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7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dsat和GF数据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尚明 马杰 +5 位作者 李悦 赵菲 顾鹏程 潘光耀 李倩 任阳阳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面向对象分类,以河北省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Landsat8 OLI,Landsat5 TM及高分一号(GF1)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及朴素贝叶... 针对中分辨率遥感数据面向对象分类,以河北省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Landsat8 OLI,Landsat5 TM及高分一号(GF1)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及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NB)4种分类器的土地覆盖分类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SVM,RF和DT中关键参数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研究区,各分类器结果略有差异,从整体上看其优劣排序为SVM,NB,RF和DT。其中SVM和DT分类精度随参数变化波动较大:对于SVM,当参数C取值不小于103且gamma不大于10^(-1)时,无论哪种情况其分类精度均优于90%;对于DT,当参数树深(Depth)大于3时,各情况下的分类精度相对较高且趋于稳定。RF分类精度随参数变化波动较小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中分辨率遥感数据面向对象土地覆盖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分类 分类器 landSAT 高分一号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雄安新区2013−2021年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和生态政策评估
2
作者 朱国梁 江波 刘雨菲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利用2013−2021年共9期Landsat8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新区逐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结果,进行LUCC分析及生态品质评价.结论:1)分类结果总体精度>86.8%,K为0.81~0.88,优于同期FROM-GLC及GLC_FCS全球分类产品;2)雄安新区... 利用2013−2021年共9期Landsat8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新区逐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分类结果,进行LUCC分析及生态品质评价.结论:1)分类结果总体精度>86.8%,K为0.81~0.88,优于同期FROM-GLC及GLC_FCS全球分类产品;2)雄安新区设立至今耕地面积减少,不透水面和林地面积增长,蓝绿空间面积占比由12%增加至30%,雄安3县(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建设严格遵循了新区《规划纲要》中植树造林、城市发展、湿地涵养3项不同的建设任务,各县主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别为耕地向林地的转变、耕地与不透水面的相互转变以及耕地向水体和水生植被的转变;3)不透水面扩张与城市建设对生态品质的负面影响正逐步被森林覆盖率、蓝绿空间面积增加带来的正面影响所抵消.总体看,雄安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遵循新区规划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面向对象分类 遥感 landsat8 建设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al Reflec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now and Snow-Covered Land Surface Objects and Mixed Spectrum Fitting 被引量:1
3
作者 ZHANG Jia-hua ZHOU Zheng-ming +2 位作者 WANG Pei-juan YAO Feng-mei Liming Ya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99-2502,共4页
The field spectroradi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spectra of different snow and snow-covered land surface objects in Beijing area.The result showed that for a pure snow spectrum,the snow reflectance peaks appeared from ... The field spectroradio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spectra of different snow and snow-covered land surface objects in Beijing area.The result showed that for a pure snow spectrum,the snow reflectance peaks appeared from visible to 800 nm band locations;there was an obvious absorption valley of snow spectrum near 1 030 nm wavelength.Compared with fresh snow,the reflection peaks of the old snow and melting snow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decline in the ranges of 300~1 300,1 700~1 800 and 2 200~2 300 nm,the lowest was from the compacted snow and frozen ice.For the vegetation and snow mixe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increased for the snow-covered land types(including pine leaf with snow and pine leaf on snow backgroun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now background in the range of 350~1 300 nm.However, the spectrum reflectance of mixed pixel remained a vegetatio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In the end,based on the spectrum analysis of snow,vegetation,and mixed snow/vegetation pixels,the mixed spectral fitting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tral curves by simulation fitting and observed ones(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0.950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Snow-covered land surface object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Spectral fi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 Cover Change in the Barekese River Basin of Ghana
4
作者 Tyhra Carolyn Kumasi Kwasi Obiri-Danso James Hawkins Ephraim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1-101,共1页
The Barekese reservoir provides 80 percent of the total public pipe borne water to the Kumasi metropolis and its environs.However,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Barekese river basin has seen persistent degradation thr... The Barekese reservoir provides 80 percent of the total public pipe borne water to the Kumasi metropolis and its environs.However,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Barekese river basin has seen persistent degradation through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long its catchment area which also raises concern on the deteriorating water quality.The study exa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ekese CATCHMENT area land cover change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ETM+数据的北京城市热岛季节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杨沈斌 赵小艳 +2 位作者 申双和 海玉龙 方永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7-435,共9页
利用1988—2006年20景LandsatTM和ETM+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城市热岛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反演地表温度,建立统一的城市和农村区域,计算了城市热岛强度,并采用多项式拟合获取了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曲线;同时,分析了热岛强度季节特征与气... 利用1988—2006年20景LandsatTM和ETM+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城市热岛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反演地表温度,建立统一的城市和农村区域,计算了城市热岛强度,并采用多项式拟合获取了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曲线;同时,分析了热岛强度季节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另外利用4景2005—2006年不同季节Landsat TM影像,分析了不同季节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选择穿越北京城区的两条不同方向剖线(SE-NW和SW-NE),分析了沿剖线方向城市热岛与地表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热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总云量的季节变化关系显著。最大热岛强度出现在夏季,呈现片状发散和零星热岛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冬季为冷岛特征,其空间分布与夏季热岛一致。春秋两季热岛强度最小,但春季热岛空间差异较大。在相同季节,城市热岛强度和空间尺度在不同剖线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不同地类的空间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热红外遥感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的重工业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黎良财 Deng-sheng LU +2 位作者 张晓丽 邓利 买凯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80,共7页
以中国南方重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Landsat8 OLI/TIRS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为数据源,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后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分析柳州市... 以中国南方重工业城市广西柳州市为研究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Landsat8 OLI/TIRS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为数据源,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后采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LST),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分析柳州市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的关系等相关规律。结果表明:柳州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夏季热岛强烈区域面积比冬季增加72.54%;地表温度与土地利用/覆盖有显著关系,地表平均温度表现为城市>裸地>耕地>林地>水体,在城市建成区适当增加绿化和水体面积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landsat8 OLITIRS 地表温度 土地利用/覆盖 重工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卫星资料的苏州城市热岛效应遥感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焱 朱莲芳 +1 位作者 徐永明 季嬿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4-250,共7页
为了对苏州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三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资料来反映地表热辐射信息。基于CART决策树分类得到每个时期的土地覆盖分类图,然后通过单通道算法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并对2个时期的地表温度进行标准... 为了对苏州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热岛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三个时期的Landsat/TM遥感影像资料来反映地表热辐射信息。基于CART决策树分类得到每个时期的土地覆盖分类图,然后通过单通道算法反演得到地表温度,并对2个时期的地表温度进行标准化分级处理,计算得到采取本文定义,1986,1995及2004年的热岛面积指数分别为4.87%,11.10%和37.87%。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热岛强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州市存在比较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并且在20多年中随着城市化过程热岛范围进一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卫星遥感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土地利用景观破碎化研究——以陕西省延安麻塔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国庆 黄菁华 +3 位作者 刘冠 李洁 翟博超 杜盛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景观破碎化的过程将伴随着景观的功能衰退,因此对景观破碎化的研究对于及时监控生态安全与土地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延安麻塔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andsat8卫星影像的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图;利用6个景观指数评估麻塔流域在斑... 景观破碎化的过程将伴随着景观的功能衰退,因此对景观破碎化的研究对于及时监控生态安全与土地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延安麻塔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Landsat8卫星影像的解译,获取土地利用图;利用6个景观指数评估麻塔流域在斑块、景观要素、景观3个层次的景观破碎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卫星能够准确地刻画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监督分类精确度为74%,Kappa值为0.68;麻塔流域土地利用可以分成6个类型:森林、灌木、草地、果园、农田和其他(道路和房屋),其中果园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据的面积最大;森林、果园和其他3类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破碎化程度低,它们在生态防护和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景观功能;灌木、草地和农田的景观破碎化严重,它们在生态防护和农业生产方面的景观功能已经被削弱;将灌木、草地和农田的小斑块改造成相邻大斑块的土地类型将提高麻塔流域景观整体化水平,有利于麻塔流域整体景观功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土地利用 遥感影像 随机森林 麻塔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obeLand 30数据和CA__Markov模型的郑州市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培 贾守军 +3 位作者 马朝阳 卢晓峰 韩瑞梅 贾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目的]针对不同分类算法对地物识别结果的差异性导致地表覆盖变化分析难以为城市变化提供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问题。[方法]研究以GlobeLand 30标准产品为数据源,结合CA_Markov模型,对郑州地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幅度、程度,... [目的]针对不同分类算法对地物识别结果的差异性导致地表覆盖变化分析难以为城市变化提供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问题。[方法]研究以GlobeLand 30标准产品为数据源,结合CA_Markov模型,对郑州地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幅度、程度,以及熵值演变方向等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模拟预测。[结果](1)2000—2010年,郑州地区人造地表显著增加,湿地、耕地、草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其中人造地表和湿地的变化速度相对较快;(2)2000—2010年,郑州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为8.04,土地利用信息熵和均衡度都有所提升,优势度相应降低;(3)预测2020年郑州地区地表覆盖状态同2010年相比,人造地表和草地分别增加68.88%和49.99%,水体、湿地增加幅度均在30%以上,耕地、林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结论]2000—2020年,郑州地区土地利用总体分布格局具有显著性差异,土地利用的复杂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eland 30 CA-Markov模型 地表覆盖变化 预测分析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欧阳玲 马会瑶 +2 位作者 王宗明 王昭伟 于显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8-4057,共10页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对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平稳期(2010~2... 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基于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数据对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退化期(1990~2000年),恢复期(2000~2010年)和平稳期(2010~2015年).4a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别为70.58、61.21、67.63和68.35,生态环境状况整体为良.赤峰市1990~2015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EI)为-2.23,略微变差.从退化时期到恢复时期,△EI由负变正,表明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在2000~2010年期间有所改善;从恢复时期到平稳时期,|△EI|变小,表明2010~2015年间生态环境状况变好趋势减缓.城市化进程和水资源短缺是赤峰市生态环境状况转好趋势减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并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状况 土地覆被 土地沙化 水资源短缺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ETM^+图像的南昌市地表温度反演与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蕉 陈文波 乐新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0-494,共5页
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支持下,利用2003年2月4日的Landsat ETM+第六波段数据,经过大气和比辐射率校正后,反演南昌市主城区的地面温度,得出南昌市主城区冬季地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结合植被和水体等土地覆盖信息,进一步研究植被盖度、水... 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支持下,利用2003年2月4日的Landsat ETM+第六波段数据,经过大气和比辐射率校正后,反演南昌市主城区的地面温度,得出南昌市主城区冬季地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结合植被和水体等土地覆盖信息,进一步研究植被盖度、水体面积比例与地面温度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温度 反演 土地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andsat ETM+影像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黄荣峰 徐涵秋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5期36-39,共4页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 如何更好地研究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利用Landsat ETM+影像的热红外波段,研究城市热岛的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关系,以揭示土地利用/覆盖与城市热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卫星影像上,城市建成区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相关性较为显著,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可见光波段、近红外、中红外与热红外波段的分析,获取城市建成区上的热环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城市热岛 热红外波段 土地利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8卫星影像的多子区决策树土地覆被分类方法(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峰 梁汉东 +1 位作者 米晓楠 卫爱霞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24-2230,共7页
乌达矿区的煤火自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经济和安全灾害,对该地区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有助于评估煤火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Landsat8卫星影像为煤火区的土地覆被分类探测与研究提供了可能。依据乌达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表辐射特征划分... 乌达矿区的煤火自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经济和安全灾害,对该地区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有助于评估煤火灾害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Landsat8卫星影像为煤火区的土地覆被分类探测与研究提供了可能。依据乌达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表辐射特征划分5个子区域,基于通用单决策树模型,利用光谱特征分析、高程、坡度和热红外信息对每个子区域分别构建5种不同参数的决策树模型。相比通用单决策树模型以及其他4种普通分类方法,因减少了土地覆被的混淆度,多子区决策树模型土地覆被分类的整体精度和Kappa系数更高,分别达到87.63%和0.86,尤其是建筑物和煤灰的分类精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分类 多子区 决策树 煤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晓祥 严长清 +3 位作者 刘斯琦 阿慧娟 朱晨曦 戴煜暄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3期82-87,共6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择适当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江苏海岸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江苏海岸带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大丰市作为变化检测方法比较研究的试验区,采用1992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混合变化检测法和变化矢量分析法进行变化检测,提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并对每种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比较。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对于试验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等优点,适合试验区以及整个江苏海岸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检测。最终,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获得了5期近30年江苏海岸带土地覆被分类图,证明了主成分分析法可有效应用于江苏海岸带的变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变化检测 江苏海岸带 主成分分析 混合变化检测 变化矢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一号与Landsat-8影像在荒漠绿洲过渡带应用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可 杜灵通 +2 位作者 候静 胡悦 朱玉果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3-140,共8页
针对国产高分一号卫星(GF-1)成像质量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需求的问题,开展了宽幅多光谱相机(wide field view,WFV)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像质量评估研究。从辐射质量、纹理、地类识别精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方面构建评估指标,... 针对国产高分一号卫星(GF-1)成像质量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需求的问题,开展了宽幅多光谱相机(wide field view,WFV)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像质量评估研究。从辐射质量、纹理、地类识别精度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等方面构建评估指标,定量分析了GF-1 WFV和Landsat-8OLI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像质量差异。结果表明:GF-1 WFV影像虽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在辐射质量、地类识别效果、纹理信息及植被指数等方面与Landsat-8OLI相比有一定差距;GF-1 WFV影像的信噪比优势明显,对噪声的抑制效果较好;通过与纹理信息的波段组合,可以有效提高GF-1WFV影像的地物识别效果,缩小与Landsat-8OLI在分类精度上的差距;鉴于明显的光谱范围差异,二者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在协同应用的过程中宜分地物类型转换,在西北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农情监测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GF-1 WFV 数据质量 纹理特征 地物类型识别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andsat影像构建河西绿洲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5期107-114,共8页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结合GIS和RS技术,利用河西绿洲甘州区1975年、1987年、1999年和2009年四期Landsat影像作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基础空间数据,构建了一系列土地利用信息图谱,通过图谱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结合GIS和RS技术,利用河西绿洲甘州区1975年、1987年、1999年和2009年四期Landsat影像作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基础空间数据,构建了一系列土地利用信息图谱,通过图谱来分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75年~2009年河西绿洲甘州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呈现出持续的增加态势,其中耕地主要来源于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转化;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呈减小趋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开垦为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河西绿洲 甘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的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邬亚娟 刘廷玺 +3 位作者 童新 罗艳云 段利民 王冠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672-8682,共11页
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过渡带区域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87—2017年多时相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解译分类为基础,参考生态学植被演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3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决策树法... 以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过渡带区域主要土地覆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1987—2017年多时相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解译分类为基础,参考生态学植被演替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30年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决策树法在复杂下垫面不同覆被类型的同步识别效果较好,所有影像分类精度均达到88%以上,分类效果较好,其中2017年分类精度最高为95.24%,达到了分类研究的要求;(2)研究区存在着"半灌丛-草甸地-灌丛"的植被结构特征,且整体表现为"南进北退"的变化趋势。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涉下,研究区整体上遵循了半干旱区植被条件改善的一般规律,侧面反映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不稳定性和脆弱性;(3)研究区覆被类型发生变化的总面积达到2623.59 hm^(2),总变化强度为63.76%。其中正向演替的比例为52.61%,以半灌丛面积的持续减小与沙地草甸面积的持续扩张为主要变化特征。但同时,半灌丛转为沙地的面积为184.95 hm^(2),表明以放牧为主的研究区同时发生着局部的逆行演变;(4)质心迁移结果反映了1987—2017年间,除人为影响较大的林地、草地以及耕地向北迁移外,其他植被类型的质心都有很明显的南迁,主要植被类型重心迁移距离依次由大到小为耕地>半灌丛>灌丛>沙地草甸>湿地草甸>林地。研究通过记录科尔沁沙地连续扩展的时空模式,展示了遥感—生态和时间序列影像在30 m分辨率下跟踪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潜力,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效率,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土地利用/覆被 landsat TM/OLI 土地利用动态度 质心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at8不透水面遥感信息提取方法对比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畅 杨康 +2 位作者 程亮 李满春 郭紫燕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6,共9页
不透水面是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准确提取不透水面信息对于掌握地表覆盖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已提出了多种不透水面遥感信息提取指数,但目前尚缺乏对这些不透水面指数的系统对比分析。利用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 不透水面是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准确提取不透水面信息对于掌握地表覆盖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已提出了多种不透水面遥感信息提取指数,但目前尚缺乏对这些不透水面指数的系统对比分析。利用Landsat8卫星遥感影像,测试了目前8种主要不透水面指数的提取精度。结果表明,在现有不透水面指数中,垂直不透水层指数能够有效增强不透水面信息,不透水面提取精度最高(89.6%),其次是比值居民地指数和生物物理组分指数(87.5%和87.4%),城市指数与新建筑指数提取精度再次之(82.9%和80.0%),归一化差值不透水面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和基于指数的建筑指数未能有效增强不透水面信息,提取精度较低(<75.0%)。此外,这8种不透水面指数都未能有效解决不透水面与大片裸地光谱混淆的问题,在裸地广泛分布的区域难以准确提取不透水面,平均提取精度仅为71.0%,影响了不透水面指数的大区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遥感信息提取 不透水面指数 土地覆盖 landsat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人工识别地表类型的GlobeLand30产品精度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延慈 明艳芳 +1 位作者 王凯 苏庆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26,共11页
我国国家地理基础信息中心2014年推出的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数据产品(GlobeLand30)在土地资源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该产品精度,采用2m分辨率人工识别土地类型产品,选取两个典型... 我国国家地理基础信息中心2014年推出的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地表覆盖遥感制图数据产品(GlobeLand30)在土地资源利用、地理国情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评价该产品精度,采用2m分辨率人工识别土地类型产品,选取两个典型研究区域,通过空间统计分析、空间一致性分析和空间混淆分析手段,结合高程等因素对GlobeLand30数据产品中的各地表覆盖类型进行精度评价,综合分析影响精度的原因。研究表明:产品总体一致性稳定在70%左右,各地类判别精度具有较大差异,影响精度的因素主要在于地形地貌特征与光谱相似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产品 精度评价 人工识别土地类型产品 Globeland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玉溪市红塔区土地覆盖分类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仙春 赵俊三 +1 位作者 陈磊士 陈国平 《森林工程》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以玉溪市红塔区为例,基于2009年、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及人工解译的方法获取对应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其分类精度均达到80%以上,满足变化分析的需求。根据分类结果使用土地覆盖比例、土地覆盖变化... 本文以玉溪市红塔区为例,基于2009年、2013年和2017年的Landsat遥感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及人工解译的方法获取对应的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其分类精度均达到80%以上,满足变化分析的需求。根据分类结果使用土地覆盖比例、土地覆盖变化幅度、土地覆盖转移矩阵以及土地覆盖动态度共4项指标,对红塔区2009年到2017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裸地的覆盖比例减少了6.06%,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覆盖比例分别增加了4.36%、1.67%、0.03%;(2)建设用地和耕地/裸地的变化幅度较大,建设用地增加41.45 km^2,耕地面积减少了57.47km^2,水域和林地/草地变化较小,分别增加了0.27 km^2和15.76 km^2;(3)两个研究时段的建设用地和耕地/裸地的变化速度均较快,且在第一时段建设用地单一动态度达到6.81%,但后一时段相对于前一时段的综合动态度降低了0.53%,说明后一时段相对于前一时段土地覆盖变化程度得到了减缓。该研究结果为玉溪市红塔区相关部门更加有效地管理土地资源,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 土地覆盖分类 变化分析 红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