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胁迫下TaHsfA2-13对小麦K^(+)/Na^(+)平衡的调控作用
1
作者 谭晓悦 刘子会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孟军 张士昌 武玉翠 郭秀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64-1776,共13页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 为研究热激转录因子TaHsfA2-13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以沧麦6005和TaHsfA2-13基因编辑突变体tahsfa2-13为材料,开展盐胁迫下苗期表型鉴定以及根系、叶片的K^(+)、Na^(+)含量和K^(+)/N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长势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相较于沧麦6005植株矮小,干叶多,且恢复正常培养后存活率显著降低;盐胁迫后,突变体tahsfa2-13叶片中Na^(+)含量高于沧麦6005,根系中K^(+)、Na^(+)含量都低于沧麦6005,K^(+)的流失更多,导致根系和叶片K^(+)/Na^(+)比值均低于沧麦6005。对沧麦6005及其突变体盐胁迫后转录组测序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叶片中识别出9369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根系中识别出2433个;叶片和根系的GO富集结果相似,主要富集在转录、细胞质、金属离子结合等通路,与离子运输有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也显著富集。进一步对离子转运相关的跨膜转运体通路分析发现,多个参与K^(+)运输的高亲和转运蛋白基因在沧麦6005和突变体tahsfa2-13中呈差异表达,这些基因属于KUP/HAK/KT转运蛋白家族;其中,盐胁迫下tahsfa2-13叶片中5个TaHAK基因和5个TaHKT上调表达,3个TaHAK基因和1个TaHKT基因下调表达,根系中4个Ta HAK基因和2个TaHKT下调表达,暗示这些K^(+)离子运输相关基因受TaHsfA2-13的调控。本研究结果表明,Ta HsfA2-13可能通过协同调控钠、钾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K^(+)、Na^(+)含量及比值变化进而影响植株耐盐性,研究为深入解析TaHsfA2-13的耐盐性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HsfA2-13 突变体 盐胁迫 转录组测序 k^(+)/na^(+)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根尖分生区Na^(+)、K^(+)流特征及QTL定位
2
作者 朱庆林 王紫阳 +4 位作者 於朝广 尤慧 崔罗敏 杨颖 喻方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2,共9页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 为明确盐胁迫下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植物Na^(+)和K^(+)流特征及其外排速率QTL定位,以落羽杉[T.distichum(Linn.) Rich.]和墨西哥落羽杉(T.mucronatum Ten.)为亲本,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回交子代(BC1代)为实验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BC1代根尖分生区Na^(+)、K^(+)流速,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Ward's聚类分析对BC1代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开展Na^(+)和K^(+)外排速率的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落羽杉和墨西哥落羽杉的Na^(+)和K^(+)均为外排,且墨西哥落羽杉具有更强的排Na^(+)、保K^(+)潜力;97个BC1代中有89个通过调节Na^(+)和K^(+)外排维持离子稳态,且Na^(+)和K^(+)外排速率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68.68%和61.07%)。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外排速率与K^(+)外排速率在0.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基于隶属函数值的War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9个BC1代被分为4组,包括高耐盐潜力型(7个BC1代)、较高耐盐潜力型(17个BC1代)、较低耐盐潜力型(40个BC1代)和低耐盐潜力型(25个BC1代)。此外,Na^(+)外排速率定位到3个主效QTL,可解释7.65%~14.35%的表型变异;K^(+)外排速率定位到13个主效QTL,能解释1.20%~3.68%的表型变异;且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QTL存在重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BC1代根尖分生区Na^(+)排除能力越强,K^(+)保持能力则越强,筛选出的7个高耐盐潜力BC1代及3个与Na^(+)、K^(+)外排相关的重叠QTL可用于落羽杉属耐盐品种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属 k^(+)/na^(+)体内平衡 耐盐性 QTL定位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石英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0,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 试验旨在研究亚硝酸盐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免疫功能及鳃Na^(+)/K^(+)-ATP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68±0.23)g的凡纳滨对虾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设置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0.4、0.8、1.6、3.2 mg/L,急性胁迫96 h。分别在胁迫0、12、24、48、72、96 h取样,测定其肝胰腺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和鳃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胁迫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均受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2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SOD、CAT、GSH-Px、ACP活性在胁迫96 h时均降至对照组水平;LDH活性在胁迫24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后持续下降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除0.4 mg/L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外,其余各组的MDA含量在胁迫96 h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胁迫96 h内,0.4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持续上升;0.8~3.2 mg/L组凡纳滨对虾鳃Na^(+)/K^(+)-ATP酶活性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趋势,且3.2 mg/L组在胁迫96 h时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在0.4~3.2 mg/L亚硝酸盐急性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功能和鳃Na^(+)/K^(+)-ATP活性受到影响,当盐度为(24.0±1.0)‰时,需要控制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在0.4 mg/L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急性胁迫 免疫功能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Na)NbO_(3)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多尺度结构与综合性能
4
作者 何强 聂京凯 +3 位作者 祝志祥 卢玲 田辰 田一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7,共8页
在对环境友好型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推动下,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无铅压电材料。为揭示Li/Ta/Sb掺杂(K,Na)NbO_(3)(KNNLTS)陶瓷的多尺度结构与电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室温下,多晶型相变PPT的存在使材料具有亚微米级的长条状畴和纳米... 在对环境友好型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的推动下,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无铅压电材料。为揭示Li/Ta/Sb掺杂(K,Na)NbO_(3)(KNNLTS)陶瓷的多尺度结构与电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室温下,多晶型相变PPT的存在使材料具有亚微米级的长条状畴和纳米级畴组成的复杂畴形态。得益于多晶态相变PPT效应和纳米畴的共同作用,KNNLTS陶瓷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其压电系数高达268 p·C·N^(-1)。通过经典的谐振和反谐振频率方法,确定KNNLTS陶瓷的全套弹性、介电和压电常数。在104次双极电场循环后,KNNLTS陶瓷中出现轻微的疲劳行为,这可能由于点缺陷造成的畴壁针扎所致。通过合理的多尺度结构设计可进一步开发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并加速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 na)NbO_(3) 无铅压电陶瓷 多尺度结构 材料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驯化对虹鳟和金鳟Na^(+)/K^(+)-ATP酶活力、皮质醇含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孙苗苗 顾颖 +1 位作者 伏光辉 陈百尧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6-9,2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 为探究不同盐度驯化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的鳃的影响,以盐度0为对照,研究了15‰和30‰两种盐度驯化虹鳟和金鳟后,鱼体鳃、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血清中皮质醇含量和鳃、肾脏的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盐度下随驯化盐度提高,虹鳟、金鳟鳃部Na^(+)/K^(+)-ATP酶活力均呈增加趋势,但高盐度驯化时二者鳃部Na^(+)/K^(+)-ATP酶活力受抑制,血清中Na^(+)/K^(+)-ATP酶活力较低,且活力随盐度变化不大。血清皮质醇浓度随着驯化盐度增加而升高,盐度30‰条件下虹鳟和金鳟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达到最高值。虹鳟和金鳟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驯化盐度过高时对二者肾脏和鳃组织均造成破坏,肾脏组织表现为肾小囊及肾小球遭到破坏并完全消失,鳃组织出现明显的氯细胞数量激增和鳃丝上皮脱落且鳃丝变细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 盐度 na^(+)/k^(+)-ATP酶 皮质醇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季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RcCBL3在Na^(+)胁迫下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6
作者 杜俊 王换换 +4 位作者 刘蓉 王淞 迟娇娇 奉树成 明凤 《上海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探究月季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RcCBL3在维持Na^(+)稳态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成功克隆了月季RcCBL3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RcCBL3蛋白含有4个EF-Hand结构域,定位于液泡膜系统,且在叶片中高表达。在高浓度Na^(+)... 为探究月季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蛋白RcCBL3在维持Na^(+)稳态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成功克隆了月季RcCBL3基因,并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RcCBL3蛋白含有4个EF-Hand结构域,定位于液泡膜系统,且在叶片中高表达。在高浓度Na^(+)处理下,RcCBL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高浓度K^(+)处理下,其表达无显著变化。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实验表明,RcCBL3基因沉默株系对Na^(+)胁迫的耐受性显著降低,表现为叶片枯萎和相对电导率升高。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进一步证实,RcCBL3蛋白能够与RcCIPK1/2/3蛋白相互作用。沉默RcCBL3基因后,RcCIPK1基因表达量上升,而RcCIPK3基因表达量下降,暗示RcCBL3蛋白可能与RcCIPK1/3蛋白共同参与维持细胞Na^(+)稳态。该研究可为揭示月季细胞Na^(+)稳态调控网络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月季耐盐育种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na^(+)胁迫 类钙调神经素B亚基(CBL)蛋白 CBL互作蛋白激酶(CIPk) 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K^+、Na^+吸收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昕 赵敏桂 +1 位作者 谭会娟 刘玉冰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21-24,共4页
盐胁迫下植物对K+和Na+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Na+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减... 盐胁迫下植物对K+和Na+的选择性吸收能够代表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本研究以盐生植物盐芥和甜土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幼苗的生长,K+、Na+在根与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叶中拟南芥Na+含量逐渐增加,K+含量逐渐减少,K+/Na+逐渐降低;盐芥则完全不同,盐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300mmol/L,Na+含量基本没有变化,K+含量先增加然后逐渐减少,K+/Na+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100和200 mmol/LNaCl胁迫下,盐芥的K+/Na+分别比拟南芥的高2和5倍。随着NaCl浓度从0逐渐增加到200 mmol/L,盐芥和拟南芥根中Na+和K+的增加和降低趋势相同,盐芥K+的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先增加随后逐渐降低,拟南芥K+的含量逐渐降低,相同浓度下根的K+/Na+始终是盐芥高于拟南芥。盐芥表现出盐生植物吸钾拒钠的特性。SNa+/K+值表明盐芥限制地上部分吸收Na+的能力比拟南芥更强。分析结果发现盐胁迫下拟南芥中的Na+与K+含量变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推断它们的吸收通道或载体为单一竞争性。盐芥吸收的Na+与K+含量完全不相关,具有各自独立的载体或通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芥 拟南芥 naCL k+ na+ k+/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Na~+、K~+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6
8
作者 蔺吉祥 李晓宇 +4 位作者 唐佳红 张兆军 李卓琳 高战武 穆春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8-1152,共5页
为给盐碱地区小麦合理种植提供依据,以春小麦品种吉麦3号为材料,混合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4∶1)与两种碱性盐(Na2CO3∶NaHCO3=4∶1)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Na+、K+代谢对其的响应方式,... 为给盐碱地区小麦合理种植提供依据,以春小麦品种吉麦3号为材料,混合两种中性盐(NaCl∶Na2SO4=4∶1)与两种碱性盐(Na2CO3∶NaHCO3=4∶1)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探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Na+、K+代谢对其的响应方式,并比较种子萌发期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耐盐碱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碱胁迫使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及早期幼苗生长的下降幅度大于盐胁迫,高盐环境下未萌发的种子在蒸馏水中复萌较好,而高碱环境下则多数死亡。盐碱胁迫对小麦早期幼苗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显著大于茎叶,并且该阶段的耐盐碱性明显低于种子萌发期。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根与茎叶中的Na+含量与Na+/K+显著增加,且在碱胁迫下,尤其是根中Na+含量和Na+/K+值更高,盐胁迫下K+含量在根与茎叶中变化不明显,而在碱胁迫下则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说明,盐胁迫与碱胁迫对小麦种子活力和早期幼苗生长与生理代谢的影响有着明显的不同,根中大量积累Na+是小麦在早期幼苗阶段耐盐碱性的重要生理特征。小麦种子萌发期与早期幼苗生长阶段耐盐碱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盐碱胁迫下种子即使能够萌发也不意味着能够继续生长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碱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na+、k+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棉花K^+和Na^+离子转运的耐盐性生理机制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宁 杨杰 +5 位作者 黄群 苏桂兰 周红 许庆华 董合林 严根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为了探究棉花的耐盐机制,以中棉所49、中棉所35和中51504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及K+/Na+平衡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量子... 为了探究棉花的耐盐机制,以中棉所49、中棉所35和中51504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的生长及K+/Na+平衡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50 mmol·L-1 Na Cl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Pn)、PSⅡ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增加了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 N)。与中棉所49和中棉所35相比,中51504的干物质累积受盐胁迫影响最小,且保持较高的Pn、ΦPSII、ETR和q N值及较低的ETR/Pn值。盐胁迫提高了棉花组织中Na+的浓度,降低了K+的浓度;但中51504组织中保持了相对较低的Na+浓度和较高的K+浓度,维持了较高的K+/Na+比;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测定的离子流结果也表明,中51504的根系对Na+有较强的外排能力,而对K+有较强的保留和向地上部转运能力。能够有效地调节Na+和K+的跨膜转运进而维持K+/Na+平衡是棉花耐盐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胁迫 耐盐性 离子流 na+/k+离子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NaCl胁迫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K^+吸收和Na^+、K^+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晓冬 王成 +3 位作者 马智宏 侯瑞锋 高权 陈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22-2830,共9页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 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Na+、K+的吸收和积累规律,以中国春、洲元9369和长武134等3种耐盐性不同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盐胁迫2 d后的根系K+离子流变化,并对植株体内的Na+、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短期(2d)盐胁迫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对根系的抑制大于地上部,耐盐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盐敏感品种。盐胁迫下,小麦根际的K+大量外流,盐敏感品种中国春K+流速显著高于耐盐品种长武134,最高可达15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均表现为Na+积累增加,K+积累减少,Na+/K+比随盐浓度增加而上升。中国春限Na+能力显著低于长武134,Na+/K+则显著高于长武134。综上所述,盐胁迫下造成小麦组织器官中Na+/K+比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根系K+大量外流和Na+的过量积累,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认为根系对K+的保有能力可能是作物耐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非损伤微测技术 k+离子流 na+积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卵形鲳鲹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Na^+/K^+-ATP酶活力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0
11
作者 苏慧 区又君 +3 位作者 李加儿 王永翠 刘汝建 曹守花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6,共9页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经短期饥饿处理后测定其鳃、肝脏和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Na+/K+-ATP酶活力和全鱼生化组成。结果显示,饥饿7 d后鳃丝和肌肉的T-AOC显著升...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经短期饥饿处理后测定其鳃、肝脏和肌肉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Na+/K+-ATP酶活力和全鱼生化组成。结果显示,饥饿7 d后鳃丝和肌肉的T-AOC显著升高,肝脏的T-AOC显著下降(P<0.01);鳃丝和肌肉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的SOD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鳃丝、肝脏和肌肉的b(MDA)在饥饿后上升,鳃丝b(MDA)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肝脏b(MD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肉b(MDA)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8 d后鳃丝Na+/K+-ATP酶活力显著升高(P<0.01),肝脏Na+/K+-ATP酶活力显著下降(P<0.01),肌肉Na+/K+-ATP酶活力也有所升高(P>0.05);饥饿后鱼体水分质量分数上升,粗蛋白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而且相对损失率是粗脂肪>粗蛋白,表明卵形鲳鲹幼鱼在饥饿早期主要消耗脂肪向机体提供能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将被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幼鱼 抗氧化能力 na+ k+-ATP酶活力 生化组成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及Na^+、K^+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倩 刘景辉 +2 位作者 武俊英 李立军 张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NaCl与Na2SO4摩尔浓度1∶1的混盐按土壤含盐量配成0(CK),0.2%,0.3%,0.4%,0.5%,0.6%,0.7%,0.8%8个盐浓度梯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和Na+、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燕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NaCl与Na2SO4摩尔浓度1∶1的混盐按土壤含盐量配成0(CK),0.2%,0.3%,0.4%,0.5%,0.6%,0.7%,0.8%8个盐浓度梯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质膜透性和Na+、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细胞膜的相对透性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且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盐分胁迫间的质膜相对透性差量也逐渐增大;丙二醛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基本呈递增趋势,盐浓度0.4%时值略有降低;燕麦根、茎、叶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N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盐胁迫增加时根吸收的Na+逐渐向茎、叶中转移;燕麦根、茎、叶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根中K+含量各生育时期差量很小且含量很低,苗期各器官中差量较大,叶中K+含量是根中的4.24倍,是茎中的1.80倍;成熟收获期,不同盐胁迫下,燕麦根中的Na+和K+各项指标均低于地上部位,根和地上部位Na+含量随盐胁迫的增加逐渐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盐胁迫 质膜透性 na+、k+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章龙珍 罗集光 +3 位作者 赵峰 张涛 宋超 王妤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9-456,共8页
针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as)广盐性的特点,设计了5个盐度梯度: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约30)、盐度20、盐度10、盐度5和盐度0,对点篮子鱼进行了48 d养殖实验,测定了5种盐度条件下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 针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as)广盐性的特点,设计了5个盐度梯度: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约30)、盐度20、盐度10、盐度5和盐度0,对点篮子鱼进行了48 d养殖实验,测定了5种盐度条件下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随盐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除盐度20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盐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均在12 d时达到最小值,24 d血清渗透压有明显的回升,48 d趋于稳定,各时间点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点篮子鱼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402.5 m Osm·kg-1。在盐度5和盐度0条件下,血清离子浓度发生急剧下降,并在6 d和12 d达到最低值,24 d时有所回升;盐度20组血清Na+和C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和其余各盐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鳃丝Na+/K+-ATP酶活力随着盐度的降低,分别在3 d和6 d达到最低值;盐度5和盐度0在12 d时Na+/K+-ATP活性迅速上升,并显著超过对照组,24 d再次下降;而盐度10缓慢回升,在48 d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在低渗环境中,点篮子鱼通过降低血清中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迅速变化来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篮子鱼 盐度 血清离子 渗透压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魁蚶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及鳃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蔡星媛 张秀梅 +1 位作者 田璐 张沛东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9,共8页
文章研究了盐度胁迫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稚贝(壳长25~35 mm)血淋巴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突变胁迫下,盐度20、25、35、40组的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均在48 h内显著降低或波动升高后趋于稳定,盐度15组则需96 h... 文章研究了盐度胁迫下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稚贝(壳长25~35 mm)血淋巴渗透压和鳃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突变胁迫下,盐度20、25、35、40组的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均在48 h内显著降低或波动升高后趋于稳定,盐度15组则需96 h完成波动调整。以日变幅5渐变至高盐40过程中,稚贝血淋巴渗透压在48 h内趋于稳定;低盐15组仅需72 h完成渗透压调节,调整时间显著小于突变组。盐度突降胁迫下,各处理组稚贝鳃Na+/K+-ATP酶活力12 h后显著升高,24 h分别达到最大值,随后快速回落并稳定在高于对照组水平;盐度骤升胁迫下,鳃ATP酶活力波动降低,在12~24 h达到最小值后稳定在低于对照组水平。低盐(15)和高盐(40)渐变组的鳃ATP酶活力变幅均小于突变组。盐度胁迫下鳃Na+/K+-ATP酶活力的响应方式不同,即低盐胁迫时活力增强,高盐胁迫时活力降低。采用盐度渐变的驯化处理更有利于魁蚶稚贝应对盐度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魁蚶 血淋巴渗透压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降盐度胁迫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生理生化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涛 苗亮 +4 位作者 李明云 胡谋 陈炯 史雨红 陆新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1-426,共6页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盐度 血清离子 血清酶 鳃丝 na+/k+-ATP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Na^+/K^+-ATP酶及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宇晴 余德光 +5 位作者 谢骏 郁二蒙 李望东 王广军 王海英 龚望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4,共5页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的变化。试验表明:试验组Na+/K+-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1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6h达到稳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在24‰和14‰盐度组呈下降趋势,在4‰和0‰盐度组3h时出现最低值,在6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AST水平在24‰和14‰盐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4‰和0‰盐度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6和12h时达到各自峰值;溶菌酶含量在试验24h时,在24‰、14‰和4‰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0‰盐度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6h时达到峰值。试验显示,斜带石斑鱼幼鱼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24‰和14‰的水体后,其应激强度较弱;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4‰和0‰的水体后,其应激反应较大,适应盐度变化需时也较长。根据本试验结果,在对斜带石斑鱼进行应激性淡化转运时,可将其直接从34‰高盐度自然海水中转移至14‰盐度的水体后,再缓慢降至预定盐度,从而减少淡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盐度胁迫 na+/k+-ATP酶 血糖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宁夏枸杞根系Na^+、K^+平衡及抑制剂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志明 毛桂莲 +3 位作者 许兴 王盛 郑蕊 杨淑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NaCl胁迫下枸杞根系中Na^+、K^+吸收转运及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和质膜H^+-ATPase抑制剂矾酸钠对宁夏枸杞根系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 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NaCl胁迫下枸杞根系中Na^+、K^+吸收转运及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和质膜H^+-ATPase抑制剂矾酸钠对宁夏枸杞根系离子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枸杞根系中Na^+含量总体升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K^+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Na^+/K^+呈先降后升趋势,且低于对照;Na^+外排先增加后减少,K^+外排降低,且显著高于对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枸杞根系中Na^+、K^+含量增加,Na^+外排逐渐减慢,K^+外排增加;阿米洛利与矾酸钠均显著降低了盐诱导下的Na^+和H^+内流。NaCl胁迫下宁夏枸杞根系借助于其质膜上的Na^+/H^+逆向运输系统,将胞内过量的Na^+排出胞外,同时抑制K^+外排,保持细胞内较低的Na^+/K^+,维持胞内Na^+、K^+平衡,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胁迫 枸杞 非损伤微测技术 na+ k+ 离子平衡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打盐碱胁迫下水稻体内的Na^+、K^+响应 被引量:33
18
作者 王志春 杨福 +1 位作者 陈渊 梁正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8-1203,共6页
土地盐碱化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盐碱地种植水稻(OryzasativaL.)是土壤盐碱化治理、改良、利用的有效途径。土壤盐碱对水稻的影响表现为生长抑制、产量降低和生理异常等。深刻认识盐碱胁迫下水稻生理响应机制对耐盐... 土地盐碱化是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盐碱地种植水稻(OryzasativaL.)是土壤盐碱化治理、改良、利用的有效途径。土壤盐碱对水稻的影响表现为生长抑制、产量降低和生理异常等。深刻认识盐碱胁迫下水稻生理响应机制对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耐盐碱性鉴定和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比例的苏打盐碱土和非盐碱旱田土充分混合配制不同盐碱梯度的实验土壤。根据苏打盐碱土的特殊性,采用土壤ESP作为胁迫指标因子,观察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对Na+、K+的吸收、运输和分配,分析植株体内的离子响应及植物与盐碱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分蘖期,Na+在根、叶和叶鞘中浓度的次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根>叶鞘>叶。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叶和叶鞘的Na+/K+升高更加显著。水稻分蘖期叶片Na+/K+与土壤ESP相关性更好,可以采用分蘖期叶片Na+/K+来指示水稻对盐碱胁迫的离子响应。水稻生殖生长阶段,Na+的累积以根为主。Na+、K+在穗部、籽粒和颖壳中的浓度,在不同盐碱胁迫强度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碱胁迫 钠离子浓度 钾离子浓度 na+/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胁迫对向日葵K^+、Na^+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侯建华 于海峰 +4 位作者 安玉麟 陈泽彬 李素萍 聂惠 郭树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为了研究盐分胁迫对向日葵幼苗K+、N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在大田和室内盆栽环境下通过不同浓度盐分胁迫,研究K+、Na+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含量的升高,向日葵根、茎、叶中Na+含量均有所增加,K+表现为减少,因而K+/Na+值明显下降;各器官... 为了研究盐分胁迫对向日葵幼苗K+、Na+吸收和分配的影响,在大田和室内盆栽环境下通过不同浓度盐分胁迫,研究K+、Na+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壤盐含量的升高,向日葵根、茎、叶中Na+含量均有所增加,K+表现为减少,因而K+/Na+值明显下降;各器官K+/Na+值表现为:叶>茎>根部,且叶与根和茎的K+/Na+值差异显著。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各器官的K+/Na+下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叶的K+/Na+下降显著。不同品种的K+、Na+含量及K+/Na+不同,耐盐性强的品种在盐碱胁迫下K+/Na+值降低幅度小。油用向日葵吸收的Na+主要积累于根部,阻止Na+向地上部运输的拒盐机制是向日葵具有较强耐盐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胁迫 向日葵 k+ 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突变对青蛤(Cyclinasinensis)鳃Na^+/K^+-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林听听 来琦芳 +4 位作者 陆建学 么宗利 李子牛 王慧 周凯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研究了盐度23下青蛤(Cyclina sinensis)鳃、斧足、外套膜和内脏团中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并以活性高的鳃组织为对象,对青蛤实施了低盐(23→16)和高盐(23→36)突变的胁迫,监测了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 研究了盐度23下青蛤(Cyclina sinensis)鳃、斧足、外套膜和内脏团中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并以活性高的鳃组织为对象,对青蛤实施了低盐(23→16)和高盐(23→36)突变的胁迫,监测了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盐度23下青蛤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盐度突降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6 d逐渐升高,第17d起显著升高(p<0.05),第18 d达到峰值,于第20 d回落,但仍高于起始水平;在盐度骤升胁迫下,鳃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于前13d逐渐降低,第14 d起显著降低(p<0.05),于第15 d达到最低值,继而回升至平稳水平,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青蛤不同盐度胁迫下其鳃组织中Na+/K+-ATPase活性的响应方式不同,低盐时活性增加,而高盐时活性下降;此外,青蛤在盐度胁迫下对自身渗透压的调节则需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盐度突变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