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新乡8种园林树种叶片持水性能及其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于梓浩 刘涵璐 +3 位作者 史鑫宇 杨荣昊 杨迪源 周瑞金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5期42-46,共5页
为筛选持水能力较强的树种,本研究采用室内浸提法,分析紫荆等8种园林树种叶片的叶长等叶片性状,叶片持水率、吸水速度、失水率和失水速率,并对叶片的持水率和浸水时间、失水率和失水时间、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进行... 为筛选持水能力较强的树种,本研究采用室内浸提法,分析紫荆等8种园林树种叶片的叶长等叶片性状,叶片持水率、吸水速度、失水率和失水速率,并对叶片的持水率和浸水时间、失水率和失水时间、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失水速率与失水时间进行函数拟合,分析叶片性状与持水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8种园林树种的叶片最大持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君迁子(346.27%)>白蜡(345.23%)>月季(314.87%)>紫荆(282.13%)>贴梗海棠(229.47%)>石楠(198.60%)>小叶黄杨(179.20%)>大叶黄杨(150.27%);叶片最大失水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君迁子(56.49%)>石楠(55.86%)>贴梗海棠(52.77%)>月季(52.56%)>紫荆(49.76%)>小叶黄杨(49.34%)>白蜡(45.60%)>大叶黄杨(41.73%)。(2)随浸泡时间的增加,8种园林树种叶片的持水率和失水率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和失水速率呈幂函数关系。(3)叶片最大持水率与比叶面积密切相关。综上,君迁子、白蜡与月季的持水性能相对较佳,涵养水源能力较强。研究结果为优化城市绿地水源涵养功能的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树种 叶片 持水性能 涵养水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稻茬麦群体库容及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刘童 王德好 +6 位作者 杨兵 卢茂昂 彭小爱 张玲 曹磊 何贤芳 朱玉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03-211,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小麦叶片生理、源库调节籽粒库容以及产量的影响。以白湖麦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180,210,240 kg/hm^(2)的3个施氮量;5∶1∶4,7∶1∶2,5∶4∶1的3个基追比),通...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小麦叶片生理、源库调节籽粒库容以及产量的影响。以白湖麦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180,210,240 kg/hm^(2)的3个施氮量;5∶1∶4,7∶1∶2,5∶4∶1的3个基追比),通过测定不同源库指标,以期明确适宜的长江中下游稻茬麦氮肥运筹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40 kg/hm^(2)),小麦叶面积指数(LAI)、花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源器官生物分配量呈上升趋势,成熟期籽粒生物分配量和花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呈现先高再低的趋势,以210 kg/hm^(2)的施氮量为最高;相同施氮水平,基追比7∶1∶2(基肥∶分蘖肥∶拔节肥)条件下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基追比5∶1∶4下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成熟期籽粒生物分配量和经济系数以7∶1∶2基追比为最高。在相同基追比处理下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小麦穗粒数和有效穗数,而小麦千粒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施氮量为210 kg/hm^(2)和基追比7∶1∶2时小麦群体潜在库容大、粒叶比高、籽粒充实指数适宜,小麦籽粒产量达到最大值。综合高产、高效的选择条件,施氮量210 kg/hm^(2)和基追比7∶1∶2是安徽省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白湖麦1号最适宜的氮肥运筹,在此条件下白湖麦1号可以实现最大的潜在库容以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氮肥运筹 源库关系 粒叶比 群体库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肖凯 谷俊涛 +2 位作者 邹定辉 张荣铣 钱维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81-388,共8页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 供试化杀型(CHA)、T型三系杂种小麦及各自亲本在旗叶一生中的净光合速率(P_n)、叶绿素含量(Chl)和可溶蛋白含量(Sp)均在全展时达到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在春季生育期中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于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与亲本和对照相比,杂种小麦在生育期间于上述性状上多表现正向优势,且优势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大.杂种小麦在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和叶源量(LSC)上的表现也优于亲本.LSC与RSP和PAD呈显著正相关.在群体水平上,杂种和亲本、对照品种单位叶面积的光合速率值(CAP/LAI)相近,表明杂种在CAP上的优势主要起因于其LAI的增大.杂种小麦较亲本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可变荧光/最大荧光(FV/FM)比值,这可能是其开花期间午间CAP衰减值低及表现较明显光合优势的原因之一.进一步改善杂种小麦的光合性能,增加光合产物向收获器官的转运效率,对于椎动杂种小麦在生产中的早日应用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净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速率 叶源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1 位作者 张红生 张荣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4,共4页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0.01);... 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叶源量及有关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叶源量高于高产育种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主茎剑叶的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9**(P<0.01);光合速率叶位差、叶龄差和时间差以超高产育种重穗型品种最小,矮化育种多穗型品种最大。叶位差和叶龄差分别与成熟期单株干重及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和-0.9341**(P<0.01),时间差和光抑制有关。水稻品种抽穗期光合速率及其叶龄差、叶位差和时间差可作为高光效育种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源量 光合速率 叶位 叶龄 水稻 品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巍 曹树青 +2 位作者 翟虎渠 杨图南 张荣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 对 10个水稻品种剑叶叶源量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剑叶叶源量与单株产量、单穗重及每穗实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光合功能期对叶源量的直接效应最大 ,其次为瞬时光合速率 ,叶面积的效应最小。结果还表明 ,剑叶叶源量在水稻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利用这种遗传差异通过育种手段选育叶源量大的品种是可行的。品种内叶源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 ,其变异系数为 6 19%~ 17 3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源量 剑叶 产量性状 单穗重 每穗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夜间温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荣铣 方志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0-715,共6页
本文用不同夜间温度连续处理抽穗开花后的小麦植株,对旗叶的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明显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从而增加叶片的叶源量,提高产量。经计算缓降期延长一天,可使单株... 本文用不同夜间温度连续处理抽穗开花后的小麦植株,对旗叶的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夜间低温能明显延长叶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从而增加叶片的叶源量,提高产量。经计算缓降期延长一天,可使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分别提高2.0-2.5%和1.5-2.0%。夜间高温处理植株效果相反。试验进一步研究并征明了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与叶片的叶肉导度、可溶性蛋白和RuBP羧化酶含量以及RuBP羧化酶比活性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温度 光合作用 叶源量 单株产量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及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倪国仕 左梅 +3 位作者 王瑞 吴文昊 向必坤 许自成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4年第4期58-63,共6页
以鄂烟6号为供试材料,在团棵期至成熟期通过人工遮阴,设置3种透光率水平(100%、80%、60%),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和中性致香成分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率80%处理小区的烟叶单位面积叶源量明显高于对照100%自然... 以鄂烟6号为供试材料,在团棵期至成熟期通过人工遮阴,设置3种透光率水平(100%、80%、60%),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白肋烟光合特性和中性致香成分等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率80%处理小区的烟叶单位面积叶源量明显高于对照100%自然光照与60%透光率处理。在遮阴前期,光照强度起主要控制作用,遮阴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小(100%>80%>60%);而遮阴后期,遮阴处理小区环境温度较低,空气湿度与空气中CO_2浓度相对较高,叶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增加,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100%自然光照(100%<80%<60%),胞间CO_2浓度降低。烟株对光照变化的适应性较强,长期遮阴能激发其对弱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透光率80%的中性致香成分、感官质量、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整体均优于100%自然光照。但100%自然光强更能提高烟叶中水溶性糖含量,促进烟叶对水溶性氯、钾成分的吸收。总的来看,80%的光照条件下的烟叶品质更好,能满足工业企业的配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肋烟 光照强度 光合特性 叶源量 中性致香成分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和武育粳8号剑叶光合功能衰退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志瑞 陆巍 +1 位作者 万建民 张荣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7-571,共5页
以武育粳 8号 (Wuyujing8)和普通野生稻 (Oryza.sativaL .f.spontaneaRoschev .)为材料 ,比较了它们剑叶光合功能衰退的进程。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武育粳 8号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高于普通野生稻 ,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前者为 ... 以武育粳 8号 (Wuyujing8)和普通野生稻 (Oryza.sativaL .f.spontaneaRoschev .)为材料 ,比较了它们剑叶光合功能衰退的进程。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武育粳 8号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高于普通野生稻 ,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前者为 2 3 .5 μmolCO2 m 2 ·S 1,后者为 1 5 .5 μmolCO2 m 2 ·S 1。前者剑叶光合速率的高值持续期比后者长近 2 0d ,其叶源量是后者的 2 .8倍。武育粳 8号剑叶叶绿素含量最大值的SPAD值为 5 0 .1 ,而普通野生稻最大值的SPAD值为 42 .7。在可溶性蛋白质的基础上 ,核酮糖 1 ,5 二磷酸羧化酶比活性二者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内肽酶活力上升落后于光合功能的衰退。在光合功能衰退的早期 ,内肽酶的活力仅有小幅度提高 ,但在叶片衰老的末期升高幅度则较大。这说明内肽酶主要在光合功能衰退的后期即不可逆衰退期才发挥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武育粳8号 剑叶 光合功能衰退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7-7未能发挥超高产潜力光合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志瑞 张荣铣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武育粳 3号 (广种高产中粳品种 )和 97- 7(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中粳选系 )为材料比较了两个品种剑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 ,初步找出 97- 7没有发挥超高产潜力的原因 .结果表明 ,尽管 97- 7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5 9.4)比武育... 以武育粳 3号 (广种高产中粳品种 )和 97- 7(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中粳选系 )为材料比较了两个品种剑叶光合功能衰退过程 ,初步找出 97- 7没有发挥超高产潜力的原因 .结果表明 ,尽管 97- 7剑叶的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5 9.4)比武育粳 3号剑叶叶绿素含量 (全展时 SPAD值为 42 .6 )高出很多 ,但对提高光合速率没有发挥作用 .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 ,97- 7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比武育粳 3号快 ,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期 (RSP)比后者短 7d,前者为 37d,后者为 44 d.97- 7剑叶的光合速率下降和 Ru BPCase活性下降也都快于武育粳 3号的剑叶 .这些方面导致了 97- 7剑叶单位叶面积的叶源量略小于武育粳 3号 ,使它没能发挥超高产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度高值持续期 叶源量 核酮糖1 5-二磷酸羟化酶 97-7 超高产潜力 剑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任旭妍 张婵 +4 位作者 张亚 苏玉静 张涛 孙凯乐 孙治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96,共8页
为了探索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紫罗莎品种紫叶生菜为研究对象,在红蓝光比值1∶1不变的条件下研究50μmol/(m^2·s)(RB50)、100μmol/(m^2·s)(RB100)、150μmol/(m^2·s)(RB150)和200μmol... 为了探索不同红蓝LED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紫罗莎品种紫叶生菜为研究对象,在红蓝光比值1∶1不变的条件下研究50μmol/(m^2·s)(RB50)、100μmol/(m^2·s)(RB100)、150μmol/(m^2·s)(RB150)和200μmol/(m^2·s)(RB200)4种光照强度对紫叶生菜生长、营养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B150处理下,紫叶生菜生物量最大,具有较高产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在定植后25 d,SOD、CAT和POD活性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在RB200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比RB50和RB100处理分别增加80.30%和40.64%、叶片花青素含量比RB50处理增加51.5倍,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RB200处理可促进紫叶生菜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光合色素的积累和光合作用的进行。因此,在红蓝光比值1∶1的条件下,光照强度较高时有利于紫叶生菜品质的提高,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紫叶生菜的生物量以及改善营养品质,可根据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需求,通过控制植物工厂中光照强度,使得紫叶生菜的光合速率较高并具有优良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生菜 LED光源 光照强度 品质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源库性状对群体渐增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翟新然 王勤俭 赵雪梅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以驻玉216为材料,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群体密度,研究不同群体密度下夏玉米源库性状的变化规律,为豫南生态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吐丝期最大,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5... 以驻玉216为材料,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群体密度,研究不同群体密度下夏玉米源库性状的变化规律,为豫南生态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吐丝期最大,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5.29%、17.51%、40.66%;灌浆期高密度群体处理显著降低了比叶重,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6.44%、14.47%、17.28%;处理D、D、D的粒叶比比处理D分别增加了24.62%、12.41%、8.90%,叶物质输出率显著升高但均为负值;提高群体密度显著增加了吐丝后玉米群体源的生产能力;处理D的吐丝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比处理D、D分别下降了9.9、12.2百分点;处理D的群体库容量比处理D、D、D分别降低了16.06%、29.01%、21.23%;穗粒数、群体粒数、百粒质量、库充实度及产量不同处理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籽粒产量处理D最高,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6.86%、9.61%、12.47%,群体密度D可以平衡群体源库之间协同关系,群体源库性状得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源库性状 叶源量 群体源生产能力 群体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