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FePO_4/(C+Fe_2P)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权启 李小栓 王建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978-984,共7页
A LiFePO4/(C+Fe2P)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using Fe(NO3)3.9H20, LiAc·H2O), NHaH2PO4 and citr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 A LiFePO4/(C+Fe2P)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using Fe(NO3)3.9H20, LiAc·H2O), NHaH2PO4 and citric acid as raw materials,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s. The Fe2P content, morphology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FePOa/(C+Fe2P) composite depend o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optimized LiFePO4/(C+FeeP) composite is prepared at 650 ~C and the optimized composite exhibits sphere-like morphology with porous structure and Fe2P content of about 3.2% (mass fraction). The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optimized LiFePO4/(C+FeRP) at 0.1C is 156 and 161 mA.h/g at 25 and 55 ℃,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apacity retentions are 96% after 30 cycles; while the capacity at 1C is 142 and 149 mA.h/g at 25 and 55 ℃, respectively, and the capacity still remains 135 and 142 mA-h/g after 30 cycles at 25 and 55℃,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Fe2P) composite sol-gel sphere-like morphology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条件对合成纳/微结构LiFePO_4/C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吕奕菊 谭家栩 +2 位作者 蒋世权 文衍宣 张淑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94,共10页
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制备纳/微结构LiFePO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表征材料结构形貌,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等表征电化学性能,分别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其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浓度、进风温... 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制备纳/微结构LiFePO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表征材料结构形貌,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等表征电化学性能,分别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其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浓度、进风温度、进料速率对材料形貌及性能影响较大,喷嘴口径对性能影响较小,随着浆料浓度的减小,所得样品由碗状结构转变为球形。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浆料浓度200g/L,进风温度200℃,进料速率1.3L/h,喷嘴口径0.5mm。此条件下制备的材料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常温下材料在0.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60mAh·g-1,10C放电比容量为123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几乎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 4/c 纳/微结构 正极材料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背板结构对B_(4)C陶瓷复合装甲抗侵彻破碎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武一丁 王晓东 +3 位作者 余毅磊 马铭辉 陆文成 高光发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9-191,共13页
以碳化硼陶瓷作为前置抗弹面板,以碳纤维T300、UHMWPE和Kevlar高性能纤维板的不同组合作为其复合背板,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对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背板进行弹道冲击实验,通过回收破碎的弹体与陶瓷碎块,进行多级筛分称重,分析不同背板... 以碳化硼陶瓷作为前置抗弹面板,以碳纤维T300、UHMWPE和Kevlar高性能纤维板的不同组合作为其复合背板,利用12.7 mm穿甲燃烧弹对不同结构的陶瓷/复合背板进行弹道冲击实验,通过回收破碎的弹体与陶瓷碎块,进行多级筛分称重,分析不同背板对应的陶瓷复合装甲的碎块分布规律与抗弹性能。研究表明:在陶瓷与纤维背板之间添加一层碳纤维板可以显著改善复合装甲的抗弹刚度梯度,提高整个抗弹靶板的结构刚度,进而改善弹体与整个面板之间的应力波传播形式,延长陶瓷锥体形成后与陶瓷面板脱离的时间和应力波在整个陶瓷面板内传播的作用时间,从而降低陶瓷面板内部拉伸波造成的拉伸断裂,延长弹体的驻留现象。利用Rosin-Rammler分布模型对陶瓷与弹体的碎块形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将一半厚度的UHMWPE纤维板和Kevlar纤维板替换为碳纤维背板,其陶瓷面板的半锥角分别增大了2.05%和4.20%,碎裂区整体平均特征尺寸分别下降了16.92%和42.96%;加入高抗弯强度的碳纤维作为复合装甲的中间过渡层后,背板的破坏形式改变,充分利用了纤维背板的高抗拉强度,从而提高整体复合装甲的抗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陶瓷 复合装甲 12.7 mm穿甲燃烧弹 弹芯破碎 抗弹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C_3N_4/Cu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海亮 岳文丽 陈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61-3367,共7页
"一步"水热法合成CuS修饰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CuS)复合光催化剂,通过FE-SEM、XRD、FTIR、UV-VisDR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Cr(Ⅵ)溶液考察了g-C_3N_4/CuS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还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CuS复合... "一步"水热法合成CuS修饰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CuS)复合光催化剂,通过FE-SEM、XRD、FTIR、UV-VisDRS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Cr(Ⅵ)溶液考察了g-C_3N_4/CuS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还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C_3N_4/CuS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单一的g-C_3N_4和CuS。可见光照射下,180 min内Cr(Ⅵ)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CuS的引入不仅扩宽了g-C_3N_4的可见光吸收范围,而且降低了g-C_3N_4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从而显著提高g-C_3N_4的光催化活性。该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受溶液的pH值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共存低浓度腐殖酸对Cr(Ⅵ)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g-C_3N_4/CuS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可用于废水中Cr(Ⅵ)的光催化还原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g-c3N4) g-c3N4/cuS复合材料 光催化还原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6) Co_(0.2) Mn_(0.2) O_(2)@LiMn_(0.6) Fe_(0.4) P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任荃 刘亚飞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混合法制得NCM@LMFP/C(LiNi_(0.6) Co_(0.2) Mn_(0.2) O_(2)@LiMn_(0.6) Fe_(0.4) PO_(4)/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CM与LMFP/C复合比例(9∶1,8∶2,7∶3,6∶4,5∶5)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 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混合法制得NCM@LMFP/C(LiNi_(0.6) Co_(0.2) Mn_(0.2) O_(2)@LiMn_(0.6) Fe_(0.4) PO_(4)/C)复合正极材料,系统地研究了NCM与LMFP/C复合比例(9∶1,8∶2,7∶3,6∶4,5∶5)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复合正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小于8∶2时,亚微米级LMFP/C出现富集、团聚,将NCM包埋其中.当NCM与LMFP/C复合比例为8∶2时,LMFP/C均匀地包覆在NCM颗粒表面或填充于其颗粒空隙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热稳定性良好:电流为0.1 C和1 C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0.1和165.0 mAh/g,均高于理论测算容量(178.9和164.3 mAh/g);循环8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7%,优于NCM(94.9%);复合正极材料热失控温度相比于NCM提高了25℃且放热量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6)co_(0.2)Mn_(0.2)O_(2)@LiMn_(0.6)Fe_(0.4)PO_(4)/c 复合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中子防护Gd/Al复合材料的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天寒 张叶 戴耀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121-22124,共4页
随着核电和核动力的发展,热中子防护材料需具备屏蔽性能好、质量轻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而Al基复合材料特别是Al基稀土材料正具备这一特点,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热中子屏蔽Gd/Al复合材料,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材料的... 随着核电和核动力的发展,热中子防护材料需具备屏蔽性能好、质量轻和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而Al基复合材料特别是Al基稀土材料正具备这一特点,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热中子屏蔽Gd/Al复合材料,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了材料的热中子透射率,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功能粒子Gd对纯Al材料的中子透射率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功能粒子B_(4)C的结论。当Gd/Al复合热中子屏蔽材料的厚度大于2 mm,Gd质量含量应不需大于6%。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乏燃料储存格架材料优化设计中,并得到Gd/Al复合材料辐射性能最佳配比是Gd质量含量4%、复合材料厚度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Al复合材料 热中子 B_(4)c 蒙特卡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南文争 燕绍九 +3 位作者 彭思侃 张晓艳 刘大博 戴圣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0,共8页
采用研磨、超声分散与搅拌干燥的工艺方法制备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TEM,SEM,XRD和Raman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组装成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SEM图像表明,在该工艺所制备的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贴附在磷... 采用研磨、超声分散与搅拌干燥的工艺方法制备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TEM,SEM,XRD和Raman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表征,并组装成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SEM图像表明,在该工艺所制备的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中,石墨烯贴附在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并且均匀地分散在复合材料中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添加2%(质量分数)石墨烯后,磷酸铁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倍率性能方面,在5C充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提高到94.2mAh·g^(-1),是添加前的2.53倍;循环性能方面,100次循环(1C充放电)后容量衰减由添加前的43.5%下降到添加后的9.6%。这种简便的工艺能够实现石墨烯在电极材料中的均匀分散,充分发挥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进而提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碳修饰锰酸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何佳怡 庄树新 王志恒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8-591,共4页
尖晶石锰酸锂(LiMn_(2)O_(4))的表面碳修饰不但可抑制锰溶解,还能提高电子电导率,从而提高倍率性能、延长循环寿命。针对碳修饰的LiMn_(2)O_(4)(LiMn_(2)O_(4)/C)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无定形碳、碳纳米管(CNT)和... 尖晶石锰酸锂(LiMn_(2)O_(4))的表面碳修饰不但可抑制锰溶解,还能提高电子电导率,从而提高倍率性能、延长循环寿命。针对碳修饰的LiMn_(2)O_(4)(LiMn_(2)O_(4)/C)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无定形碳、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等碳修饰对LiMn_(2)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讨论碳修饰方式的缺陷;指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LiMn_(2)O_(4)) 碳修饰 LiMn_(2)O_(4)/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铝复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临界安全分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增 易璇 +2 位作者 李云龙 杨海峰 于淼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2-868,共7页
为评价临界安全设计中硼铝复合材料所需的硼含量置信度,本文以某核电厂乏燃料贮存格架为例,通过详细模拟硼铝复合材料中B_(4)C颗粒的弥散分布,分别分析其所采用的2.7 mm厚硼铝板和4.0 mm厚硼铝板在不同的硼含量下,不同粒径的B_(4)C颗粒... 为评价临界安全设计中硼铝复合材料所需的硼含量置信度,本文以某核电厂乏燃料贮存格架为例,通过详细模拟硼铝复合材料中B_(4)C颗粒的弥散分布,分别分析其所采用的2.7 mm厚硼铝板和4.0 mm厚硼铝板在不同的硼含量下,不同粒径的B_(4)C颗粒弥散分布对格架整体反应性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湿法贮存与干法贮存的情形。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20%以上B_(4)C含量、B_(4)C粒径100μm以下的硼铝复合材料进行临界安全控制时,临界安全分析中可以根据对B_(4)C含量采用高达95%的置信度;如若B_(4)C粒径达到150μm,则临界安全分析中宜采用90%的置信度;对相同的硼铝复合材料,干法贮存条件下可以对B_(4)C含量采用更高的置信度。此外,还对不同贮存条件下中子隧道效应的不同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铝复合材料 硼含量 置信度 B_(4)c颗粒 弥散分布 临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江国健 肖清 +2 位作者 彭伟 徐家跃 刘高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10-412,418,共4页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 三维网络多孔陶瓷/金属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C4材料)具有各向同性和正向加合性质,在摩擦器件和制动元件、电子封装材料及散热器件、航空航天器件、光学仪表材料、运动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C4材料的各种制备技术,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本课题组提出的原位反应无压浸渗新工艺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C4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加合 网络多孔陶瓷 双(共)连续相复合材料 c^4材料 原位反应无压浸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