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构造变形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梅永旭 张津宁 +3 位作者 潘杨勇 刘培烨 相泓含 能源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7,共9页
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经历了3个时期的理论变革,但对盐下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滑脱构造的研究并不深入,多滑脱层构造变形模型及机理仍存在较大争议。针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层复杂构造带多层滑脱现象,分别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角... 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经历了3个时期的理论变革,但对盐下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滑脱构造的研究并不深入,多滑脱层构造变形模型及机理仍存在较大争议。针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层复杂构造带多层滑脱现象,分别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分析库车前陆冲断带分层滑脱构造变形系统,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析盐下构造变形样式,精细刻画盐下深层多滑脱层构造模型,探讨古隆起、先存断裂和膏盐岩等地质因素对盐下深部构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构造变形主要与5套区域滑脱层相关,具有多级滑脱叠合展布、垂向分层拆离变形、空间差异叠置变形的特征。空间上自南西向北东由基底卷入冲断构造向盖层滑脱构造转变,其中还存在坡-坪式多层滑脱叠置过渡带,总体呈现三段式递进变形。坡-坪式断裂转换处发育有序且大规模分布的冲起构造,盐下中生界具备成排成带发育次级背斜圈闭的可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冲断带 盐下构造 多滑脱层 构造变形 坡-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分层变形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振平 杨宪彰 +4 位作者 能源 段云江 张文 胡建宁 张梦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库车前陆冲断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具有多解性。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油气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地层组合进行系统描述,精细解释构造模型,深入剖析油气成藏体系,认为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膏盐岩层及三叠... 库车前陆冲断带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具有多解性。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油气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地层组合进行系统描述,精细解释构造模型,深入剖析油气成藏体系,认为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古近系和新近系膏盐岩层及三叠系和侏罗系煤层2套滑脱层,具有分层滑脱、垂向叠置、多期变形的特征,浅层构造发育盖层滑脱褶皱,深层发育基底卷入式叠瓦状逆冲构造,膏盐岩层和煤层发生滑脱塑性变形,发育加里东运动期、海西运动晚期—印支运动期和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3期断裂,海西运动晚期—印支运动期构造控制中生界沉积,由北向南具有超覆减薄的特征。库车前陆冲断带分层构造变形控制油气分层运聚,煤层以上的油气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煤层之下的油气主要来自三叠系,三叠系烃源岩生烃量占60%,大量油气仍保存在煤层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煤层 膏盐岩层 滑脱层 构造分层变形 油气分层运聚 深层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背斜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依奇克里克背斜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4
作者 袁瑞 李君 +7 位作者 蒋俊 缪卫东 黄智斌 康晓娟 宋煜 邓晓睿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2-1228,共17页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依次出露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钻井资料揭示,之下还有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石炭系灰岩之上。中新统吉迪克组至更新统西域组是背斜的生长地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是前生长地层。背斜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根带,发育厚皮构造;向前锋方向,逐渐演变为薄皮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两个主滑脱断层分别发育于侏罗系煤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作为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背斜的变形起始于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经多个变形加速期,脉式冲断,直至第四纪晚期才最终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 基底卷入型背斜 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依奇克里克背斜 库车褶皱冲断带 塔里 木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盐下大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被引量:61
5
作者 王招明 谢会文 +5 位作者 李勇 雷刚林 吴超 杨宪彰 马玉杰 能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3期1-11,共11页
克拉2气田发现之后,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一度陷入低谷,油气勘探陷入两难:中浅层除克拉2气藏外,没有新的可钻探圈闭发现,失去方向;构想进攻深层,又面临勘探遭遇复杂、地质认识不清、圈闭落实困难、技术储备不足等困境。针对上述难题,... 克拉2气田发现之后,库车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一度陷入低谷,油气勘探陷入两难:中浅层除克拉2气藏外,没有新的可钻探圈闭发现,失去方向;构想进攻深层,又面临勘探遭遇复杂、地质认识不清、圈闭落实困难、技术储备不足等困境。针对上述难题,一是重新认识库车含盐前陆冲断带,坚定勘探信心,锁定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勘探主攻领域;二是开展宽线大组合、三维采集处理、盐相关构造建模、相控速度建场等地震、地质一体化技术攻关,发现克深—大北区带,新发现、落实一大批可钻探圈闭;三是强化钻井技术攻关,成功实现盐下超深高压高温气藏高效快速钻进。十年来,克拉苏构造带勘探深度从4000m拓深至8000m,发现了克深2、博孜1等多个大型气田,克深区带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逐渐明朗。克拉苏深层盐下大气田勘探突破得益于地质认识的创新、勘探技术的进步和锲而不舍的勘探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白垩系 深层 盐岩 勘探发现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大型盐推覆构造 被引量:71
6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4 位作者 贾承造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王子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5,共9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系列盐相关构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盐推覆构造。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遥感资料和钻井资料揭示,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西秋立塔克山发育大型盐推覆构造,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并略呈往西南凸出的弧形展布,沿走向延伸超过200km,由北往南逆冲推覆距离达30km以上。主断层沿古新统-始新统盐岩层发育,外来推覆体由古新统-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第四系盐上层序组成,表现为受断层控制的单面山,逆冲推覆在原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之上。地质分析和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末期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阶段,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不均匀推覆作用,在盐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逆冲推覆距离、冲断层产状、外来岩系和原地岩系的叠置关系以及盐相关构造的发育都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走向上分段性特点。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受区域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褶皱 冲断带构造 地层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被引量:76
7
作者 杜金虎 王招明 +2 位作者 胡素云 王清华 谢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气区的有利条件:大型叠瓦冲断构造为大油气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圈闭基础;优越的烃源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深层发育大规模有效砂岩储集层,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巨厚膏盐岩为深层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盐下深层构造大气区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分布受构造圈闭控制,以构造气藏为主;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裂缝对油气富集高产有重要控制作用;油气分布具源-盖共控、叠置连片、整体含气的特点;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深层 盐下构造大气区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冲断带巴什基奇克组砂岩自生高岭石成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4
8
作者 邹华耀 郝芳 +1 位作者 柳广弟 隋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6-791,799,共7页
克拉2构造是该区最大的气田,白垩系储层自生高岭石也最为发育,平均相对含量大于20%,以书页状和蠕虫状分布于骨架颗粒间。克拉3、克拉1和吐北1等勘探失利的圈闭,高岭石均不发育。克拉2构造自生高岭石是长石颗粒在地层酸性介质中溶解的沉... 克拉2构造是该区最大的气田,白垩系储层自生高岭石也最为发育,平均相对含量大于20%,以书页状和蠕虫状分布于骨架颗粒间。克拉3、克拉1和吐北1等勘探失利的圈闭,高岭石均不发育。克拉2构造自生高岭石是长石颗粒在地层酸性介质中溶解的沉淀产物,同时伴随次生孔隙的形成。其成岩环境处于开放或半开放流体系统。这一成岩环境既能保证来源于下伏源岩层系酸性流体的注入,又要允许长石等溶解物质的排出。自生高岭石与次生孔隙的形成过程与天然气的充注,为两个机理上紧密联系的共生过程。贯通-贯穿型断裂向下贯通烃源岩、向上又断穿膏盐岩盖层,构成超压流体运移的主通道。有贯通-贯穿型断裂发育的地区,不仅具备了自生高岭石与次生孔隙的形成条件,而且有利于天然气成藏。断裂输导通道的类型对比表明,克拉苏构造带比秋里塔克构造带更有利于天然气的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高岭石 次生孔隙 贯通-贯穿断裂组合 天然气成藏 库车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位移转换构造及其演化——兼论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的形成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明慧 金之钧 +3 位作者 吕修祥 孙冬胜 彭更新 雷刚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9,共9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侧断坡形态清晰。侧断坡东、西断坪分别是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侧断坡发育在煤上-盐下构造地层组合中。通过DQ99-196、DQ00-226、DQ00-263等构造演化剖面恢复计算,东秋里塔格构造盐上地层位移梯度向西约为103.72m/km,而盐下东秋—迪那段的位移梯度为61.65m/km。在上述地震剖面上,盐上背斜和盐下隐伏背斜的轴线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后者自东向西逐渐向南发生偏移;野外露头观察,盐上背斜的褶皱作用也随之向西增强。在走向上,东秋里塔格构造具有构造分段性,表明侧断坡的位移量变化具有突发性。西段为库车塔吾构造,东段为东秋-迪那构造。库车塔吾构造的盐下隐伏背斜是受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控制的断层相关褶皱,前、后断坪分别位于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其隐伏的构造楔与南秋里塔格背冲断层组成库车塔吾三角带。东秋-迪那构造的隐伏背斜样式与库车塔吾段相似;但南翼缺乏背冲断层,不具备三角带形态。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表明,侧断坡的发育过程最早可以追索到康村期。东秋里塔格侧断坡相关背斜的形成与自北向南的盲冲断层和区域左行扭压复合作用有关。侧断坡相关背斜的主要构造特征是由侧断坡调节上、下滑脱层之间的应变差异,同时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沟通气源岩和储层;其油气勘探意义是使得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到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如迪那2之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褶皱冲断带 东秋里塔格构造带 位移转换构造 侧断坡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南麓库车晚新生代褶皱-冲断带 被引量:23
10
作者 文磊 杨海军 +5 位作者 李曰俊 彭更新 杨宪彰 黄智斌 罗俊成 张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7-855,共9页
库车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南麓,由近东西走向的多条构造带组成。三叠系暗色泥岩、侏罗系煤层、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构成库车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性主滑脱面。褶皱冲断带底面由北向南逐渐抬高。褶皱冲断带主体发... 库车褶皱冲断带位于天山南麓,由近东西走向的多条构造带组成。三叠系暗色泥岩、侏罗系煤层、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构成库车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性主滑脱面。褶皱冲断带底面由北向南逐渐抬高。褶皱冲断带主体发育盖层滑脱-冲断构造(薄皮构造),基底卷入型冲断构造(厚皮构造)见于北缘的根带。新生界膏盐层之上构造变形以滑脱褶皱为特色,之下以冲断构造为特色。库车褶皱冲断带是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南)天山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产物。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动力来源主要是造山楔向塔里木盆地推进所形成的挤压构造应力。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起始时间为约23Ma,构造变形具有阶段式加速的特点,已经识别出约23Ma、约10Ma、5~2Ma和1~0Ma共4个变形加速期。褶皱冲断带的演化过程为前展式,褶皱冲断带前锋向南推进的同时,后缘持续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褶皱冲断带 天山南麓 晚新生代 阶段式变形加速 生长地层 地震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被引量:64
11
作者 汤良杰 李京昌 +5 位作者 余一欣 王清华 杨文静 谢会文 陈书平 彭更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20,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平面上构造变形的分带性与分段性。段与段的分界一般为走滑断层,在野外可见大量断层三角面、擦痕、阶步、错断的山脊和河谷等现象,地貌GIS分析可以揭示一些构造分段的细节特征,三维可视化反映了隐伏的残留盐枕的分段性。不同的段具有迥然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分析可以估算出不同段落缩短量和缩短率的明显差异。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的形成一方面受控于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活动过程,还和盐岩层本身的沉积学特征及盐体展布格局有关,同时还明显受到基底构造的控制,与基底古隆起、基底断裂及古构造断坡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差异变形 分段性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1圈闭油气来源与成藏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剑 李谨 +7 位作者 谢增业 王超 张海祖 刘满仓 李德江 马卫 毛丹凤 曾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52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中秋1井开展了系统的油气源对比研究,认为中秋1井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湖相泥岩,天然气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煤系。油气成藏研究显示,中秋1井原油充注主要发生在新近纪吉迪克组—康村组沉积时期,以三叠系生烃贡献为主;天然气大规模充注发生在新近纪库车组沉积时期,晚期侏罗系生成的煤型气对早期形成的三叠系原油构成大规模气侵;中秋1圈闭形成时期早于或等于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期,活动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条件,烃源岩-断裂-圏闭时空有效匹配,中秋构造断层下盘一系列圈闭与中秋1圈闭成藏条件相似,有望成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冲断带 秋里塔格构造带 油气来源 油气成藏 中秋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滑脱层内部变形特征 被引量:31
13
作者 汤良杰 余一欣 +4 位作者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金文正 万桂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44-951,共8页
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构成了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滑脱层。在褶皱冲断带前缘,膏盐层发生塑性流动,其内部形成多种构造样式。根据野外考察、地震剖面解释和钻井资料识别出的膏盐层内部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枕... 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层构成了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滑脱层。在褶皱冲断带前缘,膏盐层发生塑性流动,其内部形成多种构造样式。根据野外考察、地震剖面解释和钻井资料识别出的膏盐层内部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枕、盐墙、盐推覆、鱼尾构造、盐焊接(断层焊接)、盐缩颈、透镜状增厚和盐垛等盐构造。盐构造在形成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演化序列,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总体表现为由北向南迁移,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则是从西往东迁移,盐推覆、盐焊接、盐枕等构造形成时间较早,盐墙形成较晚,东秋地区的盐构造形成时间整体较西段和中段晚,规模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层 盐构造 盐枕 盐墙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 被引量:142
14
作者 汪新 贾承造 杨树锋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2-384,共13页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汇聚作用和持续碰撞使中亚内陆沿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发生变形 ,山脉前沿发育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中段库车河地区发育 3~4排东西走向的逆冲 (掩 )断层和相关褶皱 ,逆冲 (掩 )断层由北向南扩展 ,...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汇聚作用和持续碰撞使中亚内陆沿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发生变形 ,山脉前沿发育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库车褶皱冲断带中段库车河地区发育 3~4排东西走向的逆冲 (掩 )断层和相关褶皱 ,逆冲 (掩 )断层由北向南扩展 ,断层和褶皱的形成时代自北向南逐渐变新 ,北部山前带的变形发生于前中新世 ,南部秋立塔克背斜带和亚肯背斜带的变形时代为上新世 (5 2± 0 2Ma)。通过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 ,作者提出了库车褶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方式和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 库车褶皱冲断带 库车河地区 构造几何学 变形分析 构造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维波 李江海 +2 位作者 王洪浩 黄少英 能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10,共10页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三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叠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三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离散元数值模拟 克拉苏构造带 影响因素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中段第三系盐枕构造 被引量:44
16
作者 汤良杰 贾承造 +3 位作者 金之钧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本文旨在探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的类型、分布、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通过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由北而南依次发育残留盐枕、非稳态盐枕和稳态盐枕等 3类盐枕构造 ,沿克... 本文旨在探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的类型、分布、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通过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由北而南依次发育残留盐枕、非稳态盐枕和稳态盐枕等 3类盐枕构造 ,沿克拉苏构造带和西秋立塔克构造带呈长条形带状分布 ,其成因受重力滑动、重力扩展、区域挤压和塑性流动作用的联合控制。从盐枕构造的演化序列和分布特征看 ,该区盐枕构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北部盐枕形成较早 ,稳定性差 ,出现残留盐枕 ,盐枕规模较小 ;南部盐枕形成较晚 ,稳定性较强 ,形态相对完整 ,规模较大。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与油气聚集密切相关 ,伴随盐枕构造的形成 ,发育大量盐相关油气圈闭构造 ,沿盐枕构造成带状分布 ,同时盐枕构造巨厚的盐岩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质构造 盐枕构造 重力作用 塑性流动 塔里木盆地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褶皱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分段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清华 杨明慧 吕修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3-531,共9页
近东西向的库车褶皱冲断带内发育近南北向的喀拉玉尔衮、康村和吐格尔明走滑断层 ,它们将库车褶皱冲断带尤其是作为前缘带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分割成东秋里塔格、西秋里塔格和却勒塔格构造等段落 ;侧断坡在东、西构造分段上也起着重要作用... 近东西向的库车褶皱冲断带内发育近南北向的喀拉玉尔衮、康村和吐格尔明走滑断层 ,它们将库车褶皱冲断带尤其是作为前缘带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分割成东秋里塔格、西秋里塔格和却勒塔格构造等段落 ;侧断坡在东、西构造分段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东秋里塔格构造深部发育双重褶皱构造 ,浅部构造发育断展褶皱 ;西秋里塔格构造受近东西向走滑断层控制 ,发育南、北两排构造 ,剖面上表现为断展褶皱和滑脱褶皱特点 ;却勒塔格构造是典型的滑脱褶皱。就油气成藏而言 ,走滑断层是破坏油气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侧断坡相关背斜是库车坳陷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褶皱冲断带 秋里塔格构造带 油气分布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褶皱──冲断构造分析 被引量:46
18
作者 贾东 卢华夏 +1 位作者 蔡东升 陈楚铭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共8页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是以断坪-断坡式的台阶状逆断层作为滑动机制的盖层薄皮推覆构造,它们在剖面上形成一个向南变薄尖灭的推覆构造楔,底部沿脱面在北侧深南侧浅,推覆变形也是自北向南传递。依据其构造形态和变形特点可分为五个构...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是以断坪-断坡式的台阶状逆断层作为滑动机制的盖层薄皮推覆构造,它们在剖面上形成一个向南变薄尖灭的推覆构造楔,底部沿脱面在北侧深南侧浅,推覆变形也是自北向南传递。依据其构造形态和变形特点可分为五个构造亚带:(1)南天山前缘楔状构造带;(2)库姆格列木-依奇克里克断层扩展褶皱构造带:(3)吐格尔明-吉迪克断层弯曲褶皱构造带:(4)秋里塔格断层扩展褶皱与断层弯曲褶皱叠加构造带;(5)库车-亚肯生长断层弯曲褶皱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盆地 褶皱 冲断带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克拉苏构造带地下盐岩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洪浩 李江海 +2 位作者 维波 黄少英 能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4,151-152,共5页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对克拉苏构造带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形态进行分析,通过井震结合,建立盐内地震相模式,探讨研究区盐内变形特征和对高压盐水层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和大北工区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存在较大差异,先存的底...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对克拉苏构造带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形态进行分析,通过井震结合,建立盐内地震相模式,探讨研究区盐内变形特征和对高压盐水层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克拉苏构造带克深和大北工区地下盐岩的空间展布存在较大差异,先存的底辟构造、古隆起和盐岩的原始沉积边界导致不同区域的盐岩分布存在差异。研究区盐内可识别出的地震相模式可分为沉积型、流动型、褶皱型和断层型4类,不同类型的地震相指示了盐内不同的流变状态。纺锤型地震相是研究区最常见的、发育高压盐水的地震相,鞘褶皱的核部及平卧褶皱和断层共同封闭的空间也容易发育高压盐水。在钻遇上述地震相时,需要谨慎操作,可减少甚至避免钻井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 中断带 克拉苏构造带 盐岩变形 高压盐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5 位作者 杨文静 彭更新 雷刚林 金文正 万桂梅 马玉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73,共8页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大量盐构造,其类型丰富多样。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盐构造样式主要有盐推覆、盐枕、盐墙、盐焊接、鱼尾构造、盐撤凹陷、突发构造、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三角带构造等。秋里塔格构造带盐构造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差异变形特征,其中西段却勒地区以古隆起(盐下)—盐枕(盐层)—逆冲推覆构造(盐上)为主;中段西秋地区以构造斜坡(盐下)—盐墙(盐层)—断层传播褶皱、向斜(盐上)为主;东段东秋地区则以断层转折褶皱(盐下)—盐推覆(盐层)—断层传播褶皱(盐上)为主。造成这种盐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基底断裂、含盐层系、构造转换带和变形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性,其中基底构造和含盐层系的差异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构造分段 断层相关褶皱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