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dHCl和TNZ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刘里 王开燕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HCl和TNZ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的。多光谱测量结果显示,LidHCl-TNZ可影响BSA的二级结构,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影响更大。荧光抑制曲线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LidHCl和TNZ结合在位于Sudlow位点Ⅱ的亚结构Ⅲ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盐酸利多卡因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联合用药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不同肿瘤治疗的辅助作用:基础与临床证据
2
作者 赵家慧 韩永正 +1 位作者 李民 刘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9-584,共6页
利多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围术期广泛用于癌症患者。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系统总结了利多卡因对临床中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肺癌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的影响,并综述其在这4种癌症患者围术期... 利多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围术期广泛用于癌症患者。本文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系统总结了利多卡因对临床中常见肿瘤如乳腺癌、胃癌、结肠癌、肺癌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方面的影响,并综述其在这4种癌症患者围术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探索利多卡因对不同肿瘤的作用机制,并根据不同肿瘤的治疗特点,设计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或通过新制剂的合成,优化癌症患者围术期治疗策略,将为利多卡因在辅助围术期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肿瘤 增殖 侵袭转移 化疗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载利多卡因的可注射水凝胶对急性切口痛小鼠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
3
作者 王郭洁颖 王迎斌 +3 位作者 刘伟 桂铭鸿 牛永慧 刘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目的:探究可注射载药水凝胶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LDC)/倍他米松磷酸钠水凝胶(bet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hydrogel,BetP-Gel)对药物的持续稳定缓释作用,以及对急性切口痛模型小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混合法制备载药... 目的:探究可注射载药水凝胶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LDC)/倍他米松磷酸钠水凝胶(bet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 hydrogel,BetP-Gel)对药物的持续稳定缓释作用,以及对急性切口痛模型小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混合法制备载药水凝胶LDC/BetP-Gel,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及压力变化评估其体内成胶性与可注射性。以直接释放法检测其体外释放速率,以剩余重量法测定其降解速率。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blank)组、模型(model)组、利多卡因(4%LDC)组、水凝胶(BetP-Gel)组和利多卡因水凝胶(4%LDC/BetP-Gel)组,每组6只。采用Up-Down法和Hargreave法进行疼痛行为测定,HE染色检测生物相容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所制备的LDC/BetP-Gel展现出良好的药物负载与持续缓释能力。行为学检测显示,与model组相比,LDC/BetP-Gel组小鼠的痛阈提升(P<0.05),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显著;与4%LDC组相比,LDC/BetP-Gel组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HE染色结果证实其生物相容性好。ELISA结果显示,与model组和4%LDC组相比,4%LDC/BetP-Gel组术后24 h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可注射水凝胶LDC/BetP-Gel具有致密稳定的结构,可实现药物搭载及缓释效果,并且在足底急性切口痛模型小鼠中验证了延长抗炎镇痛时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 可注射水凝胶 利多卡因 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联合塞来昔布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
4
作者 史春雨 周森 +7 位作者 高献忠 华敏 王然 慕玮瑶 吴纯 邓友明 金毅 徐晨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预防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联合利多卡因贴剂;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 q12 h。记录两组用药后1、7、14天、1、3个月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杜勒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 DN4)评分、疼痛睡眠干扰指数(sleep interference score, SIS)评分。结果:试验组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3个月时DN4评分> 4分病人数较对照组少,且睡眠质量改善明显。结论:利多卡因贴剂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可安全有效的控制开胸术后慢性疼痛,降低开胸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凝胶贴剂 慢性切口痛 开胸术后 塞来昔布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比较: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5
作者 李直懋 王丹頔 +3 位作者 张挺 梅琦敏 刘业成 朱华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6-415,共10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日,纳入比较利多卡因、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心脏骤停过程中心律失常(顽固性无脉...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日,纳入比较利多卡因、胺碘酮或安慰剂治疗心脏骤停过程中心律失常(顽固性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所有相关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心脏骤停中的疗效,主要结局指标为患者出院生存率,次要结局指标为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结果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和7篇非随机干预性研究。在RCT研究中,相较于安慰剂,胺碘酮可提高患者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OR=1.32,95%CI:1.12~1.54);而在非随机干预性研究中,未见二者存在显著差异(OR=0.79,95%CI:0.39~1.61)。在RCT和非随机干预性研究中,相较于安慰剂,胺碘酮均未改善患者的出院生存率(OR=1.19,95%CI:0.98~1.44;OR=1.14,95%CI:0.44~2.99)。在非随机干预性研究中,相较于安慰剂,利多卡因既可改善患者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OR=2.36,95%CI:1.47~3.80),也可改善出院生存率(OR=2.10,95%CI:1.21~3.64)。在RCT研究中,未发现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改善患者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OR=1.37,95%CI:0.61~3.06);而在非随机干预性研究中,胺碘酮在改善患者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OR=0.72,95%CI:0.53~0.98)和出院生存率(OR=0.81,95%CI:0.76~0.87)方面均劣于利多卡因。结论关于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疗效的RCT研究数量有限;在RCT研究中,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在改善患者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非随机干预性研究中,相较于胺碘酮和安慰剂,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24 h生存率/入院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胺碘酮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罗曼 宋振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了探究麻醉剂利多卡因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选取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和HCT116进行分组实验.用2 mmol/L的利多卡因(0 mmol/L为对照组)处理LOVO和HCT116细胞24 h,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生长,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 为了探究麻醉剂利多卡因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选取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和HCT116进行分组实验.用2 mmol/L的利多卡因(0 mmol/L为对照组)处理LOVO和HCT116细胞24 h,用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评估细胞生长,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运动能力,用免疫印迹和铁检测试剂盒评估铁死亡,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评估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结果显示:①同对照组相比,利多卡因能够显著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和移动性;②利多卡因在结肠癌细胞中能够促进铁死亡;③利多卡因的抗肿瘤效应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该通路对细胞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总之,利多卡因可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运动、促进铁死亡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结肠癌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利多卡因 细胞生长 铁死亡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影响
7
作者 赵盼盼 石晴晴 李北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4—6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12例,男56例,女5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24年4—6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老年患者112例,男56例,女56例,年龄65~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56例。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完成心电监护测量基础值后分组给药:L组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利多卡因1.5 mg/kg、丙泊酚1.0 mg/kg;N组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与利多卡因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丙泊酚1.0 mg/kg。两组均在检查过程中按需追加丙泊酚。记录胃镜和肠镜检查中呼吸抑制、低血压和不自主体动的发生情况。记录丙泊酚胃镜置入用量、维持用量和总用量。记录检查结束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VAS疲劳评分和清醒时间。记录消化内科医师满意度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麻醉诱导时注射痛、术中过敏反应、苏醒后舌头麻木、金属味、耳鸣、恶心、呕吐、头晕和头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胃镜检查中,与N组比较,L组术中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肠镜检查中,两组术中呼吸抑制、低血压和不自主体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肠镜检查中,与N组比较,L组术中呼吸抑制、低血压和不自主体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N组比较,L组丙泊酚胃镜置入用量、维持用量和总用量明显减少,检查结束后15 min VAS疲劳评分明显降低,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消化内科医师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检查结束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减少老年患者胃肠镜检查中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提高胃肠镜检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老年 胃肠镜检查 呼吸抑制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
8
作者 郭松海 王立伟 +3 位作者 孙斌 周春燕 李伟华 范从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3-1378,共6页
目的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共80例。年龄18~75岁,ASAⅠ~Ⅲ级,体质量指数1... 目的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共80例。年龄18~75岁,ASAⅠ~Ⅲ级,体质量指数18.5~27.9 kg/m^(2),术前1天Christensen疲劳评分≤4分,手术时间≤4 h。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各40例。L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输注利多卡因1.5 mg/kg,持续15 min,并在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术中以1.5 mg/(kg·h)的速度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以同样的方式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1、3、5、7 d的Christensen疲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计算疲劳评分的时间加权平均值(time-weighted average,TWA)。检测术后炎症因子水平,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比例、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消耗量、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L组患者术后疲劳评分TWA降低了0.44分(95%CI:0.11~0.76,P<0.05),术后1、3 d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毕即刻、术后24 h的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比例、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消耗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术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POFS,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术后疲劳综合征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朱牡丹 张春兰 +1 位作者 施舟 沈方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持续输注对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46)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L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缓慢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插管后以2.0 m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输注。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和MAP,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消耗量,单肺通气期间低氧发生率,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6和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48 h恢复质量(QoR-40)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L组插管后、切皮后和拔管后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和术后2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PACU期间恶心呕吐、寒战、谵妄和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改善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消耗量降低,术后疼痛减轻,并且更快地苏醒和转回病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 疼痛管理 术后恢复质量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小峰 周争旗 +6 位作者 赵凤霞 秦荐爵 张锡平 胡勇 谢梦 张真真 张继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AS患者68例,男61例,女7例,年龄35~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AS患者68例,男61例,女7例,年龄35~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实施表面麻醉;对照组使用2%利多卡因3 ml咽喉部喷雾及2%利多卡因2 ml环甲膜穿刺注射实施表面麻醉。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的HR、MAP、SpO_(2)及BIS。评估插管时镇静和躁动评分(SAS),采用Cormark-Lehame(C-L)分级评估镜下声门暴露情况,采用改良经鼻气管插管困难量表(NIDS)对插管条件进行量化评估。记录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鼻腔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插管次数、首次插管成功例数。记录插管时呛咳、喉痉挛、鼻黏膜出血、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插管前比较,插管时、插管后即刻对照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插管时、插管后即刻观察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SpO_(2)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SAS评分明显降低,C-L分级Ⅰ和Ⅱ级比例明显升高,Ⅳ级比例明显降低,插管无困难比例明显升高,轻度困难比例明显降低(P<0.05);鼻腔通过时间、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总时间明显缩短,插管1次和2次成功比例及首次插管成功比例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呛咳、喉痉挛、鼻黏膜出血、声音嘶哑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能更好满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表面麻醉的需要,改善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降低插管难度,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表面麻醉 清醒气管插管 雾化吸入 强直性脊柱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效局麻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黎伟 章扬 +2 位作者 黄宇奇 魏爱萍 陈世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1-885,共5页
多模式镇痛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金标准,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为基础辅以少阿片类药物和足量全程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主流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受限于局麻药作用时间,往往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不超过8 h的有效... 多模式镇痛是术后疼痛管理的金标准,以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为基础辅以少阿片类药物和足量全程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是目前最主流的多模式镇痛方案。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受限于局麻药作用时间,往往为外科手术患者提供不超过8 h的有效术后镇痛,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满意率不高。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不断深入研究,如何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超长效局麻药包括已经应用于临床的布比卡因脂质体、HTX-011,以及仍处于研究阶段的季铵盐类衍生物等。本文将从具有缓释系统的超长效局麻药、超长效局麻药的新作用通路及靶点、开发全新化合物形式的超长效局麻药进行综述,为后续超长效局麻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效局麻药 布比卡因脂质体 美洛昔康 季铵盐类利多卡因衍生物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胸椎旁阻滞对实施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意识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 姚兰 +6 位作者 张宁 索利斌 李红培 魏越 查鹏 梁正 刘鲲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0-895,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胸椎旁给予利多卡因椎旁阻滞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意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受经口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胸外科患者共40例,患者年龄19~65岁,美国麻醉医师... 目的:观察单侧胸椎旁给予利多卡因椎旁阻滞对双腔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意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10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接受经口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手术的胸外科患者共40例,患者年龄19~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Ⅰ~Ⅱ级,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入常规双腔气管插管组(C组,20例)和胸椎旁阻滞给予利多卡因后实施双腔气管插管组(P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第1、2、3、4、5分共8个时点的血压(blood pressure, BP)、心率(heart rate, HR)、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 RP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的变化,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BP和RPP均较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明显降低。与麻醉诱导后相比较,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的BP、HR和RPP明显升高。与麻醉诱导前相比较,气管插管后C组患者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间约1 min, P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无明显增加,DBP在插管后即刻明显增加。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HR均明显升高,C组患者HR增快持续约4 min, P组患者HR在插管后即刻明显增加。与C组相比较,观察期内P组气管插管后SBP、DBP、MAP、HR和RPP均明显降低。与基础值相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观察期间的BIS值均明显降低,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观察期P组SBP大于基础值30%和RPP大于22 000的发生率明显较低,且P组患者中无RPP大于22 000者。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SBP小于基础值30%的发生率和HR小于基础值30%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心动过缓。结论:单侧胸椎旁阻滞在双腔气管插管期间能有效减轻由插管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对意识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气管内 利多卡因 血流动力学 麻醉 全身 胸椎旁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宇 刘芬 +3 位作者 司红羚 王雅洁 侯庆荣 靳荣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1,共5页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的疗效。方法:纳入需要行双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单盲交叉试验,在两次治疗中分别给予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麻...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的疗效。方法:纳入需要行双侧下颌第二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儿童患者,采用单盲交叉试验,在两次治疗中分别给予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和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在麻醉药物注射及牙髓治疗结束后,通过声音,眼睛和肢体运动及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图判断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并进行定量比较。利用Student’s-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0名符合标准的儿童患者,均顺利完成两次治疗。在阿替卡因浸润麻醉过程中,声音,眼睛和肢体运动三个反应疼痛程度的指标评分均低于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P<0.05)。而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图分析结果也提示阿替卡因浸润麻醉的疼痛不适更加轻微(P<0.05)。在下颌第二乳磨牙切髓术过程中,两种疼痛评估方式均表明不同麻醉方式下患儿对疼痛的感知无差异(P>0.05)。结论:在下颌乳磨牙牙髓治疗中,阿替卡因浸润麻醉可能有效替代利多卡因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牙髓治疗 阿替卡因 利多卡因 浸润麻醉 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镇宇 万婷婷 +4 位作者 王冠华 邱文蕊 张奕文 陈汉文 吕婷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 目的 探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施耐德(Schnider)模型靶控输注(TCI)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初次人工流产患者46例,年龄18~35岁,妊娠6~9周,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序列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L组,n=25)和生理盐水组(C组,n=21)。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初始效应室靶浓度设为4.0μg/ml,依据Dixon序贯法,如在扩张宫颈时发生2级及以上体动反应,为阳性反应,则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5μg/ml。连续出现7个阳性反应拐点时终止研究。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两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和95%有效浓度(EC_(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使用量和宫颈扩张效果,丙泊酚注射痛和术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围术期低氧血症、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L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为3.82μg/ml(95%CI 3.59~4.03μg/ml),EC_(95)为4.25μg/ml(95%CI 4.04~5.10μg/ml)。C组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为4.09μg/ml(95%CI 3.71~4.41μg/ml),EC_(95)为4.65μg/ml(95%CI 4.36~6.48μg/ml)。与C组比较,L组丙泊酚EC_(50)明显降低,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减少,宫颈扩张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丙泊酚注射痛和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可降低Schnider模型TCI丙泊酚抑制人工流产术扩张宫颈时体动的EC_(50),减少丙泊酚使用量,降低静脉注射痛发生率,宫颈扩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人工流产术 半数有效剂量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磊 张悦 +1 位作者 欧册华 李富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脉冲射频(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PHN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C组)。B组行BTX-A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C组行利多卡因皮内注射联合PRF治疗。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3、7 d、术后1、2、3个月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收集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检测患者术前与术后3 d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 B组和C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NRS评分、SF-MPQ评分、Q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与C组相比,B组在术后1、2、3个月的NRS、SF-MPQ评分评分显著降低(P <0.05);B组在术后2、3个月的QS评分显著降低(P <0.05)。术后3个月B组疼痛缓解的有效率(90%)与C组(5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清中的IL-1β和CGR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下降,B组IL-1β和CGRP的下降程度较C组更显著(P <0.05)。结论 BTX-A联合PRF治疗PHN可以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利多卡因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少儿童全身麻醉喉罩拔除后咽部不良反应的效果比较
16
作者 张雪梅 高铮铮 +5 位作者 孙岚 王鑫宇 曹鑫鑫 王芳 张建敏 李立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80-1185,共6页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喉罩表面润滑剂,对于减少儿童全身麻醉喉罩拔除后咽部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择期行漏斗...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喉罩表面润滑剂,对于减少儿童全身麻醉喉罩拔除后咽部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研究,纳入2023年5月至202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择期行漏斗胸矫治术后内固定物取出术的9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8~1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据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L组,n=45)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F组,n=45),两组术前分别均匀涂抹利多卡因胶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喉罩正反面。记录两组喉罩置入成功次数、置入成功时间及患儿入室时(T0)、喉罩置入即刻(T1)、拔除喉罩即刻(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拔除喉罩即刻有无声音嘶哑、呛咳、喉痉挛、口咽黏膜炎,拔除喉罩后10 min、30 min、2 h、6 h的咽痛情况,拔除喉罩2 h内咽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置入顺利,血流动力学稳定。根据数字评定量表,拔除喉罩后10 min、30 min,L组咽痛发生率均低于F组,分别为16%(7/45)比38%(17/45)、8.9%(4/45)比26.7%(1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除喉罩后2 h和6 h咽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后2 h,L组咽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组[16%(7/45)比3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保护性咽反射受限发生率比较,L组低于F组[6.7%(3/45)比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喉罩润滑剂,可降低儿童全身麻醉喉罩拔除后咽痛发生率,减少咽部不良反应,咽部保护性反射恢复快,有利于患儿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润滑剂 麻醉 全身 喉罩 不良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原位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7
作者 刘玥 艾克拜尔·努尔买买提 叶建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LID)对原位肝移植(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大鼠平均分为维替泊芬(Verteporfin)组、LID高剂量组、LID中剂量组、LID低剂量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大鼠外的其余大鼠构建OL...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LID)对原位肝移植(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大鼠平均分为维替泊芬(Verteporfin)组、LID高剂量组、LID中剂量组、LID低剂量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除对照组大鼠外的其余大鼠构建OLT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和IL-10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氮蓝四唑显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MST1)、磷酸化(p)-MST1、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p-LATS1、Yes相关蛋白(YAP)、p-YAP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损伤,肝细胞坏死且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血清AST、ALT、TBIL、LDH活性、肝组织TNF-α、IL-6、IL-1β、MDA、ROS、Bax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IL-10、SOD、GSH-Px及Bcl-2、p-MST1/MST1、p-LATS1/LATS1、p-YAP/YAP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ID低、中、高剂量组的肝组织损伤减轻,细胞凋亡率、血清AST、ALT、TBIL、LDH活性、肝组织TNF-α、IL-6、IL-1β、MDA、ROS、Bax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IL-10、SOD、GSH-Px及Bcl-2、p-MST1/MST1、p-LATS1/LATS1、p-YAP/YAP蛋白表达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Verteporfin逆转了LID对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LID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通路,减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肝细胞凋亡,对OLT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原位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Hippo-YAP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哌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新梅 史宗道 +3 位作者 黄定明 曾鸿宾 王晓毅 丁一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评价2%甲哌卡因在口腔临床局部麻醉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注射用2%甲哌卡因用于11例患者的深龋备洞或开髓治疗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对心血管的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并与7例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作对... 目的 评价2%甲哌卡因在口腔临床局部麻醉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注射用2%甲哌卡因用于11例患者的深龋备洞或开髓治疗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对心血管的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并与7例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作对照。结果 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生评价良好率达到90.91%。两组药物均不引起血压、心率的明显变化。结论 2%甲哌卡因是一种安全可靠、麻效较好的口腔用局部麻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牙体牙髓病 治疗中 对照组 口腔 起效时间 注射用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尉志文 贠克明 +6 位作者 张楠 贺文艳 安健康 高丽波 陈跃华 吴燕滨 牛建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建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液或脑脊液盐酸酸化后,氢氧化钠碱化(pH=9),乙醚提取,氮气流下挥干,乙醇定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86,58,72,87),定性、定量检... 目的建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血液或脑脊液盐酸酸化后,氢氧化钠碱化(pH=9),乙醚提取,氮气流下挥干,乙醇定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86,58,72,87),定性、定量检测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结果血液和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线性范围为1.0~60.0μg·mL-1(r=0.9999),检出限为0.02μg·mL-1(S/N=3),加样回收率为85%~103%,麻醉致死犬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利多卡因,结果满意。结论该法选择性好,干扰少,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体液中利多卡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脑脊液 血液 检测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定量检测方法 加样回收率 氢氧化钠 监测模式 选择离子 线性范围 麻醉致死 生物体液 定性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麻醉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柳晓泉 于峰 +2 位作者 傅继华 葛卫红 汪小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对碱性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碱性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明显强于盐酸利多卡因。其表面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4倍,浸润麻醉和椎管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2倍,传导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 对碱性盐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碱性盐酸利多卡因的麻醉作用明显强于盐酸利多卡因。其表面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4倍,浸润麻醉和椎管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2倍,传导麻醉作用为盐酸利多卡因的6倍,此外与盐酸利多卡因相比,还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麻醉活性 碱性利多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