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salt Petrology, Water Chemistry,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CO_(2) Mineralization Simulation at Leizhou Peninsula Sites, Southern China
1
作者 Jinglian Jiang Pengchun Li +4 位作者 Changyou Xia Jianxin Cai Muxin Liu Yongbin Jin Xi Liang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4年第3期583-598,共16页
Mineral carbonation, which precipitates dissolved carbon dioxide(CO_(2)) as carbonate minerals in basaltic groundwater environments, is a potential technique for negative emissions. The Leizhou Peninsula in southwest ... Mineral carbonation, which precipitates dissolved carbon dioxide(CO_(2)) as carbonate minerals in basaltic groundwater environments, is a potential technique for negative emissions. The Leizhou Peninsula in southwest Guangdong province has extensive basalt, indicating a promising potential for CO_(2) storage through rapid mineralization. Howev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geological setting, potential, and mechanisms of CO_(2) mineralization in the basalts of the Leizhou Peninsula is still limited.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CO_(2)storage at two candidate sites in the area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Yongshi Farm and Tianyang Basin(of the dried maar lake). Petrography,rock geochemistry, basalt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groundwater hydrochemistry analyses a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examine the reaction process and its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alts in the study areas mainly comprise plagioclase, pyroxene, and Fe–Ti oxides, revealing a total volume fraction exceeding 85%. Additionally, small amounts of quartz and fayalite are available, with volume fractions of 5.1% and 1.0%, respectively. The basalts are rich in divalent metal cations, which can form carbonate minerals, with an average of approximately 6.2 moles of metal cations per 1 kg of rock. The groundwater samples have a pH of 7.5–8.2 and are dominated by the Mg–Ca–HCO3 type. The basalts demonstrate a porosity range of 10.9% to 28.8%, with over 70% of interconnected pores. A 20-year geochemical simulation revealed that CO_(2) injection dissolves primary minerals, including anorthite, albite, and diopside, while CO_(2)mineralization dissolves precipitation secondary minerals, such as calcite, siderite, and dolomite. Furthermore, a substantial rise in pH from 7.6to 10.6 is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jected well, accompanied by a slight reduction in porosity from 20% to 19.8%. Additionally, 36.8% of the injected CO_(2) underwent complete mineralization within five years, revealing an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66.1% if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is extended to 20 years.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divalent metal cations in basalts and water-bearing permeable rocks in the Leizhou Peninsula supports the potential for mineral carbonation in basalts, as indicated by the geochem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O_(2) mineralization, storage,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basalt in the Leizhou Peninsu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mineralization Mineral carbonation Basalt carbonation Geochemistry simulation leizhou Penins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angrove and its conservation in Leizhou Peninsula,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秀梅 韩维栋 刘素青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74-178,I0004,共6页
Leizhou Peninsula, located at southem end of mailand China, has 9 284.3 ha mangrove distributed more than 100 sites along its inlets and open coastlin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s on mangrove area in Leizhou Pen... Leizhou Peninsula, located at southem end of mailand China, has 9 284.3 ha mangrove distributed more than 100 sites along its inlets and open coastlin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s on mangrove area in Leizhou Peninsula during 2000 and 2008, especially the survey in the eight major mangrove areas in 2002. The flora recorded in mangrove systems includes 69 large algea species, 13 native true mangrove species, nine native semi-mangrove species, and another seven intoduced true mangrove species with Sonneratia apetala as the quickest growing exotic mangrove species dominatant in the mangrove plantations, and more than 100 land flora species, consisting of 17 main mangrove associations. The plant biodiversity habitats remained mainly small patches and diverse, and were becoming worse under the intensive disturbance of human acitivities and coastal pollutions, which decreased the value of mangrove coasts as the important sites for flying-by migrating birds in Leizhou Peninsula. The effective mangro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FLORA leizhou Peninsula MANGR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Sonneratia apetala productivity in restored forests in Leizhou Peninsula,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维栋 高秀梅 Edwin Teuniss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9-234,276,共7页
The exotic Sonneratia apetala in Leizhou Peninsula, has shown outstanding fast-growing ability in restored mangrove forests, at the middle and high tide intertidal zone, with year-round fresh water input from drainage... The exotic Sonneratia apetala in Leizhou Peninsula, has shown outstanding fast-growing ability in restored mangrove forests, at the middle and high tide intertidal zone, with year-round fresh water input from drainage. By setting plot and selecting standard tree,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 on height growth, diameter growth, biomass, productivity, and so on, were made in a S. apetala plantation at age of six at Lanbei, Fucheng, Leizhou Peninsula in May 2001. The investiga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annual height growth of plantation was 2.03 m and mean annual growth of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was 2.35 cm.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ameter at ground surface (DGS) and DBH. The average biomass of a single standard tree in dry weight was 95.647 kg/m2. A ratio of above-ground biomass to under-ground biomass was 1.60. The stand biomass of unit area was 22.955 kg/m2, singletree wood volume was 88.23 dm3, and the annual wood volume productivity (PA) of the same year was 0.407. The forest energy accumulation was 424.851 MJ/m2, with annual solar energy fixing rate of 40.68 ×10-7%. It is concluded that S. apetala species had characteristics of outstanding high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could be used as coastal planting tree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neratia apetala MANGROVE Biomass leizhou Peninsula Study on Sonneratia apetala productivity in restored forests in leizhou Peninsula China HAN Wei-dong GAO Xiu-mei (Zhan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Guangdong P.R.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angrove and its conservation in Leizhou Peninsula,China
4
作者 Gao Xiu-mei, Han Wei-dong, Liu Shu-q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PR Chin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A2期174-178,共5页
Leizhou Peninsula, located at southern end of mailand China, has 9 284.3 ha mangrove distributed more than 100 sites along its inlets and open coastlin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s on mangrove area in Leizhou Pen... Leizhou Peninsula, located at southern end of mailand China, has 9 284.3 ha mangrove distributed more than 100 sites along its inlets and open coastlin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s on mangrove area in Leizhou Peninsula during 2000 and 2008, especially the survey in the eight major mangrove areas in 2002.The flora recorded in mangrove systems includes 69 large algea species, 13 native true mangrove species, nine native semi-mangrove species, and another seven intoduced true mangrove species with Sonneratia apetala as the quickest growing exotic mangrove species dominatant in the mangrove plantations, and more than 100 land flora species, consisting of 17 main mangrove associations.The plant biodiversity habitats remained mainly small patches and diverse, and were becoming worse under the intensive disturbance of human acitivities and coastal pollutions, which decreased the value of mangrove coasts as the important sites for flying-by migrating birds in Leizhou Peninsula.The effective mangrove conserv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FLORA leizhou PENINSULA MANGRO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5
作者 侯迪遥 黎傲雪 +3 位作者 吕少梁 董建宇 陈宁 王学锋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于2023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在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开展了季节性网采调查,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131种,其中硅藻105种,甲藻24种,金藻、裸藻和定鞭藻各1种;硅藻在2次调查中均为优... 于2023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在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开展了季节性网采调查,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131种,其中硅藻105种,甲藻24种,金藻、裸藻和定鞭藻各1种;硅藻在2次调查中均为优势类群。春季优势种为笔尖形根管藻长棘变种(Rhizosolenia styliformis var.longispin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秋季优势种则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分别为9.1×106和3.0×108个·m-3,呈现春季近岸高、向外递减,秋季离岸高、近岸低的分布趋势。春、秋季硅藻门丰度占比均超过97.6%。春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多样性I级),且均可划分为2个亚群落。冗余分析显示,春季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透明度、pH、溶解氧、无机氮和无机磷;秋季则为盐度、温度和叶绿素a(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蒲草编织艺术在“包袋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融合与实践探索
6
作者 石云 《山东纺织经济》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文章深入探索了雷州蒲草编织艺术在“包袋设计”课程中的创新融合路径,构建“五嵌入”策略框架:精准对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融入传统艺术精髓、强化课程群间的协同效应、深度整合课程内外的知识资源、以及积极引入外部文... 文章深入探索了雷州蒲草编织艺术在“包袋设计”课程中的创新融合路径,构建“五嵌入”策略框架:精准对接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以融入传统艺术精髓、强化课程群间的协同效应、深度整合课程内外的知识资源、以及积极引入外部文化资源,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与设计创新潜能。同时创新性地实施工作坊教学、教科研项目深度融合、竞赛驱动、政校企合作下的实战项目教学的实践教育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与文化自信。这一研究为雷州蒲草编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高校设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蒲草编织艺术 包袋设计 教学融合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厕变迁中的文明发展与文化传承研究
7
作者 魏欣超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1期192-195,共4页
乡村公厕建设水平是衡量地域文明程度的标尺,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公厕是提升乡村观光与文化体验的基础。公厕的标准化建设削弱了乡村文化的承载力,乡村公共空间趋于相同。文章通过梳理乡村公厕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出以公厕景观化来规避同... 乡村公厕建设水平是衡量地域文明程度的标尺,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公厕是提升乡村观光与文化体验的基础。公厕的标准化建设削弱了乡村文化的承载力,乡村公共空间趋于相同。文章通过梳理乡村公厕文明的发展历程,提出以公厕景观化来规避同质化问题,从而为乡村文化的存续创造条件。文章总结了乡村文化资源在公厕设计中的有效管理及应用,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不仅对内提升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还对外增加了差异化的文化体验感。以雷州半岛乡村公厕的优化设计为例,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乡村公厕应融合在地文化,促使“公厕文明”向“公厕文化”转变,为乡村文化的发展探索出多元存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厕 公厕文明 公厕文化 雷州半岛 景观公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雷州半岛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8
作者 杨辉辉 冯德锃 +2 位作者 彭莹 郑晶华 赵玲玲 《人民珠江》 2024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雷州半岛为中国华南农产品重要的主产区,区内水系大多独流入海,加上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干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不同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来... 雷州半岛为中国华南农产品重要的主产区,区内水系大多独流入海,加上工程调蓄能力不足,干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计算不同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来分析雷州半岛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探究降水、气温和遥相关因素对雷州半岛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年尺度上雷州半岛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接近20%,北部呈现出显著湿润化的趋势,南部湿润化的趋势不显著,北部较易发生极端干旱事件;②降水与气温均与SPEI呈显著性相关关系,且降水与干旱的相关性更强;③海洋尼诺指数(Ocean Nino Index,ONI)与次年SPEI的负相关性显著,说明ENSO(EI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与干旱的关系密切,且当发生东部型和中部型ENSO暖事件时,对干旱的影响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即将实施的雷州半岛灌区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SPEI ENSO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开发影响下雷州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特征研究
9
作者 潘莹 范佳伟 施瑛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 被誉为“广东第三大水利枢纽”的雷州滨海洋田区,经过历代水利开发与围海造田,建成了集防洪、防潮和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水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独特的传统聚落景观。以水利开发为视角切入,从时空上对滨海洋田区的水利发展历程和水利系统结构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三大发展阶段和四大功能结构单元;进一步从宏观聚落空间分布、中观聚落景观格局和微观居住地景观特征进行多层级分析;最后从“人-地-海”互动关系揭示了滨海洋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制,为区域内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传统聚落 景观特征 水利开发 滨海洋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传承下雷州石狗IP形象的创新设计研究
10
作者 莫小敏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8期39-42,共4页
雷州石狗是广东雷州半岛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和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非遗传承的背景下,深入挖掘“雷州石狗”文化并... 雷州石狗是广东雷州半岛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和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非遗传承的背景下,深入挖掘“雷州石狗”文化并对雷州石狗IP形象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审美和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石狗 非遗 石狗IP形象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山羊TBX 15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
11
作者 周光现 谭嘉泳 +4 位作者 杨健 刘艳芬 甘尚权 赵志辉 康丹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30-3938,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查雷州山羊T盒子转录因子15(TBX15)基因潜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分析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雷州山羊分子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集78只雷州山羊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TBX...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查雷州山羊T盒子转录因子15(TBX15)基因潜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分析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为雷州山羊分子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集78只雷州山羊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TBX 15基因SNP位点,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TBX 15基因多态性与雷州山羊体高、体长和胸围等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利用HaploView软件进行TBX 15基因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雷州山羊TBX 15基因内含子上发现3个SNPs位点:g.96346139 A>G、g.96345894 T>C和g.96330058 G>A,均存在3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CC和AA;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其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09、0.285及0.294,均为中度多态(0.25<PIC<0.50)。关联分析结果发现,雷州山羊TBX 15基因g.96346139 A>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十字部高和体斜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96345894 T>C位点CC基因型个体的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和胸深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g.96330058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胸深显著低于其他2种基因型(P<0.05)。在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分析中发现,3个SNPs位点间存在强连锁关系(R 2>0.33),有5种主要单倍型,其中优势单倍型是ACG,其概率为0.716。【结论】雷州山羊TBX 15基因3个SNPs位点对体高、体斜长等体尺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且该3个位点间具有强连锁关系,单倍型ACG可作为雷州山羊选育的候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山羊 TBX 15基因 体尺性状 多态性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明清传统民居之周家村奉政第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12
作者 任婧媛 周峻岭 +2 位作者 王伯勋 李新宇 张艳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12-15,共4页
在探索雷州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象征和社会意蕴的过程中,聚焦于周家村奉政第,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其历史背景、建筑特征和装饰元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系统分类,同时评估了不同背景受众对建筑装饰的感知和情感依恋,... 在探索雷州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象征和社会意蕴的过程中,聚焦于周家村奉政第,通过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其历史背景、建筑特征和装饰元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系统分类,同时评估了不同背景受众对建筑装饰的感知和情感依恋,旨在揭示建筑装饰作为文化表达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其特定的风格、符号和图案,反映地方的身份和文化特征,进而影响个体和集体对这些地方的归属感和地方依恋。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受访者对奉政第的建筑装饰有着积极的感受,但对装饰元素深层文化内涵的理解还有不足,故进一步探讨了装饰艺术保护与传承的策略建议,以期加强公众与传统建筑之间的情感联结,为传统民居建筑的更新设计和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传统民居 建筑装饰 周家村奉政第 文化体验 地方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山羊体尺与体重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13
作者 张仕唐 黄艳霞 +1 位作者 尹福泉 高振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选育工作中以主成分为单位首先进行集团选择,再根据对主成分贡献率较大的单一性状进行筛选,以提高选育效率。根据雷州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为雷州山羊的选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该试验选取体重... 目的:选育工作中以主成分为单位首先进行集团选择,再根据对主成分贡献率较大的单一性状进行筛选,以提高选育效率。根据雷州山羊体重和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为雷州山羊的选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该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状况良好的雷州山羊公羔60只,采用放牧+补饲方式饲养至60日龄断奶,并进行体重、体高、体斜长等11个体尺指的测定及主成分分析。结果:雷州山羊公羔的腰角宽变异系数最大,有较大的选择潜力;体重与管围的相关系数为0.484,达到显著正相关的水平(P<0.05)。体重与体尺性状可区分为相对独立的4个主成分:躯体因子、匀称因子、特征类因子以及宽度因子。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1.727%,其中胸深、额宽、体斜长以及肢高的特征向量系数较大,分别为0.432、0.413、0.384以及0.361。结论:胸深、额宽、体斜长以及肢高是雷州山羊公羔的主要性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山羊 体重体尺性状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特征
14
作者 张振源 顾晓娟 +5 位作者 吴妙兰 何普林 王忠林 徐其贤 周庆 莫其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研究林龄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分析林龄对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雷州半岛不同林龄(7 a生和12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 为研究林龄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等养分含量和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分析林龄对人工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碳稳定性的影响,以雷州半岛不同林龄(7 a生和12 a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层深度按0~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共5个层次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养分与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1)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土壤ROC、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比7 a生分别高72.64%、114.07%、225.69%和14.41%,说明尾叶桉人工林土壤TOC含量和养分水平随着林龄的增加而提高;(2)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的ROC/TOC显著大于7 a生(P<0.05),说明前者表层土壤的碳稳定性较低;而12 a生尾叶桉底层土壤(20~60 cm)的ROC/TOC值对比7 a低36.85%,说明12 a生人工林底层土壤碳稳定性高于7 a;(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林龄人工林土壤TOC与TN、速效磷(AP)和C/P呈显著正相关,且7 a生和12 a生人工林土壤TOC还分别受到TP和N/P的显著影响。土壤ROC与TN、C/P呈显著正相关,其中7 a生和12 a生土壤ROC还分别受到TP、AP和N/P的显著影响,表明7 a生尾叶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稳定性受到土壤P元素供应的影响更大。此外,12 a生人工林土壤ROC/TOC受到TN和N/P的显著影响,表明12 a生尾叶桉人工林则更容易受到土壤TN含量的调控。因此,在雷州半岛地区,适当延长桉树人工林的轮伐周期,并根据不同林龄改善土壤的氮磷养分供应水平,有利于提高雷州半岛桉树人工林土壤的碳封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化学计量 尾叶桉 林龄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研究 被引量:74
15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2 位作者 万洪富 李丕学 杨国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2-628,共7页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 在雷州半岛典型农业区共采集了71个表层土样和3个剖面土样,采用GC-FID检测方法分析了土壤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16种化合物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个样品未检出PAEs化合物外,其余70个样品均有检出,PAEs含量(∑PAEs)在ND ̄5452.7μg·kg-1之间,平均736.5μg·kg-1。属于美国国家环保总局优先控制的6种PAEs化合物中,DEP、DMP和DnBP含量超过了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4%、45.07%和91.55%,其余3种优控PAEs化合物(DEHP、DnOP、BBP)的含量均低于美国标准。总的来看,雷州半岛农业土壤∑PAE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中PAEs化合物组分主要以DnBP、DEHP、DIP、BEHP和DAP为主,它们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2.3、140.7、92.55、79.63和45.94μg·kg-1。在4种主要利用类型土壤中,∑PAEs含量高低排序为甘蔗地→水田→菜地→果园地;按雷州半岛各区域∑PAEs含量高低排序则为:雷州→霞山→赤坎→吴川→徐闻→廉江→麻章→坡头→遂溪。土壤剖面点各层∑PAEs残留总量总体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DEHP进入土壤以后,主要吸附在土壤的表层,也基本上随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而DnBP含量较高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呈先增加而后又随深度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邻苯二甲酸酯 污染水平 分布特征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干旱特征、成因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杜尧东 刘锦銮 +1 位作者 宋丽莉 钱光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研究了雷州半岛干旱的特征,从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干旱的形成原因,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提出了实施土、水、植、气四位一体的干旱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干旱 成因 雷州半岛 特征 治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菠萝蜜种质资源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映志 叶春海 +2 位作者 丰锋 吕庆芳 李润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通过野外植物学性状调查、实验室常规分析鉴定和RAPD分析,对中国雷州半岛的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雷州半岛菠萝蜜有湿脆型、少胶型、高糖型、平滑型等优良单株.按肉质脆软和水分多少可分为干包类型和湿包类型两种;... 通过野外植物学性状调查、实验室常规分析鉴定和RAPD分析,对中国雷州半岛的菠萝蜜种质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雷州半岛菠萝蜜有湿脆型、少胶型、高糖型、平滑型等优良单株.按肉质脆软和水分多少可分为干包类型和湿包类型两种;按花期及结果习性可分为单造菠萝蜜和双造菠萝蜜.2)雷州半岛菠萝蜜种质资源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与马来西亚种质有较高的相似性,据此推断,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3)湿包类型与干包类型种质除果肉质地存在差异外,在DNA水平上没有较大差异,只能作为品种的分类标准.此外,还提出了通过干包类型与湿包类型种质间的杂交育种来丰富现有干包类型种质的遗传基础,通过进一步引进种质和利用更多类型的分子标记来验证中国菠萝蜜的起源,利用定位于基因组不同位置的分子标记对菠萝蜜种质进行多样性评价等有待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种质资源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玄武岩发育的时间序列土壤的发生演变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艳芳 李德成 +1 位作者 张甘霖 胡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7-825,共9页
采集了广东省南部热带地区雷州半岛第四纪以来不同时代(0.58~6.12 Ma)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时间序列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一些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成土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采集了广东省南部热带地区雷州半岛第四纪以来不同时代(0.58~6.12 Ma)喷发的玄武岩上发育时间序列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一些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与成土年龄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土壤的发生层次和发育程度。(2)游离铁(Fed)、铁游离度(Fed/Fet)、活性氧化铝(Alo)和铝活化度(Alo/Ald)与成土年龄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土壤的发育程度和相对成土年龄;而无定形铁(Feo)、游离铝(Ald)和无定形硅(Sio)与成土年龄的关系不明显,尚难于指示土壤的发育程度。(3)常用的黏粒风化发育指标,如硅铝率Sa(SiO2/Al2O3)、硅铁铝率Saf(SiO2/(Al2O3+Fe2O3))、风化淋溶系数ba((Na2O+K2O+CaO)/Al2O3)、A指数((SiO2+CaO+K2O+Na2O)/(Al2O3+CaO+K2O+Na2O))、B指数((CaO+K2O+Na2O)/(Al2O3+SiO2+CaO+K2O+Na2O))、WI指数([(2Na2O/0.35)+(MgO/0.9)+(2K2O/0.25)+(CaO/0.7)]×100)、CIW指数([Al2O3/(Al2O3+CaO+Na2O)]×100)、CIA指数([Al2O3/(Al2O3+CaO+Na2O+K2O)]×100,与成土年龄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难以指示土壤的风化程度,但黏粒的Sa、Saf和元素Si迁移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土壤中生物复硅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化性质 时间序列土壤 玄武岩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农业土壤与作物镍含量及其潜在健康风险 被引量:19
19
作者 关卉 王金生 +2 位作者 万洪富 李丕学 杨国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1416,共6页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可食部分镍的含量,研究镍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中镍平均含量为49.81mg·kg-1,超... 在雷州半岛采集了106个农业土壤表层样品和43个农作物样品(包括蔬菜、水果、甘蔗和稻谷),分析了土壤和农作物可食部分镍的含量,研究镍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评价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土壤中镍平均含量为49.81mg·kg-1,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样品占25.47%,徐闻、雷州等地超标较严重。蔬菜和稻谷镍含量分别介于0.083 ̄0.733mg·kg-1和0.360 ̄1.09mg·kg-1,不同程度超过食品卫生建议标准,而水果类(含甘蔗)镍含量较低。不同种类农作物可食部分对镍元素的富集均存在着差异,其中蔬菜类的芥菜、小白菜镍的富集能力较强,青瓜、生菜、花菜、油麦菜等蔬菜品种和菠萝、香蕉、橙子、甘蔗等水果类镍的富集能力则较低,菠萝和甘蔗镍的富集系数仅为0.0013和0.0005,较适合在雷州半岛镍含量较高的玄武岩风化土种植;稻谷镍的富集系数介于0.0056 ̄0.0259,6个样品差异较大,可能与不同样点间土壤pH值不同或复合污染有关。依据USEPA推荐的RfD值和广东省居民平均食物消费结构进行计算,雷州半岛蔬菜、稻谷和水果(含甘蔗)三大类作物可食部分通过土壤-植物-人体途径年平均摄入量为174.4mg·人^(-1)·a^(-1),若考虑其他的摄入途径,雷州半岛农产品中的镍对人体潜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土壤 农作物可食部分 分布特征 富集系数 潜在健康风险 雷州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土壤剖面稀土元素分布及其与常量元素、粒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立娟 李徐生 +2 位作者 李德成 韩志勇 张甘霖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对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土壤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既受母岩的控制,又叠加了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REE和δEu对母岩有明显的继承性,风化成壤作用则导致REE在剖面上部富集以及土壤中Ce的... 对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土壤剖面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既受母岩的控制,又叠加了风化成壤作用的影响,∑REE和δEu对母岩有明显的继承性,风化成壤作用则导致REE在剖面上部富集以及土壤中Ce的显著正异常,并造成轻、重稀土之间发生一定的分馏(以轻稀土富集为主要特征),但轻稀土或重稀土内部未出现明显的分异;∑REE与Fe2O3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能与风化成土过程中铁氧化物结晶程度提高,富含REE的无定形铁含量降低有关;∑REE与P2O5、MnO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应当是由于剖面中含有较多的赋存REE的磷酸盐矿物和锰氧化物矿物所致;∑REE与黏粒组分(尤其是<1μm的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风化成壤过程中黏土矿物含量增加所导致的对REE的吸附效应是造成该区REE富集的重要原因,其中黏粒对轻稀土元素的吸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玄武岩 稀土元素 常量元素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