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大钊对建构中国自主历史学知识体系的贡献--纪念《史学要论》出版10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邹兆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9,共8页
李大钊在100年前推出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学者探索建构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开端。在该书中,他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探讨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引论述了历史学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提出了建构新的历史学体系的很多有益构想。时至今日,他... 李大钊在100年前推出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学者探索建构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开端。在该书中,他广泛吸收中外学者的探讨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引论述了历史学理论的诸多基本问题,提出了建构新的历史学体系的很多有益构想。时至今日,他对这个体系的构想,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价值。在讨论建构中国自主历史学知识体系的当下,重温李大钊的那些鲜活思想,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史学要论》 历史学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再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文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8,共7页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撰写于他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和下篇期间,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都高度重视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而对《再论问题与主义》的研究则相...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撰写于他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篇和下篇期间,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具有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都高度重视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而对《再论问题与主义》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忽视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写作上紧密的内在联系,因而遮蔽了《再论问题与主义》的独到之处和重要价值。《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肇始和开端,可谓《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这两篇文章珠联璧合,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标志。《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中国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篇经典文献,而《再论问题与主义》则是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的第一篇经典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再论问题与主义》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被引量:1
3
作者 侯且岸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1,共8页
发表于1919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占有奠基性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人们对这篇文章内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李大钊的“思辨”切入,紧紧... 发表于1919年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占有奠基性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人们对这篇文章内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李大钊的“思辨”切入,紧紧围绕“唯物史观”的阐释,结合文本内外的实践活动,对《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深入、具体的动态分析,能够引出更深刻的思想理论命题和更严谨的学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读懂李大钊的五个向度
4
作者 吕新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3,共7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时代读懂李大钊,需要着眼于五个向度:一是地域文化滋育的向度,应深入了解李大钊生于斯、长于斯的燕赵大地;二是革命精神锻造...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新时代读懂李大钊,需要着眼于五个向度:一是地域文化滋育的向度,应深入了解李大钊生于斯、长于斯的燕赵大地;二是革命精神锻造的向度,应深入领会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以身淬炼;三是思想播火传薪的向度,应深入把握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四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向度,应深入体察李大钊心中始终装着劳苦大众的人民立场;五是异质美德通合的向度,应深入感悟李大钊身上德厚流光的伟大人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伟大建党精神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反省现代性到服膺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思想新论 被引量:9
5
作者 郑师渠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8,共9页
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思... 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并兴,不仅标志着西方现代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且也给其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虔诚地追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认同反省现代性、批判资本主义,再到信仰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这一共同的思想进路,既合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同时也集中代表和凸显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鲜明主线。他们最终归向马克思主义,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善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中国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李大钊 反省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的国际法思想 被引量:8
6
作者 韩德培 罗楚湘 车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李大钊的国际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提倡民族自决。他认为这是解决国际及国家问题之根本方法。2. 反对秘密外交,反对“以夷制夷”,提倡独立、自主、平等、务实的外交。他将有无密约作为考察他国“是否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 李大钊的国际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提倡民族自决。他认为这是解决国际及国家问题之根本方法。2. 反对秘密外交,反对“以夷制夷”,提倡独立、自主、平等、务实的外交。他将有无密约作为考察他国“是否以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一个标准。3.废除不平等条约。他提出废除治外法权及收回税权,等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从最开始就把争取我国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国际法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与传播 被引量:17
7
作者 邹新明 陈建龙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1,37,共8页
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原著、各种社会主义著作、俄国革命有关图书的整理和介绍,以及对这些文献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考察,进一步论证了李大钊及其领导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马克思主义... 通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1919~1920年西文图书登录簿》中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原著、各种社会主义著作、俄国革命有关图书的整理和介绍,以及对这些文献的传播和影响的历史考察,进一步论证了李大钊及其领导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他进步思想的引进与传播方面的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北京大学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俄国革命 西文图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认识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宇翔 薛光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4,共4页
晚近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始终受到各种西方因素的嵌入或浸润。身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背景下的李大钊,其民主思想最初试图以自由信念为基础沟通新旧、以提倡个人自由的"民彝"为中国民主制度构建一种理论基础。由于对民主... 晚近以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始终受到各种西方因素的嵌入或浸润。身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背景下的李大钊,其民主思想最初试图以自由信念为基础沟通新旧、以提倡个人自由的"民彝"为中国民主制度构建一种理论基础。由于对民主的价值定位发生偏移,李大钊所持民主观念一定程度上衍变为抽象的信仰符号,其中寄托的乌托邦情节和群体性倾向,使他最终抛弃西方民主理念和模式,服膺于马克思主义谋求社会整体解放的理论,从而对自己的民主思想内核实行了转换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西方民主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大钊对近代图书馆制度体系构建的贡献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小会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19,125,共6页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李大钊开历史之先河,创导和推动着近现代中国图书馆治理的进程。该文通过对李大钊关于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脉络及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实践活动的探讨,阐述了他有关图书馆管理理念与实践活动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李大钊开历史之先河,创导和推动着近现代中国图书馆治理的进程。该文通过对李大钊关于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脉络及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实践活动的探讨,阐述了他有关图书馆管理理念与实践活动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图书馆 治理 图书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教育思想简论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贵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作为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他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具有“培根固本”的重要作用 ,凸显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远见。他在普及国民教育、规范培养目标、力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的主张 ,... 作为近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 ,李大钊的教育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他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进步具有“培根固本”的重要作用 ,凸显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远见。他在普及国民教育、规范培养目标、力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的主张 ,映透着他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李大钊的这些思想和主张 ,对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教育思想 教育家 教学方法 “科教兴国” 教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大钊图书馆理论的超前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丽旭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9,共2页
李大钊图书馆理论中的许多主张超出了他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水平 ;这些主张不仅符合近代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 ,反映了近代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且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大钊 图书馆理论 超前性 图书馆工作人员 素质 图书馆分类 图书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对图书馆“公共空间”功能的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作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45,共4页
李大钊认为现代图书馆不同于古代藏书楼,将其定位为服务师生、面向公众的"公共空间",提出了"开架式"阅览、增加复本、助教制度等理念,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采取旨在用好图书馆资源、用好图书馆空间的改革举措。他以... 李大钊认为现代图书馆不同于古代藏书楼,将其定位为服务师生、面向公众的"公共空间",提出了"开架式"阅览、增加复本、助教制度等理念,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采取旨在用好图书馆资源、用好图书馆空间的改革举措。他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舞台,注重从讲坛、报纸和学会等渠道入手,很好地实现了其"公共空间"的价值,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知识分子聚集的关系场域、先进思想文化交汇的知识空间、社会舆论发散的信息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图书馆 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上肇和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探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3,共6页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思想家,作为亚洲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将日本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其著作在中国多次再版,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启蒙作用。我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赴日留学...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思想家,作为亚洲较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仅将日本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高度,而且其著作在中国多次再版,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启蒙作用。我国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曾赴日留学,在他转向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河上肇的思想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厘清河上肇对李大钊思想的具体影响,不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还是对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上肇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践行与担当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论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7,共8页
李大钊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典范。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李大钊自“束发受书”以来,就立足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现实,立志为救国救民而努力奋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起对... 李大钊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典范。李大钊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李大钊自“束发受书”以来,就立足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现实,立志为救国救民而努力奋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后,李大钊不仅进一步坚定了践行初心使命的意志,而且解决了践行初心使命的理论根源这一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开始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探索。李大钊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人 初心 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兆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8-92,共5页
关于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的人感到迷惑不解,更有的人据此认为李大钊的历史观是多元的、对唯物史观点持批判态度的。事实上,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教学研究与他对唯物史观的宣传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件事。他对西方史学思想... 关于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有的人感到迷惑不解,更有的人据此认为李大钊的历史观是多元的、对唯物史观点持批判态度的。事实上,李大钊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教学研究与他对唯物史观的宣传是有内在联系的两件事。他对西方史学思想史的研究意在说明,唯物史观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西方进步历史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进步的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是唯物史观产生的重要前提。他在对史学思想史的教学中虽然没有更多地讲唯物史观,但他进行这种探索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他在头脑中初步形成的唯物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西方史学史 释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力铁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45-50,共6页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研究中亟须澄清的几个问题——李大钊几篇重要文稿的写作、发表时间纠谬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文通 《河北学刊》 2003年第6期178-182,共5页
弄清李大钊有关文稿、特别是一些重要文稿的写作或发表时间,是研究李大钊思想产生、发展和有关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正确的结论。本文主要探讨了李大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我... 弄清李大钊有关文稿、特别是一些重要文稿的写作或发表时间,是研究李大钊思想产生、发展和有关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正确的结论。本文主要探讨了李大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我的自传》等文稿的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文稿 写作时间 发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对西方“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引介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立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1,共5页
“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主要倡导者是罗斯金和莫里斯,李大钊对其引介主要集中在《阶级竞争与互助》《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释疑》三篇文章中.李大钊对罗斯金和莫里斯进行过较全面研究,尤其对罗斯... “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主要倡导者是罗斯金和莫里斯,李大钊对其引介主要集中在《阶级竞争与互助》《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释疑》三篇文章中.李大钊对罗斯金和莫里斯进行过较全面研究,尤其对罗斯金倍加推崇,深受其影响,引介目的是介绍不同社会主义思想学说的内容、观点等,以便在中国宣传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为何要建立社会主义.“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有不少积极因素值得借鉴,李大钊对艺术、艺术家、自然美怀有崇敬之心,其从事社会主义活动的理论宣传手段,以及学习和接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艰苦选择等,都是李大钊引介的原因,而其中之前两者,则应是两项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李大钊 罗斯金 莫里斯 艺术的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大钊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汉全 《河北学刊》 2001年第3期84-88,共5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努力的目标。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密切考察世界现代化的新形势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 ,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 ,社会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努力的目标。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 ,密切考察世界现代化的新形势和中国社会现代化实际 ,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这一思想的内涵是 ,社会现代化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而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必须首先经过民主革命完成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然后在社会主义阶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生产力 现代化理论 中国 社会现代化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前陈独秀与李大钊社团活动异同及其原因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文通 丁钰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0-194,共5页
清末,陈独秀与李大钊已经分别开始从事社团活动,到新文化运动前,其社团活动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由于反清立场坚定,陈独秀主要是组织或参加具有革命色彩的传统社团或新式社团的活动。相比于陈独秀,还处于求学时期的李大钊... 清末,陈独秀与李大钊已经分别开始从事社团活动,到新文化运动前,其社团活动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由于反清立场坚定,陈独秀主要是组织或参加具有革命色彩的传统社团或新式社团的活动。相比于陈独秀,还处于求学时期的李大钊参加的均为新式社团,其社团活动以青年学生为主,游离于改良和革命之间。在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社团作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体现,他们的社团活动又呈现诸多共性。这促使陈、李二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地走到一起,终于共同完成“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伟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社团活动 异同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