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1_(2)-Ni_(3)Al亚晶格第三合金化元素原子占位研究
1
作者 王锟 张静 马文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能力评估,通过求解微观扩散动力学方程,构建三元合金体系相场模型,得到单晶格格点原子密度分布,研究了经FCC→L1_(2)+D022相变路径后的Ni-Al-Cr与Ni-Al-V沉淀相L1_(2)-Ni_(3)Al中的原子占位。结果表明,平衡期占位通过与时间相关的有序化过程消除相变早期的同相/异相竞争生长,以及界面迁移对亚晶格上原子占位带来的随机波动性影响;Ni-Al-Cr与Ni-Al-V中Ni_(3)Al相均为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相,Ni、Al亚晶格上反位、替位为双溶质比的函数;Cr、V添加对Ni_(3)Al中不同亚晶格的反位、替位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与晶格类型、缺陷类型以及组元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2)结构 Ni_(3)al 亚晶格原子占位 固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OH-LiNO_3低共熔混合锂盐体系合成LiNi_(1/3)Co_(1/3)Al_(1/3)O_2 被引量:1
2
作者 常照荣 郁旭 +2 位作者 汤宏伟 王超楠 魏文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3-466,共4页
利用低共熔组成的0.38LiOH.H2O-0.62LiNO3混合锂盐体系与共沉淀合成的前躯体Ni1/3Co1/3Al1/3(OH)2简单混合,经三阶段温度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Al1/3O2,该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无需研磨即可以使物料在低共熔点温度上... 利用低共熔组成的0.38LiOH.H2O-0.62LiNO3混合锂盐体系与共沉淀合成的前躯体Ni1/3Co1/3Al1/3(OH)2简单混合,经三阶段温度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Al1/3O2,该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无需研磨即可以使物料在低共熔点温度上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经X粉末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Al1/3O2具有典型的α-NaFeO2六方层状结构,其特征衍射峰I(003)/I(104)的峰强比值高达1.73。电性能测试表明,在55℃,电压范围为2.8~4.3V,充放电倍率为0.2C的条件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56.4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1%,1和2C倍率放电容量仍可达到143.2和127.9mAh/g,其电性能均优于常温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低共熔盐 掺杂 lini1/3co1/3al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Al_2O_3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志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彭文杰 郭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03-1708,共6页
为了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敷Al2O3。采用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球形LiNi1/3Co1/3Mn1/3O2颗粒由粒径为500~600 n... 为了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电化学性能,采用非均匀成核法在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敷Al2O3。采用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球形LiNi1/3Co1/3Mn1/3O2颗粒由粒径为500~600 nm的一次粒子团聚而成,包敷后的球形LiNi1/3Co1/3Mn1/3O2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无定形Al2O3包敷层;包覆Al2O3能明显抑制LiNi1/3Co1/3Mn1/3O2在循环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峰电流的衰减,随着Al2O3包敷量的增加,材料的氧化/还原峰的峰电流减小,适量地包敷Al2O3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可逆性;当Al2O3的包敷量为0.5%时,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2.7~4.6 V高电压和1C倍率条件下,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72(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仍有93%,而没有包敷的LiNi1/3Co1/3Mn1/3O2容量略低,首次放电容量为170(mA.h)/g,而且容量衰减较快,容量保持率仅为84%。此外,包敷处理还可以有效提高LiNi1/3Co1/3Mn1/3O2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热稳定性,以包敷材料所制备的电池其高温储存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非均匀成核法 氧化铝包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的Al掺杂LiNi_(1/3)Co_(1/3)Mn_(1/3)O_2的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郝梦秋 叶红齐 +1 位作者 刘登华 韩凯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共3页
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添加纳米Al2O3,进行 Al 掺杂,考察掺杂量 x对 Li(Ni1/3Co1/3Mn1/3)1-x AlxO2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0.02的产物以0.2 C在2.7~4.2 V充放电,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5.7%,高于未掺杂... 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的过程中添加纳米Al2O3,进行 Al 掺杂,考察掺杂量 x对 Li(Ni1/3Co1/3Mn1/3)1-x AlxO2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0.02的产物以0.2 C在2.7~4.2 V充放电,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5.7%,高于未掺杂样品的81.5%,循环性能随着放电倍率的增大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 正极材料 lini1 3co1 3Mn1 3o2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量对正极材料LiNi_(1/3)Co_(2/3-x)Al_xO_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常照荣 郁旭 +2 位作者 汤宏伟 魏文强 代冬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7-572,共6页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前驱体Ni1/3Co2/3-xAlx(OH)2与低共熔锂盐0.38LiOH·H2O-0.62LiNO3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2/3-xAlxO2(x=1/12,1/6,1/3,1/2,7/1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其结构、形貌和...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前驱体Ni1/3Co2/3-xAlx(OH)2与低共熔锂盐0.38LiOH·H2O-0.62LiNO3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2/3-xAlxO2(x=1/12,1/6,1/3,1/2,7/12).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其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LiNi1/3Co2/3-xAlxO2在1/12≤x≤1/3范围内可以保持单一的六方层状α-NaFeO2结构,当Al掺杂量(x)高于1/3时,会出现杂相.其中,LiNi1/3Co1/3Al1/3O2结晶程度最高,阳离子混排效应最小,并且颗粒小而均匀,振实密度可以达到2.88g·cm-3,首次放电容量为151.5mAh·g-1,循环5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在91.4%,在1C和2C倍率下放电容量仍可达到133.7和120.9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掺杂 lini1/3co2/3-xalx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O4包覆对LiNi_(1/3)Co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琳 郑浩 +1 位作者 刘青 程劲松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2-1525,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LiNi_(1/3)Co_(1/3)Mn_(1/3)O_2表面包覆Al PO4。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测试技术研究Al P O4包覆对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Al PO4包覆量对正极... 采用共沉淀法在LiNi_(1/3)Co_(1/3)Mn_(1/3)O_2表面包覆Al PO4。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测试技术研究Al P O4包覆对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不同Al PO4包覆量对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物理性质、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当采用Al PO4包覆量为1%时,循环性能最好,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仅降到176 m Ah/g,容量衰减最小,只有1.7%。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同时材料的倍率性能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包覆 表面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_2O_3掺杂对LiNi_(1/3)Co_(1/3)Mn_(1/3)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田伟军 童孟良 叶红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179,共3页
为提高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采用在底液中添加纳米Al2O3的方法,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过程中进行铝元素掺杂,并考察了铝掺杂量对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铝掺杂量为0... 为提高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采用在底液中添加纳米Al2O3的方法,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过程中进行铝元素掺杂,并考察了铝掺杂量对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铝掺杂量为0.02(n Al:∶n Li=0.02)时,在电压范围2.7~4.2V和0.2C倍率下,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7%,高于未掺杂的81.5%,同时材料的倍率性能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掺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Ru_(1)-N_(x)/C(x=3,4)催化剂活化H_(2)、H_(2)O和CH_(3)OH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寅胜 苟进韬 +1 位作者 刘挺豪 杨华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78,共6页
在GGA-PBE/DNP水平下,构建了两种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单原子催化剂,记作Ru_(1)-N_(x)/C(x=3,4)。在热力学上,Ru_(1)-N_(4)/C比Ru_(1)-N_(3)/C更稳定。研究了Ru_(1)-N_(x)/C(x=3,4)对H_(2)、H_(2)O和CH_(3)OH的活化性能。H_(2)、H_(2)O和C... 在GGA-PBE/DNP水平下,构建了两种氮掺杂石墨烯负载Ru单原子催化剂,记作Ru_(1)-N_(x)/C(x=3,4)。在热力学上,Ru_(1)-N_(4)/C比Ru_(1)-N_(3)/C更稳定。研究了Ru_(1)-N_(x)/C(x=3,4)对H_(2)、H_(2)O和CH_(3)OH的活化性能。H_(2)、H_(2)O和CH_(3)OH在Ru_(1)-N_(3)/C上的化学吸附比在Ru_(1)-N_(4)/C上的化学吸附更强。同时,在实验温度下,它们在Ru_(1)-N_(x)/C(x=3,4)上的解离均为吸能反应。在动力学上,Ru_(1)-N_(4)/C活化解离H_(2)、H_(2)O和CH_(3)OH的能力均强于Ru_(1)-N_(3)/C。在水溶液中,两种催化剂对H2的活化较H_(2)O更强。在甲醇溶液中,Ru_(1)-N_(3)/C对CH_(3)OH的活化强于对H_(2)的活化;Ru_(1)-N_(4)/C对H_(2)的活化强于对CH_(3)OH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A-PBE Ru_(1)-N_(x)/C H_(2) H_(2)o CH_(3)oH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_2O_4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济钧 崔王君 +2 位作者 李冰 余洋洋 赵金保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用非水相共沉法对其进行CoAl2O4包覆得到LNCMO(x).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测试材料的结构和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 通过共沉淀法制得类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并用非水相共沉法对其进行CoAl2O4包覆得到LNCMO(x).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透射电子显微术(TEM)测试材料的结构和观察材料形貌.结果表明.CoAl2O4在材料表面形成8nm均匀包覆层,未改变主体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1%(bymass)CoAl204包覆量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LNCMO(1))高充电电压(3.0~4.6V,150mA·g^-1)100周期循环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3.7%(无包覆LNCMO(0)保持率为74.4%);55℃高温100周期循环容量保持率为77%(无包覆LNCMO(0)保持率17%).XRD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试表明,CoAl2O4包覆的LNCMO(x)材料可有效地减缓材料中Mn离子在电解液的溶解,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电化学性能 Coal2o4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OH-LiNO3低共熔混合锂盐体系合成LiNi1/3Co1/3Mn1/3O2 被引量:13
10
作者 常照荣 陈中军 +2 位作者 吴锋 汤宏伟 朱志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3-519,共7页
利用低共熔组成的0.38LiOH·H2O-0.62LiNO3混合锂盐体系,与钴、镍、锰的氢氧化物在低温下自混合,无需前期研磨和后续洗涤,直接制备出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结晶度高,... 利用低共熔组成的0.38LiOH·H2O-0.62LiNO3混合锂盐体系,与钴、镍、锰的氢氧化物在低温下自混合,无需前期研磨和后续洗涤,直接制备出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结晶度高,具有规整的层状α-NaFeO2结构,扫描电镜显示产物颗粒均匀,振实密度高达2.87g·cm-3.XPS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中Ni、Co、Mn的价态分别是2+、3+、4+.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mAh·g-1,循环50次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没有明显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盐 正极材料 XPS lini1/3co1/3MN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倍率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海燕 唐爱东 +2 位作者 黄可龙 荆涛 赵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3-599,共7页
在碳酸盐共沉淀法中引入超声波技术,合成锂镍钴锰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制备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差示量热扫描(DSC)、循环伏安法(CV)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 在碳酸盐共沉淀法中引入超声波技术,合成锂镍钴锰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煅烧制备了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差示量热扫描(DSC)、循环伏安法(CV)及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材料在700~1000℃下均能形成六方层状α-NaFeO2结构,其晶体有序化程度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升高。SEM分析显示材料颗粒分散非常均匀,平均粒径约200nm。在2.8~4.3V,0.1C下,900℃煅烧得到的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56.3mAh.g-1。而在1C、2C、5C,10C下,其放电比容量仍分别为137.8、129.3、114.4、95.5mAh·g-1,在前5次循环后容量基本保持不变,在1C下前4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6%。该材料显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DSC结果表明,在同样充电至4.2V的条件下,LixNi1/3Co1/3Mn1/3O2的热稳定性能优于LixMn2O4和LixCo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碳酸盐共沉淀法 超声波技术 制备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包覆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 被引量:1
12
作者 靳芳芳 任丽 赵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6-309,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并用三氧化二铝(Al_2O_3)进行表面包覆改性。通过XRD、SEM对材料晶体结构、形貌进行分析,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对材料进行测试。Al_2O_3包覆的LiNi_(1/3)Co_(...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并用三氧化二铝(Al_2O_3)进行表面包覆改性。通过XRD、SEM对材料晶体结构、形貌进行分析,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对材料进行测试。Al_2O_3包覆的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具有典型的空间群,为R-3m的六方层状α-Na Fe O2结构。以0.2 C在2.5-4.3 V循环,Al_2O_3包覆量为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45.7 m Ah/g,第3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4.0%,比未包覆Al_2O_3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放电比容量提高了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高温固相法 lini1/3co1/3MN1/3o2 三氧化二铝(al2o3)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1/3)Mn_(1/3)Co_(1/3)O_2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郭瑞 史鹏飞 +1 位作者 程新群 李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87-1392,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通过XRD、ICP、S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具有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出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通过XRD、ICP、S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Ni1/3Mn1/3Co1/3O2具有标准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SEM照片显示颗粒粒径大约在500nm左右,粒径分布较窄。以20mA·g-1电流密度放电,充放电电压在2.8~4.4V之间,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0mAh·g-1,4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5.3%。进一步加入石墨导电剂后,同样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变为179mAh·g-1,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9.6%。容量衰减主要发生在前10次循环。XRD和SEM测试表明循环初期容量衰减的原因是由材料本体结构变化和界面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Mn1/3co1/3o2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Mn_(1/3)Ni_(1/3)Co_(1/3))_(1-y)M_yO_2(M=Al,Mg,Ti)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义兵 陈白珍 +3 位作者 徐徽 石西昌 胡拥军 陈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74-1479,共6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在前驱体中掺入元素M(M=Al,Mg,Ti),与锂结合生成Li(Mn1/3Ni1/3Co1/3)0.98M0.02O2材料,结果表明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掺钛量增大(0≤y≤0.15),...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在前驱体中掺入元素M(M=Al,Mg,Ti),与锂结合生成Li(Mn1/3Ni1/3Co1/3)0.98M0.02O2材料,结果表明掺杂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掺钛量增大(0≤y≤0.15),晶格畸变增大,半高宽变大,晶粒粒径增大;其中掺钛量y=0.1的材料电化学性能表现最好,以20mA/g电流充放电,在2.5~4.6V电压区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15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1/3Ni1/3co1/3)0.9Ti0.1o2 锂离子电池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改性制备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卓 郭孝东 +4 位作者 吴振国 向伟 滑纬博 钟本和 杨秀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4,共9页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表面碳包覆改性(w=1.0%,2.0%,3.0%)的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 采用碳酸盐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表面碳包覆改性(w=1.0%,2.0%,3.0%)的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碳成功地包覆在了材料颗粒的表面,碳包覆改性后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 Fe O2结构(空间群:R3m),且随着包碳量的增加,一次颗粒平均尺寸逐渐增大(从177 nm增至209 nm)。表面的无定形碳层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率,减少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副反应,故而碳包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提升。包覆碳量为2.0%的样品高倍率和长循环性能最好,在2.7~4.3 V,1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在0.1C、0.2C、0.5C、1C、3C、5C、10C和20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5、148、145、138、127、116、104和96 m Ah·g-1。在超高倍率50C(9 A·g-1)时,其放电比容量还能达到62 m Ah·g-1(原始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仅为30 m Ah·g-1),倍率性能十分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共沉淀法 碳包覆 高倍率性能 lini1/3co1/3MN1/3o2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禹筱元 胡国荣 +2 位作者 彭忠东 肖劲 刘业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1-643,697,共4页
首次提出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和锂源混合高温固相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和LiNi1/3Co1/3Mn1... 首次提出以碳酸盐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再和锂源混合高温固相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Ni1/3Co1/3Mn1/3CO3前驱体和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SEM测试表明LiNi1/3Co1/3Mn1/3O2的形貌近似为球形,且颗粒分布均匀。并对其进行了充放电性能和循环伏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在25℃、2.5"4.6V电压范围,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82.97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结构 lini1/3co1/3MN1/3o2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多元掺杂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禹筱元 胡国荣 刘业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0-1176,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掺杂型层状LiNi1/3Co1/3Mn1/3-xMxO2(M=Mg、Al、Cr)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充放电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对LiNi1/3Co1/3Mn1/3-xMxO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动力学参数进行表征。结...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掺杂型层状LiNi1/3Co1/3Mn1/3-xMxO2(M=Mg、Al、Cr)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充放电实验和交流阻抗实验对LiNi1/3Co1/3Mn1/3-xMxO2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以及动力学参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掺杂量x=0.05时,Mg2+、Al3+掺杂的正极材料在2.8~4.3V、0.1C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9.2、151.6mA·h/g,2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8%和96.7%;掺杂Mg2+或Al3+均能提高LiNi1/3Co1/3Mn1/3O2的交换电流密度和锂离子扩散系数。结合实验结果和掺杂离子的离子半径和化学稳定性,解释了掺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晶格中的占位及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ni1/3co1/3Mn1/3o2 掺杂 改性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_(1-x)Cu_xO_(2-x)/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被引量:13
18
作者 银凤翔 季生福 +4 位作者 陈能展 赵丽萍 王伟 李成岳 刘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4-750,共7页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1xCuxO2x/Al2O3催化剂(x=0~1)以及不同Ce0.2Cu0.8O1.2含量的Ce0.2Cu0.8O1.2/Al2O3催化剂,采用XRD、TP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Ce1xCuxO2x/Al2O3催化剂(x=0~1)以及不同Ce0.2Cu0.8O1.2含量的Ce0.2Cu0.8O1.2/Al2O3催化剂,采用XRD、TPR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评价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Ce1xCuxO2x/Al2O3催化剂中Ce和Cu的摩尔比显著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在载体γAl2O3表面,Ce和Cu形成了固溶体,从而提高了Cu的分散性,改变了Ce和Cu的氧化还原性能,提高了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并且Ce和Cu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1-xCuxo2-x/al2o3催化剂 甲烷催化燃烧 X射线衍射 程序升温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喷雾热分解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及表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智敏 胡国荣 +2 位作者 方正升 张新龙 刘业翔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7-641,共5页
采用超声喷雾热分解工艺合成了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考察了不同前驱溶液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用喷雾热分解过程机理分析了形貌差异的原因,另外研究了不同的后处理烧结时间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 采用超声喷雾热分解工艺合成了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考察了不同前驱溶液对粉体形貌的影响,用喷雾热分解过程机理分析了形貌差异的原因,另外研究了不同的后处理烧结时间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硝酸盐溶液经喷雾热分解制备的前驱体在900℃烧结6h可以得到电化学性能优良的正极材料,在3.0~4.3V电压区间里,首次放电容量达157.7mAh/g,4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146.6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超声喷雾热分解 lini1/3col/3Mn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gO掺杂改善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节宾 徐友龙 +1 位作者 熊礼龙 王景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93-2599,共7页
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的(Ni_(1/3)Co_(1/3)Mn_(1/3))(OH)_2在500℃热处理5 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纳米尺寸的氧化物M_3O_4(M=Ni_(1/3)Co_(1/3)Mn_(1/3)).将其与LiOH及不同量的纳米MgO混合均匀,并在850℃热处理24 h制备了Li(Ni_(1/3)Co... 将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的(Ni_(1/3)Co_(1/3)Mn_(1/3))(OH)_2在500℃热处理5 h得到具有尖晶石结构、纳米尺寸的氧化物M_3O_4(M=Ni_(1/3)Co_(1/3)Mn_(1/3)).将其与LiOH及不同量的纳米MgO混合均匀,并在850℃热处理24 h制备了Li(Ni_(1/3)Co_(1/3)Mn_(1/3))_(1/x)Mg_xO_2(x=0,0.01,0.02,0.03,0.04,0.05)正极村料.随着Mg掺杂量的增大,正极材料的晶胞参数增大;少量的Mg掺杂增大了锂离子的扩散系数,而过度掺杂却使锂离子扩散系数有所降低,其中Li(Ni_(1/3)Co_(1/3)Mn_(1/3))_(0.98)Mg_(0.02)O_2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最大,其脱出和嵌入扩散系数分别为D_(Li-dein)=29.20×10^(-11)cm^2·S^(-1)和D_(Li-in)=4.760×10^(-11)cm^2·s^(-1);其以3C倍率充放电的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39.3 mAh·g^(-1),比未掺杂的原粉约高9.5 mAh·g^(-1);另外其循环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Mg掺杂 锂离子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