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qing Oil Field Makes Major Breakthrough in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Inner Mongolia
1
《China Oil & Gas》 CAS 2000年第4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changqing oil field Makes Major Breakthrough in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in Inner Mongol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原油配比实验图版及其在混采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何文祥 王培荣 +1 位作者 刘逸 李才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83,共2页
传统的指纹法以指纹比值为参数 ,需要大量配比试验 ,原油气相色谱绝对定量法以指纹绝对浓度作参数 ,既可节省工作量 ,又可提高分析精度。可用于测定混采井产液剖面的气相色谱指纹法近年快速发展。具体方法是 :将单层原油和混采井原油气... 传统的指纹法以指纹比值为参数 ,需要大量配比试验 ,原油气相色谱绝对定量法以指纹绝对浓度作参数 ,既可节省工作量 ,又可提高分析精度。可用于测定混采井产液剖面的气相色谱指纹法近年快速发展。具体方法是 :将单层原油和混采井原油气相色谱谱图上的峰编号 ;计算单层原油中各指纹化合物的绝对浓度 ,选择绝对浓度相差较大的指纹作为参数 ;将单层原油以不同质量配比混合 ,计算各指纹化合物的绝对浓度 ;根据配比比例及各指纹参数的绝对浓度 ,建立极坐标形式图版。建立了长庆油田延安采油厂侯市区块的标准指纹图版 ,并进行了实际配比验证。使用此图版得到的该区块 3口混采井的拟合计算结果 ,与用偏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非常接近 ,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色谱指纹法在油田未被普遍应用 ,认为一是地质因素的原因 ,二是技术原因。讨论了地质因素原因的一些解决方法。图2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动态监测 单层原油 配比 图版 混采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中微生物对原油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武平仓 巨全义 +2 位作者 李成龙 陈小可 王小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长庆油田采用美国NPC公司的商品微生物,分两次在32口井上进行了116井次的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试验,效果显著。通过测定微生物处理前后油井产出的原油组成(含蜡量和烃组成)和物性(凝固点、粘度)、原油伴生水中有机酸含量和... 长庆油田采用美国NPC公司的商品微生物,分两次在32口井上进行了116井次的微生物单井吞吐采油试验,效果显著。通过测定微生物处理前后油井产出的原油组成(含蜡量和烃组成)和物性(凝固点、粘度)、原油伴生水中有机酸含量和水的表面张力等的变化,以及在室内将油井产出的含水原油与微生物混合培养后测定生成气体的组成,研究了微生物对原油的作用:产生C6以下气态烃、少量CO2、N2和H2,使原油轻质化,产生有机酸和其他表面活性物质。本文报告了此项研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微生物采油 现场试验 油田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气区的勘探实践与前瞻 被引量:38
4
作者 席胜利 刘新社 孟培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该盆地内已先后发现了靖边、榆林、子洲、乌审旗、苏里格、神木等6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系统总结该大气区的勘探成果和有效做法,兼具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此,根据...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该盆地内已先后发现了靖边、榆林、子洲、乌审旗、苏里格、神木等6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系统总结该大气区的勘探成果和有效做法,兼具指导和借鉴作用。为此,根据长庆油田50多年的天然气勘探实践,梳理了各主要历史阶段所依靠的地质理论和所取得的认识突破,分析总结了历经长期技术攻关所形成的适用性勘探配套技术,以及在拓宽勘探思路、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有效做法。理论突破点包括:河流三角洲成藏理论、大型致密气成藏理论和盆地南部沉积物源体系新认识;技术创新点包括:全数字地震技术、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和致密砂岩储层改造技术;拓宽勘探思路包括:大型岩性气藏勘探部署思路和勘探开发一体化战略;管理创新包括:扁平化项目管理和对标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勘探历程 地质理论 配套技术 管理创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油田原油化学脱水过程中溢流罐内形成的中间层乳状液的处理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成龙 赵作滋 +2 位作者 郑邦乾 张洁辉 刘佳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2-346,共5页
分析了长庆马岭油田含水原油溢流沉降罐内产生的中间层乳状液的组成,研究成功了使用烷基磺酸钠(AS)、无机酸(盐)、破乳剂并掺水破乳的方法,考察了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在马岭油田集中处理站进行了分离出的中间层乳状液现场破乳... 分析了长庆马岭油田含水原油溢流沉降罐内产生的中间层乳状液的组成,研究成功了使用烷基磺酸钠(AS)、无机酸(盐)、破乳剂并掺水破乳的方法,考察了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在马岭油田集中处理站进行了分离出的中间层乳状液现场破乳脱水试验。在乳状液中加入AS1500-2000mg/l、硫酸和(或)硫酸盐0.5%-1.5%、破乳剂400mg/l、掺水30%-100%,在40-50℃下4小时脱水率达95%,净化油含水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破乳 脱水 复合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历史和剪切历史对长庆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冯兵 岳湘安 +2 位作者 蒋华义 何光渝 张立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2,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长输管线热站的热历史作用、泵站的剪切和管流的剪切作用,定性分析了热历史和剪切历史作用对长庆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效果,得知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含蜡原油凝点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热处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含蜡原油的凝点,中温... 通过室内模拟长输管线热站的热历史作用、泵站的剪切和管流的剪切作用,定性分析了热历史和剪切历史作用对长庆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效果,得知热处理温度是影响含蜡原油凝点变化的主要因素,高温热处理作用大幅度降低了含蜡原油的凝点,中温温度段的热历史作用会对含蜡原油凝点产生恶化效果;剪切历史作用是影响含蜡原油凝点的另一重要因素,低于200s-1的剪切作用会增大含蜡原油的凝点,高于400s-1的剪切历史作用对含蜡原油的凝点具有优化效果.热历史和剪切历史综合作用时,时间较短的中低剪速剪切历史作用对含蜡原油的凝点影响较小,高温和低温热处理作用有明显的降凝效果;长时间的高速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凝点的影响明显,高温热处理和高速剪切综合作用对含蜡原油有较好的降凝效果.确定长庆含蜡原油的长距离输送热处理温度宜高于60℃,过泵剪切速率应高于200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热历史 剪切历史 原油凝点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2-3型可回收低分子量瓜尔胶压裂液的开发 被引量:49
7
作者 管保山 汪义发 +2 位作者 何治武 杜彪 刘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低分子量瓜尔胶CJ2-3分子链上引入了亲水基团,水溶性好,水溶液30℃[η]值0.842L/g,按3组K,α求得分子量3.86×10^6~5.93×10^5。CJ2-3压裂液以硼酸盐作交联剂,交联剂用量大于常规瓜尔胶类压裂液。0.35%压裂液基液在... 低分子量瓜尔胶CJ2-3分子链上引入了亲水基团,水溶性好,水溶液30℃[η]值0.842L/g,按3组K,α求得分子量3.86×10^6~5.93×10^5。CJ2-3压裂液以硼酸盐作交联剂,交联剂用量大于常规瓜尔胶类压裂液。0.35%压裂液基液在pH=8.5时黏度仅12mpa·s,形成的压裂液在热剪切测试中(170s^-1)黏度几乎立即产生,温度达到设定值后黏度保持不变,且60℃、70℃黏度相差不大(在100mPa·s上下),即该压裂液流变曲线变化平稳。温度敏感性小,易控制,携砂能力强,压裂施工设计难度较小。加入破胶剂(过硫酸铵)可使该压裂液破胶。破胶液黏度符合返排要求。室内模拟破胶实验结果表明,压裂施工完成后,CJ2-3压裂液与低pH值的支撑裂缝表面接触时pH值下降,pH≤8.0时破胶,破胶液黏度接近基液,其中的CJ2-3不发生降解。CJ2-3压裂液滤失控制性能好。滤失量小,滤饼可在地层中自行破胶,易清除。长庆油田的3口油井用CJ2-3压裂液压裂,未加破胶剂的1口井。压裂液返排率达92.9%,返排压裂液在30℃放置7天,黏度下降30.8%。返排压裂液中补加各种添加荆得到的回收压裂液.流变性和其他性能与原始压裂液一致。图5表8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置瓜尔胶 水基硼冻胶 配方研究 应用性能 水力压裂 冻胶破胶 压裂返排液 回收利用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型固体防蜡剂PY-1的研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治武 刘爱华 +1 位作者 杨会丽 张明霞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长庆油田4口结蜡油井产出的原油含蜡10%-20%,含沥青质3.7%-9.4%,含胶质0.23%-1.8%,蜡烃碳数分布宽,峰值在C29-C43。用加入10%油井蜡的B-1井原油从4种商品中筛选出用量少、防蜡效果好的防蜡剂E-1(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并用作固体... 长庆油田4口结蜡油井产出的原油含蜡10%-20%,含沥青质3.7%-9.4%,含胶质0.23%-1.8%,蜡烃碳数分布宽,峰值在C29-C43。用加入10%油井蜡的B-1井原油从4种商品中筛选出用量少、防蜡效果好的防蜡剂E-1(一种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并用作固体防蜡剂的主剂,取低熔点(70℃)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LD-1为溶解控制剂,选表面活性剂Tween-80为分散剂,混合成型,制得直径60 mm、质量约190 g的柱状防蜡剂。将50支防蜡剂装入16 m长、直径93 mm的花管中,下入结蜡井内。在姬塬、白豹油区的10口油井试用该固体防蜡剂,油井有效生产天数已从120-150天延长到超过240-30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结蜡 防蜡剂 入井化学剂 缓释型药剂 溶解速率控制 组成 防蜡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渗流特征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阮敏 何秋轩 任晓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3-28,共6页
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安塞、玛北、石西等油田实际情况,研究了低渗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特征和有效压力的变化对低渗多孔介质的影响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目的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依据。结果由于岩石孔隙表面存在“吸附滞留层”... 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结合安塞、玛北、石西等油田实际情况,研究了低渗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特征和有效压力的变化对低渗多孔介质的影响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目的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依据。结果由于岩石孔隙表面存在“吸附滞留层”,使低渗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为非达西渗流;有效压力对渗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有效压力对孔隙结构的影响;随有效压力的增大,储层渗透率逐渐减小;低渗透储层径向流的泄油半径远小于线性流的泄油半径。结论开发低渗透油藏,必须采取特殊的开发方案(如压裂改造或打水平井等),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方向,变径向流为线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渗流特征 油田开发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破乳剂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邦乾 张洁辉 +2 位作者 王树森 赵作滋 李成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针对长庆油田的原油,研究了破乳剂的协同效应。复配破乳剂比单一破乳剂有更好的破乳效果,可以提高破乳效率和破乳速度。用二种或多种破乳剂处理长庆原油,在40℃下40分钟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净化油和清净的污水,而且不产生中间乳化层。讨... 针对长庆油田的原油,研究了破乳剂的协同效应。复配破乳剂比单一破乳剂有更好的破乳效果,可以提高破乳效率和破乳速度。用二种或多种破乳剂处理长庆原油,在40℃下40分钟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净化油和清净的污水,而且不产生中间乳化层。讨论了破乳剂用量、破乳温度、时间等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加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改善破乳剂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破乳剂添加剂 原油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结垢倾向预测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武平仓 巨全义 +2 位作者 任健 管慧珠 罗春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0-374,共5页
本文综述了油田水中CaCO_3、CaSO_4、BaSO_4结垢趋势的几种常用预测技术,结合矿场实例介绍了各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简介了长庆油田和山东大学合作建立结垢预测模型、研制计算机软件的工作结果。
关键词 结垢 预测 油田 水处理 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稳定技术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小琳 武平仓 向忠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79,共3页
长庆油田是低渗、特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长庆油田主要以洛河层水为注入水 ,影响水质的因素中 ,主要因溶解氧及硫酸盐还原菌产生腐蚀性 ,固体颗粒含量和粒径对低渗透砂岩造成严重伤害。注入水与地层... 长庆油田是低渗、特低渗透油田。注水水质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长庆油田主要以洛河层水为注入水 ,影响水质的因素中 ,主要因溶解氧及硫酸盐还原菌产生腐蚀性 ,固体颗粒含量和粒径对低渗透砂岩造成严重伤害。注入水与地层水普遍不配伍 ,垢型以BaSO4、CaCO3 为主 ,垢量最大可达 2 .3g/L ;注水层大多为弱速敏、弱水敏 ,但长 2层普遍存在中等偏弱到中等程度的水敏。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实施适合于长庆油田的除 (隔 )氧、精细过滤、注入水杀菌防腐、防治注水地层结垢、水敏地层防水敏等注水水质稳定技术 ,为长期稳定注水从而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水水质 长庆油田 堵塞 腐蚀 细菌 结垢 水敏 速敏 水质稳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嵌段聚醚的合成、结构与破乳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洁辉 陈锐 +2 位作者 郑邦乾 李成龙 杨玉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醋酸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多嵌段聚醚,用IR、GPC、1HNMR方法测定了该多嵌段聚醚的结构,考察了引发剂、催化剂、亲油头、EO含量及实验条件对多嵌段聚醚破乳脱水性能的影响... 以多乙烯多胺为起始剂,醋酸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多嵌段聚醚,用IR、GPC、1HNMR方法测定了该多嵌段聚醚的结构,考察了引发剂、催化剂、亲油头、EO含量及实验条件对多嵌段聚醚破乳脱水性能的影响。GPC谱图上有3个洗提峰,对应的分子量为3000、4000和10000;以醋酸钙为催化剂合成的多嵌段聚醚的分子量分布较窄。亲油头中多乙烯多胺与环氧丙烷之比为1∶(180—210)、环氧乙烷含量为25%—35%的多嵌段聚醚(破乳剂CD98)在用量100mg/1、温度40℃时,对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原油的2小时脱水率>98%,净化油含水≤0.5%,脱出水清,油水界面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嵌段聚醚 合成 原油 破乳 聚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污泥疏水缔合聚合物调剖剂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赖南君 叶仲斌 +1 位作者 樊开赟 舒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对含油污泥掺入聚合物交联凝胶调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含油污泥取自靖安油田污水处理站,含泥41.9%,含油33.5%,含水18.7%,含杂质5.9%,粒径峰值70μm,80%分布在20~200μm,用石灰粉调pH至中性。将质量分数为5%的含油污泥与1~3g/... 对含油污泥掺入聚合物交联凝胶调剖剂的可能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含油污泥取自靖安油田污水处理站,含泥41.9%,含油33.5%,含水18.7%,含杂质5.9%,粒径峰值70μm,80%分布在20~200μm,用石灰粉调pH至中性。将质量分数为5%的含油污泥与1~3g/L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混合,加入杀菌剂和交联剂,在60℃下观察,加量10~200mg/L的醋酸铬不能使体系成胶。使用乌洛托品+苯酚+间苯二酚为交联剂,加入一种稳定剂和杀菌剂,在60℃下形成的聚合物凝胶黏度随AP-P4浓度增大而增大(0.723~49.9Pa.s),但均低于不含污泥的体系。在60℃、60天老化过程中,低AP-P4浓度(1.0,1.5g/L)含污泥凝胶黏度下降快,保留值低且发生失水收缩,较高AP-P4浓度(2.0,2.5,3.0g/L)时凝胶耐热性较好。水测渗透率为1.235~0.561μm2、长30cm的石英砂充填岩心,注入0.3PVAP-P4浓度2.0g/L的含污泥成胶体系并在60℃成胶后,封堵率超95%,水突破压力≥7.3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有机交联聚合物凝胶 疏水缔合聚合物 调剖剂 配方研究 长庆靖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条件下硫酸盐结垢趋势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武平仓 罗春勋 +1 位作者 任健 巨全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介绍了注水地层的结垢机理及影响结垢的因素。在一套高温高压装置上进行了地层条件下硫酸盐结垢趋势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注入水与地层水的混合比等因素对结垢程度、类型的影响。
关键词 硫酸盐 地层结垢 油田注水 注入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修正等时试井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跃刚 范继武 李静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58,共3页
修正等时试井作为适合于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试井的方法,以其测试时间短等优点,在国内外气田得到广泛应用。针对长庆低渗气田气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分析时,不稳定产能曲线偏离第一不稳定点的现象及修正等时试井理论的不严格性,采用叠... 修正等时试井作为适合于低渗透气藏气井产能试井的方法,以其测试时间短等优点,在国内外气田得到广泛应用。针对长庆低渗气田气井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分析时,不稳定产能曲线偏离第一不稳定点的现象及修正等时试井理论的不严格性,采用叠加原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修正等时试井资料的现行分析方法进行了剖析;探讨了现行分析方法的不准确性,回答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修正等时试井资料分析方法。改进方法不仅保持了修正等时试井的优点,而且使修正等时试井具有等时试井的功能,即精度高,测试时间短。改进分析方法的精度一般依赖于叠加分析的斜率,由此获得可靠的叠加图斜率是保证正确应用改进分析法的基础。该方法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数据接近,说明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提高固井质量与套管防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小阳 张玉隆 杨远光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47-52,共6页
论述了长庆油田固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产难题—水泥返高不足和注水泥井段胶结质量不理想;分析了影响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水泥浆体系质量较差、井漏、长裸眼井段顶替效率不高、水泥浆凝结过程中油气水侵;提出了提高全井封固质量的技... 论述了长庆油田固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产难题—水泥返高不足和注水泥井段胶结质量不理想;分析了影响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水泥浆体系质量较差、井漏、长裸眼井段顶替效率不高、水泥浆凝结过程中油气水侵;提出了提高全井封固质量的技术对策、提高天然气井注水泥质量的主要工艺技术以及套管防腐技术。这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低温易漏井段和油气水活跃产层的注水泥质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质量 套管 防腐 经济效益 长庆油田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低渗透层状气藏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东旭 王彩丽 +1 位作者 韩兴刚 苟宏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79,共3页
长庆碳酸盐岩气藏马五1亚段主力气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 ,气藏的储渗性能来自于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常规的测井解释结果无法对裂缝渗透率作出比较可信的确定 ,岩心分析渗透率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试井渗透率值没有考虑各有效气... 长庆碳酸盐岩气藏马五1亚段主力气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 ,气藏的储渗性能来自于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常规的测井解释结果无法对裂缝渗透率作出比较可信的确定 ,岩心分析渗透率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试井渗透率值没有考虑各有效气层段的实际产能贡献程度 ,计算的合层渗透率值掩盖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文章通过对实际分层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 ,认为小层产气贡献大小受有效厚度、孔隙度、电测基质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泥质含量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共同作用 ,采用多种统计方法拟合、回归 ,建立了气井小层产气贡献比例的预测模型。生产实践证明试井确定的地层系数比较真实 ,所建立的渗透率模型强调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 ,并体现出了某一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规律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气井生产历史拟合证实该方法确定的渗透率及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地层的实际渗透性 ,对评价气田动态指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低渗透层状气藏 渗透率模型 建模方法 裂缝-溶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菌种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文守成 李秀生 +1 位作者 何顺利 王银珍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实验菌种为针对安塞油田(地温40~50℃,地层水矿化度30~40g/L)优选的可产气、产酸、产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的7种菌,每种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一种或两种。给出了培养基组成。考察了7种菌的繁殖能力:50℃下以长庆采油一厂一种原油为碳源进... 实验菌种为针对安塞油田(地温40~50℃,地层水矿化度30~40g/L)优选的可产气、产酸、产表面活性剂及聚合物的7种菌,每种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一种或两种。给出了培养基组成。考察了7种菌的繁殖能力:50℃下以长庆采油一厂一种原油为碳源进行培养,6~8小时进入对数期,12~14小时进入稳定期;矿化度≤60g/L不影响其生长繁殖,90℃繁殖能力大幅降低。确定了7种菌的最佳配比,用最佳配比混合菌液在50℃驱替饱和原油的岩心,驱出的原油含蜡、黏度、界面张力分别由2.2%、72.8mPa.s、33.7mN/m降至1.8%、61.7mPa.s、18.9mN/m,饱和烃碳数分布移向低碳数方向。该混合菌已用于7口采油井的解堵增产处理,每口井注入菌液1t,培养基1t,7种菌液按最佳配比分7个段塞注入,注菌后有5口井在3~9个月内含水降低,产油量增加,近井地带表皮系数降低,2口井无效。介绍了效果最好的潭15-7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菌 混合菌 生长繁殖条件 采油井 微生物处理 解堵 表皮系数 长庆安塞油田 微生物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气田数智化建设成果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建国 马建军 李秋实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3期30-40,共11页
长庆油气田在持续稳产上产与用工总量控制矛盾逐步增大、油气资源品位下降与效益开发矛盾逐步加剧、安全生产形势与日趋复杂的生产环境矛盾进一步升级的大背景下,针对工作区域面临的线长、点多、面广等管理困难,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数... 长庆油气田在持续稳产上产与用工总量控制矛盾逐步增大、油气资源品位下降与效益开发矛盾逐步加剧、安全生产形势与日趋复杂的生产环境矛盾进一步升级的大背景下,针对工作区域面临的线长、点多、面广等管理困难,围绕基础设施数字化、数据治理集成化、勘探开发协同化、现场作业智能化、生产管控一体化、管理决策科学化、数智建设示范化7个方面,不断探索数智革命新方法、新技术、新机制,有效支撑油气田快速建产和高效开发,扎实促进生产运行方式、经营管理模式、劳动组织架构三大变革,持续推动数智化业务与油田主业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引领性的“长庆数智”品牌,为“油公司”组织运营模式转型、油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走出了一条大型能源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创新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气田 数字化 智能化 创新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