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沙漠植物固氮菌的分离与固氮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丽君 孙蓓蓓 +2 位作者 王春燕 夏占峰 马国财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2-2749,共8页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植物获取氮素营养的途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固氮菌资源的开发和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沙漠典型豆科植物苦豆子、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菊科植物花花柴和蓼子朴为研究对象,利用YMA(酵母甘露... 【目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植物获取氮素营养的途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固氮菌资源的开发和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沙漠典型豆科植物苦豆子、柽柳科植物多枝柽柳、菊科植物花花柴和蓼子朴为研究对象,利用YMA(酵母甘露醇琼脂)和Ashby(阿须贝)无氮源培养基从植物根部分离固氮菌。【结果】从苦豆子样品分离获得19株菌,分布于11个属;从花花柴样品分离获得8株菌,分布于5个属;从蓼子朴样品分离获得5株菌,分布于5个属;从多枝柽柳样品分离获得4株菌,分布于2个属。YMA培养基分离获得28株菌,分布于15个属;Ashby无氮培养基分离获得8株菌,分布于7个属。10株菌有固氮活性,从多枝柽柳中获得的Rhizobium sp.80417、从苦豆子中获得的Enterobacter sp.81227和Acinetobacter sp.81240、从花花柴中获得的Paenibacillus sp.80802和Microbacterium sp.80803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结论】固氮菌种类的多样化,促进了营养贫瘠环境氮元素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苦豆子 多枝柽柳 花花柴 蓼子朴 固氮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花花柴HTR基因家族表达模式及其增强细菌抗逆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靖辰 郭媛 王彦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目的】荒漠植物花花柴具有耐盐碱、耐高温等优异的广谱抗逆性,是新疆珍贵的天然抗逆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花花柴耐极端温度和耐盐基因,系统分析其在高温、低温和高盐胁迫下表达模式以及抗逆性,对于利用该基因增强作物抗逆性、稳产性、... 【目的】荒漠植物花花柴具有耐盐碱、耐高温等优异的广谱抗逆性,是新疆珍贵的天然抗逆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花花柴耐极端温度和耐盐基因,系统分析其在高温、低温和高盐胁迫下表达模式以及抗逆性,对于利用该基因增强作物抗逆性、稳产性、丰产性,促进荒漠植物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盆栽花花柴幼苗进行不同时长的高温(45℃)、低温(4℃)和高盐(400 mmol/L Na^(+))胁迫处理,采集幼苗的根、茎、叶组织,利用RT-PCR等技术克隆花花柴HTR基因家族(KcHTRs),分析KcHTRs基因表达情况,同时通过原核表达体系分析其抗逆性以及表达蛋白质的最佳诱导条件。【结果】(1)从荒漠植物花花柴高温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并克隆了KcHTR基因家族的7个成员,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明确其cDNA长度在708~789 bp之间,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在27~29 kD之间;(2)发现在大肠杆菌BL21最适生长温度37℃下该家族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体系:OD600为0.8,IPTG诱导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8~10 h;(3)通过对重组大肠杆菌的模拟高温、低温、盐胁迫处理,结果显示KcHTR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宿主对高温、低温和高盐的耐受性。【结论】KcHTRs具有优异的广谱抗逆性,主要具有耐极端温度的抗逆性,且能够积极响应花花柴植株应对逆境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HTR基因 原核表达 耐高温性 耐低温性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花柴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亮杰 谢丽琼 +1 位作者 郭栋良 闫文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研究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花花柴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MCI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 目的研究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花花柴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反相MCI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柽柳素(1)、万寿菊素(2)、山柰酚(3)、棕矢车菊素(4)、金圣草黄素(5)、槲皮素(6)、芹菜素(7)、对羟基桂皮酸脂-4-O-β-D-吡喃糖苷(8)、4′,3,5,7,-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9)、木犀草素(10)、蒲公英甾醇醋酸酯(11)、豆甾醇(12)、单棕榈酸甘油酯(13)。结论化合物2~5、7、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埋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两种建群种植物特征与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章勇 王雪芹 +2 位作者 杨帆 马洋 刘进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6-1083,共8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在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选择了3个50 m×50 m的典型样地,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沙埋条件。每个样地内确定植物种类组成,测定两种建群种植物的高度和冠幅,同时...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在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选择了3个50 m×50 m的典型样地,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沙埋条件。每个样地内确定植物种类组成,测定两种建群种植物的高度和冠幅,同时对相应的灌草丛沙堆进行形态测量;利用全站仪采集所有植物的空间点坐标数据,运用Ripley’s K(t)函数点格局分析,研究沙埋对两种建群种植物特征与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埋强度的增加,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两个建群种植株数量减小,数量比例从以花花柴为主向以骆驼刺为单优势种群方向发展,死亡植株比例从半固定沙地的14.5%升高到流动沙地的40.3%;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植株高度和冠幅从半固定沙地到半流动沙地有所降低,但疏叶骆驼刺在流动沙地中又表现出增加趋势;对应的灌草丛沙堆体积随沙埋强度增加而变大,沙堆形态从多种类型并存向带有风影沙尾的蝌蚪形为主转变;花花柴和骆驼刺均以聚集分布应对风积沙埋的威胁,两种植物的种群间关系并不明显。总体来看,风积沙埋有碍于两种建群种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但骆驼刺具有更强的耐沙埋能力,特别是在流动沙地中留存下来的骆驼刺植物单体明显大于半固定和半流动沙地。集群分布的植物沙堆往往从基部合并,导致相对密集的植物分布区总与局部凸起的地形相对应,是风沙环境中植物群体与风积沙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沙埋 疏叶骆驼刺 花花柴 灌草丛沙堆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花柴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江波 牛燕芬 +6 位作者 陈武荣 李金仙 王林波 字泰平 句红萍 贾静 陈伟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研究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RP-18色谱柱,对花花柴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Δ5,22-豆... 目的研究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Pall.)Les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RP-18色谱柱,对花花柴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Δ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吡喃糖苷(1)、蒲公英甾醇醋酸酯(2)、cyclomusalenone(3)、φ-蒲公英甾醇(4)、taraxast-20-ene-3β,30-diol(5)、豆甾醇(6)、槲皮素(7)、4',3,5,7-四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8)、柽柳素(9)、芹菜素(10)、4β-acetoxy-3β-angeloyloxy-7,11-dehydroeudesman-8-one(11)、3β-angeloyloxy-4α,11-dihdroxy-6,7-dehydroeudesman-8-one(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植物花花柴幼苗对高温耐受性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彦芹 石新建 李志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7-163,共7页
为开发利用沙漠植物花花柴的耐高温特性,就花花柴对高温耐受性进行了探测。采用不同的温度(40、45和50℃)处理花花柴幼苗,分别在不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时间段用传统方法测定了花花柴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SOD、POD和CAT的活性变化,... 为开发利用沙漠植物花花柴的耐高温特性,就花花柴对高温耐受性进行了探测。采用不同的温度(40、45和50℃)处理花花柴幼苗,分别在不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时间段用传统方法测定了花花柴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SOD、POD和CAT的活性变化,台盼蓝组化染色面积,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了这几个指标对评价花花柴对高温耐受性的可靠性。结果显示,(1)花花柴幼苗在40℃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台盼蓝染色几乎无着色。(2)在45℃条件下,处理2-8 h时间段,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不显著,而在处理12 h以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增加,保护酶活性显著降低;台盼蓝染色面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3)在50℃处理时,花花柴幼苗叶片的MDA含量、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且呈显著水平,其保护酶活性在处理1 h时达到最高,之后显著降低;台盼蓝染色面积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着色变深。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表明这5个指标可作为花花柴耐高温性的评价指标,且花花柴对40℃不敏感,对45℃可耐受8 h左右,对50℃能耐受1 h左右,表明花花柴对高温具有极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高温胁迫 高温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花柴叶片解剖结构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章英才 闫天珍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花花柴叶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 ,花花柴是典型的泌盐植物 。
关键词 花花柴 叶片 解剖结构 生态环境 泌盐植物 盐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胁迫对花花柴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石新建 王彦芹 李志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55-1862,共8页
为探明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种子萌发和幼苗对盐旱胁迫的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和NaCl溶液模拟盐旱胁迫,研究盐旱胁迫对花花柴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花柴种子... 为探明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种子萌发和幼苗对盐旱胁迫的耐受性,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溶液和NaCl溶液模拟盐旱胁迫,研究盐旱胁迫对花花柴种子萌发及幼苗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花柴种子最终萌发率随着NaCl和PEG胁迫程度的升高而降低,低浓度胁迫下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当PEG质量分数大于20%、NaCl溶液浓度大于100mmol·L-1时,各处理下的种子最终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2)NaCl浓度为200~300mmol·L-1和PEG质量分数为5%~15%胁迫下的花花柴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当幼苗在400~500mmol·L-1 NaCl和25%的PEG胁迫下时,叶片MDA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OD、SOD和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可见,花花柴对逆境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25%的PEG为其耐旱临界值,300mol·L-1 NaCl为其耐盐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 种子萌发 幼苗 保护酶活性 丙二醛(MDA) NaCl胁迫 PEG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境、温度及外源激素对花花柴花器官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毕愿坤 李丽 +1 位作者 朱传应 王彦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4,共7页
植物花器官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高温会导致花器官畸形及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生境配合外施生长素(IAA)对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花器官发育的影响,测定沙漠和人工绿地2种环境下及外施不同浓度生长素(IAA)的花花柴花... 植物花器官的生长发育与温度密切相关,高温会导致花器官畸形及体内激素含量的变化。为探究不同生境配合外施生长素(IAA)对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花器官发育的影响,测定沙漠和人工绿地2种环境下及外施不同浓度生长素(IAA)的花花柴花器官大小(雌花花柱、雄花花丝)及花器官内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苞期合适的温度(27-30℃)能够促进花花柴花器官的生长,而在开花过程中,高温(38-40℃)可促进花花柴柱头伸长进而影响花器官生长,直至发育成熟。外施一定浓度的IAA对花花柴花器官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沙漠环境中,外施0.3 μmol/L的IAA促进作用最明显而人工绿地则为0.1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花花柴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花柴蜡质合成相关基因KcFAD2的克隆及转基因烟草耐高温性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航飞 许疆维 王彦芹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7,共7页
本研究从花花柴高温表达谱中筛选并克隆蜡质合成相关基因KcFAD2,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转化烟草进行瞬时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并且能够与膜Marker的红色荧光发生共定位,说明KcFAD2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通... 本研究从花花柴高温表达谱中筛选并克隆蜡质合成相关基因KcFAD2,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转化烟草进行瞬时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并且能够与膜Marker的红色荧光发生共定位,说明KcFAD2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通过在烟草中超表达KcFAD2基因,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KcFAD2转基因烟草的形态学表型、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植株,并且其耐高温能力KcFAD2与基因的表达量呈正相关,蜡质含量上升。说明超表达KcFAD2基因提高了烟草的耐高温能力,对荒漠植物抗逆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具有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 花花柴 荒漠植物 耐高温 KcF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