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代芮国迁徙的考古学探索
1
作者 王建峰 井中伟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7,共11页
从铜器铭文、墓葬分布、葬俗特征等方面观察,梁带村墓地和刘家洼墓地应是包含国君墓在内的芮国墓地。根据对两处墓地中铜器墓年代的判断,梁带村、刘家洼遗址应是春秋时期芮国前后相继的两处都城所在。芮国都城在春秋早期晚段的变迁,可... 从铜器铭文、墓葬分布、葬俗特征等方面观察,梁带村墓地和刘家洼墓地应是包含国君墓在内的芮国墓地。根据对两处墓地中铜器墓年代的判断,梁带村、刘家洼遗址应是春秋时期芮国前后相继的两处都城所在。芮国都城在春秋早期晚段的变迁,可能与“芮伯万出居”事件有关。结合对虞国地望的认识,商末周初的芮国应在关中地区西北部。商末的争讼之芮与西周的公卿之芮似乎有别,西周初年芮国可能被重新分封。芮国在两周之际迁徙到关中地区东部,或与戎狄的侵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芮国 墓地 国都遗址 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周芮国音乐文物发现与研究
2
作者 李博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两周时期的芮国是姬姓古国之一,文献记载较少。陕西韩城梁带村和澄城刘家洼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其随葬品中数量和种类极为丰富的音乐文物组合完整、类型齐全,体现出芮国在保持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为我国古代... 两周时期的芮国是姬姓古国之一,文献记载较少。陕西韩城梁带村和澄城刘家洼遗址的考古发现,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其随葬品中数量和种类极为丰富的音乐文物组合完整、类型齐全,体现出芮国在保持周文化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为我国古代乐器发展史和音乐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时期 芮国 音乐文物 梁带村遗址 刘家洼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永嘉学派的经世思想与批判意识
3
作者 施建雄 康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永嘉学派作为锐意事功的学术流派,以务实黜虚为治学特点,侧重经制之学,尤其注重探讨宋代社会经济制度。他们重视研究货币流通思想、专卖政策、财税政策和会计制衡作用等,批判两宋王朝对百姓肆意盘剥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旨在不断完... 永嘉学派作为锐意事功的学术流派,以务实黜虚为治学特点,侧重经制之学,尤其注重探讨宋代社会经济制度。他们重视研究货币流通思想、专卖政策、财税政策和会计制衡作用等,批判两宋王朝对百姓肆意盘剥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旨在不断完善国家的治理政策和措施。这充分体现出他们密切关注现实的经世旨趣。随着研究兴趣的不断拓展,永嘉学人愈发密切关注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把对历史的借鉴继承与对现实的批判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将历史考察与现实探究并重,最终奠定了永嘉学派在两宋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嘉学派 经世思想 货币流通 叶适 周行己 郑伯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成都双元村五座东周墓发掘简报
4
作者 王天佑 陈云洪 +1 位作者 寇小石(绘图) 汪美蓉(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7,F0002,I0001,共27页
2016~2018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双元村发掘了一处东周墓地。其中M19、M23、M99、M139、M215等五座墓葬共出土浴缶、喇叭口罐、盘口罐、尖底盏、釜、豆等陶器57件,出土鍪、盘、带鞘剑、剑、钺、戈、斤、凿、削... 2016~2018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双元村发掘了一处东周墓地。其中M19、M23、M99、M139、M215等五座墓葬共出土浴缶、喇叭口罐、盘口罐、尖底盏、釜、豆等陶器57件,出土鍪、盘、带鞘剑、剑、钺、戈、斤、凿、削刀等铜器67件。五座墓葬从春秋晚期、战国早期至战国中晚期,随葬品变化明显,为探讨开明氏蜀国的历史进程、丧葬观念的变化以及蜀楚、蜀秦关系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村墓地 东周 铜器 开明氏蜀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中《容成氏》九州柬释 被引量:17
5
作者 晏昌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3-506,共4页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原... 先秦文献中,《禹贡》九州独有梁州,《尔雅》独有营州,《周礼·职方氏》独有并州,《容成氏》九州不同于任何传世文献,而较接近《职方氏》,简文九州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南、北、西三方边地的四州与传世文献较为相合,而处于黄淮平原及山东半岛的五州则与传世文献差别较大。《容成氏》九州约形成于两周之际或春秋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竹简 容成氏 九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楚之间:湖北随州庙台子遗址农作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丽雅 郭长江 +2 位作者 张博 许稼枢 赵志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24,共9页
曾国在西周早期伴随着周王室对于南土的经略活动而被分封于随枣走廊地区,并逐渐成为汉东诸国最大的一支。曾国之先祖“南公”地位可与周公、召公、太公相当,曾国的军事战略意义主要是拱卫宗周的南门、保障青铜之路的畅通。随州庙台子遗... 曾国在西周早期伴随着周王室对于南土的经略活动而被分封于随枣走廊地区,并逐渐成为汉东诸国最大的一支。曾国之先祖“南公”地位可与周公、召公、太公相当,曾国的军事战略意义主要是拱卫宗周的南门、保障青铜之路的畅通。随州庙台子遗址的发掘和浮选为研究江汉地区历史时期(两周时期)曾国地区古代农业提供了契机。伴随2015年至2017年随州庙台子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水稻(Oryca sativa)、小米(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豇豆属(Vigna sp.)和豌豆(Pisum sativum)等农作物种子,占植物种子或果实遗存总数的94.8%。量化分析表明,庙台子所在的曾国地区既非单纯的稻作农业经济,也非单纯的旱作农业经济,而是稻、粟几乎并重,此外小麦在农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典型的稻旱兼营。庙台子遗址地处江汉,该地区史前时期属于中国南方传统的稻作农业体系,随着周代曾国先祖受封于此地,受到了周文化旱作农业体系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考古 周代 庙台子遗址 曾国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泉教授调整“致中和”的临证思维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晋 苏博 周文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91-294,共4页
周文泉教授认为调整理论就是"中庸"思想,亦所谓"致中和",它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考虑,使两者平衡而不偏离,将其失衡部分,经过调整达到"中和"。包括调整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调整用方、调... 周文泉教授认为调整理论就是"中庸"思想,亦所谓"致中和",它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考虑,使两者平衡而不偏离,将其失衡部分,经过调整达到"中和"。包括调整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调整用方、调整用药,以"致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泉 名老中医经验 调整 致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丁忠明 曲传刚 +2 位作者 刘延常 吴来明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5-86,共12页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复合剑 CT 制作技术 山东新泰 东周 吴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分期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震 滕铭予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9,共12页
本文以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墓葬所出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依据器物共存关系,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六期十一段;第一至六期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除春秋早期外... 本文以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墓葬所出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依据器物共存关系,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六期十一段;第一至六期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晚期;除春秋早期外,其余五期还可进一步划分出早晚两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东周时期郑韩墓葬的陶器组合变化,以及考古学文化表现出的保守性和发展阶段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东周 郑韩 陶器墓葬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简《系年》所见郑国史事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代生 张少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242-247,共6页
清华简《系年》揭示了有关郑国的重要史料。幽王死后,郑国依从携惠王势力。随着诸侯在"周亡王九年"倒向平王,郑武公又因娶申侯女成为平王嫡系。大国争霸下的郑国,成为被拉拢的对象。郑国的态度不仅造成了晋文公之后秦、晋关... 清华简《系年》揭示了有关郑国的重要史料。幽王死后,郑国依从携惠王势力。随着诸侯在"周亡王九年"倒向平王,郑武公又因娶申侯女成为平王嫡系。大国争霸下的郑国,成为被拉拢的对象。郑国的态度不仅造成了晋文公之后秦、晋关系的恶化,还引发晋、楚之间的多次战争。郑繻公时期,郑与韩、楚等时有交锋,因与楚的战败导致内乱发生。这些资料既可补充古史之缺,又可纠正文献记载之谬,对研究郑国历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年》 两周之际 郑国 郑繻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究中不应带有“左祖右社”之《周礼》习见 ,同时尝试提出中国西周春秋宗礼制度时期“择中立庙”的宫城 (甚至都城 )制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宫城制度 《周礼》 鲁都曲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廉海萍 谭德睿 +1 位作者 徐惠康 万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 ,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 ,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 ,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 ,以期揭示出...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 ,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 ,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 ,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 ,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 ,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 ,当陶范入窑焙烧时 ,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 ,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 ,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 ,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 ,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吴越地区 细绳纹青铜器 成形技术 复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泉教授病证结合治疗老年病经验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晋 苏博 周文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644-2646,共3页
周文泉教授认为调整理论就是"中庸"思想,亦所谓"致中和",它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考虑,使两者平衡而不偏离,将其失衡部分,经过调整达到"中和"。包括调整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调整用方、调... 周文泉教授认为调整理论就是"中庸"思想,亦所谓"致中和",它是从事物的两个方面考虑,使两者平衡而不偏离,将其失衡部分,经过调整达到"中和"。包括调整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理脏腑、调整用方、调整用药,以"致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泉 名老中医经验 调整 致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宣兆琦 王雅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5,共7页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不是发生在周文化形成和兴盛的西周初中期 ,而是周文化在中原地区开始衰落、甚至崩溃的春秋初中期。桓、管改革 ,在有所损益的原则下 ,将周人的礼制精神、明德慎罚思想、敬天保民观念、重农传统引进了齐国。... 周文化在齐国的传播与发展 ,不是发生在周文化形成和兴盛的西周初中期 ,而是周文化在中原地区开始衰落、甚至崩溃的春秋初中期。桓、管改革 ,在有所损益的原则下 ,将周人的礼制精神、明德慎罚思想、敬天保民观念、重农传统引进了齐国。使太公以来在东夷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齐文化 ,受到了周文化的洗礼 ,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齐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改变了齐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化 齐国 传播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判权与西周国家权力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西周王朝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之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审判权在西周国家权力构建过程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 西周王朝司法模式的核心特征在于授权,即通过审判权之个别授予方式,而不是建立专门的司法官员体系来实现王朝的司法职能。审判权在西周国家权力构建过程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被授权者以王朝代言人的身份处理争端、消除纠纷、团结力量、控制权贵,既贯彻了王朝的意志,也使西周国家的公共权力色彩得以体现。不过西周特殊的政权体制与权力配置方式,又使其审判权始终存在着弱化国家权力的反作用,其突出表现是世族政治控制司法权,继而侵蚀国家权力。准确认识西周司法模式的独特性,对于分析《周礼》等传世文献与金文资料之差异原因,进而探究早期中国法律的演进轨迹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审判权 国家权力 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系青铜器发展的社会背景及特征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裴书研 陈昱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5,共4页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 商末周初楚国始立,由于生产力低下,青铜器的发展尚未成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地域的扩张,楚国逐步统占了南方。通过文化上的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楚系青铜器。在淅川下寺二号墓和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楚国铜器,造型独具一格,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受西周几何纹饰的影响,楚系青铜纹饰依从了周人纹饰的规矩排列,却在纹样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浮雕、镂雕、镶嵌、铸镶等纹饰的工艺制法,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楚国 青铜器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神感说”探讨古代文论的“神思说”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济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6,102,共8页
"神感说"是《周易》中提出的天人相感的一种范畴学说,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原始思维之上的一种认知学说,涉及人的主体精神的诸多功能,对于艺术思维的激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的"神思说"明显地受到"神感说... "神感说"是《周易》中提出的天人相感的一种范畴学说,它是基于中国古代原始思维之上的一种认知学说,涉及人的主体精神的诸多功能,对于艺术思维的激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文论的"神思说"明显地受到"神感说"与佛教重神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精神意蕴的廓大,以及对文艺创作中想象和灵感诸范畴的启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神感 神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美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124-142,共19页
对《春秋》所载历日干支的深入分析,可证明鲁国历法系为阴阳合历,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由特定的周期来安排连大月,所用朔望月长度约为29.531日。约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6年)前多建五,确非建五的年份占... 对《春秋》所载历日干支的深入分析,可证明鲁国历法系为阴阳合历,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由特定的周期来安排连大月,所用朔望月长度约为29.531日。约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6年)前多建五,确非建五的年份占6%;后多建子,确非建子的年份占10%。置闰的方法尚不规范,而约在鲁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后, 19年7闰法已见端倪。在满足若干明确的与隐含的基本条件、并引进若干合理设定后,给出了鲁国历谱。春秋各诸侯国的历法与鲁国历法大同小异,在建正问题上各行其是。春秋历法是西周历法的延续与发展。西周历法有过一次从以 为月首到以朔为月首的重大变革,其年代当不晚于公元前8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国历谱 春秋历法 西周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楚简“武王八年伐[旨阝]”刍议 被引量:10
19
作者 沈建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众所周知,《尚书·西伯戡黎》是关于商亡前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记述了商末纣王与祖伊对于天命的讨论对答。事从周人征伐黎国事件引起,祖伊深深预感商朝即将亡国,苦口劝告君王,可纣王仍自信“我生不有命在天”,而最终被周人覆灭。
关键词 清华楚简 周武王 伐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服制视角下西周王朝治边策略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利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136,共7页
随着新出土材料刊布及西周史研究的推进,学界将五服制仅视为朝贡制度的认识亟待转变。根据新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可见西周王朝治理边疆族邦三大策略: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建立要服、荒服,要服、荒服邦伯参与国家祭祀、朝觐礼仪,认... 随着新出土材料刊布及西周史研究的推进,学界将五服制仅视为朝贡制度的认识亟待转变。根据新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可见西周王朝治理边疆族邦三大策略:在军事征服基础之上,建立要服、荒服,要服、荒服邦伯参与国家祭祀、朝觐礼仪,认同周王朝的统治,成为西周王朝国家组成部分;在周边族邦地区建立侯伯,监管周边族邦尽职情况;周王亲自巡查边疆族邦或派遣甸服朝臣到地方巡视,检验边疆族邦对西周王朝应尽的职责。西周王朝采取的这些治理边疆族邦策略是由其建国时的国家体制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王朝 五服制 边疆族邦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