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构造隐伏花岗岩体及其热液成矿系统——以河南省熊耳山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为例
1
作者 王春永 刘红涛 +1 位作者 郭方方 徐书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57,共25页
以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省熊耳山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物化探资料、遥感影像等综合研究,发现该矿田是一个与同构造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推测该隐伏岩体为一个东宽西窄、东... 以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河南省熊耳山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物化探资料、遥感影像等综合研究,发现该矿田是一个与同构造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推测该隐伏岩体为一个东宽西窄、东厚西薄的“鞋底”状花岗质岩席,其总体空间形态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下盘的东向运动学方向密切相关。高位岩浆房的主体(隐伏岩体厚大部分)定位于故县水库以东地带。区内已发现的银、金多金属矿床主要是隐伏岩体东部主体顶上带外缘区定位的中温热液脉状矿化。推测在隐伏岩体顶上带的中南部还有三个隐伏岩钟发育部位,正是岩浆热液二次沸腾核心区域,因而是形成高温的斑岩型铜钼矿或隐爆角砾岩型钼金矿的最有利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花岗岩体 热液成矿系统 深部预测 斑岩型铜钼矿 铁炉坪银多金属矿田 耳山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拉木伦成矿带库里吐钼(铜)矿区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及含矿性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吴华英 张连昌 +1 位作者 陈志广 万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7-878,共12页
西拉木伦成矿带库里吐钼(铜)矿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中段。通过对矿区含矿岩体的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和研究,表明矿区含矿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其SiO_2含量为70.60%~72.95%,Na_2O和K_2O的含量分别为3.98%~4... 西拉木伦成矿带库里吐钼(铜)矿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中段。通过对矿区含矿岩体的主量、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和研究,表明矿区含矿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其SiO_2含量为70.60%~72.95%,Na_2O和K_2O的含量分别为3.98%~4.40%和4.57%~5.49%,里特曼指数σ介于2.9~3.1之间,均小于3.3,指示其属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轻微[(Gd/Yb)_N=1.05~1.86],轻稀土元素有一定分馏[(La/Sm)_N =4.27~6.41],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较强[(La/Yb)_N=8.03~19.27],具有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65~0.77);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解上,都显示出Nb、Ta、Ti、P、Ba等元素亏损,Rb、Th、U、K等元素富集的特征;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石初始^(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组成变化范围分别为18.3281~18.9980、15.5902~15.6644和37.7778~38.4129;(^(87)Sr/^(86)Sr)_i及ε_(Nd)(t)变化范围分别为O.706113~0.706783和-0.90~+2.04。通过研究该区含矿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本文初步认为该区二长花岗质岩浆来源于新生陆壳,形成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间的后碰撞阶段;同时本文还对含矿二长花岗岩含矿性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矿床研究和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后碰撞 库里吐钼(铜)矿 西拉木伦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容矿岩石及蚀变特征 被引量:57
3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6 位作者 刘铁兵 张锐 王京彬 张云孝 孟磊 王丽娟 汪疆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7-792,共16页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达拉布特岛弧南部。根据容矿岩石、热液蚀变和矿化特点,结合成矿元素Cu-Mo-(Au)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是斑岩型铜钼矿床。研究识别出含矿岩体是一个岩性和岩相复杂的中性斑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和各种脉岩,有少量的花岗闪长岩,岩相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中心相、主体相和边缘相,稍晚形成的深部隐爆相叠加在上述各岩相上。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化赋存于岩体各岩相尤其是深部隐爆相中,少量赋存于围岩中。热液蚀变填图和研究显示,蚀变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由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组成的叠加带、角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Hollister的模式类似。矿体主要赋存于叠加带中,部分赋存于角岩化带中。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中性岩浆-流体活动控制着岩体的蚀变与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中性斑岩体 闪长岩 蚀变分带 包古图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龙铜钼矿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成辉 唐菊兴 +7 位作者 陈建平 郝金华 高一鸣 刘耀文 凡韬 章奇志 应立娟 陈志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45-1455,共11页
西藏玉龙铜钼矿是三江地区玉龙成矿带上的超大型铜矿。随着矿区开采工作的启动,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也逐步展开。本文在矿区外围找矿项目中,采用高精度离子探针方法对矿区及外围的岩体进行了年代学测试,获得玉龙铜钼矿两件含矿黑云母二... 西藏玉龙铜钼矿是三江地区玉龙成矿带上的超大型铜矿。随着矿区开采工作的启动,矿区外围的找矿工作也逐步展开。本文在矿区外围找矿项目中,采用高精度离子探针方法对矿区及外围的岩体进行了年代学测试,获得玉龙铜钼矿两件含矿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43.0±0.5Ma(MSWD=1.3)、43.8±0.7Ma(MSWD=2.6);矿区外围北部甘龙拉地区石英二长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43.9±0.6Ma(MSWD=1.19),矿区外围南部的纳加扎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41.4±0.6Ma(MSWD=1.6)。表明玉龙斑岩铜钼矿带岩体主要于中始新世沿碰撞产生的拉分盆地侵入、就位,并且具有由北向南逐渐演化的趋势。矿区北部地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结合三江地区其他矿床的年代学数据和动力学背景,认为以玉龙铜钼矿为中心往北及往南均存在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玉龙铜钼矿 斑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其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志良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作衡 左国朝 王龙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3-955,共13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等通过对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床(点)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测试分析,全面总结整个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探讨,认为西天山地区的喇嘛苏中型铜...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等通过对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床(点)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测试分析,全面总结整个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地质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通过对新疆天山斑岩铜钼矿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探讨,认为西天山地区的喇嘛苏中型铜锌矿、达巴特小型铜钼矿、冬吐劲小型铜钼矿、莱历思高尔小型铜钼矿和肯登高尔小型铜钼矿分布在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带,其成矿作用主要与晚古生代巴音沟洋板块向南俯冲作用有关;东天山地区的土屋—延东大型铜钼矿、灵龙小型铜钼矿和赤湖小型铜钼矿分布在大南湖—头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成矿作用主要与晚古生代康古尔塔格洋板块向北俯冲作用有关。三岔口小型铜钼矿和白山中型钼铼矿尽管分布在阿奇山—雅满苏晚古生代岛弧带,但其成矿作用分别与二叠纪和三叠纪的板内伸展—岩浆活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钼矿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成矿地球动力学 天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园珠顶铜钼矿床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Hf同位素 被引量:20
6
作者 胡升奇 朱强 +5 位作者 张先进 易顺华 彭松柏 周国发 吴林波 陈海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9-1158,共20页
园珠顶铜钼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大瑶山隆起北缘,为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花岗斑岩的高精度成岩年龄,为(154.3±1.7) Ma (n=12,MSWD=3.1),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与辉钼矿的... 园珠顶铜钼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南段的大瑶山隆起北缘,为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花岗斑岩的高精度成岩年龄,为(154.3±1.7) Ma (n=12,MSWD=3.1),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与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龄155 Ma相吻合。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园珠顶花岗斑岩高硅〔w(SiO2)为68.81%~70.21%〕、富碱〔w(Na2O)+w(K2O)为6.78%~8.01%〕、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为0.96~1.04);稀土元素总量中等(ΣREE 为142.15×10-6~170.83×10-6),富集轻稀土元素(ΣLREE 为135.05×10-6~162.34×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0.97~32.10〕,弱的Eu负异常(δEu=0.86~0.89),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右倾;岩石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高场强元素Th、U,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及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LA-MC-ICP-MS锆石Hf 的原位分析表明,176Hf/177Hf值变化于0.282 500~0.282 801之间,εHf(t)值介于-6.27~4.19。综合分析表明,园珠顶花岗斑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合源成因,锆石εHf(t)值反映了园珠顶花岗斑岩的成岩源区较为复杂,总体具亏损岩浆源区的特征,以幔源物质为主,但在岩浆侵位过程中遭受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园珠顶斑岩体及铜钼矿,与钦杭成矿带北段的永平铜矿具有一致的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形成于板块俯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斑岩型铜钼矿 花岗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锆石HF同位素 园珠顶铜钼矿 广东 大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34
7
作者 代军治 毛景文 +4 位作者 杨富全 叶会寿 赵财胜 谢桂青 张长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8-612,共15页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 华北地台北缘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中段部位钼(铜)矿床的分布受区域EW向、NE向、NNE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成矿带东端辽西地区以钼矿为主,西端冀北地区以铜(钼)矿为主。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小侵入体关系密切,矿床多产于花岗斑岩体之中或内外接触带中,矿床类型以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矽卡岩型为主。同位素研究表明,钼(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地壳或与太古代结晶基底有关的花岗岩;钼矿的形成主要与中生代富硅、富钾质花岗岩有关,而与铜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酸碱度相对较低。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燕辽钼(铜)成矿带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于180Ma左右和140Ma左右2个时期,其对应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后碰撞造山阶段和中国东部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燕辽钼(铜)成矿带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成矿动力学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伟德山地区铜钼多金属矿锆石U-Pb法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8
作者 丁正江 孙丰月 +5 位作者 刘福来 刘建辉 刘殿浩 张丕建 杜圣贤 李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7-618,共12页
伟德山地区构造位置上处于苏鲁——大别造山带鲁东段,该区广泛出露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岩体内部及外围已发现十余处钼、铜及多金属矿床(点),为一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该区两个典型矿床矿化... 伟德山地区构造位置上处于苏鲁——大别造山带鲁东段,该区广泛出露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岩体内部及外围已发现十余处钼、铜及多金属矿床(点),为一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该区两个典型矿床矿化花岗岩开展了年代测定,获得了两个岩浆锆石U-Pb法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3.4±1.8Ma和114.2±2.1Ma,与前人所测得的该区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08±2Ma,117.7±2.9Ma~113.4±2.5Ma较一致,结合中国东部地区花岗岩体与其相应的有色金属矿化时间差异的研究成果,认为伟德山地区铜钼成矿时代应在110Ma左右,属燕山晚期多金属成矿亚系列。区域上的研究表明,该区成岩成矿作用处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相对亚洲大陆俯冲导致的弧后扩张环境,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铜钼矿床 燕山晚期 伟德山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初步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9
9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张志 郑文宝 冷秋锋 钟婉婷 应立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9,共11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内中东段找到的超大型斑岩矿床之一。根据甲玛矿区165个钻孔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从平面上和垂向上研究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上覆围岩金属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个矿区破...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内中东段找到的超大型斑岩矿床之一。根据甲玛矿区165个钻孔角岩中裂隙的统计结果,从平面上和垂向上研究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上覆围岩金属矿化强度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个矿区破裂裂隙疏密分布趋势明显,裂隙高密度区位于ZK1616—ZK3216一带,平均裂隙率达40条/m以上,最高可达82条/m;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裂隙率逐渐降低。而上覆围岩(角岩)中的铜钼矿化强度同裂隙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平面上裂隙高密度区对应的Cu品位值为0.2%~0.47%,对应的Mo品位值为0.03%~0.10%;垂向上裂隙发育程度与铜钼矿化同样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裂隙越发育,对应的金属矿化越好,且在角岩中具"上铜下钼"的矿化分带现象。此外,根据对矿区裂隙成因的初步讨论,提出了甲玛斑岩矿床裂隙系统的演化模式,并结合16号勘探线上裂隙产状变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了甲玛深部隐伏斑岩体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甲玛斑岩矿床 裂隙系统 铜钼矿化 角岩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索拉吉尔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6
10
作者 丰成友 李东生 +4 位作者 屈文俊 杜安道 王松 苏生顺 江军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 索拉吉尔铜钼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含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中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规模大、品位高。利用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技术,获得9件样品的模式年龄为(236.9~240.1)Ma,加权平均年龄为(238.8±1.3)Ma,其加权平均方差(MSWD)为0.32,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239±11)Ma(MSWD=0.48),模式年龄和等时线年龄结果集中一致,表明铜钼成矿作用发生于中三叠世。索拉吉尔铜钼矿床辉钼矿样品中铼含量为73.8~98.5μg/g,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吉尔矽卡岩型铜钼矿床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祁漫塔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市鸭鸡山钼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碧乐 张娟 +2 位作者 张晗 许庆林 于泽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72,共12页
鸭鸡山钼铜矿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温都尔庙—翁牛特旗褶皱带,该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鸭鸡山钼铜矿床分布受控于区域EW向深断裂,矿体产于EW向主断裂F1上盘的二长花岗岩体中,严格受东西向F1断裂和... 鸭鸡山钼铜矿床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温都尔庙—翁牛特旗褶皱带,该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鸭鸡山钼铜矿床分布受控于区域EW向深断裂,矿体产于EW向主断裂F1上盘的二长花岗岩体中,严格受东西向F1断裂和北东向断裂控制。该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中硫化物主要有黄铁矿、辉钼矿和黄铜矿。石英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子矿物三相和纯气相3种类型。流体盐度(w(NaCl))为2.06%~44.00%,集中在40%~44%和4%~8%;流体密度为0.85~1.25 g/cm3,集中在1.20~1.24 g/cm3和0.88~0.92 g/cm3;成矿温度为167~380℃,集中在320~360℃和200~220℃;流体盐度、密度、成矿温度在直方图上均表现为双峰特征。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流体为高盐度、高密度和高温的岩浆流体,气相包裹体与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共存,表明该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沸腾或不混溶;成矿晚阶段为低盐度、低密度和中温的混合流体。通过等容线图解法估算成矿压力为274.7~368.5 MPa,用静岩压力梯度估算成矿深度为8.32~11.2 km。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成、中高温热液脉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热液脉型矿床 鸭鸡山 赤峰 钼矿 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贵恩 马彦青 +3 位作者 王涛 张永涛 叶继龙 刘宝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8-35,共8页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床 花岗斑岩 成矿模式 纳日贡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吉村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33
13
作者 马国玺 陈志宽 +4 位作者 陈立景 马晓凤 马金虎 提云生 窦玉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床目前已探明为一大型斑岩型铜(钼)-矽卡岩型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床目前已探明为一大型斑岩型铜(钼)-矽卡岩型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木吉村铜(钼)矿床位于山西断窿与燕山台褶带的过渡地带,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中。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为F4断裂,成矿母岩闪长玢岩与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该矿床具有典型的面型蚀变分带及矿化分带。其矿床成因主要为斑岩-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矿床,以"多位一体"和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木吉村铜(钼)矿 涞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龙斑岩铜钼矿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成矿学意义 被引量:38
14
作者 唐菊兴 王成辉 +3 位作者 屈文俊 杜安道 应立娟 高一鸣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玉龙铜钼矿床是金沙江—红河斑岩铜矿带北部的一个超大型铜钼矿,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几个铜矿之一。玉龙铜矿曾经作为我国新生代最典型的斑岩铜矿,在西南三江及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找矿工作中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但与其成矿作用有关... 玉龙铜钼矿床是金沙江—红河斑岩铜矿带北部的一个超大型铜钼矿,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几个铜矿之一。玉龙铜矿曾经作为我国新生代最典型的斑岩铜矿,在西南三江及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地质找矿工作中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但与其成矿作用有关的科学问题还尚待进行深入研究,精确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演化历史就是其中主要课题之一。文章对采自矿区钻孔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铼-锇同位素定年,得到的等时线年龄为(41.6±1.4)Ma。5件样品的模式年龄表明,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成矿作用的时间跨度约为1.5Ma,说明成矿作用是在较短时期内完成,反映了独特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机制;成矿时代也表明玉龙铜钼矿形成于早喜马拉雅阶段变形变质造山高峰期与中喜马拉雅阶段变形变质造山高峰期之间,反映了独特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玉龙铜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成矿时限 成矿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哈密地区赤湖钼铜矿区斜长花岗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 被引量:49
15
作者 吴华 李华芹 +4 位作者 陈富文 路运发 邓岗 梅玉萍 姬后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9-552,共4页
东天山赤湖斑岩钼铜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背景至今尚存在争议,前人根据同一成矿带中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信息,认为赤湖钼矿的形成时代为中-晚泥盆世,系塔里木板块北部活动陆缘泥盆纪岛弧火山-深成作用的产物:近期一... 东天山赤湖斑岩钼铜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矿地质背景至今尚存在争议,前人根据同一成矿带中土屋-延东斑岩铜矿的同位素地质年龄信息,认为赤湖钼矿的形成时代为中-晚泥盆世,系塔里木板块北部活动陆缘泥盆纪岛弧火山-深成作用的产物:近期一些研究者根据赤湖斑岩钼铜矿区斜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和谐曲线年龄,认为矿化斜长花岗斑岩的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成矿作用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南部活动陆缘晚石炭世汇聚阶段钙碱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对赤湖斑岩钼铜矿区矿化斜长花岗班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获得322Ma±10Ma(95%可信度)的年龄值, 表明赤湖斑岩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成矿作用与晚石炭世钙碱性岩浆浅成侵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湖钼铜矿 锆石 SHRIMP U-PB年龄 哈密地区 东天山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低Sr-Yb型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8
16
作者 陈志广 张连昌 +2 位作者 万博 张玉涛 吴华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 内蒙古满洲里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侧的满洲里新右旗。成矿岩体类型为二长花岗斑岩,年代学研究表明该斑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元素地球化学表明,斑岩呈钙碱性、具高Si、富Al和Na、高A/CNK值,低Ca、Mg和Fe_2O_3~T特征;稀土元素Eu无异常,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Sr(16.51×10^(-6)~95.58×10^(-6))和Yb(0.39×10^(-6)~0.82×10^(-6))含量低的特点,总体上成矿斑岩为低Sr低Yb特征的Ⅰ型花岗岩。斑岩初始锶比值为0.70522~0.70690,ε_(Nd)(t)值为0.3~1.0,Pb同位素组成较均匀,其中^(206)Pb/^(204)Pb比值为18.563~18.926,^(207)Pb/^(204)Pb为15.568~15.598,^(208)Pb/^(204)Pb为38.255~38.529。上述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斑岩岩浆起源于加厚的下地壳底部,来自岩石圈地幔热源诱发下地壳底部发生减压熔融。同时乌奴格吐山这套低Sr低Yb的Ⅰ型花岗斑岩的出现,指示了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引张的构造环境。通过对乌山斑岩铜矿与全国其它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发现,其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具有许多相似性。结合区域地质和地球化学,我们认为本地区Cu和Mo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花岗岩 低Sr低Yb花岗岩 斑岩铜-钼矿 碰撞期后 早侏罗世 乌奴格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特征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陶继雄 王弢 +4 位作者 陈郑辉 罗忠泽 许立权 郝先义 崔来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3,共5页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近几年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工作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包括赋存于上部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矿体和赋存于隐伏的细粒... 中蒙边境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近几年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工作过程中新发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矿床,包括赋存于上部细粒石英闪长岩、中粗粒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矿体和赋存于隐伏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的浸染状矿体,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文章通过采集WZK1钻孔211.2~214m细脉浸染状矿石的辉钼矿纯样,获得辉钼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34.1±3.3)Ma,并对比了矿区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年龄(131.4±1.6)Ma,两者基本一致,表明矿床的形成主要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测定的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能够精确代表该矿床的成矿时间,表明在乌兰德勒区域找矿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相关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德勒钼铜多金属矿床 辉钼矿 铼-锇同位素定年 燕山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东段汤不拉斑岩Mo-Cu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保弟 许继峰 +3 位作者 陈建林 张兴国 王立全 夏抱本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20-1832,共13页
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目前识别出的最东部的一个大型斑岩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通过对成矿斑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汤不拉矿床的成岩、成矿... 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目前识别出的最东部的一个大型斑岩矿床,但是其成岩成矿时代一直缺乏年代学约束。本文通过对成矿斑岩的系统地球化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和辉钼矿Re-Os方法研究了汤不拉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研究结果显示汤不拉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9.72±0.20Ma;而辉钼矿Re-Os年龄为20.9±1.3Ma,成岩和成矿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斑岩体与矿化的形成时间相近。汤不拉成矿斑岩具有与埃达克质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Sr/Y、(La/Yb)N,亏损重稀土Yb与Y,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并具有与新生地壳源林子宗群火山岩相似的(87Sr/86Sr)i(0.70598~0.70676)和εNd(t)(-1.75~-3.27)同位素特征。本文认为汤不拉埃达克质成矿斑岩可能起源于增厚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在中新世后碰撞构造环境中在板片断离作用下导致的成岩和成矿事件。综合区域上的已有资料,可知整个冈底斯斑岩成矿带后碰撞成矿阶段成岩时间为21~12Ma,成矿时间集中在17~13Ma,成矿时间持续大约4Ma,而汤不拉斑岩型钼铜矿床是后碰撞阶段最早形成的斑岩矿床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斑岩钼铜矿 后碰撞伸展 汤不拉 冈底斯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羌塘盆地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有顺 李善平 +4 位作者 李永祥 温得银 王树林 黄青华 常有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56-266,共11页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北-昌都地块,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为主要赋矿地层,铜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属斑岩型铜矿,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金沙江缝合带以南的羌北-昌都地块,与玉龙斑岩铜矿床同属一个成矿带。早中二叠世尕笛考组为主要赋矿地层,铜矿体主要产于靠近斑岩体上部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和接触带部位的蚀变玄武岩中,形态复杂,矿石类型较简单。钼矿主要产于斑岩体内具弱蚀变的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浅色花岗闪长斑岩和强蚀变的硅化绢云母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岩中,少量分布于黄铁矿青磐岩化玄武岩中,沿走向及倾斜方向延伸比较稳定。矿石类型以细脉浸染型铜钼矿为主,其来源于陆内碰撞而加厚的下地壳。复合断裂是控制本区斑岩成矿带的主要因素,铜钼矿床即产于大断裂交汇部位。中酸性侵入体是内在控矿因素,裂隙构造系统也具有重要的控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日贡玛 铜钼矿床 斑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石菉铜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20
作者 赵海杰 郑伟 +2 位作者 余长发 胡耀国 田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04-1613,共10页
粤西阳春盆地石菉铜钼矿床发育有氧化型铜及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在成因上与石菉花岗闪长岩相关。本文通过对辉钼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化石英脉获得较一致的模式年龄,介于(104±1.5... 粤西阳春盆地石菉铜钼矿床发育有氧化型铜及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矿体在成因上与石菉花岗闪长岩相关。本文通过对辉钼矿化石英脉中的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5件辉钼矿化石英脉获得较一致的模式年龄,介于(104±1.5)Ma-(104.6±1.5)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04.34±0.66)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04.1±1.3)Ma,略晚于成矿相关的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年龄(107±0.72 Ma),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石菉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形成滞后于阳春盆地内侏罗纪铜铁矿床近50 Ma,是华南白垩纪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一部分,其与区内侏罗纪铜铁矿床形成不同的构造背景,石菉铜钼矿床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拉张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定年 铜铁矿床 夕卡岩 石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