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dowgraph investigation of plasma shock wave evolution from Al target under 355-nm laser ablation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天航 郝作强 +2 位作者 高勋 刘泽昊 林景全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408-414,共7页
The propagation of a plasma shock wave generated from an Al target surface ablated by a nanosecond Nd:YAG laser operating at 355 nm in air is investigated at the different focusing positions of the laser beam by usin... The propagation of a plasma shock wave generated from an Al target surface ablated by a nanosecond Nd:YAG laser operating at 355 nm in air is investigated at the different focusing positions of the laser beam by using a time-resolved shadowgraph imaging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a target surface set at the off-focus position, the condition of the focal point behind or in front of the target surface greatly influences the evolution of an Al plasma shock wave, and an ionization channel forms in the case of the focal point set in front of the target surface.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 shadowgraph with the evolution time around 100 ns shows that a protrusion appears at the front tip of the shock wave if the focal point is at the target surface. In addit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expanding velocity of the shock wave front, the mass density, and pressure just behind the shock wave front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hadow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induced plasma shock wave air ionization off-fo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ditions for laser-induced plasma to effectively remove nano-particles on silicon surfaces 被引量:1
2
作者 韩敬华 罗莉 +2 位作者 张玉波 胡锐峰 冯国英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423-428,共6页
Particles can be removed from a silicon surface by means of irradiation and a laser plasma shock wave.The particles and silicon are heated by the irradiation and they will expand different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exp... Particles can be removed from a silicon surface by means of irradiation and a laser plasma shock wave.The particles and silicon are heated by the irradiation and they will expand differently due to their different expansion coefficients,making the particles easier to be removed.Laser plasma can ionize and even vaporize particles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an incident laser and,therefore,it can remove the particles more efficiently.The laser plasma shock wave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removing particl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its strong burst force.The pressure of the laser plasma shock wave is determined by the laser pulse energy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focus of laser and substrate surface.In order to obtain the working conditions for particle removal,the removal mechanism,as well a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velocity,propagation distance and pressure of shock wave have been researched.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the conditions for nano-particle removal ar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induced plasma shock wave nano-particles surface clea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激光对光学介质薄膜破坏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倪晓武 陆建 +3 位作者 贺安之 王平秋 马孜 周九林 《激光技术》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48-351,共4页
本文综述了高功率激光对光学介质薄膜破坏的几种机理,着重阐述了激光等离子体及其扩展时产生的冲击波对光学介质薄膜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 高功率激光 光学介质薄膜 激光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诱导K9玻璃损伤形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敬华 冯国英 +5 位作者 杨李茗 张秋慧 刘民才 杨丽茹 朱启华 谢旭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实验研究了纳秒激光脉冲聚焦到K9玻璃内部时产生损伤的特点,并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的作用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表面损伤的特点:当激光能量较小时,在入射激光的玻璃前表面不会产生损伤。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会逐渐出现点坑状破坏,坑... 实验研究了纳秒激光脉冲聚焦到K9玻璃内部时产生损伤的特点,并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的作用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表面损伤的特点:当激光能量较小时,在入射激光的玻璃前表面不会产生损伤。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会逐渐出现点坑状破坏,坑的中心是一个连接体损伤的核心,围绕该点的是完全融蚀区和最外部的环状破坏区。体损伤的形貌特点是沿激光入射方向呈纺锤状,破坏区中心有一条等离子通道,四周是断裂区和折射率区。在玻璃前表面上高斯激光脉冲产生激光支持爆轰波的特点是中间部分温度最高、运动速度最快、作用压强最大,从内到外逐渐减小,所以破坏程度也逐渐减小,呈辐射状分布。而玻璃内部的体损伤特点是由激光等离子体膨胀产生的冲击波作用由里到外逐渐减小的规律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诱导损伤 等离子体冲击波 高斯激光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密度对等离子体冲击波力学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章玉珠 王广安 +2 位作者 沈中华 倪晓武 陆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9-662,共4页
为了研究入射激光功率密度对等离子体冲击波力学效应的影响,利用波长1.06μm,脉冲能量42mJ^320mJ,脉宽10ns的Nd∶YAG激光作用在Al靶上,研究了冲量耦合系数Cm和激光功率密度I0的关系。实验发现靶材在离焦度χ不同时,Cm和I的变化关系相似... 为了研究入射激光功率密度对等离子体冲击波力学效应的影响,利用波长1.06μm,脉冲能量42mJ^320mJ,脉宽10ns的Nd∶YAG激光作用在Al靶上,研究了冲量耦合系数Cm和激光功率密度I0的关系。实验发现靶材在离焦度χ不同时,Cm和I的变化关系相似,而对应的最佳功率密度明显不同。在功率密度由低慢慢升高过程中,冲量耦合系数先随功率密度升高而增加,升到最大值后随功率密度增加而减小。通过分析激光等离子体的吸收作用和离焦度不同时激光和靶相互作用机理的不同,认为Cm出现峰值主要是受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的影响,稀疏波的作用使得焦斑处最佳功率密度最大,而焦斑处空气击穿消耗能量导致焦后Cm峰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功率密度 等离子体冲击波 冲量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致空气击穿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倪晓武 王文中 +1 位作者 陆建 沈中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根据雪崩电离、逆轫致吸收、Saha方程和等离子体状态方程等实现了用迎风TVD格式对空气的击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光学击穿和激光感应热击穿理论,研究了Nd:YAG高功率脉冲激光与空气相互作用时,等离子体场的形成过程,得到了激光... 根据雪崩电离、逆轫致吸收、Saha方程和等离子体状态方程等实现了用迎风TVD格式对空气的击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光学击穿和激光感应热击穿理论,研究了Nd:YAG高功率脉冲激光与空气相互作用时,等离子体场的形成过程,得到了激光等离子体流场的非定常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流场 空气击穿 激光 气体动力学 强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脉冲去除金属基底油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文 刘泽民 +1 位作者 杨洁 刘全喜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0,共2页
激光除漆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了纳秒激光脉冲烧蚀金属基底表面油漆时热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纳秒激光辐照下,油漆与金属基底都会产生温升,金属基底的温升可达3000K,但是对于金属基... 激光除漆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小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了纳秒激光脉冲烧蚀金属基底表面油漆时热力学过程。研究表明,纳秒激光辐照下,油漆与金属基底都会产生温升,金属基底的温升可达3000K,但是对于金属基底上厚度较薄的油漆层来说,温升仅大约为200K。在这种条件下,仅仅靠激光烧蚀效应,油漆不会完全去除。但由于基底温度极高,将会产生极高温度和压强的极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产生的冲击波会向外膨胀,这样就会有效去除金属基底上的油漆;形貌研究也表明,金属去除主要是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膨胀效应,而不是直接的烧蚀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除漆 激光等离子体 冲击波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去除铝板表面漆膜热力学过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洁 韩敬华 +4 位作者 段涛 孙年春 郭超 冯国英 刘全喜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8-722,共5页
为了研究并分析纳秒脉冲激光去除金属表面漆膜的机理,采用1064nm的纳秒激光对涂有漆膜的铝板样品进行了单脉冲辐照实验。依据热传导理论分别模拟出作用过程中漆膜以及铝板表层的温度分布,计算出漆膜与铝板界面处由于铝板基底热膨胀而产... 为了研究并分析纳秒脉冲激光去除金属表面漆膜的机理,采用1064nm的纳秒激光对涂有漆膜的铝板样品进行了单脉冲辐照实验。依据热传导理论分别模拟出作用过程中漆膜以及铝板表层的温度分布,计算出漆膜与铝板界面处由于铝板基底热膨胀而产生的分离力,并分析了等离子体冲击波对去除漆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秒激光去除漆膜时力的作用为主导,其中热膨胀产生的分离力为漆膜的去除提供必要条件,漆膜对激光等离子体的约束最终导致其自身断裂和剥落。采用热力学理论对纳秒激光去除金属表面漆膜机理进行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热传导 约束 等离子体冲击波 漆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对BK7玻璃的损伤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继芳 李海波 +4 位作者 温海舒 傅玉青 包凌东 杨李茗 陈建国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9-40,共2页
实验研究了ns激光脉冲聚焦到BK7玻璃表面发生电离时玻璃的损伤形貌,并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特性对损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激光击穿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具有高温高压的特性以及较宽的光谱分布,这些特性对脆性BK7玻璃的损伤特性有决... 实验研究了ns激光脉冲聚焦到BK7玻璃表面发生电离时玻璃的损伤形貌,并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特性对损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激光击穿产生的激光等离子体具有高温高压的特性以及较宽的光谱分布,这些特性对脆性BK7玻璃的损伤特性有决定性的影响。激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波长分布远远小于入射激光的波长,其电离效应大大增强,使玻璃材料更易发生击穿;等离子体的高温特性会对脆性玻璃进行熔蚀;冲击波作用使损伤中心处发生充分断裂,并绕中心产生环状的破坏;发生环形断裂的同时,张力作用会使得玻璃产生沿着径向的裂纹,其间折射率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损伤 激光等离子体 冲击波 电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激光脉冲烧蚀金属铜的物理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淑芬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7,共2页
为了研究强激光辐照金属靶材料的效应,用纳秒激光脉冲烧蚀金属铜,对表面特征进行观测以及对其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纳秒激光脉冲对金属铜作用时,热量沉积在金属表面很薄(几个微米)的范围,使得其温度分布由外到内分别为超热、汽... 为了研究强激光辐照金属靶材料的效应,用纳秒激光脉冲烧蚀金属铜,对表面特征进行观测以及对其物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纳秒激光脉冲对金属铜作用时,热量沉积在金属表面很薄(几个微米)的范围,使得其温度分布由外到内分别为超热、汽化和熔化状态,由于激光脉冲的快速沉积,会发生剧烈的沸腾性爆炸(相爆炸)效应,形成较深的坑状破坏,同时汽化物在点坑周围再冷却,形成色变区。在熔化区域由于热张力作用,形成周期性波纹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激光等离子体的冲击作用加速了汽化物的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相爆炸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 表面波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烧蚀靶材产生的等离子体初始发展过程的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荣青 崔一平 +1 位作者 陆建 倪晓武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3期7-10,16,共5页
用基于光偏转的光纤传感器研究了脉冲激光烧蚀铝靶产生的等离子体及冲击波的初始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距靶0.4mm内,冲击波与等离子体薄层未分离,一起离靶高速运动;在0.4mm处,等离子体薄层发生二次电离,电离使等离子体向电离中心的... 用基于光偏转的光纤传感器研究了脉冲激光烧蚀铝靶产生的等离子体及冲击波的初始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距靶0.4mm内,冲击波与等离子体薄层未分离,一起离靶高速运动;在0.4mm处,等离子体薄层发生二次电离,电离使等离子体向电离中心的周围膨胀,造成等离子体中心密度低两侧密度高,同时使冲击波与等离子体分离;由于扩散作用,在0.4mm到0.7mm之间,等离子体由中心密度低两侧密度高过渡到中心密度高两侧密度低;0.7mm以后,等离子体传输速度减慢,信号波形展宽,幅度减小直至消失;冲击波与等离子体分离后其传播速度随传输距离而衰减,在8mm处衰减成声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偏转 等离子体 冲击波 激光 光纤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点源减阻技术中入射能量对气动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倩 金星 +1 位作者 曹正蕊 黄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0,共4页
数值模拟了来流马赫数为5时的圆球绕流冷流场,以及来流与头部驻点附近注入激光能量而产生的等离子体相互耦合形成的流场的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施加局部能量点源能够改变原有的弓形激波结构,使其变为斜激波,从而减小气动阻力;气动阻... 数值模拟了来流马赫数为5时的圆球绕流冷流场,以及来流与头部驻点附近注入激光能量而产生的等离子体相互耦合形成的流场的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施加局部能量点源能够改变原有的弓形激波结构,使其变为斜激波,从而减小气动阻力;气动阻力随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入射激光能量为1.1 J时,气动阻力减小的百分比高达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减阻技术 气动阻力 弓形激波 斜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探测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的光纤传感器(英文)
13
作者 陈建平 倪晓武 +2 位作者 陆建 卞保民 王亚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90,共6页
利用探测光束通过轴对称流场时的偏折效应 ,设计了一种光纤传感器 ,并用于探测激光对材料破坏过程中在空气中激发的等离子体冲击波 ,获得了探测位置处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流场折射率随时间的变化率。该方法适用于轴对称流场的瞬态测试 。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冲击波 光纤传感器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粒子诱导玻璃体损伤的研究
14
作者 李娜 王克甫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2,共2页
对激光诱导K9玻璃体损伤进行了观察,发现在激光传输路径上出现大量微空洞,其直径由200μm到几个μm不等。本文基于金属粒子吸收激光产生的热力学过程,研究了造成损伤点的粒子效应,研究发现:温升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 对激光诱导K9玻璃体损伤进行了观察,发现在激光传输路径上出现大量微空洞,其直径由200μm到几个μm不等。本文基于金属粒子吸收激光产生的热力学过程,研究了造成损伤点的粒子效应,研究发现:温升随着粒子尺寸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存在一个温度极限值。温升的不同会造成不同范围的熔化、气化甚至电离,激光等离子体的膨胀会使相变混合物向外膨胀,从而造成不同尺寸的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损伤 金属粒子 激光等离子体 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过程监测及其质量在线评估:现状与挑战
15
作者 张志芬 秦锐 +3 位作者 都正尧 李耿 黄婧 温广瑞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5,共12页
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是一种新型抗疲劳延寿制造技术,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现有LSP离线检测方法存在“质量盲区”的问题,为提高LSP加工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开展LSP过程多源信息的精确感知... 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是一种新型抗疲劳延寿制造技术,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现有LSP离线检测方法存在“质量盲区”的问题,为提高LSP加工质量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必要开展LSP过程多源信息的精确感知和靶材表面完整性在线评估研究。从LSP瞬态高能过程所释放的两类重要物理信息入手,即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Laser induced plasma shock wave,LIPSW)和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Laser 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LIPS),分别综述了LSP动态过程两类信息监测感知的研究现状,以及多源信息融合(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MSIF)技术在LSP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现存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过程监测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 激光诱导等离子光谱 多源信息融合 在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吴嘉俊 赵吉宾 +4 位作者 乔红超 陆莹 孙博宇 胡太友 张旖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共7页
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来提高材料疲劳寿命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强化效果显著、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对提高结构可靠性和部件疲劳强度、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得... 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来提高材料疲劳寿命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强化效果显著、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对提高结构可靠性和部件疲劳强度、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应用领域;总结了国内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状况与研究成果;并针对国内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现在需要解决的强化工艺问题;最后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等离子体 冲击波 疲劳寿命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及研究发展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松夏 乔红超 +1 位作者 赵吉宾 陆莹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9-576,共8页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给材料带来更深的残余应力层,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甚至出现纳米晶,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利用高能激光辐照约束层材料(黑漆...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应用表面处理技术。与传统表面改性技术相比,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给材料带来更深的残余应力层,使材料表层晶粒细化甚至出现纳米晶,同时大幅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利用高能激光辐照约束层材料(黑漆、黑胶带或铝箔),约束层材料在瞬间熔融气化并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冲击波是一种爆轰波,可以通过C-J模型计算冲击波的峰值压力。等离子体冲击波在约束层(水、光学玻璃)的约束下向材料内部传播,其压力远远超过了材料的弹性屈服极限,材料经历了弹性-塑性变形,最终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残余应力场并发生微弱的塑性变形。本文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表面处理 残余应力层 纳米晶 等离子体冲击波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在空气和熔石英元件界面传播的超快诊断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强 王俊波 +4 位作者 邱荣 任欢 田润妮 杨永佳 蒋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7-151,共5页
基于球面波在弹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的基本理论,采用超快时间分辨的光学诊断技术,研究了532nm纳秒激光辐照熔石英元件表面产生的冲击波在空气和样品界面的传播特性,获得了冲击波在材料内部传输以及在空气与样品界面反射的时间... 基于球面波在弹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的基本理论,采用超快时间分辨的光学诊断技术,研究了532nm纳秒激光辐照熔石英元件表面产生的冲击波在空气和样品界面的传播特性,获得了冲击波在材料内部传输以及在空气与样品界面反射的时间分辨图像。结果表明:激光脉冲与材料作用在前后表面产生了向体内传输的冲击波,且产生的冲击波在玻璃与空气界面处反射为两个波,即反射波和反射剪切波;反射波和反射剪切波的强度与入射冲击波的入射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冲击波 等离子体 超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空气中单脉冲激光能量非对称沉积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9
作者 卿泽旭 洪延姬 +1 位作者 王殿恺 张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61-1668,共8页
为了研究纳秒脉冲激光能量沉积减小高超声速飞行器波阻的机理和规律,首先要研究纳秒脉冲激光能量在静止空气中的沉积现象。提出一种新方法测量了激光能量吸收率。并采用高分辨率纹影系统,对纳秒脉冲Nd:YAG固体激光器(波长532nm,最大激... 为了研究纳秒脉冲激光能量沉积减小高超声速飞行器波阻的机理和规律,首先要研究纳秒脉冲激光能量在静止空气中的沉积现象。提出一种新方法测量了激光能量吸收率。并采用高分辨率纹影系统,对纳秒脉冲Nd:YAG固体激光器(波长532nm,最大激光能量368m J/pulse)击穿静止空气后所形成的等离子体热核进行观测。基于FLUENT软件并编写UDF,结合非对称能量沉积模型和空气等离子体参数,采用层流模型、Roe-FDS通量格式对激光能量沉积后的流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吸收率随着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并最终稳定在0.45左右。纳秒脉冲激光能量沉积后的流场纹影序列图像很好地呈现了爆炸波的传播、等离子体热核的演变和涡环的形成。激光能量沉积后60~120μs,涡环的涡核平均直径基本不变,且与入射激光能量大小呈二次函数关系。爆炸波约在t=60μs之后衰减至近似声波,此后其波速受入射激光能量大小的影响较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和激光能量的非对称沉积,是等离子体演化出尖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激光能量沉积 激波 等离子体 纹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学军 吴嘉俊 +4 位作者 乔红超 赵吉宾 李长云 张旖诺 万烂军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65,共9页
为实现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针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现象,采用SIA-AEDAC-01型声发射数据采集卡采集声波信号,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测试实验,首先用激光冲击... 为实现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针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现象,采用SIA-AEDAC-01型声发射数据采集卡采集声波信号,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实时采集分析软件系统。设计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测试实验,首先用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系统采集传播在空气中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并从中提取等离子体声波信号能量;利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测量试件强化后的残余应力以验证激光冲击强化实验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能实时采集分析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声波信号,并能准确提取每一次冲击强化产生的声波信号能量;且随着激光冲击能量的增加,等离子体声波信号能量和试件表面残余压应力都增大,且二者曲线线型一致,说明该软件系统准确可靠,满足激光冲击强化在线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声波 在线检测 实时采集分析 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