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9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S/MS在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静 刘双艺 +2 位作者 金智琳 肖雪 陆桥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7-984,共8页
儿茶酚胺类化学物(CAs)是一种在人体内起着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异常升高常提示肾上腺肿瘤或嗜铬细胞瘤的存在,其代谢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去甲氧基肾上腺素是检测副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重要生物标志... 儿茶酚胺类化学物(CAs)是一种在人体内起着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异常升高常提示肾上腺肿瘤或嗜铬细胞瘤的存在,其代谢物甲氧基肾上腺素和去甲氧基肾上腺素是检测副神经节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而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失衡则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宽线性范围等优点,已成为小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的优选方法之一。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儿茶酚胺的检测效率与准确性,但存在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和样本预处理繁琐等缺点。该文综述了国内外LC-MS/MS在CAs及其代谢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检测流程、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儿茶酚胺 代谢物 样品前处理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梦娜 苗会娟 +2 位作者 高燕霞 徐艳梅 王茉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 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对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同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种杂质在0.25~100 ng/m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美罗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4%~103.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5.1%;在厄他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2%~102.7%,RSD<3.9%;在比阿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3%~102.9%,RSD<4.3%;检测限分别为0.002,0.01,0.008,0.002,0.001和0.08 ng/mL,定量限分别为0.008,0.04,0.02,0.008,0.004和0.2 ng/mL。样品中均未检出上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实验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以上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基因毒性杂质 lc-MS/MS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安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机制
3
作者 吴明霞 王楠 +5 位作者 丁晔林 李萌思彤 崔运启 王振中 杨颖博 肖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2-636,共15页
目的通过对安肠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挖掘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为其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目的通过对安肠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鉴定,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进一步挖掘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为其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鉴别安肠方化学成分,经文献检索补充,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STRING等数据库得到该方治疗UC疾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关键靶点,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验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建立RAW 264.7鼠源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对前期筛选的化学成分进行抗炎活性验证,对其机制进一步探讨。结果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安肠方成分进行鉴定,共表征108种化学成分,结合文献检索扩充至134种,进一步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得39个潜在活性成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15个关键治疗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安肠方可调控TNF、PI3K-Akt、MAPK、癌症等相关信号通路并发挥疗效。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安肠方及其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NO、TNF-α、IL-6释放量。结论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相结合理念,评价安肠方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效果,预测治疗UC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为该方质量控制以及其治疗UC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肠方 溃疡性结肠炎 活性成分 lc-MS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 被引量:1
4
作者 苏爽 杨继伟 +2 位作者 徐巧 李剑 俞晓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样品使用稀释液(0.5%氨水)溶解后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采用...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样品使用稀释液(0.5%氨水)溶解后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2种杂质进行定量检测。结果2种杂质在0.375~3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9和0.05μg/L;定量限分别为0.375和0.188μg/L;2种杂质在磷酸特地唑胺中,25%限度、50%限度、100%限度和150%限度的加标回收率(n=3)在96.9%~129.6%之间,回收率RSD小于5%。结论对磷酸特地唑胺片和原料药中杂质进行检测,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药,两种杂质总量均未超过限值。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为磷酸特地唑胺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特地唑胺 恶唑烷酮类 基因毒性杂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外实验探究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明奇 王映荷 +4 位作者 赵晓璐 包小妹 岳鑫 任贵强 马月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598,共13页
目的:阐明红花总黄酮药效和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其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红花总黄酮进行LCMS/MS测定及成分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ADME数据库及文献查询筛选出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 目的:阐明红花总黄酮药效和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其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红花总黄酮进行LCMS/MS测定及成分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ADME数据库及文献查询筛选出有效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红花总黄酮相关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肝纤维化相关靶点;通过Venny.2.1.0取交集获得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动物模型实验和离体细胞实验验证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共鉴定出红花黄酮类成分41个。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红花总黄酮抗肝纤维化靶点149个,其中核心靶点23个。GO富集分析共涉及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分子功能(MF)三个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PI3K/Akt、MAPK等是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验证了活性成分Quercetin、Acacetin、Glabridin分别与Akt1、HIFIA紧密结合。在动物模型实验中,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红花总黄酮给药组纤维增生减少,胶原沉积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纤维化的肝脏组织得到改善;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红花总黄酮可以使肝纤维化标志因子α-SMA、Collagen I(P<0.01)和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蛋白PPI3K、PI3K、P-Akt、Akt表达量下降(P<0.01);在离体细胞实验中: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红花总黄酮可以使肝纤维化标志因子α-SMA、Collagen I(P<0.01)和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蛋白P-PI3K、PI3K、P-Akt、Akt表达量下降(P<0.01)。结论:红花总黄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肝纤维化 药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抗氧化作用靶点及机制
6
作者 周友良 路婉杉 +1 位作者 成志伟 董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 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叶活性成分,分别为蔗糖、海藻糖、儿茶素、原花青素B1、灯盏乙素。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到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共87个,儿茶素未预测到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到氧化应激相关靶点共有13711个;取交集得到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的潜在靶点共83个。结合STRING数据库进行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潜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取degree值排名前30的靶点作为草莓叶抗氧化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得到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调节剂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得到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与SRC、TNF、EGFR均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综上所述,草莓叶中的活性成分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可能通过SRC、TNF、EGFR等靶点调控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实现抗氧化功效,为草莓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叶 lc-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rPET粒料中的双酚A/F/S残留量
7
作者 曾莹 董犇 +3 位作者 孔令熙 梁颖茵 彭绮珊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62-168,共7页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目的建立溶解沉淀-LC-MS/MS法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粒料中双酚A、双酚S和双酚F残留量,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方法样品经六氟异丙醇溶解后,用甲醇做沉淀剂将高聚物充分沉淀,取上清液浓缩过滤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仪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双酚类物质含量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5。该方法对BPA、BPS、BPF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均为0.05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0.7%~109%,精密度(RSD)不大于2.8%,表明残留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好的重现性。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在实际工作中用于评估rPET粒料中双酚类物质的残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双酚A 双酚F 双酚S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党参中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8
作者 苏爽 傅俊丽 +2 位作者 徐巧 李剑 俞晓峰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5-1691,共7页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党参中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方法。党参样品粉末预先使用适量水浸润,加入乙腈提取,使用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0.02%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党参中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方法。党参样品粉末预先使用适量水浸润,加入乙腈提取,使用QuEChERS方法对样品进行净化,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0.02%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切换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1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定量检测。17种化合物在0.5-20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在0.0001-0.0366 mg/kg之间,方法定量限在0.0002-0.122 mg/kg;方法回收率在80.0-112.7%之间,回收率RSD小于9%。对6种党参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率为100%;矮壮素、甲哌鎓和脱落酸这三种化合物有检出,不合格率分别为66.7%、50%和83.3%。测试结果说明中药材党参在种植过程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情况较为明显,相关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矮壮素 中药材 党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紫锥菊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毛驰文 黄明凤 +5 位作者 李淼淼 陈兰 罗怡泓 连凯琪 马圣明 朱二鹏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1-4483,共13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EP)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活性成分、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LC-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EP)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活性成分、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PEDV的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PEDV感染IPEC-J2细胞模型,利用不同浓度EP提取物处理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DV N蛋白mRNA转录水平,并分析EP提取物对PEDV复制的影响;采用LC-MS对EP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NCBI数据库检索EP药用活性成分与抗PEDV作用相关的分子靶点,取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构建“EP-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同时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EP抗PEDV作用的核心成分、关键靶点及潜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验证主要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P提取物显著抑制了PEDV N蛋白mRNA转录水平(P<0.05)。LC-MS检测发现,EP中含有甜菜碱、鞣花酸、菊苣酸等81种化学成分,分类占比最高的主要为酚类、萜类、黄酮类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EP中鞣花酸、(+)-儿茶素、苦参碱等18种药用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144个靶点发挥抗PEDV作用,重要核心成分有山奈酚、漆黄素、木犀草素等,关键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等,主要涉及Th17细胞分化、NOD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参与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鞣花酸与TP53、IL-6、SRC、MAPK1结合能均<-29.308 kJ/mol,且鞣花酸与MAPK1结合力最强。【结论】本研究分析预测EP是基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复杂作用,利用山柰酚、漆黄素、木犀草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TP53、IL-6、SRC、MAPK1等靶点,通过调控Th17细胞分化、NOD样受体、FoxO等信号通路发挥抗PED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紫锥菊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在中药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许婧 潘惠勤 +4 位作者 谭琰南 毛秀红 胡青 周恒 季申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6-1870,共15页
中药材从种植到流通市场的周期较长,源头或过程控制不当极易感染真菌毒素,极大地影响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系统检测并评估中药材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和潜在风险,对进一步完善中药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和保障其食药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材从种植到流通市场的周期较长,源头或过程控制不当极易感染真菌毒素,极大地影响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系统检测并评估中药材的真菌毒素污染情况和潜在风险,对进一步完善中药的安全性质量控制标准和保障其食药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中药材中大量的代谢产物对微痕量真菌毒素检测存在极大的基质干扰,加之真菌毒素污染的不确定性和其结构类型的复杂性,建立广谱适用于复杂中药材基质的真菌毒素高通量检测方法面临巨大挑战。该文对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的真菌毒素高通量检测研究进行综述,评述了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分离和仪器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中药材中真菌毒素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真菌毒素 lc-MS/MS 样品前处理 液相色谱分离 质谱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中的高分子杂质
11
作者 孙玉双 李敏 +6 位作者 表亚囡 刘萍 魏宝军 巩海雪 鲍楠楠 蔡晨琳 王利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6-936,共11页
目的建立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中的高分子杂质,并应用2D-LC-HR-MS/MS法对其中的高分子杂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_(18)-AQ(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0.05 mol/... 目的建立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中的高分子杂质,并应用2D-LC-HR-MS/MS法对其中的高分子杂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 GIST C_(18)-AQ(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0.05 mol/L磷酸缓冲盐(取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9.0 g和无水磷酸二氢钾3.5 g,加水溶解稀释至1000 mL,用磷酸调pH至4.2),流动相B为乙腈,流速0.6 mL/min,波长270 nm,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在该条件下头孢曲松峰与高分子杂质峰分离良好;应用2D-LC-HR-MS/MS进行高分子杂质的结构鉴定,解析高分子杂质的结构及生成机理。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中高分子杂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高分子杂质 RP-HPlc 2D-lc-HR-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度评估研究ID-LC-MS/MS法检测鸡蛋中氟虫腈砜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巧艳 方维焕 +3 位作者 郑蔚然 王夏君 刘超纲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3-650,共8页
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 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有样品称样量、内标溶液添加体积、标准工作溶液浓度及其移取体积。内标溶液添加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率为68.59%;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同位素内标的添加过程是ID-LC-MS/MS法检测的关键控制点,参考基准的合理选择和目标物的完全提取是准确测量的前提。进一步用LC-MS/MS法对参考物质、稀释剂和内标溶液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E)100779]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鸡蛋食品安全的检测质量和质控水平,为精准检测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鸡蛋 氟虫腈砜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 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LC-Q/TOF MS测定当归中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常巧英 杨志敏 +6 位作者 白若镔 邱国玉 李坚 朱仁愿 张虹艳 闫君 吴福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积风险值。100例当归的总检出率为95%,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甲拌磷和毒死蜱的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量为0.0010~1.4077 mg/kg。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GB 2763-2021,检出农药中只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有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其中甲拌磷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高风险农药为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膳食摄入风险和累积风险结果显示,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平均值分别为0.2908%和0.0978%,均远低于100%;慢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c)和急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a)分别为0.06689和0.01173,均远小于1,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及累积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当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和累积暴露的风险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建议制定当归中检出的中等风险农药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GC-Q/TOF MS lc-Q/TOF MS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穿心莲中6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佳 刘芳芳 +4 位作者 陈文北 钟仁清 王丹 刘地发 张寿文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128-133,140,共7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测定穿心莲中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以多反应监测(MRNI)的扫描模式对空白、样品和对照品进行测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本研究旨在建立测定穿心莲中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更好地控制药材质量。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以多反应监测(MRNI)的扫描模式对空白、样品和对照品进行测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穿心莲中常用的6种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下霜脲氰、敌敌畏、2,4-滴、精喹禾灵、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检测限分别为0.015 mg/kg、0.125 mg/kg、0.04 mg/kg、0.01 mg/kg、0.03 mg/kg、0.025 mg/kg,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响应值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 0.990),6种目标物对照品溶液及样品加标溶液在仪器参数波动时结果RSD均小于10%。室温下,6种目标物对照品溶液及样品加标溶液在14h内峰面积RSD均小于5%,在14h内溶液稳定。20批穿心莲样品检测结果:仅其中1批检出氯氰菊酯41.2ng/g,其余样品均未检出,符合要求。本研究方法简便,线性、耐用性良好,能满足同时测定6种农药在穿心莲中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穿心莲 农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尿液和血液中51种吲唑类合成大麻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轩 张珺 +4 位作者 朱定姬 黄克建 杨宁 刘晓锋 罗秋莲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合成大麻素(SC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我国于2021年7月起对SCs实行了整类列管。然后,经过结构修饰后产生的新型SCs仍然层出不穷,给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 合成大麻素(SCs)是数量最多的一类新精神活性物质(NPS)。我国于2021年7月起对SCs实行了整类列管。然后,经过结构修饰后产生的新型SCs仍然层出不穷,给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绿色和自动化的分析检测方法为真实案件样品的准确筛查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吲唑类SCs因药效更强,自2013年后数量急剧增加,是SCs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亚类,也是法庭科学实验室检测分析SCs的主要类别。本文开发了在线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结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online SPE/LC-LIT-MS)从人体尿液和血液中检测51种吲唑类SCs的分析方法。将加入了51种吲唑类SCs混合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人血液或尿液试样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用含0.1%甲酸的10 mmol/L醋酸铵溶液(pH=4.8)稀释,过滤后直接进样;以含0.1%甲酸(v/v)的乙腈-含0.1%甲酸的10 mmol/L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分析。在全扫描模式下,选择目标分析物的分子离子([M+H]^(+))和保留时间监测其二级离子,共实现了51种吲唑类SCs的定量分析;结合色谱和多级质谱数据也实现了的定性筛查(包括5组同分异构体)。各分析物检出限为0.02~1 ng/mL,定量限为0.04~4 ng/mL(尿液)和0.1~4 ng/mL(血液)。采用线性拟合时(权重因子1/x),各分析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同时在定量限、低、中、高4个水平下考察了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回收率为83.47%~116.95%,精密度为0.58%~13.79%。本文方法通过阀切换在动态模式下实现样品的提取、富集和分析,不仅操作简单,还实现了样品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同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更宽的适用范围,为实际案件中SCs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大麻素 吲唑类 尿液 血液 在线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测定人体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薇 谢洁 +7 位作者 屈子裕 江游 张谛 黄泽建 王一楠 戴新华 方向 叶子弘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专属性的特点,已成为类固醇临床测定的首选方法。本文综述了LC-MS/MS在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测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类固醇激素的诊断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样品前处理 色谱条件 质谱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
17
作者 王旭峰 王强 +5 位作者 侯超苹 杨金兰 黎智广 张英侠 李惠青 黄珂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5,共7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手性拆分和测定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2次,40℃条件下氮气浓缩至近干,残渣加入2 mL 50%乙腈-水溶液溶解,采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LC-MS/MS测定。使用EnantioPAK■Y1-R(5μm,150 mm×4.6 mm)手性色谱柱,乙腈和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等度洗脱方式实现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手性对映体的拆分。目标对映体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内标法测定。目标对映体在0.5~5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90。水产品中对映体的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μg/kg和0.5μg/kg。在5种空白基质中添加低、中、高浓度水平的目标对映体,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2.6%~107%,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9.2%。该方法灵敏可靠、适用性强,可用于不同水产品中奥沙西泮和替马西泮对映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对映体 手性拆分 分散固相萃取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特膳食品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
18
作者 王奇 苏佳婷 +3 位作者 杨华瑞 赵云霞 肖伟敏 杨国武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4-891,共8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特膳食品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的方法。样品经直接提取或酶解提取,加入内标后使用polar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和0.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模式下进...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特膳食品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的方法。样品经直接提取或酶解提取,加入内标后使用polar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和0.02%甲酸溶液,梯度洗脱,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模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线性范围为0~1000 ng/mL;液态和固态样本的检出限分别为0.8 mg/100g和4.0 mg/100g,定量下限分别为2.4 mg/100g和12 mg/100g;方法回收率为83.5%~104%,相对标准偏差为0.28%~4.2%(n=6)。该方法简便准确,实用性强,可实现特膳食品中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的精准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特膳食品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鹿角片中12种核苷的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时潇丽 方冰倩 +3 位作者 刘伟 沈杰 刘瑾 刘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52-3557,共6页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鹿角片中鸟嘌呤、腺苷、2′-脱氧尿苷、尿苷、尿嘧啶、胸腺嘧啶、胞苷、黄嘌呤、次黄嘌呤、鸟苷、肌苷、β-胸苷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X select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鹿角片中鸟嘌呤、腺苷、2′-脱氧尿苷、尿苷、尿嘧啶、胸腺嘧啶、胞苷、黄嘌呤、次黄嘌呤、鸟苷、肌苷、β-胸苷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X select 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200μ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12种核苷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2.46%~104.16%,RSD 2.92%~6.14%。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鹿角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片 核苷 含量测定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Q-TOF/MS法用于伤科天芍凝胶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丽 李孟璇 +6 位作者 钱梦雨 刘文君 闫明 曹亮 章晨峰 付娟 王振中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5-1527,共13页
目的采用LC-Q-TOF/MS技术对伤科天芍凝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在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 目的采用LC-Q-TOF/MS技术对伤科天芍凝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250 mm×4.6 mm,5μm)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在正、负离子全扫描模式下采集伤科天芍凝胶成分的质谱数据,结合对照品与文献数据信息进行主成分辨析。结果共鉴别出伤科天芍凝胶中103个化学成分,并对所有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其中22个化合物来源于赤芍、33个化合物来源于大黄、20个化合物来源于白芷、23个化合物来源于黄柏、14个化合物来源于天花粉,共有成分9个。结论该方法快速鉴定了伤科天芍凝胶中的主要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指标和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天芍 lc-Q-TOF/MS 化学成分 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