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语境中中国武术的民间集体书写——以维基百科中“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条目为例
1
作者 李正一 罗诚迪 李柏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随着中国武术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武术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书写。文章对维基百科中英文条目“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的发展脉络、书写者群体、写作方式以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协商和竞争进行了梳理与研究... 随着中国武术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武术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书写。文章对维基百科中英文条目“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的发展脉络、书写者群体、写作方式以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协商和竞争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探讨了英语语境中对中国武术进行民间集体书写的特点,认为整体而言条目的书写是一个不断增长和完善但却一直“在路上”的过程,虽然书写本身带有明显的国际化和群体化特点,但核心写作群体的出现和维基百科的写作规则影响下的写作方式主导着各种观点的协商和竞争,并进而影响到写作的走向和文本的面貌。另外,研究认为写作过程中来自中国的声音非常稀缺,非常必要在武术知识的国际普及过程中传递出中国认识和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英语语境 民间集体书写 维基百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beral arts”的源与流——古今之变中的审视
2
作者 崔乃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古今之变”是审视liberal arts流变的中心线索。古典liberal arts是具有内在统一性并指向完满品格的整全性知识体系。欧洲三次文艺复兴对liberal arts的再造展现了其历史流变中的不变逻辑,即为特定时代的受教育者提供共同价值。德国... “古今之变”是审视liberal arts流变的中心线索。古典liberal arts是具有内在统一性并指向完满品格的整全性知识体系。欧洲三次文艺复兴对liberal arts的再造展现了其历史流变中的不变逻辑,即为特定时代的受教育者提供共同价值。德国古典大学赋予了liberal arts在古典意义上的完美形态,而新人文主义的自我塑造观念孕育了博雅教育的现代转向。科学革命终结了古典学术的内在统一性与道德理想,瓦解了古典liberal arts。美国现代大学则借助古典资源,经由三次改革浪潮重建了liberal arts。然而,古典教育凝聚文明精华的共同价值、塑造意义与学术整合力量,同现代科学的智识自由、价值分殊与学科分化特性相冲突,这是古今之变为现代大学再造liberal arts所深植的困境,liberal arts只能在钟摆的两端之间不断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eral arts 博雅教育 古典教育 古今之变 通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优化选择策略的遗传算法生成测试数据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志博 李清宝 兰明敬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3,共9页
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是软件测试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遗传算法的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路径覆盖生成测试数据的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随机测试(Adaptive Random Testing,ART)算法更新种群的方法,将ART融入遗传算法,优化选择操... 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方法是软件测试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遗传算法的启发式搜索算法是一种路径覆盖生成测试数据的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随机测试(Adaptive Random Testing,ART)算法更新种群的方法,将ART融入遗传算法,优化选择操作,动态更新种群,从而增加种群进化过程中的个体多样性,提高了收敛速度,有效地减少了陷入局部最优。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遗传算法生成测试数据的方法相比,改进的算法明显提高了路径覆盖率,减少了种群平均进化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测试数据生成 遗传算法 路径覆盖 自适应随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图景、困境与路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季益龙 章明卓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268,共6页
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文科实验室、赋能新文科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高校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旨在重塑三元空间、转变多元主体、搭建技术框架、变革应用场景。当前文科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肇始阶段,面临着建设模式封... 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文科实验室、赋能新文科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高校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旨在重塑三元空间、转变多元主体、搭建技术框架、变革应用场景。当前文科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肇始阶段,面临着建设模式封闭、教学模式滞后、研究范式主观、教师数字素养孱弱等现实挑战。基于此,以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围绕新基建、新模式、新范式、新素养的“四新”路径,探索了“新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成效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文科实验室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与文科院系转型发展路径:基于组织边界重构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亚敏 程紫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新文科建设彰显于学科使命的时代创新、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系统创新。当前文科院系多重组织边界的封闭性特征,制约了内外资源交互、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既有改革举措如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开设交叉课程、... 新文科建设彰显于学科使命的时代创新、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系统创新。当前文科院系多重组织边界的封闭性特征,制约了内外资源交互、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既有改革举措如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开设交叉课程、优化培养方案等虽有局部成效,但受制于科层制管理模式与单一化学科架构,其成效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基于组织边界重构视角,文科院系需优化内部结构,塑造“可渗透边界”以适应新文科发展逻辑,打造“学科-实践”双栖型师资队伍,通过旋转门机制促进院系内外人才流动;构建扁平化治理模式,以权力下放与协同决策激活学术自主权;创新“双轨制”和“团队式”晋升通道,突破囿于学科和个人的评价局限;开发基础、交叉、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育具有复合思维的新型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文科院系 可渗透边界 资源聚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壁画艺术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滨 王鹏飞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59,共6页
传统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息,对中国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壁画艺术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运用、线条描绘、构图设计和题材内容等方面。现代艺术家积极从传统中汲取灵感,... 传统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息,对中国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壁画艺术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色彩运用、线条描绘、构图设计和题材内容等方面。现代艺术家积极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借鉴传统壁画的色彩搭配,对传统壁画的线条进行重新诠释与活化利用,对传统壁画的构图设计进行提炼与画面重塑,对传统壁画的题材内容进行重新演绎,灵活运用现代艺术的表达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生活、社会思潮相结合,将传统艺术的精髓与现代绘画技法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既具有传统美感又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形成新的艺术风格。深入研究传统壁画艺术,揭示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内在联系,注重传统壁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为现代艺术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而且能够在提升文化自信和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壁画 现代艺术 艺术表现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文化的心理疗愈功能——重评失调的认知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布新 孔庆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当前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源自国外,没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国情(家庭、社区、学校),直接应用反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故发展本土化心理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传统艺术应用可跨时空传递情感和思想,帮助来访者情感外化的同时培养情商,... 当前中国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源自国外,没有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特定国情(家庭、社区、学校),直接应用反可能引发文化冲突,故发展本土化心理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传统艺术应用可跨时空传递情感和思想,帮助来访者情感外化的同时培养情商,保护人完整性。治疗师可围绕成语、对联等中国特有文化符号,根据来访者具体问题选择多样化艺术形式做案例分析,经表达情感、体验冥想或创作与演绎等方式发挥作用。艺术应用须文化(道)指导,融入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和中医思想,结合四重自我理论。四重自我理论强调个人、社会、自然和宇宙层次自我互动,帮助区分“常态”和“偏态”,并提供不同层次偏态应对策略;修通和整合四重自我可促进全人成长、阖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和治疗 传统艺术 文化 四重自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终结还是美学的终结?
8
作者 董志强 陈小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1,共8页
丹托的艺术终结说引发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并由此涉及对始作俑者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说的讨论,但艺术终结说所蕴含的深意和涉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和澄清。本文认为,从宏观的历史视野出发,西方艺术经历了两个基本艺术范式的转换,... 丹托的艺术终结说引发学术界的持续讨论,并由此涉及对始作俑者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说的讨论,但艺术终结说所蕴含的深意和涉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和澄清。本文认为,从宏观的历史视野出发,西方艺术经历了两个基本艺术范式的转换,即“模仿的艺术”和“美的艺术”,目前正处于第三个基本范式的形成之中。就此而言,黑格尔和丹托的艺术终结说,实质上所指的是一个艺术范式的终结,而不是艺术本身的终结。终结说蕴含的深刻理论意义在于揭示出构建了相应艺术范式的美学理论自身的终结。我们必须对艺术和艺术的历史进行重新的哲学认识,美学必须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的终结 美学的终结 模仿的艺术 美的艺术 艺术基本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采的酒神经验与艺术的本性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院成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现代艺术失去了传统的规定因素,却尚未获得新的规定,这导致现代艺术作品往往显得奇异甚至荒诞。这种情况唤起人们对艺术本性问题的省思。尼采在现代视域中开辟了一条经由艺术批评进入原初生命状态的路径,回应了现代艺术的本性问题。他认... 现代艺术失去了传统的规定因素,却尚未获得新的规定,这导致现代艺术作品往往显得奇异甚至荒诞。这种情况唤起人们对艺术本性问题的省思。尼采在现代视域中开辟了一条经由艺术批评进入原初生命状态的路径,回应了现代艺术的本性问题。他认为,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丢弃了“主体”的身份,消融了主客二分的世界结构,进入了生命的原初层次,可以直面“虚无”、感受生命力的丰盈状态,从而获得陶醉的酒神经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酒神经验得以进入艺术作品,并作为艺术的本性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低级感性 虚无主义 陶醉 酒神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学理论正名与艺理学归位观念
10
作者 梁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48,共9页
针对已成为过去时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我们需要从学科历史教训的视角反思构筑艺术学学科“艺道”世界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积极应对学科制度变革,系统追问学科“出位之思”与“正位之卫”之间的关系;基于艺术学的学理逻辑、学科建... 针对已成为过去时态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我们需要从学科历史教训的视角反思构筑艺术学学科“艺道”世界的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积极应对学科制度变革,系统追问学科“出位之思”与“正位之卫”之间的关系;基于艺术学的学理逻辑、学科建构逻辑与历史逻辑,揭示“艺术学理论”学科作为延伸性存在的本质与历史,以及作为价值表征的“艺理学”的自适力价值;在厘清学科理想、本质与历史的基础上,明确“艺术学理论”的新生论域、论题、道路与方法,推动“艺术学理论”归位为“艺理学”,以整体体现学科正位之力,确保学科自身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为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思想、概念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理学 艺术学学科 艺术学研究 艺术理论体系 艺术学“三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增值评价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艳婷 李继林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7,323,共8页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 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价值判断,采用纵向比较而非横向对比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轨迹与进步幅度,有利于形成动态反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凭借数字优势能为其提供落实抓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贯穿产学研不同环节,是综合性、长期性的人才培养过程,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增值评价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多层面出发,在厘清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增值评价的理论内涵基础上,分析其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构建路径:育人为本,强化发展性增值评价;采集数据,构建全景式增值评价;善用技术,形成协同式增值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增值评价 算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教学要素多态融合研究
12
作者 冯丹娃 王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介、学习路径等五个方面对教学要素进行阐释,并通过多态融合概念的界定,将新文科多态融合的教学要素模型进行构建,探究适合新文科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全过程重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新文科多态融合教学模式的新保障。从该视角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体现新文科教育教学理念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理性价值,为教育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多态融合 教学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艺美术基础的农业无人机外壳外观设计
13
作者 靳继红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农业无人机是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它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无人机的外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度,还要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此,将工艺美术基础相关技术引入到农业无人机... 农业无人机是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它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无人机的外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度,还要考虑实用性和安全性。为此,将工艺美术基础相关技术引入到农业无人机外壳外观设计过程中,首先设计了其外观,然后设计了外壳模具结构,最后进行了开模试验。结果表明:实际开模试验的实物没有出现气泡、变形和缺料等缺陷,外观造型富含艺术感,符合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无人机 外壳 工艺美术 美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蹈艺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戴金叶 李银兵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7,153,154,共13页
舞蹈艺术储存着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与情感,是联结各民族和凝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在舞蹈艺术审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共赢中,中华各民族舞蹈艺术内蕴着的交往性、交融... 舞蹈艺术储存着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与情感,是联结各民族和凝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在舞蹈艺术审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共赢中,中华各民族舞蹈艺术内蕴着的交往性、交融性、共同性、共享性这四个基本属性,不断型塑着各族人民“五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政治理念,使得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铸牢。通过分析舞蹈艺术审美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关系,提出了艺术互鉴、艺术互融、艺术互利三条路径,为推进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艺术审美 赋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众与社群: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之方向
15
作者 傅才武 宋小燕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8,共14页
网络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居民文化消费选择范围的扩展,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演艺领域的业态创新与变革轨迹。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大众化市场模式,分众化社群模式日益走到演艺行业的前沿。通过对徐霞音乐工作室与其粉丝“社群”艺术活动运行逻... 网络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居民文化消费选择范围的扩展,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演艺领域的业态创新与变革轨迹。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大众化市场模式,分众化社群模式日益走到演艺行业的前沿。通过对徐霞音乐工作室与其粉丝“社群”艺术活动运行逻辑的调查分析,发现徐霞音乐工作室模式与我国国有文艺院团的运行相比存在市场组织方式、活动组织模式、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明显差异,代表了新技术背景下演艺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即演艺市场在数字技术加持下通过打造艺术“分众共同体”向“社群经济”形态转向。这一案例所反映的演艺业“社群经济”模式体现了艺术院团机制创新的总体性改革策略,对深化我国国有文艺院团机制改革具有启示意义,即:在不改变艺术院团体制的条件下,通过活化利用院团固有的艺术名家(人才)资源,培育“分众共同体”;通过创新国有文艺院团运行机制开拓“供给”和“需求”双线发展路径,增强院团市场参与能力,以适应数字技术的新理念和新需求,提出新时代新形势下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艺行业 国有文艺院团 社群经济 粉丝经济 文化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美学视域下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中国式创新
16
作者 李金宝 王小蕊 陈镜如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7,共11页
我国自从2004年参加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以来,在国际奥委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的理念指引下,不但通过技术创新融入国际体育电视制作,也通过先进的转播技术应用在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中展现中国式精彩。通过梳理我国奥运会国际公共... 我国自从2004年参加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以来,在国际奥委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的理念指引下,不但通过技术创新融入国际体育电视制作,也通过先进的转播技术应用在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中展现中国式精彩。通过梳理我国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实践,从技术美学角度解读奥运会公共信号制作的技术价值,阐述奥运会国际公共信号制作在中国体育电视国际化、体育电视艺术创新及中国体育电视专业化构建方面的意义。新技术推动下的中国体育电视公共信号制作沿着技术引领下的公共信号标准制定、应用的前瞻性、制作新场景及新业态的路径,日趋与国际体育电视接轨。体育赛事传播艺术的事件深观、国际体育公共信号制作中的情感叙事、中国体育电视专业化发展的资源符码、中国体育电视国际化的跃迁逻辑是中国体育电视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视 赛事转播 公共信号 技术美学 传播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百年演变
17
作者 朱铁军 马慧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5,共8页
教科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在构建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培育未来美术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传承与弘扬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晚清民初时期,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在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脉络中... 教科书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在构建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培育未来美术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传承与弘扬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职责。晚清民初时期,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在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脉络中,侧重教育理念改革与实用技能传授;而后从课程暂行标准的实施至抗日战争爆发,美术教科书内容转向爱国情怀的激发与民族救亡意识的培育;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小学美术教科书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强调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其内容更趋多元化。百年来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在不同历史维度和坐标下的变革与发展,既深刻映射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沉浮与变迁,更深度彰显了不同教育主张理念主导下的教育改革对教科书发展的驱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科书 美术教育 教科书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化与延安文艺大众化的形态特征
18
作者 宋剑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2,共10页
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苏区经验、民间形式和精英艺术组合而成的一种文艺现象。延安文艺在思想内容方面以抗战动员和革命宣传为己任;在体制结构方面以“后方文艺”和“战地文艺”为载体;在受众群体方面以工农兵大众为对象;... 延安文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苏区经验、民间形式和精英艺术组合而成的一种文艺现象。延安文艺在思想内容方面以抗战动员和革命宣传为己任;在体制结构方面以“后方文艺”和“战地文艺”为载体;在受众群体方面以工农兵大众为对象;在美学追求方面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方向;在社会功能方面以推动历史前行为使命。在全面抗战时期,延安文艺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南,致力于打造一种“大众化”“民族化”和“革命化”三位一体的革命文艺体系,以反映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情感和抗日根据地的生活面貌。民族歌剧《白毛女》,正是以上种种功能的综合性表现,成为延安文艺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化 延安文艺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视域下艺术院校AAPE美育模式建构与实施理路
19
作者 李娜 毛茂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美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以艺代美”“以知代感”“以专代通”等问题,艺术院校应以美育浸润行动为契机,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美育核心素养,加快构建跨学科融合的AAPE美育模式。AAPE美育模式深度整合艺术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 针对美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以艺代美”“以知代感”“以专代通”等问题,艺术院校应以美育浸润行动为契机,基于艺术类大学生美育核心素养,加快构建跨学科融合的AAPE美育模式。AAPE美育模式深度整合艺术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以审美体验为导向、以文化底蕴为基石、以艺术实践为媒介、以创新教育为引擎,旨在全面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文化理解力、艺术表达力和创新创造力等核心素养。通过构建沉浸式审美体验教育体系、实施通专融合的美育课程设计、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跨学科资源整合、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实施路径,为艺术院校美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具体策略,回应了新时代美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新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院校 跨学科 核心素养 AAPE美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哲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传统纹样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艺术进展长河中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以传统纹样为视角开展家具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表达,有助于丰富家具设计的素材库,打造既接轨时尚也不离文化的创意家具。文章旨在探讨传统纹... 目的传统纹样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艺术进展长河中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貌,以传统纹样为视角开展家具设计,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表达,有助于丰富家具设计的素材库,打造既接轨时尚也不离文化的创意家具。文章旨在探讨传统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丰富现代家具设计,使现代家具设计更具文化内涵。方法分析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应用在现代家具设计上的重要性,并对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方法展开研究。结论将中国传统纹样元素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增强家具设计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家具设计时,要注意应用传统纹样,具体来说有四种方法:传统纹样的直接运用、传统纹样的变形重组、传统纹样的纹样提炼、传统纹样的现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纹样 现代家具 现代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