远超过离子电荷所能产生的库仑力,这体现在离子的有效电荷将远大于离子的实际电荷.因此胶体体系中基于这种强极化的离子有效电荷可以用来定量表征离子特异性效应的强度.本研究在蒙脱石-胡敏酸混合悬液凝聚过程中发现了Na+、K+、Ca2+、Cu2+四种离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提出了基于激光散射技术测定离子有效电荷的方法,并成功获得了被强烈极化后的离子有效电荷数值.实验测得的Na+、K+、Ca2+、Cu2+四种离子的有效电荷值分别为:ZNa(effective)=1.46,ZK(effective)=1.86,ZCa(effective)=3.92,ZCu(effective)=6.48.该结果表明:(1)离子在强电场中的极化将大大提高离子的有效电荷,从而极大地增强离子所受的库仑作用力;(2)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极化越强烈,离子的有效电荷增加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fmeister效应 动态光散射 凝聚动力学 有效电荷系数 电场 非经典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的动态光散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国亮 董向群 +1 位作者 孙祉伟 胡文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1-536,共6页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 .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表明了 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中溶菌酶始终... 首次采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气相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 .实验中采用了两种溶解溶菌酶的方法,所得实验结果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表明了 NaCl对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过程中,溶液中溶菌酶始终保持单分子与两分子聚集体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生长晶体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光散射 气相扩散法 晶体生长 溶菌酶 扩散系数 批量法 晶体生长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激光散射研究PP/POE共混体系相分散行为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鑫华 徐艳博 +2 位作者 于秀艳 许岳剑 盛京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1-506,共6页
在装有在线小角激光散射装置的密炼机中研究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在聚丙烯(PP)中的相分散过程.利用表征相结构的光散射参数,即积分不变量,表征了体系的分散均匀性与剪切速率的关系,表明在PP/POE 体系相分散过程中明显存在体系均... 在装有在线小角激光散射装置的密炼机中研究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在聚丙烯(PP)中的相分散过程.利用表征相结构的光散射参数,即积分不变量,表征了体系的分散均匀性与剪切速率的关系,表明在PP/POE 体系相分散过程中明显存在体系均匀性剧烈波动阶段、均匀性迅速提高阶段和均匀性稳定阶段.不同剪切速率影响3个阶段所对应的时间分布.剪切速率为80 s^(-1)时,POE在PP中达到良好的分散,与扫描电镜照片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激光散射 聚丙烯/乙烯-1-辛烯共聚物 积分不变量 分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含量对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电光特性的影响——从正型向反型显示模式的转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洪文 黄锡珉 凌志华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17,共6页
预聚物与正性液晶以适量配比合成的聚合物/液晶复合膜通常呈正型显示,即膜在关态时呈散射态,在开态时呈透射态。然而实验发现,用高的液晶配比合成的膜在适度电压驱动下能呈现反型显示,即这种膜在关态时呈透射态,在适度电压作用下... 预聚物与正性液晶以适量配比合成的聚合物/液晶复合膜通常呈正型显示,即膜在关态时呈散射态,在开态时呈透射态。然而实验发现,用高的液晶配比合成的膜在适度电压驱动下能呈现反型显示,即这种膜在关态时呈透射态,在适度电压作用下呈散射态。在制膜过程中,如能将液晶做沿面取向处理,则膜的反型效应更加明显。用聚合物/液晶复合膜的反型显示机理,可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光学显示器件。本实验研究了这种反型模式器件的电光特性,并建立相关的结构模型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分散液晶 液晶 网络 反型显示模式 电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光功率比值测量的抗扰浊度探测器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瑞鹏 刘桥 祁志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1-1227,共7页
针对水下长期在线浊度探测需考虑器件不稳定以及出光窗口污染对探测精度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双散射光功率比值表征浊度的探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待测环境,并沿光路同时探测两点的90°散射光功率;然后,对获得的... 针对水下长期在线浊度探测需考虑器件不稳定以及出光窗口污染对探测精度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双散射光功率比值表征浊度的探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一束平行光照射待测环境,并沿光路同时探测两点的90°散射光功率;然后,对获得的两个散射光功率值进行比值处理,以此得到待测环境的浊度。使用该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浊度探测结构,该结构满足严格的90°散射探测。理论推导和结构分析表明,该浊度探测器能有效降低光源漂移和窗口污染造成的扰动。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表征的浊度系数与光衰减度线性良好,对于峰值变化30%的光源扰动,浊度系数最大变化仅为5%,显示该方法对光源漂移或出光窗口污染不敏感,适宜于水下在线探测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度探测器 散射光功率比值 浊度系数 水下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尾流散射光信号及一维离散小波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生 林书玉 +2 位作者 刘鹏 苗润才 杨万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06-2110,共5页
用自行设计的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航速下船舶尾流的散射光信号,并选用一维离散小波Dmeyer小波对散射光信号进行了5层小波分析.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航速增大,船舶尾流散射光照度减小,尾流气泡幕逐渐增强,气泡幕中气泡密度、气泡运动... 用自行设计的测试系统测量了不同航速下船舶尾流的散射光信号,并选用一维离散小波Dmeyer小波对散射光信号进行了5层小波分析.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航速增大,船舶尾流散射光照度减小,尾流气泡幕逐渐增强,气泡幕中气泡密度、气泡运动规律、不同直径气泡分布均随之变化.气泡幕的增强可能存在饱和度,在航速增大到一定值时,气泡幕会达到一稳定的密度分布.从小波分析得到的第五层逼近信号来看,不同航速下主峰位置、主峰个数以及峰值差均不同,不同航速下散射光细节信号的第一层均具有一定周期性,航速10 km/h时表现出完美的周期性,出现类似于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叠加而出现"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尾流 气泡幕 散射光信号 一维离散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