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陆坡流体运移差异性的原因分析——以神狐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区和LW3-1井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乔少华 苏明 +4 位作者 杨睿 苏丕波 匡增桂 梁金强 吴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神狐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钻探区和LW3-1井区均位于南海北部陆坡珠江口盆地,平面相距约25km,但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却不相同。为此,首先对神狐海域高精度2D/3D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共识别出底辟构造(气烟囱)、大尺度断层... 神狐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钻探区和LW3-1井区均位于南海北部陆坡珠江口盆地,平面相距约25km,但其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却不相同。为此,首先对神狐海域高精度2D/3D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解释,共识别出底辟构造(气烟囱)、大尺度断层、上新世中尺度正断层和更新世滑脱断层等4种含气流体的运移通道。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神狐水合物钻探区和LW3-1井区运移通道的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气烟囱虽在两个区域内都有发育,但在形态、规模、内部结构、与围岩接触关系等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晚中新世以来,神狐水合物钻探区以上新世正断层和更新世滑脱断层为主,前者被认为是流体侧向运移的通道,后者则沟通了气烟囱和海底,可被视为流体的逃逸通道,而LW3-1井区则主要发育沟通深部的大尺度断层,且剖面上呈现为地堑/地垒的特征。结论认为:LW3-1井区中沟通深部烃源层的气烟囱和大尺度断层,其垂向的流体输送能力要强于神狐水合物钻探区,这便是造成这两个相邻区域流体运移条件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lw3-1井区 天然气水合物 流体运移 气烟囱 断层 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与运聚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朱俊章 蒋爱珠 +7 位作者 施和生 孙永革 庞雄 张志琳 龙祖烈 张永东 柴平霞 施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31,共7页
应用天然气分子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技术,对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和运移聚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田有效气源区为白云主洼东部斜坡带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沉积烃源层,现今埋深(从海底计算)范围介于4 600~6 000 m;该气田属于阶... 应用天然气分子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技术,对LW3-1气田有效气源区和运移聚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气田有效气源区为白云主洼东部斜坡带恩平组浅湖相—沼泽相沉积烃源层,现今埋深(从海底计算)范围介于4 600~6 000 m;该气田属于阶段性累积聚气,成藏时间较晚,有效充注期在8~0Ma,目前仍处于有效充注阶段。这一新认识对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区 lw3—1气田 天然气分子碳同位素生成动力学 有效气源区 运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万吨精确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航 李淑民 +4 位作者 宋峥嵘 韩小宁 李林 陶华 张庆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4,共4页
为满足对大型结构的称重需求,设计了4万吨精确称重系统。该系统由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传感器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最多可控制180个千斤顶,按照400 t千斤顶统一配置及1.5倍的安全储备系数计算,可实现的最大称重能力达4.8万t,能够满足半... 为满足对大型结构的称重需求,设计了4万吨精确称重系统。该系统由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传感器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最多可控制180个千斤顶,按照400 t千斤顶统一配置及1.5倍的安全储备系数计算,可实现的最大称重能力达4.8万t,能够满足半潜式平台、TLP平台及SPAR平台等大型或超大型结构物的整体称重要求。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南海LW3-1 CEP组块的称重及重量转移作业,在称重精度、同步性、称重点数、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弥补了国内超大型结构物称重能力及重量转移技术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万吨精确称重系统 控制系统 液压系统 传感器系统 lw3-1 CEP组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口超千米深水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戴智红 刘自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29,共2页
LW3-1-1探井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作业水深1480m,完钻井深为3843m,地层以大套灰色泥岩和页岩为主,具有强水敏性,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润滑性、抑制性,良好的抗盐、抗钙、抗高温和抗低温能力,以及强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能力。... LW3-1-1探井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作业水深1480m,完钻井深为3843m,地层以大套灰色泥岩和页岩为主,具有强水敏性,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润滑性、抑制性,良好的抗盐、抗钙、抗高温和抗低温能力,以及强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能力。该井采用了PFMX钻井液体系,钻井周期为49d,介绍了钻井液工艺及现场应用情况。PFMX体系表现出很多油基钻井液的优点,如好的润滑性、高的钻进速率、膜效应、强的井眼稳定及页岩抑制性,解决了强水敏性地层的井壁稳定等问题,还解决了深水钻井中遇到的挑战,如低的破裂压力梯度、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水流、深水低温等问题,满足了该区块作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性能 天然气水合物 流变性 固相控制lw3-1-i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