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源对固相合成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瑞瑞 杨子莲 +3 位作者 杜鹏 陈占军 李爱菊 陈红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2,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得到正极材料Li Ni0.5Co0.2Mn0.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探讨高温烧结工艺中不同锂源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 采用高温固相法烧结制备得到正极材料Li Ni0.5Co0.2Mn0.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性能测试手段,探讨高温烧结工艺中不同锂源对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Li OH作为锂源合成的材料与采用其他锂源相比,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在0.1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和库伦效率较高(172.7 m Ah/g,89.08%),在0.5C、1C倍率下循环50次后,材料的放电容量仍保持在144.5 m Ah/g和136.2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源 li Ni0.5Co0.2Mn0.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宋刘斌 李新宇 +2 位作者 肖忠良 曹忠 朱华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23-12029,12035,共8页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具有能量密度大、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该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低和热稳定性能差阻碍了其全面快速的发展。综述了制备工艺的优化、掺杂和包覆等改性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性...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具有能量密度大、比容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该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低和热稳定性能差阻碍了其全面快速的发展。综述了制备工艺的优化、掺杂和包覆等改性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热电化学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包覆 掺杂 热电化学 数据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磷酸铁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董鹏 张英杰 +1 位作者 刘嘉铭 李雪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9-57,共9页
为改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自制的磷酸铁纳米悬浮液,通过共沉淀法在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纳米磷酸铁。应用XRD,TG-DTA,TEM等手段表征制备的磷酸铁的结构,形貌和液相状态;... 为改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自制的磷酸铁纳米悬浮液,通过共沉淀法在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纳米磷酸铁。应用XRD,TG-DTA,TEM等手段表征制备的磷酸铁的结构,形貌和液相状态;通过XRD,SEM,EDS,TEM,ICP,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表征制备的包覆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烧结温度和包覆量对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400℃,2%(质量分数,下同)磷酸铁包覆能显著地改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结果显示,包覆磷酸铁后改善了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可逆性和动力学性能。ICP测试结果表明,磷酸铁包覆层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解液对正极材料的溶解与侵蚀,稳定其层状结构,从而提高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_(0.5)Co_(0.3)Mn_(0.2)O_2粉末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志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彭文杰 郭华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球形Ni0.5Co0.3Mn0.2CO3粉末为前驱体,按一定的比例将碳酸锂与前驱体混合,然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该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2.60g/cm3,与商品化LiCoO2的密度相当。SEM分析表明,...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球形Ni0.5Co0.3Mn0.2CO3粉末为前驱体,按一定的比例将碳酸锂与前驱体混合,然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该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2.60g/cm3,与商品化LiCoO2的密度相当。SEM分析表明,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与前驱体形貌有良好的继承性,均为理想的球形。XRD物相分析表明,在不同合成温度下的LiNi0.5Co0.3Mn0.2O2产物均为具有α-NaFeO2层状结构的纯相物质,在较高合成温度下所得材料的结晶度较高。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2.7~4.3V的电压范围内,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在0.2C倍率下为168.1mA·h/g,在1C倍率下为157.6mA·h/g;经50次循环后,两种放电条件下的电池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1%和97.2%,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振实密度 lini0.5co0.3mn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Li_(0.2)Co_(0.13)Ni_(0.13)Mn_(0.54)]O_2中加料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柯 赵军峰 +4 位作者 王伟刚 黄霞 曹雁冰 胡国荣 彭忠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和络合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Mn2+、Ni2+和Co2+以获得混合过渡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沉淀前驱体Mn0.675Ni0.1625Co0.1625CO3。并进一步合成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Co0.13Ni0.13Mn0.54]O2。考察了3种... 采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和络合剂,在水溶液中共沉淀Mn2+、Ni2+和Co2+以获得混合过渡金属元素的碳酸盐沉淀前驱体Mn0.675Ni0.1625Co0.1625CO3。并进一步合成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0.2Co0.13Ni0.13Mn0.54]O2。考察了3种不同加料方式对共沉淀前驱体的结构、形貌和元素比例的影响,以及对最终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2Co0.13Ni0.13Mn0.54]O2 正极材料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合成优化及表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建明 吴晓彪 杨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来考察高温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烧结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用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来考察高温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所合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烧结15 h合成的样品材料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较优越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在1.0 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81.6 mAh/g(2.0~4.6 V),充放电效率为68.2%,80圈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76.5 mAh/g,具有较高的容量保持率(97.2%);同时,该富锂正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在3.0 C充放电时还有148.8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合成优化 共沉淀 富锂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容量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0.5)Co_(0.3)Mn_(0.2)O_2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7
作者 钟盛文 金柱 +2 位作者 梅文捷 陈鹏 刘熙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7,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预先合成球形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再与锂源共混后高温煅烧合成高容量正极材料Li Ni0.5Co0.3Mn0.2O2。探讨了不同烧结制度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为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预先合成球形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再与锂源共混后高温煅烧合成高容量正极材料Li Ni0.5Co0.3Mn0.2O2。探讨了不同烧结制度对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产物结构为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材料具有良好的球形形貌。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2.75~4.20 V和2.75~4.35 V充放电截止电压,0.5 C充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2.2和172.6 m Ah/g,循环3周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6.73%和94.62%。材料还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5co0.3mn0.2o2 正极材料 高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锰基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8
作者 钟盛文 吴甜甜 +1 位作者 徐宝和 封志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类球形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结合生成Li[Li0.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样品的晶胞参数... 采用液相共沉淀合成类球形锰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结合生成Li[Li0.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下合成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烧结样品的晶胞参数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950℃下合成的样品阳离子排列有序度最好,同时电化学性能也最好。4.2 V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7.7 mAh/g,50次循环后仍保持在136.3 mAh/g以上。4.6 V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47.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固相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LiNi_(0.5)Co_(0.2)Mn_(0.3)O_2的机理 被引量:6
9
作者 柏祥涛 孙学义 +1 位作者 庄卫东 卢世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0.5Co0.2Mn0.3(OH)2,焙烧前驱体与Li2CO3制备Li Ni0.5Co0.2Mn0.3O2。用XRD、SEM和DSCTGA分析焙烧中间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变化,探索制备Li Ni0.5Co0.2Mn0.3O2的机理。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前驱体分解成(Ni0.5Co0.2M... 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Ni0.5Co0.2Mn0.3(OH)2,焙烧前驱体与Li2CO3制备Li Ni0.5Co0.2Mn0.3O2。用XRD、SEM和DSCTGA分析焙烧中间产物的结构、形貌及变化,探索制备Li Ni0.5Co0.2Mn0.3O2的机理。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前驱体分解成(Ni0.5Co0.2Mn0.3)3O4,随后Li2CO3参与反应,形成Li Ni0.5Co0.2Mn0.3O2。Li Ni0.5Co0.2Mn0.3O2的生成在650℃时结束,但层状结构在900℃时才趋于完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liNi0.5Co0.2Mn0.3O2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合成及其高温容量衰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文 王苗 +2 位作者 陈继涛 张新祥 周恒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富镍型三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在3.0~4.4 V下0.2C放电容量达到179.2 mAh.g-1,但在55℃下经历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发生急剧的容量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合成了富镍型三元复合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材料在3.0~4.4 V下0.2C放电容量达到179.2 mAh.g-1,但在55℃下经历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发生急剧的容量衰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发射光谱等实验表明,在高温高电压下,电解液与LiNi0.5Co0.2Mn0.3O2电极材料之间的副反应加剧,导致过渡金属原子溶出,该材料局域结构被破坏.同时,电极材料表面还沉积了高阻抗的LiF/MFx层,使得在电极的充放电过程中电荷转移阻抗和Li+扩散阻抗不断增加,以致电池容量急剧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高温容量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PO_4掺杂的Li(Ni_(0.5)Co_(0.2)Mn_(0.3))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流变相法合成及电化学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睿 吴元欣 +1 位作者 何云蔚 艾常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77-3182,共6页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并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Li3PO4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恒电流充放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Ni0.5Co0.2Mn0.3)(OH)2,并用流变相反应法合成了Li3PO4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恒电流充放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Li3PO4掺杂的Li(Ni0.5Co0.2Mn0.3)O2具有标准的层状α-NaFeO2结构,样品为1μm左右的片状一次颗粒聚集而成的类球形二次颗粒。掺杂1%(质量分数)Li3PO4的 Li(Ni0.5Co0.2Mn0.3)O2锂离子电池在0.1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88.6 mA·h·g-1(2.2~4.6 Vvs Li+/Li),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9%。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表明Li3PO4的掺杂可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和电极之间的电荷传递电阻和锂离子扩散电阻,减小极化作用,从而提升了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相反应 合成 li3PO4 掺杂 li(Ni0.5Co0.2Mn0.3)O2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掺杂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伟 陈彦逍 +1 位作者 郭孝东 向伟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3,共6页
针对无钴锰基富锂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固有的循环稳定性差、循环电压衰减严重等问题,研究了铝掺杂结合固相煅烧法对该材料在微观形貌及结构、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铝掺杂不仅能促使该材料的表层形貌更加致... 针对无钴锰基富锂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固有的循环稳定性差、循环电压衰减严重等问题,研究了铝掺杂结合固相煅烧法对该材料在微观形貌及结构、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铝掺杂不仅能促使该材料的表层形貌更加致密,而且可以为该材料带来更稳定的晶体结构,这有利于该材料在长充放电循环中抵抗因结构降级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最终致使其电化学性能更加优异。此外,当铝掺杂量为1%(物质的量分数)时该材料在高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循环稳定性、电压保持率等均达到最优效果,在2.0~4.8 V电压区间内0.1C倍率下首圈放电比容量高达248.8 mA·h/g,200圈循环充放电后其放电比容量保持率由未掺杂时的57.9%提升至77.6%,循环电压保持率也由84.2%提升至85.6%。以上结果充分显示了1%铝掺杂对锰基富锂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具有优异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铝掺杂 li1.2Ni0.2Mn0.6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LiNi_(0.5)Co_(0.3)Mn_(0.2)O_2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志 李新海 +2 位作者 王志兴 彭文杰 郭华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球形Ni0.5Co0.3Mn0.2CO3前驱体,合成了振实密度高达2.60g/cm3的球形正极材料LiNi0.5Co0.3Mn0.2O2。研究表明,LiNi0.5Co0.3Mn0.2O2为10μm左右的球形粉体,为纯相的α-NaFeO2层状结构。在2.7~4.3V,0.2C倍率进行充...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球形Ni0.5Co0.3Mn0.2CO3前驱体,合成了振实密度高达2.60g/cm3的球形正极材料LiNi0.5Co0.3Mn0.2O2。研究表明,LiNi0.5Co0.3Mn0.2O2为10μm左右的球形粉体,为纯相的α-NaFeO2层状结构。在2.7~4.3V,0.2C倍率进行充放电,LiNi0.5Co0.3Mn0.2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170.2mAh/g,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3%;在2.7~4.6V,在0.2C倍率下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1.8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0.5%。LiNi0.5Co0.3Mn0.2O2的首次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进一步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共沉淀 球形lini0.5co0.3mn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杜 习小明 +1 位作者 廖达前 龚诚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浴50℃下控制p 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和一水合氢氧化锂为原料,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3Co0.13Mn0.54]O2。通过XRD、SEM和电池充放电测试方法考察了产物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水浴50℃下控制p H=11合成的前驱体具有很好的分散性,且在950℃下烧结得到了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C=300 m A/g)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58.9 m Ah/g(2.0~4.8 V),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5.6%;在1C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4.6 m Ah/g,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79.9 m Ah/g;2C倍率下仍保持了141.4 m 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0.2Ni0.13Co0.13Mn0.54]O2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LiNi_(0.5)Co_(0.3)Mn_(0.2)O_2物理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爱珍 叶学海 +5 位作者 郅晓科 许寒 王旭阳 赵桢 章甦 时洁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球形Ni0.5Co0.3Mn0.2(OH)2为前驱体,以碳酸锂为锂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球形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A/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布、以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考查了... 以共沉淀法制备出的球形Ni0.5Co0.3Mn0.2(OH)2为前驱体,以碳酸锂为锂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球形LiNi0.5Co0.3Mn0.2O2正极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A/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度分布、以及电化学性能的测试考查了不同烧结温度对LiNi0.5Co0.3Mn0.2O2的物理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0℃下烧结得到的LiNi0.5Co0.3Mn0.2O2晶体结构完整、球形形貌规则、粒度分布均匀,并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2 C首次放电容量达到了166.7 mA.h/g;1 C首次放电容量为151.6 mA.h/g,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烧结温度 lini0.5co0.3mn0.2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热电化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忠良 周清清 +3 位作者 宋刘斌 胡超明 卢意鹏 曹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746,共8页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研究以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热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是影响电池比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 采用电化学-量热法研究以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的热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是影响电池比容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充放电倍率和环境温度的增加,电池比容量逐渐减小。在低倍率(0.2C)下,电池充放电初始阶段的热流缓慢增大,且出现多个放热峰;而在较高倍率(0.5、1.0、2.0C)下,电池充放电初始阶段的热流快速增长,且充电和放电过程分别仅出现一个明显的放热峰。通过热电化学研究,可获得电池充放电过程的产热量、化学反应焓变(ΔrH_m)以及化学反应熵变(ΔrS_m)等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电化学-量热法 热电化学 热力学参数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伶 魏奇业 关昶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9-772,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研究了合成时间、配锂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下,合成时间为6 h时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具有较高的振...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研究了合成时间、配锂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0℃下,合成时间为6 h时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13]O2材料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配锂量不仅会影响材料的结构,同时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显示当Li/M(nLi/nM(M=Ni+Co+Mn))为1.25/0.8时,制备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最高。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Li[Li0.2Mn0.54Ni0.13Co0.13]O2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15 h得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共沉淀 富锂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Y_2O_3表面包覆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琥 梁妹芳 +2 位作者 向黔新 周朝毅 丁方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1-684,共4页
采用沉淀法对层状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Y_2O_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及恒流充放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_2O_3均匀包覆在Li... 采用沉淀法对层状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Y_2O_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及恒流充放电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Y_2O_3均匀包覆在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的表面,并没有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且Y_2O_3包覆的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5~4.5 V电压范围和20 mA/g电流密度下,包覆0.5%Y_2O_3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190.5 mAh/g,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9.9%,而未包覆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略低(187.0 mAh/g),且容量衰减较快,50次循环后,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仅有92.7%。此外,包覆0.5%Y_2O_3的材料在400 mA/g下放电容量仍有150 m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 Y2O3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湘柱 胡燚 +2 位作者 邓忠德 孔令涌 尚伟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3-805,858,共4页
用化学蚀刻法制备了微孔铝集流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剥离强度测试、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铝箔表面形貌及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化学蚀刻法制备了微孔铝集流体,通过扫描电镜(SEM)、剥离强度测试、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铝箔表面形貌及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蚀刻后铝集流体表面为蜂窝状结构,孔径在5~20 mm,其作为正极集流体制备的样品剥离强度显著提高,0.2 C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8.70和176.80 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8.98%。8.0 C循环5次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34.04m Ah/g,容量保持率仍有75.81%,1.0 C循环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61.1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5.62%,倍率和循环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刻法 微孔铝集流体 锂离子电池 liNi0.5Co0.2Mn0.3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共沉淀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Li_(1.2)Mn_(0.6)Ni_(0.2)O_2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林森 金恺 +2 位作者 王力臻 宋延华 张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58,共3页
利用尿素的高温分解制备锰和镍的碳酸盐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富锂Li1.2Mn0.6Ni0.2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的物理及电... 利用尿素的高温分解制备锰和镍的碳酸盐前驱体,然后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富锂Li1.2Mn0.6Ni0.2O2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能量散射光谱(EDS)、电化学交流阻抗频谱(EIS)和充放电测试对样品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700℃下制备的样品结晶度较高,形貌规整,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20 m A/g充放电电流条件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4.07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正极材料 li1.2Mn0.6Ni0.2O2 尿素 均匀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