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665靶向BCL 2L11调控武安山羊成肌细胞增殖
1
作者 冯婧 盛辉 +5 位作者 张效生 郭晓飞 姚大为 李玉鹏 陈龙宾 张金龙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2-590,共9页
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miR-665靶向调控BCL 2L11对山羊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月龄和9月龄的健康山公羊各3只,各年龄段体重均接近且饲养环境相同。本试验通过RT-qPCR分析BCL 2L11在武安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T-q... 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miR-665靶向调控BCL 2L11对山羊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月龄和9月龄的健康山公羊各3只,各年龄段体重均接近且饲养环境相同。本试验通过RT-qPCR分析BCL 2L11在武安山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RT-qPCR检测了不同月龄武安山羊背最长肌组织中BCL 2L11和miRNA-665的表达情况;构建了BCL 2L11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以及miR-665 mimics和对照组,将其共转染到HEK293T细胞,通过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鉴定了miR-665与BCL 2L11存在靶向性关系。在山羊成肌细胞转染miR-665 mimic及阴性对照,采用RT-qPCR检测了细胞凋亡标志因子XIAP和Fas表达水平,同时利用EdU试验分析miR-665过表达对山羊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BCL 2L11在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miR-665和BCL 2L11在9月龄和1月龄山羊背最长肌组织中表达情况存在差异,miR-665在1月龄的表达量高于9月龄,而BCL2L11则相反,两者存在负调控现象;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显示,当转染过表达miR-665 mimic后,显著抑制了BCL 2L11荧光素酶的活性,同时靶基因BCL 2L11的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为进一步验证miR-665的功能,转染miR-665 mimic后发现细胞凋亡标志基因XIAP与Fas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EdU试验分析显示,过表达miR-665后促进了成肌细胞的增殖。综上所述,在山羊背最长肌组织中miR-665作为BCL 2L11的调控元件,能够显著抑制山羊成肌细胞中BCL 2L11的表达水平,当miR-665过表达后,能够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665 BCl 2l11 肌肉 武安山羊 成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电动皮卡的V2L功能设计
2
作者 陈彦雷 《汽车与新动力》 2025年第2期13-19,共7页
电动皮卡作为承载交通运输工具的同时,其车载动力电池可以通过逆变转换实现车辆对负载放电(V2L)功能。电动皮卡V2L功能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电动皮卡使用场景,其应用工况不仅包含纯电动乘用车V2L的日常生活负载工况,还要兼顾作业负载场景... 电动皮卡作为承载交通运输工具的同时,其车载动力电池可以通过逆变转换实现车辆对负载放电(V2L)功能。电动皮卡V2L功能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电动皮卡使用场景,其应用工况不仅包含纯电动乘用车V2L的日常生活负载工况,还要兼顾作业负载场景的需要。识别电动皮卡客户V2L的作业场景需求,开展电动皮卡车辆面向作业需求的V2L设计和验证,解决有别于常规电动乘用车V2L的大功率尖峰过载等问题,可促进电动皮卡作业工况V2L功能的场景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皮卡 V2l 功能设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_(2)-Ni_(3)Al亚晶格第三合金化元素原子占位研究
3
作者 王锟 张静 马文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能力评估,通过求解微观扩散动力学方程,构建三元合金体系相场模型,得到单晶格格点原子密度分布,研究了经FCC→L1_(2)+D022相变路径后的Ni-Al-Cr与Ni-Al-V沉淀相L1_(2)-Ni_(3)Al中的原子占位。结果表明,平衡期占位通过与时间相关的有序化过程消除相变早期的同相/异相竞争生长,以及界面迁移对亚晶格上原子占位带来的随机波动性影响;Ni-Al-Cr与Ni-Al-V中Ni_(3)Al相均为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相,Ni、Al亚晶格上反位、替位为双溶质比的函数;Cr、V添加对Ni_(3)Al中不同亚晶格的反位、替位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与晶格类型、缺陷类型以及组元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2)结构 Ni_(3)Al 亚晶格原子占位 固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载体性质对丙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潘涛 王傲雪 +3 位作者 蔡璐 丁俊彬 曹民 陈伟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9-617,共9页
采用四种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Al_(2)O_(3)载体(Al-1~Al-4)制备了Cr-Al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FTIR、UV-Vis等方法对Al_(2)O_(3)载体及Cr-Al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载体Al_(2)O_(3)性质对负载金属Cr催化剂的形态及... 采用四种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Al_(2)O_(3)载体(Al-1~Al-4)制备了Cr-Al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FTIR、UV-Vis等方法对Al_(2)O_(3)载体及Cr-Al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载体Al_(2)O_(3)性质对负载金属Cr催化剂的形态及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_(2)O_(3)载体表面的强L酸有利于锚定表面的Cr_(2)O_(3)物种,而表面羟基有利于形成聚集或分散态的Cr^(6+);Al-3载体具有较高的强L酸含量及最低的羟基含量,表面易于形成高活性的Cr_(2)O_(3)物质,同时较低的羟基含量抑制了聚集或分散态的Cr^(6+)在反应循环再生过程中向Cr_(2)O_(3)的迁移,利用Al-3载体制备的Cr-Al催化剂15次循环后活性与初始活性相比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载体 l 羟基 丙烷脱氢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5
作者 樊学华 王永庆 +4 位作者 李向阳 唐德志 房昆 孙冲 孙建波 《油气与新能源》 2025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深入研究304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探究其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长周期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动电位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手段,分析了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 为深入研究304L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探究其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长周期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动电位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手段,分析了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下的腐蚀速率、电化学行为及耐蚀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随温度升高腐蚀电位降低,维钝电流密度增大,过钝化电位降低,耐蚀性下降;高Cl^(-)浓度易诱发点蚀,但CO_(2)的引入使钝化膜保护性更好;304L不锈钢在胺法CO_(2)捕集体系中的腐蚀速率较低,这与其形成以致密的Cr_(2)O_(3)为主要成分的钝化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l不锈钢 胺法CO_(2)捕集 电化学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能量水平对猪TCF7L2基因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李庆海 张雷 +6 位作者 范京辉 葛莹 魏莹晖 刘航 王欢欢 王彦芦 张伟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3035-303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长白猪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 gene,TCF7L2)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同日出生的90日龄长白猪24头,按日粮能量水平分成2组,饲喂至180 d,统一屠宰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长白猪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 gene,TCF7L2)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同日出生的90日龄长白猪24头,按日粮能量水平分成2组,饲喂至180 d,统一屠宰取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2组长白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TCF7L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TCF7L2基因在两组试验猪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高于背最长肌;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H组(高能量组)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TCF7L2基因mRNA表达量高于L组。日粮能量水平可以影响猪TCF7L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而影响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沉积,为深入研究猪脂肪代谢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TCF7l2 日粮能量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酶法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项蓉 王丹芸 +6 位作者 娄婷婷 吴子健 张宏宇 王素英 赵彦巧 张得光 马兴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2-O-D-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不仅稳定性强且保留了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L-AA)的大部分生理活性,是L-AA最好的替代品。体外酶法合成AA-2G具有经济、快速、绿色和安全等显著优势,是规模化生产AA-2G的可行方法。该文综述体外酶法合成AA-2G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和蔗糖磷酸化酶合成AA-2G的研究现状,并对AA-2G的功能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酶法合成 糖基转移酶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叉树和正则表达式的标定系统A2L文件的解析管理方法
9
作者 谢钊 杨亚联 刘昌东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根据汽车标定系统A2L文件的定义规律,设计了正则表达式匹配A2L文件关键信息,利用类结构体和多叉树模型对A2L文件信息进行表示,并对文件中不同的数据模块提出了对应的通用化解析流程。针对测量值可视化和标定值下载问题,依据各种预定义... 根据汽车标定系统A2L文件的定义规律,设计了正则表达式匹配A2L文件关键信息,利用类结构体和多叉树模型对A2L文件信息进行表示,并对文件中不同的数据模块提出了对应的通用化解析流程。针对测量值可视化和标定值下载问题,依据各种预定义类型和转换方法,设计原始量-物理量的转换公式,可为上位机软件提供转换工具。利用C#和窗体应用开发了A2L数据解析管理软件,实现对解析结果的可视化管理和修改。采用了“高内聚低耦合”的软件设计模式和动态链接库(dll),可进一步开发出测量标定软件。通过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A2L文件解析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l 正则表达式 数据解析 数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在Cl^(-)与SO_(4)^(2-)协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10
作者 赵恒瑞 侯政煜 +4 位作者 杨海燕 梁守才 程龙生 王丹 谢飞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
为了降低腐蚀对海洋油气管道正常运行的危害,利用电化学试验中的交流阻抗技术以及循化极化技术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环境中Cl^(-)与SO_(4)^(2-)的协同作用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316L不锈钢表面的腐蚀形... 为了降低腐蚀对海洋油气管道正常运行的危害,利用电化学试验中的交流阻抗技术以及循化极化技术研究了模拟南海海洋环境中Cl^(-)与SO_(4)^(2-)的协同作用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316L不锈钢表面的腐蚀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SO_(4)^(2-)含量恒定时,Cl^(-)含量的升高会使容抗弧半径、极化电阻R_(p)以及点蚀电位E_(b)均降低,当Cl^(-)含量从0升至50 g/L时,316L不锈钢表面出现了明显的腐蚀情况。当Cl^(-)含量恒定时,SO_(4)^(2-)含量的升高会使容抗弧半径、R_(p)以及E_(b)值均减小,同时试件表面的腐蚀坑直径扩大,深度出现逐渐加深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海洋环境 Cl^(-) SO_(4)^(2-) 协同作用 循环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2L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11
作者 郭晓云 王赞宏 于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7-454,共8页
目的探讨UBE2L6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2年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卵巢癌患者及因子宫腺肌症进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的患者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组织中UBE2L... 目的探讨UBE2L6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2年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卵巢癌患者及因子宫腺肌症进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的患者2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组织中UBE2L6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UBE2L6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UBE2L6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χ2检验、COX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基于基因表达在线数据库分析UBE2L6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数据库检索UBE2L6表达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预测基因功能;通过肿瘤免疫估计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UBE2L6在卵巢癌高表达与局部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UBE2L6在卵巢癌中高表达(P<0.05),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UBE2L6高表达是卵巢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因富集分析显示UBE2L6可能通过炎症通路影响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TIMER数据库表明UBE2L6表达水平与B细胞(P=9.87×10^(-11))、CD8+T细胞(P=9.64×10^(-13))、中性粒细胞(P=2.13×10-22)、树突状细胞(P=6.50×10-15)及CD4^(+)T细胞(P=3.51×10^(-4))呈正相关,与肿瘤纯度呈负相关(P=7×10-8)。结论UBE2L6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细胞进而导致不良预后,其可能是卵巢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UBE2l6 生物信息学 免疫浸润 预后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的虚单元L^(2)误差估计
12
作者 陈键铧 李倩 阳莺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9-705,共7页
针对一类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的虚单元L^(2)误差估计进行分析.首先引入正则化的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将原问题转化为非奇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然后给出L^(2)范数的误差估计.最后在四边形和五边形混合多边形网格上进行... 针对一类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的虚单元L^(2)误差估计进行分析.首先引入正则化的线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将原问题转化为非奇性Poisson-Boltzmann方程.然后给出L^(2)范数的误差估计.最后在四边形和五边形混合多边形网格上进行数值实验,数值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SSON-BOlTZMANN方程 虚单元法 l 2误差估计 混合多边形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fine ordered L1_(2)-Pt-Co-Mn ternary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 as high-performance oxygen-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for practical fuel cells 被引量:1
13
作者 Enping Wang Liuxuan Luo +12 位作者 Yong Feng Aiming Wu Huiyuan Li Xiashuang Luo Yangge Guo Zehao Tan Fengjuan Zhu Xiaohui Yan Qi Kang Zechao Zhuang Daihui Yang Shuiyun Shen Junliang Zh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7-165,I0005,共10页
The long-range periodically 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INP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The long-range periodically 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INPs)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both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compared to the disordered atomic structures in ordinary solid-solution alloy NPs.Accordingly,through a facile and scalable synthetic method,a series of carbon-supported ultrafine Pt_3Co_(x)Mn_(1-x)ternary INPs are prepared in this work,which possess the"skin-like"ultrathin Pt shells,the ordered L1_(2) atomic structure,and the high-even dispersion on supports(L1_(2)-Pt_3Co_(x)Mn_(1-x)/~SPt INPs/C).Electrochemical results present that the composition-optimized L1_(2)-Pt_3Co_(0.7)Mn_(0.3)/~SPt INPs/C exhibits the highest electrocata lytic activity among the series,which are also muc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pristine ultrafine Pt/C.Besides,it also has a greatly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In addition,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re further investigated.More importantly,such superior ORR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L1_(2)-Pt_3Co_(0.7)Mn_(0.3)/~SPt INPs/C are also well demonstrated in practical fuel cells.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alyses further reveal the major origins of the greatly enhanced ORR electrocata lytic performance:the Pt-Co-Mn alloy-induced geometric and ligand effects as well as the extremely high L1_(2) atomic-ordering degree.This work not only successfully develops a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ordered ternary intermetallic ORR electrocatalyst,but also elucidates the corresponding"structure-function"relationship,which can be further applied in designing other intermetallic(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inum Cobalt Manganes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rdered intermetallic l1_(2)atomic structure 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FRP-4和CHI3L1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玉洁 张壬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10/2023-10本院收治的DR患者103例为DR组,其中DR早期39例,DR中期42例,DR晚期22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10/2023-10本院收治的DR患者103例为DR组,其中DR早期39例,DR中期42例,DR晚期22例;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为DM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1例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及临床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SFRP-4、CHI3L1水平。结果:DR组患者血清SFRP-4、CHI3L1水平及TG、LDL-C、HbA1C、FPG、HOMA-IR均高于DM组和对照组(均P<0.05);DM组患者血清SFRP-4、CHI3L1水平及TG、LDL-C、HbA1C、FPG、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DR晚期患者病程、TG、LDL-C、HbA1C、FPG、HOMA-IR、SFRP-4、CHI3L1均高于DR中期、DR早期(均P<0.05)。DR患者血清SFRP-4、CHI3L1水平与病程、TG、LDL-C、HbA1C、FPG、HOMA-IR、DR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SFRP-4、CHI3L1及联合诊断D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9、0.801、0.898。血清SFRP-4、CHI3L1水平是影响DR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SFRP-4、CHI3L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DR关系密切,二者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分泌型卷曲蛋白-4(SFRP-4) 壳多糖3样蛋白1(CHI3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L2部分驾驶自动化监管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莉 朱云尧 +2 位作者 吴胜男 杨学婧 文洋 《汽车文摘》 2024年第7期32-36,共5页
L2部分驾驶自动化(国内称“组合驾驶辅助”)技术加速演进、市场渗透快速提升,是智能网联汽车当前落地应用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政府当前关注的焦点,但我国当前缺少强制性的政策法规约束,亟需强化监管。通过深入研究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 L2部分驾驶自动化(国内称“组合驾驶辅助”)技术加速演进、市场渗透快速提升,是智能网联汽车当前落地应用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政府当前关注的焦点,但我国当前缺少强制性的政策法规约束,亟需强化监管。通过深入研究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针对智能网联汽车L2部分驾驶自动化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充分吸收借鉴有益经验,同时系统分析我国组合驾驶辅助市场现状、技术水平和应用需求,为我国科学、有效提出组合驾驶辅助监管政策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l2部分驾驶自动化 生产企业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研究
16
作者 王欢 陈韬羽 +10 位作者 吴慧 蒙勇 李世元 钱和洁 牛世华 满初日嘎 陈巧玲 高宏岩 杜丽 王凤阳 陈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80-4991,共12页
旨在研究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0头海南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构建DNA混池,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 旨在研究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及其遗传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00头海南黑山羊为研究对象,构建DNA混池,采用Sanger法测序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进行初筛,应用PCR-RFLP技术对200头海南黑山羊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对筛选到的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单倍型。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NP位点对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表达的影响。在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区共检测到3个SNPs位点,分别为SNP1(g.30667970T>C)、SNP2(g.30668540T>C)和SNP3(g.30668664C>T),且彼此连锁。SNP1和SNP2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SNP3位点表现为低度多态性,且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H1、H2、H3和H4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321、0.304、0.271和0.097,且H1(CGC)为优势单倍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山羊ATG16L2基因共预测到3个启动子和4个CpG岛区域;存在2个重复元件LINE2(-1989~-1826 bp、-562~-426 bp)、hAT-Charlie(-1804~-1511 bp)以及5个CCAAT-Box、13个CAAT-Box、10个CGCG-Box、11个GATA-Box和2个TATA-Box。综合多种在线软件预测发现,上述SNPs可能通过影响ATG16L2基因的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从而影响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的转录表达。本研究在海南黑山羊ATG16L2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发现3个SNPs位点,其中SNP1和SNP2表现为中度多态性,SNP3表现为低度多态性,并预测这些SNPs可能影响转录因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为进一步探究ATG16L2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ATG16l2基因 启动子 多态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saccharide-rich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free fatty acid-induced HepG2 cells and high-fat/sugar diet-fed mice
17
作者 Xiujun Lin Yimei Zheng +6 位作者 Yingying Yan Hongting Deng Shunxin Wang Yuanju He Yuting Tian Wenhui Zhang Hui Te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3351-3360,共10页
Potentilla anserina L.(PA)belongs to the Rosaceae family,is a common edible pla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as of China.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upon which crude polysaccharide of PA(PAP)on fat accumu... Potentilla anserina L.(PA)belongs to the Rosaceae family,is a common edible pla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as of China.This study elucidates the mechanism upon which crude polysaccharide of PA(PAP)on fat accumulation in HepG2 cells stimulated by oleic acid(OA)and high fat high sugar induced mice.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PAP inhibited lipid accumulation in obese mice and ameliorated the degree of damage in OA-induced HepG2 cells.Specifically,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TG and TC levels were decreased in cells and mice serum,the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nd alamine aminotransferase contents were declined in liver of obese mice by PAP treatment.The expressions of adipogenic genes of SREBP-1c,C/EBPα,PPARγ,and FAS were inhibited after PAP treatment.Moreover,PAP increased the mRNA levels of CPT-1 and PPARα,which were involved in fatty acid oxidation.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d the PAP could alleviate the damage of liver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and PAP treatment might provide a dietary therapeutic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lla anserina l.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lipid accumulation HepG2 cells High fat di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在不同浓度Cl^(-)和CO_(2)条件下的腐蚀行为
18
作者 王孝磊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0-136,165,共8页
为了探明在辽河油田采出水环境中Cl^(-)和CO_(2)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浸泡实验、交流阻抗(EIS)和极化曲线技术分别研究了不同Cl^(-)浓度和CO_(2)分压对316L不锈钢的影响,其中Cl^(-)浓度梯度为0,0.0300,0.0515,0.0700 mol/L,C... 为了探明在辽河油田采出水环境中Cl^(-)和CO_(2)对316L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浸泡实验、交流阻抗(EIS)和极化曲线技术分别研究了不同Cl^(-)浓度和CO_(2)分压对316L不锈钢的影响,其中Cl^(-)浓度梯度为0,0.0300,0.0515,0.0700 mol/L,CO_(2)分压为0.2,0.4,0.6 MPa,并结合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l^(-)浓度的增大使容抗弧直径减小,弥散指数降低,腐蚀情况加剧;容抗弧的直径随着CO_(2)分压的增大先变小后变大,弥散指数先降低后升高,腐蚀情况先加剧后减缓。这是由于Cl^(-)会破坏316L表面的钝化膜,而CO_(2)会与基体反应生成FeCO_(3),随着CO_(2)分压升高,FeCO_(3)保护膜愈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油田采出水 Cl^(-) CO_(2) 腐蚀行为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纯铝L2应变率相关的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文 周元鑫 +1 位作者 马钢 夏源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对工业纯铝L2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O.001、0.02、200、500和1300 s-1)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得到各应变率下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变率很低时,其屈服应力(σs)、拉伸强度(σb)和失稳应变(εb)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变化不大;当... 对工业纯铝L2进行了不同应变率下(O.001、0.02、200、500和1300 s-1)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得到各应变率下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变率很低时,其屈服应力(σs)、拉伸强度(σb)和失稳应变(εb)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变化不大;当应变率很高时,σe和σh随着应变率对数的增加而增大,而εb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弹性模量则对应变率不敏感.采用修正的幂次强化模型及其简化模型来描述L2的应变率敏感行为,并采用Ramberg-Osgood模型拟合各个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此两种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L2应变率相关的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纯铝 l2 拉伸力学性能 应变率相关 Ramberg-Osgo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L_2-增益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谋 姜长生 +1 位作者 吴庆宪 曹邦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基于 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对一类复杂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鲁棒自适应 L2 -增益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自适应控制和 L2 -增益控制≤ γ的优点 ,它不仅使系统具有鲁棒性还使其对干扰具有 L2 -增益控制。同时 ,把常规设计方案需... 基于 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对一类复杂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了鲁棒自适应 L2 -增益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了自适应控制和 L2 -增益控制≤ γ的优点 ,它不仅使系统具有鲁棒性还使其对干扰具有 L2 -增益控制。同时 ,把常规设计方案需要过多参数进行辨识问题简化为只需与未知干扰个数相同参数进行辨识 ,简化了控制器结构。本文由于所研究对象为一般非线性系统 ,因此其结果具有一般性。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 鲁棒控制 自适应控制 l2-增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