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声场预报研究
1
作者 蒋方冰 吴金荣 +2 位作者 侯倩男 张祚祥 莫亚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8-1515,共8页
在水下声场预报中,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报精度主要取决于训练样本数对样本空间的覆盖程度。针对现有方法多局限于单一水文环境、且水文样本数量不足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声场预报方法。... 在水下声场预报中,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报精度主要取决于训练样本数对样本空间的覆盖程度。针对现有方法多局限于单一水文环境、且水文样本数量不足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和贝叶斯神经网络的水下声场预报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有效降低声速剖面输入维度,并通过其系数组合生成覆盖多样化水文环境的样本集;进而借助具有强泛化能力的贝叶斯神经网络在部分数据空间内学习有效特征,预报变化水文条件下的声传播损失,并给出置信区间。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神经网络,该方法在训练集范围内的预报误差更小,对未知数据的适应能力更强,且通过概率建模可实现端到端的不确定性量化,提升了数据驱动模型在复杂水文条件下的鲁棒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正交函数 数据驱动模型 贝叶斯神经网络 声速剖面 水声传播损失 声场预报 不确定性量化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方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健雪 董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0,共7页
在Munk模型和GDE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模型,即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模型用含9个参数的四层分段函数分别描述混合层、主跃层、深海声道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声速结构,形式简明、直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LSSP... 在Munk模型和GDEM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声速剖面结构参数化模型,即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模型用含9个参数的四层分段函数分别描述混合层、主跃层、深海声道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声速结构,形式简明、直观。数值实验结果表明,LSSPM模型对声速剖面的拟合可达到较高的精度,且对于中国周边的深海和浅海区域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Munk模型 GDEM模型 经验正交函数(EOF) 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声速剖面结构变化对会聚区偏移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庄益夫 张旭 刘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2,共8页
应用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和BELLHOP高斯束声场计算模型,对深海声速剖面结构变化引起的会聚区偏移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速值的整体变化对会聚区影响很小,而混合层、主跃层、深海等温层及声道轴的变化都会使会聚区位置出现不... 应用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和BELLHOP高斯束声场计算模型,对深海声速剖面结构变化引起的会聚区偏移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速值的整体变化对会聚区影响很小,而混合层、主跃层、深海等温层及声道轴的变化都会使会聚区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主跃层是上层海洋变化的主要体现,混合层变化对会聚区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主跃层的形态结构实现的,跃层强度的增大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深海等温层的声速变化体现了深海水团的结构差异,与主跃层引起的会聚区偏移呈反相变化。声道轴附近的声速变化体现了不同类型中层水团侵入和混合的影响,所引起的会聚区偏移反映了声道轴上层与下层梯度变化的综合效应,声速最小值的增加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会聚区 分层声速剖面模型(lsspm) BELLHO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混合层结构对表面声道中声传播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健雪 董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9,共11页
利用WOA05气候态数据集和北黄海调查数据,应用BELLHOP高斯束射线模型分析了我国近海及西太平洋典型海区的混合层结构对表面声道中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近海的混合层结构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深海中主要表现为混合层深... 利用WOA05气候态数据集和北黄海调查数据,应用BELLHOP高斯束射线模型分析了我国近海及西太平洋典型海区的混合层结构对表面声道中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近海的混合层结构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深海中主要表现为混合层深度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表面声道的空间分布,声波在混合层中的表面声道中传播与在混合层外的影区中传播产生的能量场差异较大;浅海中混合层深度与声速梯度的空间变化都很明显,声速梯度的增大和混合层的加深都能使更多声线以反转的形式传播,使表面声道声场增强。两组海上实验数据表明,在真实海洋中混合层可在短时间内出现生消变化或在局部海域出现非均匀分布。在浅海温跃层环境下,海-气边界特定的物理过程能够使混合层发生间歇性的变化,当表面声道出现时近表层声场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 声速剖面 表面声道 声传播 BELLHO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速剖面的分层经验正交函数表示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远海 马远良 屠庆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0-93,共4页
利用不同深度声速剖面的变化特性 ,提出了经验正交函数的分层表示方法 ,利用实测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经验正交函数的分层表示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 声速剖面 经验正交函数 水声学 分层表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波段探空高分辨率廓线中近地层信息分析及相关模型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湘婧 徐祥德 +2 位作者 陈宏尧 马舒庆 陈渭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04-1510,共7页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 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更新换代,提高了大气探测精度,L波段"秒级"数据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探测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气象要素再分析的基础平台。为了探讨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数据应用的可行性,考虑到用于对比分析的其他观测系统获取"秒级""高时间密度"同步观测数据的设备条件,本文重点选用了JICA(中日气象灾害合作研究中心项目)PBL(行星边界层)通量铁塔梯度观测系统来进行对比分析,并构造L波段探空再分析与通量铁塔近地层气象信息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近地层数据能够较好地描述大气边界层内近地层温、湿、压;所建立的温、湿、压模型具有推算PBL铁塔近地层的温、湿、压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可为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平台及其对大气结构描述可行性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基础。基于L波段高分辨率垂直廓线再分析信息平台的构造,将有助于开发全国L波段探空在数值模式应用方面的潜力,推进探空垂直高分辨信息在数值模式同化系统中新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探空垂直高分辨率廓线 PBL铁塔 近地层 误差分析 相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海底单参数模型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梅 胡长青 屈科 《声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6期494-498,共5页
介绍了单参数模型,提出以小掠射角下反射损失随掠射角的变化率Fd B作为描述海底性质的单参数,并分析研究了该海底单参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得到,当频率不低于数十赫兹且海底沉积物类型属于高声速海底时,单参数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海底性质... 介绍了单参数模型,提出以小掠射角下反射损失随掠射角的变化率Fd B作为描述海底性质的单参数,并分析研究了该海底单参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得到,当频率不低于数十赫兹且海底沉积物类型属于高声速海底时,单参数模型可以用来描述海底性质。还研究了海水声速对于海底单参数模型描述水下声场的适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海水声速剖面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水层时,可用海底单参数模型对水下声场进行预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参数模型 适用性 声速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速垂直结构变化引起的汇聚区偏移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应用Munk模型和BELLHOP模式,对不同声速垂直结构类型条件下的汇聚区声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表层水温、温跃层强度、温跃层厚度以及声道轴深度的变化将导致汇聚区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温跃层是上层海洋变化的主要体现,跃... 应用Munk模型和BELLHOP模式,对不同声速垂直结构类型条件下的汇聚区声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表层水温、温跃层强度、温跃层厚度以及声道轴深度的变化将导致汇聚区位置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温跃层是上层海洋变化的主要体现,跃变强度的增加会使汇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表层水温增加1℃可使汇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0.6~0.7km;温跃层强度增加0.005℃.m-1可将使汇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1.5~2.0km;温跃层厚度减小100m将使汇聚区向靠近声源方向偏移0.4~1.2km。声道轴位置变化则体现了温跃层和深海等温层的共同影响,两者作用相互抵消,使汇聚区偏移很小,声道轴加深100m将使汇聚区向靠近声源方向偏移约0.1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汇聚区 Munk模型 Bellho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试验中风剖面的模拟及近流场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元齐 Yuki Toamura 沈祖炎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新建的开环流低速边界层风洞中风剖面模拟的试验情况。基于试验结果,采用被广泛应用的三角尖劈加上布置粗糙元的方法,成功地模拟出日本建筑学会定义的四类不同场地对应的风剖面。通过对试... 首先简单介绍了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新建的开环流低速边界层风洞中风剖面模拟的试验情况。基于试验结果,采用被广泛应用的三角尖劈加上布置粗糙元的方法,成功地模拟出日本建筑学会定义的四类不同场地对应的风剖面。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就所采用的立方体粗糙元及三角尖劈对最终模拟得到的风剖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风剖面模拟及特性判定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如三角尖劈的形状优化、风速功率谱的一致性、积分尺度的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在边界层风洞中模拟预定的风剖面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风洞 风速剖面模拟 湍流强度剖面模拟 风速功率谱 积分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aken简正波模型的吊放声纳最佳探测深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建勇 喻荣兵 +1 位作者 谢志敏 马永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92-1795,共4页
分析了浅海中典型的声速剖面类型及发生概率,选取了三种发生概率较高的声速剖面,采用Kraken简正波模型,分别分析了它们对声纳作用距离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这三种声速剖面下声纳最佳探测深度,可实现航空吊放声纳下放深度的科学决策。
关键词 简正波模型 声速剖面 作用距离 探测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风浪影响下的浅海声传播预报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洋 刘清宇 +1 位作者 鹿力成 秦清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为了分析高海况条件下水下声场时空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考虑粗糙海面和气泡混合层影响的水下声场计算方法。结合风浪谱理论和HN气泡群理论,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一维起伏海面进行仿真建模,利用起伏海面下的Ramsurf声传播模型仿真... 为了分析高海况条件下水下声场时空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同时考虑粗糙海面和气泡混合层影响的水下声场计算方法。结合风浪谱理论和HN气泡群理论,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一维起伏海面进行仿真建模,利用起伏海面下的Ramsurf声传播模型仿真了不同海面风速下的声传播损失,并通过递归方法求解了考虑近海面气泡层因素的海面反射系数及海面反射损失。仿真发现:在浅海典型的负梯度环境中,起伏海面和气泡混合层对风浪搅动形成的近海面等温层中的声传播影响较大,对远离海面的深处负梯度层中的声传播则影响相对较小。另外在小掠射角下,当风速为10 m/s、频率大于2000 Hz时,气泡混合层对海面反射损失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浪 起伏海面 气泡层 声速剖面 声传播 海面反射系数 海面反射损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正交函数与广义数值环境模式重构声速剖面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旭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胜军 吴世华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1,共7页
本文利用Argo资料对经验正交函数(EOF)和GDEM模式拟合声速剖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重构局地声速剖面。EOF方法的拟合精度与选取的EOF阶数有关,阶数越高,精度越高;GDEM模式的拟合精度介于EOF的前5阶到前10阶... 本文利用Argo资料对经验正交函数(EOF)和GDEM模式拟合声速剖面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重构局地声速剖面。EOF方法的拟合精度与选取的EOF阶数有关,阶数越高,精度越高;GDEM模式的拟合精度介于EOF的前5阶到前10阶之间。EOF易受到样本数量和采样深度的限制,难以提供完整的声速剖面;而GDEM模式能够将剖面扩展到更深的深度,与仅有上层海洋采样数据的声速剖面相比,结合深海水团的信息可使拟合结果达到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速剖面 经验正交函数(EOF) 广义数值环境模式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主跃层环境对会聚区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磊 王克平 《海洋测绘》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应用BELLHOP模式,对声速剖面的声跃层结构变化引起会聚区偏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速垂直结构的变化可导致会聚区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跃层强度增加0.01 s-1将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1.5 ~2.0km;跃层厚度增大50m将使会... 应用BELLHOP模式,对声速剖面的声跃层结构变化引起会聚区偏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声速垂直结构的变化可导致会聚区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移:跃层强度增加0.01 s-1将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1.5 ~2.0km;跃层厚度增大50m将使会聚区向靠近声源方向偏移0.3~0.5km;跃层位置加深l00m将使会聚区向远离声源方向偏移0.5~1.0km.在跃层的三个特征量中,跃层强度起主导作用.跃层强度变化引起的声线在海洋次表层的偏折差异,进而导致进入深海等温层的入射角差异,是使会聚区发生偏移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跃层 声速剖面 会聚区 BELLHO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复杂地形上边界层低空急流对近地层湍流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捷宁 张镭 +3 位作者 田鹏飞 曹贤洁 王宏斌 闭建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87-1398,共12页
利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模拟风场,结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SACOL)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复杂... 利用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模拟风场,结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SACOL)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复杂地形上稳定边界层低空急流对近地层湍流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复杂地形上稳定边界层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地形作用引发的局地环流有关.低空急流对近地层湍流活动有强烈影响,剪切作用使小尺度湍涡活动加剧,湍动能增大,同时非平稳运动被压制.低空急流发生时,观测数据有87.3%是弱稳定情形(梯度理查森数小于0.25);而无低空急流时,对应时段的观测表明65.4%属于强稳定层结(梯度理查森数大于0.3),非平稳运动造成湍流功率谱在低频端迅速增大.与无低空急流和弱低空急流情形相比,强低空急流发生时,近地层湍动能增大1倍,湍动能在垂直方向上的传递增大1个量级,且方向向下,约为-3×10-3 m3·s-3,湍流在上层产生并向下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涡动相关 向下传递边界层 湍动能 风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A positioning algorithm of LBL system for underwater target based on PSO 被引量:3
15
作者 XING Yao WANG Jiongqi +3 位作者 HE Zhangming ZHOU Xuanying CHEN Yuyun PAN Xiao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1319-1332,共14页
For the underwater long baseline(LBL)positioning systems,the traditional distance intersection algorithm simplifies the sound speed to a constant,and calculates the underwa-ter target position parameters with a nonlin... For the underwater long baseline(LBL)positioning systems,the traditional distance intersection algorithm simplifies the sound speed to a constant,and calculates the underwa-ter target position parameters with a nonlinear iteration.However,due to the complex underwater environment,the sound speed changes with time and space,and then the acoustic propagation path is actually a curve,which inevitably causes some errors to the traditional distance intersection positioning algorithm.To reduce the position error caused by the uncertain underwater sound speed,a new time of arrival(TOA)intersection underwater positioning algorithm of LBL system is proposed.Firstly,combined with the vertical layered model of the underwater sound speed,an implicit positioning model of TOA intersection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constant gradient acoustic ray tracing.And then an optimization function based on the overall TOA residual square sum is advanced to solve the position parameters for the underwater target.Moreover,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lgorithm is replaced with the tra-ditional nonlinear least square method to optimize the implicit positioning model of TOA intersection.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istance intersection positioning model,the TOA intersec-tion positioning model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more effectiv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for the underwater targ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 baseline(LBL)positioning system sound speed profile constant gradient acoustic ray tracing time of arrival(TOA)intersection mode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常梯度声速剖面的测深误差改正方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小涛 杜泽东 +2 位作者 叶飞 郑亚慧 马耀昌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82,共5页
声速剖面(SVP)是多波束测深重要参数。为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在复杂水域地带往往通过声速剖面加密观测法或数据内插法,但始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误差。本文通过分析声速对测深系统的影响和构建常梯度等效声速模型进行了推导,提出了常梯... 声速剖面(SVP)是多波束测深重要参数。为提高观测数据质量,在复杂水域地带往往通过声速剖面加密观测法或数据内插法,但始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误差。本文通过分析声速对测深系统的影响和构建常梯度等效声速模型进行了推导,提出了常梯度声速剖面改正模型,较好地解决了声速代替误差或声速剖面不准确带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后处理解析的地形边缘数据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定量成果优于传统声速剖面改正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系统 声速剖面改正 多层常梯度声速剖面模型 声线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