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bcl-2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晓宁 宋金柱 苏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56-1158,共3页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2mRNA的表达.研究...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bcl-2mR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伤后6h内进行治疗较伤后12h进行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并且脊髓损伤早期,地塞米松治疗疗效优于密波组;脊髓损伤中晚期,密波组疗效好于药物组.结论表明:夹脊电针可上调bcl-2mRNA表达,从而减少或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MRNA 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OMgp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马睿杰 张柳娟 +4 位作者 孙连珠 聂小峰 何克林 肖婷 朱城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283-1286,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WD(w...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WD(weightdrop)法撞击T9-T10段脊髓,造成该段脊髓的急性中度损伤,分别给予夹脊电针和GM1注射治疗,并在损伤后1d,7d,14d分批处死大鼠。每组大鼠均在损伤后和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判定其损伤和恢复情况。灌注之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伤段脊髓的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显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GM1组的评分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电针组上升趋势比模型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电针组和GMI纽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减少髓鞘生长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OMgp 夹脊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晓宁 宋金柱 苏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14-2016,共3页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NGF和BDNF的表达.结... 为了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选用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密波)治疗组、地塞米松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捶击法致大鼠T11-12脊髓损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NGF和BDNF的表达.结果说明:伤后6 h内进行治疗,能更好地促进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并且脊髓损伤早期,地塞米松治疗疗效优于密波组;脊髓损伤中晚期,密波组疗效好于药物组.夹脊电针可上调NGF和BDNF表达,从而对神经损伤和修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结合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峰 艾炳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优化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频组、电针加中频组,分别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与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同时... 目的探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优化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中频组、电针加中频组,分别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与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同时电针加中频组与电针组、中频组相比,P<0.05或P<0.01。结论夹脊电针与中频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两者合用后疗效进一步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电针 中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克林 孙连珠 +1 位作者 张柳娟 马睿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9-2851,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7 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 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 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免疫荧光双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杜震 邵萍 +4 位作者 何永淮 戴琪萍 裘敏蕾 郑晓 忻志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 目的:观察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取病变节段患侧的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有多项评分在首次治疗24h后显著下降(P<0.05)。在首次治疗和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JOA量表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程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对VAS评分以及JOA量表腰腿痛评分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和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电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华佗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史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3-59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同普通针刺法治疗椎管狭窄症(LSS)疗效差异。方法:将LS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2例)和普通针刺治疗组(32例)。两组均选腰夹脊、腰阳关、阳陵泉、地机、悬钟、委中、承山穴,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位,对照组采用普通...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同普通针刺法治疗椎管狭窄症(LSS)疗效差异。方法:将LS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2例)和普通针刺治疗组(32例)。两组均选腰夹脊、腰阳关、阳陵泉、地机、悬钟、委中、承山穴,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位,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两组均1次/d,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LSS症状体征、脊髓功能状态及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脊髓功能评分及症状体征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髓功能评分及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症状体征评分两组间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脊髓功能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即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差异。结论:电针治疗LSS优于普通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电针 夹脊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及死亡受体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雪松 阎路达 +3 位作者 王舢泽 张瑜 周鹏 符文彬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1688,共8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及死亡受体6表达变化的影响,分析夹脊电针改善SCI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电针组(Sham+EA组)、模型组(Model组)、模型+电针组(Model+EA组),每组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及死亡受体6表达变化的影响,分析夹脊电针改善SCI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电针组(Sham+EA组)、模型组(Model组)、模型+电针组(Model+EA组),每组6只。采用钳夹方式制作SCI模型,给予相应干预方式,各组大鼠一同捆绑,常规饲养,假手术组:仅打开椎板;Sham+EA组:仅打开椎板,给予电针干预;Model组:按手术操作造模。Model+EA组:按手术操作造模,同时给予电针干预,治疗7天。采用运动功能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BBB)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肉眼及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和病理变化;采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死亡受体6(DR6)蛋白及少突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Npase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DR6 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BBB评分结果示:与Sham组比较,Model组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Model+EA组BBB评分升高(P<0.05)。肉眼及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结果示:Model组脊髓组织损伤段可见大面积淤血现象,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光镜下可见Model组脊髓组织疏松严重,灰白质界限隐约可见,存在部分出血灶,大量炎症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灰质内有神经元残存,核浓缩,体积变小甚至消失,白质内可见大量空泡细胞。Model+EA组脊髓组织损伤段淤血面积及结构破坏程度明显轻于Model组,光镜下出血点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少于Model组,神经细胞出现修复,出现一定量髓鞘再生。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DR6表达变化结果示:Model组大鼠脊髓组织DR6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7天后,Model+EA组DR6蛋白表达低于Model组(P<0.05);Model组大鼠脊髓组织CNpas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7天后,Model+EA组CNpase蛋白表达高于Model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脊髓组织DR6 mRNA表达变化结果示:Model组大鼠脊髓组织DR6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电针治疗7天后,Model+EA组大鼠脊髓组织DR6 mRNA表达低于Model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能通过抑制脊髓组织中DR6mRNA及蛋白的表达,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标志蛋白CNpase表达,进而改善损伤的脊髓组织微环境,从而促进髓鞘形成与再生,改善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夹脊电针 脊髓病理形态 死亡受体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晓丽 冯琦钒 +1 位作者 王能 林晓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医院80例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和坦索罗辛0.2 mg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4月医院80例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和坦索罗辛0.2 mg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治疗,干预30 d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00%(30/40)低于观察组92.50%(3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及SDS量表、SAS量表、WHOQOL-BREF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对照组和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为(282.16±39.24)mL、(308.45±42.78)mL,残余尿量为(141.92±18.62)mL、(130.01±16.40)mL,排尿次数为(3.26±1.41)次/d、(4.10±1.26)次/d,单次排尿量为(70.61±32.61)mL、(98.02±35.61)mL,SDS量表为(52.01±7.34)、(48.62±7.07),SAS量表为(49.82±6.58)、(44.32±6.91),WHOQOL-BREF量表为(75.32±11.38)、(86.62±13.51),治疗4周最大膀胱容量为(310.51±40.33)mL、(341.62±45.03)mL,残余尿量为(127.02±16.35)mL、(116.34±17.20)mL,排尿次数为(4.50±1.23)次/d、(5.48±1.35)次/d,单次排尿量为(110.59±40.75)mL、(156.82±42.36)mL,SDS量表为(41.69±6.90)、(34.62±6.52),SAS量表为(43.90±7.13)、(38.19±7.31),WHOQOL-BREF量表为(86.28±13.51)、(98.69±14.27),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中极对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治疗作用显著,可以改善尿动力学,提高生存质量,且患者可以耐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华佗夹脊穴+中极 脊柱损伤后神经源性尿潴留 尿动力学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