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rginine及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中NO、ET-1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晓军 张家华 +2 位作者 宋波 熊恩庆 金锡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 探讨喂养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及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中“NO cGMP通路”及ET 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不同月龄 ( 2、8、16、2 4月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喂养L Arginine) ,进行了以下研究 :①阴茎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 目的 探讨喂养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及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中“NO cGMP通路”及ET 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不同月龄 ( 2、8、16、2 4月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喂养L Arginine) ,进行了以下研究 :①阴茎组织中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环磷酸鸟苷 (cGMP)含量测定 ;②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活性变化 ;③阴茎组织中ET 1(endothelin 1)含量测定。结果 ①阴茎组织中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8月龄最高 ,2 4月龄最低 ,NOS活性变化与其一致 ,各月龄组间差别均非常显著 (P <0 0 1) ;cGMP含量表现为显著降低 (P <0 0 1) ;ET 1含量呈升高趋势 ,ET 1/NO比值也显著升高 (P <0 0 1) ;②L Arginine长时间喂养大鼠后 ,阴茎组织中NOS活性及NO、cGMP含量均显著增加 (P <0 0 1) ,ET 1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阴茎组织中cGMP含量及ET 1/NO比值可能决定着平滑肌细胞舒缩状态 ;L Arginine对增强NOS活性、增加NO、cGMP含量有明显作用 ,表明L Arginine有用于治疗勃功能障碍 (erectiledysfunction ,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勃起 增龄 一氧化氮 CGMP l-argin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rginine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
2
作者 仲维莉 邹国良 张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L-arginine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作用。方法HUVECs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组(5.5mmol/L)、高糖组(33mmol/L)及高糖+不同浓度L-arginine(0.4、0.8、1.6、3.2mmol/L)组,SAβ-ga...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L-arginine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作用。方法HUVECs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组(5.5mmol/L)、高糖组(33mmol/L)及高糖+不同浓度L-arginine(0.4、0.8、1.6、3.2mmol/L)组,SAβ-gal活性评定细胞衰老的程度,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ROS及细胞周期,ELISA检测NO水平。结果与正常糖浓度组比较,高糖组SAβ-gal活性增强(P〈0.01),G0/G1期细胞比率增加(P〈0.01),端粒酶活性减弱(P〈0.01),细胞内ROS增多(P〈0.01),而NO水平减少(P〈0.001)。高糖环境下0.4—1.6mmol/L的L—arginine均可抑制SAβ—gal活性(P〈0.01),减少GD0/G0期细胞比率(P〈0.01),增强端粒酶活性(P〈0.01),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P〈0.01),增加NO水平(P〈0.01)。结论高糖可以诱导HUVECs的衰老。L-arginine可以延缓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进程,但并没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L—arginine可通过增强端粒酶活性,减少氧化应激,增加NO水平发挥抗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内皮细胞 衰老 l-arginine 端粒酶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牛粪的堆肥发酵对其营养成分、微生物组成及耐药性基因ARG丰度的影响
3
作者 李兆龙 闫露 +1 位作者 肖学奎 王燕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4-252,共9页
高海拔地区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粪污排放日渐增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威胁。因高海拔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如海拔高、气候寒冷和昼夜温差大等,导致高海拔地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较难实现。因此,高海拔地区选择适宜当地条... 高海拔地区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粪污排放日渐增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威胁。因高海拔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如海拔高、气候寒冷和昼夜温差大等,导致高海拔地区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较难实现。因此,高海拔地区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粪污处理模式是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本研究将复合微生物添加至粪污混合物,再应用智能化膜系统的堆肥方式,以期揭示复合微生物及智能化膜对牛粪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及相关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微生物的智能化膜堆肥发酵后明显提高牛粪有效钾含量。此外,16S测序结果表明,与当地的存储牛粪(NF)、土壤(LL)和新鲜牦牛粪(MN)相比,堆肥发酵后牛粪中噬几丁质菌、鞘氨醇杆菌等的丰度明显上调,而不动杆菌、金黄杆菌和波波杆菌等出现明显下调。16S基因组检测结果表明,堆肥发酵后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下降,qPCR结果证实,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D和qnrS,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W出现明显下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的智能化膜堆肥发酵后明显提高,5-羟戊二酸、D-阿尔法氨基丁酸、磷脂酰乙醇胺和卵磷脂等的含量。本研究结果为高海拔牛粪资源化利用推进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控制耐药性基因ARG传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牛粪 堆肥发酵 ar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形成和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涛涛 赵晓龙 +3 位作者 王胤 杨舒茗 吴嘉利 朱榕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80-1984,1988,共6页
从DNA损伤和错误修复角度阐述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形成机制,并对DNA损伤和错误修复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核心功能基因片段进行归纳总结。也从细胞代谢角度阐述了环境中ARGs进行水平传播的三种主要... 从DNA损伤和错误修复角度阐述了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形成机制,并对DNA损伤和错误修复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核心功能基因片段进行归纳总结。也从细胞代谢角度阐述了环境中ARGs进行水平传播的三种主要机制,包括:菌毛架桥作用、信号传导和IV型细胞分泌系统。现有研究进一步加强对ARGs在环境中形成和传播机制的认识,为今后研究ARGs的削减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ARGs形成和传播的内在机制仍相对缺乏,后续可从生物毒性和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功能基因 水平传播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粉末活性炭-超滤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能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孙丽华 邓斯 +1 位作者 史鹏飞 王春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8-1305,共8页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O_(3)预氧化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有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是环境中ARGs的重要来源。采用O_(3)预氧化结合粉末活性炭(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与超滤(ultrafiltration,UF)组合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考察O_(3)投加量与水样的pH、温度对二级出水中不同形态ARGs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RGs被O_(3)氧化失活后,经过PAC吸附与UF膜的过滤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去除;在O_(3)最佳投加量(2.0 mg/L)条件下,O_(3)-PAC-UF组合工艺对二级出水中不同类型ARGs(tet A、tet C、tet G、sul I、sul II)和其他污染物(intⅠ1、16S rRNA)的去除量为10^(2.67)~10^(3.92)copies/mL,且对细胞态和游离态ARGs去除效果明显增强;升高pH和较低温度均利于ARGs的去除;O_(3)分子的直接氧化作用居于二级出水中ARGs去除机制的主导地位。综上,臭氧联合粉末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二级出水 超滤 臭氧 粉末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问题及环境调控 被引量:36
6
作者 邹威 罗义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1-2287,共7页
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的大量使用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日益严重。动物体内诱导出的抗性菌株随粪便排出后,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进入土壤进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堆肥作为一种将粪便资源化的优良传统方法,能否有效去除畜禽粪便中的A... 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的大量使用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日益严重。动物体内诱导出的抗性菌株随粪便排出后,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进入土壤进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堆肥作为一种将粪便资源化的优良传统方法,能否有效去除畜禽粪便中的ARGs而防止环境污染值得探讨。通过总结畜禽粪便ARGs污染现状,粪便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影响微生物变化的因素以及堆肥可能对粪便中ARGs造成的影响,提出将堆肥作为去除畜禽粪便中ARGs的一种有效手段,利用堆肥产生的高温去除抗性菌株和抗性质粒等,并且考虑加入能直接灭杀肠道微生物的化学抑制剂(如石灰氮、胺类、吲哚等),实现降低畜禽粪便ARGs丰度的可能。据此强调开展畜禽粪便中ARGs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将堆肥和ARGs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降低这种新型污染物的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畜禽养殖业 粪便 堆肥 化学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抗性基因(ARGs)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贺小萌 曹罡 +1 位作者 邵明非 李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9-747,共9页
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出现,并加剧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ARGs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水、土壤和沉积... 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导致大量耐药菌的出现,并加剧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传播扩散,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ARGs已经成为近年来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多数研究关注的是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ARGs,国内外对空气中ARGs的研究相对较少且零散.本文综述了空气中ARGs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空气中ARGs样品的采集和检测方法,旨在为空气中ARGs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空气 采样方法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ARG学习性评价与启示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芒 蔡旻君 陈萍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100,共11页
近年来,形成性评价倍受关注,有关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实践活动也与日俱增。英国自布莱克及评价改革小组以来学习性评价的提出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意义,教学中突显了教师和学生评价的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性评价的蕴意也发生着... 近年来,形成性评价倍受关注,有关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反思与实践活动也与日俱增。英国自布莱克及评价改革小组以来学习性评价的提出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意义,教学中突显了教师和学生评价的积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性评价的蕴意也发生着变化,当前学习性评价演化为形成性评价的方法论,其本质包含了正在发展中的形成性评价。KMOFAP项目为成功推行课堂评价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为学习性评价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arg 学习性评价 KMO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渣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累积的影响
9
作者 崔格格 张耀中 +6 位作者 杨天杰 王世梅 黄艺烁 高阳 韦中 徐阳春 沈其荣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4-1184,共11页
菌渣是抗生素合成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能具有增加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传播的风险。目前,堆肥化处理方法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等特点,已成为菌渣处理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探究菌渣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 菌渣是抗生素合成中间体(6-氨基青霉烷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可能具有增加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传播的风险。目前,堆肥化处理方法具有无害化和资源化等特点,已成为菌渣处理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探究菌渣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ARGs累积的影响,以评估菌渣有机肥的生态风险。以经济作物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以菌渣为原料制备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对番茄生理指标、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及ARGs的多样性和丰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菌渣有机肥可提升田间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连续两季施用可增加番茄维生素C含量,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菌渣有机肥处理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但与常规施肥相比,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升高,绿湾菌门丰度显著降低。施用菌渣有机肥后番茄土壤中ARGs种类多样性无显著变化,但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aada1、磺胺类抗性基因sul(II)显著高于常规复合肥处理。藤黄单胞菌(Luteimonas)丰度与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性基因丰度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施用菌渣有机肥番茄根际土壤中未富集β-内酰胺类ARGs,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ARGs在根际微生物中积累的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有机肥 番茄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Arg和NCG对营养限饲湖羊胎盘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玲伟 王智博 +3 位作者 安世钰 张国敏 樊懿萱 王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通过对妊娠母羊进行营养限饲,在日粮中添加饲喂过瘤胃精氨酸(RP-Arg)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探讨对胎盘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妊娠35 d,将32只妊娠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G组,100%NRC(100%维持需要日粮营养水平)];限饲组... [目的]通过对妊娠母羊进行营养限饲,在日粮中添加饲喂过瘤胃精氨酸(RP-Arg)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探讨对胎盘发育的影响。[方法]在妊娠35 d,将32只妊娠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CG组,100%NRC(100%维持需要日粮营养水平)];限饲组(RG组,50%NRC);处理组1(ARG组,50%NRC日粮基础上添加20 g·d-1 RP-Arg);处理组2(NCG组,50%NRC日粮基础上添加5 g·d-1 NCG)。在妊娠110 d时,对所有母羊进行屠宰和样品采集,分析测定胎儿脐静脉血液中代谢物浓度、胎盘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以及mTOR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结果]与限饲组相比,添加RP-Arg和NCG的胎儿体质量和胎儿质量/胎盘质量、胎儿脐静脉血和葡萄糖浓度,胎盘肉阜和子叶组织中Tie-2 mRNA表达量和p-p70S6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胎儿脐静脉血中甘油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CG组相比,RG组中一氧化氮浓度、肉阜组织中VEGFR-2 mRNA表达量、子叶中p-4EB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肉阜中p-4EB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与ARG和NCG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母体营养限饲影响胎盘发育,也影响肉阜和子叶组织中mTOR通路关键因子p70S6K和4EBP1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而母羊日粮中补充RP-Arg和NCG能通过调节子叶和肉阜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以及mTOR通路中关键因子的表达,促进胎盘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 胎盘 精氨酸(arg) N-氨甲酰谷氨酸(N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G模型特征的目标阵列群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午沙 沈振康 李吉成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以往目标识别技术多针对独立目标,但事实上目标有时会以成群的方式出现,目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有规则的阵列分布关系,即目标阵列群。针对该类目标群的识别问题,可以通过提取目标群中子目标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的规律与特征,来弥补子目标... 以往目标识别技术多针对独立目标,但事实上目标有时会以成群的方式出现,目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有规则的阵列分布关系,即目标阵列群。针对该类目标群的识别问题,可以通过提取目标群中子目标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的规律与特征,来弥补子目标的其他特征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可有效识别低分辨率环境下(遥感、红外、多光谱等图像中)具有规则阵列分布特征的斑点目标集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ARG模型描述目标阵列群,将目标相互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距离关系)与目标自身的简单属性相结合,通过寻找空间分布关系特征与自身属性的统计规律,即估计特征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利用其分布特点识别目标阵列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识别 目标特性 arg模型 空间信息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晓龙 张成武 +3 位作者 刘宁 马晓明 缪巍 孙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地区84例健康对照者和123例胃癌患者中P53基因Arg72Pro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青... 目的:探讨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地区84例健康对照者和123例胃癌患者中P53基因Arg72Pro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青海地区胃癌患者中p53基因Arg/Arg、Pro/Arg、Pro/Pro的频率分别为36.5%、47.2%和16.3%,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为21.4%、50%、28.6%,Arg/Arg基因型与在胃癌患者中明显增高,对照组和胃癌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中Arg/Arg基因型与在低分化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组中明显增高并且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p53基因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携带P53基因Arg72Pro野生型纯合子(Arg/Arg)可能是青海地区发生胃癌、胃低分化腺癌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青海 P53基因arg72Pro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训练和补充L-Arg对大鼠心肌、肝脏eNO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建方 张漓 +1 位作者 冯连世 封文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和补充L-Arg对大鼠心肌、肝脏eNOS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法对大鼠心肌、肝脏eNOS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心肌组织中,所有运动组eNOSmRNA的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下降(P<0.01);力竭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较均有高... 目的探讨耐力训练和补充L-Arg对大鼠心肌、肝脏eNOS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法对大鼠心肌、肝脏eNOS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心肌组织中,所有运动组eNOSmRNA的表达均较安静组显著下降(P<0.01);力竭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其他组相对表达量较力竭组相对表达量高。肝脏中,大小剂量力竭组和大剂量耐力训练组eNOSmRNA表达较安静对照组、耐力训练组、力竭组和小剂量耐力训练组均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耐力训练抑制心肌eNOSmRNA的表达;力竭运动提高其表达。耐力训练显著提高肝脏eNOSmRNA的表达(P<0.05);补充L-Arg抑制其表达,且抑制作用随L-Arg剂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L—arg ENOS MRNA表达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阳丹 李革 +3 位作者 张名均 滕小春 陈春全 唐晓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932-1934,共3页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2所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及其他疾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336例,其中病例组(糖尿病患者)172例,对照组(非糖尿病者)164例,调查...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2所医院的糖尿病门诊和住院初诊患者及其他疾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336例,其中病例组(糖尿病患者)172例,对照组(非糖尿病者)164例,调查其糖尿病危险因素,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其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该人群AA、AG、GG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0.015、0.307和0.678,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02和0.798,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W平衡(χ2=3.081,P=0.079)。病例组人群GG基因型的检出率(74.42%)高于对照组(60.98%),AA+AG型检出率(25.28%)低于对照组(3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6,P=0.008);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总胆固醇(T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腰臀比(WHR)、糖尿病家族史和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结论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受体基因 Gln223arg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与突变型钝齿棒杆菌生物合成精氨酸基因簇arg JBDFR的生物信息学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雪岚 熊勇华 +2 位作者 陶文沂 王正祥 许正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本文设计四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了野生型和突变型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簇argCJBDFR,对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argJ、argB及argF的变化进行了生物信息学比较,并分析了这些突变可能对精氨酸产量提高的贡献,为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菌... 本文设计四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了野生型和突变型钝齿棒杆菌精氨酸生物合成基因簇argCJBDFR,对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argJ、argB及argF的变化进行了生物信息学比较,并分析了这些突变可能对精氨酸产量提高的贡献,为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菌种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齿棒杆菌 精氨酸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受体2基因+33371Gln/Arg、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和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81-1487,共7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33371Gln/Arg、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和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NAFL...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33371Gln/Arg、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RsaⅠ位点多态性和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750例NAFLD患者及75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了+33371Gln/Arg和CYP2E1-RsaⅠ基因多态性。结果 +33371Gln/Arg(A/A)基因型和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39.20%、71.73%(病例组)和21.07%、43.07%(对照组)。+33371Gln/Arg(A/A)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2.4156,95%CI=1.8164-4.0725)。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也显著增加(OR=3.3547,95%CI=1.9182-4.5057)。+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者在NAFL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2.67%和6.40%。+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者患NAFLD的风险显著增加(OR=9.9264,95%CI=4.2928-12.4241)。病例组的吸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吸烟率(OR=2.5919,95%CI=1.4194-4.9528),+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与吸烟有协同作用(OR=34.6764,95%CI=18.9076-61.5825)。结论 +33371Gln/Arg(A/A)/CYP2E1-RsaⅠ(c2/c2)基因型和吸烟是NAFLD的易患因素,三者的联合在NAFLD的发生中起着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联素受体2基因+33371Gln/arg 细胞色素P4502E1基因RsaⅠ位点 多态现象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酶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施佳军 张思仲 +7 位作者 马崔 唐牟尼 刘协和 王英成 韩海英 郭扬波 冯容妹 苗国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 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汉族散发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以165例散发AD患者和174例年龄匹配老年人为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PCR-RFLP法检测PON1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D组与对照组PON1 基因Gln192Arg多态性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对象按ApoEε4携带状况分层后,各亚组之间基因多态性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ON1基因Gln192Ar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D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氧磷酶1 基因 Gln192arg 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类健康人群抗生素耐药基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吴梦 郭玉梅 +3 位作者 王可 高伟利 董新燕 田会方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4,共9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健康人群肠道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s,ARG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耐药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应用基于qPCR的TaqMan阵列卡技术检测孕妇、药厂工人和儿童3类人群中常见ARGs的携带情况...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健康人群肠道中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s,ARG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耐药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应用基于qPCR的TaqMan阵列卡技术检测孕妇、药厂工人和儿童3类人群中常见ARGs的携带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RGs检出数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与孕妇和药厂工人中ARGs检出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5、P=0.004),儿童ARGs平均检出数量最低为19种,其余两组人群为22种。研究共检测到12大类45种ARGs亚型,其中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类(MLSB)、万古霉素类ARGs是肠道ARGs中占比最丰富的类型,硝基咪唑类、多重耐药类和黏菌素类ARGs检出率最低(11.46%,19.79%,20.83%)。tetM、tetS、qnrS、blaTEM和mefA等5种亚型检出率高达100%,未检出nim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年龄(β=0.365,P<0.001)与ARGs检出数量呈正相关,食用水产品(β=0.247,P=0.009)的ARGs检出数量高于未食用者。结论 健康人群肠道中ARGs普遍存在且检出率较高,需要加强孕妇、药厂工人和儿童3类人群的ARGs监测及成因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以降低耐药性发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阵列卡 健康人群 耐药基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畜禽养殖场周边蔬菜地生食蔬菜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的赋存特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娟 魏源送 陈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我国畜禽养殖废水灌溉农田广为应用,其中携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亟需了解畜禽养殖场周边蔬菜地生食蔬菜可食部ARGs的赋存特性.本文选取北京地区畜禽场周边农田中10份蔬菜样品,采用非细菌培养方法... 我国畜禽养殖废水灌溉农田广为应用,其中携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RGs)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亟需了解畜禽养殖场周边蔬菜地生食蔬菜可食部ARGs的赋存特性.本文选取北京地区畜禽场周边农田中10份蔬菜样品,采用非细菌培养方法直接提取细菌总DNA,通过PCR扩增,考察了5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ARGs的赋存特性.结果表明,蔬菜样品残留的磺胺类ARGs、四环素类ARGs存在范围最广(蔬菜表面、内部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0%),喹诺酮类ARGs次之(蔬菜表面、内部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0%).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蔬菜样品表面携带的ARGs均比内部丰富;并且蔬菜样品表面及内部均检出已被禁用多年的氯霉素类ARGs(cml A).这说明畜禽养殖场周边蔬菜地生食蔬菜可食部分残留ARGs严重,可能会导致生食蔬菜大量附生及内生细菌的耐药,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场 生食蔬菜 抗生素耐药基因 赋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ⅩⅢA基因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致凝血因子ⅩⅢ缺陷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卫东 刘艳辉 +1 位作者 罗盈 姚志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456-1461,共6页
本研究以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基因突变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分子水平研究这些突变致病的机制。构建野生型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用定点突变方法获得含有2种突变(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分别将上述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 本研究以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基因突变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分子水平研究这些突变致病的机制。构建野生型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用定点突变方法获得含有2种突变(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组表达质粒。分别将上述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方法转染到COS-7细胞表达;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转染细胞中FⅩⅢ活性,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中人FⅩⅢA的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含有2种突变(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组FⅩⅢA mRNA相对表达丰度分别为0.82±0.21和0.76±0.17,与野生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组(1.06±0.51)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中FⅩⅢ活性为(61.6±30.4)%,浓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ⅩⅢ活性为(24.0±2.9)%,而2种突变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及培养上清液FⅩⅢ活性明显减低。转染细胞裂解物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含Arg77Cys错义突变的FⅩⅢA重组蛋白在培养细胞内含量明显减低,仅见1条微弱的条带。ELISA证实,野生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中FⅩⅢA∶Ag量为(32.8±14.5)%,浓缩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ⅩⅢ∶Ag量为(13.2±2.3)%。而2种突变型FⅩⅢA重组质粒转染细胞裂解物及培养上清液中FⅩⅢA∶Ag水平极度减低,低于ELISA检测低限。结论:FⅩⅢA 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未导致FⅩⅢA mRNA水平的显著减低,但都可以导致FⅩⅢA蛋白水平的表达异常。在本研究先天性FⅩⅢ缺陷症患者中FⅩⅢA重度缺乏可能是FⅩⅢA Arg77Cys错义突变和Arg174stop无义突变的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ⅩⅢ缺陷症 arg77Cys错义突变 arg174stop无义突变 分子病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