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砂质辫状河三角洲有利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储机理——以塔里木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为例
1
作者 莫涛 潘永帅 +4 位作者 范坤宇 柳波 朱文慧 黄志龙 王媛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940,共20页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发育大套厚层砂体,但目前对其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岩相差异及成储机制方面的精细研究还较少,严重限制了勘探成功率。因此,本研究基于岩芯、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巴... 克拉苏构造带博孜—大北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二段(巴二段)发育大套厚层砂体,但目前对其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岩相差异及成储机制方面的精细研究还较少,严重限制了勘探成功率。因此,本研究基于岩芯、测井和多种分析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巴二段有利岩相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研究。结果显示:①巴二段广泛发育含泥砾的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体系,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垂向可分为5个砂组,单砂组由底至顶依次发育富含泥砾块状中—细砂岩相、含泥砾块状中—细砂岩相、块状中—细砂岩相、层理状粉—细砂岩相和块状泥岩相;②巴二段砂体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中发育的各种岩相类型的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较差,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下控制的岩相类型较好,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局部发育微裂缝和粒内溶蚀孔;③大套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形成的中—细砂岩是巴二段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构造位置和不同类型储层经历的成岩改造存在差异。其中,早—中期的胶结作用和晚期的快速埋藏压实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上覆厚层膏盐岩保孔、早期大气淡水溶蚀、晚期有机酸溶蚀以及剧烈构造运动伴生的微裂缝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由北向南,巴二段储层致密化时间逐渐变晚,整体属于“边成藏边致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有利岩相 优质储层 巴什基奇克组二段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构造变形模式
2
作者 梅永旭 张津宁 +3 位作者 潘杨勇 刘培烨 相泓含 能源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9-437,共9页
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经历了3个时期的理论变革,但对盐下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滑脱构造的研究并不深入,多滑脱层构造变形模型及机理仍存在较大争议。针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层复杂构造带多层滑脱现象,分别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角... 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建模经历了3个时期的理论变革,但对盐下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滑脱构造的研究并不深入,多滑脱层构造变形模型及机理仍存在较大争议。针对库车前陆冲断带超深层复杂构造带多层滑脱现象,分别从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角度分析库车前陆冲断带分层滑脱构造变形系统,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析盐下构造变形样式,精细刻画盐下深层多滑脱层构造模型,探讨古隆起、先存断裂和膏盐岩等地质因素对盐下深部构造的影响。研究表明,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构造变形主要与5套区域滑脱层相关,具有多级滑脱叠合展布、垂向分层拆离变形、空间差异叠置变形的特征。空间上自南西向北东由基底卷入冲断构造向盖层滑脱构造转变,其中还存在坡-坪式多层滑脱叠置过渡带,总体呈现三段式递进变形。坡-坪式断裂转换处发育有序且大规模分布的冲起构造,盐下中生界具备成排成带发育次级背斜圈闭的可能,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冲断带 盐下构造 多滑脱层 构造变形 坡-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西次凹的地层系统和构造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清华 杨威 +1 位作者 周慧 缪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87,共17页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 乌什西次凹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隶属于库车坳陷的乌什凹陷。它位于南天山主山脉(哈尔克山)和塔里木盆地柯坪—温宿凸起之间。区域构造格局上,这里是塔里木克拉通向西北自然延伸的部分。次凹北缘的阿合奇断裂是南天山造山带和塔里木克拉通的分界。乌什西次凹内发育与柯坪—温宿凸起相似的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的烃源岩。新近系—第四系碎屑岩建造直接不整合于变形的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之上;剖面上,向南天山方向加厚,向塔里木克拉通方向减薄,呈现典型的前陆盆地剖面结构特征。这是一个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叠加在晚海西期—燕山期古隆起之上。这里的构造变形主要有3期,分别是中海西期、晚海西期—印支期和晚喜山期。变形以厚皮冲断构造及其相关褶皱为主,薄皮构造不发育。平面上,主构造线走向NE-SW。剖面上,以南天山向塔里木冲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前寒武纪—古生代地层系统 被动大陆边缘 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和褶皱 晚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 基底卷入型构造 乌什西次凹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带构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俊 缪卫东 +9 位作者 赵凤全 李君 袁瑞 周慧 邓晓睿 王珊 董才源 黄智斌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 吐格尔明背斜和阳北断裂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山前库车褶皱冲断带的东段,两者均为基底卷入型构造。阳北断裂是一个反转构造,其变形历史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白垩纪的正断层;新生代构造反转,发生了多期冲断变形加速期,分别发生于白垩纪末—古近纪初、古近纪末—新近纪初、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和第四纪。吐格尔明背斜构造带是阳北断裂中新世早期及以后的冲断作用派生出来的一个次级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带。它由吐格尔明背斜及其南、北两条呈背冲关系的逆冲断层组成。背斜核部元古宇变质岩出露地表;中、新生界直接不整合于变质岩之上,缺失全部古生界,说明研究区可能属于一个长期存在的古生代古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白垩纪正断层 新生代逆冲断层 反转构造 基底卷入构造 元古宇变质岩 古隆起 吐格尔明背斜 阳北断裂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褶皱冲断带东段依奇克里克背斜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
5
作者 袁瑞 李君 +7 位作者 蒋俊 缪卫东 黄智斌 康晓娟 宋煜 邓晓睿 师斌 汲雷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2-1228,共17页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 依奇克里克背斜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褶皱冲断带北部构造带东段。它是一个基底卷入型开阔直立背斜,是在晚海西期古隆起和印支期库车周缘前陆盆地前渊带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含油气构造。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是白垩系下统,向两翼方向依次出露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钻井资料揭示,之下还有三叠系和侏罗系含煤碎屑岩建造,不整合于石炭系灰岩之上。中新统吉迪克组至更新统西域组是背斜的生长地层,古近系及以下地层是前生长地层。背斜位于库车褶皱冲断带根带,发育厚皮构造;向前锋方向,逐渐演变为薄皮构造。褶皱冲断带的两个主滑脱断层分别发育于侏罗系煤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作为印度—亚洲碰撞的远程效应,背斜的变形起始于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经多个变形加速期,脉式冲断,直至第四纪晚期才最终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构造 基底卷入型背斜 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 依奇克里克背斜 库车褶皱冲断带 塔里 木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探讨 被引量:63
6
作者 汤良杰 李京昌 +5 位作者 余一欣 王清华 杨文静 谢会文 陈书平 彭更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20,共8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GIS分析、三维可视化分析、盐相关构造变形样式的探讨、平衡剖面分析以及缩短量和缩短率的估算,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特征。差异变形主要表现为纵向上不同层次变形的差异性以及平面上构造变形的分带性与分段性。段与段的分界一般为走滑断层,在野外可见大量断层三角面、擦痕、阶步、错断的山脊和河谷等现象,地貌GIS分析可以揭示一些构造分段的细节特征,三维可视化反映了隐伏的残留盐枕的分段性。不同的段具有迥然不同的构造变形样式,平衡剖面分析可以估算出不同段落缩短量和缩短率的明显差异。盐构造差异变形和分段性的形成一方面受控于天山造山带的分段性活动过程,还和盐岩层本身的沉积学特征及盐体展布格局有关,同时还明显受到基底构造的控制,与基底古隆起、基底断裂及古构造断坡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差异变形 分段性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大型盐推覆构造 被引量:70
7
作者 汤良杰 金之钧 +4 位作者 贾承造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王子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5,共9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中生界盐下层序、古新统一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一第四系盐上层序。盐岩层序的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盐岩、膏岩、泥灰岩和紫红色碎屑岩,厚110~3000 m。盐岩层的存在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系列盐相关构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盐推覆构造。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遥感资料和钻井资料揭示,沿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西秋立塔克山发育大型盐推覆构造,总体呈近东西走向,并略呈往西南凸出的弧形展布,沿走向延伸超过200km,由北往南逆冲推覆距离达30km以上。主断层沿古新统-始新统盐岩层发育,外来推覆体由古新统-始新统盐层层序和渐新统-第四系盐上层序组成,表现为受断层控制的单面山,逆冲推覆在原地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之上。地质分析和剖面复原结果表明,盐推覆构造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末期以来的喜马拉雅晚期阶段,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不均匀推覆作用,在盐推覆构造的不同地段,逆冲推覆距离、冲断层产状、外来岩系和原地岩系的叠置关系以及盐相关构造的发育都有较大差异,显示出走向上分段性特点。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缘盐推覆构造的形成演化受区域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褶皱 冲断带构造 地层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中段第三系盐枕构造 被引量:44
8
作者 汤良杰 贾承造 +3 位作者 金之钧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本文旨在探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的类型、分布、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通过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由北而南依次发育残留盐枕、非稳态盐枕和稳态盐枕等 3类盐枕构造 ,沿克... 本文旨在探讨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的类型、分布、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通过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和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由北而南依次发育残留盐枕、非稳态盐枕和稳态盐枕等 3类盐枕构造 ,沿克拉苏构造带和西秋立塔克构造带呈长条形带状分布 ,其成因受重力滑动、重力扩展、区域挤压和塑性流动作用的联合控制。从盐枕构造的演化序列和分布特征看 ,该区盐枕构造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北部盐枕形成较早 ,稳定性差 ,出现残留盐枕 ,盐枕规模较小 ;南部盐枕形成较晚 ,稳定性较强 ,形态相对完整 ,规模较大。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枕构造与油气聚集密切相关 ,伴随盐枕构造的形成 ,发育大量盐相关油气圈闭构造 ,沿盐枕构造成带状分布 ,同时盐枕构造巨厚的盐岩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封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地质构造 盐枕构造 重力作用 塑性流动 塔里木盆地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77
9
作者 王良书 李成 +6 位作者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王勤 葛锐 贾承造 魏国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依奇克里克、克拉苏和大宛齐等构造分区是低温冷盆中的高地温梯度带 ;从山前带由北向南 ,地温梯度逐渐降低 .在盆地的南部 ,地温梯度又存在明显差异 .总体上 ,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趋于一致 ,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变化的速率不同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地温梯度与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的关系以及油气勘探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地质构造 库车前陆盆地 地温场 塔里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167
10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5 位作者 李西建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2-492,共11页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开始形成于吉迪克组沉积早期 (距今 2 5Ma) ,叠置于晚二叠世 -三叠纪前陆盆地之上 ,是始新世末印度 -西藏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所致...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库车再生前陆盆地开始形成于吉迪克组沉积早期 (距今 2 5Ma) ,叠置于晚二叠世 -三叠纪前陆盆地之上 ,是始新世末印度 -西藏碰撞的远距离构造效应所致。其中的前陆逆冲带是由浅部和深部两个层次的构造组成的 ,其构造特征具有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内的台阶状逆断层及其相关褶皱都是伴随着中新世以来的造山运动形成的 ,由山前向盆地以背驮式渐次连续扩展 ,自渐新世晚期一直持续到现在。印度 -西藏碰撞作用引起的陆内俯冲及壳内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造山运动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53
11
作者 孙龙德 李曰俊 +3 位作者 宋文杰 田作基 王国林 邬光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13,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直接受控于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在此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中生代的库车前陆盆地和新生代的北塔里木前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又控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 :秋...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直接受控于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在此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中生代的库车前陆盆地和新生代的北塔里木前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又控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 :秋里塔格带以北的前陆褶皱冲断带 ,即库车坳陷的主体部分是天然气富集区 ;塔北隆起的南部至中央隆起的北部是黑油富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盆地 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南天山造山带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被引量:56
12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3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齐英民 谢会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7-303,共7页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 ,具有多套储盖组合 ,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 :(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 ,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 ,具有多套储盖组合 ,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 :(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 ,断层活动期 ,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 ,断层停止活动 ,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 ;(2 )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 ;(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 ;(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构造 油气勘探目标 库车坳陷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盐湖环境变迁及其成钾效应探讨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成林 曹养同 +2 位作者 杨海军 焦鹏程 顾乔元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7-558,共12页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新世,盐湖沉积主要集中在库车盆地西部拜城凹陷的中东部;始新世,盐湖沉积扩展至整个拜城凹陷,沉积中心和蒸发浓缩中心位于其北部;渐新世,盐湖沉积仍然分布于拜城凹陷,但沉积和浓缩... 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新世,盐湖沉积主要集中在库车盆地西部拜城凹陷的中东部;始新世,盐湖沉积扩展至整个拜城凹陷,沉积中心和蒸发浓缩中心位于其北部;渐新世,盐湖沉积仍然分布于拜城凹陷,但沉积和浓缩中心已从北部迁移到南部,改变了此前"南浅北深"的箕状盆地构造格局;中新世,盆地沉积中心已从西部的拜城凹陷转移到东部的阳霞凹陷,盐湖沉积区也随之迁移到东部,浓缩中心呈串珠状分布。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环境变迁显示,盆地次级凹陷的发育、迁移明显受控于盆地构造演化;而盆地构造活动在制约盐湖岩相古地理面貌(沉积中心、物质来源与浓缩中心等)变迁的同时,亦对盐湖晚期富钾卤水的再汇集过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而对随后可能的钾盐沉积起到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库车前陆盆地古近系—新近系蒸发岩序列中钾离子在横向上的富集势亦明显受控于这一时期盆地岩相古地理的变迁,即在盐岩沉积面积、厚度大的凹地出现钾离子相对富集。而西部拜城凹陷,钻孔(始新统)盐岩岩屑的钾离子含量从下向上逐渐增高的趋势,峰值分别为1.07%、1.43%、3.05%;东部凹陷钻孔(中新统)盐岩岩屑钾离子含量由下向上亦呈增高趋势,最低值0.008%,最高值为0.152%等证据表明,地层中钾离子纵向上的富集趋势,则正是始于对岩相古地理面貌变迁的地球化学响应。综上所述,认为库车前陆盆地具有钾盐成矿远景:始新世时期,库车盆地西部凹陷的蒸发浓缩中心区成钾远景相对较好;中新世时期,有利的成钾区可能转移到东部凹陷的浓缩中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库车前陆盆地 古近纪 新近纪 蒸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新生代构造性质和变形时间 被引量:202
14
作者 卢华复 贾东 +3 位作者 陈楚铭 刘志宏 王国强 贾承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5-221,共7页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 库车构造位于南天山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南,为塔里木盆地最北的一个构造带。它自北而南可分为边缘逆冲( 隐伏构造楔) 、斯的克背斜带、北部线性背斜带、拜城盆地、南部背斜带。每个背斜带又包含有若干逆冲断层相关褶皱,它们是断层转折褶皱、断层传播褶皱、滑脱褶皱、断层传播 滑脱混生褶皱、双重逆冲构造、突发构造、三角带构造。底部逆冲断层向南变浅,堆叠逆冲岩席向南变薄,总体上形成一个向南的逆冲构造楔。逆冲断层在斯的克背斜带侵位最早(25 Ma) ,在北部线性背斜带为169 Ma,拜城盆地中的大宛其背斜为36 Ma,南部背斜带为53 Ma( 北部) 和18 Ma( 南部) ,变形作用向南变新。库车构造是印 藏板块碰撞的内陆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变形带 新生代构造 逆冲断层 相关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对盐构造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余一欣 汤良杰 +5 位作者 李京昌 杨文静 金文正 彭更新 雷刚林 万桂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 地震剖面解释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前古近系基底构造对上覆盐构造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位于冲断带前缘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前古近系基底表现为古隆起形态,并发育有丰富的基底断裂和盐构造。基底断裂大多表现为逆断裂,其走向与地表山系基本一致,倾向主要为NNW和SSE,具有较明显的分段特征。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塑性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主要有盐枕、盐推覆、盐焊接和鱼尾构造等。前古近系基底断裂通过影响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的塑性流动方式和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控制盐层及上覆层的构造变形过程,最终导致在盐层和上覆层形成了大量形态各异的盐相关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古隆起 基底断裂 物理模拟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43
16
作者 汤良杰 贾承造 +3 位作者 金之钧 皮学军 陈书平 谢会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1-506,共6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带古新统—始新统发育盐岩层系,将库车前陆褶皱带构造变形和圈闭样式分为三层,即盐上构造、盐层(盐间)构造和盐下构造。盐上构造包括盐上背斜、盐上道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上背冲断块构造、强制褶皱、盐...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带古新统—始新统发育盐岩层系,将库车前陆褶皱带构造变形和圈闭样式分为三层,即盐上构造、盐层(盐间)构造和盐下构造。盐上构造包括盐上背斜、盐上道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上背冲断块构造、强制褶皱、盐上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盐层(盐间)构造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盐焊接构造和外来盐席等;盐下构造主要有背冲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叠瓦冲断带和双重构造等。库车前陆褶皱带盐构造的形成可能受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多重控制。笔者等讨论了盐相关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和模式,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带盐岩层变形与丰富的圈闭构造形成密切相关,烃源岩主要位于盐下,盐岩层作为优质盖层构成石油和天然气藏最优越的遮挡条件,断裂对盐下、盐间和盐上油气成藏都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盐下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褶皱带 盐相关构造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与南天山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83
17
作者 李曰俊 宋文杰 +3 位作者 买光荣 周黎霞 胡剑风 尚新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 一个完全发育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往往会形成双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和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构成了南天山造山带的双前陆盆地。前者是中生代南天山造山带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原前陆盆地,后者则是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阶段所形成的新前陆盆地。库车前陆盆地被后期的造山作用严重破坏,其楔顶带和前渊带的很大部分都已卷入了后期的造山作用。北塔里木前陆盆地是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各沉积带发育齐全。分隔伊犁-中天山地块和塔里木古陆的古南天山洋盆于二叠纪末完全闭合(东部可能早一些),两陆壳地块完全碰撞到一起,库车前陆盆地形成;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作用的远程效应导致南天山造山带重新活动,发生陆内造山,形成北塔里木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南天山褶皱带 陆-陆碰撞 逆冲推覆 库车盆地 耦合关系 造山作用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大气区形成条件与地质特征 被引量:76
18
作者 杜金虎 王招明 +2 位作者 胡素云 王清华 谢会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5-393,共9页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 针对库车深层构造,开展"宽线+大组合"山地地震采集、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深层构造建模等一系列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初步落实了盐下深层构造,发现并落实了一批大型构造圈闭。研究发现,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具有形成构造大气区的有利条件:大型叠瓦冲断构造为大油气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圈闭基础;优越的烃源条件与晚期强充注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深层发育大规模有效砂岩储集层,为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巨厚膏盐岩为深层大气区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盖层条件。盐下深层构造大气区油气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油气分布受构造圈闭控制,以构造气藏为主;冲断带深层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裂缝对油气富集高产有重要控制作用;油气分布具源-盖共控、叠置连片、整体含气的特点;储量规模较大,单井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冲断带 克拉苏深层 盐下构造大气区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降特征探讨 被引量:41
19
作者 阎福礼 卢华复 +1 位作者 贾东 于际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9,共9页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中生代 新生代 沉陷特征 盆地演化 再生前陆盆地 沉积速率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岩对地层温度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定量分析——以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吴海 赵孟军 +4 位作者 卓勤功 鲁雪松 桂丽黎 李伟强 徐祖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8,共9页
库车前陆盆地发育两套巨厚的膏盐岩,依据盆地东西向的二维地震剖面和边界条件,运用瞬态热流法进行模拟,定量分析膏盐岩厚度变化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当盐体总厚度一定时,盐体层数的变化不会对地温场造成影... 库车前陆盆地发育两套巨厚的膏盐岩,依据盆地东西向的二维地震剖面和边界条件,运用瞬态热流法进行模拟,定量分析膏盐岩厚度变化对地温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当盐体总厚度一定时,盐体层数的变化不会对地温场造成影响;②地温随膏盐岩厚度的变化为:西部盐上地温增加0.3~0.6℃/100m,盐下地温减小0.6~1.0℃/100m;东部盐上地温增加1.9~2.3℃/100m,盐下地温减小0.2~2.6℃/100m;⑨镜质体反射率R0随膏盐岩厚度的变化为:西部平均滞后约0.02%/100m,东部平均滞后约0.05%/100m。膏盐岩本身的热导率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东部盐体埋藏较浅,地温相对较低,其总体热导率较高,导致地温和尺。值变化率比西部高。相对于泥岩,膏盐岩使下伏烃源岩热演化滞后,导致库车东部迪那2凝析气田油气充注时间滞后7.5~9.0Ma,使得其排烃充注时期与圈闭形成时期相匹配,有利于该地区的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 热导率 地层温度 烃源岩 热演化程度 盆地模拟 库车前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