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熔融盐法合成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
1
作者 汤宏伟 朱志红 +2 位作者 常照荣 吴锋 陈中军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59,共3页
采用热分析法对不同组成的LiOH-LiNO3二元体系进行研究,绘制了具有最低共熔点的该二元体系的步冷曲线和t-x相图,该体系的最低共熔点为175.7℃。利用低共熔混合物LiNO3-LiOH为锂盐,与高密度前驱体Ni0.8Co0.2(OH)2混合经2个恒温阶段烧结(... 采用热分析法对不同组成的LiOH-LiNO3二元体系进行研究,绘制了具有最低共熔点的该二元体系的步冷曲线和t-x相图,该体系的最低共熔点为175.7℃。利用低共熔混合物LiNO3-LiOH为锂盐,与高密度前驱体Ni0.8Co0.2(OH)2混合经2个恒温阶段烧结(600℃恒温6 h、800℃恒温24 h)制备出了振实密度高达3.23 g/cm3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Ni0.8Co0.2O2具有规整的层状NaFeO2结构。电性能测试表明:在0.5 mA/cm2放电电流密度和3.0—4.3 V的电压范围内,LiNi0.8Co0.2O2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5(mA.h)/g,放电比容量为163(mA.h)/g,库仑效率为93%。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能够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锂离子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图 熔融盐 振实密度 lini0.8co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合成与表征
2
作者 汤宏伟 祝军 +1 位作者 朱志红 常照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2,共4页
利用低共熔混合物LiNO3-LiOH为锂盐,与高密度前驱体Ni0.8Co0.2(OH)2混合烧结制备出了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探讨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Ni0.8Co0.2O2具有规整的层状... 利用低共熔混合物LiNO3-LiOH为锂盐,与高密度前驱体Ni0.8Co0.2(OH)2混合烧结制备出了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探讨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Ni0.8Co0.2O2具有规整的层状NaFeO2结构,充放电测试表明在3.0~4.3V的电压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68mAh/g,充放电效率为95%。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高密度LiNi0.8Co0.2O2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熔融盐 正极材料 lini0.8co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2包覆对LiNi0.8Co0.2O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范广新 冯兰兰 +1 位作者 杨文朋 刘宝忠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0,共5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对其表面进行ZrO2包覆。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和电化学充放电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ZrO2可均匀分布在LiNi0.8Co0.2O2表面而不影...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的综合电化学性能,采用高温固相法对其表面进行ZrO2包覆。以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阻抗和电化学充放电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ZrO2可均匀分布在LiNi0.8Co0.2O2表面而不影响其晶体结构,但对电化学性能影响明显,即首次放电容量略有降低,由168.25 mAh/g降到157.43 mAh/g;1C、2C倍率性能有较大改善,循环性能的提高尤其突出,在100周循环内,LiNi0.8Co0.2O2的容量保持率从90.68%提高到97.70%。其原因是:(1)包覆层有效避免了电解液与正极材料直接接触、抑制副反应的发生;(2)包覆过程中生成的Li2ZrO3提高了材料的离子导电性。该研究结果为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合电化学性能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2o2 ZrO2包覆 高温固相法 微观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盐法合成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 被引量:4
4
作者 汤宏伟 朱志红 常照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2,共4页
采用热分析法对不同组成的LiOH—LiNO3二元体系进行研究,绘制了具有最低共熔点的该二元体系T-x相图,该体系的最低共熔点为175.7℃.利用低共熔混合物LiNO3-LiOH为锂盐,与前驱体球形Ni0.8Co0.2(OH)2混合烧结制备出了球形锂离子电... 采用热分析法对不同组成的LiOH—LiNO3二元体系进行研究,绘制了具有最低共熔点的该二元体系T-x相图,该体系的最低共熔点为175.7℃.利用低共熔混合物LiNO3-LiOH为锂盐,与前驱体球形Ni0.8Co0.2(OH)2混合烧结制备出了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8Co0.2O2.探讨了Li/(Ni+Co)摩尔比、合成温度、合成时间等因素对产品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规整的层状NaFeO2结构,SEM表明所得材料为球形.充放电测试表明在3.0~4.3的电压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70mAh·g^-1,充放电效率为95.5%.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Ni0.8Co0.2O2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熔融盐 正极材料 lini0.8co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包覆法合成的LiN0.8Co0.2O2材料的结构表征
5
作者 刘欣艳 赵煜娟 夏定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839-1842,共4页
LiNi0.8Co0.2O2是锂离子电池界公认的最有希望取代商业化正极材料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之一.本文所研究的复合正极材料LiNi0.8Co0.2O2是由细小的晶粒构成的球形颗粒,单一相,属于R3m空间群.对复合材料LiNi0.8Co0.2O2的Co-K和Ni-K的XANES... LiNi0.8Co0.2O2是锂离子电池界公认的最有希望取代商业化正极材料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之一.本文所研究的复合正极材料LiNi0.8Co0.2O2是由细小的晶粒构成的球形颗粒,单一相,属于R3m空间群.对复合材料LiNi0.8Co0.2O2的Co-K和Ni-K的XANES分析可知,在600~850℃范围温度对于钴元素的影响不明显,而对于镍元素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Ni-K边位置向高能量移动LiNi0.8Co0.2O2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升高.复合材料LiNi0.8Co0.2O2和LiNiO2的Ni-K边XANES相似,表明少量钴的引入对晶体结构的改变不是太多,但是峰的强度较高和峰的位置向高能量移动,表明钴Co对Ni的局域结构进行了调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co0.2o2 XANES 正极材料 局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用于LiNi0.5Co0.2Mn0.3O2三元正极锂离子电池 被引量:7
6
作者 薛景元 侯博 +4 位作者 莫岩 曹博凯 陈大明 李德 陈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10,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为聚合物基体,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NPGDA)为交联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AIBN)的... 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hexafluoropropylene),PVDF-HFP)为聚合物基体,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eopentyl glycol diacrylate,NPGDA)为交联剂,在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2-methylpropionitrile),AIBN)的作用下通过室温现场聚合法制备凝胶电解质用于锂离子电池。探索不同质量比PVDF-HFP/NPGDA对凝胶电解质性能和LiNi_(0.5)-Co_(0.2)Mn_(0.3)O_2三元正极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比为1∶1时,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为8.45mS·cm^(-1),锂离子迁移数为0.78,电化学窗口为4.5V。在电流密度30mA·g^(-1)恒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3mAh·g^(-1),循环50次后仍高达135.3mAh·g^(-1)。电流密度为300mA·g^(-1)时,放电比容量为100.2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凝胶电解质 lini0.5Co0.2Mn0.3O2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 被引量:4
7
作者 莫岩 韦雅庆 +2 位作者 刘盾 涂进春 陈永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4-1018,1028,共6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硫酸盐为原料,氨水为络合剂,NaOH为沉淀剂,制备得到颗粒均匀的镍钴锰氢氧化物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通过跟Li_2CO_3混合烧结后得到类球形的LiNi_(0.5)Co_(0.2)Mn_(0.3)O_2。采用热重分析(TG)、X射...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硫酸盐为原料,氨水为络合剂,NaOH为沉淀剂,制备得到颗粒均匀的镍钴锰氢氧化物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通过跟Li_2CO_3混合烧结后得到类球形的LiNi_(0.5)Co_(0.2)Mn_(0.3)O_2。采用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并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11.5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前驱体,与Li2CO3混合后,900℃下烧结后的正极材料,球形形貌规整,具有层状结构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59mAh/g,6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47.1mAh/g,容量保持率为92%。可见所制备的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具有高放电比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共沉淀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首效富镍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O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关小云 洪朝钰 +3 位作者 朱建平 王伟立 李益孝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的方法合成了富镍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简称NCM62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Rietveld精修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测试,对不同温度下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的方法合成了富镍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简称NCM62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Rietveld精修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测试,对不同温度下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800℃下NCM622阳离子混排程度最低(~1.97%),首周库仑效率高达92.2%,100周容量保持率为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6Co0.2Mn0.2O2 首周库仑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单晶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攀 李文升 +1 位作者 许国峰 樊勇利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4-1106,共3页
通过共沉淀法并辅助球磨工艺制备了Ni(0.5)Co(0.2)Mn(0.3)(OH)2前驱体,采用掺杂和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单晶LiNi(0.5)-Co(0.2)Mn(0.3)O2材料,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一次粒子尺寸测量、充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性能... 通过共沉淀法并辅助球磨工艺制备了Ni(0.5)Co(0.2)Mn(0.3)(OH)2前驱体,采用掺杂和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单晶LiNi(0.5)-Co(0.2)Mn(0.3)O2材料,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一次粒子尺寸测量、充放电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等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和铝掺杂量能够显著影响Li Ni(0.5)Co(0.2)Mn(0.3)O2材料烧结过程中一次粒子的成长,一次粒子尺寸的长大明显降低了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放电容量、首次效率;铝掺杂量为0.2%(质量分数),940℃烧结时,Li Ni0.5Co0.2Mn0.3O2材料一次粒子平均尺寸在3.21μm;3~4.3 V,0.2 C充放电,扣式电池放电比容量为157.8 m Ah/g,首次效率为86.6%;3~4.4 V下充放电,0.5 C/0.1 C、2 C/0.1 C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7%和86.1%,300次充放电后,容量保持率为91.3%,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均显著优于市售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 lini0.5Co0.2Mn0.3O2材料 倍率性能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高效掺杂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及其性能提升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华威 余海峰 +3 位作者 江仟仟 杨兆峰 江浩 李春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9-618,共10页
高键能异质原子的高效掺杂是稳定高电压LiNi0.5Co0.2Mn0.3O2(NCM)三元正极材料并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借助含硼前体在二次颗粒表面富集及随后高温煅烧强化B3+体相扩散的策略,构建了硼离子高效掺杂NCM正极材料(NCM-B)。引入B—O... 高键能异质原子的高效掺杂是稳定高电压LiNi0.5Co0.2Mn0.3O2(NCM)三元正极材料并提升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策略。借助含硼前体在二次颗粒表面富集及随后高温煅烧强化B3+体相扩散的策略,构建了硼离子高效掺杂NCM正极材料(NCM-B)。引入B—O键(键能:809 kJ·mol^−1)抑制了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晶格氧析出,进而稳定材料的氧离子框架;此外,表面残余的高锂离子导体Li2O-B2O3包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与改性前NCM相比,改性后的NCM-B正极材料在3.0~4.5 V电压区间的可逆比电容量可以达到193.7 mA·h·g^−1,在10 C大功率下,比电容量仍保持120 mA·h·g^−1(NCM仅为78.2 mA·h·g^−1)。1 C下连续循环100圈后,比电容量保持率从73%提升到90%。表面富集和扩散强化的思想也有望实现其他正极材料的高效掺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高电压 硼掺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化温度对LiNi0.5Co0.2Mn0.3O2型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欣瑞 高峰 +2 位作者 吕超 生瑜 童庆松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1-55,共5页
以简单的球磨-干燥-煅烧法,制备了具有稳定α-NaFeO2型层状结构(R-3m空间群)的LiNi0.5Co0.2Mn0.3O2型的三元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谱等手段测试了样品的理化性... 以简单的球磨-干燥-煅烧法,制备了具有稳定α-NaFeO2型层状结构(R-3m空间群)的LiNi0.5Co0.2Mn0.3O2型的三元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充放电循环、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谱等手段测试了样品的理化性能。研究表明:球磨浆料的陈化温度对样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在0.1C、1C、2C、3C、5C、6C、8C和10C倍率电流和连续充放电下,经过50℃陈化浆料制备的亚微米样品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72.3、161.4、151.5、145.2、136.9、133.2、126.3、121.4 mA·h/g,表现出较好的大倍率电流放电性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该样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荷传递阻抗均发生变化。该样品的未循环、充放电循环1次及循环40次样品的锂离子扩散速率分别为1.45×10^-16、6.60×10^-16、7.92×10^-15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结构 lini0.5Co0.2Mn0.3O2 循环性能 陈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圣贤 毛丽萍 +1 位作者 李世友 艾灵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1-434,共4页
介绍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Ni^2+/Li^+混排、电解液侵蚀和相变等;综述包覆、掺杂及特殊结构设计等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对LiNi0.5Co0.2Mn0.3O2材料改性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晶体结构 改性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的表面包覆改性研究
13
作者 向黔新 梁妹芳 +2 位作者 周朝毅 丁方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1,共3页
采用沉淀法对镍钴猛锂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分别以氧化钇(Y_2O_3)、磷酸钇(YPO_4)、氧化铝(Al_2O_3)和磷酸铝(AlPO_4)行了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及恒... 采用沉淀法对镍钴猛锂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分别以氧化钇(Y_2O_3)、磷酸钇(YPO_4)、氧化铝(Al_2O_3)和磷酸铝(AlPO_4)行了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及恒流充放电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剂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均匀包覆在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表面,并且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2.5~4.5V电压范围和20mA/g电流密度下,包覆0.5%AlPO_4的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198.6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放电容量保持到196.1mAh/g,而包覆Y_2O_3、YPO_4、Al_2O_3的材料其电化学性能均低于AlPO_4包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Mn0.3O2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块状单晶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浩 秦显营 +2 位作者 孙威 章立寒 张锐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3-1576,共4页
以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混合盐和NaOH为实验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表面活性剂为添加剂,采用液相快速共沉淀法制备出小颗粒三元前驱体Ni0.6Co0.2Mn0.2(OH)2,之后将碳酸锂与此前驱体混合均匀后经过两段高温热处理得到板块状单... 以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混合盐和NaOH为实验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表面活性剂为添加剂,采用液相快速共沉淀法制备出小颗粒三元前驱体Ni0.6Co0.2Mn0.2(OH)2,之后将碳酸锂与此前驱体混合均匀后经过两段高温热处理得到板块状单晶形貌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O2。在2.8~4.3 V电压区间内表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板块状单晶LiNi0.6Co0.2Mn0.2O2正极材料在1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6.7 mAh/g,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达92.7%,在5 C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27.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DBS 单晶 正极材料 lini0.6Co0.2Mn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LiCoO2, LiMn2O4 and LiNi0.45Co0.1Mn0.45O2 as cathode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5
15
作者 GUO Hua-jun LI Xin-hai ZHANG Xin-ming ZENG Su-ming WANG Zhi-xing PENG Wen-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44-49,共6页
LiNi0. 45 Co0. 10 Mn0. 4sO2 was synthesized from Li2CO3 and a triple oxide of nickel, cobalt and manganese at 950 ℃ in air. The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Ni0. 45 Co0.10 Mn0. 45 O2, LiCoO2 and LiMn2 O4 were ... LiNi0. 45 Co0. 10 Mn0. 4sO2 was synthesized from Li2CO3 and a triple oxide of nickel, cobalt and manganese at 950 ℃ in air. The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Ni0. 45 Co0.10 Mn0. 45 O2, LiCoO2 and LiMn2 O4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LiNi0.4s Co0.10 Mn0. 45 O2 has a layered structure with hexagonal lattice. The commercial LicoO2 has sphere-like appearance and smooth surfaces, while the LiMn2 O4 and LiNi0.45 Co0. 10 Mn0. 45 O2 consist of cornered and uneven particles. LiNi0. 45 Co0.10 Mn0. 45 O2 has a large disLiMn2 O4 and LiCoO2, respectively. LiCoO2 and LiMn2 O4 have higher discharge voltage and better rate-capability than LiNi0. 45Co0.10 Mn0. 45 O2. All the three cathodes have excellent cycling performance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f above 89.3 % at the 250th cycle. Batteries with LiMn2 O4 or LiNi0.45 Co0.10 Mn0. 45 O2 cathodes show better safety performance under abusive conditions than those with LiCoO2 cath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ies CATHODE LICOO2 LIMN2O4 lini0. 45 Co0. 10 Mn0. 45 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高电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兰超波 张骞 +3 位作者 邱世涛 蒙福海 吴理觉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72-77,共6页
使用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制作出软包电池,在不同电压上限(4.2V、4.25V、4.3V、4.35V)下进行电化学测试,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循环100次后的极片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XRD图谱表明,循环100次后的材料仍具有α-Na... 使用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制作出软包电池,在不同电压上限(4.2V、4.25V、4.3V、4.35V)下进行电化学测试,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循环100次后的极片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XRD图谱表明,循环100次后的材料仍具有α-NaFeO2型结构,并且仍是层状结构,但电压上限为4.35V时材料I003/I104值小于1.2,出现了较高的阳离子混乱.在4.2V、4.25V、4.3V和4.35V的电压上限下,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依次为161.5mAh/g、162.9mAh/g、169.2mAh/g和176.6mAh/g.相较于4.2V,电压上限为4.25V、4.3V和4.35V时,容量提高率依次为0.87%、4.77%和9.35%.电压上限为4.2V、4.25V、4.3V和4.35V的电池200次循环(0.2C)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依次为95.09%、94.41%、95.52%、95.56%.虽然电压上限为4.35V时材料出现阳离子无序,但其电化学性能却是最好的,可能是由于Co离子高价迁移到Li层时注入过量电荷,使通过大的二次粒子内部晶界网络时具有高电子传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介孔包覆层Co3O4/LiNi0.6Co0.2Mn0.2O2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17
作者 侯晶晶 温乐 +1 位作者 赵淑宁 卑凤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82,86,共6页
以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草酸作为络合剂和沉淀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粒径为300~500nm的块状LiNi0.6Co0.2Mn0.2O2(NCM622)材料。通过湿法包覆,在NCM622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许多介孔的Co3O4包覆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 以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草酸作为络合剂和沉淀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粒径为300~500nm的块状LiNi0.6Co0.2Mn0.2O2(NCM622)材料。通过湿法包覆,在NCM622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许多介孔的Co3O4包覆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恒电流充放电技术、循环伏安法以及交流阻抗谱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放电性能、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材料内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Co3O4包覆后的电极材料在电化学性能方面都有一定改善。尤其是3%Co3O4包覆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为优异。在0.1C倍率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91mAh/g,在0.2C下循环100圈,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从最初的61.2%提高到87%,且包覆后的阻抗也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6Co0.2Mn0.2O2 溶剂热 四氧化三钴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梁卫春 靖青秀 +1 位作者 郭欢 吴理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以Ni(0.5)Co(0.2)Mn(0.3)(OH)2前驱体和Li2CO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采用适当的烧结工艺制备了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振实密度仪、SEM和XRD等方法对材料烧结前后的密度、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 以Ni(0.5)Co(0.2)Mn(0.3)(OH)2前驱体和Li2CO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采用适当的烧结工艺制备了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振实密度仪、SEM和XRD等方法对材料烧结前后的密度、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对烧结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烧结制备的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混排因子c/a为4.9421,阳离子混排程度低I(003)/I(104)为2.222,层状结构明显。在2.8~4.3 V、0.2 C和0.5 C下,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6 m Ah·g^(-1)和146.5 m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81.2%和78.8%,循环80次后容量分别保持为130.2 mAh·g^(-1)和128.1 mAh·g^(-1),容量保持率都在85%以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和CeO2双包覆对LiNi0.5Co0.2Mn0.3O2性能影响的研究
19
作者 汪思宇 管浩 刘慧勇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8-1921,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对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进行C和CeO2双包覆改性研究,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包覆改性的LiNi0.5Co0.2Mn0.3O2材料仍维持层状结构并抑制阳离子混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C包覆厚度约为5 nm,...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高温煅烧的方法对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进行C和CeO2双包覆改性研究,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包覆改性的LiNi0.5Co0.2Mn0.3O2材料仍维持层状结构并抑制阳离子混排。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C包覆厚度约为5 nm,CeO2以纳米颗粒形式沉积在材料表面。循环伏安和阻抗测试表明双包覆提高了电极材料表面稳定性与电子电导性,有利于离子的嵌入与脱嵌,从而提高了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1 C下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3%,10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0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Co0.2Mn0.3O2 双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多孔型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李伟权 刘更好 +2 位作者 汪乾 林弘嘉 阮丁山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2-944,951,共4页
控制前驱体的沉淀反应条件,制备出内部疏松外部紧密的Ni0.5Co0.2Mn0.3(OH)2前驱体。将前驱体配锂后进行高温烧结,控制烧结条件,最终合成出了内部具有大量孔隙的内多孔型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测试结果表明... 控制前驱体的沉淀反应条件,制备出内部疏松外部紧密的Ni0.5Co0.2Mn0.3(OH)2前驱体。将前驱体配锂后进行高温烧结,控制烧结条件,最终合成出了内部具有大量孔隙的内多孔型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测试结果表明,材料有着良好的晶体结构。电性能测试表明,材料在0.2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5.1 mAh/g,在3 C的大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157.3 mAh/g,倍率性能优异,且在2 C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达96.2%。以上结果表明,内多孔型的结构有效地提高了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多孔 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 倍率性能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