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瘙痒因子263K经颅内注射感染仓鼠后半数致死量(LD_(50))的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石琦 张宝云 +4 位作者 高晨 韩俊 高永军 周玉玲 董小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测定羊瘙痒因子263K经颅内注射感染仓鼠后的LD50。方法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仓鼠脑组织用生理盐水制成10%(w/v)脑组织匀浆,梯度稀释后感染仓鼠,观察仓鼠的发病情况。以Reed-Muench公式计算LD50,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观察期结... 目的测定羊瘙痒因子263K经颅内注射感染仓鼠后的LD50。方法将感染羊瘙痒因子263K的仓鼠脑组织用生理盐水制成10%(w/v)脑组织匀浆,梯度稀释后感染仓鼠,观察仓鼠的发病情况。以Reed-Muench公式计算LD50,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观察期结束后发病及仍存活的仓鼠脑组织、脾组织中抵抗蛋白酶K的PrPSc。结果当颅内接种稀释度由低到高变化时,仓鼠发病的潜伏期及病程同时也由短到长发生变化。发病仓鼠脑组织中可以检测到PrPSc,但是PrPSc的量在不同的组之间无太大差别。观察期结束后,仍存活的仓鼠脑组织中未检测到具有PK抗性的PrP信号。结论本实验室保存的羊瘙痒因子263K经颅内注射感染仓鼠的LD50为9.2-log10LD50i.c.units/0.001g brain,即当对仓鼠颅内接种10μl羊瘙痒因子263K的10-9.2稀释液时,50%的仓鼠会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瘙痒因子263K 半数致死量 颅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小鼠LD_(50)测定及致死时间的量-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萌芽 李弘 伍必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18-220,共3页
按随机分组灌胃法测定小鼠敌敌畏(DDVP)和甲基对硫磷(M P)的LD_(50)±L_(95)(斜率)为337±77(6.5291)和105±38(3.7481)m g·kg^(-1),两者对比P<0.001.观察DDVP(ig)的致死时间发现是剂量依赖性(P<0.05).其双曲线... 按随机分组灌胃法测定小鼠敌敌畏(DDVP)和甲基对硫磷(M P)的LD_(50)±L_(95)(斜率)为337±77(6.5291)和105±38(3.7481)m g·kg^(-1),两者对比P<0.001.观察DDVP(ig)的致死时间发现是剂量依赖性(P<0.05).其双曲线型四参数模型Ⅱ的拟合方程为;(?)=41.9206/(InX—4.5681)^(3.2743)+2.8916.DDVP2000 mg·kg^(-1)剂量组的致死时间为4.0±0min(n=6).而MP4500 mg·kg^(-1)剂量组为10.3±5.2 min(n=6)。结果表明DDVP致小鼠死亡作用存在双曲线型时反应量—效关系.且毒性的时间强度高于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甲基对硫磷 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北紫堇总生物碱LD_(50)的测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丽 吴彤 潘国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71-2372,2379,共3页
选取18~22 g KM小鼠90只,给予不同浓度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生物碱灌胃给药,观察30 min内小鼠的存活情况,利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LD50。结果表明,赛北紫堇总生物碱的LD50为176 mg/(kg.bw)。为赛北紫堇的开发和利... 选取18~22 g KM小鼠90只,给予不同浓度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生物碱灌胃给药,观察30 min内小鼠的存活情况,利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LD50。结果表明,赛北紫堇总生物碱的LD50为176 mg/(kg.bw)。为赛北紫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北紫堇[Corydalis impatiens(Pall.)Fisch] 总生物碱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对小白鼠毒性大小(LD50)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立 邢廷铣 +2 位作者 何烈华 陈惠萍 刘多敏 《湖南畜牧兽医》 1997年第3期10-11,共2页
本研究用从菜籽粕中提取的腈对小白鼠进行毒性大小(LD50)的研究.结果指出:该试验所用的腊用量在200mg/kg体重时,可使个别小鼠死亡,但半致死剂全为518.73mg/kg体重,是一种中低毒腈.
关键词 饲料 小白鼠 半致死量 毒性 菜籽粕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梭杆菌斑马鱼模型建立与LD_(50)的测定 被引量:1
5
作者 曹阅 陈立志 +4 位作者 刘晓颖 冯二凯 汪孙杰 徐晶 冯卓 《特产研究》 2012年第1期14-18,共5页
建立斑马鱼人工感染坏死梭杆菌动物模型。牛源坏死梭杆菌FN(AB)株以3×1010cfu/mL、3×109cfu/mL、3×108cfu/mL、3×107cfu/mL不同菌量,腹腔接种斑马鱼,定时观察斑马鱼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建立动物感染模型。FN(AB)对斑... 建立斑马鱼人工感染坏死梭杆菌动物模型。牛源坏死梭杆菌FN(AB)株以3×1010cfu/mL、3×109cfu/mL、3×108cfu/mL、3×107cfu/mL不同菌量,腹腔接种斑马鱼,定时观察斑马鱼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建立动物感染模型。FN(AB)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106cfu/尾;感染发病鱼呈现出侧游、腹水、注射部位出血红肿等症状,肝脏、肾脏、肠道出现明显的病理学变化。斑马鱼可作为坏死梭杆菌致病性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梭杆菌 斑马鱼 动物模型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离子束辐照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琦 杨江伟 +3 位作者 许超丽 周利斌 张宁 司怀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 为研究高能碳离子束对马铃薯组培苗茎切段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的组培苗茎切段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辐照剂量梯度对其进行辐照处理,测定植株致死率、生根率、侧芽形成率、形态变异率以及叶片生理指标,确定‘新大坪’组培苗茎切段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致死率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组培苗茎切段的再生植株表型变化主要为叶片不对称、叶缘不规则、茎变异伸长、叶片丛生和叶片粘连等;随辐照剂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丙二醛含量则呈先升后降,随后又升高的现象。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新大坪’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20.37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碳离子束 马铃薯组培苗 辐照 半致死辐照剂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M-2近交系小鼠对电离辐射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继文 吴红英 +6 位作者 王月英 赵忠萍 岳井银 吴美羔 刘鹏 张荷清 穆传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 观察IRM 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 分析测定了IRM 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 及经 4 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 ,并与亲代小鼠ICR和 61 5进行了比较。... 目的 观察IRM 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 分析测定了IRM 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 及经 4 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 ,并与亲代小鼠ICR和 61 5进行了比较。结果 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 ,IRM 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 比ICR和 61 5小鼠分别高 1 73~1 57Gy和 1 44Gy ;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 ;CFU S的增加也较ICR和 61 5小鼠明显。结论 I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ICR 外周血白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 骨髓细胞 Γ射线照射 DNA含量 纯系 品系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鼠星1号对小白鼠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韩崇选 王明春 +1 位作者 杨学军 杨清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8,67,共5页
测定结果表明 ,克鼠星 1号对小白鼠致死中量 ( LD50 )测定统计的最佳间距是 1 72 h,其值为 63.40 4± 7.60 4 g/kg,最佳有效致死量为 96.2 75 g/kg;致死中时 ( LT50 )随着试鼠个体取食剂量的增加呈二次平移回归模型变化 ;不考虑取... 测定结果表明 ,克鼠星 1号对小白鼠致死中量 ( LD50 )测定统计的最佳间距是 1 72 h,其值为 63.40 4± 7.60 4 g/kg,最佳有效致死量为 96.2 75 g/kg;致死中时 ( LT50 )随着试鼠个体取食剂量的增加呈二次平移回归模型变化 ;不考虑取食剂量的致死中时 ,雌鼠 LT50 为 1 2 2 .3h,雄鼠 LT50 为 1 2 0 .4h,总的 LT50 为 1 2 2 .3h。药效检查的有效时间是防治后 1 6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鼠星1号 致死中量 致死量 致死中时 杀鼠剂 毒力测定 小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W-1对花鲈鱼苗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肖慧 唐学玺 +2 位作者 陈吉祥 张培玉 蔡恒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9,共4页
为研制和生产鲈鱼苗疫苗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感染试验方法测试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烂尾、出血病病原菌W-1菌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W-1菌株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W-1菌浴... 为研制和生产鲈鱼苗疫苗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感染试验方法测试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烂尾、出血病病原菌W-1菌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W-1菌株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W-1菌浴感染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为2.5×107.5个/mL,针刺后菌浴感染花鲈苗的半致死浓度为2.5×107个/mL;该病原菌为一条件致病菌,创伤感染是主要的致病途径;常温多次传代、15℃、-20℃和-80℃等不同保存条件下W-1菌株的致病力均很强,但常温多次传代保存的菌株致病力比其他3种方法保存的菌株致病力稍差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苗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人工感染 半致死浓度(l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急性感染实验:4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云 刘允坤 +1 位作者 杨栋 姜国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为了检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 ,探讨有效的注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进行感染实验 ,对口腔、肌肉、腹腔和腹腔加肌肉4种注射方法进行了评价比较。其半致死浓度 (... 为了检验疫苗对牙鲆免疫效果 ,探讨有效的注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采用迟缓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对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进行感染实验 ,对口腔、肌肉、腹腔和腹腔加肌肉4种注射方法进行了评价比较。其半致死浓度 (LD50)分别为口腔灌注法108.38CFU/ml、肌肉注射法107.54CFU/ml、腹腔注射法106.70CFU/ml和腹腔加肌肉注射法106.09CFU/ml。结果表明牙鲆对迟缓爱德华氏菌敏感 ,在这4种注射方法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迟缓爱德华氏菌 感染实验 半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配方颗粒在小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昆 徐鑫 +1 位作者 屈彩芹 高秀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1-453,共3页
目的:研究香加皮配方颗粒毒性成分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方法:Bliss测定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另取小鼠预先腹腔注射预负荷7.00g生药/kg,分别于药后1、2、4、6、8、12、16、24h补予7.00g生药/kg,用死亡率法计算体内残存量和表... 目的:研究香加皮配方颗粒毒性成分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方法:Bliss测定小鼠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另取小鼠预先腹腔注射预负荷7.00g生药/kg,分别于药后1、2、4、6、8、12、16、24h补予7.00g生药/kg,用死亡率法计算体内残存量和表观代谢参数。结果:香加皮配方颗粒小鼠灌胃的LD50(95%可信限)为89.11(85.44-92.44)g生药/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95%可信限)为10.35(9.66-11.10)g生药/kg,口服生物利用度F=11.61%。香加皮配方颗粒体内残存量并不是随着时间而一直降低,在6、12h出现了两个高峰点,其后呈一级动力学消除,12h以后消除相的消除半衰期t1/2=7.55h,消除速度常数K=0.0918/h。结论:香加皮配方颗粒的毒性成分代谢过程较复杂,可能存在肠肝循环或毒性代谢产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加皮 配方颗粒 半数致死量 毒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脂肪栓塞综合征模型中炎症因子及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被引量:6
12
作者 尚嘉伟 刘溪 +2 位作者 魏海玲 崔德荣 王爱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中炎症因子的激活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经健康雄性C57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小鼠肾周脂肪建立小鼠脂肪栓塞模型,采用Bliss法求出脂肪栓塞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较实验组(静脉注射LD50的脂肪)和... 目的研究急性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中炎症因子的激活及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经健康雄性C57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小鼠肾周脂肪建立小鼠脂肪栓塞模型,采用Bliss法求出脂肪栓塞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比较实验组(静脉注射LD50的脂肪)和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大体和镜下肺组织表现、动脉血气、肺组织干湿质量比值(D/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浆IL-1β、TNF-α水平以及肺组织匀浆液中IKKβ基因和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呈严重损伤表现,血管腔和肺泡腔中有脂滴存积,肺组织D/W明显上升;实验组小鼠动脉血PaO2明显降低,PaCO2升高,血浆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肺组织MPO活性升高,IKKβ基因表达上调,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升高(P<0.05)。结论炎症反应在脂肪栓塞综合征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F-κB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升高提示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参与了脂肪栓塞激发的炎症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半数致死剂量 动物模型 炎症因子 炎症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花椒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 被引量:55
13
作者 刘冰 王有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75-479,共5页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对3个品种的花椒进行了电解质外渗率测定,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半致死温度在-20.20~17.07℃之间,并且抗寒性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油椒、秦安一号、大红袍;相关系数介于0.9541~0.9902之间,表明不同... 以一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对3个品种的花椒进行了电解质外渗率测定,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半致死温度在-20.20~17.07℃之间,并且抗寒性顺序从小到大依次为油椒、秦安一号、大红袍;相关系数介于0.9541~0.9902之间,表明不同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的电解质外渗率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且与半致死温度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电解质外渗率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室内杀虫效果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思芳 王丽英 李永丹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mL的包涵体悬浮液接种黄胫小车蝗3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1.8%、54.2%、83.0%。用黄胫小车蝗4龄若虫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为5×104OBS/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痘病毒 致死中量 杀虫效果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两种不同制剂急性毒性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涌 李俊 +1 位作者 姚宏伟 徐叔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比较 5 氟尿嘧啶 ( 5 Fu)两种不同制剂急性毒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 (iv)、腹腔注射 (ip)两种途径 ,观察小鼠给予包封有 5 Fu的GalCer脂质体或 5 Fu注射剂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 )。结果... 目的 比较 5 氟尿嘧啶 ( 5 Fu)两种不同制剂急性毒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 (iv)、腹腔注射 (ip)两种途径 ,观察小鼠给予包封有 5 Fu的GalCer脂质体或 5 Fu注射剂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 )。结果 iv 5 FuGalCer脂质体和iv 5 Fu的LD50 分别为 2 70 .1、189.6mg/kg ;其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2 2 2 .0~32 7.5、14 4 .7~ 2 4 7.6mg/kg。ip 5 FuGalCer脂质体和ip 5 Fu的LD50 分别为 380 .2和 2 5 7.7mg/kg ;其 95 %可信区间分别为 310 .6~ 4 6 1.1和 2 13.1~ 35 2 .5mg/kg。 5 FuGalCer脂质体和 5 Fu相比 ,两种制剂的iv、ip给药途径的LD50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5 FuGalCer脂质体急性毒性小于 5 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抗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头果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燕 戴晓畅 +3 位作者 王德斌 刘开庆 陈子牛 樊传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638-13638,13642,共2页
[目的]观察蒜头果蛋白(malanin)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小鼠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灌胃和腹腔注射均随着malanin剂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增大,其LD_(50)分别为43.... [目的]观察蒜头果蛋白(malanin)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给药后,观察小鼠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灌胃和腹腔注射均随着malanin剂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增大,其LD_(50)分别为43.11 mg/kg(95%可信限范围为29.11~61.62 mg/kg)和26.22μg/kg(95%可信范围为18.06~36.12μg/kg)。[结论]malanin是一种毒性非常大的植物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头果蛋白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与安全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惠霞 徐礼鲜 +3 位作者 马加海 张惠 李源 徐瑞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0-281,共2页
目的研究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及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其中ED50组和LD50组口服不同浓度丙泊酚0.2ml/1... 目的研究口服丙泊酚对小鼠的麻醉作用及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11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ED50组(内含5个亚组)及LD50组(内含5个亚组),每亚组及对照组各10只。其中ED50组和LD50组口服不同浓度丙泊酚0.2ml/10g,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0.2ml/10g。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毒性反应和死亡小鼠只数。结果口服丙泊酚ED50为208.33mg/kg,LD50为835.80mg/kg,治疗指数(TI)为4.01,ED50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7.45±0.38)min,作用时间为(77.96±0.87)min。结论小鼠口服丙泊酚可产生有效可逆的镇静、睡眠和麻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口服 半数有效量 半数致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Logistic方程确定巨龙竹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田 毕玮 陈剑 《竹子学报》 2018年第2期75-78,共4页
以云南西盟种源2年生巨龙竹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其不同温度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并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5℃到0℃时相... 以云南西盟种源2年生巨龙竹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其不同温度处理下相对电导率,并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计算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5℃到0℃时相对电导率只是少量增加,从0℃到-5℃时电导率急剧升高,-5℃到-15℃时电导率缓慢升高;应用Logistic方程计算巨龙竹幼苗叶片半致死温度为-2.16℃,相关系数0.907,表明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龙竹 相对电导率 LOGISTIC方程 半致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繁殖加代在大豆辐射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纪安 刘娜 关晶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用五种剂量60Coγ射线辐射4个大豆稳定品系的风干种子,研究海南繁殖岛加代在大豆辐射育种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种植M1比北方种M1可获得更高的存活率和出现较多的不孕、半不孕植株。北方种植M1的半致死剂量为16K... 用五种剂量60Coγ射线辐射4个大豆稳定品系的风干种子,研究海南繁殖岛加代在大豆辐射育种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海南岛种植M1比北方种M1可获得更高的存活率和出现较多的不孕、半不孕植株。北方种植M1的半致死剂量为16KR左右,海南岛种植M1时可加大剂量至20KR。经南方加代后的M2在成熟期、百粒重及蛋白质含量方面比北方M1产生的M2变异幅度更大,出现早熟、大粒、高蛋白质含量植株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育种 半致死剂量 大豆 育种 繁殖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基因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瑚 楚雍烈 房益兰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病毒空斑滴定法及动物LD_(50)法对HSV-1基因插入突变株[HSV-1(R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HSV-1(RC)株在不同的6种细胞系上能够生长繁植,但在BHK-21、Hep-2细胞上较其亲代HSV-1(Δ305)及HSV-1(F)株生长缓慢,且空斑形成单... 应用病毒空斑滴定法及动物LD_(50)法对HSV-1基因插入突变株[HSV-1(R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HSV-1(RC)株在不同的6种细胞系上能够生长繁植,但在BHK-21、Hep-2细胞上较其亲代HSV-1(Δ305)及HSV-1(F)株生长缓慢,且空斑形成单位(pFU)数明显低于亲代株。动物LD_(50)实验结果HSV-1(F)株LD_(50)值为2.9×10~4pFU/0.1ml,而HSV-1(6305)及HSV-1(RC)LD_(50)值为0。实验结果提示:HSV-1基因组BamHI C片段插入突变处不是该病毒在一些细胞培养上生长所必需的基因片段,但对在某些细胞系上的生长仍具有影响作用。HSV-1的TK基因和BamHI C片段插入突变处则是病毒在动物整体上毒力强度的必需基因。在HSV-1基因组BamHI C片段处插入9.7kb大小的外源基因并不影响病毒在细胞上的组装和繁殖,但其毒力降低,建立的实用空斑滴定技术适用于病毒学研究,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基因突变株 空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