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r对Li_(1.3)Ti_(1.7)Al_(0.3)(PO_4)_3传导材料中Na/Li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2 位作者 吕国志 刘营 许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14-1518,共5页
Li1.3Ti1.7Al0.3(PO4)3是具有Nasicon骨架的锂离子传导材料,其中的Li+很容易被溶液中的Na+置换。研究了在Li1.3Ti1.7Al0.3(PO4)3结构中掺入Zr来替代Ti,以提高Na/Li离子交换速度。结果表明:增加Zr元素比例可显著提高Li1.3Ti1.7-xZrxAl0.3... Li1.3Ti1.7Al0.3(PO4)3是具有Nasicon骨架的锂离子传导材料,其中的Li+很容易被溶液中的Na+置换。研究了在Li1.3Ti1.7Al0.3(PO4)3结构中掺入Zr来替代Ti,以提高Na/Li离子交换速度。结果表明:增加Zr元素比例可显著提高Li1.3Ti1.7-xZrxAl0.3(PO4)3材料中Na/Li离子交换反应速度。Li1.3Ti1.7-xZrxAl0.3(PO4)3材料中的Na/Li离子交换反应动力学过程可近似由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 Li1.3Ti1.7Al0.3(PO4)3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制备工艺对Li_(1.3)Al_(0.3)Ti_(1.7)(PO_(4))_(3)的影响
2
作者 戴丽静 王晶 +1 位作者 史忠祥 于丽娜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为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对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固态电解质的影响,利用XRD、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热重(TG)-示差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分析LATP的物相组成、形貌及导电性能。当合成体系的pH=7.0并添加20%... 为研究溶胶-凝胶法制备工艺对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固态电解质的影响,利用XRD、S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热重(TG)-示差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分析LATP的物相组成、形貌及导电性能。当合成体系的pH=7.0并添加20%过量的锂盐时,可制备出纯相LATP;前驱体经750℃煅烧后再烧结,有利于LATP的致密化。在800℃下低温烧结制备的LATP具有最佳的电导率,为1.1×10^(-4)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 煅烧温度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电解质Li_(1.3)Al_(0.3)Ti_(1.7)(PO_(4))_(3)薄膜的溅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程实 汪建元 +2 位作者 徐剑芳 黄巍 陈松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0-807,共8页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制备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薄膜.X-射线衍射表征表明沉积的LATP薄膜为非晶态.改变溅射功率和氩气气压,发现在较大溅射功率(200 W)和较低气压(0.3 Pa)下制备的LATP薄膜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达到...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制备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薄膜.X-射线衍射表征表明沉积的LATP薄膜为非晶态.改变溅射功率和氩气气压,发现在较大溅射功率(200 W)和较低气压(0.3 Pa)下制备的LATP薄膜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达到1.16×10^(-4)S/cm.将该优化条件下制备的LATP薄膜组装成Cu/LiCoO_(2)/LATP/LiCoO_(2)/Cu全固态薄膜对称电池,在7.8μ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700 h,极化电压依然稳定.以上结果显示LATP薄膜有望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Li_(1.3)Al_(0.3)Ti_(1.7)(PO_(4))_(3)薄膜 离子电导率 薄膜对称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1.3)Al_(0.3)Ti_(1.7)(PO_(4))_(3)原位包覆提升单晶三元LiNi_(0.8)Co_(0.1)Mn_(0.1)O_(2)性能研究
4
作者 唐雅婷 鞠博伟 +2 位作者 杨乐之 何特特 涂飞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容量、低成本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其存在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单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S-NCM)表面残碱,对S-NCM进行原位Li_(1.3)Al_(0.3)Ti_(1.... 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容量、低成本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其存在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单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S-NCM)表面残碱,对S-NCM进行原位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包覆,制备了具有小于10 nm厚度的均匀包覆层的LS-NCM正极材料。在电化学测试中,LS-NCM表现出明显提升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这主要归因于:(1)LATP原位包覆S-NCM可显著降低其表面残碱量;(2)LATP原位包覆S-NCM可提高其表面稳定性,阻止副反应的发生,防止晶内裂纹产生;(3)因LATP具有高离子电导率,LATP原位包覆可减小S-NCM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单晶 Li_(1.3)Al_(0.3)Ti_(1.7)(PO_(4))_(3) 原位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