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0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at ETM+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米佳 王堃 王红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802,共5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种植区与家畜放牧区相互交错的生态过渡地带,是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关系到我国北部和中东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农牧区人...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业种植区与家畜放牧区相互交错的生态过渡地带,是多种生态系统的复合体。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牧交错带土壤沙化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关系到我国北部和中东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农牧区人民的生活质量等问题,亟需解决。近几年农牧交错带已经成为恢复生态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针对土壤沙化的遥感监测是收集沙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可以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化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际数据。Landsat ETM+是研究区域尺度较为先进的多光谱遥感系统,应用十分广泛。主要阐述了Landsat ETM+系统特点以及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沙化监测中的应用,并且展望了这一系统将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etm+ 农牧交错带 沙化 草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ER与Landsat ETM+植被指数的交互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徐涵秋 张铁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02-1907,共6页
在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中,Landsat和ASTER数据无疑是使用得最多的遥感影像数据,但是长期以来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因此,利用三对同日过空的Landsat ETM+和ASTER影像来考察二者植被指数(NDVI、SAVI)之间的定量关系,重点... 在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中,Landsat和ASTER数据无疑是使用得最多的遥感影像数据,但是长期以来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因此,利用三对同日过空的Landsat ETM+和ASTER影像来考察二者植被指数(NDVI、SAVI)之间的定量关系,重点查明二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将ETM+与ASTER影像的多光谱波段的灰度值转换成传感器处反射率,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来求出二者植被指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和转换方程。研究发现,尽管ETM+与ASTER的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二者在光谱响应函数上的不同造成ASTER影像的植被指数信号总体上弱于EMT+的植被指数信号。利用所求的转换方程对两种传感器的植被指数进行互为转换,其转换的精度较高,RMSE都小于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SAVI 交互比较 ASTER etm+ 光谱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ETM+的内陆湖泊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玉素甫江.如素力 李兰海 +1 位作者 比拉力.依明 孙慧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7-234,共8页
【目的】针对已有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无法准确识别干旱区湖泊水体和非水体边界信息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以期高精度地提取水体信息。【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干旱区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 【目的】针对已有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无法准确识别干旱区湖泊水体和非水体边界信息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以期高精度地提取水体信息。【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干旱区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Landsat ETM+遥感影像图为主要数据源,以大量的湖岸线GPS定位数据为检验依据,提出了多波段DN值比较法(CBDN),并对比分析了CBDN与常用的单波段阀值法、NDWI、MNDWI、谱间关系法和NDWI3等方法的水体信息提取效果,对各种方法提取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CBDN法不仅能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而且该法提取的水体与非水体之间的边界线与实际湖岸线非常接近,水体与非水体信息提取的总体精度最高,为99.29%。【结论】CBDN方法优于其他已有的常用水体信息提取方法,该法操作过程较简单、快捷方便,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etm+ 水体信息提取 CBDN方法 博斯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长寿湖水体营养状态时空变化遥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辰 夏婧 +2 位作者 闵天 梁思 田婧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湖泊的营养状态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科学认知湖泊水质演变规律和治理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体颜色指数(FUI)与湖泊的营养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估湖泊营养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长寿湖为研究区,利用1986-2022年间的L... 湖泊的营养状态和变化趋势研究对科学认知湖泊水质演变规律和治理湖泊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体颜色指数(FUI)与湖泊的营养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估湖泊营养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有效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长寿湖为研究区,利用1986-2022年间的Landsat5/7/8系列遥感数据,计算水体的FUI指数,由此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并结合变异系数、Sen斜率及Mann-Kendall(M-K)参数检验变化趋势分析法,探讨长寿湖及其不同功能分区近40年间水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长寿湖水体多年来主要处于中营养状态,2002年后水质持续稳定好转;富营养水域主要集中于西部生态养殖区;2)西部生态养殖区FUI值变异系数最大(0.17),自2002年后营养状态趋于稳定改善,水质明显好转的区域多分布于湖区的中部和西北部;3)中部生态旅游区FUI值变异系数最低(0.10),营养状态多年较为稳定,水质好转和恶化的区域共存,其湖区中西部FUI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富营养化等级明显降低;4)东部湿地保护区的营养状态以中营养向富营养转变为主,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加剧.研究结果为长寿湖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颜色指数 富营养化 遥感提取 landsat影像 长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的黑河流域水体识别方法与时空演变
5
作者 赵文举 谢振东 +3 位作者 徐文 俞海英 战国隆 王之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62,共11页
针对黑河流域大尺度环境下水体提取难度大、演变规律尚不明晰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处理黑河流域1986—2024年Landsat影像,采集7.8×10^(4)个水体/非水体样本并构建逐年样本数据集,通过将多波段水体指数... 针对黑河流域大尺度环境下水体提取难度大、演变规律尚不明晰等问题,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处理黑河流域1986—2024年Landsat影像,采集7.8×10^(4)个水体/非水体样本并构建逐年样本数据集,通过将多波段水体指数(Multi band water index,MBWI)、增强型水体指数(Enhanced water index,EW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与光谱波段进行单独与统一组合,构建并筛选出最佳融合水体指数的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水体提取方法,提取了研究区39个时相的逐年地表水体影像,采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法揭示了黑河流域逐年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特征,基于主成分与敏感性分析探究了影响地表水体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融合3种水体指数(MBWI、EWI、MNDWI)的随机森林水体提取方法对黑河流域Landsat影像的水体提取效果最佳,平均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为96.16%,平均Kappa系数为0.9128;经M-K法检验,黑河流域1986—2024年地表水体面积呈波动减少态势;年降水量、人口、年蒸散量为黑河流域地表水体演变的最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全流域地表水体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识别 landsat卫星 水体指数 时空演变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数据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
6
作者 杜崇 苑仁辉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9期124-130,共7页
为验证Landsat8 L2级遥感数据在监测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可行性,以其为数据源,香港近海海域典型二类水体为研究区域。采用OC2和OC32种经验模型算法和半分析模型方法反演,根据最佳反演模型对2019—2023年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 为验证Landsat8 L2级遥感数据在监测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可行性,以其为数据源,香港近海海域典型二类水体为研究区域。采用OC2和OC32种经验模型算法和半分析模型方法反演,根据最佳反演模型对2019—2023年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分析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基于2种经验模型的反演精度并不高,决定性系数(R^(2))均小于0.6;半分析法最佳反演模型为以B4/B2作为变量的一元二次模型,决定性系数为(R^(2))为0.80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38.6%,均方根误差(RMSE)为1.59μg·L^(-1),证明了Landsat8 L2级数据在二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的可行性;2019—2023年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在时间上叶绿素a浓度1年内呈现先高后低的波动变化,随温度增减而变化较为明显。而空间分布上,东部海域平均浓度高于西部海域,南部海域为变化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landsat8 L2 浓度反演 时空变化分析 香港近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新疆塔城地区草地类型Landsat8影像训练数据集
7
作者 杨延晓 李全胜 +2 位作者 胡林 张鲜花 孙伟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255-260,共6页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草地资源调查及监测意义重大。基于卫星遥感的草地分类不仅能够为草地资源调查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草地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基于野外调查...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草地资源调查及监测意义重大。基于卫星遥感的草地分类不仅能够为草地资源调查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为草地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基于野外调查数据获取真实样地草地类型信息,利用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融合等预处理后的Landsat8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遥感判读的方式,使用ArcGIS软件构建了塔城地区8类草地类型共3360张多光谱遥感图像分类训练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塔城地区草地类型遥感图像分类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城地区 图像分类 landsat 遥感影像 草地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数据的龙竹冠层水平叶绿素含量反演研究
8
作者 吴再昆 舒清态 +4 位作者 夏翠芬 杨焕芬 王书伟 魏治越 段丹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以云南新平县的龙竹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35块样地实测数据,在PROSAIL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龙竹叶片叶绿素含量(LCC)与冠层反射率的查找表。选择叶绿素指数(CI)及其与绿度指数(G)的比值(CI/G)来反... 以云南新平县的龙竹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35块样地实测数据,在PROSAIL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龙竹叶片叶绿素含量(LCC)与冠层反射率的查找表。选择叶绿素指数(CI)及其与绿度指数(G)的比值(CI/G)来反演LCC,结合叶面积指数(LAI)得到冠层叶绿素含量(CCC)。结果表明:CI和CI/G反演LCC的R2分别为0.48和0.52,RMSE分别为11.09μg/cm^(2)和8.23μg/cm^(2);CI和CI/G对CCC反演的R2分别为0.53和0.64,RMSE分别为0.50 g/m^(2)和0.43 g/m^(2)。研究结果可为龙竹区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辐射传输模型 landsat 8 龙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估
9
作者 曹攀 霍姝涵 +1 位作者 包峻帆 杨泽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9011-9024,共14页
对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估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河南省信阳市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借助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物种、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维度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生物多样性遥感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 对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估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河南省信阳市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借助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物种、景观、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维度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生物多样性遥感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重心迁移模型、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Hurst指数等方法,对保护区2011—2023年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演变、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较高,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高生物多样性区主要分布于山地林区,低值区集中于建设用地等人类活动强扰动区;2011—2023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呈高值缓升、低值趋稳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近98%的区域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生物多样性指数退化面积(23.71%)略大于改善面积(20.75%),分布重心由彭新镇迁移至灵山镇并趋于稳定。综合研究表明,遥感技术能够高效评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及时空演变,为类似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指数 遥感评估 landsat数据 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时空演变 未来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的2013—2020年祁连山区草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田丹 白晓 秦坤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157,共6页
为阐明祁连山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其退化趋势,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通过计算2013—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草地退化指数(GDI),量化分析了该地区草地覆盖度和退化的时空变化格局。... 为阐明祁连山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其退化趋势,本文采用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通过计算2013—202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草地退化指数(GDI),量化分析了该地区草地覆盖度和退化的时空变化格局。结果显示:①祁连山地区草地覆盖面积为121039.75 km^(2),约占总面积的79.15%,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占28.25%;②祁连山区草地退化指数从2014年的1.59降至2020年的1.27,表明草地退化情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③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西部地区退化较为集中,而中部和东部地区退化状况不明显。不同流域的草地退化指数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湟水/大通河外流区和河西走廊内流区草地退化指数呈波动下降,而柴达木盆地内流区则在2018年后有所上升。研究结果为评估祁连山地区草地退化和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生态遥感 时空变化 祁连山区 landsat 8 O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Landsat影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11
作者 沈健 岳彩荣 +1 位作者 李初蕤 徐天蜀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7,208,共11页
基于GEE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95—2022年27 a间的土地覆被变化,采用地理探测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覆被类型分类结果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整体精度在87%~92%... 基于GEE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95—2022年27 a间的土地覆被变化,采用地理探测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覆被类型分类结果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整体精度在87%~92%。2)1995—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达75.94%和132.67%。林地面积从85382.72 km^(2)增加到150224.55 km^(2),建设用地面积从2038.73 km^(2)增加到4743.46 km^(2);与此同时,草地及稀疏灌草混交地面积减少了82.46%(66990.97 km^(2));其他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则相对稳定。3)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人为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覆被(LULC)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扩张是建设用地和林地扩张以及植被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GEE landsat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随机森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半荒漠化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以达茂旗为例
12
作者 王力琪 程博 +3 位作者 张晓平 李可冬 宋梦龙 颜涛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7,共6页
准确监测半荒漠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是草地生态状况评价和相应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条件。达茂旗草地资源丰富,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属半荒漠化草地的典型性代表。为了提升半荒漠化草地资源信息的质量,本文以内蒙古达茂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 准确监测半荒漠化草地地上生物量是草地生态状况评价和相应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条件。达茂旗草地资源丰富,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属半荒漠化草地的典型性代表。为了提升半荒漠化草地资源信息的质量,本文以内蒙古达茂旗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地面实测样地数据,结合光谱、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和数字地形数据构建了23个原始特征,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梯度提升回归树(GBRT)和决策树(CART)回归算法进行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并使用特征重要性得分和递归特征消除(RFE)进行特征优化,最终完成达茂旗2021年半荒漠化草地AGB反演制图。结果表明,RF模型在半荒漠化草地AGB反演结果中精度最高,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最优特征至12个,其中气象和地形特征对草地AGB反演贡献最大,最终的反演模型精度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RMSE)为20.31。本文对半荒漠化草地进行生物量的估算,为易受影响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生物量反演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荒漠化草地 草地地上生物量 landsat影像 机器学习 递归特征消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叶面积指数产品(1990-2023)
13
作者 宋逸峰 张兆明 +3 位作者 魏明月 何国金 龙腾飞 王桂周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高效准确地获取青藏高原LAI数据对于青藏高原植被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生态环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的重要参数,高效准确地获取青藏高原LAI数据对于青藏高原植被生长状况动态监测及生态环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采用PROSAIL物理机理模型和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方法)结合的LAI反演方法,生产了1990-2023年青藏高原长时间序列30米分辨率年度最大有效LAI产品。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存档的近40年Landsat系列卫星历史影像为LAI产品生产提供了数据保障。数据产品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青藏高原30 m分辨率LAI产品在直接验证和交叉验证中均有较好的精度,产品质量可靠,可以为青藏高原植被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研究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 物理模型 landsat卫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的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比较
14
作者 熊壮 胡中岳 +2 位作者 曹聪 刘萍 徐正春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2期20-27,共8页
为选出精准评估森林生物量的计量方法,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和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分析对比不同特征变量选择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建立河源市... 为选出精准评估森林生物量的计量方法,文章以广东省河源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和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分析对比不同特征变量选择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建立河源市森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R^(2)为0.505,Ermse为36.862 t·hm^(-2),E_(mae)为30.555 t·hm^(-2),A_(ea)为58.4%)表现最佳;相比随机森林的特征重要性来筛选自变量,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进行自变量选择的筛选方法更佳;随机森林算法估算精度均优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青藏高原Landsat地表反射率产品
15
作者 彭燕 何国金 +1 位作者 张兆明 尹然宇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减小了由于太阳入射角和卫星观测角的变化引起的地表反射率的变化,相对于仅进行大气校正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辐射一致性。本数据集在Landsat正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的... 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减小了由于太阳入射角和卫星观测角的变化引起的地表反射率的变化,相对于仅进行大气校正的地表反射率产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辐射一致性。本数据集在Landsat正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的大气校正方法和C因子BRDF校正方法,通过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BRDF校正等数据处理流程,生产了青藏高原地区1990、2000、2010、2015、2020、2022年6期质量较好的考虑地表二向反射的Landsat地表反射率产品。通过与实测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其RMSE低于0.035,R2达0.9以上。最终结果以Geo TIFF格式保存,并附带相应的质量文件和元数据文件。本数据集可应用于遥感地表参数定量反演、农林业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表反射率 landsat5/7/8 大气校正 BRDF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Landsat TM/ETM+图像中太湖蓝藻水华信息提取 被引量:16
16
作者 夏晓瑞 韦玉春 +2 位作者 徐宁 袁兆杰 王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7-915,共9页
以9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K-T变换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W),建立了湖泊蓝藻水华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模型.基于大气顶面反射率图像,选用2005年10月17日太湖图像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决策树模型比单波段阈值法、多波段阈值法(... 以9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K-T变换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W),建立了湖泊蓝藻水华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模型.基于大气顶面反射率图像,选用2005年10月17日太湖图像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决策树模型比单波段阈值法、多波段阈值法(RVI、DVI、NDW)能够更有效地提取蓝藻水华信息,区分陆生植被、水生植物和水华,省去了水体掩膜的过程.使用太湖2002年10月25日和2011年7月22日图像、巢湖2005年8月12日的图像,验证决策树模型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有效性.使用多期TM图像确定了阈值的取值范围,其中,亮度、绿度、NDVI的下限值依次为0.191、-0.007、-0.054,湿度下限范围为0.07~0.15;亮度阈值上限范围为0.3~0.7、绿度为0.2~0.5、湿度为0.1~0.3,这些结果可作为湖泊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太湖 landsat TM/etm+影像 K-T变换 决策树 遥感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温度产品(1986-2023)
17
作者 张兆明 彭燕 +6 位作者 何国金 王猛猛 龙腾飞 王桂周 齐宝业 许泽坤 宋逸峰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体系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地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陆地表面参数,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为获取区域尺度地表温度信息...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体系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屏障。地表温度是一个重要的陆地表面参数,在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监测及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为获取区域尺度地表温度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Landsat系列卫星热红外波段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且具有长期的数据积累,为青藏高原大区域、长时序地表温度监测提供了理想的数据源。基于Landsat 5/7/8系列卫星数据和实用单通道算法生产了青藏高原1986-2023年长时间序列地表温度产品,产品生产利用了1986-2023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青藏高原地区全部的Landsat 5/7/8卫星数据,地表温度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60 m/100 m/120 m,包含了完整的数据文件、质量文件以及元数据文件。分别利用青藏高原区域内的Hi WATER站点和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数据集提供的实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精度验证结果表明Landsat地表温度产品的RMSE分别为2.46 K和2.92 K。产品可为青藏高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产品 陆地卫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一影像局部回归模型修复的Landsat 7 ETM SLC-OFF图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钱乐祥 李仕峰 +1 位作者 崔海山 张妤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4,共4页
以时段相近的Landsat 5TM影像为参照,通过定性评价(目视)和定量评价(均方根误差、平均差异)方法,分别对单一影像自适应局部回归和单一影像固定窗口局部回归模型修复后的Landsat 7ETM SLC-OFF数据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以L... 以时段相近的Landsat 5TM影像为参照,通过定性评价(目视)和定量评价(均方根误差、平均差异)方法,分别对单一影像自适应局部回归和单一影像固定窗口局部回归模型修复后的Landsat 7ETM SLC-OFF数据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以Landsat 5TM影像还是Landsat 7ETM SLC-OFF影像作为填充影像,得到的修复图像的B1、B2、B3波段均存有一定的条纹,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B4、B5、B7波段则没有条纹,这3个波段基本可以应用。对比发现RGF模型方法修复后的影像效果优于FGF模型方法的效果;从填充图像类型看,以Landsat 7ETM SLC-OFF为填充图像修复的影像比以Landsat 5TM为填充图像修复的影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影像 局部回归模型 landsat 7 etm SLC-OFF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LANDSAT ETM+和ASTER数据进行岩性分类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余海阔 李培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5-351,共7页
本文评价了运用ASTER和LANDSAT ETM+数据进行岩性制图的性能。分别利用ASTER数据不同波段区图像及其组合,以及ETM+数据进行岩性分类,并探讨了将ASTER和ETM+数据叠加在一起进行了岩性分类;利用现有地质图对所有分类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 本文评价了运用ASTER和LANDSAT ETM+数据进行岩性制图的性能。分别利用ASTER数据不同波段区图像及其组合,以及ETM+数据进行岩性分类,并探讨了将ASTER和ETM+数据叠加在一起进行了岩性分类;利用现有地质图对所有分类结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ASTER数据不同波段的岩性识别能力不同,并且较ETM+数据能更准确地识别岩性。更重要的是,把ASTER与ETM+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岩性分类,可获得比用任一数据单独分类更高的分类精度,表明二者的光谱特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分类 landsat etm+ AS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ETM+的天津地区地表温度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艳玲 郭鹏 高晓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1期48-53,共6页
以天津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窗算法对1993年、2001年和2009年3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将反演结果进行标准差分类后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地表温度分布进行时空分析,得到天津地表温度高温区在1993... 以天津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窗算法对1993年、2001年和2009年3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将反演结果进行标准差分类后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地表温度分布进行时空分析,得到天津地表温度高温区在1993年到2009年期间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以及两者之间道路沿线等区域,其中,中心城区高温区不断加剧,滨海新区高温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变化非常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与城市发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landsat TM/etm+ 天津 单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