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北岸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焕松 雷坤 +2 位作者 李子成 张峥 周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利用辽河、大辽河、小凌河1992—1995,2004—2007年,大凌河1995—2007年的水文和水质入海监测资料,估算了辽东湾北岸四条主要入海河流各污染因子的入海通量,并初步分析了污染物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辽东湾北岸的四条主要... 利用辽河、大辽河、小凌河1992—1995,2004—2007年,大凌河1995—2007年的水文和水质入海监测资料,估算了辽东湾北岸四条主要入海河流各污染因子的入海通量,并初步分析了污染物通量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辽东湾北岸的四条主要河流中除小凌河各种污染物入海通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以外,其他三条河流各污染物的入海通量总体上都呈减小趋势。污染物入海通量的变化主要受入海径流量的影响,同时也与各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污染物入海通量 入海河流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ND4、tRNA^(Arg)、ND4L和ND3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家波 赫崇波 +2 位作者 王强 马志强 徐晓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0-504,共5页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渤海辽东湾斑海豹15个个体线粒体的一段从ND3到ND4基因长度为625 bp的DNA序列。其中的1~118 bp是ND3基因的后部分,120~188 bp是tRNAArg基因完整序列,189~485 bp是ND4L基因完整序列,479~625 bp是ND4基因的前部...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渤海辽东湾斑海豹15个个体线粒体的一段从ND3到ND4基因长度为625 bp的DNA序列。其中的1~118 bp是ND3基因的后部分,120~188 bp是tRNAArg基因完整序列,189~485 bp是ND4L基因完整序列,479~625 bp是ND4基因的前部分。在ND4L和ND4之间,有7个碱基是重叠编码的。15个序列间,只有ND4L基因中有一个位点发生C/T碱基转换。与GenBank中的斑海豹序列比较,tRNAArg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而ND4L基因序列则有两处发生转换。利用从GenBank中下载的22个海豹科动物的ND4L基因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海豹科动物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两大类群,斑海豹与港海豹为北半球种类,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斑海豹 线粒体DNA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湿地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8
3
作者 周秀艳 李宇斌 +1 位作者 王恩德 刘秀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0-62,共3页
对辽东湾湿地采集的 1 6处水和 2 0处沉积物样品进行镉、铅、铜和锌含量分析 ,并用Hak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大凌河口、辽河口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略高 ,双台子河口及小凌河口等处污染... 对辽东湾湿地采集的 1 6处水和 2 0处沉积物样品进行镉、铅、铜和锌含量分析 ,并用Hak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大凌河口、辽河口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略高 ,双台子河口及小凌河口等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总的污染程度看 ,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Cd>Pb、Cu >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海湿地 沉积物 污染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苏氨酸和脯氨酸及控制区部分序列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家波 赫崇波 +4 位作者 王效敏 王强 马志强 周遵春 王丕烈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8,共5页
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6只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苏氨酸和脯氨酸tRNA基因及部分控制区的717 bp序列,得到17个序列单元型。与港海豹相比,所有辽东湾斑海豹17个单元型在控制区序列中都有2处缺失,是区分港海豹和斑海豹... 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6只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苏氨酸和脯氨酸tRNA基因及部分控制区的717 bp序列,得到17个序列单元型。与港海豹相比,所有辽东湾斑海豹17个单元型在控制区序列中都有2处缺失,是区分港海豹和斑海豹的种间分子标记。与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m tDNA相同片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辽东湾斑海豹的线粒体控制区DNA的单元型比例相对较少,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辽东湾斑海豹m tDNA的16296位点即苏氨酸tRNA基因序列的最后一位有1个C碱基的插入,16607位点存在T/C转换,这两个变异位点是鉴别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的重要分子标记。初步表明,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斑海豹是属于不同的地理种群,或者辽东湾斑海豹同这两个海区斑海豹未发生基因交流或者雌性个体的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斑海豹 线粒体 种群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表层沉积物中苯系物含量对海域油气指示作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秦婧 汪双清 +2 位作者 孙玮琳 杨佳佳 沈斌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5-790,共6页
国内外研究表明钻井岩心和海底沉积物样品中单环芳烃(BTEX)指标异常与油气藏直接相关并具有高分辨、高精度特征,是有价值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指标;但由于较深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检测技术成本较高,限制了BTEX指标在海域油气化探工作中的... 国内外研究表明钻井岩心和海底沉积物样品中单环芳烃(BTEX)指标异常与油气藏直接相关并具有高分辨、高精度特征,是有价值的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指标;但由于较深沉积物样品的采集与检测技术成本较高,限制了BTEX指标在海域油气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本文利用渤海北部辽东湾海域浅海的表层沉积物,通过热解析与气相色谱技术方法对其苯系物含量的特征开展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油气藏和生油凹陷上方的苯系物含量总体高于凹陷外样品,尤其是对二甲苯和间二甲苯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物含量对生烃凹陷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文证实了利用表层沉积物中BTEX含量预测含油气前景区的有效性,热解析气相色谱检测苯系物含量方便快捷,减小了采样成本和分析成本,显示该技术方法在海域油气化探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苯系物含量异常点的分析表明,在沿岸及张性断裂上方BTEX含量出现异常高值,显示人类活动以及断裂构造对表层沉积物中的苯系物含量有明显影响,因此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地质特征和其他化探指标综合分析,以降低单一化探指标的多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辽东湾 苯系物 沉积物 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模拟的辽东湾叶绿素a的遥感反演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丛丕福 曲丽梅 +2 位作者 王臣立 刘长安 杨新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57-2060,共4页
叶绿素a浓度对于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赤潮探测及海洋生产力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卫星遥感反演获取叶绿素a浓度弥补了传统采样方法的数据离散化、耗时长且费用高的缺陷,可以实时和全面地观测大尺度海洋叶绿素a分布。通过实测光谱模拟卫... 叶绿素a浓度对于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赤潮探测及海洋生产力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卫星遥感反演获取叶绿素a浓度弥补了传统采样方法的数据离散化、耗时长且费用高的缺陷,可以实时和全面地观测大尺度海洋叶绿素a分布。通过实测光谱模拟卫星波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除大气干扰,有助于准确地确定特征波段和建立遥感反演模型。本文以辽东湾为研究区,利用现场实测光谱模拟了MODIS波段,并在光谱特征分析基础上进行叶绿素a的特征波段选择,通过比较单波段和波段比值法等算法,建立了2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叶绿素a遥感反演模型,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辽东湾海域,运用红光附近特征波段667和678nm来反映叶绿素特征比传统蓝绿光波段(440和550nm)似乎更能削弱其它水体组分的干扰,突出辽东湾水体的特点。利用667、678和551nm的三波段模型要比单纯考虑667和678nm波段比值的模型要好一些,该模型r为0.856,标准差为0.19。模型验证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3(p<0.01),表明了模型良好的预测能力。模型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结果是否具有普适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叶绿素A 辽东湾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近岸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昕 雷瑞波 +2 位作者 孔祥鹏 李志军 张勇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2,共5页
2005年1月在辽东湾盘锦市附近的海滨进行了堆积冰表面形态的现场调查。使用全站仪测量了5条不同起伏程度的堆积冰表面轮廓剖面,利用表面起伏高度数据和表面轮廓线在平均高度处的切角数据分析了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对堆积冰区内的3个冰... 2005年1月在辽东湾盘锦市附近的海滨进行了堆积冰表面形态的现场调查。使用全站仪测量了5条不同起伏程度的堆积冰表面轮廓剖面,利用表面起伏高度数据和表面轮廓线在平均高度处的切角数据分析了堆积冰表面形态特征。对堆积冰区内的3个冰脊进行了内部层状结构观测,外部破碎冰块尺寸测量和1个冰脊涨、落潮时表面高度变化测量。利用这些数据,描述了冰脊内的分层结构;统计分析了冰脊外表层的破碎冰块尺寸并得到描述它们的主要参数值。此外,对冰脊涨、落潮时的表面形态进行了三维仿真绘图并计算了其表面形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堆积 表面形态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洋卫星HY-1数据反演叶绿素a的浓度 被引量:6
8
作者 丛丕福 牛铮 +1 位作者 曲丽梅 王臣立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利用去包络线法分析了叶绿素的光谱特征,构造了一种新的指数NDPI(Normalized Difference Pigment Index)反映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以辽东湾为研究区,通过我国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HY-1数据获得NDPI值,再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 利用去包络线法分析了叶绿素的光谱特征,构造了一种新的指数NDPI(Normalized Difference Pigment Index)反映海洋中的浮游植物.以辽东湾为研究区,通过我国第一颗海洋水色卫星HY-1数据获得NDPI值,再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和波段比值法及类似SeaWiFS的OC4v4算法比较,NDPI算法优势明显,算法稳定.根据该算法反演整个海区的叶绿素a分布,和前人的现场调查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HY-1可用于海洋叶绿素反演,用NDPI算法能获得实时大面积海域叶绿素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辽东湾 反演 HY-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利用建议 被引量:5
9
作者 田凤玲 李晓明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5期21-22,55,共3页
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较高的生态价值,有利于环境净化、蓄水防洪,提高环境质量,但该地区尚存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人口激增、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应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湿地滞... 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较高的生态价值,有利于环境净化、蓄水防洪,提高环境质量,但该地区尚存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人口激增、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应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湿地滞洪蓄水、改善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实现自然保护与区域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 生物资源 蓄水防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坤 李宏伟 邱开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4,共7页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 ,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 ,还显示了 :( 1 )深大断裂的控制性 ,( 2 )沉降中...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 ,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 ,还显示了 :( 1 )深大断裂的控制性 ,( 2 )沉降中心的迁移性 ,( 3)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旋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裂谷断陷盆地 下辽河平原 辽东湾 地质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和1552年10月27日地震考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乐 李俏 钟以章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辽宁是历史地震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深入研究历史疑难地震,尤其是确认一些破坏性地震,对补充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开展地震预测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地震研究中认真考查,论证已有的地震史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但... 辽宁是历史地震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深入研究历史疑难地震,尤其是确认一些破坏性地震,对补充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开展地震预测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地震研究中认真考查,论证已有的地震史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若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地震资料,按"地震重复"发生理论反推一些历史上可能存在的破坏性地震,也可以认为是对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和大地震震害现象的对比,确认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的地震是一次破坏性地震,并对1552年10月27日的地震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震考证 辽东湾 辽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在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翠娟 张文 刘志斌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7年第3期162-165,172,共5页
A目标位于辽中凹陷中段中央底辟断裂带西侧,钻井资料证实其所在区域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复杂,东营组砂岩和泥岩波阻抗分布范围交错,即使砂岩含油气其波阻抗与围岩的差别也很小,因此应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解决该区域岩性识别和含油气... A目标位于辽中凹陷中段中央底辟断裂带西侧,钻井资料证实其所在区域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复杂,东营组砂岩和泥岩波阻抗分布范围交错,即使砂岩含油气其波阻抗与围岩的差别也很小,因此应用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解决该区域岩性识别和含油气性检测等问题。根据A目标所在区域的横波速度反演、岩石物理分析以及AVO模型分析结果,利用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对该目标进行储层岩性识别和含油气性检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预测结果得到了钻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弹性波阻抗反演 隐蔽油气藏勘探 岩性识别 含油气性检测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渔问题”与渔业管理制度——基于辽东湾海蜇捕捞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斌 孙康 《渔业经济研究》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相比"三农问题","三渔问题"远未获得重视。文章通过对辽东湾海蜇捕捞的考察,沿着渔业资源的特征这条主线,深入地探讨渔民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冲突,揭示现存海蜇管理制度的缺陷。笔者认为,对于辽东湾海蜇捕捞,基于产权... 相比"三农问题","三渔问题"远未获得重视。文章通过对辽东湾海蜇捕捞的考察,沿着渔业资源的特征这条主线,深入地探讨渔民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冲突,揭示现存海蜇管理制度的缺陷。笔者认为,对于辽东湾海蜇捕捞,基于产权的渔业共同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渔问题” 渔业管理 辽东湾 海蜇捕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海冰面积变化模拟和预测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岳海波 张杰 +1 位作者 纪永刚 张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9-174,共6页
关键词 辽东湾海冰 海冰面积 模拟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亮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5-160,共6页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应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食品生产、原料生产、基因资源、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初级生产以及物种多...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应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食品生产、原料生产、基因资源、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休闲娱乐、科研文化、初级生产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等10项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进行了上述10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三个海湾服务功能的总价值量为1 485.11×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4.52元/(m2 a)。其中,辽东湾价值量最大,占三个海湾总价值量的56.7%,其次是莱州湾,占总价值量的23.3%,渤海湾最小,占总价值量的20%。各项服务中,食品生产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量的71.0%。食品生产、氧气生产和气候调节、初级生产这三项服务价值之间表现出显著相关性,主要是由于三项服务有着共同的初级生产者。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辽东湾 渤海湾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古近系钙质砂岩成因及分布——以锦州25-1油田3井区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洪亮 黄保纲 +4 位作者 张迎春 陈建波 韩雪芳 张琳琳 张占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9,114-115,共5页
钙质砂岩基本为致密层或干层,是海上开发井设计尽可能规避的"伪储层",预测钙质砂岩分布成为规避低效井的首要任务。以锦州25-1油田3井区沙三段为例,从钙质砂岩成因入手,分析了钙质砂岩形成具备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研究区... 钙质砂岩基本为致密层或干层,是海上开发井设计尽可能规避的"伪储层",预测钙质砂岩分布成为规避低效井的首要任务。以锦州25-1油田3井区沙三段为例,从钙质砂岩成因入手,分析了钙质砂岩形成具备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研究区沙三段深湖泥岩提供了丰富的碳酸盐流体来源,为形成钙质砂岩提供了物质条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优质储层中的砂岩体直接嵌入下伏的富含钙质的泥岩中,砂岩透镜体与泥岩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由于烃源岩排烃作用使砂岩和周围泥岩存在压差,在这种压差作用下碳酸盐流体排出并在砂岩原生孔隙中沉淀,又为钙质砂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2种条件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最终形成钙质砂岩。钙质砂岩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与周围泥岩接触方式和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地震相砂体描述成果,预测沙三段中亚段钙质砂岩平面上主要分布于靠近沉积中心一侧、大砂体的西侧边缘,以及构造中东侧次洼中,据此调整了原开发方案中5口设计井的井位,实施后,这5口井均未钻遇钙质砂岩,规避了开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岩 成因 分布 古近系 锦州25-1油田 辽东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科学钻井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式敬 王爱国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9-51,共3页
根据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原理,借鉴泰国湾优快钻井经验,提出了适合渤海油田钻井特点的快节奏作业方式和激励性管理模式。介绍了9项配套的钻井技术和5项规范的管理方法。渤海油田3项科学钻井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能显... 根据系统工程和价值工程原理,借鉴泰国湾优快钻井经验,提出了适合渤海油田钻井特点的快节奏作业方式和激励性管理模式。介绍了9项配套的钻井技术和5项规范的管理方法。渤海油田3项科学钻井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能显著提高钻井速度和降低钻井成本,必将促进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钻井 钻井试验 油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Z 36—1油田井眼方位漂移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1993年第1期40-46,共7页
由于影响因素的多重性,井眼轨迹的方位漂移在各地区、各种工艺过程条件下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辽东湾A实验区里丛式钻井的资料和总结现场实钻资料,研究并探讨了该地区的方位漂移特点及规律,为今后定向井特别是SZ 36—1地区的井眼方... 由于影响因素的多重性,井眼轨迹的方位漂移在各地区、各种工艺过程条件下也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辽东湾A实验区里丛式钻井的资料和总结现场实钻资料,研究并探讨了该地区的方位漂移特点及规律,为今后定向井特别是SZ 36—1地区的井眼方位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井 井眼轨迹 方位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东海岸近地层特性探讨
19
作者 杨洪斌 马雁军 赵国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01-204,共4页
采用离岸 80 0m高 10 0m的气象铁塔观测所得的资料 ,利用粗糙度、阻力系数及幂指数公式 ,计算了辽东湾东海岸地区的粗糙度、阻力系数及风指数。结果表明 :在向岸气流条件下 ,粗糙度值较大 ,可达 0 18m ,阻力系数最大值也可达 0 0 2 5... 采用离岸 80 0m高 10 0m的气象铁塔观测所得的资料 ,利用粗糙度、阻力系数及幂指数公式 ,计算了辽东湾东海岸地区的粗糙度、阻力系数及风指数。结果表明 :在向岸气流条件下 ,粗糙度值较大 ,可达 0 18m ,阻力系数最大值也可达 0 0 2 5;在离岸气流条件下 ,粗糙度、阻力系数值较小。相同稳定度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东海 辽东湾 近地层 风速 气象 观测 特性 利用 气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